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錦集十篇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錦集十篇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錦集十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時間:xx年11月25號——xx年11月30號

二、調查目的:為了瞭解在校大學生手機使用狀況

三、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四、調查方法:先在網上設計好調查問卷,再將問卷的鏈接發送給被調查者填寫

五、問卷設計:

關於大學生對於手機使用情況的調查問卷,我們設計了以下十個問題

1.您喜歡什麼牌子的手機?

2.您喜歡一個牌子的手機是因為?

3.您現在使用的手機是什麼牌子的?

4.您在選擇手機品牌時,注重哪些因素?

5.購買手機時,您考慮的價格範圍?

6.您購買手機的頻率?

7.您在購買手機時是否會受廣告及代言人影響?

8.在功能相同,價格有所差異的情況下,您會選擇哪一類手機?

9.您對於您現在使用的手機滿意嗎?

10.您對於您現在手機不滿意的原因?

先從大學生關於手機品牌的喜好以及喜歡這些品牌的原因調查(如1—2題),從而掌握不同品牌的手機在大學生羣體中受歡迎程度。其次再從大學生目前使用的手機品牌以及是否滿意自己的手機進行調查(如第三題),掌握大學生目前手機的使用情況。第三,對大學生購買手機時的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從性能、價格、品牌代言人、更換時間以及是否選擇國產手機方面進行調查(如4—9題),從而掌握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以及購買需求。最後,調查大學生對於手機使用過程中的不滿意因素(如9—10題),從而為改善手機性能方面提供了意見。

六、 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45人蔘加並且完成了問卷,我們主要針對大學生手機使用狀況、選擇手機要求分析以及更換手機頻率方面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

1、大學生手機使用狀況:

調查數據顯示,在被訪者中手機使用品牌最多的是vivo,佔到總比率的20%,其次是蘋果、OPPO,所佔比率為17.8%,華為三星所佔比率分別為15.6%、13.3%,在關於喜歡什麼品牌手機的問題中,有40%的被訪者表示喜歡OPPO,35.6%的人表示喜歡蘋果和華為。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使用手機品牌一般為蘋果、華為、OPPO和vivo,還有一部分學生會使用小米和魅族。

2、大學生選擇手機時的要求分析

① 最重性能和質量

選擇手機時, 大學生考慮的主要因素依次為:性能57.8%,款式53.3%,價格53.3%,流行性37.8%,其他13.3%。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選擇手機時對質量性能的要求最高,其次是手機的款式和價格。

② 中等價格的手機比較受歡迎

在關於手機價格的調查中,選擇買20xx—3000元手機的人數最多,佔到整體比率的42.2%,1000—20xx元和3000元以上的比率相同,為24.4%,1000元以下的為8.9%。由此來看,大學生在選擇手機時,一般不會選擇過低或過高的價格,而是選擇中等價位的手機。

3、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長短的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1—2年換手機的人數最多,佔被調查者人數的44.4%,其次是2—3年,佔比例為28.9%,三年以上為13.3%,6-12個月為8.9%,1-6個月為4.4%,由此可見。大學生換手機的頻率不是很高,作為經濟尚未獨立的消費羣體,大學生在消費時不會過於追求潮流,每當手機更新換代就換新款。

七、存在的問題及意見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學生在選擇手機時存在一些問題:1、大學生在選擇手機時會以外國產品為首選,在被調查者中46.7%的人都會選擇國際品牌,選擇國產手機的只有26.7%。 2、學生容易會對自己所擁有的手機產生不滿,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導致多數大學生對手機有極大的心理需求,他們大都注重手機的款式,注重手機的質量及功能。

建議:首先,國產手機應該努力提升手機質量及品牌影響力,大學生是手機使用的一個潛在的巨大消費羣體,研發適合大學生消費需求的手機,有利於提高利潤。其次,作為一名大學生要規範自己的消費行為,培養及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現在的科技發展迅速,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是非常快的,我們應放眼於未來,樹立全局的觀念。對於消費,不能一味的追求時尚、新潮、貪圖一時的消費快感而進行盲目消費。

