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1

法律意識,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大學生法律意識是大學生羣體對法、法律或其現象的反應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也是未來社會的支撐主體,其法律意識如何,直接影響到公民的法律素質和整個社會法治文明的程度。

一、研究和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意義

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進行客觀、準確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遵守法律內在自覺性的基礎。

從年齡上講,大學生是一個橫跨青年和成年的羣體,由於尚未形成成熟、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其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易變性和不成熟性。加之歷史原因、外部環境以及大學生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個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行為與社會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準確地瞭解和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和法律需求,對於提高法律教育的針對性,切實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大學生遵守法律內在自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長遠方針,是國家法制建設的百年大計,是促進培養現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與分析

(一)調查形式和結果

經過對某醫科大學汾陽分校09,10,11三個年級多名大學生的法律知識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 100份,收回 100份,收回率 100%。其結果顯示:

1. 法律知識的來源及對法律知識重要性的認識 34.23%的學生的法律知識主要來源於學校的教育,44.34%的學生法律知識來源於電視和報紙,受家庭影響及其他來源的佔21.43%。自己認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識且能靈活運用於解決現實問題的學生佔22.5%,77.5%的學生認為自己法律知識不足或不能靈活運用。77.6%的學生認為需要學習或深入學習法律知識,13.8%的人認為只需要瞭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學生認為完全不需要。約1/3的學生認為造成法律意識薄弱的原因為法律教育活動的侷限性,1/2的學生認為社會的不良風氣及貧富懸殊是主要原因。這表明大部分學生法律知識缺乏,學校系統的法律知識教育不足,不能滿足大部

分學生的需求。

2. 主動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 在實際生活中,有意識的主動運用法律知識的學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參加勤工儉學時,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的佔61%,無意向的人佔39%;被騙或被盜、被搶時選擇向公安機關或學校保衞處報案的佔87%,不報告的佔13%;認為報案沒用或司法機關不能提供有效保護的人佔15.2%。遇到不法行為時,男生選擇漠不關心的比例佔到10%左右,女生比例佔6%。

3. 對法律的信任度和對當前法治的整體現狀的滿意度 對法律保持信任的學生佔35%,認為法律會越來越完善的學生佔31.2%,而認為法律不如權利有用及法律越來越成為有錢人和有權人的工具的佔33.8%。對“法院做出公正判決有信心”者佔26.4%,對“當前整體法治環境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達69.8%。這一方面説明作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還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 敗現象仍然暢通無阻;另一方面這種消極的法律意識也會嚴重地影響到公民法律信仰確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終建立,表現出大學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於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法治環境和氛圍。

(二)調查結果分析

由於大學生法律意識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的複雜系統,要精確全面地概括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現狀並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結合調查結果,對當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所存在的問題作一個粗淺的概括:

1. 大學

生缺乏從總體上準確理解和把握現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現代法治是以民主為基礎,以保障人權為核心,與傳統的法制有着本質的區別,它視法為工具與目的的統一,並更加強調法的目的價值,而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對法的民主基礎尚未有明確的意識,仍然存在着一種傳統意義上將法作為統治工具的法律觀。譬如,他們也認可“法治”反對“人治”,但受到傳統人治觀念和現實中一些“權大於法”現象的影響,往往認為法律只具有工具價值而非目的價值;他們也認可民主反對專制,但受到中國現實國情的制約,往往認為法制只存在於民主制度而專制制度下就沒有法制,沒有認識到法制既可以與專制相結合,也可以與民主相結合,而只有以民主為社會基礎的法制模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法治。

2. 有感性法律意識,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識 法律本身是一門學理性極強的學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礎理論,就難以用理論解決現實存在的法律問題。大多數大學生對法律的認識還只處於初級的感性階段,正是因為缺乏系統的法學理論學習,使得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仍處於對法律本質認知的啟蒙狀態。比如,多數學生都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但對憲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內容卻知之甚少,現代法治國家普遍都是實行憲 政的國家,若不能將憲法提到憲 政的高度加以認識,在論及憲法內容時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權利以及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的關係等諸如此類的關鍵問題,則是缺乏現代法治意識和憲 政意識的表現。

三、培養和塑造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主要途徑

針對當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與分析,現提出如下幾點對策建議:

(一)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範建設,創造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

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眾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法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模範人物和典型事蹟,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實行“依法治校”,營造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氛圍

高校的法治環境如果是民主、平等的,必然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正確樹立起到積極正面的影響,反之亦然。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動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學校制定校紀校規時,要確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規章制度不違背法治的精神,與國家現階段所頒佈和使用的法律法規不衝突,並“嚴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則與規定,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尊重學生人格,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環境,不斷提高學校管理者、教師的法律素質,提高學校依法處理各種關係的能力”。

(三)深化大學“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開展校園法制文化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要求。

目前的“法律基礎”課教材,普遍存在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的問題。教材內容未突出重點,只注重編寫的系統性,教材內容幾乎涵蓋了我國現行的法律,書中幾乎無任何案例對相應法理進行釋疑,而法律條文中大量引進的專業術語對於非法律專業的學生來説無異於讀天書,不適應學生自學和閲讀的需求。大學“法律基礎”課應改為法理學課,或者至少從內容上突出對法治的基本理論、現代法的基本觀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紹。同時,應當積極拓展法學選修課的開設門類和開設範圍,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使學生從理性的層面對整個法治、法律及各部門法的基本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個宏觀把握,從而逐步培養出適應現代素質教育要求的具有較高的法律意識的大學生。

學校是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場所,但僅靠學校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和具體的安排,它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社會教育工程。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要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心理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與國家的各種建設規程同步進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環境,才能為社會輸送具有較強法律意識的跨世紀人才。因此,高

等院校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識的主要任務。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2

it行業仍是年薪老大

調查顯示,XX年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重慶、武漢、青島、杭州、西安十大城市涉及16類行業和11類職業的網民的平均年薪為27060元人民幣。其中,9.1%的人年薪在5000元以下;13.7%的人年薪在5000~10000元;19.4%的人年薪在1萬~2萬元;15.3%的人年薪在2萬~3萬元;13.6%的人年薪在3萬~4萬;7.4%的人年薪在4萬~5萬;8.2%的人年薪在5萬~6萬;3%的人年薪在7萬~9萬;0.8%的人年薪在9萬~10萬;3.1%的人年薪在10萬以上。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低收入者的比例遠遠大於高收入者,兩端人數均較少,而大部分人收入基本在中間檔次,從1萬~5萬元的收入者佔55.7%。

薪資收入排名前10位的行業中,it業年薪排在,其值為29948元。XX年是it業寒冷的冬天,其行業排名卻是,可見冬天來了,春天將會更輝煌。排在第二的`是媒體/廣告業,其平均年薪是28239元,後面行業及其平均年薪依次排行為金融/保險(28218元)、商業/貿易(25840元)、諮詢/法律(24404元)、建築/房地產(23049元)、醫藥/保健(22799元)、教育/研究(19746元)、機械/儀表(19379元)、其他類行業(19041元)、政府/公用事業(19023元)、石油/化工(18945元)、礦產/冶金(13931元)、餐飲/旅遊(11613元)、紡織/服裝(11181元)、交通/運輸(9250元)。

經營管理者收入多

調查顯示,從事經營和管理類的職業年薪為高,其平均值為41208元。其次分別為技術(36220元)、銷售(35965元)、編輯/記者/翻譯(23598元)、律師/法律工作者(10340元)、公關/市場/廣告(21360元)、後勤/物流(13756元)、財務/審計(13223元)。

按城市劃分,從事銷售工作的,深圳的平均年薪為高,高達68000元。經營和管理工作者,廣州排名,約為63083元,深圳緊跟其後,為62083元。公關/市場/廣告職業者,廣州以50833元勝於北京(35050元)。編輯/記者/翻譯職業者,北京當仁不讓,其年薪為56000元,第二名深圳被甩到30000元。財務/審計的高薪收入還是產生在經濟中心上海市,其平均年薪為43333元。

各城市收入差距大

此次調查深圳和上海分別以52630元和50215元的平均年薪分列前兩名,北京則以47356元身居第三位,廣州(43362元)名列第四位。而其餘6城市均低於4萬元。

在被調查者多的四大城市中,各城市高收入的行業不一樣。北京地區收入高的行業為it業,平均年薪為50125元;上海地區“諮詢/法律”行業高居榜首,平均年薪水平為53254元;廣州薪金排在首位的律師/法律工作者行業的年薪超過50000元。在深圳,薪水高的行業是“教育/研究”和“醫藥/保健”業,其年薪平均高達60000元以上。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3

現今社會城市居民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淡薄。居民的法律知識水平不高 。作為現代人,應當具備法律素養,這成為現代市民特別是青年大學生立足社會的基本條件。然而,實踐中源源不斷的各類大學生犯罪現象,頻頻向我們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課並未讓學生們真正懂法,傳統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盡頭。當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還很低,違法犯罪的大學生多數法律知識貧乏,法制觀念淡薄,他們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近年來一升再升的大學生犯罪數據,頻頻向我們告示:校園並不平靜,大學生們的法律素養還十分貧瘠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人們的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與其文化程度成正比。雖然我國高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人們的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與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對此,我對我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1、調查的基本方法

