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

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

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 篇1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學習動力的強弱是影響大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大學生學習中的核心問題,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着諸多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為確切把握大學生學習動力情況,本文根據對寧波大學科技學院部分在校大學生調查,在分析大學生學習動力現狀和問題及影響大學生學習動力的諸多因素的基礎上,提出我們的有效策略以增強大學生學習動力。

一、調查背景

學習動力是激發學習、維持學習並將學習導向某一目標的原動力,是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發揮的前提和基礎。學習動力對學習行為起導向作用。一旦學習動力不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學習行為難以持續。20世紀80年代,我國對大學生學習動力缺失問題的研究興起,現在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個焦點問題。學者們就此展開了大討論,從教育學、教育方法論、教育心理學等眾多角度展開深入的研究,著述頗豐。但是,從學生學習狀況看,此問題仍然廣泛存在,並有惡化的勢頭。因此,此調查顯現的很有必要。

二、調查説明

2.1調查時間

20xx年12月03日—20xx年12月14日

2.2調查地點

寧波大學科技學院西區1#宿舍樓、2#公寓樓,北區學生一村8#公寓樓。

2.3調查對象

寧波大學科技學院部分在校學生

2.4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

2.5資料收集

本次採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對回收的資料用Excel統計分析。

三、調查過程

3.1調查準備

針對我們的調查題目小組成員展開討論,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確定調查目的及可能遇到的問題,然後擬定此次的調查綱要,設計問卷。

3.2調查實施

利用網絡的信息資源,設計了一份問卷初稿,小組成員對這份問卷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建議,然後我們又徵求意見,對問卷不合理之處進行改進,確定最終問卷。

在問卷設計好以後我們展開調查,考慮到當時人力和時間等限制,此次調查我們採用的是抽樣調查的方法,主要針對寧波大學科技學院新校區展開調查。我們小組7人分成3小組,隨即選取了西區1#宿舍樓、2#公寓樓,北區學生一村8#公寓樓展開隨機調查。基本上是2個人一小組總計3組,1人對調查對象採取提問的方式調查,另外1人在旁邊檢查,防止人為的誤差,但是問卷的有效率不高。我們共發放出12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78份,有效率只有65.0%。

四、調查結果

4.1專業興趣調查

調查資料顯示,許多學生現在就讀的專業不是當初選擇的第一志願,由於分數低或其他原因,這部分學生被調劑到其他專業,他們沒能如願以償的就讀當初自己選擇的專業。在對專業興趣的調查中(如表一),我們發現,對自己的專業很感興趣的僅佔7.7%,一般感興趣和不感興趣的卻佔到了62.3%,比較感興趣的佔總比例的30.1%。由於很多的學生的當前就讀的專業不是自己第一志願的專業,他們對自己專業的興趣並不是那麼濃厚。

表一:學生專業興趣調查

頻數百分比

很感興趣67.7%

比較感興趣24 30.1%

一般感興趣2734.6%

不感興趣

21總計78 26.9%

4.2逃課情況調查

從所得調查資料,我們發現,在調查的人中,有人有過逃課的經歷,佔到了總體比例的67.9%(如表二);而在逃課原因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他們逃課並不是因為要有其他的事情做,只是因為不喜歡上課,或是對這門課程不感興趣,覺得上課是浪費時間。逃課這一現象比較嚴重,這一情況需要引起我們廣泛的重視。

表二:大學生逃課情況調查

頻數百分比

是5367.9%

否2532.1

5總計78

4.3上大學的動機調查

從統計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為滿足增加知識內涵的比例佔到了12.8%;為了取得高文憑所佔比例為47.4%;因為學業的壓力,適應挑戰和競爭所佔比例為17.9%;播撒知識,推動社會文明的發展所佔比例為6.4%;為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實現親人美好願望的為5.1%;為了交朋友,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子所佔比例為2.6%。

表三:上大學動機調查

頻數百分比

增加知識內涵10

取得高文憑37

應對壓力挑戰1

4撒播知識、推動社會文明發展

5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4交朋友,擴大自己的交際圈

2其他原因6

12.8% 47.4% 17.9% 6.4% 5.1% 2.6% 7.7%

4.4大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調查

在被調查“當學習遇到困難,你會怎麼做?(如表四)”這一題中,統計資料顯示,17.9%的同學會選擇“先自己刻苦鑽研,41.0%同學選擇了實在不會就像同學或是老師請教”,24.3%同學選擇了“在大多時候都是一知半解”,16.7%的同學覺得不會做無所謂,直接放棄。

表四:大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調查

頻數百分比

刻苦鑽研1417.9%

一知半解3241.0%

擱在一邊,覺得無所謂1924.3%

一看就煩,乾脆不學1

3總計78

16.7%

4.5大學生學習規劃調查

有目標才會有努力的方向和動力,有較好的目標規劃有利於大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生活。在調查學生的學習目標時(如表五),我們發現,對自己的目標很清楚,並且有長遠目標的佔21.7%;對自己的目標有大致方向的所佔比例為26.9%;有短期目標的所佔比例為33.3%;沒有目標的佔17.9%。在對於自己的目標完成情況調查中,統計資料顯示,超標完成的僅佔7.5%;比較好完成的所佔比例為7.6%;勉強達標的為23.7%;不能完成的為61.2%。

表五:大學生學習規劃調查

頻數百分比

很清楚,有長遠目標1721.7%

比較清楚,大致方向2126.9%

只有短期目標2633.3%

沒有明確目標1417.9%

總計78

五、調查結果分析

1、大學生對專業興趣不濃厚,內部學習動力不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會自然的造成學習的乏力。從調查中我們看到,很多同學現在就讀的專業並非他們當時的第一志願專業,並且這樣的學生比例還比較的大。對所學專業缺乏興趣。在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很多學生因為遵從父母的意願,或者受考分的限制,被調劑到其他專業等原闃失去了選擇理想專業的資格,所學專業很多是迫於無奈,並非自己所願,由此產生了厭學情緒。還有不少學生因為自己所學專業社會影響力小、沒有前途等原因,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逃課現象嚴重,很多學生隨便的不上課,不是因為你有什麼其他的事情要做只是因為不想上就不去上課,很多學生覺得上課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是否上課是看自己的心情。逃課現象嚴重説明很多大學生還沒有端正學習的態度,對於大學的學習沒有較好的認識。在大學不像高中那樣,老師管的很嚴格,有些同學逃課老師並沒有要求的很嚴格,加之自身的原因,逃課現象很嚴重。很多大學生認識不到學習是為自己的`將來而進行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是完善和發展自我的過程,相反卻認為學習是為了混畢業、拿學位、找丁作、賺大錢等,因此放鬆學習、無所事事。把學習看作最不需要努力的事情。

3、很多學生有着較好的學習動機,但是也還有很多的同學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認為上大學是為了多交朋友,擴大自己的人際圈子,或是僅僅為了實現親人的願望。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激勵和引導大學生學習的需要,是影響大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很多的同學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沒有樹立良好的學習動機,失去了學習的動機,那麼學習就沒有了動力,這是大學生學習動力缺乏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六、相關建議及對策