八、總結

在此次調研中,因為時間短促,所以問卷的數量不是特別多,所採集的數據也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選擇,這是這次調查問卷中的不足。不過,經過此次的調查,對大學生在手機選擇的需求方面有了一定的瞭解,瞭解了大學生的消費需求。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為了瞭解掌握網絡文化對我校國小生思想品德影響情況,端正學生上網態度、樹立學生正確上網意識,教會學生正確學習網絡知識,培養學生健康的思想,XX年上半年圍繞“網絡文化對國小生思想品德影響”這一專題在我校開展了“國小生上網現狀”調查活動。

 一、調查對象

三年級、五年級學生,學生年齡在7-11歲之間。

  二、調查形式內容

  (一)調查形式

1.問卷調查

三年級學生50名,男女各25名;五年級學生50名,男女各25名。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和我校學生家庭環境的特珠性,制定中、低兩段不同樣卷調查問卷。

2.個別談心

對問卷調查中和師生交流了解中發現的個別問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

3.實踐活動和班會

通過有目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和主題班會,瞭解學生在網絡活動中的現狀,發現問題及時引導。

 (二)調查內容

對於五年級學生主要從學生有無接觸不良網站不良信息、處理不良網站不良信息的方法、網絡對個人影響的方面、網絡對學習的幫助、學習退步原因受到上網影響等方面調查。

對於三年級學生主要從學生上網時間、上網目的、上網地點、對網絡的看法、對互聯網信息的看法、家長對學生上網的態度、對學生上網的監護等方面調查。

  三、調查結果

  (一)現狀

在調查中發現,高年級學生上網人數多於低年級學生,男生上網人數多於女生上網人數。上網人數佔總人數的92%。

學生上網的目的主要有:幫助學習、聊天、遊戲、個人愛好。

學生在校進行計算機課程學習時,老師按照教材內容實施教學,基本上在無網絡的狀態下學習,實踐操作偶爾上網,所以學生上網主要在家裏,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鄉下,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學生由媽媽或爺爺奶奶在縣城租房陪伴讀書,住在出租房內,多數學生在沒有家長的管護情況下上網,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條件上網,使得這一部分學生到網吧、到朋友家中上網,失去家長管護,容易受到網絡不良影響的侵害。低年級學生有的還沒有上網的經歷,能上網的大部分並無荒廢學業,陷入網中,但也有個別高年級學生在家長監管不得力的情況下,出入網吧,或過度上網的狀況,還有的出現不安全事故。

 (二)問題及建議

通過網絡學生可以學習國小作文、國小奧數、國小舞蹈、兒童教育、手工製作、簡筆畫、變廢為寶、橡皮泥、黑板報、樹葉貼等等,豐富課外知識,學生還通過網絡參加班級名片設計活動、參加班級安全教育、衞生防疫知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電子板報編輯、參與班級主頁的製作、參與國小生網頁製作的比賽、參加網上繪畫、徵文活動、還可以參加班級qq羣的學習和討論,在這些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髮揮自己的在信息課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提高個人的網絡操作水平,有效地利用網絡,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服務,在網絡中找到童年樂趣,端正了上網態度,樹立了正確意識,形成了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

但是在使用網絡時,有時候正在網上學習會自動彈出一些色情或庸俗的圖片和內容,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有的國小生被網絡各種信息的吸引,一時沒能管理好自己,沉迷於網絡遊戲、聊天中去,使心理髮生變化,不願和家人同學來往、不願上學完成作業、也不按時吃飯休息、過度地上網視力下降等等;還有的國小生容易被外界干擾,自我保護能力差,在網上聊天遇到壞人分辨不出來,給壞人實施詐騙、教唆等犯罪活動留下可乘之機;有的國小盲目崇拜、模仿網上某些行為,做出犯罪活動自己還不知道,結果成為少年犯。

作為老師、家長,要加強學生上網環境的安全教育,告訴他們上網必須要選擇合適的環境,雖然老師、家長不強硬限制學生上網,但要有時間限制、有選擇地指導上網,應該在家中或學校機房由家長和老師輔導上網,向學生推薦一些與國小生學習生活有關的網址、有學習價值的網站國小生學習網、兒童樂園、少兒天地學校的網站、班級網站、國小生作文網等。組織學生利用有效資源開展有益的網絡活動。網上閲讀,幫助寫作;網頁製作比賽,建立自己的主頁;網絡搜索,搜索植物、動物、汽車、飛機等圖片,並瞭解相關內容,豐富課外知識;網上學習:學少兒歌曲、舞蹈、學會繪畫、手工等等;參與討論、參加比賽;參加學校及班級網上平台的學習和討論;參加徵文、繪畫等比賽。