對於此類調查題目,我採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首先,篩選題目,再分發給各個當地大學校園的同學,再選擇10名同學完成問卷調查,最後再根據同學們的問卷結果作出相應的結論。

調查問卷如下:

1、你認為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用處?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沒用6.02% d、法律不如權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識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a、電視上48.12% b、報紙上16.54% c、學校的課本上35.34% d、家庭的影響4.51% e、其他13.91%

3、你認為你在生活中平均每學期遇到法律問題的頻率為:

a、20次以上5.26% b、20次?10次6.39% c、10次?5次21.8% d、5次以下50.75% e、0次16.17%

4、當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50% b、用武力解決6.02% c、通過關係解決.15.79% d、感覺很委屈但是認為也是沒辦法的事16.17% e、根本沒有在意過9.40%

8、當今雖然是法制社會,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財產糾紛等很多問題,你認為:a、清官難斷家務事74.05% b、清官易斷家務事25.95%

(1)、如果你選擇了a,那麼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a、法律法規不健全30.70% b、羣眾的法制意識不強29.57% c、法官的職業素質不夠高4.01% d、法律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35.21%

(2)、如果你選擇了b,那麼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a、法律法規健全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效9.40% c、法官能夠正確地把握“一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15.41% d、一切問題在法律面前都能夠得到解決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車上遇到騷擾時,你會如何去做?

a、出聲制止,維護自己的權益49.25% b、用適當的方法讓他得到懲罰28.95% c、瞪他一眼,然後換個地方或下車20.31% d、默默的離開,不敢出聲。3.38%

16、你希望多瞭解一些法律知識嗎?

a、希望92.11% b、不希望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礎課要如何上?

a、儘可能介紹能解決社會生活的法律法規33.08% b、從案例中説明相關法律理論,類似於《今日説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內容和順序進行教學5.26% d、最好取消這門課,與日常學習生活無關4.14% e、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2、導致調查結果的原因

可見他們還是很關心身邊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識大部分同學還是知道的,由於問卷設計的不夠合理,可能誤導了同學們的思想,讓數據不夠真實,此次調查的結果説明,同學們的法律意識比較弱,知識也比較缺乏,從數據上看,同學們都沒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問題,也許他們覺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煩是必然的,並不是法律問題,也有可能受家庭、社會等各種因素影響,讓他們認為權利比法律有用。

此次調查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只是臨到考試的時候突擊,應付了事,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不可能有紮實的法律基

礎知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通過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使他們把提高法律意識從自在的行為變為自覺的行為,從而意識到法律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並把法律當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意識是一種較為寬泛的社會意識表現形式,對於大學生來講,法律意識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對實際法律問題的觀點、態度與解決方法,簡單得説,就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法律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是對每一個大學生素質修養的必備要求,是能夠懂法運用法律的前提;對實際案例的解決是法律意識高低的具體表現,具有直觀性。

3、對大學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識的意見

根據此次調查,我們應該看到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加強綜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要從根本上抓起,就具體到高等院校對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高度重視及各種有關法律方面的宣傳。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應着重以下2個方面:

1。高校應營造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的學校環境。

2。高校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3。鼓勵大學生觀看有關法律知識方面的書籍或電視節目,能儘量做到普法、懂法,認識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意義。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4

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⑴、你生長在()

a、農村74x%b、城市26x%

⑵、在你所有的經歷中,曾經運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a、有18x%b、沒有82x%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大學生並不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當其政黨權益受到侵犯時,都沒有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黴”等等之類的想法。而在生長在農村的大學生中這一現象較為明顯。

⑶、你能區分違法和犯罪嗎?()

a、能24x%b、不一定能14x%c、大部分能62x%

⑷、你認為你目前法律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是()?

a、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32x%

b、缺乏法律知識40x%

c、能運用所學法律知識並解決現實問題28x%

⑸、你是否關注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a、經常12x%b、偶爾74x%c、從不14x%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只有12x%,即6個人(調查對象為50人)會經常關注國家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還有14x%,即7個人表示自己從不去關注,這表明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是非常不夠的,其認為自己只要守法不違法,法律是離自己很遙遠的。

⑹、你知道《勞動法》裏規定的試用期最長時限是()?

a、三個月22x%b、六個月48x%c、一年30x%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試用期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而在調查中發現,有52x%的大學生不知道,這一問題與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相關,可見大學生對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瞭解並不多。

⑺、你認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維護權益的有效手段32x%

b、比較重要,有時試圖用法律解決問題42x%

c、一般重要,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運用法律26x%

d、不重要0x%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5

法律意識是社會主體對社會法的現象的主觀把握方式,是人們對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種心理要素的有機綜合體。從人類對社會法律現象的主觀把握方式的角度來看,法律意識包括法律知識、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評價和法律信仰五個方面的內容。法律意識是法治國家建設的精神底藴,既是法律規範建設的精神動力,又是制度建設的精神支柱,不僅影響法律規範創制的質量,而且制約着法律規範轉化為現實制度的全過程,從而決定法律制度建設的成敗。

為了瞭解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我係以小組為單位,對各寢室不同年級的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收回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後,從中瞭解到我院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問卷分析

1.對法律基礎知識有一定的瞭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調查表明:他們對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民事訴訟等方面的常識比較瞭解,有70%的同學都能答對這些方面的問題;但對法理、民法、知識產權法、仲裁法國際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識大部分人較為生疏。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顯得欠缺。

2.有平等的訴求,但對平等的理解不深。

在調查中瞭解到:他們有平等的思想意識,但對平等認識不到位,在心靈深處,懼怕權勢;對他人的不良違法行為能進行正確評價和譴責,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時,卻採取雙重標準。如對在法治社會中您認為對社會經濟生活調控影響最大的應當是什麼的選答,認為各級官員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經認同官員的特權。當在寢室裏遇到竊賊時,有47%的人選擇可能會痛打他一頓。

3.有建立法治國家的法律理想和熱情,但對現實法治建設的心理準備不足。

調查中瞭解到: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對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是認同的,但對現實社會的複雜性、對建成法治國家的困難和長期性預見不足。如在對您認為法治國家在我國能實現嗎的選答, 70. 3%的人認為可以實現;對您對違法執法的現象持什麼態度的選答,有33. 3%的人選擇見慣不怪,只有29%的人選擇非常氣憤。

4.有崇敬法律的意識,但缺少踐行法律的行為,法律信仰有待加強。

如對您認為什麼是社會主體行為最根本的評價標準的選答,只有40. 9%的人選擇法律;對假如您是電影中的秋菊,您會像她那樣説法的選答只有36%的人選擇會;如果您發現在您的'家屬中有犯罪嫌疑人,你會怎樣做的選答,只有34. 6%的人選擇肯定會勸其自首。表明相當部分人缺少崇拜法律的心理,在行為的選擇上可能不會依法而行。

二、問題發現

1.大學生已有法律意識,但法治觀念淡薄。

當代大學生的法治觀念淡薄,只關注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律問題,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現出較強的實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學生認為自己很難遇到法律問題。其實人在社會中生存,時時刻刻都與法律及其法律相關的問題緊密聯繫,只是當時沒有注意罷了。在大學校園裏普遍存在這樣一個現象:學生為了圖便宜,大多數人都買二手電腦和手機,他們認為這樣既經濟又實惠。有的學生在交易的過程中就買了贓物,其實這已經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由於沒有足夠的法律意識,缺乏法律知識,有的學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就觸犯了法律。

2.大學生的法律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脱節。

在我國任何一所高校都開設法律基礎課作為非法律專業生的選修課。在法律基礎課上通過老師的講授能夠學到一定的法律知識,學生們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採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衞自己的權利。但是在現實中如同學之間發生矛盾衝突時,有的同學就不能採取正確的方法解決,往往是頭腦一熱,就採取一些過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終造成嚴重的後果;有的同學則是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卻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如有的大學生在打工過程中拿不到錢,甚至還被罰錢;有的畢業生畢業時不知道怎麼與用人單位簽訂協議;有的大學生在購物時不知道索要發票與三包憑證,更有甚者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卻

只能自認倒黴,類似這樣的報道屢見不鮮。因此,提高大學生運用法律知識的實踐能力,使其學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三、提出建議

1.提高認識

學習法律知識有着重要的意義,如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信仰等.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也可以打破課堂教學侷限,組織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發學習的慾望。

2.加強學習

學校開設法律基礎課,通過老師的講授,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採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衞自己的權益,而不是採取暴力手段解決,在課時的內容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講授一些發生在學生周圍的案例,提高學生的興趣,適當的對學習方法進行改革,不僅僅採用老師講授,還要採用課堂討論,進行案例分析結合錄象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根據大學校園發生的事件及時採取措施,以及反省發生的原因,同時適當的進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學作為必修課,讓每個學子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

