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大學生調查報告(精選15篇)

大學生調查報告(精選15篇)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大學生調查報告(精選15篇)

大學生調查報告1

一、內容提要:大學生活不同於高中生活,大學的環境中會面臨更多的挑戰、機遇及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但是學習依舊是大學生的首要任務。面對大學的教學管理制度,大學生們面對着怎樣的學習壓力?學習壓力對大學生是阻力還是動力,壓力的緊張情緒會給他們造成怎樣的影響,這當中有家庭、學校、社會的因素,也有學生自己的原因。

二、問題的提出及調查目的大學生在大學階段會面對眾多以前不曾面臨的問題,接受新的挑戰,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愛情觀都會經歷一次重新的審視、改變甚至蜕變的過程。這是他們真正塑造自我的關鍵時期。大學生面臨着許多人生課題,如對大學生活的適應,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就業擇業等。由於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大學生在處理這些問題時難免就會產生心理壓力。近年來學生的心理問題正逐漸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大學生的尤其突出。在學習壓力下,在一波波襲來的緊張情緒中,對掛科的害怕,對考試的手足無措,在效率低下的學習

狀況中的心煩氣躁,都使大學生承受着不小的壓力,而在面臨這樣的壓力,有的大學生採取過激的方法選擇逃避——自殺,而有的大學生卻在壓力中成長,兩者截然不同的結果,完全取決於心態,而他們的心態又都是怎樣的呢,壓力對他們的影響程度有多大不同,大學生對此有什麼表現?我們小組針對這些問題對在校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問題進行了相關的調查。通過調查,我們將進一步瞭解現今大學生學習壓力的問題,瞭解學習壓力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程度,發現他們在壓力中的心態不同,對他們的學習方式排壓方式作出分析,對我們調查的結論作出判斷和討論,為幫助和指導大學生正視學習壓力排除心理問題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調查的具體情況及資料收集整理好相關問題後,我們製作了五十份調查問卷,在學校的自習室、教室、圖書館採用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了隨機調查。我們對調查的數據及收集的資料進行了篩選,分析,彙總,和整理。

四、調查成果據調查結果,我們認為學習壓力確實是學生面臨的首要問題。由於大學和高中的教學模式不同,管理制度的不同,許多大學生表示都不適應。本以為高中過後,來到大學學習可以很輕鬆,找到了自己嚮往已久的天堂,卻發現學習壓力依然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沉重的壓在肩頭,不使人喘氣,而在這自我調整的過程中,大學生面臨着不小的挑戰。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了一下這幾點,下面在此分別敍述:

(一)大學生是否會產生學習壓力及其直接觸發因素調查顯示了56.67%的大學生在學習中會感覺到壓力,紅64.7%在面臨期末考試以及各種過級考試時會感覺到有壓力,並且會給其帶來一定程度上的緊張感,60%的大學生認為學習排名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他們學習帶來影響。由此可知,大學生壓力確實是首當其衝的心理問題。父母的付出與期待,學校裏的競爭,以及就業的壓力等,無一不使學生們在學習上產生壓力。

(二)大學生學習壓力的影響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57.67%的大學生在出現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時,會時而感覺到心煩氣躁。38.8%的大學生認為學習壓力會影響到他們的情緒,不利於學習,還會產生負面影響。確實,對於中國大學生來説,學習幾乎已經成為了唯一的出路,父母的期望,家庭的負擔,學校中各種人物雲集,慘烈的各種競爭,以及就業前景的壓力,無一不使大學生對學習抱有很高的要求,而掛科的威脅也使他們產生不可避免的壓力以及煩躁、焦躁的心理,對於大學生來説,似乎只要學業失敗,那人生也就從此灰暗無比、暗淡無光,也不再有豐富的意義,所以成績上的變化,再加上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應,都會使大學生的心理產生無形的陰影,久而久之,難免會產生心理問題。再者,繁重的學業使大學生們成天埋頭於學習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從而忽略了户外的鍛鍊,以及各種社團活動,長此以往,大學生身心的健康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學習壓力對於大學生的生活的影響是舉足輕重,不容忽視的。

(三)造成大學生學習壓力的因素經過我們小組針對調查的總結和討論,我們認為造成大學生學習壓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來自父母和自身的壓力。大學生們主要是不想辜負父母對自己的殷切期望,以及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情,父母為自己的付出與艱辛,都使大學生堅定着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好好讀書,學好習來報答父母,讓父母能夠欣慰與自豪。為了證明自己,大學生們給自己施加着壓力,例如要力拿獎學金,爭取成為學習中的佼佼者以及爭得許多其他榮譽,因此而產生了不小的壓力。

2、來自社會的壓力。面對當今社會的焦點問題——就業問題。在這個嚴峻的問題面前,大學生們不得不努力地學習,以用自

己優異的成績來提高自己在社會中就業的起步點。

3、來自未來生活的壓力。在這個物慾橫流的金錢主義的社會中。許多大學生相信的就是:“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的觀念。從而逼迫自己努力學習,以為日後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條件。

五、調查總結通過這次調查分析,我們認為大學生學習壓力就像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能促進大學生們努力學習,成為督促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它又能影響到大學生們的心態和學習狀態,從而成為影響學習的阻力。大學生學習壓力,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其來源是多方面的,社會、家庭、學校和大學生們自身都從各個方面給學生們給大學生們施加着壓力,而大學生們就像在撐着一支左右搖擺着的小船,它隨時會往左,或者是往右翻倒,只有在這樣的壓力下保持着自我的清醒,識清前方的道路,掌握好船的平衡,才能乘風破浪地向前方行進。某種意義上,可以説大學生是這個時代的教育制度下的犧牲品,學習像把大山壓在他們肩頭,他們佝僂着身軀,堅持着;從另一種意義上説,大學生亦是時代的開拓者,學習壓力像一把鞭子般鞭撻着他們,引領着他們走向正途,開拓未來。

總之,學習壓力確實存在於大學生中,在社會、家庭、和學校的配合下,能將它調整到一定的平衡範圍,使大學生們在壓力中奮進,而不會被壓倒。我們認為可以在學校裏多開展有關大學生壓力輔導、開導的活動,讓大學生能夠儘早地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採取一定的措施,減少心理問題。相信大學生們都能正視學習中帶來的壓力,讓其成為自己前進的主要動力。

大學生調查報告2

今年來,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斷擴招,

大學生羣體不斷擴張膨脹,大學生就業難等一系列社會性間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年來深圳富士康公司發生的連續跳樓事件,在人們為那些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時候,也更加關注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間題。解決大學生這個弱勢羣體的就業難間題、生活難等間題,已經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決這個間題,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識變成生產力,從而推動一個國家的實力發展。

首先,“弱勢羣體”這一概念,在以前雖然不同程度上也劃分過一定階級、一定人羣,

但還沒有把大學生納入其列,隨着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等間題的日益加劇、形式的更加嚴峻,無形中把大學生劃分到了實實在在的弱勢羣體之列,“畢業即失業”的言論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社會上存在的許許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視態度和歧視行為,使大學生弱視羣體無法獲得平等的就業權,被無情地剝奪了公平競爭的資格,也引發了種種社會衝突和矛盾。

據國家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就連續八年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統計:212萬、280萬、333萬、413萬、495萬、559萬、610萬、631萬,從詳細數據觀察,可見畢業生的人數程猛增趨勢,八年累計3533萬,而據教育權威部門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畢業生就業率僅為35%,加之以往畢業還役有就業的學生,並且不考慮虛假就業信息的存在,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就業形勢是多麼嚴峻,如此龐大的基數已形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以往的畢業生還沒有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之下,又一撥的人羣又加之到來,

緊缺的、理想的就業崗位上更顯得前什後繼。雖然許多的企業面臨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崗位都是普工崗位,整個社會都在鼓勵大學生下基層,從基礎幹起,但這又與上學最終的初衷相違背,從而甚至形成了教育無用論的局面。以至於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從而走向社會的弱勢羣體、邊緣人羣。

其次,之所以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間題,大學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間題。一方面許多的大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實際經驗,動手能力極差。

在具體的工作中勝任不了領導交給的任務,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學生中也存在錯誤的就業觀念許多大學生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他們始終以“天之驕子”身份自居,姿態過高,對自身和現實缺乏準確的評估,缺乏正確的就業心態。這些都要求加強大學生自身素質修煉與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發展理念,要認清自身的現狀,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業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經驗的積累和技能的培養。要加強社會實踐鍛鍊,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動尋找就業之路。

另外,出現這樣現狀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一一企業。自下半年金融危機的餘波逐漸隱退,就業形式大大回暖。許多的企業雖面臨用工荒的窘態,但一些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經驗歧視和性別等歧視甚是嚴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還有一些企業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缺乏培養人才、留用人才的經營理念,以至於眼睜睜的看着人才流失。這主要表現在企業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崗位不匹配、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許多企業對畢業生JA是挑三揀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業協議條款,擅自延長試用期,無償地佔有畢業生的勞動成果。國家雖在這一方面加大力度規範、調整,但企業配合不積極。如果説每個企業的薪資都和公務員、事業性單位員工基本

工資相持平,併為每位員工依法辦理象公務員所享有的

養老保險、

住房公積金、

醫療保險、

失業保險、

工傷保險和

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切實做好保證勞動者合法權益,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再與公務員做對比、追求公務員之路現象就會隱退,從而腳踏實地的為企業服務。

除此之外,大學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機制不夠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和生活難的間題。

現在無論是對農民還是到國家幹部、公務員等不同羣體都制定落實了相關保障措施:像公務員他們擁有相對較高的待遇、完善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農民也逐步推行養老保險,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並給生活困難户發有低保補貼。而未就業大學生呢什麼都役有,成為一個被忽視的弱勢羣體、邊緣人羣。對此國家在以人為本的情況下也應當制定未就業學生相關保障體系,以促進社會均衡、和諧發展、推進社會注意建設。

另據調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畢業生雖然都有着自行創業的激情,但絕大部分都被這樣那樣的困難所限制。國家、政府雖在某種程度上有所優撫。但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機制還不夠完善,在政策上還存在程序複雜化等多方面問題。在大學生創業方面,國家、政府應當加大創業資金投放,政策優撫等。應從政策上支持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為有志創業的青年學生搭建創業平台,提供創業培訓、幫助其融資並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

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切實解決創業資金、技術等問題。

最後,我認為,要切實解決好這些畢業生,這就要求無論是那個行業、那個部門都要形成一定的就業比例。

政府應一方面規範、提高企業各項勞動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羣;另一方面政府諸多職能部門也要有計劃、有需要地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就業。企業要有長遠的眼光,努力將大學生培養成一個可以為企業帶來活力與生產力的團體,而不是隻把大學生當做勞動力。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我們不能在心裏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會照顧的弱勢羣體,我們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牢記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努力學習和培養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的,只有我們擁有真正的能力和實力,才能被社會和企業所接受,才能創造我們自己人生的輝煌!