總之,通過正面引導、教育以及對學生上網做具體指導,使網絡文化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起到積極的影響,道德行為健康發展。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前言

當太多太多創業的名人佳績出現在眼前,深處象牙塔的學子不願在一旁觀望,跟隨着前輩們的足跡,紛紛跳入創業的大潮。可成功是難以複製的,創業初的一腔熱血未必就能換來財富與經驗。資金的匱乏,管理經驗的缺少,市場調研的不全面,社會、家庭的冷眼相對,都不斷地對那些毅然走在創業路上的學子們以打擊。有人説創業的結果半是慘淡的,更有人説創業就是一起玩命,果真如此嗎?

如今創業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當代的大學生也非常關注創業,為此我針對在校大學生作了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創業想法有了一定的瞭解。

二、主體

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100份,計回收問卷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00份,樣本分佈在本校大一,大二學生,從總體上了解大學生創業的相關信息調研具體結果大致如下:

創業深得“民心"

調查問卷顯示:49%的學生認為創業是實現理想的一個途徑;44%的學生認為創業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有一部分同學卻反對創業,他們認為大學生還是應該以學業為重;除此以外的同學對創業的概念不清楚。

由此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大多數大學生認為可以創業的。我想現在的我們已經越來越視“社會”這個大家族,已經認同社會與學校的關係密不可分,也注重社會實踐,樹立比較樂觀的創業

心態有助於我們更容易地融入這個社會中去。

而且大多數同學認為創業總體來講還是有很多好處的。32%的同學認為創業可以解決自身就業問題.12%的認為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43%的認為可以提高自己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剩下的13%覺得可以獲得經驗.以後好就業。

面臨現在的就業前景,競爭激烈,想要找到一份合自己愛好的工作更加困難,所以有創業想法的人就會慮畢業後自己創業,更重要的是成就感,心理的滿足,自己願望的實現。調查問卷瞭解到有33%的同學在畢業後會選擇創業,他們認為創業可以解決就業困難的壓力,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提高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獲得寶貴的經驗他們中有7%的會在在校期間參加創業計劃大賽提前為以後準備,l5%的會選擇看創業書籍來增長自己的理論知識,為創業作鋪墊,更多的同學則是選擇在假期去企業實習,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但其中有部分同學具體還沒有想過怎麼操作,單單隻有想的程度而已。有17%的同學不想創業,認為風險大,而且資金,經驗,人際關係缺乏,而且父母也不會支持。剩下有50%的同學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他們覺得目前學業重要,就沒多想創業方面。

雖然創業的道路中會遇到諸多坎坷,但33%的有創業思想的大學生則充滿信心,沒有資金可以通過貸款,向親戚朋友借,或者自己先工作,等足夠資金了再創業也可以。對於合作伙伴,可以和同學一起合作,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這些種種樂觀的因素很好的回答了那些不想創業或沒想過創業的同學的問題。在一半同學沒考慮過(相當於棄權)的基礎上,可以看出創業還是深的同學的認可,可以説是“深得民心”。

大學生創業應該基於一技之長

資金的匱乏,管理經驗的缺少,市場調研的不全面,社會、家庭的冷眼相對只要你有創業的決心與勇氣,有自己的一技之長,不必太擔心會失敗,況且“失敗乃成功之母”啊!沿有嘗試.何來成功與否呢?除了信心之外,還必須掌握過硬的本領,有廣闊的知識面,具備強大的專業技能,使自己在行業上做到遊刃有餘。同時,絕大多數同學選擇的創業地點是在自己家鄉或東南沿海發達地區,選擇西部地區的人是少之又少。

這和同學所學習的專業有着密切的關係。農林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同學們大多選擇回家鄉發展自己的事業;學習經濟管理或者理工一類的人更傾向於沿海發達地區。他們認為這些地方更有讓他們發揮自己專業特長的機會而沒有人想過什麼專業對於西部地區有優勢。