1、正面疏導,樹立遠大志向。大學生強勁而持久的學習動力來源於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們要通過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和抱負,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奮發向上。讓學生不但樹立報國之志,而且要珍惜大學的學習機會,把自己塑造成強國之材。教育學生把個人的理想與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學習過硬的知識和本領報效國家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樹立正確合理的學習目標,保持穩定的學習動力。一是通過在學生中普遍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與沒計的課程和輔導講座,幫助學生認識到大學學習對其未來的人生髮展的重要意義。二是學校要根據變化着的社會形勢,不斷改革和培養方案,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加強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使之更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3、要激發和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學校有責任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育者要注重因材施教,善於挖掘大學生的潛能,對學生取得的進步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同時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社會實踐,開闊學生眼界,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4、解決學習動力缺乏的問題還需要家庭、社會的積極配合,共同為學生創設有利於學習的氛圍和環境,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

(一)要致力於創設一個良好的大環境。發揮知識和人才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知識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使整個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健全大學生擇業機制。

(二)要有一個好的學校環境,一個具有良好校風的學校環境和一個好學上進、温暖融洽的班集體,都能對發展學生的學習動機起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作用。

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 篇2

隨着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以其豐富的信息資源、快捷的溝通互動、便利的生活方式備受青年人的青睞。網絡在給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其道德觀念與價值取向等產生着負面的影響。為了分析和把握大學生上網行為和上網習慣,深入瞭解大學生心理特徵,準確把握網絡在大學生價值觀念、思想意識的建構過程中的影響,進一步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觀,我們以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其網絡生活方式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研。本次調研以問卷方式進行抽樣調查,調查對象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年級學生。總計發放調查問卷350份,收回問卷330份,其中有效問卷324份。

一、大學生網絡生活狀況

(一)大學生網絡生活時間及頻率

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抽樣調查分析,大學生開始接觸互聯網的時間略有差異,32%的大學生在國小期間接觸網絡;40%的大學生國中時接觸網絡;24%的大學生在高中時接觸網絡;僅有4%的大學生是在大學期間接觸網絡的,據調查男生普遍比女生更早的接觸網絡。大學生平均每天上網的時間分別為2小時以內為26%,2-6小時為47%,6-10小時為20%,10小時以上為7%。

(二)大學生網絡生活活動

隨着科技發展接入互聯網的場所逐漸增多,同時給予了大學生上網場所的選擇。經調查,51%的大學生在家中;31%的大學生在學校宿舍;10%的大學生在商業網吧;9%的大學生在學校機房。網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從調查來看,大學生上網的主要活動依次為查閲學習相關資料、聊天、遊戲、購物、新聞、影音等方面。網絡軟件是大學生接觸網絡的主要途徑,80%的大學生使用社交軟件;76%的大學生使用網頁瀏覽器;54%的大學生使用桌面影音播放;43%的大學生使用網絡視頻;47%的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站。

(三)大學生網絡消費

隨着電子商務的`急速發展,網絡消費成為日常消費中的一部分。網絡提供給我們比市面上更多的商品和服務,大學生如何去正常的網絡消費更值得我們關注。據調查,59%的同學用於網絡購物;44%的同學用於網絡遊戲;23%的同學用於網絡服務;10%的同學未曾在網絡消費過。對於網絡消費金額方面調查,46%的同學本文由畢業收集整理平均每月消費100元以下;42%的同學每月在100-300元;8%的同學每月消費在300-500元;僅有4%的同學每月消費高達500元以上。

(四)大學生網絡社交

網絡社交已經成為現代社交方式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各大網絡工具中,即時通訊工具(QQ、飛信、微信、YY等)冠居榜首,這種及時方便又快捷的社交工具深受廣大青年朋友的喜愛與擁護。僅排其後的是微博、SNS社交網站(人人網、開心網等)兩大網絡社交工具。無論是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在社會各領域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隨後是貼吧、論壇和博客這三種工具,各行各業的精英、學習者或是明星的粉絲們齊聚這裏,共同探討,一起學習。

(五)大學生網絡生活文明

隨着互聯網信息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資源豐富,上網也就成為了一件時尚流行的事。在網上學習、娛樂、購物等,這些活動都使我們的網絡生活豐富多彩。大學生的網絡生活文明程度也體現了他們日常整體精神文明風貌。在調查中顯示,近乎一半的人偶爾在網絡上(論壇、博客等)有講過粗話、攻擊別人的行為,而三分之一的人沒有過這種行為。近乎一半的人認為網上部分惡搞的視頻或貼文屬於娛樂行為,而四分之一的人則認為惡搞侵犯了他人的權利,會給他人帶來傷害,應該限制。只有少數人認為惡搞有時能產生監督效應,應該被提倡。

(六)大學生網絡生活認知和看法

在調研報告中顯示,近九成的人認為現在網絡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它可以緩解壓力、放鬆心情、豐富知識、瞭解事實、結識朋友。但是,儘管61%的人對國家出台關於網絡安全和網絡環境的政策有一定了解,但是一般人認為沒有效果。

二、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分析

網絡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尤其網絡中的一些負面因素也如影相隨,給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消極影響。所以,我們在理性看待網絡的同時,有必要對大學生上網的不良動因進行深入探析。

(一)奮鬥目標迷失,生活缺乏寄託

大學是大學生人生中一個最重要的階段,是個體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期。很多大學生經過大學聯考的洗禮順利升上大學後,身心得到極大的放鬆,對如何度過自己的大學四年,怎樣實現自我價值,自己未來的奮鬥目標到底是什麼等問題思考得很少。由於奮鬥目標迷失,很多大學生只是在應付學習,大多數時間處於一種無聊、空虛、孤獨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網絡中豐富的信息資源、超越地域的溝通方式、刺激的網絡遊戲,很快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

(二)渴望溝通交流,實現內心傾訴

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離開父母的看護來到大學後,往往會產生一種陌生與孤獨感,從心理上渴望與人交流。大學作為一個微型社會,大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面臨學習、生活、感情挫折、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傾訴對象或不願意把自己的內心情感告訴身邊的人,迫切需要一個理想的傾訴對象。網絡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交流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它與人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發泄心中的不滿、討論感興趣的話題,而不用擔心自己的隱私會讓身邊的人知道。對於那些性格內向、在現實交際中不善與人交往的人來説,網絡交際是一種較佳的交際方式。網絡交際的虛擬、快捷、平等、自由等特點,滿足了大學生渴望交流、實現傾訴的願望,自然成為他們鍾愛的對象。

(三)逃避現實生活,尋求理想自我

長期以來,學習的壓力、家長的期望,讓大學生感到身心疲憊;到了大學後,很多學生在放鬆自己的同時,也迷失了自我。當他們遇到生活中的困難挫折,又找不到合適的宣泄方式,而網絡特有的虛擬性特點,使他們可以在網絡遊戲中贏得自尊、獲取勝利,在網聊中重塑自我、贏得讚賞,在網絡中體驗戀愛、獲得愛情。這一切讓他們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體驗到了自己的價值與成就。這種成就感使他們對網絡有了更大的期待,也形成了更大的依戀,甚至成為網絡“癮君子”。

(四)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不強

大學生正處於人生髮展的轉型期,思想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在大學之前,學校裏有老師的提醒與管理,家裏有父母的監督,他們上網的時間與頻率都受到控制。進入大學後,由於自我控制能力尚未養成,習慣於家長與老師安排的他們,面對乍獲的自由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加之大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他們面對內容豐富的網絡,很難控制自己上網的行為,有時即使知道迷戀網絡是不好的,但還是經不起誘惑。