3.重視實踐

學以致用,學到的東西要用實踐來檢驗其是否正確.只有經過檢驗,才有意義.儘量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台,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

大學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識,並不是完全的法盲,每個學子從小到大受傳統的倫理道德的教育,對法律基本知識早已耳濡目染,儘管受到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但是我院大學生整體的法律素質還可以的,這裏所説的只是基本常識,而不是深沉的理論,當今我院大學生也沒有必要對法律學習得面面俱到。

知法並不代表能運用法律,它們是兩碼事,運用主要是以知道為基礎,由於當今大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少,社會經驗不足,再加上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如行動容易衝動,易受別人的煽動,追求時尚和個性,好面子,在處理具體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確使用法律,甚至做出違法的事情。而維權更不用説了,當今大學生遇到侵犯個人權益時,大部分的學生會選擇迴避,忍讓,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雖然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法律知識,但他們沒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識內化為法律意識,沒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價值,缺少公平,正義的理念,對法的信任程度低。

在知識經濟作為世界經濟發展主導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質成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高校作為對青少年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從而培養出高素質,全方位的人才,來迎接世界科技迅速發展的挑戰.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意識的培養,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也是當前社會發展前提。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6

一:調查方法

這次調查對象是鄭州航院各年級在校大學生。調查的方式是發放和填答電子調查問卷。為了使調查能夠真實、客觀的反應調查者的思想,我們通過互聯網,借鑑相關研究,設計了調查問卷。本次調查不記名。被調查者回答問題的方式主要是採用封閉式的回答方式,即預先設計好四種可能答案,將這些答案全部列於問題下面,由被調查者從中選擇一種答案作為自己的答案。調查問卷工發放160份,回饋的有效資料為112份。這些資料是比較完整可靠的,佔應調查對象的70%。

二:調查問卷內容

題1:你會主動要求學校確定你的權利嗎:

A只有有事情發生,和個人利益衝突,就會要求確認

b涉及重大利益

c不會,就算是問了,別人也不會理會你啊

d想什麼呢,這可是在天朝

題2:“依法治國”的“法”是指

a:僅指憲法等“法律”級的法律;b:整個法律體系;c:主要指憲法,即“依憲法治國”;d:法治的精神

題3:“法律至上”的含義

a:任何人都要守法;

b:法律的效力高於道德等其他社會行為規範;

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規則辦,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權;

d:法律作為最後的決策依據,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

題4:現在很多公交車都沒有按時到站甚至是延遲15分鐘才到車站,你怎麼看?

A可能因為堵車吧,可以原諒 b一邊等待,一便在心裏臭罵 c打出租車走,不坐了 d打電話或到相關部門進行投訴

題5: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a:在法律適用上人人平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適用上人人平等;c:官民平等,官員無特權;d:關鍵是政府與民間法人及公民的平等

題6:法律的作用

a:法律目前基本是靈丹妙藥;b:有侷限性,要嚴格限制法律適用的範圍;c:法治在任何情況下都勝過人治;d:應堅持“德主刑(法律)輔”的原則。

題7:目前我國的法治狀況

a:已經是法治社會;b:有侷限性,要嚴格限制法律使用的範圍;c:各方面都差得很遠;d:整體上看人治的影響大於法治

題8:法治的關鍵在於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b:必須保證法律是良好的;c:官員守法,受到法律的有效監督;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願服從法律的統治

題9:如果你發現你的個人資料被其他人轉售,你會怎麼辦‘

A自認倒黴 b向周圍人抱怨但不會採取任何措施 c直接與之理論 d根據有關法律,積極維權

題10:如果在商場買回來的東西有質量問題,你會:

A拿着小票去商店要求賠償 b把東西放一邊或扔了,然後心裏想再也不去哪裏買東西了 c人人都買,就我的有問題,自認倒黴唄 d找回那家店,跟老闆吵一架去

在大學學習中,我們已經先後學習了《思修(全名)》、《馬克思主義思想概論》、《毛澤東思想概論》,對我國社會主義想想道德建設也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需要説明的是,這次問卷調查不是對每個同學的法律意識做一個是非評判,每個問題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絕對對錯關係,選擇其中的每一個答案都代表着一個人對法律的自己的看法。同時,也不是説同學選擇某個答案最正確時就代表着他的法律意識最高。

我們的.調查題目都是生活經常看見或者説到的法律、權利概念,這些概念每個人都應該見識過,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通過我們的調查表明,除了對“依法治國”這一概念比較滿意外,其他幾個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學們主觀臆斷的理解。同學們往往對這些問題的理解侷限於生活層面,也就是説,沒有上升到一種以法律的觀念來思考問題。選擇不理想的狀況説明我們還要加強法律意識的教育,雖然大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知識,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礎教育的時間很少,都是從各種報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時得到,這些東西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與誘導性。建議對每個專業設置法律基礎課程,以強化法律意識。

從總體來看,同學對法治社會認識還是處於一個偏低的水平,做到深入認識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較少。問卷答案之間沒有遞進關係,但我們實際地去分析,這裏面存在着一個對法律認識的高低問題。不管是各種情況的同學,對法制社會認識的整體情況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條化的灌輸裏面,接受的法律知識沒有主動性,不符合議和具有朝氣與思想的大學生形象。這種現象可以説是一種普遍的。我們認為,在開設法律基礎課程的基礎上,應該從方法上誘導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形成理性的社會意識,特別是權利意識。

從統計結果來看,同學們對熱點法律制度的理解處於中等的水平,權利意識有一定的基礎,但是沒有達到較好的狀態,完全有提升的空間。因為對這些制度的瞭解,不僅僅是對同學們生活的處理糾紛等法律問題的幫助,這些更代表着一個人的文化底藴,在交際交往中,如果能對這些制度有自己的、深刻的認識,別人會對你作出更高的定位,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時候更加具有優勢。建議學校多提供這方面的高水平的法律講座,拓展同學們的視野,豐富法律知識。各個類型的區別不是特別明顯。

關於當代大學生的權利意識,可以得出結論:首先,當代大學生心理上的獨立性並不強,權利認知水平不高。其次,當代大學生的權利行為解釋系統去權威化,在處理學校和自身矛盾時,解決途徑具有自發性。第三,當代大學生對自身的公民權利、受教育權利的總體評價是積極的,但對自身在大學發展中地位的評價不高。第四,當代大學生對未來大學的發展參與意識強,同時對於規則意識的培養認同度較高。第五,權利意識培養和教育使得大學生獲得了法律常識,但與媒體、家庭和中國小公民教育相比,大學的公民教育特別是權利觀念教育不佔優勢。

當代大學生成長於中國市場經濟發揮巨大效能的歷史階段,他們崇尚自由,重視個體發展, 但是他們也正處於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揹負着幾代人的大學夢,客觀上受教育的時間延長,沒有生產勞動的經歷,缺乏經濟獨立性,更缺乏人格上的獨立要求。加之傳統的義務教育,注重灌輸,講究行為規導,缺少思辨解釋系統,因此不能引發他們真誠的思考。

同時,我們看到,和學生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諸如《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等並沒有以正面的形式與學生接觸,將兩者聯繫起來的往往是各所大學根據上位法所制定的《學生守則》。學校在對新生進行的校紀校規的教育中,對《學生守則》也僅做大概的介紹,施以形式化的檢驗,並沒有將其當作必不可少的權利教育,納入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基於上述分析,我們嘗試提出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將合理的契約精神貫徹到產生校生關係的整個過程之中。高校需要明確履行告知義務,特別是在形成校生關係之初。高校進行招生宣傳時,有義務公開其針對校生關係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學生守則規定,以顯契約精神,學生可以在不同大學之中,針對大學品牌、大學服務管理水平,尤其是大學對學生實施管理的規章制度進行綜合選擇,這樣可以促使社會各界監督大學的規章制度合法、合理化。

第二,實現完整、系統的權利教育。首先,要強化新生入校期間的“成人權利意識教育”。目前,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入校初對本校學生守則進行集中學習。這種方式集中、高效地讓學生在最短時間知道學校的規章制度,但這種方式難免顯得太過急於求成,而且目前各高校的學生守則讀本,呆板枯燥,沒有適時地編入一些適合學生閲讀理解的法律知識和法律背景解讀。其次,對於大學生的權利意識培養,需要既博又精。當代大學生不缺少法律常識,他們缺少的是對於法律知識和淵源的正確理解和反思習慣。同時,權利意識教育還需要配套開設哲學、倫理、邏輯、歷史等通識選修課程,增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

第三,着力培養一批對大學生進行系統法律、權利教育的教師,他們既要有良好的課程教學知識,還要有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戰經驗。這一批教師就是學生思政輔導員。輔導員需要掌握統一的法律知識,具備對學生權利意識教育中進行準確法律解釋的工作能力。第四,加強高校與學生關係的行政法學研究,加快填補高等教育系統內的立法缺漏,對《學生法》的提議進行進一步調研。與此同時,根據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暢通大學生權利救濟途徑,針對目前學生申訴委員會在程序上完備,但學生權益維護不足的情況,加緊探討學生申訴委員會進行工作的可操作性研究。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7