大學生認為自身的創業優勢是:年輕有活力,敢於拼搏,時機良好,學習能力強,專業素質高。

時機充分,目的明確,軟性條件似乎都不成問題。但90%的同學清楚地表明,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嚴格地説還不具決定性。是什麼阻礙了更多的大學生前赴後繼地走向創業路?缺乏啟動資金首當其衝,“ 資金匱乏,知識欠缺,能力不足,經驗有限”儼然已成為了大學生創業最為兇猛的攔路虎。而“父母的不支持”和其他另外因素使得大學生創業先天不足問題緊隨其後。

另外,據新浪調查,目前中國70%的大學生仍僅限於自己同學或兒時的玩伴為朋友。社交範圍太窄,很難同沒陌生人交流勢必造成了人脈的匱乏。而人脈對穿業者來説又極其重要,所謂人脈決定財脈。此次調查中6%的學生表示,其他因素,譬如合夥人就是當前自己最缺少的創業條件。

自主創業.應具備良好的素質

調杏顯示.大多數同學選擇創業是因為想賺錢.但也有部分同學右自己的資源想法與理想,並不侷限於狹隘的贏利,通過自己創業,給社會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也是對社會做出的一種貢獻。所以選擇創業首先應具備良好的素質,別讓金錢矇蔽了自己。

"良好的創業素質使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的關鍵所在!”所以應具備以 下條件:

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創業前利用兼職等機會進行大量的社會實踐經驗積累,對自己今後的創業大有裨益,而這也是所有大學生創業者的一個共同點。

良好的社會人際關係。通過多種渠道認識更多的人,尤其是對自身創業有幫助的人。同時多多接觸社會,在學生時期就走進社會中,積累各方面的人脈。

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優秀的管理溝通能力。當代大學生有着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技術能力,在創業時應抓住自身的優勢,做到學以致用;同時也要培養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上下級的溝通能力。

當然,還有更多如強烈的挑戰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等等。

有自己的創業團隊是關鍵

即使有了好的人脈以後,組建創業團隊仍然是個問題,而且是個關鍵性問題。在人脈網上,我們需要好的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但是,在創業過程中的創業團隊,則另當別論。大多成功的企業家認為:組建創業團隊的時候,不要傾向於“明星效應”。簡單的説,當一家公司成立了以後,創始人如果都是MBA(工商管理學碩士)的話,那麼開會決定誰來做公司的CE0就要半年的時間來討論,不用做事情了。所以,更多的觀點支持於創業起初,隊員要選擇有責任心、態度謙虛、勤奮無私的人。這樣創業的道路才能走的更成功。

通過此次創業問卷調查,我們還可以瞭解到,創業在大學生的眼中,並非只是狹隘的賺錢的一種途徑或手段,它可以提高我們創業初試者的各方面素質,增加經驗,鍛鍊交際能力與獨立能力還會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使我們看事物更加全面,而且還歷練了我們的膽識與能力,讓我們更加肯定“愛拼才會贏”。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此次創業問卷調查,我們瞭解到很多人認為創業可以賺錢,可以享受生活,同時還了解到,創業在大學生的眼中,並非只是狹隘的賺錢的一種途徑或手段,它可以提高我們創業初試者的各方面素質,增加經驗,鍛鍊交際能力與獨立能力,還會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使我們看事物更加全面,而且還歷練了我們的膽識與能力,讓我們更加肯定“愛拼才會贏”。

如今大學生創業是一個趨勢,並且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這一趨勢肯定還會持續。對這一問題還沒有考慮過的同學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也為學校在教育學生時提供了重要依據。尤其在大學期間,大學生的空餘時間還是挺多的,為了不荒廢時間,不虛度光陰,選擇創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提前與社會接觸也會使自己收益良多。

我們這次通過問卷調查首先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作業,同時也是為了瞭解大學生對創業的看法,瞭解大學生對未來生活的期望。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從大學生是否會自己創業,去哪方面創業,創業前會做哪些準備,如何來解決創業中的資金問題,以及在校時學校應該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等等。

調查結果是:大部分同學字贊成需要創業,通過到企業實習積累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保持良好的社會人際關係等為創業做好準備。至於資金問題,大部分選擇貸款方式。學校方面,學生希望舉辦創業或各類設計大賽來提高自己的能力。 由此可得,大學生創業是一個趨勢,並且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這一趨勢肯定還會持續。對這一問題還沒有考慮過的同學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也為學校在教育學生時提供了重要依據。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隨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機的普及率開始升高,且使用者範圍也開始擴張,好像在前幾年,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也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不過這都是大人們的事而已,大學生、中學生......想也別想!但是在社會日新月異的今天,在大學裏,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訊工具,大學生擁有自己的喜歡的一部手機不再是很遙遠的事。越來約年輕化的手機,無論從功能到外表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但是,價格卻成反比,這對消費者來説無疑是一個買機好時期,所以不少學生趕上了這好時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手機。特此,我專門進行了這項調查活動。其調查結果具體分析如下:

一、大學生手機擁有和需求狀況:

一種以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的特殊羣體為創業主體的創業過程。隨着近期我國不斷走向轉型化進程以及社會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劇,創業逐漸成為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的一種職業選擇方式。

調查數據顯示,在被訪者中80%的學生擁有手機。在沒有手機的學生中10%學生將會在近期購買手機。從這些數據可看出:隨着高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進步,手機在大學裏已不再是新鮮的玩意兒了,已經普及化了。大學生的消費已經成為手機市場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者羣。

二、使用哪個牌子的手機

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最喜愛的品牌是諾基亞,40%的人使用的是這款手機。很顯然,諾基亞佔據了絕對領先的位置,與其他品牌拉開了不小的距離。而排名第二位的是索尼愛立,亮麗的外形與實用的功能是不少人選擇的重點;第三位是三星,三星雖然擁有高技,接着是摩托羅拉、西門子等品牌,波導是唯一進軍一線陣容的國內品牌,tcl緊隨其後。

三、質量、服務最好的品牌

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對知名品牌的企業產品質量普遍表示認可,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品牌形象較好,消費者認可度較高。國內外品牌在這方面差距較小,國外品牌只是個別產品的認可度高於國產品牌。國內品牌中波導成績斐然,但拉開其他品牌的差距也越來越小。排名中,tcl、夏新、聯想難分高低。

調查採用問卷形式,在學生中進行抽樣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在性別構成上基本持平,其中男性佔52%,女性所佔比例是48%。經過對調查問卷結果的統計,其結果分析如下。

四、選擇手機考慮的主要因素

消費者對質量的要求最高,手機是日常的通訊工具,如果質量不好,將會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不便。另外,由於大學生都是年輕人,他們對手機的外觀款式要求也較高,其次是多鈴聲,大容量的電話本,彩屏,雙屏。娛樂方面有遊戲,gprs上網,播放mp3,可更換外殼,紅外線接口等。

五、目前使用手機的價格

調查發現,目前絕大多數讀者的手機價格在800--1500,大學生購買手機還是以實用為主。只有10%的消費者表示會選擇800元以下的手機,也有部分消費者購買1500以上的高價位手機。

六、在什麼時候擁有自己的手機

隨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手機的價格下調,使不少大學生擁有了自己的手機,50%人開始在上大學的時候擁有自己的手機。但是獲得手機的途徑中家人購買的佔45%;自己購買佔51%;朋友贈送佔3%。以上調查表明,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有所提高,能夠滿足他們的額外消費。

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讓我認識更多的人。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工作的機會不多,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在做業務的工作期間,與別人談話的時候變多了。與同事之間的溝通,感覺到了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

七、購機地點

亳州市位於皖西北邊陲,黃淮平原南端。西北部與河南省接壤,西南部與阜陽市毗連,東部與淮北市、蚌埠市相倚,東南部與淮南市為鄰。轄渦陽、蒙城、利辛三縣和譙城區,國土面積8522.58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6.08%;耕地60.19萬公頃。全市人口530.02萬,其中少數民族8.2萬人。

月消費總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城市佔比重較小,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40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

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手機的地點較為集中,大體上分佈在手機大賣場和品牌專賣店,他們認為手機大賣場或品牌專賣店的銷售人員素質相對較高,手機售後服務也不錯,因而容易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另外,大賣場的價格優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八、大學生對手機功能的評價

在即將考試的日子裏,作為爸媽的好女兒,我就開始思考着暑假去打工的事情。以前媽媽教育我在大學期間,要鍛鍊自己的自理與交際能力,最好的工作就是服務類,為了方便,我就找了這超市的導購員工作,也開始了我的假日打工生活。