三、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對策和建議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網絡行為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不可否認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並予以積極的引導。

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 篇3

摘 要:在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本文通過文獻法和問卷法分析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理論和政策,調查了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發現當前大學生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開始較晚,提供的服務也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發佈的信息不夠齊全,指導的手段也較為單一。因此急需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從業人員的素質,切實發揮就業指導的作用,促進學生就業。

關鍵詞: 高校畢業生 就業指導 調查報告

一、引言

我國高校從1999年起開始的擴招,如今已達十年之久。雖然到了20xx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大幅超過當年預計的佔適齡青年15%的目標 ,但是大學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多,卻給每年的就業形勢帶來嚴峻的挑戰。

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是115萬,到了20xx年6月這個數據已經超過630萬。然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卻並沒有隨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就業率從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 ,漲幅並不大,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大學生的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二、文獻綜述

就業指導的工作最早起源於西方國家。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學校就業指導的發展中經歷了安置就業的擇業指導和生涯輔導兩個階段。1908年創建波士頓地方職業指導局之前,英美的少數中學和中等專業學校已開始嘗試就業指導。20世紀20年代波士頓地方職業指導局併入哈佛大學研究院,開始了專業化的師資培養,推進了學校的就業指導運動。20世紀50年代之後,受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的影響,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開始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學校的就業指導開始了專業化、規範化和課程化的發展。

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 。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及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教學[20xx]18號),要求高校建立並健全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機構。根據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國所有普通高校必須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 ,從大學新生入學開始就接受就業指導教育,規劃職業生涯。

可見,就業指導工作在不同國家和其發展的不同階段,就業指導的對象、性質和所指的含義略有不同。本研究定義的`就業指導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國普通高等院校中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從提供就業信息,幫助學生擇業到規劃學生髮展的指導工作。

就業指導相關的理論國內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國波士頓大學弗蘭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質-因素匹配理論,該理論在我國應用最多 ,又稱人-職匹配理論,他指出選擇職業是人的生理、心理特點(特質)與職業對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結果。另外還有霍蘭德的職業個性理論、美國職業指導專家伊萊?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美國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職業錨等。其中在我國應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質-因素匹配理論,。

三、調查的過程

1.調查地點的選擇。本研究是在Y大學(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一所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

2.調查樣本的結構。根據研究的目的,考慮到實際調查的可行性,作者將研究對象界定為在校內的學生,畢業班外出實習和找工作的學生暫時沒有涉及到。

3.調查對象的抽取。從各院系隨機抽取了五個本科班,兩個研究生班,並由這幾個班級的班幹部隨機抽取本班在校同學作為調查對象,由於選取調查對象時所依據的標準只有在校內這一項,如果忽略極端偏差情況的發生,可認為本方式接近於隨機抽樣。

4.問卷的編寫。本調查研究所用問卷採用的是自填問卷,根據前期對文獻資料的查閲和參考,一共設置了28個問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蒐集被測者的基本情況,還包括被測者的性格特點、自我認知狀況等。第二部分主要是關於就業指導工作的問題,涉及到學校就業指導工作開始的時間、指導的內容、工作人員服務情況、產生的效果等方面。提問方式主要是不定項選擇題,被測者只需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和想法勾選答案,若有補充則在空白處填寫。

5.發放問卷。調查問卷不記名,由被測者帶回填寫,寫完後回收。調查時間是20xx年6月下旬,實際發放問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為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7%。

6.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詳見表1。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對就業指導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學生有超過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專業就業指導服務的,並且有絕大部分學生(超過90%)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並不清晰,有少數學生甚至沒有規劃。因此在高校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或部門是非常必要的,並且學生們希望能夠儘早開始接受就業的指導,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學生期望從大學一入學甚至高中起就開始接受指導。看來,大學生對就業指導的需求不僅很強烈而且很迫切。

2.對於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僅有6.9%的同學認為及時和10.3%的同學認為齊全;對就業指導部門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和專業素養的評價中大部分同學態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們平時接觸這些工作人員的機會很少,也沒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資質如何,因此很難做出過多的判斷。

另外,在接受過就業指導的學生中,僅有3.4%的學生認為得到的幫助很大,大部分學生還是認為只得到了有限的幫助。沒有接受過具體的就業指導的學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視的。

3.大學生擇業的現狀。這部分的內容在調查問卷中設計為多選題,因此只統計得票數,並將各個選項依據得票有多到少進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據表3可以得出,大學生在找工作時信息的來源和就業技能、觀念、知識的來源大都首選書刊、網絡等大眾媒體,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從學校就業指導部門獲取信息這個渠道卻被排在了後面。

學生在求職中遇到的困難,排名靠前的幾項都是可以通過專業的就業指導來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該做到的重要工作內容。

4.對就業指導內容與方式的期望。這部分的內容在調查問卷中也設計成多選題,因此只統計得票數,並將各個選項依據得票有多到少進行降序排列。

大學生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期望還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還是提供就業信息,其次是應聘技巧。而且大學生對提供就業實踐和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需求也是十分強烈的。

關於指導方式,大學生對目前普遍開展的專題講座的形式並不十分感興趣,大家對方式的選擇還是十分豐富的,可見,就業指導工作的展開還需要更加靈活、生動和切實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問卷中還設計了開放式的問題,讓被測者暢所欲言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認識。被測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認為學校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學生的需求和社會需求把握不準確,沒有起到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認為學校對這項工作的宣傳也不到位,在學生中的影響力不夠。

五、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綜上所述,目前大學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學生對這項工作的期望也是較高的。高校如果能夠進一步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意義非常重要,不僅可以切實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就業,還可以有效緩解政府和社會的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當然,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也十分明顯。針對前文敍述的就業指導工作現狀,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僅供參考。

1.就業指導工作應儘早地展開。建議從新生入學開始就着手開始基礎的就業輔導,至少讓同學們瞭解本專業就業的主要去向,介紹一些就業需要具備的能力素質要求,讓學生心中有數,提早做好準備。

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就業指導隊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業信息,介紹應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沒有專業的高素質工作人員為大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心理輔導或者對就業信息進行分析和統計。若能建立一支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系統開展這項工作,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3.採取靈活多樣的指導方式,提高就業指導的有效性。就業指導工作不能光靠幾個部門工作人員來展開,也不能停留在單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鑑前文提到的實戰演練、互動溝通、經驗分享、案例分析等學生感興趣方法來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達到的效果。

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雖然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在切實地展開自己的工作,但是由於宣傳的不到位,造成許多低年級的同學並不瞭解這項工作,也不瞭解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可以將學校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印成小手冊,通過班委、或者以宿舍為單位,主動向大學生傳播這類信息。

最後,由於本次調查的時間有限,樣本只選取了在校生作為調查對象,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樣本的代表性;調查問卷只是一個學期的數據;數據分析的手段也有限,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研究的結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1999年。

[5]樑業勝,黃翠瑤:《國外高校就業指導隊伍建設的成功經驗及其發展趨勢》,載《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年第4期。