摘要:從一個“鄉土氣息”濃重的中國邁向充滿“時代氣息”的現代中國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在中國,禮治秩序與制度的解構過程同時也是現代化法治秩序與制度的建構過程,而制度變遷最為關鍵的當是孕育於制度中的法權利觀念與文化因子”。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培養和造就什麼樣的人才是我們需要予以關注和重視的問題,我們培養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成為“藴含法治秩序與制度變遷因子和觀念”的俊才則更為重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北京順利召開,依法治國再一次被提了出來,作為一名大學生,堅持貫徹黨的基本方針,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偉大事業。此時,我們要樹立好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學習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分析

1調查研究背景介紹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進程上有很大的進步,並且已經取得比較驕人的成績,同時社會主義制度建設也日趨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但是隨着經濟社會不斷髮展,利益分配出現比較大的差距,當前社會出現許多影響社會治安形勢的不安定因素,同時青少年的違法犯罪現象越來越頻發,並呈現低年齡化趨勢,犯罪傾向組織化,暴力化和手段成人化。這些現象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學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調查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調查研究的目的

未來的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中流砥柱,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如何卓有成效地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一個具有戰略性意義的重大課題。我們要通過研究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掃除培養他們法律意識的障礙,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維護社會穩定和推進我國法治化建設進程。

調查研究的方法

我們通過積極汲取現有的關於法律意識培養的理論成果,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的研究,更加理性地思考與改進大學生法律意識目前存在的不足,筆者這次所做的調查主要採取問卷形式,綜合運用比較分析法、歸納與演繹法、心理分析法等,試圖多角度、多視野來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進行調查,通過分析調查結果,歸納出目前該羣體在法律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原因,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工作的開展和推進中國法治化的進程。

調查研究的意義

有利於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等多方面。其中影響他們最重要的素質是思想道德素質,而法律意識作為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低直接影響着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既有助於提高大學生遵紀守法、辨別是非的能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也有助於提升他們的xx能力,同時還可以預防和減少大學生的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有利於構建安全、和諧的校園

大學生羣體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成熟,加之其法律意識比較淡薄,造成他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存在着欠缺,導致他們在遇事後會比較盲從並易衝動,從而誘發犯罪的產生。大學生違法犯罪已成為一個不容迴避的社會問題,因而注重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就顯得越來越重要,這樣不但可以引導大學生做到自覺守法、用法,還可以預防和減少大學生違法犯罪,維護校園的和諧與安全。

有利於實現法治的現代化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與進步,依法治國已經成為我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實現法治現代化能夠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法律意識尤其是法律信仰,是實現法治現代化的內在動因。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法律至上意識、平等意識、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引導他們釐清民主與法治、自由與秩序、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從而推進法治建設的現代化進程。

3調查研究設計

調查研究的方法

在本次調查中,根據我們的調查內容,調查目的,我們此次選擇的調查方式是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收集資料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自填問卷法,二是結構訪問法。

20xx年1月26日至2月24日,我們通過發送問卷進行網絡調查和在校調查,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此次問卷調查共發放600份,收回問卷573份,其中有效問卷566份。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調查問卷的設計

在調查問卷的設計過程中,我們參考了諸如殷發志撰文的《上海市市民法律素質抽樣調查的統計分析報告》等研究社會大眾法律意識的文章,參考了諸如張萍、強昌文的《大學生法治意識現狀及分析報告》等以大學生法律意識為調查對象的文章,以及參考了舒國澄、李宏勃的《法理學階梯》等法理學著作,吸取了檢察院、法院工作者提出的中肯建議。

調查的對象:

本組人員在河北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經貿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燕山大學和石家莊鐵道大學實施研究調查,以獲取最新、最真實的數據。

4調查問卷的剔除類別

(1)整份問卷答案呈規則作答的,如同一性作答、波浪形作答等。

(2)同一題目選兩個或兩個以上答案的。

(3)整份問卷漏答題目2個以上的。

5調查問卷數據分析

我們運用張文彤的《統計分析教程》和李沛良的《社會研究的統計應用》進行較深入的分析數據,最後用了SPSS中的頻數分析、交叉性分析、關聯性分析等多種分析方法,較客觀和較正確地反映了河北大學生法律意識狀況。在原因分析和培養途徑分析方面,我們廣泛應用交叉性分析,把各個獨立的調查問卷所涉及問題結合起來,使相關問題在數據上互相聯繫,從而發現單純用頻數分析所不能揭示的問題。

從總體來看,大學生對法治社會認識還是處於一個偏低的水平,做到深入認識瞭解並形成自己思想的人較少,獲取法律知識的意願並不大,熱情也不高漲,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單一,被動接受法律知識,不符合朝氣蓬勃與思想上進的大學生形象,這種現象可以説是一種普遍的。儘管大學生在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會採取法律措施,依據法律程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但是對政府的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卻並不是很信任,我國仍應繼續加快法制社會的建設工作,加快民眾尤其是大學生這樣的高級知識分子法律意識的建立。

據調查發現有x%的大學生學習法律專業是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x%的學生對學習法律知識的意義仍持有質疑,由此可知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知之甚少,對其將來的生活等有一定影響。而對於學校或相關部門組織的法制宣傳活動或講座,x%的大學生認為能學到東西願意去,x%的大學生覺得太xx沒意義,x%的大學生覺得浪費時間。當自身利益受到損害時,x%的學生會以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利益,但還是有x%的大學生只是對之抱有無奈之情。同時我們發現,大學生認為報刊、電視廣播等新聞輿論的監督是最為有效的,認為黨委、政府、人大等領導機關有效的人數為x%,也存在x%的學生對此表示説不清,這無疑表明了有一部分大學生法律知識缺乏,對法律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通過以上數據統計,不禁引起我們的思考,還有部分大學生不選擇法律武器的原因是什麼呢?據調查,我們發現有x%的大學生缺乏法律知識,而認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識且能靈活運用於解決現實問題的學生只佔x%,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的學生佔x%。這很明顯地表明大學生缺乏主動運用法律知識的意識,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只停留在感性意識階段,缺乏理性法律意識,實際運用能力不足。

6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對策建議

優化法治環境

積極推進法制建設

首先,加快立法進程。加強立法,有法可依是實現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前提。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法律,已經初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法律制度體系。但日益變化的經濟、文化和政治又對當今的法律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快立法步伐,制定完善的法律體系是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為當代大學生創造良好法治環境的必要條件。

其次,加強司法公正。司法活動對當代大學生的法律素質的培養有着直接的影響,法律需要通過嚴格的司法活動才能得到有效地遵守和執行,而且由於大學生對社會政治的敏鋭度非常高,更傾向於關注國家機關對待熱點問題的態度,也就是説當代大學生較容易通過司法公正執行獲得對司法公正性的認可,從而對法律產生認同感和信任感。

最後,樹立法律權威。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有賴於全社會共同的努力。就當代大學生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樹立法律信仰。第二,積極宣傳法律知識。第三,勇於同違法犯罪的行為作堅決的鬥爭。

改善網絡環境

當今社會,網絡作為信息交流的平台也愈來愈受到大學生的青睞。毋庸置疑,網絡給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方便和快捷,然而,其消極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色情、暴力等低俗內容,嚴重污染了網絡環境。因此,為了使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就需要為大學生創造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就必須實施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改善網絡環境,以遏制大學生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

首先,加強網絡立法。加快網絡立法進程,構建法制化的網絡文化管理機制,尤為重要。其次,加強網絡技術防範。最後,建立和完善網民舉報制度,聘請一批社會責任心強,有一定政策水平的'網友為義務監督員,協助有關部門監管網站,把網民舉報與技術監控結合起來。

創建法制校園文化

提高當代大學生對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高等院校作為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陣地,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法律政策,將法制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培養大學生的法律信仰,使其樹立法律至上的意識,增強法律素養。

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法制教育

(1)推動法制教育課程改革。高校要高度重視法治教育,充分考慮在校大學生的自身特點與需要,有針對性地加以教學,以此增強法律教育課程的實效性,從而真正發揮好法治課堂的作用。如豐富法治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擴展法治教育渠道、構建有效實踐環節等。

(2)實行依法治校。首先,建立健全校園法規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各種校園規章制度,同時結合教育教學的日常工作實際,參照國家法律法規,制定適應現代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各方面工作的規章制度,讓學校所進行的各項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進依法治教和學生管理法治化,形成靠制度管人、靠制度行事的良好局面。