(一)、畢業後工作期望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繫,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繫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份調查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想換2份以上工作。

(二)、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望

大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查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三)、就業信息和途徑

通過調查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信息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説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熱點,這説明在學校裏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信息。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漸漸興起的網絡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

(四)、職業生涯規劃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並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瞭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中,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裏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為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大學生調查報告3

摘要:大學生安全用電問題一直都存在於各大高校中,為了更好的瞭解我校學生安全用電情況,我們團支部在本次團組活動中對我校大學生安全用電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用電,有待加強,

調查背景

20xx年,由一個小小的“熱的快”引起的上海商學院女生火宅事件,再一次敲響了大學生安全用電的警鐘。而近年來隨着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和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總規模在逐年增加。而目前高等學校能源使用主要是以電力為主,佔90%以上,伴隨着招生規模快速增長的是高校用電需求的日益增長。我們不得不重視高等校園內的大學生安全用電情況。對當代大學生用電觀念展開調查研究,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已刻不容緩。我們本次調查旨在通過對我校大學生用電安全觀念意識和節電意識的調查,試圖總結歸納當前學生用電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調查結果

一.用電安全存在的特點:

(1)學校對於學生用電的管理水平不足。目前學校對於學生存在的不良用電習慣主要採用的是懲罰性的處理措施,缺乏對學生用電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2)學生缺乏用電安全意識。學生對於用電安全方面的知識重視不足,多是被動接受,缺乏主動學習;而針對用電安全,尤其是宿舍用電安全的宣傳教育力度又嚴重不足,以致於學生對於基本性和常識性的用電安全缺乏必要了解。20xx年上海商學院的火災事故就是一個慘痛教訓。

二.用電安全意識淡薄

大學生用電安全意識的欠缺更加令人憂心。被訪者普遍表現出的是對安全用電的漠視和不瞭解。在被調查的161位同學中,超過一半的人在宿舍使用過高功率用

電器。在被問及“如果電器發生火災,第一時間會怎麼做”時,仍有13.04%的被同學不懂得要在第一時間內切斷電源。其實,當發生電氣火災時首先切斷電源,然後用滅火器,沒有的話就用宿舍的水,如果火勢太大,就先離開火災現場,並報警。不應把選擇“逃跑”作為第一反應,雖然我們説保全自己最重要,但面對

剛萌生的險情,不必要的慌亂逃跑往往是放任了災情的擴大,容易造成更大的損失和危害。幸好在被調查者當中沒人表示在火災發生後,自己會在第一時間用水來滅火!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甚至有5.59%的同學仍不知道火警電話是多少。可見大學生的用電安全意識亟待加強。因為對安全用電的無知會導致漠視,而漠視又會更加加劇對用電安全知識的無知,如此惡性循環將會催生更多問題。

三,節能意識淡薄

大學生個人用電節約意識主要存在以下3個問題:

1、用電節約意識普遍不強。在調查中,我們設置了3道問題去考察大學生對個人用電的節約意識。結果顯示,大家的這種意識普遍不強。在調查過程中,當被問及只有一個人在宿舍時,仍有19.25%的同學選擇開兩盞燈,更有8.64%的同學選擇三盞燈全開。又比如在問及當不用電腦但電腦又正在下載東西,是否會選擇關掉顯示器時,只有22.36%的同學選擇了關掉顯示器。由此可見我校大學生的節能意識還是比較淡薄,有待加強。

建議指導

針對當今大學生用電現狀存在的問題,綜合我們的調查結果,我們歸納總結出下列一下的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安全用電節和約用電的宣傳教育

1、學校要將加強學生用電安全管理工作,培養學生節約用電納入議事日程,在全校師生中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大家的思想認識。

2、各宿管、輔導員、班級生活委員要負責對所屬學生安全用電和節約用電的宣傳教育並做好帶頭作用。

3、學校、學生會、宿管中心等管理部門要利用校園廣播電視、宣傳欄等進行經常性的宣傳,對浪費行為和錯誤的用電方法進行批評教育。。

4、設置專門的課程或講座普及用電知識,使學生掌握用電的科學知識和節電技巧,培養良好的用電習慣。

5、定期開展消防知識普教活動,讓學生掌握安全用電知識和電器火災滅火技能。

6、學校可以在教室照明或廁所等公共用電設備的開關旁,加貼隨手關燈宣傳牌,以養成學生隨手關燈習慣。

(二)加強用電管理

1、學校應在充分考慮學生承受能力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推行配額用電制度,

利用經濟槓桿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節電意識。

2 、學校可以嘗試藉助節能服務機構或社會的力量進行節電技術改造,從經濟、實用角度出發,推廣使用節能型設備、技術,降低電能消耗。如在全校學生宿舍、教室、走廊燈安裝照明節電器等。

3、加大對宿舍安全用電、節約用電的巡查力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屢教不改者加大懲治力度。通過經常的巡查,可以向學生表明校方對節約用電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達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4、學校要對宿舍的電路設備和消防設施定期堅持,排除安全隱患。

(三)營造良好的安全用電和節約用電的氛圍

1、定期開展主題相關的徵文比賽、主題班會等活動,寓教於樂。同時對在安全用電和節約用電方面表現突出的班級和個人予以嘉獎。

2、開展諸如“節電標兵宿舍”、“安全用電模範宿舍”等評比活動,對獲獎的宿舍成員進行獎勵,激發學生安全用電、節約用電的熱情。

3、充分發揮大眾媒體的作用,通過評論、演講、辯論等方式檢查抨擊校園浪費現象,共同反對失當的用電觀念,努力倡導節約能源的校園風尚。

4、學校應與環保、消防等部門和組織建立良好的溝通合作機制,及時交流信息,和諧共建,合力營造良好的安全用電和節約用電的氛圍。

相信只要我們都從自身做起,增強用電安全意識和節能意識,大學生的用電安全問題將不再存在,20xx年上海上海商學院火災事故的慘痛事件也不會再度發生。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大學生調查報告4

問卷簡介

問卷於11月14日發佈,12月3日回收。總計136人蔘與此次問卷調查,其中:大一77人,大二34人,大三19人,大四與大五6人。

本報告的“調查結果”部分以圖表數據為主,所有評論以【】標出。報告結尾有“結果分析”部分,不想看數據的讀者可以直接看最後~

此份問卷面向清華大學建築系所有在校本科生,旨在調查三個問題:

不同年級的學生的睡眠狀況。

學生熬夜的主要原因及其影響。

學生對於熬夜狀況的看法。

調查結果

1.睡眠時間

全體統計:

其中,大一同學的睡眠時間統計結果為:

大二:

大三:

大四&大五:

2.熬夜狀況

(熬夜指夜間睡眠時間少於日常常規睡眠時間的一半)

全體統計:

從大一到大三,隨着年級數的增長,沒有熬過夜的同學的比例逐漸下降,大一31.17%,大二11.76%,大三5.26%,大四&大五16.67%。

【有趣的是,直到大三仍然有同學沒有熬過夜:】

3.每週熬夜天數

全體統計:

平日每週熬夜天數如下:

任務密集期每週熬夜天數如上:

【平日和交圖、考試期的頻率差異在意料之中。平日,幾乎不熬夜的同學並不佔多數,3-1天/周的頻率佔了接近50%。交圖、考試期熬夜頻率則猛增。】

如果分不同年級來看,熬夜頻率比例分佈非常接近,在此不展示圖表。

4.熬夜滿意度

除去“完全可以忍受”的選項,滿意程度相對分佈較為平均。

5.熬夜原因

本題以同樣的選項設置了兩道題——分別是單選和多選。右圖內比例代表多選中勾選了此項的人數佔所有答題人數的比例。

【這個結果想必是眾望所歸,幾乎所有的人熬夜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專業課。比例次高的`兩項分別是非專業課和娛樂。本題在設計時沒有考慮“社工”。據同學反映熬夜的還有一種可能是做社工,若考慮社工很可能成為比例次高的選項。在巨大的專業課壓力下,同學們恐怕無暇為“失眠”“心理因素”之類的原因放棄睡眠時間了。】

6.熬夜影響

第二天是否會睡午覺:

熬夜是否會影響第二天及之後的學習與生活的質量:

7.午覺習慣

是否有睡午覺的習慣(所有年級):

【總體來看,不睡午覺的同學人數多於有睡午覺習慣的人數。大一年級,兩類則各佔一半:49.35%/50.65%。大二至大五則不睡午覺的人居多,比例分別為73.53%、68.42%、83.33%。】

8.睡眠質量滿意度

所有年級:

上一問中選擇“沒有午覺習慣”的同學(82人)對“睡眠質量”評價如下

有此習慣的同學(54人)回答結果如上

【此結果顯示睡午覺對睡眠質量的改善似乎並沒有明顯的作用。】

9.睡眠質量影響因素

保證睡眠質量的因素:(多選)

損害睡眠質量的因素:(多選,僅有選擇睡眠質量情況“差”和“較差”的10名同學回答)

【兩題結果的對比顯示,影響睡眠質量的最大因素是心理狀態。】

10.對熬夜的看法

睡眠狀況對日常生活影響的大小:

是否有必要採取措施保證睡眠質量:

睡眠狀況與所學專業有多少聯繫:

全體統計:

【似乎大一的同學更相信學建築就得熬夜:】

【更高年級的同學則認為聯繫並非很緊密,比例最高的選項為“聯繫較多”而並非“有很緊密的聯繫”:】

大二、大三、大四&大五選擇“聯繫較多”的比例分別為47.06%、57.89%、50%。

結果分析

從整體結果顯示,熬夜現象在建院非常【普遍】,各年級的睡眠時間分佈【非常接近】。也顯示出建院同學們睡眠狀況中積極與消極的幾點。

先説壞消息。回收的有效答卷絕大部分來自大一同學,因而對【大一】同學的統計結果相對高年級將會更加準確,大一的熬夜比例已經達到了【約69%】,主要原因是【專業課】(全院也是如此),同時也存在因非專業課和娛樂而熬夜的情況。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大一同學們仍處於【試圖適應大學生活、適應專業課節奏】的階段,在時間安排、效率保證方面可能普遍存在不足;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入學前新生們從各種渠道瞭解到【專業課較高的課外課內學時比】和學院內熬夜的狀況,可能造成同學們形成一種熬夜的心態甚至小範圍的【風氣】。可見“讀建築需要熬夜”的説法可能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熬夜風氣,煽動了一部分本不需要熬夜的同學去熬不必要的夜。

再説好消息。雖然有時候可能會睡得晚,建院大部分同學的睡眠質量還是不錯的,而且【平日/任務密集期】熬夜頻率有較大差異,説明大家平時對於自己睡眠時間的管理狀況良好。而且大家普遍對睡眠的【重視度較高】。所以,一部分同學會對自己的熬夜頻率感到【不滿】,這顯示了積極的一面,大家普遍願意採取措施提高睡眠質量,熬夜過後也傾向選擇採取措施【補償睡眠】。

對大部分人而言,熬夜會對第二天及以後學習生活產生【負面影響】,所以作者建議大家通過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效率等措施,儘量避免過多地熬夜。統計結果顯示,【調整心態】或許是最有效的,好心情最能幫助你提升質量,同樣地壞心情會阻止你睡一個安穩覺。還有【維持規律作息】、【體育鍛煉】也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大學生調查報告5

一、課題組成員基本信息

二、選題意義

勤工儉學是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培養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徑。近幾年來,學校的勤工儉學活動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經濟效益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機構和隊伍得到充實和加強,有利地促進了社會主義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長。所以,勤工儉學在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參加勤工儉學活動,在培養人才方面與課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1、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有利於開發學生智力。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是實現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徑。在勤工儉學活動中學生能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文化知識。

2、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的動手能力如何,不僅是評估學校教育質量高低和辦學成敗的客觀標準,而且關係到學生畢業能否頂用、能否受歡迎、是否有出路的問題。開展勤工儉學,學生就有較多的實踐機會,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3、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開展勤工儉學活動中,學生可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實際,豐富了思想教育的內容,培養了熱愛勞動、熱愛科學、愛護公物、遵守紀律、艱苦奮鬥、工作守時、態度誠懇的良好品德。

4、開展勤工儉學有利於培養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長的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新一代勞動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人才。隨着國家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和產業結構鏈接發生了很大變化,要求教育提供大量的多門類的綜合性高端人才與之相適應。

5、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有利於緩解學生的家庭負擔,增強學生的消費意識,提高學生的經濟控制力,增強獨立自主的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總之,勤工儉學在培育經濟建設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啟程攜手企業,採取多種形式,為勤工儉學學生搭建安全有意義的平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摘要]:

當前大學校園裏參加勤工儉學的學生越來越多,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同學們勤工儉學的情況,我進行了實地問卷和網上調查。本文在所得到的調查數據基礎上,透視了我校勤工儉學的實況,對同學們參加勤工儉學的原因及在勤工儉學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