[6]覃幹超:《高師院校職業指導模式》,載《高教論壇》,20xx年4月。

[7]王洋:《本刊調查:就業指導課"對口不對味"》,載《中國大學生就業》,200年11月,第32-34頁。

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 篇4

調查時間:XX年2月

調查地點:全國

調查內容:關於XX年大學生創業現狀的調查

調查方式:在線調查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青年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僅限於資金,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創業,這些青年的創業知識是來自大學嗎?青年創業的最關鍵因素,是創業資金的充足與否嗎?四川成都高新區日前面向芳草街道等5個轄區街道、高新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等兩個創業園區、四川大學等8所省內高校、中山大學等3所省外高校,發放了總共1000份“青年創業現狀與成都高新區創業環境”調查問卷。根據收回的912份有效問卷,成都高新區近日撰寫出了《青年(大學生)眼中的創業、園區建設與政府服務》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高校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青年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僅限於資金;同時,有69。7%的受訪者表示會積極面對創業失敗。14。2%的人創業想法源於學校小江是成都一所大學的應屆碩士畢業生,看着媒體對創業成功者鋪天蓋地的報道,他開始期盼那種“名利雙收”的.生活。今年6月,小江將自己開一個國學培訓機構的創業想法,寫成了一份創業企劃書,並參加了成都金牛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的評審會。“你跟其他國學培訓班相比,優勢在哪?成本和利潤有沒有做過預估?消費受眾羣體是哪些?怎樣開發你的客户資源?”。

調查中,對於“創業想法受何種因素影響最大”這一問題,62。6%的人認為源於社會影響,16。5的人認為源於家庭,僅有14。2%的人認為源於學校。留學新加坡之後來到成都高新區創業的楊先凱,對14。2%的數字感到很驚奇。“如果學校的創業教育做得好,這個概率不會這麼低。”楊先凱告訴記者,在新加坡,大學基本都開設了成體系的創業課程,比如《公司理財》、《市場營銷》、《客户資源管理》等,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由選擇,修讀合格後,會得到相應的學分。大學生對於自己創業幹什麼,需要哪些必備條件,創業之後怎麼保證企業運轉等知識,大都來自創業課程。“我在新加坡上大學時,曾經修讀過《創業市場運作》課程,感覺啟發很大,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怎麼讓公司在市場中生存。”楊先凱説,由於大學課程的配套做得比較好,新加坡大學生的創業氛圍很早就形成了,而中國大學生創業是最近幾年才熱門的話題,大學課程還跟不上。調查中,80。2%的受訪者認為,需要對創業能力進行系統培訓,也印證了楊先凱的分析。而對於創業培訓的內容,受訪者最希望得到的依次是企業管理(22。3%)、市場營銷(21。1%)、溝通技巧(18。2%)、財務知識(14。5%)和個性化輔導(11。7%)。調查的主要執行者、成都高新區團工委書記冉啟平説:“其實中國高校已經逐漸重視創業教育了,但普遍的方式還是這一場創業講座、那一場創業論壇,成體系的創業教育課程很少。”他分析説,高校開設專業、系統的創業課程,能激勵大學生思創業、謀創業、敢創業、善創業,同時也能讓大家深刻了解創業的艱難與風險,是提高大學生創業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 篇5

 調查時間:XX年2月

調查地點:全國

 調查內容:關於XX年大學生創業現狀的調查

 調查方式:在線調查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青年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僅限於資金,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創業,這些青年的創業知識 是來自大學嗎?青年創業的最關鍵因素,是創業資金的充足與否嗎?四川成都高新區日前面向芳草街道等5個轄區街道、高新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等兩個創業園 區、四川大學等8所省內高校、中山大學等3所省外高校,發放了總共1000份“青年創業現狀與成都高新區創業環境”調查問卷。根據收回的912份有效問 卷,成都高新區近日撰寫出了《青年(大學生)眼中的創業、園區建設與政府服務》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高校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青年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僅限於資金;同時,有69.7%的受訪者表示會積極面對創業失敗。 14.2%的人創業想法源於學校小江是成都一所大學的應屆碩士畢業生,看着媒體對創業成功者鋪天蓋地的報道,他開始期盼那種“名利雙收”的生活。今年6 月,小江將自己開一個國學培訓機構的創業想法,寫成了一份創業企劃書,並參加了成都金牛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的評審會。“你跟其他國學培訓班相比,優勢 在哪?成本和利潤有沒有做過預估?消費受眾羣體是哪些?怎樣開發你的客户資源?”。

調查中,對於“創業想法受何種因素影響最大”這一問題,62.6%的人認為源於社會影響,16.5的人認為源於家庭,僅有 14.2%的人認為源於學校。留學新加坡之後來到成都高新區創業的楊先凱,對14.2%的數字感到很驚奇。“如果學校的創業教育做得好,這個概率不會這麼 低。”楊先凱告訴記者,在新加坡,大學基本都開設了成體系的創業課程,比如《公司理財》、《市場營銷》、《客户資源管理》等,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由選擇,修讀合格後,會得到相應的學分。大學生對於自己創業幹什麼,需要哪些必備條件,創業之後怎麼保證企業運轉等知識,大都來自創業課程。“我在新加坡上大學時,曾經修讀過《創業市場運作》課程,感覺啟發很大,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怎麼讓公司在市場中生存。”楊先凱説,由於大學課程的'配套做得比較好,新加坡大學生的創業氛圍很早就形成了,而中國大學生創業是最近幾年才熱門的話題,大學課程還跟不上。調查中,80.2%的受訪者認為,需要對創業能力進行系統培訓,也印證了楊先凱的分析。而對於創業培訓的內容,受訪者最希望得到的依次是企業管理(22.3%)、市場營銷(21.1%)、溝通技巧(18.2%)、財務知 識(14.5%)和個性化輔導(11.7%)。調查的主要執行者、成都高新區團工委書記冉啟平説:“其實中國高校已經逐漸重視創業教育了,但普遍的方式還 是這一場創業講座、那一場創業論壇,成體系的創業教育課程很少。”他分析説,高校開設專業、系統的創業課程,能激勵大學生思創業、謀創業、敢創業、善創 業,同時也能讓大家深刻了解創業的艱難與風險,是提高大學生創業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 篇6

大學生兼職現狀調查報告

調查説明:

調查目的:瞭解客户需求,為開發產品找到數據依據.方向開發方向——方向比努力重要!

調查方式:進入學校針對在校大學生,一對一溝通,填寫的.問卷經過4次修改,不斷完善,去除部分不合理問題,新增問題.

調查男女比例

調查人員年級

您在校期間做過兼職麼?

想做,但是目前還沒做兼職的原因?

您現在找兼職都是通過什麼途徑?

以上途徑中哪一種是最喜歡的?

您多長時間更換一次兼職?

目前找工作途徑中,您最頭疼的問題是什麼?

您覺得大幾做兼職比較合適?

您在兼職中比較熱衷的工作崗位是?

您都會在什麼時間段想要去做兼職?

您認為兼職能給您帶來什麼?

選擇兼職時您首要考慮的是?

您認為兼職與你的學業或其他興趣愛好(如學生會、學習、閲讀、運動)有衝突嗎?

您是否願意接受工資月結的兼職工作

您每個月生活費是多少?

您每個月生活費是多少?每月生活費除了吃飯,您還主要用於哪方面?

