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合作社調查報告

合作社調查報告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合作社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合作社調查報告

合作社調查報告1

近年來,國家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力度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無論從數量和規模都在不斷擴大,截止目前,縣在工商部門註冊成立的農民合作社146家,註冊資本26085萬元,合作社成員2850人,帶動農户3800餘户。目前納入我們示範社管理的合作社有21家,從總體情況來看,合作社的數量增長比較快,且合作社的類型也越來越多,經營的範圍也了越來越廣泛,隨着合作社不斷髮展,對農民的帶動能力不斷加強,在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產業結構優化,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及抵禦風險的能力方面將發揮作用將越來越大。但應該看到,在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還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在制度建設、內部管理、財務規範等方面存在不足,影響了發展,現階段合作社在經營及管理運行過程中存在如下的問題:

一、合作社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對興辦合作社目的認識不到位,偏離了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目的。在成立的合作時,部分專業合作社是個別人出資成立並運作,以專業合作社名義登記註冊,村民名義上為合作社成員,但實際上並未出資,也並不承擔經營風險,不參與分配,還有些合作社以村民、家庭成員組織成立合作社,成立後並沒有按合作社的章程進行運作,也沒有組織成員開展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成為空殼合作社,合作社沒有發揮作用,個別人開辦合作社認為可以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且登記門檻又低,所以降低了合作社的公信力。

(二)規模還比較小,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因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時間較短,目前尚處在起步發展階段,重發展輕規範,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目前我縣發展情況來看,由於合作社的的負責人文化程度不高,管理經驗較為缺乏,信息渠道比較單一,合作社在營銷、生產方面缺乏科技含量,對產業化經營中的促進作用還不大,合作社的龍頭、橋樑和紐帶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部分羣眾對專業合作社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對入會的興趣不高,參與的積極性不強,從而導致專業合作社發展緩慢、會員偏少。

(三)合作社項目資金管理不規範。目前合作社在申請國家項目資金時多渠道申請,導致部分管理不規範的合作社也能享受國家的項目資金的支持,項目申請口徑不一致不利於合作社的有序、健康發展。

(四)人才缺乏、科技水平低。大部分沒有專業人才,雖然都是種植多年的種植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缺乏管理經驗和新科技知識。

(五)合作社設立及章程建設來看:相當部分專業合作社是個別人出資成立,以專業合作社名義登記註冊,村民名義上為合作社成員,但實際上並未出資,也並不承擔經營風險,不參與分配;合作社的章程沒有體現合作社的特點,千社一章,千孔一面,合作內容、合作辦法合作規則等在章程中寫的不是很清楚,產權不夠明晰,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雖然制定了《章程》和相關的管理制度,但可操作性不強,限制了合作社自身的發展壯大,必須在今後的發展中儘快加以完善。

二、合作社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合作社對財務管理工作沒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大多數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一般都是由農村的種植、養殖大户,大多數對財務核算和管理流程一知半解,,對財務知識比較欠缺,意識不到加強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重抓生產經營活動,對完善財務管理工作重視的不夠。

(二)有的專業合作社認為配備會計、出納需要花費一筆費用,合作社收入還不高,內部人員兼任比較方便,也節約費用。有些合作社負責人直接用銀行個人銀行卡來管理資金,沒有財務公開的意識,認為自己的合作社,支出不願意受過多的手續的約束,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由於合作社業務相對收入有限,為了降低成本,很多合作社沒有按照會計法的規定及時配備專職或兼職的會計和出納。

(三)合作社理事長認為把所有的收入都入賬,會要繳納相關的税,思想上有顧慮。同時在經營過程中的開支,如果索要發票,價格會比較高,成本會相應提高,所以索要發票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合作社發生經濟業務時沒有發票。有的合作社沒有財務預算或財務收支計劃,財務理財的意識不強。

(四)檔案資料不完整。表現在會計檔案不健全,許多合作社沒有辦公場所,會計檔案資料無法集中管理,會計資料只好長期放在會計或出納家中。有些會計沒有把會計憑證裝訂成冊,歸檔管理,這樣會造成賬簿和憑證丟失。

三、加強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一)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工作,積極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有關職能部門應當在地方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深入到鄉、鎮、村和廣大農民羣眾中去,通過召開座談會、動員會,解答農民羣眾提出的具體問題,大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內涵和相關規定,使廣大農民羣眾理解我國出台《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歷史背景、重大意義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特點,充分認識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好處及作用,促使其不斷地克服小農意識、培養民主意識,增強合作意識,極大地提高農民羣眾加入合作社的積極性。

(二)積極引導,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首先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牽頭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將企業管理模式引入合作社,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結農户的橋樑、紐帶作用,把推行訂單農業結合起來,積極引導農民走農户+專業合作社、農户+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合作發展之路,實現多渠道、多領域、多層次的聯合與合作,鞏固和延伸產業鏈。二是引導、支持基層幹部、種養大户和能人帶頭組建專業合作社,發揮帶動農户多、管理較為規範、產品具有一定市場、對弱勢羣體幫助大的特點,通過統一生產、統一營銷、統一管理,實現規模效應,加快資本積累,形成幹部、大户、能人與廣大農民在共建合作社新優勢中

(三)正確促成合作社的發展,遵循客觀經濟規律,鼓勵農民申辦合作社,又要堅持條件,規範發展;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扶持,又要防止合作社沒有規範而享受國家扶持資金現象,讓農民自己在政府提供的優良環境中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

(四)引導合作社合理設置會計機構與人員,專業合作社可根據自身規模和業務繁簡需要,選擇是否設置單獨的會計機構;不單獨設置會計機構的,可在專業合作社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要求選擇持有會計證的會計人員),負責本社的會計工作;對於不具備設置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條件的,也可以本着民主、自願的原則,委託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

(五)規範支出票據,完善財務核算。凡能夠取得正規發票的應當開具正規的發票,直接從農户手中購買材料或飼料等難以獲取正規發表的,應當提供售貨證明及售貨方身份證明材料,數額較大的,還應附有會議記錄、情況説明等附件,支付給合作社成員的款項,應提供領款人簽字的花名冊及身份證明資料,支付大額工程,設備款項,除取得正規票據外,還應附有合同協議、設備驗收證明,和工程建設方出具的工程決算等附件。

(六)在專業合作社向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專業合作社示範項目,或者申請承擔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項目,相關部門接受申請並審批申請的前提條件應該要求合作社規範執行《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提供合乎制度規定的會計報表,會計信息規範。對未按照制度核算、會計信息不清楚的不予撥款支持,也不予申報項目,這樣,才能充分促進合作社規範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提供真實正確的會計信息。

(七)加強會計檔案的管理,建立會計檔案櫃,實行統一管理,轉入負責,會計資料收集要齊全,會計憑證裝訂成冊,做到完整無缺,存放有序,方便查找,同時要求示範合作社嚴格按照社員檔案,會議記錄、合作檔案、項目檔案等檔案分類建檔。

合作社調查報告2

我縣煙農合作社成立於20xx年,經過幾年的運行,合作社已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基本健全了組織結構,開展了多項服務,實現了“服務煙農,普惠煙農”。

一、合作社建設基本現狀

20xx年底成立煙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為市局示範合作社。經過幾年的運行,合作社已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基本健全了組織結構,開展了多項服務,實現了“服務煙農,普惠煙農”。

1、 資產運行情況

截至目前,合作社現有農機272台,其中大型拖拉機5台,培土機147台,起壟機整機82台,起壟機機具2台(自購),旋耕機整機8台,旋耕機機具3台,打穴機12台,剪葉機12台,圓盤犁4台,總價值326.55萬元。資產運行維護良好。

2、專業化服務開展

合作社已開展了專業化機耕、專業化分級、地膜回收、農機租賃和社會化服務等業務。

二、經驗和做法

1、完善組織架構,加強監管力度

召開合作社成員代表大會,進一步宣傳合作社的方針政策和各項服務內容,提高煙農對合作社的認識,選舉產生合作社的理事會、監事會成員,加強監督管理力度。煙草部門派遣專人負責合作社工作,深度介入合作社的管理。

2、加強培訓學習,提高管理人員隊伍水平

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領導者的管理和開拓,但目前合作社的管理人員均缺乏相關工作經驗,故為了培養相關工作人員合作社的管理能力,學習其他優秀示範社的先進經驗,縣局組織了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學習了安徽皖南煙葉合作社的成功經驗。

3、組建專業化服務隊伍,提高專業化服務質量

目前合作社組建了兩支專業化服務隊伍,即專業化機耕服務隊和專業化分級服務隊。在專業化服務之前對服務隊成員進行培訓,確保持證上崗,與煙農簽訂服務協議,落實考核,確保服務質量。

4、聘請專職農機管護人員,加強農機管護力度

為滿足農機管護的需求,今年合作社特聘請了專人進行農機管理和維護工作。給所有農機找個懂維修的專職管護人員,保證每台農機的正常進出庫和日常檢修,降低了農機的故障率,延長了農機的施用年限。

5、根據市縣局和煙農要求,拓展服務項目

利用合作社現有資源,根據市縣局和煙農需求,合作社今年開展了農機租賃業務、地膜回收業務和煙葉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

三、 合作社建設的幾點思考

1、合作社內部建設和人員管理問題

一是管理型人才緊缺。實質上,煙葉合作社的運行機制類似於股份制公司,一個公司要發展壯大,管理型人才必是首位,但當前合作社的管理人員缺少經營管理能力,且仍抱着“等、靠、要”的想法,工作積極性不高。

二是技術性後備人才少。合作社的五支專業化服務隊均需要技術性人才支撐,要培養一名合格的育苗、機耕、植保、分級、烘烤等技師,必須經過一個長期學習、實踐的過程,而本地種植煙葉多以老人、婦女等為主,造成了年輕技術性後備人才的缺乏。而目前合作社組建的兩支專業隊由於薪資待遇和地域等原因,難於進行統一管理和指揮,流動性大。