其次,設置法治機構,和諧校園的建設離不開社會各種力量的積極參與和努力,各高校不但需要設置完善的校規校紀,而且要加強法規的有效執行。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學校應該通過以法育人等經常性的校規校紀教育,及時糾正大學生的不良行為,創造校園法制宣傳的良好氛圍。應努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培養法治意識創造條件。一是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指導,形成一個有時代精神,秉承優良傳統,推崇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圍和環境,薰陶和感染高校在校學生,將優良傳統和作風轉變為學生自身素質;二是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積極向上思想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三是要利用校報、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正確引導校園裏的各種思潮和文化現象。

鍛鍊大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

高等院校應高度重視法律實踐活動,將法制教育與法律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理論聯繫實際,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大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社會調查;邀請有辦案經驗的法官、檢察官、公安人員或律師來校舉行法律講座;舉辦一些法律知識方面的辯論賽或演講;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法庭”等活動。法律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重視和完善家庭教育

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家庭作為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第二課堂,父母是孩子的首個教育者,他們對子女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很大的。

作為父母,應該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培養子女的法律意識,從小就開始認真教育孩子的行動。家長應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並且為子女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氛圍是否良好直接影響着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8

俗話説,謀定而後動,解決問題前應先有策劃,而策劃往往應對症下藥,才能因勢利導,通權達變。因此,我們要對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做一番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應對措施,為和諧大學和諧社會做貢獻。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在整個20xx年的11月分裏,我和我的小組成員,製作了法律調查表,針對廣州大學在校大學生,通過掃樓、網上填寫等調查方式進行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的調查行動,並人工進行調查結果統計及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1、xx%的大學生認為法律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還有少數xx%認為無關。

2、xx%的大學生秉信法律能為他們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糾紛,維護切身的利益,xx%卻認為不能,還有xx%認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後會逐漸完善。

3、xx%的大學生對法律所規定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瞭解不是很清楚,xx%大學生了解一般,只有xx%瞭解很透徹。

4、通過電視、網絡、報紙、雜誌等渠道獲得法律知識。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9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報告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20xx年的寒假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20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 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⑴、你生長在( )

A、農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經歷中,曾經運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

A、有 18% B、沒有 82%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大學生並不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當其政黨權益受到侵犯時,都沒有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黴”等等之類的想法。而在生長在農村的大學生中這一現象較為明顯。

⑶、你能區分違法和犯罪嗎?(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認為你目前法律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是( )?

A、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 32%

B、缺乏法律知識 40%

C、能運用所學法律知識並解決現實問題 28%

⑸、你是否關注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

A、經常 12% B、偶爾 74% C、從不 14%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只有12%,即6個人(調查對象為50人)會經常關注國家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還有14%,即7個人表示自己從不去關注,這表明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是非常不夠的,其認為自己只要守法不違法,法律是離自己很遙遠的。

⑹、你知道《勞動法》裏規定的試用期最長時限是( )?

A、三個月 22% B、六個月 48% C、一年 30%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試用期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而在調查中發現,有52%的大學生不知道,這一問題與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相關,可見大學生對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瞭解並不多。

⑺、你認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維護權益的有效手段 32%

B、 比較重要,有時試圖用法律解決問題 42%

C、 一般重要,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運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員要求搜身,你會怎麼樣做?( )

A、 拒絕 84%

B、 如果對方態度強硬就接受 10%

C、 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親人欠某基金會的錢無力償還,基金會連同民政局把你的親人抓去關起來,放話拿錢才放人,你會怎麼做?( )

A、 忍氣吞聲,湊錢領回親人 8%

B、 到民政局理論,要求放人 16%

C、 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親人的人身自由權 76%

⑽、當你參加勤工儉學或是工作時,你會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定合同嗎?( )

A、有 72% B、沒有28%

從⑻、⑼、⑽的數據可以發現,依然有少部分大學生不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 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動性。根據調查瞭解到,面臨着嚴峻的就業形式,大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專業科目的學習上,他們普遍認為只要學好專業知識,鍛鍊好各方面的能力,將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費在學法律與自己的專業不相關的知識上,而且,多數大學生認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學生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對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求考試過關,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也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遠見性。沒有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即使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侵犯時,也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調查表明,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目前並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時,才覺得為時已晚。

(3)缺乏實踐性。在調查中,很多大學生反映,法律知識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應用,而長時間後,知識便逐漸淡忘,每個非法學專業的專業都開設有《法律基礎》這門課,詳細講述了相關的法律知識,然而,理論知識沒有結合實踐,而最終流於形式。

(二)、教師、學校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除了法律專業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關法律的課程,老師都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歡的專業課書或是課外讀物。只要保持課堂安靜就可以了,也沒有向學生講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學大綱授課,老師重視程度不夠,學生自然也不夠用心。由此,學生得到的法律知識更加縮水了。

(2)課堂氣氛沉悶。法律知識相對於其他學科,比較枯燥,老師一般按大學教學大綱死板授課,極少聯繫實際,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課的興趣。

對於大學生而言,學習法律知識有重要的意義,對於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形成正確的信仰起到關鍵的作用。所謂學以致用,只有將學到的東西用實踐檢驗其是否正確,只要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台,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才能增加對法律的認識,提高法律意識。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10

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實際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們於20xx年5月8日至13日對廣州大學在校大學生進行了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活動,共收回100份有效問卷,並人工進行調查結果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參差不齊。一方面,大學生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事例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大學生違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鮮見。

一.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

1.已有法律意識,但法律意識淡薄。如“你所在大學是否重視《道德法律基礎》的學習?”49%的大學生重視但並未認真學法律可以看出有意識學習但意識不夠。又如調查結果中顯示有將近69%的大學生對盜版現象的看法是看盜版產品的質量而定即並不反對盜版現象的存在和將近一半的大學生會購買來歷不明的便宜自行車。由此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法治觀念淡薄,只關注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律問題,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現較強的實用性和功利性。大學校園裏普遍存在這樣一個現象:學生為了貪圖便宜,大多數人會購買二手電腦和手機,認為這樣既經濟又實惠。其實他們在交易過程中就買了贓物,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由於沒有足夠的法律意識,缺乏法律知識,有的大學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就觸犯了法律。

2.認為法律知識重要但並不積極付諸於行動學習法律相關知識。從問卷中第一大題的5、6小題可以看到將近42%的大學生認為法律意識與學習關係一般,48%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或相關部門組織的法制宣傳活動或講座有意義但浪費時間。這在大學生羣體中是一個普遍的特點。大學生對作為公共課的《道德法律基礎》並不給予一定的重視,對法律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3.缺少踐行法律的行為,法律信仰不高。如對“你會購買來路不明的便宜的自行車麼“的選答,有將近44%的大學生選擇“會”,表明相當部分人缺少踐行法律的心理,在行為的選擇上可能不會依法而行。

4.對法院、公安局等執法部門的印象較負面。遇到法律問題時將近66%的大學生認為除非不得已,不跟他們打交道。由此也可看出大學生對執法部門的瞭解不夠,對這些部門抱有一定恐懼心理。

二.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特點:

1.法治意識普遍冷淡。大學生在有限學時的《道德法律基礎》課獲得的法律知識不多,且將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專業科目的學習上,不重視《道德法律基礎》諸如此類的公共課,對課程應付了事,因此大學生不可能擁有紮實的法律基礎,形成淡薄的法制意識。

2.涉及自身利益時,法治意識削減。在調查中瞭解到,大部分大學生在心靈深處是畏懼權勢的,對他人不良違法行為能進行正確的評價與譴責,但涉及自身利益時且採取雙重標準。

3.知法懂法,但不完全守法用法。大部分學生懂得不少法律知識,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其行為與法律規定背道而馳,守法自覺性差。且大部分對法律的信任度不樂觀,對待是非基本上是很清楚,但態度不夠明確,用法積極性不高。

4.法律知識與實踐相脱節。大部分大學生懂得一定法律知識,但現實中如遇到問題、糾紛,他們就不懂得采取正確的法律途徑去解決,不懂得運用法律知識去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能夠學以致用。

三.原因分析:

1.社會方面的原因:a.中國法律傳統的影響。封建社會時期長。我國經歷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各種封建觀念思維和世俗文化早已深深的印在人們的心中。中國傳統的集權思想影響了人們的對法律的觀念。民主、平等的法律思想沒有深入人心。公民的法律意識還不是很強烈。

b.國家的重視程度。政府對社會的普法力度還很不夠,因此,國家應積極採取措施,加強對社會的普法教育,切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

2.學生方面的原因:a.缺乏主動性。根據調查瞭解到,面臨着嚴峻的就業形式,大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專業科目的學習上,他們普遍認為只要學好專業知識,鍛鍊好各方面的能力,將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費在學法律與自己的專業不相關的知識上,而且,多數大學生認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學生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對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求考試過關,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也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之一。

b.缺乏遠見性。沒有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即使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侵犯時,也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調查表明,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目前並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時,才覺得為時已晚。 c.缺乏實踐性。在調查中,很多大學生反映,法律知識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應用,而長時間後,知識便逐漸淡忘,理論知識沒有結合實踐。