對於未來就業您是否感到迷茫?

對於未來就業您是否感受到壓力?

您在選擇兼職時是否考慮到未來的就業方向?

您認為通過兼職會對將來的就業有幫助嗎?

您最常用的.上網方式是什麼?

您開通了哪些上網支付方式?

您常用的消費方式有哪些?

以上的幾種方式,您認為最方便的支付方式是?

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 篇7

調查目的:

在我國,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大學生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來越大,大學生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特殊消費羣體。本次調查主要是瞭解目前我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調查對象:

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

學生收支情況,學習支出情況,一是消費情況,電子通訊情況,電子通訊消費情況,消費觀念。

調查方法:

採用問卷調查形式,針對在校大學生可能出現的消費現象設計問卷調查內容,並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

1、 月消費總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城市佔比重較小,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40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

2、 飲食方面開銷大。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説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 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元~50元佔49.5%,50元~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4、 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羣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00元以上。電腦的普及率在學校中也是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學校網費預算,每月收取網費20元,沒有電腦的同學每月的上網費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 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遊,穿着打扮佔比重最大, 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粧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佔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學生在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識有所增強,更多的學生願意購買品牌較好的用品,特別是女生對衣飾化粧品方面。這也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有所提高。品牌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以自身的需求為主,以質量為主。

7、 日常資金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是家裏提供。其中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有些學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學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xx 元居多,有8%還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結果: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消費情況呈現出這樣兩個主要特徵: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表現為數量和結構兩方面的變化;二是大學生羣體內部的消費情況存在明顯差異。

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與社會發展逐漸接軌。從調查中可至,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遊、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逐步得到認可和接受,可見,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羣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温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飽讀聖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餘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地追隨了流行於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規劃。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都感覺錢不夠花,有許多的東西需要購買,只有少數的學生能夠有一定的積蓄。

對策與建議

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費,提出如下建議:.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做好開支計劃,控制自己的消費,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把握消費時機,學會利用很多大商場換季時衣服的低折扣銷售。生活費由父母按月給,不至於開學第一月就成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錢欲的人,出門前最好根據當天需購品的大致價格帶定量的錢。理性消費意識需加強,學會合理利用銀行卡,相對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費。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品位”,這會引起高消費,不適合學生的實際

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 篇8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就業指導的一項主要內容。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從個性測試、職業規劃和職業願望等方面瞭解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1研究目的

職業生涯早期的概念是由沙特列(Shartle)提出的。他認為,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經歷的職業或職位的總稱。大陸學者吳國存認為,職業生涯只是從職業能力的獲得,職業興趣的培養,選擇職業就職,直至最後完全退出職業勞動這樣一個完整的職業發展過程,起始於人的出生。本研究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是個人對自己一生職業發展總體計劃和總廓的勾畫,具有粗略性、目標性、長期性和全局性的特點,它為一生的職業發展指明瞭途徑和方向。

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不斷顯現,為了更好地指導大學生就業,瞭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研究以洛陽理工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訪談、開放式問卷及正式問卷,調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以期使指導工作有針對性、準確性。

2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本研究採用自擬調查問卷,共23個題目,包含有大學生的個性測試、職業規劃和職業願望。

2.2研究對象本研究對洛陽理工學院在校學生400名(隨機抽取)進行施測,回收有效問卷378份,回收率為94.5%。其中男生256名,佔67.7%,女生122名,佔32.3%;文科180人,佔47.6%,理科198人,佔52.4%。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大學生的個性測試大學生的個性測試主要是瞭解大學生對自身狀況瞭解的認知程度。個性心理特徵是個性中的特徵結構,是個體心理差異性的集中表徵,它表明一個人的典型心理活動和行為。對於每個個體來説,無論是職業選擇、職業決策還是職業生涯發展,都體現出強烈的個性心理和社會心理屬性。根據職業發展理論,選擇一個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特點相一致的職業,不僅能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快樂,工作更有意義,而且能讓個人在工作中更有競爭力。因此,從個體個性心理特徵的定位入手,找到與個性心理特徵類型相匹配的職業類型或者職業生涯發展道路是十分科學的。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非常清楚地瞭解自己的興趣”的學生佔65.9%,不太確定的佔32.9%,沒有考慮過的佔1.2%;“非常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個性”的佔70.7%,不太確定的佔21.6%,沒有考慮的佔0.6%;“非常清楚地瞭解自己的能力特長”的佔52.1%,不太確定的佔40.1%,沒有考慮的佔4.2%;“瞭解自己最不喜歡和最喜歡的職業”的佔46.7%,不太確定的佔36.5%,沒有考慮的佔10.8%。

通過上述數據説明,大多數大學生對自己有比較清楚的認識,瞭解自己的興趣和個性特點,並且對職業的選擇也有自己的偏好。

3.2大學生的職業規劃主要考察大學生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在問卷中問及“自己未來發展方向和計劃”時,非常明確的佔31.7%,不太確定的佔43.1%,其中有12.6%的學生表示自己沒有考慮過。而“非常清楚自己應該往哪些職業方向去發展”的佔39.8%,不確定的佔41.5%。“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的調查上顯示,認為重要的佔71.3%,不太重要的僅佔6.4%。

這些進一步説明大學生在就業壓力面前都在積極考慮自己的.未來發展問題,基本能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但是這種意識又是非常模糊的。在實際行動中缺乏職業生涯設計的情況相當普遍,其中71%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規劃;26%的大學生表示不夠明確;只有極少部分表示有明確的規劃設計。這種現象將導致很多學生在畢業的時候茫然不知所措,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也就無從談起個人的職業規劃,同時也增加了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盲目性和挫敗感。

3.3大學生職業願望主要了解大學生在學校這個環境中對生涯規劃的瞭解以及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幫助和諮詢狀況。其中在問到“為了更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我會主動去做人才測評”時,表示願意的佔26.5%,表示沒有考慮過的佔45.6%;“對學校/其他服務機構提供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服務”滿意的佔13.4%,一般的佔54.6%;當問及“是否願意選擇專業諮詢機構收費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時,表示願意的佔40.4%,不願意的佔59.6%;而問及“當你面臨職業選擇或職業困惑時,你通常尋求哪些幫助”時,其中來自父母和老師的佔的比例較大,佔到76.3%,專業機構佔13.7%;在提到“願意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投資多少錢”時,超過300元的僅佔16.6%,大多數學生寧願花費到別的消費品上而不願投資到職業生涯上。

這些數據説明,大多數學生都認為職業生涯規劃非常重要,但是對於如何進行規劃以及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卻表現出猶豫。一方面,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瞭解僅侷限在表面上;另一方面,多數高校只是提供一般的就業政策諮詢和一些單位的招聘信息,舉辦一些就業講座,教學生一些應聘技巧和就業包裝方法等,對於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指導和諮詢等更全方位的服務還沒有全面展開,沒有把職業生涯的內涵和精髓很好地灌入學生的心中。

此外,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在我國還是一個新興的行業,職業規劃諮詢機構的社會接受程度尚比較低,多數從業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提供的服務非常不如人意,職業生涯設計的各種服務項目也沒有很好的宣傳,有些學生根本就不知道通過人才的測評可以對自己有一個更好的瞭解,能更好地指導自己的職業規劃。