2、合作社與煙農、煙站和縣公司等的關係問題

合作社是煙農自願聯合起來進行合作生產、合作經營所建立的一種合作組織形式。若煙農沒有需求,合作社則難以發展,沒有市場。合作社的後期發展只能是依靠煙農而非煙草公司。所以,如何瞭解和滿足煙農的需求,提供優質的煙葉生產技術服務,讓煙農體驗到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的甜頭,將是解決煙農與合作社問題的關鍵。

四、合作社下一步工作計劃

為謀求進一步發展,合作社將堅持“自主經營、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的方針,以“普惠制、廣受益”為原則,以“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為目標,完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專業化服務,促進本縣煙葉的可持續健康生產。

1、完善工作制度,加強考核管理力度。

為規範相關工作人員的行為,落實崗位職責,實行“責任到人制”,避免工作中的拖拉和推卸責任,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加強考核管理力度,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

2、加強人員培訓,提高人員素質。

不同崗位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目前合作社亟需管理型和技術型人才,合作社應與煙草公司加強這方面的人員培訓,從煙農和煙技員中選撥一批有相關能力和技術的人才,成立專門的“人才庫”,實現長效的培養機制。

3、進一步拓展專業化服務項目,擴大收入來源。

合作社的發展需要逐步獨立,需要自主開發可盈利項目,不能僅僅依靠煙草給予的資金生存。除了做好已開展的各項服務之外,摸清服務對象需求,積極拓展專業化育苗、植保、烘烤等服務的方法,積極創收。

4、提高農機管護水平,減少管護資金的投入。

目前合作社每年投入的農機管護資金佔合作社收入的40%以上。如何提高農機管護水平,而降低農機管護資金的投入將是合作社目前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合作社要發展就必須實現“降本增效,開源節流”。

合作社調查報告3

一、我鎮農民專業合作社概況。

我鎮在工商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42家,入社成員近650户,帶動農户2600多户。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種類涉及了我鎮多個行業,其中,種植業14家,養殖業21家,加工及農家樂等7家。20xx年全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實現收入1709萬元,人均純收入1.82萬元。

二、我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特點。

(一)所有農民專業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都是地方上的致富能手或村兩委幹部,他們的凝聚力強,從事的大都是高新產業。

(二)社員普遍文化程度低,發展資金缺少,生產規模擴展慢。

(三)農民專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創業意識強,有較強的感召力。

(四)管理水平總體不高。

三、發展較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目前發展較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綠果檳榔專業合作社,新珍榜養豬專業合作社,綠滿洋瓜菜專業合作社,田野養雞專業合作社,農豐瓜菜專業合作社,昌發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等,他們經營效益好,除了帶動一批農民致富外,還團結了一大批農民。

四、我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我鎮的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發揮的作用。

一是合作經濟組織具有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農民依靠合作生產的優勢,增加市場競爭力,減少了交易中間環節,節約了交易成本,使農民獲得市場流通環節的利潤,增加了收入;同時許多合作經濟組織通過發展新產業,或延長原有的產業鏈條,或擴大現有生產規模,使農產品通過合作經濟組織集中加工,貯運和銷售不僅把增值的加工和銷售利潤返還給農民,還促進農民就業。

二是合作經濟組織具有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作用。通過合作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統一進入市場,實現了產前、產中、產後的有機結合。實現了以規模生產,批量優勢佔據市場。提高了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提高了市場的佔有率,增強農民市場的競爭力。

三是合作經濟組織具有推動產業化發展的作用。由大部分合作社都建在主導產業區內,從而帶動該地區農民從事同一產業,興一社,帶一羣,富一方。

四是合作經濟組織具有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的作用。農户成員通過共同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增強了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培養了集體主義觀念;成員在合作社中有了明確的生產和生活目標,激發了幹事業的積極性,面臨同樣的困難,使得農民常常相互交流經驗,共同解決難題,提高農户的科技水平和相互支持的合作意識。

五是合作經濟組織具有完善社會服務體系的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社員統一提供系列化服務,拓寬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渠道,推動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能直接與大專院校、專家傳授實用農業科學技術,解決政府包不了,村集體辦不了,農民又迫切需要的大問題。羣眾説:縣裏太遠,鄉鎮腿短,聯合起來自我服務最方便。可以説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就是一個人材培訓基地,一個技術推廣基地,一個信息發佈基地。

六是合作經濟組織具有加快品牌化經營的作用。通過把農民組織起來,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我鎮的XX花茶、XX花酒、XX貢米、XX有機瓜菜、XX毛豆、XX桂圓等產品已註冊商標,品牌具有顯著市場競爭力。

七是合作經濟組織具有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的作用。農民專業全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壯大不僅有利於提高農民素質,促使農民學習科學技術,還有利於改變鄉風民俗,團結互助,一心一意搞經濟,謀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和經濟基礎。

八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對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民合作社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主要是指農民合作社能夠引導農民廣泛參與村級民主管理、健全村級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機制,成為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重要依託。當前農村社會正在加速轉型,農民利益結構正在加速變動,農民之間的利益分化不斷增多,農村社會管理問題更加複雜。合作社秉承互幫互助、民主平等、公平團結的價值觀,可以成為反映農民訴求的途徑,化解矛盾的抓手,促進和諧的橋樑。通過合作社的發展,可以引導農民參與農村社會事務管理,增進羣眾的合作意識、民主意識、責任意識,弘揚互助團結、誠信友愛、鄰里和睦的社會風範,形成良好鄉風民風,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合作社調查報告4

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是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和抓手,也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近年來, 我市積極探索和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典型帶動、農民自願”的方式,充分發揮能人、農户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組建新型的專業經濟合作社,搭建市場與農户的橋樑,提高了生產經營集約化和規模化程度,實現農業生產綜合效益的提升。

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現狀及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那木鄉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前身天倉再就業經濟聯合社,是由原七棵樹砂礦下崗職工高佔偉,在9月把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民、下崗職工及其他人員組織起來而建立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其目的是在技術、資金、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環節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以便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增加合作社成員收入。成立時該社佔地3000m2,建築面積381m2,由天倉雜糧種植合作社、天倉高香坊、天倉修理部三個部門構成。擁有蔬菜試驗田5000m2,農業試驗田5公頃。 在此基礎上於成立了那木鄉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業務範圍為綠色雜糧生產、收購、加工、銷售。合作社擁有辦公面積381m2 ,生產車間478m2。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將對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經濟繁榮,農民增產增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髮展壯大,關鍵是始終堅持以信譽作為合作社發展的根本,把農民作為合作社發展的依靠。多年來,合作社堅持“正直守信”的發展理念,根據現代綠色農業、綠色食品發展要求,大辦雜糧基地,成功探索出了合作社與農民結成緊密利益共同體的“專業合作社+農户”農業生產經營模式,促進了農民增收。

經過我們的調查,天倉合作社的發展之路在於:

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確定了主導產業。

一是成立糧食加工企業,打造自己品牌。

天倉種植百公頃無公害綠色雜糧,投資20多萬元,購進晾曬機、脱粒機、收割機、磨米機等設備,恢復傳統加工方式,採取碾坊、磨坊等恢復自然迴歸自然的傳統工藝深加工雜糧。推出優質稻米、白麪、蕎麪、玉米麪、玉米碴、小米、高粱等雜糧系列無公害產品,註冊國家認證“三稷”牌商標,培育自己的品牌。二是成立天香廠。他們經過幾年努力研究,不斷探索實驗,查閲中醫藥典,結合本地自然資源,終採用具有藥用價值,盛產於遼河兩岸的天然野生艾蒿及榆樹粉等做原料,把現代加工工藝與傳統方式相結合,製成了系列產品“天然本色艾蒿香”。該產品市場前景廣闊,技術較為成熟。從而確定了以加工艾蒿香為合作社的主導產業,解決了下崗職工再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到現在合作社擁有500平方米左右的廠房,年產值40多萬元。同時也為合作社的發展活動提夠了充足的資金來源。

二、天倉把基地聯農户作為基礎工程來抓。

雙遼是商品糧食生產基地,也是雜糧種植基地,每年有9萬噸的雜糧產量。近些年來,合作社把原料基地建設作為合作社發展壯大的核心工程來抓,以農户為依託,通過自建基地、與農户合作建設基地、指導農户建設基地等方式,不斷壯大合作社的規模。合作社由原來的45人發展到現在123人。

三、天倉把農户的雜糧種植作為公司來管理。

作為種植綠色無公害的雜糧生產基地,確保農產品成為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至關重要。合作社下決心從源頭抓起,堅持把基地作為生產車間,把農民作為工人來管理,嚴格按照技術標準培育產品,從產品生產環節就做到嚴格把關。嚴把種源關,確立種植蕎麥、穀子、綠豆、高粱等雜糧,堅持自選自種。嚴把標準關,以農家肥為主、氮肥不超標、不打農藥。對嚴格按照標準化要求生產的農户,合作社優價優先收購其產品;對違規操作者,合作社除拒收產品外,還解除雙方合約。截至,合作社的範圍擴大到那木、卧虎、興隆、東明四個鄉鎮及內蒙和雙山灌區的部分地區,擁有雜糧種植面積170多公頃,全部通過合作社要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

四、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專業合作組織的管琄制度。

發展專業合作組織俅須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則,政府應該積極搞好引導、管理和服務。首先要成立明確的主管專18970;合作組織的部門(具體負責專業合作組織的註冊登記、挆叼協調和服務管理工伜;其次要抓緊研究制定加快專業合佔組織發展的具體規劃和實施方案,明確本區域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方向、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三是應將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情況納入儜業工作重要考核內容,對運作規範、績效優良、發展潛力巨大的專業合作組織,要適當的給予表彰鼓勵,努力營造18944;個有刡於專業合作組織發嘔的良好社會氛圍。