四、前言:

勤工儉學可以説已經是現在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了,走進大學校園裏隨便拉住個學生問下,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都會告訴你參加過勤工儉學,而這也成了現在社會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

五、過程記錄

分次分階段記錄。包括社會實踐時間、地點、內容、參與人及分工等。

20xx-06-28符榮、馬揚、文明在涉外南門收發調查表。

20xx-06-28粟濤統計數據,再由顏冰茹錄入電腦。

20xx-06-29符榮作工作總結。

大學生調查報告6

體育鍛煉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大學生的體育意識、興趣、能力、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大學生課餘體育鍛煉現狀如何?存在那些問題?通過何種辦法加以改進?這是政府部門和體育教育工作者所關心的問題。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21世紀充滿了挑戰和機遇,大學生作為青少年中的一個重要羣體,是國家發展的希望,是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除了要求具備良好的科學素質外,還需良好的身體素質.但目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逐漸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體育鍛煉作為一種運動休閒的健身手段,不僅能增強學生體質,培養良好的運動興趣和習慣,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而且還有助於陶冶情操,緩解學習壓力,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提高學生的抗挫力。體育鍛煉又是高校體育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它將學校素質教育擴展,形成課內與課外的統一。對於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我們查閲的資料,我們知道大學生一般都是靜坐在教室、實驗室、自習室,低頭彎腰學習與工作的,長期處於這種姿勢,又不參加身體鍛鍊,往往會引起各種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經衰弱,胸腔狹窄,肌肉軟弱無力,心臟疾病便祕等。因此,大學生要經常參加身體鍛鍊,因為身體鍛鍊可以使心臟和胃腸都得到良好的鍛鍊,使大學生精力充沛,同時,身體 鍛鍊還是一種積極性休息,腦細胞各有分工,進行身體鍛鍊時,管理肌肉活動的精神細胞處於興奮狀態,而思考問題的神經細胞則處於抑制狀態,得到很好的積極性休息。所以大學生更有必要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但是現實生活中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情況如何呢?為了瞭解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提高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

探究如何根據本校實際,改善並利用現有的資源,來調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我們小組決定對遼東學院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進行調查。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我們對遼東學院學生進行調查,共發出問卷80份,收回有效問卷78份,其中男生29份,女生49份。問卷的有效率是97.5%。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次調查為了保證調查結果的客觀性真實性主要用問卷調查法,採用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我校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的形式是匿名的方式,這樣可以合理的避免被調查者的主觀偏見。同時也有利於運用常規數理統計方法,對所收回問卷的各項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文獻檢索法

查閲了相關文獻資料,為問卷結果的分析奠定了基礎。

三、結果分析

本文把把調查內容分解為課餘體育鍛煉的參與率、頻率、時間、項目、方式、場所、興趣、價值取向、影響因素以及渡過餘暇的活動方式等幾個方面。在此,結合調研所取得的大量來自大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對本校大學生課餘體育鍛煉現狀作一分析。

(一)存在問題

1.體育鍛煉意識薄弱

在此次調查中,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在調查我校學生是否進行體育鍛煉時,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74%的學生不進行體育鍛煉,尤其是女生,在被調查的49位女生中,有78%的人不進行體育鍛煉,與男生相比要高出九個百分點。

2.體育鍛煉時間和頻率明顯不足

我校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和頻率明顯不足,近一半的學生每週不鍛鍊或者鍛鍊少於一個小時。每週鍛鍊達7小時以上的學生只佔總人數的2.6%,也就是説我校97.4%的學生平均每天鍛鍊不足一小時。這與《全民健身活動條例》中規定每天活動1小時的

要求相差甚遠,這説明我校大學生還未養成每天鍛鍊的好習慣,這反映了我校在學生體育鍛煉方面嚴重不足。我校大學生參加課餘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還有待進一步解決。

3.對體育鍛煉的基本知識和技巧掌握甚少

就表現男女生在選擇鍛鍊項目時有着明顯的差異,跑步在我校學生體育鍛煉中佔近半比例。跑步項目之外,男生多以球類項目為主,而乒乓球則是大多數女生的首選。為什麼跑步在我校學生鍛鍊中有如此之高的比例。在涉及我校學生是否掌握一些體育鍛煉的基本知識和技巧這一問題時,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坦承幾乎沒有任何體育鍛煉方面的知識與技巧。只有5.1%的同學認為自己掌握了較多的關於體育方面的知識與技巧。從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體育的鍛鍊方法和手段等知識瞭解甚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大程度是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的體育課作為它用已不足為奇,因此,儘管學生進入大學後自主鍛鍊的意識有所增強,但苦於不知如何鍛鍊而只好作罷。

(二)影響因素

1. 學業負擔影響體育鍛煉

有一半的學生認為學業負擔重是影響自己進行體育鍛煉的原因,學生們説大學的課業負擔較重,除了日常的課業學習,還要考一些國家證書,致使他們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

2.學校體育設施缺乏影響體育鍛煉

我校學生是如何看待我校的體育設施的,學校體育設施的實際情況是否限制了他們進行體育鍛煉,通過調差得知,我校學生認為體育設施很好的只有2.6%,認為我校體育設施一般的佔到調查總人數的53.8%,43.6%學生對我校的體育設施不滿意。在這些對學校設施不滿意的同學中,70%的學生認為這限制了他們進行體育鍛煉。認為學校體育設施一般的學生中,也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認為這降低了他們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我校體育場地和設施限制了學生進行體育鍛,學校體育鍛煉場所的開放時間和開放程度也是影響學生進行利於鍛鍊的一個因素,在調查的學生中,56.4%的學生對我校體育場所的開放程度不滿意。以新建的學生活動中心為例,不僅開放的時間短,而且手續繁瑣,每次都需要帶乾淨的鞋子過去。這降低了很多學生進行鍛鍊的慾望。

3.主觀因素影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是我們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71%的學生認為進行體育鍛煉是有利於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的,只有百分5%的學生認為體育鍛煉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沒有影響。也只有12.8%的學生對自己的體能感到很滿意,52.6%的學生認為自己現在的體

育鍛鍊不如以前,綜合來看,我校大學生認識到了進行體育鍛煉的意義,很大一部分人認為自己現在的體育鍛煉程度不如以前,並且有87.2%的學生對自己現在的體能情況不是很滿意。那麼大學生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進行體育鍛煉的,在這一問題中我們提供了多個選項,我們可以從這裏對我校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的心態有進一步的認識。

根據調查結果可得出,我校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最重要原因是緩解壓力,並非是我們所認為的強身健體,強身健體雖然也是我校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但與前者相比,要少14個百分點。排在第三位的重要因素是應付考試,娛樂和方便交流分列第四和第五。經過分析,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校大學生雖然認識到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也清楚自身體育鍛煉的不足,但是卻並沒有因此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即使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中,很大一部分也是為了緩解壓力和應付大學體育考試。

4.客觀因素影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根據調查結果還可以分析出,許多客觀因素也是影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原因。23.1%的學生認為是沒有自己喜歡的項目,所以不喜歡體育鍛煉。此外,缺少同伴和天氣原因也是影響我校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兩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影響我校學生體育鍛煉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如課餘生活豐富。當今大學生的課餘生活十分豐富,有諸多的選擇如逛街、購物、上網、打遊戲、K歌、泡吧等等,體育鍛煉相對於其它的休閒娛樂活動,顯然不具備太多的優勢和吸引力。

四、建議與對策

(一)加強組織和引導,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

大學生的體育觀念正在逐步轉變,終身體育思想得到加強,娛樂、休閒體育逐步取代競技體育將成為高校體育的熱點。學校應加強對課餘體育活動的引導工作,運用體育傳媒,推廣、傳播體育知識,創建濃郁的體育氛圍,增強學生對體育的關注程度,形成一個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聲勢,使體育鍛煉成為人人享有、人人蔘與、人人有責的社會活動。

(二)完善體育資源配置, 適應學生的項目要求

體育資源是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保證。但我校在場地、器材的配置上還不是很完善,學生進行鍛鍊的場地只侷限於操場和學生活動中心,沒有其它場地,這使得很多學生因沒有場地而無法進行鍛鍊。 同時, 學校體育場所的開放時間也很短,學校的公共器材也未對學生採取開放的形式,這使學生不能夠充分地運用學校的體育資源。對於場地、器材,學校應通過良好的組織管理和精心的設計編排使之能被充分利用,組織起吸引力更強的課餘體育鍛煉。同時,學校也應繼續加大體育的投入,擴大體育場地

大學生調查報告7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和消費習慣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們的消費結構和習慣,對未來主要社會消費羣體的消費情況有着直接的影響和反射作用,因此關注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是很必要的。對次我們協會做了以下調查。

關於每月的平均生活費

根據調查,大學生的月生活費消費,城鎮學生消費水平明顯高於農村學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費在500元以下的僅佔4.5%,1301元以上的佔5.5%,大部分學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費在500元到1300元,其中501元—800元的有53.7%,801元—1300元的有36.3%.可見大學生平均月消費還是比較合理的。

生活費的主要來源

對於生活費的主要來源, 有88%的大學生選擇了父母,5%的學生靠獲得的獎學金來填補生活開支;,15%的同學通過兼職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另有2%的同學還有其他的經濟來源。由此可看出,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然而隨着年級的上升這一比例略有下降,且來源趨向於多元化。

每月的主要消費項目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從調查問卷可知,在每月的消費項目中,95%的學生伙食佔每月消費額的50%;學生服裝消費在10%--20%左右;書籍、各類培訓費用大二、大三的在每月消費額中佔有一定的比例,大概5%-20%,大一的佔用每月消費額相對較少;娛樂、交際在每月消費額中佔有相對較高的比例,15%的同學有30%的花費在這方面,75%的學生這方面的比例為10%,10%的學生在10%;對於購物花費在普遍在10%-30%,通訊費用佔用5%左右。由此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娛樂、交際消費將成為學生每月消費的很大一部分,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採取消費的形式

隨着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於消費的主要形式,15%的學生熱衷於網絡消費,64.5%的學生還是願意選擇大型超市或其他的百貨商場,14.5%的學生會選擇專賣店或品牌店,其他的6%則大多數選擇小商鋪。世界經濟的不斷髮展,學生的消費形式也日漸增多。

理財的情況

在被調查者中,85%的學生表明從來沒有記賬的習慣,13%的學生則有隔三差五的記賬習慣,只有2%的學生會堅持每天記賬。對於每月的生活費,大部分學生還比較理智。70.3%的學生是一邊花一邊打算,12.3%的學生是想花就花,12.4%的學生能省就省,5%的學生則會全部計劃好再花。從調查的情況來看,面對相對寬裕的經濟條件,學生花錢也相對隨意。

消費時產生的顧慮

消費時總會存在一些顧慮,在被調查者中,85%的學生看中的是商品的性價比,15%的學生會考慮資金的問題,10%的學生也會考慮商品的時髦度,在本次調查中,沒有學生會考慮其他同學是否也擁有。可見,隨着年齡的增長,大學生的心理更加成熟了,攀比現象也少了。

消費的心理

一般情況下,76.7%的學生表明在確實有需要的情況下會去消費,12.3%的學生會看心情去消費,9%的學生會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去消費,2%的學生則會選擇打折促銷是去消費。面對諸如“光棍節”商品瘋狂打折季,85.2%的學生選擇了看當是有沒有需要的態度,7.3%的學生會選擇冷靜觀戰的態度,還有5.5%的學生存在一定的購物慾望,2%的學生則選擇瘋狂購物,在所不惜。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相對來説還比較成熟。

結論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着方方面面。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着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範併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現在就有關大學生消費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提以下的幾點建議 :

(一)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進入大學,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為屢禁不止,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三)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範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無論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着高校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

(四)對大學生來説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説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大學生調查報告8