在現有功能中,來電/接聽電話時間和中文輸入功能分別位列消費者最看重功能前兩位,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短信飛遍校園內外,這也是大學生手機資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許多同學都定了包月短信。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本次調查範圍涉及人羣大多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涉及眾多專業,範圍涵蓋廣泛,涉及面廣。從科學合理的角度講,我們的整個調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 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教育部部長11月20日在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20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為此,會議決定將20xx年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着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為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為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為廣大的同學所瞭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為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 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通過問卷形式為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為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台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佔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佔30%,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佔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佔15%。從這裏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雖然佔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佔10%,所佔比例較小,説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 ?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佔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佔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佔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佔0%。從這裏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麼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 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佔47.5% 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佔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二、結論分析與建議:

《關於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為一個課外業餘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於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於我們大專生來説,要作到大範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麼現實的。因此,出於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採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從調查問卷和現場人員訪談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高校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户聯絡、社會溝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較規範、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高校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一方面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創業技能進行全面培訓,並最終使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

對於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對於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鍊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為最重要在於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前面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鍊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為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鍊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説敢當,敢作敢為,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為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於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並採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為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閲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一般來説,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藴藏着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係,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為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並把其作為開啟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學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複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學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幹得好”。

(五)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實踐環節能使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瞭解市場,並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還可通過Email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專業機構諮詢。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比看書本的收穫更多。通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其四,投身於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後進入創業啟動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為大學生步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既為他們將來開展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為大學生提供應對挫折,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創業成功。

通過研究,我們希望能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富有建設性意義的調查結果與信息,普及創業理念,彌補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裏對社會缺乏瞭解的不足,增加日後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努力,在電信分院老師、團學幹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小組完成了此次調查研究。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寫,我們的日常工作、調查方法、報告論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諸多不足與缺陷,望評委老師能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為我們日後其他工作做借鑑!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2、你覺得你的心理壓力來源於哪方面?(可多選)

A學習壓力 B就業壓力 C人際壓力 D自我要求過高E父母期望過高 F情感壓力 G家庭因素 H社會壓力I同學對比壓力 L學校壓力

3、你覺得壓力帶給你的是?

A.通常是正面影響 B.通常是負面影響 C.沒感覺

4、你認為當前的就業形勢

A 嚴峻、就業難 B 正常 C 相對容易

5、你經常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擔憂嗎?

A經常 B偶爾 C從來沒有

6、你覺得當前最缺乏的就業能力

A 相關工作和實習經驗 B 專業知識和技能 C 溝通和協調能力 D 社會適應能力E其他

7、你當前最大的學業壓力在於

A 計算機、英語等級考試B 考研、保研C 大量的論文寫作D 學分考試 E 其他

8、你認為大學生戀愛的動機是

A 尋找精神寄託B 滿足生理需要 C 為了學習D 跟隨潮流E 其他

9、選擇戀人時,你最看重

A 志趣相投B個人魅力 C 家庭背景D 對自己的態度E其他

10、你會因為父母親人的期望而產生心理壓力嗎?

A會,父母親人的期望給我很大的心理壓力B有時會,造成的心理壓力比較小C不會,父母親人的期望不會給我任何心理壓力

11、你會因為對自己的期許過高而產生心理壓力嗎?

A會 B可能會 C不會

12、你會因為人際關係處理得不當而產生心理壓力嗎?

A經常會 B有時會 C基本不會

13、你認為你的人際關係壓力主要來自於你和下列哪類人之間?(可多選)

16、若有心理壓力,你最有可能採取下列哪種方式去排遣?(可多選)A做自己喜歡的事來緩解心理壓力

B向他人傾訴 C不去管,任由其發展D其他

17、如果可以通過“向他人傾訴”來排解心理壓力,你願意向下列哪類人説出內心的苦悶呢?(可多選)

A家人 B同學C朋友 D老師 E心理專家 F比較陌生的人 G其他

18、你覺得學校應該為大學生開設心理輔導方面的課程嗎?