4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探討

4.1正確自我認知,準確定位自我認知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有時是帶有主觀性的。一個人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雖然對自己的興趣、人格、能力有一定感性和經驗上的認識,但往往缺乏科學依據。因此,從學生入學開始,專業教師要指導學生使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對他們個性特徵,氣質類型及人格特徵等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評估,以使學生對自己和適合的職業有明確的認識。只有瞭解了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才能揚長避短,準確定位,為確定職業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依據。

4.2增強機構和人員的專業性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應從組織上加以保障,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體系。首先,學校自身要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髮展、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並把它作為實實在在的工作來開展而不是流於形式;其次是就業指導中心要做好宣傳和教育的工作,讓學生主動地、熱情地、負責地參與到自己的生涯規劃活動中來,同時加強對就業指導中心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使他們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和程序。同時,引進和吸收專業人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4.3加強職業生涯指導的人性化實踐中往往重教育輕指導,重就業率輕就業質量,難以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難以照顧具體學生的差異性和接受性。因此,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積極發揮現有各種教育載體的作用,多種形式互相配合,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形式開展職業生涯設計教育活動。

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 篇9

對於一個告別高中進入大學生活的青年學子來説,就像走進一個遠離煩惱焦躁,告別雙眼血絲的快樂天堂。大學階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廣大莘莘學子懷着無限的憧憬和熱情,告別了父母遠離故鄉,來到大學校園追求自己的夢想。踏入這豐富多彩而又充滿神聖知識的殿堂,就是告別了那艱苦歷程的一種解脱,成為在酷暑寒冬依然苦讀不輟的一份心靈安慰。在大學這個廣闊的天地中,大學生們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展示自我的同時也在汲取知識的營養來進一步提升自己,為實現人生的夢想和創造美好的未來做準備。為了調查大學生是否有這方面的能力,我們在大一學生範圍內進行了一次關於學習·生活·愛情等方面受挫能力的調查。

針對不同的人,我們把調查的對象分為男生和女生兩組。問卷共三百份,其中男生二百二十份,女生八十份。調查結果如下:

47.5%的女生認為自己對學習的受挫能力比其它方面受挫能力更重要。總之,在大學生涯中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對學習的受挫能力最為重要。究其原因是大學生現階段處於學習階段,對學業比較重視,畢竟身為學生應該以學業為主。較於工作和愛情的受挫能力大學生接觸較少,不甚瞭解。故所佔比率偏低。大學生在工作和愛情方面處於初步階段,隨着大學生逐漸的進入社會,工作和愛情方面的受挫能力將更為重要。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如果一個人的學習受挫能力弱,即使身懷絕技,若以此洋洋自得,不思進取,害怕學習受挫的風險,禁不起挫折的打擊,其必會被歷史的風浪淹沒,被殘酷的現代社會徹底打垮為

一代“廢人”。針對如今大學生面對考試掛科的情況,男生女生同時顯示出了較強的抗擊打能力,約有%的男生,%的女生表示自己依然會笑着面對,會繼續努力準備考試,這也許是新一代的大學生新的認知,但依然有極少數的男生選擇了自怨自艾,從此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對此種情況,女生則表現出了較強的忍受力,雖然%的女生選擇了大哭一場後再繼續努力奮鬥,但沒有一個女生選擇放棄學習,這一點是值得廣大男生們深思的。對於學業中遭受的最大挫折——努力完成的成果,卻得不到老師同學的肯定,絕大多數的男生,女生選擇了積極應對,約%的男生與%的女生選擇了努力展現自己的成果,讓他人看到好處,這也是大學生自尊心的側面體現,而%得男生和%的女生則選擇了忽視他人看法,繼續完善自己的成果,從此體現了一部分女生敢於獨立創新,勇於開拓的優點,同時也彰顯了他們自信陽光的一面。綜上所述,在學習方面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體現較強的受挫能力,但還是一部分同學在談到學習方面時,不夠認真,受挫能力較弱,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他們能夠有所改進。

調查完了學業方面的受挫能力,那麼大學生在生活中受挫能力有怎麼樣呢?從高中突然轉進大學,以往忙碌的有序的生活是否被大學生活中的空餘時間所打破呢?高中生活大多數學生離家較近,基本上一個星期回一次家。然而,到了大學校園裏,也就意味着“被井離鄉”,一個人在外所面臨的諸多不便也體現出來。面對生活的種種挫折,究竟如今的大一學生們會有怎樣的選擇呢?根據調查顯示,當自己的生活費不足時,約%的男生和%女生選擇了自己想辦法解決,如做兼職等。而%的男生與%的女生則選擇了問朋友借。對於前者,他們比較自信一些,有麻煩自己解決,體現了他們具有獨立自立的一面。對於後者,畢竟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句話傳承了幾千年,一個人承擔不住的負擔,向朋友求助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這些人易融入大集體中善於以團體力量戰勝較大的麻煩,他們是聰慧的,不過無論什麼時候,都有極少數的人很依賴家人,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如今很多人才剛剛踏入大學的門檻,朋友少,社會經驗更少,股找不到朋友求助,因此他們的受挫能力更差一點。面對生活中於室友發生矛盾這個話題,約%的男生和%的女生選擇了大事化了,小事化無,這個也是胸懷寬廣的體現,而約%的男生,%的.女生選擇了“認真分析矛盾的原因,解決後又是好朋友”這理性的做法,恰當的解決,可能迎來最後的結果。大學生應該擁有這種思維,然而約%的男生選擇了怨恨,女生卻無人這樣選擇,這些男生應該學習女生的這種做法。

面對學業,生活上的挫折,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選擇了樂觀,堅強。對於愛情上的挫折,他們又會作何選擇呢?首先,面對自己和戀人的矛盾,約%的男生,%的女生覺得會對自己的學業有點影響。約%的男生,%的女生認為其會有很大的程度上對自己學業有影響,兩種極端—“無影響和有很大的影響”的人較少,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正視挫折的能力,對於解決問題的方法,約%的男生,%的女生選擇了“忍”,比忍耐,拖延時間無疑可行。約%的男生,%的女生選擇了“緩”,體現了這些人思緒清楚,行為謹慎的特點,還有少數人選擇了“自認不是”,而約%的男生,%的女生選擇了“速戰速決”,他們認為拖延只能使事情更糟。

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 篇10

在這多彩的世界裏輸是人的精神糧食,也是人的終身伴侶。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各學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學生的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他們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大學生涯中,也不例外。除了豐富多彩的其他生活,課外閲讀也在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中佔一席之地,它能夠提高閲讀能力,鍛鍊其思維,陶冶其品德。而且對其道德情操、人格品質、精神境界的形成與提高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學生進行課外閲讀,既可讓學生直接接受書中的藝術鑑賞的角度去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培養他們健康高尚的審美情。為了進一步明確書籍在我校大學生課餘生活中的切實影響與大學生目前閲讀存在的問題,我們團隊針對大學生課外閲讀情況進行了一次網上調查。

一. 調查結果分析

(一)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很多積極因素。

1.讀書源於興趣,類別豐富

很多的同學看重自己認為比較有用、值得閲讀的書籍,同時大多數同學在努力提高自己文學素養的同時不忘相關專業書籍,這對於我們提高專業水平是很有幫助的。相當比例的大學生覺得應該多讀文學類書籍,這有助於提高當今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其中也不乏像娛樂消遣這類質量相對較低的讀物。但是不可否認這都反映了大學生課外閲讀類別是比較豐富的。