大學生打工,是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之一,也是勤工儉學的有效途徑。找份兼職工作,利用課餘時間打打工,對於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説,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在獲得利益的同時,他們之中更多是為了從實踐中學習經驗,得到鍛鍊,增加畢業時求職簡歷的厚度和"含金量"。

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況且,現在不少用人單位動輒以"需相關專業工作經驗N年以上"為條件,令許多優秀畢業生望而卻步。於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打工觀念逐漸地在改變,他們認為:在求學階段就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後的就業大有裨益,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將來的求職簡歷中填上閃亮的幾筆。

在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改變着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今天,如何規範這個有着巨大潛力的勞動力市場的問題,不僅是值得深入研究,更重要的,也對現存的法律法規體系提出了挑戰。

大學生課外兼職情況

—關於大學生課外兼職調查報告

調研者呂端班級建設10—2學院建築設計學院

調研時間20xx.6調研地點江蘇省徐州市

假期做兼職,對於學生本人來説有利有弊。利在可以增長社會經驗,增加經濟收入,鍛鍊意志品質;弊則表現在:一則容易上當受騙,二來假期留漢,生活、學習、工作及安全各方面有不同程度困難,尤其武漢夏天酷暑難熬。克服種種困難留下來的人,在同學們眼中就成了"敢於直面武漢的酷暑,敢於正視打工的種種痛楚"的"真的猛士",在整個暑假中,他們會很勞累,甚至還會有一些從未有過的艱辛。

以下為關於大學生課外兼職的調查報告

調查數據:

打工種類是:22%的大學生選擇服務行業;12%的大學生選擇家教;13%的大學生選擇市場調研員;13%的大學生選擇推銷員;12%的大學生選擇做導遊;9%的大學生選擇做校園代理。

打工的目的是:有35%的大學生是為了增加收入,以便付下學期的學雜費;有36%的大學生是想自己想自食其力,掙自己的生活費,同時也可以減輕家庭負擔;有29%的大學生則認為要鍛鍊自己的能力,報酬無所謂,如果有,那當然更好。

另外:的學生表示很容易;有17%的學生表示比較容易;有52%的學生表示不太容易;有25%的學生表示很不容易。89%的老師和家長支持大學生假期打工,他們認為大學生通過打工不僅可以鍛鍊適應社會的能力,讓孩子可以儘早的接觸社會,還可以讓大學生的課本知識在社會的大熔爐裏得到實踐。僅有11%的家長和老師不支持孩子平時打工,他們認為那樣會耽誤孩子的學業。而對於"大學生打工的目的"的看法,有78%的人認為大學生打工是為了鍛鍊自己,17%的學生認為打工是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也減輕自己的壓力,是一種孝順的行為,仍有5%的老師和家長認為大學生打工的目的是為滿足自己的個人慾望,甚至是為了吃喝玩樂。有80%以上的大學生熱衷於打工兼職,而一到暑假,大學生打工的願望則更加強烈。大學生兼職打工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成熟,獲取寶貴的助學金則是他們最基本的想法。對於家境窘迫的學生而言,打工則更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兼職打工還有一個好處:豐富個人經歷。時下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往往要求有工作經歷,大學畢業生雖然沒有工作經歷,但若有"豐富"的打工兼職經歷,在畢業求職時也是一個重要的砝碼。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大學生打工,大部分人持支持態度,並認為大學生打工有正確的動機,但我們仍然不可忽視大學生打工的真正目的與意義,尤其應該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關係。

打工途徑:家教、促銷、發傳單、服務員、推銷員

打工問題:

打工的方式已經呈現多樣化,除了家教、商場促銷等傳統型工作外,翻譯、撰稿、做網頁、寫程序都是他們的新選擇。但是一些大學生髮出了這樣的感歎:真正具有含金量的崗位太少。許多同學認為,大一、大二時可以嘗試一些"簡單勞動",增加社會經驗,大三以後還做就顯得有些"不夠層次"了。有些高校教師對大學生參加"簡單勞動"的打工也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大學生是國家培養的人才,做簡單勞動是人才的浪費。

究竟是大學生要求太高,還是社會對他們沒有需求呢?

從社會需要看,用人單位其實很需要大學生這樣"低價高質"的人才,有的企業還把吸引大學生前來實習作為培養和儲備人才的一種方式。但考慮到經濟效益和招聘時的成本,絕大多數企業需要的是長期固定的員工,那些想根據自己的專業、尋找對口單位做短期工的大學生便很難如願。

受用人單位設置門檻及大學生本身勞動能力欠缺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部分大學生打暑期工並不十分順利,還有不少因未籤勞動合同還捲入到欠薪糾紛中。

部分高校老師和勞動保障部門表示,大學生在獲得工作經驗和經濟利益的同時,更應注重打工期間勞動合同的重要性和工作性質的合法性。對於許多大學生來説,暑期打工不僅可以獲得報酬,同時還可實踐課堂知識,開拓視野。然而,在學生們打工熱潮湧動的背後,卻也存在着許多令人不安的因素,很多學生雖想打工但苦於多方求職無門;有的雖然找到打工的機會,但打工時往往和僱用方出現如薪金待遇、勞動關係等方面的糾紛;還有的同學打工時還算順利,但所做工作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或能力,以致最後連連感歎"專業不對口"。

打工誤區:

學生不能只囿於校園,必須接觸社會,瞭解社會,然而又得提防沾染社會的不良風氣,防止走入打工誤區,因而,對大學生打工者而言,打工者的三思是必要的,以下三點建議可供參考。

一、"打工"不能放棄學業。大學生打工者的第一身份是學生,因此我們在處理打工和學習時,應以學習為主,打工為輔。很多同學顛倒了主次,甚至為了打工而完全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造成學業荒廢,知識漏缺,甚至被勸退學,這樣的結果就太得不償失了。

二、"打工"要為"能"動而不為"利"動。掙錢確實也是打工的一個目的,但這不應該只是唯一目的。對大學生而言,如果能利用打工增加社會能力,這無疑是一筆無形的財富,但"打工"最好能與自己所學專業的有關工作結合,例如一位中文系的師兄,在打工時有意識地去爭取到報社雜誌社打工實習的機會,畢業後,很輕鬆地就找到了對口的工作。

三、"打工"應擦亮你的眼睛,提高自身素質。"打工"其實也具有很大的冒險性,在良莠不齊的社會大染缸裏,想如你所願地打好工並非易事,所以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來增加就業機會之外,還必須有一雙洞察社會的慧眼,在思想上多一道防線,提防一些居心險惡的人。

打工受騙:

騙財

陷阱之一:中介詐騙

一些非法的中介機構,抓住了大學生缺少社會經驗、同時又掙錢心切的心理,收取高額的中介費卻不履行合同,不及時地為大學生們找到合適的工作。等到他們"找到"了,早就開學了,學生也不能去工作了,中介費算是白交。更有甚者竟然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交錢後連影子也找不着了。

陷阱之二:亂收押金

有些用人單位聲稱為了方便管理,嚮應聘者收取一定數額的押金或者保證金,並許諾工作結束後退還,然而工作結束時大學生只能領到工資,保證金卻不見了蹤影。這類騙局一般存在於從事文祕、翻譯等輕鬆體面的工作,求職者只需交一定數額的押金即可馬上上班。但往往是學生交錢以後,招聘單位又推託説目前職位暫時已滿或者暫時沒有工作可做,要學生等消息,接下來便再也沒有消息了。

陷阱之三:直銷、傳銷本來是以銷售人員的名義上崗工作,公司卻讓應聘者如法炮製去哄騙他人,不少同學在高回扣的誘惑之下,甚至不惜欺騙自己的同學、老師和朋友。上當之後往往是騎虎難下,最終只得白搭上一筆錢。

騙力

陷阱之一:剋扣工資

同學被個人或流動服務的公司僱傭,本來講好是按月領取工錢,但僱主往往在快要付工資時找個藉口將學生打發掉,或者找種種理由故意剋扣工資。

陷阱之二:網上欺騙

有的個人或者小公司在網上發佈信息,要求應聘者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工作,比如翻譯、創作等。然而學生從網上把件、創意等內容發過去之後,就會被告之不能採用,其實他們已經利用了學生們的信息或智力資源,但是在網上很難取證。

騙色

不法之徒往往把目光盯在女學生身上,利用在校大學生社會經驗少、輕易相信人的弱點,進行犯罪活動。

陷阱之一:娛樂場所特種行業

他們大都開出高薪以吸引求職者,工種有代客泊車、導遊、侍者,青年學生到這些場所打工,往往很容易誤入歧途。

陷阱之二:單獨約見女生這類陷阱多發生在招聘家教或文祕時,有的女同學在對方約見時,不加考慮就去會見,有時會遇到危險。

光怪陸離、形形色色的社會完全不同於大學校園的單純與唯美。所以對於那些涉世未的大學生而言,打工也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輕而易舉。由於缺乏社會經驗,往往成打工不成反受騙;時間處理得不好,還會造成打工、學業兩敗俱傷;打工動機不純,反而自毀前程……這些都是大學生打工極易走入的誤區。

觀點交鋒:

A、打工可增強社會競爭力

家庭情況原本窘迫的同學而言,打工也就成了他們無奈的選擇。無論選擇打工是否自願,這都不失為一種緩解家庭經濟負擔、自食其力地解決困難的好方法。

大學生打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現行大學教育體系中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嚴重脱節的缺陷,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加大學生的社會經驗,訓練大學生的實際社交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B、學習才是創業的基礎

老師觀點:學生搞兼職實際上是對社會實踐經驗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作為學生,在大學4年裏,應當抓住主要矛盾,以學習為主。至於那些經濟上有困難的學生,更應該努力學習,爭取學校的獎學金、國家獎學金以及創新基金。到了大四或暑假,將有大量時間用來提高實踐能力。現在的低年級同學過早過多地做兼職,影響了學習,就不免本末倒置了。

而對學生來説,兼職雖然可以增加社會經驗,增強實踐能力,但卻佔用了大量的課餘時間,很多同學因此影響了學習成績。拿4年正規的學習時間去換社會經驗,就一定要把握好投入和產出的關係。真正優秀的學生在大學期間紮紮實實打好了基礎,進入社會也能很快適應本職工作,並且更有發展後勁。

C、要慎重選擇兼職工作

大學生兼職不要盲目地以賺錢為目的,要慎重選擇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兼職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鍛鍊自己,而且要選擇能增加或增強某種專業技能的兼職,為自己今後的擇業拓寬道路。

D、此失彼,丟了學習

利用課餘時間打工掙錢補貼自己的生活費用以減輕家庭負擔本無可厚非,但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倘若因此佔用大量的學習時間,荒廢學習那可就得不償失了。打工掙錢是次要,把握學習知識的大好機會才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切不可逐本求末。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掙一點小補貼,還不如利用好時間,紮紮實實打好自己的專業基礎。

E、樹立觀念:

節假日打工已經成為了當今大多數大學生們的必修課,所以,樹立好"有益有效"的打工觀對大學生們來説是極其重要的。

一般來説,大學生們開始大學生活以後,最優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經濟獨立。尤其是到外地讀書的同學,經濟獨立是人格獨立的基礎,是從父母的"掌中寶"到社會人才的第一步。所以,大一、大二做一些有穩定收入的工作,是相當必要的。

在這些"有益"的工作穩固之後,就應該尋找更為"有效"的兼職工作,為走上社會或者是進一步深造做好實踐準備。學習傳播的學生適當在媒體單位兼職,學習電腦技術的搞一些小編程,學習外語的做適當的翻譯、導遊工作。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對學習、對生活、對深造都有極大的益處。既提高了打工的"效率和效益",又使大學生從"勞動者",轉變成了社會的新興創造者。