今後天倉的發展方向,天倉人18185;自己的構想,用幾年時間天倉要有“天倉百公頃雜糧示範田、天倉雜糧深加工基地、天倉素6367;生態園”縟引進本粉生產16063;秸稈生產線、成立高科技農民培訓中心;成立勌遼市天倉7653;貿有限責任公司,真正實現“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户”的發展模式,傪力解決百人再就業、帶動千人合創業工程。

合作社調查報告5

市區鎮食用菌合作社成立於20xx年1月,是一家以香菇、木耳、靈芝等種植、銷售和技術服務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該社的成立,有一番艱苦的奮鬥過程,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還有一些認真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創業的艱苦道路

合作社的社長叫,1983年,高中畢業後的因家境貧寒回鄉務農,但幾年的辛苦耕耘,都未能讓走上致富的道路。1987年,他南下浙江開始了艱辛的打工之路。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電視上播出的當地農民靠種植食用菌發家致富的節目,聯想到家鄉麻櫟等適合香菇種植的硬雜樹木面積達5萬多畝,年採伐量可達2萬噸,並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不正適合香菇的生產種植嗎?萌生了依靠家鄉豐富的林木資源發展香菇產業致富的想法。雖然有了明確的致富方向,但是還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和市場信息。為此,毅然辭去了原來的工作,開始了漫漫“取經”之路。他首先通過參加哈爾濱第五屆全國食用菌產業博覽會的機會結識了中國食用菌協會香菇分會名譽會長張壽橙教授並拜其為師,起先張教授對這個其貌不揚的年輕人並沒有太多的關注,隨着頻繁的跟隨着張教授上山“蹲”蘑菇點,觀察蘑菇的最佳生長環境並隨時請教,時間長了張教授開始留意起這個年輕人,他覺得眼前這個年輕人有毅力、愛學習、有闖勁,所以把他畢生所積累的知識毫不保留的傳授給。除了跟着張教授學習外,還密切關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絕不放過任何一個食用菌培育種植的報道;還積極向有經驗的農户學習請教香菇的品種、培育種植等相關知識;先後自費到山東壽光、浙江龍泉等地實地考察學習,向當地的食用菌種植大户“取經”。轉眼間到了20xx年。鎮政府確定把發展食用菌生產作為帶動農民羣眾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在資金、政策方面重點培育扶持。得知消息的迅速返鄉,投入到火熱的創業中。他首先以香菇為首個試驗品種,可剛種出來的香菇,個頭總是小不點兒,像發育不良似的,“難道還能讓小香菇把我難倒了不成?”憑着一股不服輸的倔強勁,在經過仔細分析,數次試驗後,他終於成功培植出了個頭飽滿、口感鮮嫩、營養豐富的.香菇。成功了!當年的4個大棚為其帶來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成為鎮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雖然食用菌種植規模越來越大,但是還沒有形成產業集羣效應,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競爭中抗擊突如其來的市場風險是很不利的。將所有菇農組織起來成立一個合作社的想法漸漸在腦海中成熟起來。在他的積極推動下,20xx年12月,鎮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當年有8户農民報名入社。合作社按照分户生產管理、統一加工木屑原材料、統一購買菌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運輸銷售的運行模式,為農户提供菌種和技術支撐,並按市場價回收、銷售,形成了“企業+協會+農户”的產業模式,促進了食用菌產業蓬勃發展。合作社現有20多户,50多人,擁有固定資產約200萬元,有辦公樓6間,接種室、培菌室1000㎡,配有高温鍋爐輸送機、木屑加工機、裝袋機、超淨工作台等設備。主要生產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合作社生產基地約120畝,香菇鋼架大棚100棟,年生產菌棒30萬棒,年總產量約30萬公斤,銷售額300萬元,年利潤150萬元,合作社實行統一供種、統一製作菌棒、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運輸銷售、分户生產管理、分户結算、生產運作良好。該合作社20xx年被授予省設施農業裝備技術示範單位,是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的科技示範點。

二、技術上的新發展

在種植香菇的基礎上,技術上不斷有新的突破。

一是在大田種木耳。20xx年,在鎮華嚴庵村選址13畝,投資20多萬元,嘗試木耳種植並大獲成功,當年就獲利10萬元。

二是製作靈芝盆景。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還採用先進的有機化栽培管理技術,實現了仿野生環境下大棚培育靈芝,當年收穫的靈芝孢子粉又為其帶來了10萬元的可觀效益。

三是反季節種植香菇。一改過去只有在冬季才能吃到香菇的做法,20xx年生產反季節香菇10萬棒,從而實現了一年四季都有本地香菇供應。

三、幾點建議

會長鬍成功看後,非常欣慰,他對合作社的發展也提出了幾點希望。

一是標準化問題。

他要求要把香菇、反季節香菇、大田木耳、靈芝盆景等要很好的總結,搞出標準化的東西,其它地點照這個標準去做就可以了。你寫的標準化的書,我們可以給你印刷。露天木耳,效果很好。稻茬種木耳,是很好的結構,比經營好,種子問題是大事。可以先做成本低的,一家一畝,2萬多的收入。以後再上其它的,家前屋後都可以做。

二是共同富裕問題。

20xx年12月23日,我們把中國食用菌協會香菇分會名譽會長張壽橙教授請到市鎮來給區的同志講課,目的是振興山區經濟,大家共同富裕。不能光想到自己,大富後要想到濟貧。你發大財,周圍發小財。期望不要辜負市、區領導的期望。

三是成立研究院問題。

成立研究院是為合作社提高檔次。在市老科協下面成立的研究院,只要老科協不倒,就可以一直幹下去。當然,研究院要基地、有品牌。不能再做小本生意了,要採取多種渠道、多種方法、多條路子,積少成多,擴大發展。

合作社調查報告6

xx縣xx鎮xx農機專業合作社位於xx鎮xx村,20xx年8月成立,現有社員69户,帶動農户1000餘户,在各級領導大力支持扶持下,流轉土地1400餘畝。

一、土地流轉模式

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解決村民耕作難,隨着外出務工人員增多,應廣大村民強烈要求,成立土地流轉辦公室。20xx -20xx年,承包土地200餘畝,託管部分外出人員土地300餘畝(100-200元/畝),流轉土地900餘畝,流轉形式有合作社向農户每年支付750-1800元,有合作社向農户每年支付200-1900斤糧食,有部分農户只種一塊,有合作社無償提供耕作收穫,下餘土地交合作社經營。

二、主要成效

1、機械化率提高,促進了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提高了農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利用合作社優勢,改變單一耕作方式,從化肥種子使用到土地深鬆。

2、解放勞動力,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過土地流轉和合作社服務模式,農民不需要參與勞動,徹底從繁忙的耕作、勞務中解脱出來,從事效率更高的工作,解除了農民離土離鄉的後顧之憂。農忙時空巢老人不用愁了,年輕人在外務工不用請假了,農民真正做到了省心省力。同時,有效減少了土地撂荒的現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促進了農村社會分工,提高了農民的素質。先進的理念、生產技術,為使合作社發展壯大成立了農業新產品、新技術推廣中心。20xx-20xx年,在省、市、縣農機、農業部門支持下,為我縣選定優良小麥品種2個,水稻品種6個,花生品種2個,玉米品種3個。通過合作社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花生機械化種植、機械化收穫、示範帶動,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土地等社會資源重組,進一步優化了農村社會分工。

4、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提高了農業經營效益、土地收入、就業、土地流轉,每年每畝可為農户增加直接和間接性收入600餘元。一是統一經營帶來成本降低。由於合作社統一採購農資,統一使用機械,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下降,原農户畝成本需700元,現為500元,畝節約成本200元。二是節省勞動力,增加務工性收入,土地流轉可為農户增加10個外出務工工作日,按每天60元計算,可增加600元工資性收入。如果常年在外收入更高,如xx組xx等在外月工資平均4500元,年每人增收5萬元以上。三是糧食增產帶來增收。流轉土地比分散經營土地每畝每年可增加產量180斤,按市場價格折算,可增加200餘元收入。

5、推進了農業組織創新,有利於國家扶持政策的落實。20xx-20xx年,合作社在各級領導大力支持扶持下,進行土地深鬆、土壤測肥、水稻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先進優良品種推廣等,有效地解決了勞動力緊張、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合作社自身得到發展壯大,社會效益顯著增加,新農機、新技術得到較快推廣,農機、農藝完美結合。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農機合作社通過機具、資金、技術等資源的整合,合理地調劑了農機具的有償使用,解決了農機部門包不了、村級集體統不了、一家一户幹不了的問題。既滿足了合作社自身的發展,及廣大農户對農業機械不同的需求,提高了農業機械化的使用率,又帶動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機合作社把分散的農業機械與分散的農户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土地流轉、託管、代管,有效破解了集約化、規模化經營與分散型、消耗型、傳統農業之間矛盾,在農業生產發展、農民增收致富、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社區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制約合作社發展、土地流轉主要因素:

1、推動土地流轉困難。一是農民對土地固有情節,舊習慣根深蒂固,外出務工經營的農民大多對土地眷戀很深,寧願土地撂荒,也不願轉讓土地,制約土地流轉規模。

2、不連片、不集中。合作社所流轉土地,分佈在各組,有些連生產路都沒有,致使規模成本增高,出現土地經營虧本。

3、風險大、效益低。農業是自然和市場雙重影響的弱勢產業,效益比較低,農產品賣難、自然災害突出、水利設施跟不上。20xx-20xx年,合作社工廠化育秧總計5000畝,本來是豐收年景,因天旱無雨或水利設施不到位,實際機插面積3000餘畝,造成虧本經營。

4、金融部門支持力度不夠,合作社資金短缺,嚴重製約土地流轉規模。

如何發揮農機合作社土地流轉,實現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作用,提一下幾條發展建議:

1、拓寬土地流轉的服務主體。目前,土地流轉面積較少的原因是有實力的農機合作社比較少,要拓寬服務主體,爭取大户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龍頭企業聯辦,外來工商資本協辦的方式,拓寬服務主體,形成市場化多方聯動的格局。

2、抓住機遇,建設亮點,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在現有的合作社中,重點建設一批規模大、後勁足的農機合作社,在政策上支持、資金上扶持、政治上關心、困難時幫助,儘快把這些農機合作社建成土地流轉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示範點和亮點,通過宣傳帶動,實現土地流轉全面健康、快速發展。

3、加大對土地流轉的扶持力度。土地流轉要想得到全面推廣,需要上級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對承包經營户從政策、資金、農作物保險等給予全方位扶持。

合作社調查報告7

近年來,由於各級政府對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大力支持,推動了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為現代畜牧業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對促進畜牧增效,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中還存在較多問題,有待改進和完善,以利充分發揮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優勢,推動畜牧產業化進程。

一、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現狀

二、存在問題

1.政府及有關部門對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服務工作跟不上合作社發展的需要。

2.一些養殖專業合作社不具備合作制性質。有些成立的養殖專業合作社是以套取國家扶持資金為目的的空殼合作社。

3.一些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不高,動作不夠規範。

4.合作服務功能不強,帶動能力差。

5.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空間受限。

三、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思考

2、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推進養殖專業合作社規範發展。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採取有效形式,加大對《合作社法》的宣傳力度,為發展養殖專業合作社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按照分級對口的原則,有計劃、分層次地對管理部門業務骨幹、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進行政策法規、誠信意識和專業知識培訓;建立健全示範體系,開展抓點示範工作,通過典型示範,輻射帶動養殖專業合作社規範發展;鼓勵畜產品銷售經紀人、畜牧龍頭企業等牽頭領辦各具發展特色的養殖專業合作社。幫助有條件的農民協會按照法律要求改造改建成養殖專業合作社。按照法律規定建立健全組織章程和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制度,合理設置組織機構、社員股金結構,規範財務制度、會計核算和盈餘分配,健全檔案管理,實行社務公開,接受社員監督。強化合作社服務功能,積極推行統一供種、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運營模式,推進畜牧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

4、進一步探索發展畜牧產業化經營 模式。發展養殖專業合作社要同深化完善畜牧產業化經營緊密結合起來,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户的產業化經營體系,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實惠,併為龍頭企業擴大生產基地、延伸產品加工提供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養殖專業合作社參與農村土地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營。鼓勵有條件的養殖專業合作社自辦加工流通項目,形成一體化經營模式,使農民更多地獲得加工流通環節的利益。

合作社調查報告8

本週農合聯對王官莊惠眾養鴨專業合作社進行實地考察,主要是瞭解本合作社現狀、今後發展情況以及目前面臨的實際困難。惠眾養鴨是我縣養殖規模最大的合作社,現有會員5户,存欄3萬餘隻,固定資產140萬元,合作社養殖佔地50畝,鴨棚22個,其中有3個鴨棚正在建設中。

合作社為了帶動養殖社員及養殖户,合作社多方籌建資金(一個養鴨棚需要投資6萬元左右)與山東**集團**分公司簽訂合同,養鴨户押金10萬元,**分公司給養鴨户提供鴨苗、飼料、全程技術指導、鴨子回收等一條龍式保障服務,為了進一步發展養殖户,**分公司放開政策,取消押金,又由於養鴨週期短,38天準時出欄,利潤空間大,合作社會員對發展養鴨業非常有信心。由於**縣永青食品廠沒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和技術指導,合作社沒有與它合作,現永青主要是以高價收購周邊縣鴨子,來維持公司現狀。永青食品廠成立養鴨廠之初,南方鴨腸廠預付600萬元,鴨絨廠預付200萬元,永青與山東**集團沒有簽訂具體的收購合同,只是與山東**有合作意向,沒有強大的資金後盾永青是不可能發展壯大的,每隻鴨子30元錢,每天屠宰2萬隻以上才有一定的利潤,但是每天需要的流動資金至少要80萬元。

由於缺乏啟動資金,運作合作社困難重重,沒有強大的資金後盾合作社也不可能發展壯大,合作社理事長曾多次與縣主要領導反應合作社的實際困難,縣領導對本合作社發展非常重視,為了解決合作社實際困難,與縣農行協調,由王官莊鄉政府財,政擔保貸款,由於農行手續繁多在實際辦理當中出現困難,目前手續正在辦理當中。

合作社調查報告9

一、總體情況

截止到去年底,我市在工商部門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1646家,其中婦女領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56家,佔總數的9.5%。主要有四種運行模式:

一是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發展。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依託,合作社將農户生產的農產品統一收購,由龍頭企業深加工成產品,然後銷往國內外,增加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實現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户的運行模式。xx市暖泉絹紡廠董事長陳鳳於xx8年領辦了雲錦養蠶專業合作社。該社以絹紡廠為依託,組織會員積極發展桑蠶業生產,直接帶動農村養殖户10萬多户,直接帶動增加農民從業近20萬人,起到了發揮規模效益和輻射帶動作用,現在企業產品全部出口國外,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柞蠶絲深加工企業。

二是圍繞優勢產業興辦合作社。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和主導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社。xx市xx鎮婦女韓迎春圍繞當地是蘋果之鄉的產業優勢,xx9年領辦了xx市瑩春果品專業合作社,該社以基地+農户、產銷一體的集約化經營模式,建立了集種植、採購、儲存、加工、配送、銷售於一體的大型果品合作社。現有社員xx多名,其中婦女果農160名。有果品示範基地1xx畝,年收入2.2億元,年收購各類蘋果2萬噸,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帶動千餘名婦女增收致富。

三是女能人領辦合作社。鼓勵婦女項目大户、農業產業化帶頭人、協會負責人,把同行業的農民組織起來,發展規模經營,帶動婦女共同發展。省巾幗科技培訓示範基地-大石橋市沃野綠色有機稻生產合作社,是由全國崗位建功先進個人,大石橋市水源鎮婦女硃紅威領辦的一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聯合實體。由xx9年成立時的7個人,發展到現在擁有成員152人,集中土地1000餘畝進行有機稻種植,直接帶動鄰近鄉鎮10萬畝的栽培面積,成為當地農民種田產前、產中、產後一體化服務的一個主體,有相當的示範和良好的帶動作用。

四是無公害和名牌產品引導合作社健康發展。在合作社創建、發展中,我們注重引導優質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在婦女領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中有50多個農產品品牌註冊了無公害,戴晶領辦的xx市鑫源果品專業合作社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該合作社的黃金杏、凱特杏現已被國家農業部農產品質量中心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不僅熱銷國內許多大中城市,而且還遠銷到俄羅斯。水果每年的產量達130萬公斤,年銷售額400多萬元,帶動農户户均增收xx0餘元。

二、主要做法

從xx7年以來,市婦聯把組織好、建設好、發展好農村婦女領辦的專業合作社作為雙學雙比工作新的着力點,採取宣傳、引導、扶持、示範帶動等措施大力培育,紮實推進婦女領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幫助農村婦女增收致富。

一是抓宣傳發動,營造氛圍。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前夕,市婦聯認識到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組織形式,它能把生產相同農產品的農民組織起來,實現農產品規模化產出、降低生產和銷售成本,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是今後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是一件關係農村改革發展的大事、關係現代農業建設的實事、關係婦女早受益的好事。組織農村婦女走合作化道路,是雙學雙比活動進一步深入的重要任務。在xx7年初的雙學雙比工作會議上,對婦女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進行了重點安排部署。市婦聯召開各級婦聯主席會議,統一認識,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優勢,採取各種形式,廣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動員婦女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xx7年4月初,市婦聯與市供銷社聯合,分別深入到4個農業市(縣)區,層層舉辦培訓班12期,送宣傳小冊子1000餘份,集中講解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成立合作社的具體事宜。來自各市(縣)區的500餘名婦女參加了培訓,對婦女項目大户、農業產業化帶頭人、協會負責人,各級婦聯組織又進行了入户重點宣傳。市婦聯充分利用在廣播電台開辦的《女性家園》和電視台的《新農村》欄目,大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協調市電視台做了一期關於《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專題節目,市婦聯主席張金枝親自走進節目,大力宣揚婦女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意義和作用,號召更多婦女搶抓機遇,積極行動起來,走合作化道路。廣泛的宣傳發動,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正式實施,為廣大婦女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二是抓調查研究,服務到位。廣大婦女在知曉《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同時,市婦聯要求基層婦聯抓住機遇,深入到婦女大户中,傾聽她們的意見,發現問題,及時幫助解決。對自願想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但又不知如何辦理的婦女,婦聯和供銷社一起入户給予面對面的指導,幫助她們在條件基本具備的情況下儘快建立合作社,同時,各級婦聯組織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提供信息。我們通過搭建xx市益農信息網站這個平台,為廣大婦女和合作社提供致富信息4000餘條。把婦女領辦合作社的詳細情況、銷售的產品製成了網頁,在益農網上發佈,擴大合作社知名度和影響力;協調資金。選擇產業有特色、發展有潛力、組織有活力的典型合作社,在資金方面予以重點扶持。婦聯積極協調為xx市鑫源果品專業合作社爭取省財政10萬元示範社的資金扶持,為大石橋市沃野綠色有機稻生產合作社爭取市財政5萬元的示範社資金扶持。省婦聯又支持這兩個合作社建立省級科技培訓示範基地,每個基地10萬元,推動了合作社的發展;指導管理。各級婦聯組織經常深入到婦女領辦的專業合作社中,現場調研指導。省、市婦聯領導先後多次到我市的專業合作社進行了調研,對合作社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發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議。在此基礎上,婦聯對已經成立的專業合作社,要求他們按照政府有關文件的規定,做好內部的財務、分配等項的管理,保障合作社真正成為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農民自己的互助性合作經濟組織;表彰推進。在三八節表彰大會上,表彰樹立了一批新經濟組織的典型,xx市鑫源果品專業合作社和大石橋市沃野綠色有機稻生產合作社在大會做了經驗介紹,以此激勵更多的婦女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