A應該,很有必要 B隨便,可要可不要C不應該,完全沒必要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吃穿住用行永遠是人類離不開的話題。據網上查證,全國各地在校大學生已達1700萬以上。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羣體,服裝永遠大學生茶餘飯後永不過時的話題,大學生對服裝的追求已超出服裝本身是原有的意義了,通過對大學生購買服裝的調查也能反映出現代大學生的生活風貌。

一、調查目的

調查服裝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消費情況

二、調查方法

1、口頭提問及問卷調查

2、日常的觀察總結

3、調查完成後,對調查統計數據進行分析

4、撰寫調查報告

三、調查數據統計

1) 熱衷的.服裝類型:運動裝23.3%、休閒裝53.3%、 正裝3.3% 、時裝9.9%、 其它9.9%

2) 購買衣服頻率:一個月以內10%、二至三個月以內33.3%、半年13.3%、一年0%、不固定43.3%

3) 這次調查的男生佔27%,女生佔73%

4) 常去那裏買衣服:泉城路35.5%。山師20.0%、老東門15.5%、洛口5%、其他14%

5) 服裝價格是否會影響你的購買意願:會63.3%,不會36.6%

6) 購買服裝的誘因:天氣變化16.1%,節假日促銷16.1%,看到同學購買新衣服15.3%,逛街時隨意看中13.6%,零用錢增加13.7%,看心情12.6%,受廣告雜誌影響12.4%

7) 是否會選擇網上購買服裝:會35.7%,不會64.3%

8) 是否有鍾情的服裝品牌:有33.3%,沒有66.6%(品牌有:李寧,真維斯,361,nike等)

9) 每個月服裝商的消費:50以下2佔0%,50-100佔36.6%,100-200佔33.3%,200以上佔3.3%

10) 品牌服裝的效益:品牌就是好耐穿有面子16、6%,主要是因為心情愉快生活質量提高了33.3%,沒考慮跟隨社會潮流33.3%,其他30%

四、數據統計具體分析

1、大學生對服裝的需求度較高: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步入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們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儘管書籍仍是主要的消費對象,但已不是首選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費項目。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對於美的追求已成上升趨勢

2、理性消費佔主體: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服裝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加上城市生活氛圍,當代大學生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3、女生對服裝的需求意識比男生高:通過調查顯示:女生購買服裝的頻率遠遠大於男生,但男生追求名牌的百分比卻大於女生。説明在對於美的追求方面男女之間還是有較大差異的。但無論是購買次數較多還是名牌重視度較強都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存在一定的虛榮心和攀比心理

4、大學生能正確控制自己消費慾望:物價上漲後,大學生們的消費支出增加,其中餐飲消費支出最多。就普遍產生了一個特別的現象:大學生在服飾方面的支出降低了。調查者分析認為:物價上漲後,服飾日用品、化粧品及娛樂消費的價格並未下降,而是小幅上漲,大學生們的消費支出卻少了,這説明他們是有意地減少了在這些對大學生來説的享受型消費,把錢用在餐飲、學習等必要的地方。

五、問題現象

1、從購買服裝的頻率看

(1)購買服裝的消費還是合理的:調查結果顯示購買服裝的頻率都集中在一個月一次和二至三個月一次這個結果表明大學生夠買服裝的主要原因還是生理需求,但也不排除存在滿足虛榮心,但消費分配的主方向還是對的。

(2)還存在服裝的的消費還是不合理的現象:調查結果顯示還存在小部分人購買服裝的頻率較高,過分重視名牌的現象仍然存在。通過對服裝消費的不合理能從側面反映出對每月生活費分配的不合理,或者存在每月生活費過多的問題。

2、從那方面吸引購買服裝的角度看

(1)當代大學生能夠把握購買服裝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服裝的主要作用是對因季節氣候變化而對人體產生一定的保護,其次是為了美觀,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通過調查反映出學生重視服裝的質量,喜歡經濟實惠耐穿的衣服,不會盲目因為對一件衣服的喜歡而不考慮價格的購買。

(2)追求時髦是大學生永恆不變的話題:大學生總是名牌的程度的現象十分嚴重,有時可能為了追求名牌而選擇自己不喜歡的服裝。卻忽視了服裝本身原有存在的價值。

六、政策建議

1、量身定製一個合理的消費計劃。絕大部分的大學生已是成年人,具有較高的知識和能力。定製一個合理的消費計劃,可以正確規劃自己的支出,為以後建立一個良好的理財觀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良好的規劃習慣。

2、調整消費結構。在當今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消費時尚瞬息萬變。而大學生是最容易被捲入時尚潮流的羣體,有些消費甚至失去了理性。大學生應克服從眾心理,在既定的消費支出約束下,合理調整自己的消費結構,以達到最少的支出帶來最大效用的效果。不要盲目購買產品,以免過度浪費。