3.學校、教師方面的原因:a.重視程度不夠。除了法律專業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關法律的課程,老師都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歡的專業課書或是課外讀物,只要保持課堂安靜就可以了。學生沒有約束力自然學習法律積極性不高。

b.課程枯燥。法律知識相對於其他學科,比較枯燥,課堂氣氛一搬較為沉悶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課的興趣。

四.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方法:

1.學生方面:提高意識,學習法律知識對於大學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對於將來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關,多參加相關的`講座讓自己更加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加強自身道德修養,讓道德修養與法律共同進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人生追求。同時要利用課餘時間多瞭解些法律的相關報道,閲讀參考法律書籍,增強自身的法律知識儲備。 2.教師方面: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採用與實踐多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的慾望。也可以打破教室的侷限,多組織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對法律有更高的需求性。此外,還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今日説法”之類的法制節目,讓學生了解實際的案例分析的過程,更加深刻的學習法律知識。這些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學校方面:多組織專家講座,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法治演講、辯論賽、討論會、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活動,以及旁聽一些典型案例的庭審,使學生能在自主參與、身臨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啟迪;多組織學生參加與法律有關的活動,讓大學生從實際中獲得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切實際生活中獲得的法律知識比課堂中學到的產生的效果會更好。儘量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台,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加對法律知識的認識。

總之,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對於國家的發展起着舉重輕足的作用,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培養需要個人、教師、學校以及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這樣才能使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這樣社會才會和諧,國家才會發展,民族才會富強,也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法治國家。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11

法律是維護我們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具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學生法律意識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識如何?我們小組帶着這些疑問對我校機電工程分院的大一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5月,我們隊機電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調查對性主要是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調查方式是無記名調查,人工對調查結果分析。

二、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我們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情況如下:

(1)、你的生長地方()

A 、農村74% B、城市19% C、農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經歷中,曾經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A 、有21% B、沒有79%

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到侵犯時,沒有通過法律的途徑的進行解決,這一問題更明顯地體現在農村大學生這一羣體。

(3)大學生能否區分違法和犯罪?()

A能23% 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 D大部分情況能51%

(4)你認為目前法律學習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A、有了法律知識但聯繫實際就不會用31%

B、法律知識不足42%

C、能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解決現實問題27%

(5)會通過一些渠道瞭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A、會、經常11% B、偶爾63%

C、一不小心會聽説些22% D、不會,沒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學生經常瞭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還有3%的大學生根本不會去了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這也説明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不夠,以為法律離自己很遠,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關部門對大學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夠。

(6)你知道勞動法裏面規定試用期最長多久嗎?()

A、三個月22% B、六個月48% C、一年30%

這一選項的結果讓我們知道還有52%的大學生不知道勞動法裏面規定試用期最長時間。可見他們對法律知識的瞭解並不多。

(7)你認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煩首先想到法律途徑解決,沒有法律我就沒有辦法生活;22%

B、比較重要,我有時會嘗試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48%

C、我基本不主動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問題,除非迫不得已;30%

D、沒覺得有作用0

從中我們發現只有22%的大學生認為法律很重要,並主動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還有48%的大學生認為法律比較重要,但只是有時會嘗試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而30%的大學生不會主動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反映了雖然我校的大學生學過一些法律知識,但整體只是水平卻較低,法律意識淡薄。

(8)超市的人員要求你被搜身,你會怎麼做?()

A、拒絕77% B、果對方態度強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親人欠基金會的錢沒能力還償,基金會連同民政局來把你親人抓去關起來,説要拿錢來還才放人,你會怎麼做?()

A、吞聲忍氣,湊錢去把人領回來7%

B、倒民政局去理論,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會的人0

D、通過法律手段維護你親人的人身自由權78%

(10)當你參加勤工組學活動或者是工作時,你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嗎?()

A、有67% B、沒有33%

從(8)、(9)、(10)的結果可以發現:還有少部分大學生不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動性

根據調查瞭解,面臨着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會把更多時間放在專業科目的學習上,

他們認為學好專業知識,鍛鍊好各方面的能力,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費那麼多的.時間去學習法律知識。而且,法律知識又是那麼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學生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對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是議要求考試過關就行了。逐漸形成不良的風氣,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大多數大學生重學分,輕實效,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不可能有紮實的法律基礎知識。

(2)缺乏遠見性

“人無遠慮,必有後憂。”沒有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那麼,即使是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到侵犯時,也不懂如何通過法律的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而根據調查,很多大學生沒有這種意識,只是覺得大學時間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樣過,直到畢業後,要籤合同,要買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識是那麼重要。

(3)缺乏實踐性

在調查過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學生反映:法律知識好像離我們很遠,我們在課堂學習的知識長時間不用,缺少實踐,很快也就忘記了。而在我們學校,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詳細地講述了相關的法律知識。然而理論卻沒有經實踐考驗。他們知識學習一些理論知識,卻不懂得如何運用,知識流於形式。

(二)教師方面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

在學校,為大一學生都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但老師都不會很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只要保持安靜就可以了,也沒有向學生講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學大綱講述書本上的知識。老是不夠重視,學生也會跟着懶惰,這樣的情況,大學生學到的法律知識就更少了。

(2)課堂氣氛不活躍

法律知識相對其他學文科而言,比較枯燥,大多情況下,老師只是按教學要求講課,很少結合,以至課堂氣氛不活躍。

(三)建議

(1)提高認識

學習法律知識有着重要的意義,如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信仰等。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和實際中的例子,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也可以打破課堂教學侷限,組織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發學習慾望。

(2)加強學習

除了課堂教學,還可以運用多種方式,讓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如法律知識競賽、法律主題活動等,這樣效果會比課堂教學好很多。

(3)重視實踐

學以致用,學到的東西要用時間來檢驗其是否正確,只有經得起檢驗,才有意義,儘量給學生提供實踐平台,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加對法律知識的認知。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12

學生是一個特殊羣體,大學生法律意識如何直接關係到未來國家法制建設的進程。為此我們對在校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狀況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法律知識的及法律知識重要性的認識、主動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守法與護法意識、法制觀及對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識的瞭解與掌握。計10道題。該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

(一)法律知識及法律知識重要性的認識。42.1%的學生的法律知識主要於課堂,47.3%的學生法律知識於電視、電台和報紙,受家庭影響及其他的佔10.6%。説明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廣泛,但課堂與其他傳播媒介佔據主要部分。當問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時,只有20%的同學認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煩首先想到法律途徑解決,沒有法律我就沒有辦法生活”,63.3%的同學認為“法律比較重要,我有時會嘗試使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另外16.6%的同學認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沒作用。約1/2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強弱受學校的影響最大,約1/3的學生認為社會是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最大因素,家庭及個人因素只佔20%。從中可以看出,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同學對法律的認識僅限於理論層面,還沒有滲透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校組織的一些宣傳活動或講座只有43.3%的同學覺得能學到一些東西,剩餘56.7%的同學覺得太形式化,不願去浪費時間,或者沒有參加過。

(二)主動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有意識的應用法律知識的學生比例仍然不高,問卷中,試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同學只有10%,90%的同學選擇暫時沒試過。參加勤工儉學或兼職時,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的只佔70%,仍有30%的學生完全沒有這個意識。買了某種價值不菲的商品但後來現被騙後只有46.7%的同學會利用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40%的同學選擇直接到商店找負責人賠償,6.7%的同學選擇把商品扔了,當買個教訓,6.6%的同學選擇“到處跟別人説這個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買。”這説明學生的維權意識普遍不強。但可喜的是,當問到“當你真正處於一件法律案件中”有83.3%的同學認為自身法律意識不夠,但懂得諮詢專業人士,16.7%的同學則認為自身的法律知識足夠,而且懂得諮詢專業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門學理性極強的學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礎理論,就難以用理論解決現實存在的法律問題。

(三)守法、護法意識。由於傳統法律意識的思維慣性,以及教育與宣傳輿論的侷限,大多數學生的法律意識處於一種被動的守法狀態,雖然有較高的守法意識,但自覺性仍有待提高。對於一些輕微的違法違規行為,有40%的同學堅決不做,56.7%的同學選擇會視情況而定,還有3.3%的同學則不介意,跟大眾一起做。對於一些來路不明的自行車63.3%的同學認為自己不會去買,36.7%的同學則會買,因為很喜歡。

(四)法制觀及對法律的信任度。當問及“一次你的一個親密無間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費,答應三個月之後還,你會要求他(她)寫借條給你嗎?”時,46.7%的同學認為不用寫,30%的同學認為寫不寫都無所謂,只有23.3%的同學認為應當寫。大多數同學的法律意識還停留在法律心理階段,只是基於自身日常生活對法律現象的一種表面的、直觀的感性認識,遠沒有形成高水平的法律思想體系。“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對國家有貢獻的人與普通人一樣犯了罪,應當公平對待。該選項得到了96.7%的支持率,説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觀念已經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任何人犯了罪都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另外,結果顯示,所有被調查同學都希望能不斷提高自身法律意識。這説明同學對法律意識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認識,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