結束語

假期打工,課餘兼職的大學生一族已不是散兵遊勇,他們逐漸壯大成了一個部落,成為求職場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大學生日益成為一個有着巨大潛力的勞動力市場,他們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理應受到越來越多的注意。若能為其提供適當的空間,企業自身也將受益匪淺,而與此同時,大學生也需端正心態,正確衡量自己,充分發揮所長,以便為將來積累經驗。

大學生調查報告9

摘要:

坐落在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地區的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的學生是一羣來自改革開放前沿地帶的先富裕起來的家庭子第。就像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出國留洋的留學生一樣,要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富家子弟才能出去讀書,進華商就像出國留洋。但家庭經濟富裕,並沒有因此影響他們的學習進步。他們刻苦努力,能在學校管束和老師教導下,學有成就。本文通過對本校在校一、二年級學生實地問卷調查,瞭解到一些我們不曾清楚的目前學生的政治思想、學習狀態。這些數據資料可以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學管理提供依據。

關鍵詞: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習生活狀態

作為統計課案例教學的一部分,xx年5月,我設計並在相應教學班組織了一次大學生素質培養問卷調查。整個調查分析過程中的某些環節也讓所教的班級學生參與,使他們親身感受到統計工作的艱辛和重要。現將調查分析報告如下,旨在較深入地瞭解目前本校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學習生活狀態,以便有關部門更好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42份,佔發放數的96%,其中男生119人,女生223人。

本次調查集中在會計、物流專業的一二年級學生中進行,學生年齡有三分之二在21-23歲之間,即來源於應屆高中畢業生,絕大部分學生是共青團員,也有少量學生黨員,佔十分之一。

調查顯示,本校學生的家庭經濟收入狀況良好,跟華南師大這類學校學生比較夠富裕了,平均收入達6034.5元/月,而一年前的華師學生的家庭平均月收入只有2253元。在生活費用期望值方面,只有6.17%的學生每月需要500元,而華師是41.1%,近一半的學生希望每月有1000元以上的生活費(48.77%),和華師學生比,有明顯的差別,華師只有17%的學生每月需要1000元。

在“家有兄弟姐妹數目”項目上的調查顯示,本校學生來自於獨生子女的家庭並不多,只佔18.45%,有一個兄弟姐妹的佔30.95%,26.19%的學生有二個兄弟姐妹,還有24.41%的學生有三個及以上的多兄弟姐妹。家庭經濟狀況好,兄妹多,父母還是重視子女教育。

富裕起來的沿海地區的人們的情結還是多掙錢多生孩子,並願意讓孩子去接受更多的教育。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佔13.35%,良好的佔32.94%,一般的佔44.51%,很差的佔9.2%,人數分佈符合正態分佈,成績表現正常。但英語水平(沒有等級的佔85.84%,四級的12.65%)和計算機水平(沒有等級的佔65.40%,一級的28.73%)都不高。

在調查中設置了了解學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家長“希望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的類型”項目。調查顯示學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親佔比80%,母親佔比90.38%,但父母都希望孩子學有成就,去“當公務員”(26.4%),“做會計”(22.42%),“接班做老闆”(6.06%),“當老師”(4.55%),當“高級物流師”,從事證券工作,進銀行、進電力系統等收入高的行業,…,將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這意味着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辦學的責任很大。

一.問卷情況分析

需要對問卷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進行分析。可信度反映問卷在一定時期內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有效性是指問卷是否真正檢測到了學生目前的思想和學習狀況。人格理論認為,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學習生活屬於人格範疇,在正常情況和在某一個不太長的時間段內,它們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而具有相對穩定性。我們認為今年5月份進行的測試能反映學生目前的思想和學習狀況。在有效性方面,根據實際情況和施測目的,重點關注了問卷題目的設置,政治思想層面分為政治與時事、人生觀與價值觀、道德觀三個分層面;學習生活層面分為學習狀況和校園生活二個分層面。為克服統計帶來的差異,上述各個層面的每個分層面的題項數基本相等。對342份有效問卷的得分進行正態性檢驗,結果總得分,政治思想得分和學習生活得分k-s統計量分別為1.275,1.213,1.177,p值分別為0.075,0.105,0.125,均大於0.05,表明三種得分均服從正態分佈,我們的考察分析是可信和有效的。

二.思想狀況

(一)政治觀

我們認為學生的政治觀是指學生對社會的政治體制和方針政策等國體、政體等制度的認知和立場。它可以從三個方面得到體現,一是相信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例如,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二是堅持真理,崇尚正義。例如,和平是世界發展的主流,正義的戰爭是必勝的。三是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對學生來説,就是要學好知識,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遵紀守法,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踐者。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關心國家大事,不畏懼外部勢力的強權威脅,對我國綜合國力的發展有了更多信心,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日趨堅定。例如39.8%的學生希望和平解決卡扎菲所領導的利比亞局勢混亂問題,27.5%的學生關注長江中下游乾旱問題,77.8%的學生贊同對日本地震給予人道主義援助,贊同因核輻射對進口於日本的農產品進行限制,甚至取消進口。50.12%的學生認同儘管中國的經濟總量與美國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中國人民的生活卻比美國人民幸福得多。

學生的政治熱情沒有出現大規模“淡漠”或“冷漠”。40.3%的學生表示“很瞭解”或“比較瞭解”科學發展觀的含義,但也有20%的學生認為“學習任務繁重,沒有時間去了解”。有趣的是,學生對政治時事與熱點的瞭解,主要途徑不是政治時事課堂,而是來自“朋友之間的交流”,或“網絡”等媒體。説明社會環境和實際生活才是政治思想教育的最佳平台,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應侷限於課堂內,而應孕育於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和點點滴滴;不應是單純刻板式的宣講,而應是多維“和風細雨”式的滋潤。

(二)人生觀與價值觀

理論認為,人生觀是關於人生的目的、態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如享樂主義、禁慾主義和共產主義人生觀等。人生觀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認識和處理個人發展同社會進步的關係。例如,共產主義人生觀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人生觀,它認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努力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貢獻一切可以貢獻的力量。價值觀是人們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自己合意的目標的準則。

首先我們關注了影響人生成長的重要因素。毫無疑問,學校教育對人的價值觀的形成起着關鍵的作用,但不能忽視其他因素潛移默化的作用。原表列舉了25個項目,

學生按對自己成長和發展過程影響程度給予評分,影響很大的給予9分,沒有影響的給予1分。結果得到影響人生成長的重要因素依次是“家庭環境與家庭教育”、“父母言傳身教”、“個人向上發展的心理動機”、“對未來的憧憬”、“老師以身作則”、“兄弟姐妹言行”…。其中“家庭環境與家庭教育”、“父母言傳身教”這兩個因素的影響程度依次是有95個和66個學生選9分,佔比27.7%和19.3%。

其次我們看到了華商學院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總體上呈健康和積極的發展趨勢,對我國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主流價值取向予以認同,其人生態度,價值判斷積極進取,勇於競爭,有比較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使命感,渴望為祖國奉獻智慧,施展才華。在談到上大學的目的時,28.82%的學生是“為了成就一番事業”,57.65%的學生是“為了提高素質和完善自我”,只有3.53%的同學是準備“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多出一份力量”,還有10%的學生是“為了權力和金錢”。

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調查中,從學生身上表現出強烈互惠互利意識。34.14%的學生對此持贊成態度,42.3%的學生傾向於“比較贊成”。具體問及“你認為當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互助”的佔44.14%,“相互利用”的佔23.72%,“金錢關係”的佔13.51%,“競爭對立關係”的佔9.31%。進一步,再具體問及“如何權衡個人、集體和國家利益的關係”時,58.82%的同學認同“先有集體和國家利益,而後才有個人利益”,41.18%的同學認為應“先滿足個人發展,而後推及國家”。這説明,學生既表現出較強的集體觀念,但又不願為集體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在理想與金錢,物質與精神方面,不再是非此即彼的二維模式,而是二者兼顧。所以問及學生對“加強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看法”時,回答“非常重要”的佔26.27%,“比較重要”的佔45.48%,“無所謂”和“沒啥作用”的共佔28.25%。大學生既崇尚真、善、美,又注重物質利益和生活目標,這是社會多元化思想發展的必然結果。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各種矛盾和利益交織在一起,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順利解決,需要一個較長期的過程。我們將教育學生對現階段我國國情應有充分的認識,既要對社會發展充滿信心,也要對目前尚未解決的一些問題和矛盾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足夠的耐心。當問及“你認為當前大學校風如何”時,57.61%的學生回答“一般”,還有25.97%的學生回答“較差”,認為“好”和“很好”的學生才16.42%。對“大學生道德狀況”的瞭解,認為“比較好”的佔38.46%,認為“不太好”的佔43.27%。對“目前生活狀況”感到“滿意”的只有20.06%,“比較滿意”的佔44.68%,“不太滿意”的佔28.57%,還有6.69%的同學“不滿意”。問及“你的精神生活充實”嗎?回答“很充實”的只有8.11%,“比較充實”的佔32.73%,“不太充實”的佔42.94%,“感到空虛”的佔16.2%.問及“找到理想工作的主要依據”,回答“學習成績好”的只有20.85%,有51.79%的同學認為是“人際關係”,52.4%的同學認為是“權勢”。所以對“找工作的信心”,只有9.54%的同學“充滿信心”,47.38%的同學“有信心”,35.08%的同學“信心不足”,還有8%的同學沒有信心。在“當前就業形勢”認為“很好”的只有9.06%,認為“較好”的也只有8.46%,認為“一般”的達45.62%,認為“不好的”也達36.86%的前提下,“當前同學們最關心的問題”,不是單一的“學習問題”(27.6%),還有“生活問題”(32.55%)。雖然是大一大二的學生,32.55%的同學就在關心“就業”之事,少量的學生在“熱戀”中。適時引導學生之間出現的戀愛現象,樹立正確的婚戀觀。調查顯示,只有4.73%的同學“反對”大學生談戀愛,“支持”的佔27.81%,“無所謂”的佔30.77%,持“只要不影響即可”態度的學生佔比最大,達36.6%。然而學生們還是有理想的,當問及“希望找到的工作”是“專業對口的”佔40.31%,“符合個人興趣的”佔55.81%,“高薪但挑戰性很高的”也有29.07%,“低薪但很穩定的工作”不被看好,只有3.88%的同學願意找。

(三)道德觀

有理論認為,道德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範,而道德觀就是主體對作為道德的意識形態規則的認識和立場,它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範圍內是穩定的,但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道德觀是可以適時調整和變化的。道德與情操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

被調查的學生的道德觀念基本正確,具有基本的道德評判能力,其道德判斷和行為取向趨向合理。調查顯示,大學生最崇尚的品德排在前三位的選項分別是“團結友愛(48.7%)”、“艱苦奮鬥(18.2%)” 、“心胸坦蕩(16.6%)”;88.3%的同學表示,當看到宿舍水龍頭在白白地流淌時,會“馬上前去關上”,而持“不用去關”或“當作沒看見”的只佔1.4%。在個人成長方面,68.7%的學生認為“和諧的家庭”是影響個人道德情操的最重要因素,遠遠高於“家庭經濟狀況”(13.9%)和“父母工作情況”(6.6%)等兩個因素。在被問及個別大學生出現自殺行為的可能原因時,認為是“就業壓力”的佔78.8%,接着是“學習壓力”(64.2%),“愛情失敗”(62%),“同學關係緊張”(43.8%)和“經濟貧困”(30.7%)。進一步,在被問及對自殺行為的看法時,83.2%的學生認為,這是對“父母親人的一種嚴重不負責任的自私行為”,77.4%的學生認為,這是“對生命尊嚴的自暴自棄”。

調查還顯示,38.6%的學生表示最讓人煩惱的是“就業前景不明”,其次是“學習任務太重”(28.8%),“受到別人嫉妒、排擠”(21.3%)、“重修和補考”(21%),40.1%的學生認為人生最成功的標誌是“生活與親情”,超過了“事業與工作”(25.5%)和“理想與信念”(19%)這兩個因素。這啟示我們“生活與親情”是預防學生出現極端行為的第一道也是最有力的一道防線。