三、成效

1、提高了農村婦女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合作社把分散的農村婦女組織起來,帶領她們有組織地進入市場,減少了市場經濟帶來的風險。xx市清源蔬菜制種專業合作社是王玉梅於xx8年領辦成立的。合作社與省蔬菜種子公司合作,搞蔬菜制種訂單生產,與農民簽訂產品回收合同。合作社實行統一聯繫制種項目、統一提供科技培訓和諮詢服務、統一推廣新品種、統一採購生產資料、統一質量檢測、統一銷售制種產品。主要品種有葫蘆、西紅柿、南瓜等21個組合的蔬菜制種,帶動周邊四個鄉鎮150多户農民搞蔬菜制種,產值120多萬元。由於降低了種植風險,增加了收入,受到農民歡迎。

2、提高了農村婦女的科學文化素質。由各類技術女能人領辦起來的專業合作組織,通過技術培訓、示範帶動,及時把自身的技術和經驗傳給廣大婦女,引導她們進行標準化生產。老邊區路南鎮婦女呂桐萱大學畢業後創辦了示範種禽孵化專業合作社,她不斷鑽研技術,在肉種雞的飼養及孵化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毫無保留把技術傳給眾姐妹,為她們提供先進的技術服務,優質的雞苗,提高經濟效益。

3、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農村婦女加入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後,形成了產銷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體系,為農村婦女增收打下了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全市摸底調查的50多個合作社幫助農民統一向外銷售各類農產品總量達到4千多噸,實現銷售總收入9千多萬元,培養和樹立各類致富典型50多名,打造具有特色產業項目的專業示範村40多個,形成了信息共用、技術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均佔的共同體,促進了一家一户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婦女進入市場,參與競爭,加快向產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方向發展的步伐。

四、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規模偏小。目前我市婦女領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大部分尚屬初級階段,規模小,超過百户的較少,跨鄉鎮的合作較少;大部分僅進行一些技術、信息的服務和較為單一的生產銷售合作,進一步從事加工、流通的合作組織不多。

2、發展不平衡。從全市總體情況看,xx和大石橋兩市(縣)發展的比較好,老邊區和開發區由於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涉農產業減少,影響了婦女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

3、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在註冊的專業合作社中,真正發揮專業合作社作用,帶領婦女增收致富的還不到一半,沒有真正發揮專業社的作用。

4、管理不規範,內部自律機制有待健全。從調查情況看,有的專業合作社沒有建立財務機制,有的婦女合作社只為社員提供技術、信息服務,營利型經營活動很少,大部分在民主管理和聯合銷售方面做得不到位,組織結構比較鬆散,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以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等方面發揮的作用還遠遠不夠。

建議對策

1、加大宣傳力度。各級婦聯要大力培樹先進典型,表彰樹立一批運作規範、經濟社會效益好的婦女合作經濟組織,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要加強對婦女生產經營大户、婦字號龍頭企業和示範基地帶頭人的培訓,特別是加強對婦女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的培訓,培養一批善經營、會管理的婦女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帶動農村婦女共同創業致富。

2、加大政策扶持。從調查的情況看,所有的合作社都希望得到政府的惠農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各涉農部門和財政、税務、金融、工商等部門要制定完善配套的支持政策,在財政、税收、信貸、涉農項目等方面,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給予政策扶持。各級婦聯要積極爭取政策,對婦女合作經濟組織要給予優先支持,扶持農村婦女合作經濟組織做大做強,帶動廣大農村婦女參與發展現代農業。

3、提升組織規模。建議工商部門對一些在調查中發揮作用不大的合作社進行整頓或取締。各級婦聯組織要鼓勵婦女合作組織帶頭人大膽協調,引導婦女通過土地流轉、多種方式入股,帶頭創建家庭農場和精品農業園區,引導婦女實行規模化種植、養殖。要鼓勵婦字號龍頭企業牽頭興辦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户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引導農村婦女進行標準化生產,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

4、加強規範管理。各級婦聯要加強與農業等部門的配合,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指導農村婦女合作社制定、規範章程,健全合作社社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內部組織機構,實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完善財務管理,健全利益分配製度,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責任機制。

合作社調查報告10

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是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和抓手,也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和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典型帶動、農民自願”的方式,充分發揮能人、農户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組建新型的專業經濟合作社,搭建市場與農户的橋樑,提高了生產經營集約化和規模化程度,實現農業生產綜合效益的提升。

一、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現狀及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那木鄉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前身天倉再就業經濟聯合社,是由原七棵樹砂礦下崗職工高佔偉,在9月把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民、下崗職工及其他人員組織起來而建立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其目的是在技術、資金、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環節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以便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增加合作社成員收入。成立時該社佔地3000m2,建築面積381m2,由天倉雜糧種植合作社、天倉高香坊、天倉修理部三個部門構成。擁有蔬菜試驗田5000m2,農業試驗田5公頃。在此基礎上於成立了那木鄉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業務範圍為綠色雜糧生產、收購、加工、銷售。合作社擁有辦公面積381m2,生產車間478m2。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將對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經濟繁榮,農民增產增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髮展壯大,關鍵是始終堅持以信譽作為合作社發展的根本,把農民作為合作社發展的依靠。多年來,合作社堅持“正直守信”的發展理念,根據現代綠色農業、綠色食品發展要求,大辦雜糧基地,成功探索出了合作社與農民結成緊密利益共同體的“專業合作社+農户”農業生產經營模式,促進了農民增收。

經過我們的調查,天倉合作社的發展之路在於:

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確定了主導產業。一是成立糧食加工企業,打造自己品牌。天倉種植百公頃無公害綠色雜糧,投資20多萬元,購進晾曬機、脱粒機、收割機、磨米機等設備,恢復傳統加工方式,採取碾坊、磨坊等恢復自然迴歸自然的傳統工藝深加工雜糧。推出優質稻米、白麪、蕎麪、玉米麪、玉米碴、小米、高粱等雜糧系列無公害產品,註冊國家認證“三稷”牌商標,培育自己的品牌。二是成立天香廠。他們經過幾年努力研究,不斷探索實驗,查閲中醫藥典,結合本地自然資源,終採用具有藥用價值,盛產於遼河兩岸的天然野生艾蒿及榆樹粉等做原料,把現代加工工藝與傳統方式相結合,製成了系列產品“天然本色艾蒿香”。該產品市場前景廣闊,技術較為成熟。從而確定了以加工艾蒿香為合作社的主導產業,解決了下崗職工再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到現在合作社擁有500平方米左右的廠房,年產值40多萬元。同時也為合作社的發展活動提夠了充足的資金來源。

天倉把基地聯農户作為基礎工程來抓。雙遼是商品糧食生產基地,也是雜糧種植基地,每年有9萬噸的雜糧產量。近些年來,合作社把原料基地建設作為合作社發展壯大的核心工程來抓,以農户為依託,通過自建基地、與農户合作建設基地、指導農户建設基地等方式,不斷壯大合作社的規模。合作社由原來的45人發展到現在123人。

天倉把農户的雜糧種植作為公司來管理。作為種植綠色無公害的雜糧生產基地,確保農產品成為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至關重要。合作社下決心從源頭抓起,堅持把基地作為生產車間,把農民作為工人來管理,嚴格按照技術標準培育產品,從產品生產環節就做到嚴格把關。嚴把種源關,確立種植蕎麥、穀子、綠豆、高粱等雜糧,堅持自選自種。嚴把標準關,以農家肥為主、氮肥不超標、不打農藥。對嚴格按照標準化要求生產的農户,合作社優價優先收購其產品;對違規操作者,合作社除拒收產品外,還解除雙方合約。截至,合作社的範圍擴大到那木、卧虎、興隆、東明四個鄉鎮及內蒙和雙山灌區的部分地區,擁有雜糧種植面積170多公頃,全部通過合作社要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

天倉把農民視同公司員工來對待。天倉合作社在組織推動農業產業經營中,始終把農户當作公司員工,積極為農民提供信息,竭力為其生產生活排憂解難,贏得了農民的信賴和支持,密切了合作社與農户的合作關係。一是提供種子。合作社為每户加入的農民統一提供種子,由合作社根據農民生產經營實際需要分發到户。二是技術服務。合作社聘請了農業專家實地指導、培訓員工,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服務。形成了從種植、管理、施肥等技術服務。三是人文關懷。合作社堅持以農為本的原則,對農民的關心幫助從生產領域延伸到了生活領域。每年,合作社都拿出部分資金,採取聚會、旅遊等方式溝通和加深農民之間的感情,救濟救助困難農民,提高了農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天倉把農民的利益作為合作社的利益來維護。合作社之所以發展壯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合作社從不犧牲農民的利益,而是通過建立制度來保障農民穩定增收。一是以合同保障農民收入。合作社與每個農民簽訂了合同,明確了利益分配原則和辦法,對農民收入作了具體規定,使農民有明確的收入預期。二是維護農民利益。合作社向農民提供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種子供應、統一認定認證、統一銷售,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三是制定最低保護價收購雜糧。合作社按照與農民簽訂產銷合同,市價低於合同價時,以合同價格收購雜糧,市價高於最低收購價時,則隨行就市,降低了農民的市場風險。

天倉着眼於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現狀,為了更好地適應形勢變化,發揮黨組織的最大作用,他們成立了天倉黨支部,把抓黨建與興產業結合起來,依託產業促發展,真正起到了“建一個組織、興一項產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的作用。黨支部負責做好政策宣傳、合作組織、服務農民的工作,基本形成了支部帶頭、黨員帶動、下崗職工和農户參與、專業合作社服務的格局,推動了雜糧產業化經營和下崗職工與農民共同致富的進程。