3、樹立一個良好的消費觀。消費觀是消費者對消費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態度,是消費者對消費內容、消費目標、消費方式和消費模式等涉及整個消費活動諸因素的一種價值判斷的態度。高校應加強消費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理念,樹立節約消費和適度消費的觀念,避免和克服虛榮心、攀比心理,自覺抵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消極主義的影響,不奢侈浪費。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應對自己的每項開支做出預算和記錄,經常反思自己的開支是否合理。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調研背景:

雖然高校畢業生們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們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們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

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們進行分析:

1、畢業生們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願,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們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們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們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們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們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們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們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2%,其中選擇就業的佔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xxx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5%,不關心的佔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佔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們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們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們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們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願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xxx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願意回到生源地。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於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7%,不關心的佔11%,瞭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佔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們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們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彙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們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鍊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三、建環專業

1、畢業生們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們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範圍覆蓋華南師範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範與非師範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見圖2):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調查結果見圖3)。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具體情況調查結果見圖4、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説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見圖5)。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着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佔據一定的分量(詳見圖6)。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佔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佔很大的份量(詳見圖7)。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侷限於信息發佈、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説,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學生調查報告 篇10

大學生就業難,普遍覺得報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從人力資本投資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責難大學生對工作崗位,特別是對收入水平的抉擇,大學生謀求較高收入的工作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閲相關資料計算後發現:城鎮國小、國中、高中和中專、大專和本科、碩士、博士各學歷階段畢業人力資本量分別為20xx年價格人民幣3.1萬、4.9萬、7.4萬、 19.4萬、31.6萬、49.8萬;各階段新增人力資本邊際收益率(高學歷與低學歷收入之差比以本學習階段投資新增人力資本量),分別為9.8%、 2 2 .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從中等教育水平培養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資本投資12.1萬元,邊際投資很大。

據有關調查資料,目前大學畢業的平均工資水平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畢業的為1500元左右,大學投資收益率僅為4.7%。這樣低的邊際收益率,對大學階段的人力資本投資是極不合算的。因此,大學生及其家長找一個能回報大學階段投資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崗位,就是投資對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經濟人最理性的反應,而簡單説大學生擇業條件太高,挑三揀四,從成本收益理論講,是毫無道理的。否則,從投資回收角度講,他無法收回大學階段的教育投資,實際是虧損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學呢?

再次,大學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層次的體制問題。主要是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區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日本1.25億人口有6 6 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只有7 0 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係,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為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着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同,發達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後,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工作報告《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中國為什麼就業難,就是因為每千人中小企業數太少。除了社會、家長和大學生“吃皇糧”、官本位等觀念外,辦企業市場準入門檻高、時間長、手續多、成本大,開辦企業後貸款難,政府收費項目多,中小企業很難經營和成活,是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太少的最主要體制原因。

另外,我覺得應該從大學生本身找原因。作為企業,他所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肯定是建立在員工能為他提供經濟效益。顯然,能為企業帶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得到的報酬就會越多。那麼一個本科生究竟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呢?據調查:1.教育培養的技能性和創業性人才較少。大學教育中企業所需要的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課程、實驗、操作、實習等較為缺乏,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到企業後,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崗位需要。而在大學中幾乎不開創業課程,大學生畢業後,對於怎樣開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核算,怎樣經營和管理企業等等,一無所知。另外,現在大學生的觀念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的大學教育過去是培養“吃皇糧、捧鐵飯碗”人才教育。大學畢業後一般分配到黨政社團、國家事業、國有企業單位計劃分配,工資有一定標準並穩定提高,除了國有企業外,工資來源為財政經費,在過去大學生畢業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大量的分配到這些單財政還負擔得了。現在,黨政社團、事業單位都在進行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國有企業每年也要減出幾百萬人來。現在還有很多人能從這種思想中走出來。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變成很多人的“獨木橋”考研大軍急劇增加。“校漂族”實在太難。

大學畢業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園……

“校漂族”在擴軍,這已成為社會和媒體關注的一個熱點。所謂,是指那些已經畢業,卻仍留連再校園內或者學校周圍,經常到學校用餐,到學校圖書館查閲資料或參加學校一些講座,閒暇是逛學校周邊的小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pkdv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