43.2%的學生持有“量入為出、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還有39.6%的同學懂得“有意識存點錢,以備他用”,也有10.4%的同學“有錢就花,以後再掙”,還有6.8%的同學消費行為是“捨棄日用品去買奢侈品”。令人鼓舞的是絕大部分學生具備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品格。

三.學習生活

(一)專業學習

我們把專業學習主要定義為學生在大學校園內,對學習的認知和行為,以及對專業的認同與感受等心理特徵。調查表明“對當今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看法”,40.4%的同學認為“非常重要”,41.3%的同學認為“比較重要”,“無所謂”和“沒啥作用”的同學佔18.3%,即絕大多數同學初步樹立了素質教育的思想,但認為現在的學習環境“一般”的佔63.4%,“很好”的佔13.2%,“較好”的佔20%,“不好”的還有17%,宿舍太吵(48.9%),圖書館太擠,課室太熱。現在學校開設的課程“較普通”(55%),“不合適”(28%),只有17%的同學認為“合適”,對學校開展各項文體活動的態度是14.4%的同學“積極參與”,59.2%的同學“有時參與”,還有26.5%的同學“從不參與”,對待義務勞動的態度也是“有時參加”的佔多數(64.2%),“積極參與”的不多(20%),“從不參加”的佔16.2%。當問及“怎樣才能搞好學習”時,41.62%的同學回答是“好的學習方法”,43.11%的同學回答是“努力學習”加上“好的老師”。大多數同學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比較端正,但部分學生專業信心不夠,學習興趣不足,上課玩手機甚至睡覺。在對待課程考試方面,63.9%的學生認為考試題目“沒有考出學生真正的水平”,57.9%的學生認為“記憶力好的同學佔絕對優勢”。如何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進行評估,仍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調查顯示41.6%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自學能力“一般”,28.4%的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甚至還有26.5%的學生承認自己的自學能力“很差”。儘管學生有積極進取的意識,但他們往往缺乏證明自己的勇氣與毅力,於是從其他方面尋找藉口,不適當地歸因。例如有的學生依賴性較強,不是去努力提高自學能力而是幻想着像在中學一樣,在課堂上就能全部聽明白。如果沒有聽懂,不是課後努力去思考,而是自己給自己找藉口,如認為教師不會教或教得太難了。或者希望老師一學期只講課本內容的二分之一,考試只考已講內容的二分之一,考題是已做過的作業。

(二)校園生活

我們首先關注了學生的生活費用支出情況。每月花費500元以下的學生佔10.2%,而華師的佔42.1%,每月花費800-1000元以及1000元以上的有41.2%,而華師的只有14.8%。平均每月花費高187.1元(見表五)。瞭解生活費的來源,82.53%的同學是“家裏給”,“課外打工籌集”的有9.94%,還有7.53%的同學依靠借款維持生活、學習。後兩類學生懂得珍惜,更勤奮讀書,學習成績都不差。

問及除了餐費,其它消費主要用在“購買衣服”(46.7%),“朋友應酬”(20.5%),“買書及網絡費用”(20.2%)和“購買體育用品及娛樂”(12.7%)等方面。

在問及學習之餘的主要活動時,58.4%的學生選擇“上網玩遊戲或娛樂”,57.7%的學生“從事體育活動”,38.7%的學生會“上網查找資料或學習”,另有32.1%的學生選擇“參加社團活動”。進一步統計檢驗,這些活動無性別顯著性差異(p = 0.401),説明網絡受到了男女學生的一致喜愛,並對他們的課餘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網蟲並非是男生的專利,女生同樣有較高的可能。只不過相比男生熱衷網絡遊戲,而女生相對更喜歡看網上電視或聽音樂之類的節目。

27.8%的學生認為“網遊消遣”可以緩解心中的煩惱。我們認為,這是一種認識假象,暫時地解脱不能根本解決讓學生煩惱的根源。例如,考試重修而心情不好時,顯然不能靠網遊來解決。相反,暫時的輕鬆會麻痺自己的學習意志,甚至造成網絡成癮。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正確的做法是自我調節,向父母或身邊的同學、老師求助。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問及“當你心情煩惱時,你會選擇…”的問題時,58.5%的學生選擇“向朋友傾訴”,而22.6%的學生依靠“自我慰藉”,“向父母和老師求助”的分別只有4.3%和3.7%。

四.結論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華商學生整體上是健康向上發展的,儘管少部分學生還存在一些不足或困惑,但在接下來的專業學習生活中,會在老師們的教育和幫助下,正確認識自己,逐漸步入專業學習的正軌。在有關部門的正確引導下,樹立正確的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讓我們一起努力,創造良好的校園生活氛圍,使在校學生的政治思想與學習生活更上一個新台階。

大學生調查報告10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xx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8.2%的受訪大學生正在進行暑期實習,在校大學生挑選實習崗位最看重崗位對未來就業是否有幫助。86.8%的受訪大學生指出暑期實習流於形式、單純“刷”簡歷的現象常見。提高大學生實習質量,61.5%的受訪大學生希望企業與高校對接,為大學生提供更多高質量實習崗位。

受訪在校大學生中,男生佔49.4%,女生佔50.6%。大一的佔2.7%,大二的佔21.5%,大三的佔43.6%,大四的佔28.2%,研究生佔3.9%。來自一本院校的佔39.2%,二本院校的佔49.2%,三本院校的佔9.8%,大專院校的佔1.9%。

78.2%受訪大學生正在進行實習

林斌(化名)是華東師範大學一名大三學生,今年暑假在某公司做軟件工程實習生,他表示身邊很多同學都是大三開始出去實習。“工作環境、人際關係都是我找實習崗位看重的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能學到什麼以及這份實習對我未來發展的影響。另外,實習時間、工資水平也得在能接受的範圍內”。

中國人民大學大三學生孫淼(化名)今年暑假在某銀行實習,工作緊張但有序。“我與領導同事都相處愉快,他們給了我不少指導。”孫淼表示,她找實習會看重實習單位的知名度、單位能否提供給實習生更多鍛鍊機會,以及實習工作與自己興趣及專業的匹配度。

調查顯示,78.2%的受訪大學生正在進行暑期實習。69.8%的受訪大學生大學期間已實習1~2次,23.3%的受訪大學生實習過3~4次,2.7%的受訪大學生實習5次以上,4.2%的受訪大學生沒實習過。大三(44.4%)被認為是最適合出去找實習的時間,然後依次是:大二(25.6%)、大四(21.4%)、大一(4.6%)、讀研(3.0%),1.0%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大學期間不用實習。

中國人民大學某學院輔導員王佳(化名)認為,學生在大三進行暑期實習比較合理。“學生通過3年學習,掌握了基礎技能,有一定的能力去體驗實際工作。另一方面,有些學生畢業後會馬上找工作,大三實習能照顧到大多數人的意願。”王佳表示,學校要求學生實習不是為了讓學生的簡歷好看,而是讓他們找到感興趣的職業,體驗職場,積累經驗,“找實習僅關注企業知名度、薪酬和工作量是不對的”。

調查顯示,受訪大學生挑選實習崗位時最看重的因素是崗位對未來就業是否有幫助(60.8%),其他還包括:職位與專業技能相關度(48.2%)、實習單位的規模(45.1%)、能學到什麼(40.1%)、與目標職業或行業相關度(36.9%)、個人發展空間(22.7%)、工作氛圍(15.3%)、薪資(11.2%)和地域(11.1%)等。

“我們學校要求學生大學畢業前要實習滿3個月。”林斌表示,他想提前體驗職場,看看什麼工作適合自己。“實習能學到新東西,我也嘗試把課堂所學轉化到實際運用中”。

孫淼認為實習很有必要,“尤其現在就業壓力大,大學生不能只在象牙塔裏讀書,也要走出校門、走進社會真正地去體驗一下職場,提升專業能力,鍛鍊人際交往能力,這對未來就業和職業發展都有益處”。

調查顯示,89.6%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實習經歷重要,其中30.6%的受訪大學生表示非常重要。62.5%的受訪大學生實習是為了積累經驗以便日後求職,48.6%的受訪大學生希望通過實習提升個人能力,45.0%的受訪大學生是為了體驗以後想從事的職業。實習的其他目的還有:跟風,身邊的同學都去實習(36.7%),為了以後留在實習公司(30.4%),學校要求,獲得實習證明(24.0%),獲得薪酬,經濟獨立(15.2%)等。

“實習能讓大學生了解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中國政法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對記者説,他與團隊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有更多社會實踐、實習經歷的學生,對於就業能力的認知偏差會更低。

中國就業研究所副研究員夏青雲表示,實習是每個大學生必須面對和經過的過程,對以後的就業和工作都會有幫助。除了工作經驗的增長,學生從中還能學到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學會更好地待人處事。

61.5%受訪大學生希望企業與高校對接,提供更多高質量實習崗位

林斌坦言,學校要求大三學生實習,而一些忙着考研的學生只象徵性地去實習一下,或者直接找公司虛構實習經歷並蓋章。

調查中,86.8%的受訪大學生指出暑期實習流於形式、單純“刷”簡歷的現象常見,其中19.6%的受訪大學生表示非常普遍。

王霆指出,如今高校的培養方案都對學生有相應的實習要求。但一些大學生對實習不認真、不重視,或選擇的實習工作過於簡單,如只是整理文件等。“大學生選擇實習應更多地依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與職業選擇結合,這樣畢業後選擇就業方向、就業單位時才能更從容和自信”。

“我覺得實習生工資要扣20%的勞務税很不合理,對於實習工資,應該和個人所得税同等看待。”林斌認為,企業應對實習生負責,指定“老師”進行指導和培養,定期開展實習心得交流。“學生自身也要學好知識,多瞭解校招信息,通過輔導員、老師、學長學姐校友來尋求幫助,不要怕嘗試和失敗”。

孫淼希望高校能多與企業合作,聯合創辦實習項目,“如寒暑假實習,以及專門針對大三大四同學的實習項目。企業也要為實習項目配備導師、提供實習培訓等。學校還可以利用就業指導中心網站、學校相關公眾號等發佈實習信息,幫助學生過濾掉一些假實習信息”。

如何提高大學生實習質量?調查中,61.5%的受訪大學生希望企業與高校對接,提供更多高質量實習崗位,55.2%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應認真對待實習崗位,46.1%的受訪大學生希望企業為實習生提供更多學習和培訓機會,42.6%的受訪大學生希望企業完善實習管理,友好對待實習生,40.5%的受訪大學生呼籲建立大學生實習保護制度,保障大學生實習期間合法權益,23.2%的受訪大學生希望政府加大對大學生實習的財政補貼,17.1%的受訪大學生希望高校完善實習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專門管理機構。

王霆指出,大學生找實習時可能會遇到一些虛假招聘信息,甚至是詐騙,“政府應加強相應規範,高校也要建立實習信息的發佈平台,把一些好的實習信息、實習單位推薦給大學生,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發展規劃和實習的過程管理。大學生在找實習時也要保持敏鋭的眼光”。

夏青雲建議大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制定實習計劃,保持強勁的學習動力。“首先,要對照崗位職責弄清工作內容和工作標準,其次,要隨時向身邊的領導與同事學習工作和辦事的方法與技巧。另外,也要注意謹慎選擇實習單位”。

大學生調查報告11

一、調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自身的影響;通過對影響自身就業因素的調查,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自己儘快認識自我,使得自己能謀取理想職業。