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產生和發展,對聯結企業(公司)、農户和市場,對促進農村經濟,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產生,能夠在更大空間、更廣範圍、更寬領域實現勞動力、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提高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和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是增加農民收入,維護農民利益,解決賣難、提高比較效益、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

二、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活動經費缺乏。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辦公經費多由生產收入所得或自籌,與開展經營活動中需要大量資金差距過大。政府對其扶持力度顯弱。經費籌措渠道不暢,僅有的經費只能維持基本活動的需要,而在引進新品種、發展新項目上資金不足。信貸資金匱乏,也從客觀上削弱了合作社的服務職能,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2、組織規模不夠大,輻射帶動能力不夠強。合作社規模偏小,其自身經濟實力不強,服務功能較弱。僅起到單一的生產合作作用,難以實現“產供銷、農工貿、產學研”一體化的目的。形不成合力,中介服務組織的功能並沒有得到很好發揮,在與農民的關係上,基本上處於鬆散狀態,對產業的帶動輻射能力還不夠強。

3、內部制度不完善。專業合作社雖然制訂了章程,但不能完全按章程辦事,董事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不夠規範,制度不健全,開展活動不夠正常。合作社成員的素質不高,增加了合作社運作的難度。

4、部門配合不力。由於合作社是下崗工人、退休人員和農民組成的合作組織,目前主要依靠內部進行經營服務活動,還未引起有關金融及職能部門的有效重視,缺乏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以致出現貸款難、技術指導難等問題。

5、市場開發不夠。專業合作社開發市場的力度薄弱,信息網絡仍停留在較為閉塞的狀態,在跨區域、跨行業、外向型發展上,信息量明顯不足。尤其表現在市場信息缺乏,導致市場功能弱化,合作效益不高。這些都需要有關涉農部門建立綜合信息分析處理平台,及時網上發佈信息,宣傳推介天倉品牌,提升天倉對外形象,拓寬外地市場,幫助合作社實現和外界大市場“接軌”。

6、品牌效果不明顯。品牌是產品的無形標識,有形價值。天倉雖然製成了系列產品“三稷”牌,確定了以加工雜糧、艾蒿香為合作社的主導產業,該產品市場前景廣闊,但只限於雙遼本地。傳統產業、特色產業的優勢沒有放大出來。

7、合作社成員的綜合素質不高,人才缺乏。合作組織人員素質不高與人才缺乏成為兩大矛盾。一方面合作組織的發展需要組織管理人員有組織管理,統籌協調、對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但現實中大多數成員綜合素質不高,適應市場經濟的意識和能力不強,且缺乏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專業合作組織需要有一批有較高文化知識,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而組織中缺乏這種人才,制約了專業合作組織的創新和發展。

三、對發展天倉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幾點建議

1、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形成下崗職工、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良好格局

必須形成宣傳教育鼓勵下崗職工和農民加入合作社的氣候和氛圍,同步以專業合作社為載體,加強對下崗職工和農民的培訓和服務。抓好宣傳教育。政府要創新工作思路,作好宣傳教育工作。加大對有關法律的宣傳教育力度,幫助引導下崗職工和農民打消各種不應有的顧慮,提高思想認識,增強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專業合作社組織建設中來。抓好培訓和管理。政府要整合教育資源,發揮各類培訓機構作用,按照“社員選課、社會培訓、政府買單”原則,制定長遠科學培訓規劃,以培養“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社員為目標,以對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的培養使用考核獎勵作為重點,在政治上要給予適當的待遇。整合資源,多措並舉,切實為合作經濟組織的建立和發展搭建人才平台。

2、加大對專業合作社扶持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農業是基礎產業,是事關農民富裕社會穩定的大事,必須從戰略高度重視和支持農業發展。項目資金扶持。以傳統產業和特色產業為突破口,想方設法利用農業產業化、農業綜合開發、新農村建設等專業合作社具備條件的項目,有重點的扶持示範帶動效果好的擁有“三稷”品牌的專業合作社,並努力把這個具有市場品牌,發展前景好、帶動示範效果好的合作社培育為農業產業化“帶頭社”,真正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户”的良好格局。寬鬆外部環境。要採取靈活的方式解決合作社的融資問題,尤其是金融部門應擴大服務範圍,探索小額貸款捆綁使用,對符合條件的合作社積極發放貸款,簡化貸款手續,實行優惠利率。有關部門要從實際出發,出台扶持政策,制定促進合作社發展的具體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為合作社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3、加快推進市場品牌建設,促進專業合作社提檔升級。

大力促進合作社的品牌化建設。規範運作提檔次。政府要引導合作社根據有關規定設立理事會、監事會、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等法人治理機構,形成自主管理、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和盈餘分配製度,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真正成為成員共同出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實體型經濟組織。標準管理上水平。扶持合作社實行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的標準化生產。引導專業合作社根據市場需要和訂單要求,把科技創新和推廣實用技術全面落實到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和環節,加快新品種的選育和引進,加快生產技術和設備的更新,實現“五個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幫助合作社與農技部門結成對口服務關係,完善技術社會化服務體系,為合作社推行標準化生產、穩定農產品質量、保障農產品安全提供技術支持。特色經營搶市場。引導合作社發揮比較優勢,選準適合本地發展的特色產業,培育特色產品,延長農業產業鏈,形成競爭優勢。需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佔領市場制高點。規模發展強實力。政府要轉變職能,創造條件,推動專業合作社打破行搿壁壘,突破區域限制,按市場要求這行擴張性發展,整合資源,打造核心競爭力。

4、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專業合作組織的管琄制度。

狂後天倉的發展方向,天倉人18185;自己的構想,用幾年時間天倉要有“天倉百公頃雜糧示範田、天倉雜糧深加工基地、天倉素6367;生態園”縟引進本粉生產16063;秸稈生產線、成立高科技農民培訓中心;成立勌遼市天倉7653;貿有限責任公司,真正實現“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户”的發展模式,傪力解決百人再就業、帶動千人合創業工程。

合作社調查報告11

近年來,由於各級政府對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大力支持,推動了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為現代畜牧業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對促進畜牧增效,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中還存在較多問題,有待改進和完善,以利充分發揮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優勢,推動畜牧產業化進程。

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現狀

現存的養殖專業合作社按飼養品種可分為生豬、家禽、肉牛、奶牛、兔、蜂、肉羊、綜合類等養殖專業合作社。按合作社的運作模式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類:1.“公司+合作社+農户”型。此類合作社大多以食品加工企業為龍頭,實行產加銷一體化,帶動能力強,社員基本利益有保障,市場風險較低,社員素質高、發展後勁強,符合合作社發展方向。但該類養殖專業合作社數量較少。2.“規模養殖場+合作社+農户”型。此類合作社大多以較大的養殖場(小區)為基礎,技術上能相互交流,信息上互通,帶動能力較強,可維護合作社的基本運作。但防範和化解風險能力低,當不確定因素髮生時,很可能出現合作社解體。該類養殖專業合作社數量較多。3.“合作社+農户”型。此類合作社大多是鄉鎮或行政村或某農户領辦,社員之間關係鬆散,在飼養管理、養殖技術、疾病的預防治療等方面缺乏交流,沒有穩定的基礎,銷售市場不一,帶動能力低,管理難度大。該類養殖專業合作社數量最多。

存在問題

1.政府及有關部門對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服務工作跟不上合作社發展的需要。

2.一些養殖專業合作社不具備合作制性質。有些成立的養殖專業合作社是以套取國家扶持資金為目的的“空殼”合作社。

3.一些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不高,動作不夠規範。

4.合作服務功能不強,帶動能力差。

5.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空間受限。

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思考

一、加大對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1.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各級財政應將養殖專業合作社專項扶持資金列入預算,並逐年增加。扶持資金主要用於支持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展信息交流、社員技能培訓、畜產品質量標準與認證、畜牧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營銷和技術推廣等。2.加大金融服務支持力度。各有關金融機構應採取多種形式,為養殖專業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資金支持和金融服務,對實力強、資信好的養殖專業合作社可以授予一定的信貸額度,適當增加信貸額度,減化辦理手續。3.制定優惠政策。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制定有關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優惠政策,為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提供用地方便;積極幫助完善在建或規劃建設的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供水、供電及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養殖生產環節用電執行農業生產電價標準。4.實行獎勵政策。各級政府定期對管理規範,帶動能力強,對農民增收貢獻突出的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及工作者進行表彰和獎勵。5.落實税收優惠政策。積極落實養殖專業合作社在農產品購銷環節的減税、免税政策。6.積極支持參與畜牧業項目建設。養殖專業合作社可作為畜牧業建設項目的實施單位,獨立申報、承擔畜牧業建設項目。7.做好工商登記和商標服務。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認真做好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和服務工作,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幫助完善工商註冊登記,依法保護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商標、商號等知識產權。

二、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推進養殖專業合作社規範發展。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採取有效形式,加大對《合作社法》的宣傳力度,為發展養殖專業合作社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按照分級對口的原則,有計劃、分層次地對管理部門業務骨幹、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進行政策法規、誠信意識和專業知識培訓;建立健全示範體系,開展抓點示範工作,通過典型示範,輻射帶動養殖專業合作社規範發展;鼓勵畜產品銷售經紀人、畜牧龍頭企業等牽頭領辦各具發展特色的養殖專業合作社。幫助有條件的農民協會按照法律要求改造改建成養殖專業合作社。按照法律規定建立健全組織章程和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制度,合理設置組織機構、社員股金結構,規範財務制度、會計核算和盈餘分配,健全檔案管理,實行社務公開,接受社員監督。強化合作社服務功能,積極推行統一供種、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運營模式,推進畜牧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