2.閲讀具有多樣性和廣泛性

本次調查表明在課外閲讀興趣等方面,當代大學生的閲讀興趣表現出了個性化和多樣化,所涉及的範圍極其廣泛,種類也繁多,雖然在調查中,我們知道的是大學生對文學類讀物比較偏愛,但這並不能掩蓋閲讀的多樣化傾向,大學生注重從多方面去發展提高自己,需要從不同的方向入手,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養。

3.當代大學生的閲讀興趣具有社會性和實用性

興趣的產生和發展是以需要為基礎的,大學生興趣的選擇也是其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反映。從調查得知,專業輔導類是大學生經常閲讀的對象,大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中對專業讀物的關注,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現實,這也是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重要體現。也反映了大學生對自身發展和社會需要關係認識的現實和實用的態度。

(二)通過調查,我們也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

1、閲讀的時間少

60%左右的同學每天閲讀時間不到一小時,這是遠遠不夠的,提高自身素質就要多讀一些課外書刊雜誌。只有多閲讀才能瞭解最新的社會動態才能提高自我。

2.流行粗淺讀物興趣倍增。

在課外所閲讀的書籍中,娛樂消遣類佔了23.5%,這也暴露了當前大學生課外閲讀中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質量太低,深度不夠。目前社會上流行的一些讀物質量普遍存在問題,甚至無聊至極。而大學生卻對此仍認識不夠,實在令人擔憂。

3.學生對課外閲讀有所重視,但程度有待提高 。

大多數同學每學期都會閲讀一定數量的課外書籍,來提高自己文化素養的重要性,為大學生生活增添一份文學氣息。但根據閲讀時間和購書費用,也不難發現閲讀課外書籍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並未佔較重要角色。

3.購書仍佔主流,網絡異軍突起

大多數同學更青睞在書店、網店買屬於自己的書籍,並一直珍藏,可見大家的惜書、愛書意識還是很強的;此外同學們彼此交換書籍,交流思想,也為新思想、新意識的形成提供一個很好的平台。但這也意味着,有更少的人選擇去圖書館閲覽書籍了,一些重要的文獻、個人難支付的鉅著自然被浪費了,圖書館沒有達到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網絡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也佔了很重要的`位置,如

網上購書、網上閲讀、在線交流等,隨着大學生宅女宅男的日漸增多,網絡為滿足他們的閲讀需求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但我們還是應更有效提高學校圖書館的利用率,畢竟那裏有更全面的素材、資源;同時,在運用網絡新手段時要學會辨別真偽、優劣,抵制不良閲讀傾向。

二.對策及建議

(一)大學生自身的角度

1.閲讀從興趣開始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經過調查我們認為要提高同學們的閲讀興趣,可以組織活動來提高閲讀能力,組織形式等儘可能地滿足於同學們的心理,使大家樂讀、愛讀,使閲讀成為大家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而且在活動中應該互動、比如讓同學們上台講故事等等。長此下去,同學們就有可能自覺地閲讀一本本課外讀物,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同的閲讀方式也是使學生對閲讀感興趣的關鍵之一。在組織課外閲讀活動時,我們可以採用互讀、分角色讀等多種讀的形式,提高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從而增強閲讀的興趣。”

2.推薦材料

魯迅先生曾經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採蜜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還説:“專看文學書,也不好的,會變成連常識也沒有的糊塗蟲,研究文學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來也糊塗。”這富有哲理的話,正是我們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們在幫助同學如何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應較廣泛,可涉及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也可以是小説、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同學們去閲讀,這樣同學們才能博覽羣書。同時也根據同學的實際情況向他們推薦適合的書籍。

3.選擇性讀書

有的同學認為“大學時代要博覽羣書”,因而見書就讀。這其實是不合適的。“博覽羣書”的概念由於時代的不同,“羣書”所表示的數量是不同的。今天,人們常用“信息爆炸”來形容信息量的增長速度,一個人能力再強、閲讀速度再快,也是不可能把世界上的書讀完。因此提高信息檢索能力,比如説選擇圖書的能力就變得重要起來。 俄國的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説過:“閲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閲讀的書比不閲讀還要壞。”因此,從讀書的效果出發,必須學會有選擇地讀書。 選書,目的是區別哪些書應當精讀,哪些書應當泛讀,哪些書只要讀部分章節,哪些書要放在案頭隨時備查,哪些書暫時可以不用讀。

4.指導閲讀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我們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學會”,而且 必須要“會學”。所以在閲讀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閲讀方式和策略,有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閲讀。但是如果我們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課外讀書中“瀟灑走一回”其意義和收穫不得而知。因此,我們不僅要愛讀,而日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

在此我們小組推薦幾種方法:1選讀法。此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同學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閲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在同學去借閲相關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於寫科學小論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同學們的閲讀興趣和閲讀能力。.2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裏精思熟讀的閲讀方法。要求同學們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四到”(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三邊”(邊讀,邊想,邊批註)、一養成(即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3速讀法。這種方法要求同學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儘量多的信息。.4摘錄批註法。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種閲讀法,就是説在閲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閲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詮釋,寫評

語。讀與思共,思與讀隨。我們應該根據個人不同閲讀習慣,閲讀目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閲讀方法,靈活運用。

(二)從學校的角度淺談對策與建議

1.完善管理制度,督促大學生多讀書。

隨高等教育的發展,教學培養方案中的必修課程學時減少了,學生自主時間多了,調查結果反映大學生用於課外閲讀的時間並不多。從教學管理角度講,應結合選修課,在尊重學生興趣,保證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建議以“提交讀書計劃——教師推薦書目——學生閲讀——提交讀書筆記——教師評閲——取得學分“的模式,督促大學生讀書,提高讀書效果。

2.舉行專題活動,引導學生讀好書。

大學是生的讀書種類呈多樣性,應該是好事。但是大學生讀書種類並不理想,言情,武俠,動漫級消遣類佔有很大的比例,這類讀物大多屬於快餐讀物,文化含量相對較低,對構建完整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並無實質幫助,通過舉行專題讀書活動,正面引導學生選擇文化含量跟高的書籍閲讀,無疑是幫助大學生提高素質的有效途徑。

3.拓寬圖書來源,提供讀書方便。

一些學校圖書足,大學生購買圖書輸了也很有限,拓寬圖書來源是當務之急。在不增加財力投入的情況下,拓寬圖書來源確實有困難。但這種設想絕非死衚衕。可以考慮以學生社團,讀書會等形式,學生攜帶自己的藏書入會成為會員,成立臨時小型圖書館。學校為其提供藏書場地和管理上的支持,不僅是對學校圖書館的補充,拓寬圖書來源,也便於營造讀書氛圍,為學生提供方便。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瞭解到了當代大學生的的課外閲讀情況,其中存在了許多的問題,很多人大多面臨着讀書少 不願讀書的問題。而他們把很多時間用在其他事情,很大程度是他們沒有認識到讀書的好處。其實多讀書,讀好書,能夠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在生活中形成善於思考的習慣,對一切新事物保持很強的求知慾。對於自己的專業,我們也能夠找到相關的專業知識的書籍,仔細閲