二、調查對象

互聯網對該職業就業評價及看法文檔

三、調查方式

通過互聯網查詢

四、調查內容

專業特色: 本專業以“基礎紮實、技術過硬、工作上手快、適應能力強”為特點,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管理學、經濟學、信息技術和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視培養和訓練學生紮實的交通運輸專業基礎和實踐技能。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能從事鐵道交通運輸業運營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能力:鐵道運輸經營組織與管理。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運輸營銷學、交通運輸設施及設備、運輸組織、站場及樞紐、牽引計算、運籌學、交通運輸統計、物流管理、現代運輸信息技術、運輸成本管理、鐵路運輸現場實習、鐵路運輸設施與設備、鐵路運輸生產經營機構及組織、案例教學、畢業綜合實訓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就業面向:鐵道運輸業經營組織與管理部門。

發展現狀:中國的鐵路發展還是處於計劃經濟時代,遠跟不上市場經濟的需求。這不在於你有全亞洲最大的編組站,也不在於你有運營速度佔世界第一的高鐵,而在於體制。政企不分是鐵路目前的特色,也是計劃經濟的鮮明特點。在第一輪大部制改革中,鐵道部未被併入交通運輸部,就標誌着,鐵路的改革早已失敗。體制滯後,粗放式發展,就是中國鐵路的現狀。

相關信息: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副部長陸東福表示,“十一五”時期乃至“十二五”時期,廣西的鐵路建設從規劃、項目前期研究、工程建設到投產發展,都進入了歷史最好時期。今年的鐵路建設,鐵道部提出了“保在建、上必須、重配套”的原則。對廣西來説,“保在建”就是要有序高效地推進廣西的鐵路建設項目;“上必須”,就是要努力研究、順應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有序推進項目前期工作;“重配套”,就是要儘快形成綜合能力,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鐵道部非常重視廣西的鐵路運輸。建議部區共同做好工作,積極組織貨源,使得將來的鐵路建好之後,從廣西北部灣港口“上水”和“下水”的貨運量更加匹配、更加均衡,更有利於港口和鐵路的共同發展。同時,希望自治區大力支持做好鐵路公檢法移交等工作。鐵道部將繼續真心實意,全力以赴地支持廣西鐵路建設發展,全面保證廣西鐵路建設的資金和設計施工的力量。

五、調查結果

目標職業明確:出色的鐵道行車組織人員

基本要求: 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鐵路運輸系統發展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及外語技能,具備一定的鐵路運輸組織管理能力、應用操作能力和基本設計能力。

自身不足: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的能力明顯的得到了提高。懂得了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還要注重獨立思考。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我將更加重視自己的學習。自身感覺各方面能力都有欠缺,都需要提高

六、小結

通過本次調查更好的認識到了所學專業及該專業未來的就業前景,瞭解到了更多的職業能力方面的需求,對自己將來提高自身能力提供了許多指引方向。職業的發展前景更加明確了我的目標職業。

大學生調查報告12

一、前言

現今大學生早已成為電腦消費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羣體。電腦逐漸走進大學校園的同時,電腦的消費和其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和學生自身的關注。那麼大學生目前對電腦的需求和消費水平,以及購買電腦前後的心理狀況究竟怎樣呢?本次調查以研究以上內容為目的,希望通過調查的數據分析,能給大家一些電腦消費和使用方面的指導性建議。

二、方法

本次調查以網絡問卷方式為總體,採用隨機抽樣方法選取調查對象。本次調查採取問卷法收集資料。問卷由19個問題構成,主要詢問了學生是否購買了電腦,購買時考慮的因素,購買電腦後對學習、生活的影響等方面的一些具體情況。以下是發回問卷的調查情況。

三、結果與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在抽樣樣本中有電腦的同學佔48%,沒有電腦的同學佔了52%.對於沒有電腦的同學目前選擇不購買電腦的主要原因。不購買電腦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經濟條件限制,佔了35%。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這裏的35%將有可能轉為已購電腦的樣本,經濟條件對學生購買電腦的消費起着主要的決定性作用,所以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可能有消費電腦的期望而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這部分同學可能會選擇在學校機房上機或在校外網吧。考慮到學生們的課餘上機學習,學校已經針對調查數據合理有效地開放機房,便於學生們課餘對電腦的使用。而另一個比較可觀的數據,暫時不需要的佔了31%。這説明電腦的使用與平時的學習相關性較小。調查數據顯示,學生不購買電腦的原因是擔心電腦丟失的選擇率只有10%。這説明同學們對學校的治安管理心存顧慮。

以上是選擇目前不購買電腦的主要原因,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沒有購買電腦的同學認為購買了電腦的同學在購買前後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與他人交流減少、學習成績下降、課外活動減少、逃課增多的佔很多。説明大部分沒有電腦的同學認為買了電腦之後負面影響比較多,比如影響了學生的正常交際和正常學習生活,這些因素有可能成為其他同學不購買電腦的間接原因。而也有一部分同學因為購買電腦實際操作動手能力變強,所佔比例為少數。

大學生調查報告13

一、調查報告背景

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轉型,而作為祖國的棟樑——當代大學生,人數不斷上升,隊伍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則愈顯嚴峻,需鼓勵各位同學積極投入到自主創業中去,為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行之路,因此在大學生內部進行創業觀調查很有必要。

二、調查目的

1、瞭解所在蘇大材化部及周邊同學對創業本身的認識與其對創業的個人看法,分析存在的誤區及利於積極發展的方面;

2、通過調查結果得出大學生創業應該注意的問題及合理的途徑,為各位同學提供合理的建議,鼓勵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創業,為職業道路提供更多的選擇。

三、調查方式

1、利用qq羣、人人網等通信工具,發動院部同學參與網頁問卷調查;

2、採取面對面交流採訪的形式,瞭解身邊同學對創業的普遍看法及自己對創業的構想與安排;

3、查閲有關文獻,參考部分專業調查報告數據。

四、調查報告結果

1、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瞭解程度:

(1)、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原因:

a、冒險嘗試心理的鼓舞:

參加調查的29位同學中有11位同學希望自主創業,佔總數的37.93%,其中有4位同學是認為自己還年輕,還有時間去冒險創業,嘗試一條不同的發展路線,約佔希望自主創業同學的36.36%,且四位同學均為男生,結合男女生性格特點差異,可見冒險嘗試精神是大學生創業的創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b、收入豐厚的刺激:

此次參與調查的同學有4位同學是因為自主創業可以帶來豐厚的收入而願意進行自主創業的,佔36.36%。從事後的採訪調查得知,這些同學認為雖然找到工作雖然相對創業要簡單許多,但是其與創業相比,收入差距較大,不足以為高質量的幸福生活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故希望能夠進行自主創業;

c、嚴峻的就業壓力的影響:

調查中2位同學表示因為現今就業壓力明顯而選擇願意進行自主創業,佔18.18%。從國務院每年的工作報告及近期參加工作的人員口中可以得知,近幾年伴隨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攀升,給大學生心理產生了較大壓力;

d、家庭成員的鼓舞:

調查中1位同學表示自己希望選擇自主創業是受了家庭觀念的影響,佔總人數的5.88%。從採訪得知,此位同學父母均受過高等教育,對自主創業有清晰的認識,也支持其子女進行自主創業,走不同的發展路線。

(2)、對創業與專業關係的認識:

創業與專業有何關係?一些企業的老總,大學所讀的專業與創業的行業毫無關係,現也成為全國明星企業,這些事例往往給大學生帶來一些困擾,這不得不讓大學生因專業和創業而思考。此次調查中,31.03%(9人)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密切相關,55.17%(16人)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有關係但不大,10.34%(3人)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基本沒關係,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完全沒關係的僅佔調查人數的3.45%(1人)。數據顯示,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關係不大的學生始終佔多數。部分專家指出,大學生創業最好能與專業掛鈎,從基層做起,因為專業往往是畢業生最擅長的,正所謂不熟不做,另外大學生剛畢業時肯定缺乏社會經驗,如果急於創業,很有可能失敗,最好還是從基層做起,先到擬創業的行業裏紮實的工作一段時間,瞭解行內情況,這樣創業時也可以提高成功的機會,切不可盲目投資創業,更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如此表明,專業給人們發展以一個起點,那是條件,而不是籠子和束縛自己的繩索。我們還必須眼光遠一些,知識面寬一些,頭腦活一些,反應靈一些,專業多一些,朋友廣一些。

(3)、創業之前會做哪些準備:

a、參加創業設計大賽:

3人選擇自己在創業之前會通過參加“創業設計大賽”的形式來為自己的創業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獲得專業人士的指點並作好更充分的心理準備,佔希望進行自主創業的同學的27.27%;

b、看創業類書籍:

9人選擇自己在創業之前會閲讀足夠的創業類書籍,學習創業成功人士的良好經驗,並得到充分的知識儲備。採訪顯示,部分同學對類似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等為創業者提供幫助的公司的瞭解較多,希望通過閲讀相關內容獲得更多的幫助,並希望自己以後創業時能夠獲得其幫助;

c、參加創業培訓:

6人選擇會在創業之前參加創業培訓,以此獲得關於創業的專業知識,佔總人數的54.55%;

d、到企業實習:

10人選擇會到企業實習,佔總人數的90.91%。要成功創立小型公司,最好先經歷過大組織的磨練,因為組織可以提供較大的視野。創業是非常艱苦的過程,必須吃苦耐勞、必須堅韌不拔、必須掌握專業技術、必須心態平和、有愛心,而且不能斤斤計較,這些東西可以在企業實習中獲得。

另有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創業(商業)計劃書的書寫要求認識並不高,其程度僅在於“認識一點”,更有一部分是“不知道有這麼回事”。有創業理念但是認知程度低這是遠遠不夠於將理念實施的。

2、大學生創業時應做好的準備(查閲資料):

對於自主創業,許多大學生只是一時好奇而擁有三分鐘熱度,最終也只能落得鏡花水月,因而,自主創業無疑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目前,雖然有不少國內高校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真正自主創業的學生並不多,即使對自主創業感興趣,有憧憬的學生很多,但大多隻停留在“紙上談兵”這一階段,如何才能真正地自主創業,真正地脱離“紙上談兵”呢?

(1)、主觀方面:

a、創新

大學生要自主創業創得出色,靠的就是自己能否兼備技術創新和思維創新。大學生們要創業,必須眼看四面,耳聽八方地接受新信息,從而促進創新意識的增強,進而令自己的創業理念能迎合大眾的口味,及時滿足因時代變化而引起的新需求。

b、務實

大學生們是一羣受社會影響較大的羣體,要有從實際做起的決心,不能盲從,要兼備面對現實的勇氣,留心身邊的有利與不利條件。在求學階段,要懂得從方方面面獲取自己所需的資訊。想創業的大學生們要紮紮實實地從基本做起,並想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吸取經驗,大學生們要創業應該也必須如此做的。

c、心理承受能力

大學生在創業階段,難免會有碰撞的時候,大學生成功創業與否和大學生面對困難時的意志有莫大的關聯。調查問卷顯示,大多數調查對象有正確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所遇到的困難,這就使大學生在未來的創業之路上有了健全的心理準備。

(2)、客觀方面:

a、經濟基礎

現階段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制度相對落後,創業投資熱潮更是剛剛冒出苗頭,融資還比較困難。因此,有許多大學生優秀作品難以“紙外行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薄弱經濟基礎迫切需要政府和學校提供經濟支持。

b、外界支持

自主創業,如果脱離了外界環境,根本是獨立難行的,這就要求社會能夠營造一種氛圍,給予自主創業者的大學生們各方面的支持。以下從三方面説明:

政府:大學生自主創業並未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宣傳力度不大,鼓勵政策不多,大學生自主創業舉步維艱,自然難以高效率發展。大學生自主創業和政府全面發展其實是可以雙贏的,在這方面,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5萬美金商業計劃競賽”等許多外國成功的例子可以值得我們借鑑。

學校:目前校園講座的質量比較差,高校在培訓學生的職業技能之外,還應該注重培訓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和企業家精神,系統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對於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改變“高智低能”人才損失的局面都有積極的意義。