三、提高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1.加強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內部管理,通過實行“五統一”等辦法,降低飼養成本,提高合作社的經濟效益,增加二次返利額度,增強社員的凝聚力。2.推進同類型的養殖專業合作社組建跨村跨鄉的養殖專業合作社聯合社。3.鼓勵和支持不同類型養殖專業合作社按市場運營辦法實行上下游產業鏈對接,增強共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4.不斷完善養殖專業合作社之間的協調和協商機制,着力提高自律和維權意識,增強綜合能力。

四、進一步探索發展畜牧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養殖專業合作社要同深化完善畜牧產業化經營緊密結合起來,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户”的產業化經營體系,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實惠,併為龍頭企業擴大生產基地、延伸產品加工提供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養殖專業合作社參與農村土地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營。鼓勵有條件的養殖專業合作社自辦加工流通項目,形成一體化經營模式,使農民更多地獲得加工流通環節的利益。

五、尋找途徑,破解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用地。1.各級政府在編制畜牧業發展規劃時,要統籌安排將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養殖建設用地納入規劃,落實養殖用地,滿足用地需求。2.養殖專業合作社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所需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按農業用地管理,作為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用地,不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3.興辦加工企業所需的非農建設用地,在不修建永久性建築物的前提下,優先安排用地計劃,及時辦理用地手續。4.由政府出面,對土地實行劃撥或長期租借方式,合作社充當擁有人或租借人角色,以便長期擁有固定的用地。5.突破空間束縛,合作社可帶社員走出去,到畜牧用地相對寬鬆的地方,採取租用或購買或同當地養殖户合作等形式,簡化土地的租購手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緩解可能帶來的矛盾。

合作社調查報告12

xx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各級各部門的精心培育和大力支持下,特別自全州三農發展大規劃實施以來取得了較大發展,對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進一步摸清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現狀、運行特點、存在的主要困難或問題,研究制定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發展的措施和政策,我們於近期組織了專題調研。

截至20xx年3月止,xx縣共登記註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36個,其中省級合作社1個,州級示範社6個,縣級示範社8個,登記註冊資金1.93億元,入社農户6946人,帶動周圍羣眾16777人,年經營收入3.3億元,經營利潤0.46億元,社員户均增收5966元,共申請xx、xx、xx等7個自有商標品牌。

按行業劃分:從事種植業的有71家,佔總數的52.2%,涉及蔬菜、蘑菇、甜玉米、香蕉和綠化苗木、中草藥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從事養殖業的有59家,佔總數的43.4%,涉及牛、豬、雞等畜、禽類養殖;從事運輸業的有4家,佔總數的3%,涉及農產品、礦產資源的運輸服務;從事加工業的有1家,佔總數的0.7%,涉及竹藝產品加工;服務業的有1家,佔總數的0.7%,涉及農機銷售、租賃、維修等服務。按註冊資本劃分:註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下的有93家,101——499萬元之間的有33家, 500萬元以上的有10家。

在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發展的過程中,xx縣主要採取了五個方面的措施和辦法。

(一)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強化合作社管理力度。

各管理部門間要明確職責,強化溝通,在合作社成立、運行和註銷各階段盡職盡責開展服務。探索縣工商局和供銷社的信息交流機制,在登記註冊合作社的時候要把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登記審查關,不能降低辦社的標準和要求,避免濫竽充數。建立巡迴排查制度,加強對合作社的抽查管理,主動協助合作社落實相關章程,建立健全理事會、監事會等機構和管理制度,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財務管理進行指導,對已經失去經營能力的合作社要引導帶頭人進行註銷,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正確發展。

(二)加大政策和信貸支持力度,解決發展瓶頸問題。

一是進一步改進支農資金的投入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建立合作社專項發展基金,逐步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快推進全縣“三權三證”確權頒證和抵(質)押融資工作,疏通“三農”融資渠道,讓有資金需求的合作社及涉農企業獲得信貸支持,破解融資難題;三是構建和完善“三權”交易平台和服務機構,在已建立 “三權三證”抵(質)押交易服務中心基礎上,充實工作人員,完善運行章程,為“三權三證”抵(質)押交易提供保障;四是引導金融機構改善信貸服務,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產品,紮實推進農村金融機構服務網點建設,增加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密度;五是加大引進力度,支持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引導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加快進入農村市場,有效增加農村金融供給,形成良性競爭環境。六是加強銀保合作,鼓勵保險公司與涉農銀行機構建立廣覆蓋、多層次、政策互補、風險共擔的銀保互動機制,開展涉農信貸保險業務,提升保險在涉農貸款中的滲透度,逐步探索分散農村信貸風險的有效途徑。七是建立完善農業災害風險分散機制,積極爭取國家財政資金支持,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和覆蓋面,探索拓寬農業農村財物保險範圍,研究“三權三證”等資產保險投保情況與涉農信貸授權授信及利率浮動的掛鈎機制,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入信貸市場的能力。

(三)加強業務指導培訓,提高管理隊伍整體素質。

繼續鼓勵大中專畢業生、涉農專業技術人員到專業合作社任職,加強對合作社及其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市場經濟知識、税收政策、法律法規、財務管理等業務指導與培訓,提高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和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水平,培養和造就一支懂生產技術、懂市場營銷、會經營管理、有奉獻精神的骨幹隊伍,吸引更多的農民加入,形成功能多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四)強化服務體系建設,拓寬合作社發展領域。

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連接農户與市場的紐帶,在抓好生產技術服務的同時,要引導合作社逐步向信息諮詢、物資供應、運輸倉儲、產品銷售和加工等領域延伸,為更多的農户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加強合作社之間、合作社與其他企業之間的聯繫,實現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把農户、合作社、企業、市場四者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合作社整體經濟實力,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五)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增強合作社發展質量。

注重在實踐中培育典型,樹立榜樣,採取召開經驗交流會、表彰獎勵等方式,吸取外縣的經驗教訓,推廣示範合作社的典型經驗,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帶動更多合作社步入規範發展良性軌道,做到數量與質量並重,發展與規範同步,實現整體推進目標。

(六)積極探索培育新模式,引導合作社有序發展。

以謀求共同利益為宗旨,搞好經營為前提,依託產業為基礎,依法監管為保障,不斷壯大合作社規模,擴大輻射區域,提升生存活力,加強發展動力,爭取培育一批規模適中、前景廣大、產業鏈完整、帶動力強的合作社。引導同一行業、同一產業、同一區域的相關組織合併組建成綜合性質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農民合作社由單純生產型向經濟實體型發展,由低級組織形式向高級組織形式發展。

合作社調查報告13

根據市現代農業建設領導小組7月9日《關於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行調研的通知》要求,我縣從農工部、農業局、農機局抽調了精幹力量組成了調研組,對每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了全面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合作社各年發展情況。

到6月底,我縣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各類農民專業社29個,從登記時間上分:20xx年登記的10個,佔總數的35%,20xx年登記的14個,佔總數的48%,20xx年登記的5個,佔總數的17%。最早在工商登記的木蘭鄉煙草生產專業合作社,登記時間為20xx年7月19日。

1、合作社在各產業中的分佈情況。29個專業合作社中種植業方面13個(白蓮4個、煙草2個、果業4個、花生1個、紅薯1個、油茶1個),佔總數的45%,養殖業方面12個(生豬養殖7個、蜂業3個、肉牛養殖1個、水產養殖1個),佔總數的41%,農機服務4個,佔總數的14%。

2、合作社註冊資金情況。各類合作社共有註冊資金1055.85萬元,其中現金994.34萬元,實物折款62.79萬元,實物折款主要是4個農機專業合作社。註冊資金最多的為華豐畜禽專業合作社,達300萬元,最少的為0.5萬元,平均36.40萬元。部分組織成員出資數額極少,難以開展經營活動。

3、合作社社員規模情況。各類合作社目前共有社員832人,合作社平均成員為27名, 30人以下組織共19個,佔組織總數的65.5%,人數最多的組織為113人,贛江源蜂業合作社在08年是曾擁有社員人數為86人,目前成員減少很多。全縣合作社共有農民成員815名,佔成員總數的97.8%,非農民社員17名。每個合作社農民成員都在81%以上。

4、合作社章程制度建設情況。多數合作社參照示範章程,結合實際制定了本社章程和相關制度,如財務社務公開、股金管理、資金管理、盈餘分配、生產資料供應折讓、社員產品交售、開支審批、現金存款管理、財產物資管理、財務監督、公文和檔案管理、學習培訓等制度。章程制定程序比較規範的合作社佔52%,章程內容比較完善,切合實際的佔44%,重視章程和制度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執行較好的佔35%。

5、“三會”建設及民主管理情況。30人以上的組織(10個)三會組織健全,三會活動較正常,基本能做到大會2次/年、理事會1次/季、監事會3次/年。理事會、監事會配合較默契的不多。多數組織議事實行“一人一票”的表決權制度,實行附加表決制度組織暫時還沒有。民主管理做得較好的組織不多,有些組織理事會內部較民主,但社員大會作用發揮不夠。

6、合作社服務情況。實行了信息、培訓、技術指導、農資供應、產品銷售綜合服務的合作社19個,佔總數的66%,實行單一服務,如加工或產品銷售的組織10個,佔總數34%。服務內容,有提供“九統一”( 統一對外承攬生產訂單、統一按規劃要求組織生產、統一購進農資、統一良種供應、統一農事安排、統一技術標準和培訓、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調劑勞力和大型生產用具、統一品牌和包裝)服務的,如煙草合作社所提供的服務;有提供“五統一”( 統一供應良種獸藥飼料、統一執行無公害養殖技術標準、統一疫病防治和技術培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產品)服務的,如養殖類合作社;還有農機專業合作社所提供的“五統一”服務(統一提供農機配件、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承攬耕作事務、統一調配農機耕作、統一耕作價格和結算)。服務效果較好的組織有12個,服務效果一般的11個,服務效果較差的6個。多數組織的服務,如木蘭的煙草合作社、珠坑的紅薯澱粉合作社、華豐畜禽合作社等較好地促進了成員的規模生產,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有效提高了產品產量和品質,大幅度提高了成員收入。