大學生現狀調查報告 篇11

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誘惑,大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知識上面花的時間越來越少,那麼近幾年來,大學生讀書的情況怎麼樣呢?針對這個情況,有關部門做了一項調查研究。

本次調查對象為青島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學生。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於XX年11月在青島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07級5個英語班累計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16份,有效問卷100份,男女比例為1:1。同時我們還採取了個案調查的方式對問卷調查進行了補充。

一、數據結果及分析:

(一)目前多數大學生不喜歡讀書。

調查顯示,63.5%的學生目前不喜歡讀書,他們認為,互聯網等其他多媒體日益發達,增長知識遠遠不止書本一種形式。只有28.9%的學生稱很喜歡讀書,把讀書作為生活中的一大樂趣。

(二)讀書空間較為便利,但有一定的閒置。

調查顯示,大學生最常利用的閲讀地點依次是宿舍,圖書館,教室,家裏,有38.3%認為如果自己想閲讀,一般能夠找到比較便利的閲讀地點,由此可見,當前我校學生讀書空間的保障是沒有問題。同時調查發現,被調查者對“目前高校圖書館和教室內部的硬件條件”普遍持滿意態度,其中非常滿意佔21.3%,基本滿意佔50.8%。此項調查還顯示,在目前大學生讀書空間比較便利的情況下,學生對這些空間的利用還不夠充分,亟待挖掘圖書館,教室等現有設施的潛在功能,吸引學生讀書。

(三)當前在校大學生雖然業餘時間比較充裕,但從每天用來閲讀的時間較少。

對於影響讀書的主要因素,被調查者中選擇課外活動多的佔12%,選擇功課壓力大的佔27%,選擇社會就業壓力大的佔12%,選擇書籍太多難以選擇的佔15%,選擇其他選擇太多的佔8%。82%的被調查者每天讀書不到一小時,只有不足2%的人每天讀書5小時以上。

(四)讀書類型趨向功利化、多元化。

對於主要閲讀的圖書類型,當前大學生羣體在閲讀圖書的類型選擇上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趨勢,其中與專業學習或考級考證類相關的書籍仍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比例高達52%以上。由此可見,很大一部分被調查者是在外來壓力下進行閲讀,閲讀的短期目的性比較強。對於出於何種原因借閲圖書,大部分被調查者表示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優化自身修養,為以後找工作等做鋪墊等,其中選擇提升涵養修養的需要佔28%。在選擇為將來就業增加砝碼的佔被調查者總數的23%,高年級的學生做此選擇的比例甚於低年級學生(大二學生中佔66.67%,大三學生中均不超過40%),這是與高年級學生面臨就業找工作的情況分不開的,同時也顯示出學生們意識到了讀書與工作、與未來的關係密切。總之,大學生閲讀的目的性很強,也比較務實。此外選擇考試考級需要的佔16%,選擇完成作業需要的佔10%,選擇消磨時間的佔18%,選擇其他的佔5%。被動性是借閲的特點之一,另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是借閲無目的性,盲從性大,集中表現在18%的學生純粹是為了消磨時間。

此次調查中,30%的人認為大學校園讀書氛圍一般,且功利性很強。30%的人對大學的讀書氛圍不關注,對讀書表示無所謂的態度。只有15%的同學認為其周圍讀書氛圍濃厚。

(五)讀書渠道多樣但內容較淺層次。

對於主要的閲讀渠道,調查數據顯示,在當前互聯網時代,大學生讀書的渠道更加多樣化,網絡傳媒、音像製品等新型讀書方式正成為其新的選擇。通過個案訪談和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讀得最多的書是教材,閲讀目的也僅僅是為了獲取期末考試的高分。對於是否讀過四大名著這一類書籍,被調查者中選擇讀過的佔59%。選擇通過影視作品欣賞過的佔26%,選擇想讀,還沒有機會讀的佔11%,選擇沒想過要讀的佔4%。

對於讀物類型的選擇,女生更喜愛看小説和期刊雜誌,喜歡看報紙的較少,只佔被調查女生的7.69%。喜歡看報的男生則為21.21%,比率明顯多於女生,説明男生比女生更關注時事與信息。喜愛文學性作品的女生佔40%,喜愛史學性作品的最少,僅佔17.14%,而男生中各有32.43%表示喜歡看哲學性、史學性強的作品。喜愛娛樂性作品的`男女生各佔20%和13.51%。

(六)對於讀書的標準意見不一。

調查發現,被調查者對於什麼樣的書是好書並無共識,65%的人認為暢銷書就是好書,18%的同學認為有思想內涵的書才是好書,11%的同學認為老師推薦的書是好書。現代社會,人們尤其是年輕一代的人們的浮躁是有目共睹的,暢銷了不一定就代表有思想有內涵或對我們有所幫助。上課的時候有些老師會給我們推薦一些書,這些書一定是經過老師的反覆閲讀仔細篩選才選出來的,所以必定是有其思想內涵在裏面,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有益的影響。

調查發現,90%的大學生認為讀書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有很大幫助,讀書能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有些書能讓我們收益匪淺,為日後事業等的發展指明方向,少走彎路。但這部分被調查者中的大多數也表示,這個道理並沒有成為他們生活的準則,上網等娛樂活動依然佔據自己的大部分時間。

二、相關建議:

通過上述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大學生對讀書的熱情和積極性都在大大降低。當代大學生對讀書持越來越功利的態度。大學裏讀書氛圍也有待加強。讀書閲讀,尤其是對經典名著的閲讀越來越不受大家歡迎,大多數學生很少去圖書館,各種讀書設施和渠道也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和利用。很多同學將考試等同於看書,沒有明白讀書的真正意義,不能夠正確對待書籍閲讀。同時大學生用於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閲讀書籍的數量和種類偏少,且很多學生讀書目的不明確。

大學生中目前讀書的人數不少,但是真正能夠讀出深度、讀出思想的卻並不多。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讀書選擇影響巨大,更多的人重視實用、實際的技能學習,而不是內在文化素養的提高。加之大學生課餘生活的內容更加豐富,電腦網絡的普及,所以更多的人選擇了娛樂而非讀書,即便是讀書,也是選擇目前網絡上的“快餐小説”的現象更為普遍。

結合調查結果,現就目前存在於大學生中的讀書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應當調動大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激發閲讀的興趣。在興趣被激發之前,強制讀書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學校應該提倡多閲讀,老師可以推薦讀書,並要求學生寫下讀書筆記;圖書館作為最重要的讀書場所,應當進一步完善借書體制,也可以增加更多的閲讀位置,並且將有意義有思想的圖書放在顯眼的位置,可以增加借閲量。也可以舉行一些讀書月,或者講壇等促進讀書的方式,這就需要藉助一些社團的力量,讓同學們在參加活動時互相交流思想,積累文化,讀更多的書。

加強對大學生的讀書閲讀指導和教育,加大導讀力度,引導學生正確的使用圖書館資源,不時督促大學生,可以開展校園讀書月活動,積極調動大學生讀書的興趣。社會也應該建立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提供一些優秀的刊物,給大學生提供一個健康良好的讀書來源,使其能在讀書中受益。但是作為大學生主體,在校期間應該為自己確立一個完善的讀書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q5ge9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