(五)基本法律知識的瞭解與掌握。在調查問卷中,我們設計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題目考查同學對法律知識的瞭解程度。各題答對率如下:

1、你知道《勞動法》裏面規定試用期最長是多久嗎?30%

2、父債子還,是否正確?76.7%

3、你知道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嗎?67.7%

4、王某有三個兒子,王某在病死之前當某個兒子的面做了口頭遺囑,這種遺囑是否有效?43.3%

5、劉某現在17週歲,父母雙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維持生計,則劉某屬於?26.7%

6、10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別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規定稱為?66.7%

7、刑法規定應負刑事責任最低法定年齡是10%

8、甲某和其12歲兒子共同搶劫,其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40%

9、投毒去殺人,當被害人服毒後尚未死亡之前,犯罪悔悟,並積極採取措施進行搶救,但搶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這種行為屬於。60%

10、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仍放任這種結果發生是。33.3%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是明顯欠缺的。在嚴峻的就業形勢的壓力下,大多數同學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專業科目的學習上,從而忽略了對法律知識的學習。有研究表明,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明顯增多,佔社會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續上升。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沒有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那麼,即使是當自己的正當權益被侵害時,也不懂如何通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問卷調查的基本結論是: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仍亟待增強。

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修養,提升法律思維水平,不僅是我們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我們不僅要學習法律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參與法律實踐,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而且要樹立法律信仰,宣傳法律知識,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做鬥爭,自覺維護社會主義的法律權威。

另外,在學習法律知識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培養:

①法律至上意識。美國法學家伯爾曼説過“在法治社會中,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他形同虛設。“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人們對法律的一種尊重。法律的權威不僅於其強制性,更源於人們對法律的尊重、信賴和崇尚。

②公民意識。培養公民意識就是培養樹立人人平等的法治觀念,權利與義務辯證統一的觀念,民主與法制辯證統一的觀念。從而正確認識自己與國家的關係,與人民的關係,以主人翁的態度正確對待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13

調查時間:20xx年9月10日-20xx年9月25日

調查地點:新疆烏魯木齊市

調查對象:各高校大學生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 查 人:電大北校區20xx秋法學專科學員 周峯

隨着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會對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依法辦事,已成為人們的共同信念。一個國家的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誌。然而,根據有關數據表明:近幾年來我國大學生的違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長趨勢,可見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對大學生來説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我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歸類分析,對當前大學生對法律的認識情況有了初步的瞭解,同時對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一定的計策。我還通過直訪大學生,更加直接、清楚地瞭解到大學生的心裏話,從而更加深入瞭解到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情況。

一、調查問卷分析大學生法律意識存在的問題

對新疆各大院校學生進行了法律意識問卷調查,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男女比列1:1。

(一)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有待提高。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董輿教授通過他的法律意識調查報告顯示出:“人們的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與其文化程度成正比。”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普遍不高。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礎》課學時有限,要想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是很困難的。因此,高校大學生在這有限的課時中獲得的法律知識也是有限的。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欠缺、法制觀念淡薄。

法律意識是指人們關於法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和心裏的總和。法制觀點是高層次的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於現存的法律規範、法律活動和法律關係等現象的概括和總和。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決定着大學生,甚至是以後走入社會依法辦事的自覺性。當前,非法律專業大學生法律知識匱乏,就容易產生錯誤的法律判斷意識、淡薄的法制觀念。在這種錯誤意識和觀念支配下的大學生,違法犯罪行為無法預料。

(三)法律權利意識弱於法律實用意識

權利和義務是整個法律體系的核心內容,任何法律都不在乎是主體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法律觀念和法制觀念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主體的權利觀念的強弱,權利意識對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尤為重要。權利意識既包括對自我權利的認識、要求,也包括對他人權利的必然和必要性。沒有對他人權利的尊重,就沒有現代意義的權利觀念。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的進行,大學生越來越關注一些法律現象,在事關社會問題的解決尤其是身邊的涉法問題時,他們能首先想到應該運用法律。但是,當他們自身遇到問題時,卻因缺乏權利意識而極力迴避,既缺乏對自己權利的維護,又缺乏對他人權利的尊重。主要表現在:一方面,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採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另一方面,在事關自己的利益時,比如説在評優評獎、入黨、就業、擔任幹部等具體切身利益面前,卻一馬當先,採取儘可能的手段,逃規避法為自己謀利,有時甚至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在一方面,當自己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權益時,比如晚上熄燈後大聲喧譁,影響他人休息,不經允許隨意拿別人的東西,考試作弊等,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權利,甚至極力逃避,推卸責任,企望能法外開恩、法理容情,缺乏承擔法律責任的意識的勇氣。

(四)法律意識層面有待提高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主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高低的主要依據。掌握法律知識的多少,法律水平的高低與法律意識成正比,隨着我國法制的不斷健全,內容的不斷豐富,大學生整體的'法律知識水平也應隨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並不理想。高校學生大多重視專業課而忽視基礎課,因而多數學生對基礎課只有到了考試的時候才臨時抱佛腳應付了事,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大學生就不可能把法律基礎課上好,就不會有紮實的法律基礎知識。同時,除了法學院校外,不少高校法律基礎課課時過少,教師只能略教一些法律知識,大學生也只不過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識。由於當前大學生法律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法律知識水平不高,因此,造成了他們一些錯誤的法律觀點、淡薄的法制觀念。錯誤的法律觀點主要表現在:一是權與法不分、有不少學生認為在當今中國,權大於法;二是違法與犯罪界限不清,把二者等同起來;三是道德與法的界限不清,把道德規範作為法律規範,把道德情感當作法律準則,認為不符合道德規範的就是違法,淡薄的法制觀念主要表現在:當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不知道用法律手段類似保護自己。或者不相信法律,放棄法律武器。

(五)大學生的法律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脱節

在我國任何一所高校都開設法律基礎課作為非法律專業學生的選修課,在法律基礎課上通過老師的講授能夠學到一定的法律知識,學生們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採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衞自己的權利。但是在現實中,如同學之間發生矛盾衝突時,有的同學就不能採取正確的方法解決,往往是頭腦一熱,就採取一些過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終造成嚴重的後果;有的同學則是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卻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因此,提高大學生運用法律知識的實踐能力,使其學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二、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大學生犯罪率高的客觀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有的家長教育方法不好,有些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溺愛、袒護和嬌縱,致使孩子對自己的不良行為產生“合理感”;有些是孩子出現問題後採用極端粗暴方式管教,無情的謾罵,甚至趕出家門。另外有的家長有不良嗜好的也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二)學校教育存在偏差。

主要表現在:一是重視學生的智育教育,對學生的品行教育重視不夠。為了應付考試,有壓縮、擠佔其它非考試科目課的現象發生。雖然學校有教給學生一定的法律知識,但卻只侷限與課本或書面上,未能真正教會學生運用法律,導致學生只會口頭上的法律知識。

(三)、社會誘因的侵蝕。

近幾年來,社會上不良風氣對大學生有很大的腐蝕作用,文化部門有時對文化市場管理不夠嚴格。另外,當前社會很多市民的法律意識淡薄,在這種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造成大學生對法律的不重視,導致有些大學生由於存在僥倖心裏而走上的犯罪的道路。

三、 大學生犯罪率高的主觀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有的大學生法律觀念淡薄,不學法、不懂法,往往從一些影視作品、電腦遊戲、書刊雜誌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加上他們有的認識問題的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看問題簡單、片面,待人處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經過深思熟慮,常常不計後果。

(二) 有的大學生性格內向、孤僻,加上來自學校、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大,心理長期受壓抑,缺乏傾訴對象,平時又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成為違法犯罪的心理動因。再加上易衝動,不能剋制自己的情緒,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嚴重後果。

(三)有的大學生雖然對法律知識有一定的瞭解,但在現實生活中,受他們所處的環境和背景影響,往往會因為剋制不住私慾而忽視了法律做出違法的事情。

由此可見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因素有很多。根據調查顯示,有的大學生認為家庭對他們法律意識的影響較大。他們覺得父母是孩子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作為一名大學生要學習法律知識,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護法,只有全體人民的法制意識加強了,才能實行依法治國,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強大。然而,目前我國一部分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還比較低,未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有些大學生雖然認識法律知識,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未能將其合理運用,這也是當前大學生在法律層面上的一大弊病。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14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今年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1、x%的大學生認為法律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還有少數x%認為無關;

2、x%的大學生秉信法律能為他們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糾紛,維護切身的利益,x%卻認為不能,還有x%認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後會逐漸完善;

3、x%的大學生對法律所規定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瞭解不是很清楚,x%大學生了解一般,只有x%瞭解很透徹;

4、通過電視、網絡、報紙、雜誌等渠道獲得法律知識的學生比例居多,佔x%,x%是自己通過看有關法律方面的書籍瞭解,通過國家普通法宣傳這一途徑的佔最少數,為x%;

5、問如果你在網上買到一件偽劣的電子產品,x%的人採取要求退貨的措施,x%大學生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認倒黴,x%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6、問:某人經過一棟樓,剛好被樓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腦受了傷,導致下半身癱瘓。他的家人去了那棟樓挨家挨户地問是誰家掉下來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認。那他該怎麼辦?