7、經營及利潤分配原則情況。目前經營收入達1000萬元以上的組織僅1個,多數經營收入30萬元以下,市場獲利低。利潤分配多數組織按章程規定只提取了10%的公積金,沒有提取公益金的佔多數。

8、財務管理情況。多數組織制定了財務管理制度,都有兼職的財會人員,均按農業部制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核算辦法》進行記帳和核算。但財務報表不及時,報表質量不高。

9、帶動農户情況。全縣合作社帶動農户7596户,帶動方式以合同制、合作制方式為主。

二、好的做法近幾年我縣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方面採取了許多有力措施,好的做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重視發揮農民的源動作用,促進組織自我發展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過程中,我縣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尊重農民意願和選擇,全面體現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辦社宗旨,緊緊依靠參與者的才智及市場資源,不強迫命令,不包辦代替,把專業合作社真正辦成多數社員説了算,多數社員得實惠的組織。為激活、保障農民的主體作用,主要採取了以下有效措施:一

是營造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的良好環境。把合作組織知識宣傳列為新村抓點工作組的考核內容,把合作組織知識培訓作為新農民培育的培訓內容,把參觀成功合作社列為對鄉鎮考核、對每個合作組織考評的重要內容。近三年我縣一直重視組織參觀,採取縣鄉統一和各合作社自行組織參觀相結合的辦法參觀縣內外好的合作組織,如,一直堅持的“萬名羣眾看新村”活動,都把示範性合作組織列為活動的必看點,一些合作社還自行組織社員外地參觀。

二是鼓勵農民參與。如縣煙葉生產領導小組三年來對驗收合格的煙草合作社每年給予30元/畝的扶持,其中15元/畝給予參加煙草合作社農户的生產補貼。

三是在組織內部建立參與管理的保障機制。指導合作組織建立了一系列的民主議事、民主決策、民主理財、民主監督制度,明確了“三會”議事範圍和步驟、參與對象、議事規則等問題。有效保障了社員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四是開展合作組織優秀負責人評選活動。通過這些措施激發農民主體作用的發揮,實現了專業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2、重視發揮幹部的拉動作用,促進組織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幹部,特別是業務主管部門幹部、鄉(鎮)村幹部的作用,有利於推動專業合作社的全面發展。為此,我縣在抓好合作組織知識培訓的基礎上,把發揮業務主管部門、技術服務部門和鄉村幹部的作用作為抓好專業合作社建設的着力點:一是鼓勵技術服務部門幹部牽頭辦好農民專業合作社,辦得較好的專業合作社基本上有技術部門幹部擔任合作社的理事長或監事長,如珠坑鄉紅薯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就是鄉農技站退休的返聘人員、華豐畜禽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是縣獸醫站副站長。二是推行“2+1”幫扶模式,即一名縣、鄉(鎮)主要領導和一名業務骨幹幫扶一個合作組織,把業務部門和鄉鎮新村辦熟悉合作組織業務的幹部安排到合作組織中結對幫扶。

要求幫扶幹部當好“宣傳員”,把合作經濟組織知識、政府扶持政策宣傳到合作組織中,宣傳到各村小組和農村專業大户中,增強農户參與的自覺性;要求幹部當好“指導員”, 在組建、股金設置、制度建設、內部管理、經營運作、利益分配、民主理財、民主管理、開展統一服務等方面給予精心指導,增強合作組織建設的規範性;要求幹部當好“協調員”,協調各相關部門或組織,解決合作社在組建或運轉過程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如辦公場地、經營人才、税收減免、資金融資、品牌建設等問題,把優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要求幹部當好“監督員”,監督合作組織合法經營和資金的正確使用,維護其合法權益,杜絕侵佔、擠佔、挪用、平調合作經濟組織財物的事件發生,對合作經濟組織損害成員利益的錯誤行為予以糾正,增強組織運作的合法性;要求幹部當好“服務員”, 幫助合作經濟組織分析預測市場,捕捉有效市場信息,拓展服務功能,降低經營成本,開拓市場,樹立品牌,提高效益,增強組織經濟實力和市場獲利能力,增強組織服務的高效性。三是充分發揮業務部門的指導服務作用。縣新組織建設領導小組經常會同小組成員單位專業人員深入組織精心指導,現場辦公,為合作組織解決困難。部門指導和幹部的幫扶,有力的促進了合作組織全面發展,提升了合作組織質量。

3、重視扶持政策的驅動作用,促進組織持續發展政府對合作社的扶持有助於推動合作社的發展,扶持力度大,農户參與組織的積極性就高,合作組織發展速度就快,組建的質量就好。為促進合作組織持續快速發展,我縣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八項推動合作組織發展的扶持政策,如繼續從縣新農村建設資金中切塊安排50萬元資金,用於支持合作社建設;免費為合作社辦理機構代碼證、税務登記證;對合作社辦理農產品運輸、檢疫證明實行減半收費;對已登記且有固定辦公經營場所、有實際運作的合作社,給予3000元開辦補助經費;被認定為縣級示範性組織的專業合作社,給予3萬元扶持資金;對新獲得省以上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專業合作社分別給予3000元、5000元、10000元、15000元的獎勵;對合作社優先承擔項目實施,優先安排用地指標,生產用電優惠收費等等,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實為合作社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4、重視示範培訓的促動作用,促進組織規範發展一是抓示範帶動。把建設示範性合作經濟組織列入了對鄉鎮、縣直農口單位的考核內容,要求鄉鎮或相關單位年內負責抓好一個達縣級標準的示範性組織建設,制定了《**縣縣級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社認定標準》。要求每個組織高標準做到“十有”:有登記證書、有固定辦公和營業場所、有含該組織名稱的標牌、有單獨的銀行開户帳號和組織公章、有必要的辦公培訓經營用具、有經全體成員討論通過的章程和明確的服務職能、有規範運轉的三會機構及辦事機構、有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

5、重視督查考評的推動作用,促進組織平衡發展。針對我縣合作組織建設鄉鎮與鄉鎮之間重視程度不一,發展不平衡,組織與組織之間進展不一樣的情況,我縣充分利用督查考評的手段促進鄉鎮之間,組織之間平衡發展。一是充實年終綜合獎評選條件,完善單項工作考評細則。對年終組建新經濟組織不達標的鄉鎮,不能參與綜合獎的評選。單項工作考評細則對年內新組建的組織考評實行上半年與下半年區別計分,增加了對示範性組織建設及幹部幫扶的考評內容;二是定期調度和不定期開展督導。每次的全縣新農村建設調度會及每次的新農村建設綜合督查均有新組織建設情況通報。平時一般性督導側重於對每個組織在軟硬件建設及開展服務情況等方面的具體督導。這些措施較好地解決了在新農村建設中鄉鎮對新組織建設重視不一,進展不一的問題。

三、存在的問題、一些合作社建社目的不純。

有的合作社是基層為完成新農村建設任務一手炮製出來的,目的是應付新農村建設檢查,有的是為了套取扶持資金,有的是養殖户為了減免工商税收和享受優惠政策成立的。不純正的目的必然導致形式辦社,合作社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1、現有的專業合作社規模偏小。30人以下的組織佔65%,經營收入在50萬元以下的組織佔多數,而且這些組織做大的希望渺茫,對市場的影響力極為有限,帶動社員增收的能力也不強。社員的出資數額小,有些合作社收購社員產品的資金都沒有,難以有效開展經營活動。

2、農民合作素質低。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意願不強,小農意識仍很嚴重,普遍缺乏大局意識,社員議事意見難以統一。一些不願加入合作社的農户主要對合作社的管理不放心,怕麻煩。

3、合作社人才缺乏,嚴重影響組織活力。在農村,具有公平公正、無私奉獻、甘願為眾人服務的思想品德和兼具懂經濟法規、熟悉市場規律、善經營管理素質的帶頭人少之又少。有些帶頭人有前者品德又沒後者能力,有後者才幹又沒前者品德,致使多數合作組織缺乏活力。

4、合作社的民主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章程、制度要進一步充實、完善,章程、制度管社的意識要進一步強化,“三會”議事要按章程規定進行。合作社資金(包括股金)管理要民主,資金運行要透明,利潤分配要合理和規範。

5、合作組織知識宣傳普及不夠,效果不佳。當前幹部、羣眾包括合作社成員對專業合作社知識的缺乏是影響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工作建議、要搞好土地流轉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實現土地向種養能手集中、向合作社集中,促進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生產,為加快專業合作社發展奠定堅實的產業基地和發展基礎。

1、把培訓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人員培訓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合作思想、合作原則、合作技巧、財務管理、信貸和投資等方面的培訓工作。培養一批有合作思想、懂得如何指導服務組織發展的領導幹部和具體管理合作組織的負責人,增強基層幹部和合作組織有關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

2、進一步加強專業合作社的民主建設。規範重大事項民主決策程序,確保大多數人的利益。防止濫用民主、極端民主,貽誤時機,影響工作效率。防止負責人獨斷專行或理事會少數人説了算,以致決策失誤,損害多數人的利益。

3、適當提高合作社的社會地位。將適合合作社執行國家的部分支農政策交由合作社落實。在各級人大、政協機構中安排適當代表或政協委員名額給合作社負責人,讓他們能代表成員參政議政,提高其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以此激發農村更多的能人蔘與合作事業,帶領眾人實現共同致富。

4、加強指導和管理。職能部門要堅持“引導不強迫、支持不包辦、服務不干預”原則,搞好對合作社的建設指導,及時對合作社機制建設和內部各項制度建設、日常民主管理、會計核算和盈餘分配等提供指導;經管部門要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加大對合作社財務工作的監管力度,特別是對國家扶持專業合作社發展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以規範

財務行為,穩步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定期對合作社的負責人、財務人員等進行相關管理、財務知識的培訓,定期對合作社生產、經營等各方面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幫助合作社搞好經營管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on4r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