家庭:大學生是從校園走向社會成為成人的過度階段,對家庭仍存在一定的依賴性,自小養成的習慣和歸屬感讓大學生對家庭的重視程度相對要高,所以,家庭的支持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也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c、市場信息

大學生自主創業要很好地瞭解市場動態發展才能更有效地降低風險,邁向成功。特別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剛剛形成,處於複雜的國際市場經濟情況下,經濟的高速運轉使得信息有特強的時效性。這就要求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們隨時關注市場動向,對創業有關信息多作溝通和交流,清楚獨特資源的優勢,明確市場目標,對特定的消費羣體和消費環境進行有效的市場調研,知其所需,投其所好,從而率先打開市場大門。選擇合適的項目,進行精明的投資,從而一擊即中,這對於社會經驗並不豐富的大學生來説是特別重要的。

五、給希望創業者的一些建議

1、性格不合適,不必偏執

如果個人性格確實不適合進行自我創業,就不必太過強制自己進行創業,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2、行業眾多,要慎重選擇

創業千百萬不能單純的相信無論做什麼生意,只要努力去做,一定會賺錢.有很多行業的生意。再努力也不來錢,這不是沒有運氣的問題,而是由整個宏觀形勢和產業結構所決定的。

3、學會與人合作

俗話説:“一個巴掌拍不響”,生活中是這樣,商場中也是這樣當今,商界戰場上硝煙四起,競爭異常激烈。想在這場上中獲勝,單靠自己的力量,恐怕誰也都沒有這個能力,即使有,亦難成大氣候。

4、要保持不斷創新,切忌停滯不前

任何產品,都逃不脱“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亡期”的演變規律,最終都會被淘汰,企業要發展,要不斷的有錢賺,就必須不斷的創新,走出舊的產品的“陷阱”,不斷擁有新產品和新項目。

大學生調查報告14

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和品質操守。在社會轉型時期,形形色色的價值觀念也在衝擊着象牙塔內的大學生們,他們敏感地發現身邊的人越來越不懂得感恩,甚至連一句“謝謝”也很吝嗇。 關鍵詞:大學生感恩謝謝孝

一.“90後”學生感恩意識普遍欠缺

在網上,大部分的報道都説90後一代多是獨生子女,家長都視其為掌上明珠。某中學德育處副主任分析説,不少家長在物質上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而在精神上缺少關注,彼此缺少交流。不少家長為孩子“打工”,成為“孩奴”,只關注孩子物質需求。家長忙於工作或者生意,很少抽出時間與小孩交心通氣。時間長了以後,孩子往往產生驕橫、自滿、任性、無情的性格。其實,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樂於助人、知恩圖報的傳統美德,“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一度傳為名句。但近年來,我國教育更多關注分數和升學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人的溺愛導致孩子覺得別人的關懷理所當然,不少學生不懂得感恩、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對太過關心自己的家人產生逆反、厭煩情緒。“而一旦孩子出現了問題,家長又把責任推向學校。”

二: 大一新生不會用“謝謝”

有位大二的學長今年新生報名時,他志願參加新生接待服務,幫助十幾名新生報名排隊,提行李,做嚮導,卻只收到五句“謝謝”,而且都是新生家長説的。他熱情遭到了冷遇,雖然他參加志願者服務不是為圖那句“謝謝”,但很多新生和家長的態度讓他感到有些吃驚。

他説,他幫助某位新生排隊報名,又帶他去學生宿舍,幫他提一大包的行李,他因為放行李時動作重了點,砸到了那新生的腳後跟,那新生回頭竟是一個白眼,

他父親竟還責問該學長説:“你一個大學生這點包都提不動。”那輕蔑的神情讓他非常心寒。

在200份問卷調查中,有51%的同學認為周圍的人缺乏感恩意識,不懂得言謝。現實中的普遍情況是,具有獨立意識的大學生,在與同學交往中因缺乏必要的尊重和溝通,不懂得感恩和自私自利的人逐漸被同學邊緣化。

三.不會做家務何孝之有

“百善孝為先”,感恩教育首倡感恩父母。調查顯示大學生的孝心不盡如人意,有27%的大學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有31%的大學生只知道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81%的大學生稱沒有給父母過生日。當問及平時在家有否做家務活、會幹幾項家務活時,有11%大學生稱自己從來不做家務活。一個連自己父母生日都不知道、從來沒幫父母做過家務的青年人,可以看出孝心的缺失。

温州職業技術學院財務專業的胡杰俊自幼因一場車禍不幸失去右手,他曾一度很自卑,連續兩次會考失利,是父母一直在背後不斷地鼓勵和支持,才使他繼續發奮讀書,第三次順利通過會考。那以後,他變得更加勇敢和堅強,也變得更加懂事。

今年年初,胡杰俊被學校評為“感動温職”十大人物。他告訴記者,自己最想感恩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在金華開一飲食小店,每天都要起早貪黑地勞作,非常辛苦,他每個月都要回家看望一次,幫媽媽洗洗碗,燒壺開水,收拾收拾房間,儘自己所能地承擔一些家務,以減輕父母的生活壓力。

對父母心存感恩的胡杰俊顯得比其他同學更成熟更穩重,他知道父母供他讀書非常不容易,因此他倍加珍惜在學校的日子,一有閒暇就去圖書館看書,還經

常跑到其他年級的課堂旁聽。記者遇到他時,他因為下午沒課,跑到低一年級的課堂聽課。

四.感恩意識普遍存誤區

曾經電影明星成龍向媒體透露,他在父親節那天收到兒子房祖民的電話,結果他把兒子給痛罵了一頓,告誡他以後平日裏多打電話,父親節不要打電話。現在許多大學生也像房祖民一樣,只有在父親節或母親節才想起給父母打個電話問候,平時很少給家打電話。這次問卷調查顯示,有12%的同學從來不給家裏打電話,46%的同學平均每月僅給家裏打一次電話。

當調查員問到這些同學時稱只要心裏想着父母,打不打電話都一樣。還有同學稱,父親節打電話才是最好的表達感恩的時機,平時父親也根本不需要。

此外,當問及你覺得作為子女怎樣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敬時?大多數同學選擇“讀好書就是對父母最大孝敬”,少數人才選擇“生活上關心父母才是最大孝敬”。

五.大學生應該對誰感恩

前段時間正好是感恩節,有不少人發出了感恩調查,其中一個調查列出了九個選項:感謝父母、感謝兄弟、感謝姐妹、感謝對我有傷害的人、感謝我的男or女朋友、感謝對我人生有啟迪的那個人、感謝生活我還活着、感謝國家、感謝樓主。投票引起許多網友的關注,共有200人蔘加了投票,其中所有參與投票的網友都選擇了“感謝父母”。同時,選擇“感謝兄弟”和“感謝生活”的各有60人,佔30%,選擇“感謝對我有人生有啟迪的人”有40人,20%,“感謝對我有傷害的人”也有30人投票,佔15%,得票最少的是“感謝我的男or女朋友”,只有20人投票,佔10%。答案並不是唯一的,可以多選,但每個人都會選擇感恩父母。大多數同學都在感恩節當天給父母進行了電話或者短信祝福,並表示,父母是對自己恩情最重的人,最應該感謝的必然是他們。“父母養育了自己,給予了我很多,所有我最感恩的人是父母。”武昌理工學院人力資源專業大一學生謝小禹説。在感恩節當天,由揚子晚報官方微博發起的一個感恩節小調查,結果顯示,9成多的網友都想在感恩節的這天感謝自己的父母,認為最該謝有記者對“90後”大學生的感恩意識進行了調查,在將感恩意識操作為實際上的報恩觀念和行為表現之後,該調查以感恩的行為表現為核心,從感恩父母、身邊人、社會三個方面,以基本的個人和社會生活為典型行為的取樣範圍,選取西安市 5 所高校一至三年級 380 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訪問。調查發現,大學生在三個感恩對象中,對父母的感恩程度最強,其次是社會,再次是身邊人。大學生所表現出的感恩意識總體上基本接近較高的強度,表明“90後”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所宣揚的核心價值觀念基本上是認可的,亦對當代社會所提倡的回報社會、回報國家的輿論導向基本上持一種讚許態度。這一結果從另一側面表明,近年來種種對大學生道德情操、價值觀念質疑的聲音,可能是一種並沒有觸摸到大學生思想脈絡的無的放矢。時代的變遷使“90後”大學生不再過於關注政治性問題,也不喜歡高談闊論宏大問題,但他們內心所湧動的感念之意和感恩之情並沒有減少。但同時研究者也指出,相比之下,大學生對身邊人的漠視值得關注。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90後”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同時也説明他們雖然心存感念,但具體到感恩行為的表達時,則難以從身邊人和身邊事做起,對自我的價值定向和價值實現途徑的認識存在偏差。

調查還表明,總體上男性大學生的感恩程度低於女性大學生,具體表現為對父母和社會的感恩程度,而對身邊人的感恩程度二者相等。雖然總體感恩程度“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相當,但二者對父母和身邊人的感恩程度存在不一致現象:“獨生子女”對父母的感恩程度較強,而非“獨生子女”對身邊人的感恩程度較強。一些人所津津樂道的“獨生子女”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往往會過於淡漠的言論是沒有依據的,極有可能是對這一特殊羣體道德和責任意識發展的一種誤解,可能並不能真正反映“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差異,極有可能的是城市文化背景和農村文化背景的差異。農村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本身無法想象城市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那樣善於表達自己對於父母的感謝之情罷了

大學生調查報告15

當代的大學生生活在一個人人都需要面對的複雜的社會,特別是農村大學生在隨着我國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在學校參加的社會活動的範圍日益擴大,消費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項。眾所周知,現在大學生年紀比較青,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特點。首先,他們有着巨大的消費需求,同時他們有為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能力的不足使他們的消費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其次他們的消費狀況也會反映出現在農村的發展狀況,農們的生活水平,為我們更好地瞭解農村及農民提供更好的幫助。再次,通過各種途徑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性、健康的消費觀念,在大學裏倡導積極向上的消費文化,對大學生成長和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調研分析:

消費整體水平及資金整體狀況:

大多數農村大學生其經濟來源主要是自己兼職掙錢,父母的資助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6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的消費,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一、生活消費,如吃飯、購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

二、休閒消費,如娛樂、購物及其他;

三、學習消費,如購買與專業相關的工具或書籍等。在這三個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較平均,比如吃飯,大多數同學每月都用四百至五百左右。消費落差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閒消費部分。

通訊及其電腦的消費狀況:

在通訊費用方面,現在每個大學生都有一部手機,自然農村大學生也不例外,每人都有一部自己的手機。對於,電腦只是少數同學有。相信,隨着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和農村生活水平的發展,也在漸漸的普及。平均而言,每位手機用户每月消費不算高,每位同學每月要打掉50元左右。據網絡調查,大一新生的電腦持有率約為20%,這個比率在二年級躍升至50%。再看高年級,由於實習等客觀因素,超過80%的人已成為現代通訊網中的一員。在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學校這個比率更高,這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

消費觀念狀況:

對於農村大學生來説,價格、質量、潮流仍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其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其他:

旅遊在大學生消費娛樂項目佔比例很低,但因費用較高,其實如果有充足的時間以及合適的價位同學們還是很願意去旅遊的。同時去快餐店的次數也是平均每人一月1—2次。父母的觀點:

在中國,一向都是“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孩子考上大學了,就要錢給錢,要物買物,這不僅導致部分家庭財政透支,還容易使孩子養成大手大腳花錢、貪圖享樂的壞習慣。父母們在家受苦受累,一心向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

有關農村大學生消費的幾點建議:

(一)對於農村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農村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

(二)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農村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範市場秩序,為農村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

(三)對農村大學生來説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説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蓄的意識。

結束語:

農村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使得農村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對於成長中的農村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農村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範併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下,農村大學生消費才會一路走上正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p3qpl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