其中x%認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認倒黴,x%贊成報警,讓公安機關介入調查此事的方案,x%的大學生主張把整棟樓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x%學生認同“違法行為一定是犯罪行為,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的説法,其餘x%則反對;

8、只有少數x%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

9、x%大學生認為在不被告知的情況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於商業宣傳屬侵權行為,x%大學生持相反觀點,另有x%表示不清楚侵權與否;

10、如果被侵權,x%大學生認為“無所謂,反正對自己也沒多大的影響”,x%表示要私下和平解決,甚至有x%堅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決,x%大學生則希望通過老師瞭解相關法律知識,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11、對於大學生闖紅燈或騎自行車載人的行為,x%以為不必大驚小怪,x%認為要嚴格禁止,甚至x%的大學生主張應加以處罰,x%認為應加強宣傳教育;

12、x%大學生認為法律的執行在新聞、報刊、電視、廣播等輿論的監督下最有效,x%認為在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等領導機關的監督下行之有效,x%認為羣眾監督更有力,x%認為這取決於執行機關的自我監督,最後有x%表示説不清;

13、x%大學生同意“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説法,x%則不認同,x%覺得得看錢數目大小,如數額較大則同意,數額小就無所謂;

14、80x%大學生認為任意毀壞公共垃圾桶的行為屬違法行為,x%則認為不違法,還有x%表示不清楚此種行為是否違法;

15、x%大學生表示從來不會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並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x%承認很少有這種自覺性,只有x%大學生經常關注這種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識的熱情。

備註:本次調查問卷共200份,有效填寫人次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缺乏主動性。根據調查瞭解到,仍有x%大學生認為法律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無關。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普遍認為專業知識才是他們應該努力與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專業的學生把時間浪費在學法律知識上並不能獲得什麼實質性利益,是極愚蠢的行為。據我切實瞭解,多數大學生認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課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談不上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求考試過關,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也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之一;

(2)傳統的妥協性與劣根性。調查表明,佔很大比例的大學生在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堅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協觀點,得過且過,不採取任何法律措施;(這將助長了違法分子的氣焰)

(3)缺乏實踐性。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並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的學生僅佔調差人數的x%,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數x%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大學生極少參加法律實踐,是對現實法制缺乏感性認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師、學校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除了法律專業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關法律的課程,老師都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對於學生在課堂看其他與課程無關的讀物或睡覺或聽音樂等一切做與法律無關的事的現象,也司空見慣,這似乎也是近年各高校的“教學傳統”了,這師生“默契”潛滋暗長,發展得順乎自然。由此,學生得到的法律知識更加貧乏了;

(2)課堂氣氛沉悶。法律知識相對於其他學科,確實比較枯燥,老師授課方式又缺乏生動性,導致課堂氣氛呆板,學生昏昏欲睡,鮮有積極性;

(3)學校宣傳力度不夠,學生不能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與生活的密切性。

四、調查總結及應對措施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xx及守法自覺性不高。要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採取多種途徑和靈活多樣的方法。為此,我建議學校可有針對性地從三方面入手。

(一)進行普法教育

1、教學內容的選擇:

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與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應講授與學生有一定聯繫的法律,容易提高學生興趣,增強普法效果,從而也使學生通過普法教育獲得值得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課加上教師死板的教學方式更使學生上課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應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比如課堂討論,多進行社會著名案例分析,結合錄像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普法達到我們所要達到的效果。

(二)實踐性的增強:

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普法教育畢竟過於抽象,要真正喚醒學生的法律意識,應採取一些更具體,更行之有效的辦法,針對大學生年齡及性格特點,把法律意識的培養同組織活動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

2、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智力競賽;

3、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達到開拓視野,深入社會,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既能讓學生了解時事,也能使學生更深切體會法律的權威。

目前,公民法制觀念還是比較淡薄,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障礙,所以,樹立法制觀念,增強全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是實現我國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們大學生的義務。

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15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今年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20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1、85.13%的大學生認為法律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還有少數14.87%認為無關;

2、54.87%的大學生秉信法律能為他們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糾紛,維護切身的利益,8.21%卻認為不能,還有36.92%認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後會逐漸完善;

3、23.59%的大學生對法律所規定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瞭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學生了解一般,只有3.08%瞭解很透徹;

4、通過電視、網絡、報紙、雜誌等渠道獲得法律知識的學生比例居多,佔76.41%,12.82%是自己通過看有關法律方面的書籍瞭解,通過國家普通法宣傳這一途徑的佔最少數,為10.77%;

5、問如果你在網上買到一件偽劣的電子產品,70.77%的人採取要求退貨的措施,13.85%大學生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認倒黴,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6、問:某人經過一棟樓,剛好被樓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腦受了傷,導致下半身癱瘓。他的家人去了那棟樓挨家挨户地問是誰家掉下來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認。那他該怎麼辦?其中1.54%認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認倒黴,88.72%贊成報警,讓公安機關介入調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學生主張把整棟樓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學生認同違法行為一定是犯罪行為,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的説法,其餘87.69%則反對;

8、只有少數14.36%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

9、83.08%大學生認為在不被告知的情況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於商業宣傳屬侵權行為,8.21%大學生持相反觀點,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權與否;

10、如果被侵權,5.13%大學生認為無所謂,反正對自己也沒多大的影響,26.15%表示要私下和平解決,甚至有1.03%堅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決,67.69%大學生則希望通過老師瞭解相關法律知識,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11、對於大學生闖紅燈或騎自行車載人的行為,15.38%以為不必大驚小怪,10.77%認為要嚴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學生主張應加以處罰,65.13%認為應加強宣傳教育;

12、50.26%大學生認為法律的`執行在新聞、報刊、電視、廣播等輿論的監督下最有效,18.97%認為在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等領導機關的監督下行之有效,23.08%認為羣眾監督更有力,4.62%認為這取決於執行機關的自我監督,最後有3.08%表示説不清;

13、79.49%大學生同意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説法,14.36%則不認同,6.15%覺得得看錢數目大小,如數額較大則同意,數額小就無所謂;

14、80%大學生認為任意毀壞公共垃圾桶的行為屬違法行為,13.33%則認為不違法,還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種行為是否違法;

15、2.05%大學生表示從來不會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並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90.77%承認很少有這種自覺性,只有7.18%大學生經常關注這種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識的熱情。

三、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缺乏主動性。根據調查瞭解到,仍有14.87%大學生認為法律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無關。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普遍認為專業知識才是他們應該努力與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專業的學生把時間浪費在學法律知識上並不能獲得什麼實質性利益,是極愚蠢的行為。據我切實瞭解,多數大學生認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課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談不上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求考試過關,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也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之一;

(2)傳統的妥協性與劣根性。調查表明,佔很大比例的大學生在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堅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協觀點,得過且過,不採取任何法律措施;(這將助長了違法分子的氣焰)

(3)缺乏實踐性。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並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的學生僅佔調差人數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數14.36%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大學生極少參加法律實踐,是對現實法制缺乏感性認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師、學校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除了法律專業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關法律的課程,老師都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對於學生在課堂看其他與課程無關的讀物或睡覺或聽音樂等一切做與法律無關的事的現象,也司空見慣,這似乎也是近年各高校的教學傳統了,這師生默契潛滋暗長,發展得順乎自然。由此,學生得到的法律知識更加貧乏了;

(2)課堂氣氛沉悶。法律知識相對於其他學科,確實比較枯燥,老師授課方式又缺乏生動性,導致課堂氣氛呆板,學生昏昏欲睡,鮮有積極性;

(3)學校宣傳力度不夠,學生不能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與生活的密切性。

四、調查總結及應對措施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維權及守法自覺性不高。要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採取多種途徑和靈活多樣的方法。為此,我建議學校可有針對性地從三方面入手。

(一)進行普法教育

1、教學內容的選擇:

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與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應講授與學生有一定聯繫的法律,容易提高學生興趣,增強普法效果,從而也使學生通過普法教育獲得值得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課加上教師死板的教學方式更使學生上課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應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比如課堂討論,多進行社會著名案例分析,結合錄像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普法達到我們所要達到的效果。

(二)實踐性的增強:

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普法教育畢竟過於抽象,要真正喚醒學生的法律意識,應採取一些更具體,更行之有效的辦法,針對大學生年齡及性格特點,把法律意識的培養同組織活動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

2、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智力競賽;

3、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達到開拓視野,深入社會,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既能讓學生了解時事,也能使學生更深切體會法律的權威。

目前,公民法制觀念還是比較淡薄,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障礙,所以,樹立法制觀念,增強全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是實現我國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們大學生的義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jr9o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