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職場範例 >勞動合同 >

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法律效果研究論文

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法律效果研究論文

摘要:保險合同法定解除的法律效果應當以矯正因違約方的原因或者客觀情況的變化而導致的利益失衡為導向。本文將對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法律效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對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的問題進行探討。並且對保險合同法定解除的法律效果在立法上提出自己的建議,即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應當具有溯及力,維護法律的明確性。

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法律效果研究論文

關鍵詞:法定解除的法律效果;統一性;溯及力

一、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法律效果的概述

對於保險合同來説,保險合同法定解除的法律效果,就是合同解除後對解除前的行為是否具有溯及力,即實質上就是溯及力的問題。溯及力主要體現在保險費的返還和保險金的返還上。如果保險合同的解除具有溯及力,那麼在保險合同法定解除之後,保險人應當返還投保人支付的保險費。同樣地,投保人也應當返還保險人已給付給其的保險金。對於保險合同解除後是否具有溯及力,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否定説認為,保險合同的解除應當是沒有溯及力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的理由是合同法理論。合同法規定,對於繼續性的合同,原則上應當無溯及力,原因在於繼續性合同已經進行的使用或收益不具有返還性,而保險合同是繼續性合同,因此保險合同解除後,是沒有溯及力的。[1]肯定説則認為,保險合同解除後應當是有溯及力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保險合同雖然是繼續性合同,但是它和其他的繼續性合同在性質上是明顯不同的。對於保險合同,合同解除後溯及力的有無主要涉及的是保險金與保險費的返還問題,保險金與保險費不僅僅是可以返還的,而且,如果不返還對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是極大的不公平,也無法保障保險業的正常健康發展。[2]折中説贊同現行保險法的規定,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保險合同的法定解除有無溯及力應當根據合同履行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能採取一刀切的方法。還有一些其他的觀點,比如認為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是否應當具有溯及力,應當區分是違約責任還是非違約責任等等。

二、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法律效果的法理學依據

從法理學的角度來看,立法者建立法律制度,總是通過預設違反該制度的法律效果,從而對多種多樣的社會生活進行規制。法律為社會生活提供了一般的行為模式,使社會秩序能夠得到維護。但是一旦行為人違反了法律為其設置的行為模式,違背了社會分配正義和交換正義時,法律會對其行為進行必要的管制與矯正,而這種管制與矯正也正好符合正義的要求。保險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設置,是保險法通過預設當事人違反保險法所規定的義務或者是當事人約定的義務時,對保險合同解除後的利益進行分配,以矯正因投保人違反合同義務或者是因客觀情況的變化而導致的雙方當事人利益的失衡,實現對保險法律關係的規制與維護,實現公平與正義。法定解除制度的設置包含了兩個部分,一是行為模式,一是法律效果。其中,法律效果是最為重要的部分,法律效果設置的科學與否,將直接導致保險合同法定解除制度功能的實現與否。法律效果規定地科學,將不僅僅可以矯正並且恢復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所期待的利益格局,而且可以實現對利益的再次分配,完成對公平的第二次分配。同時,也可以對違反義務一方的投保人進行警戒和懲罰,使其在預想違約之前考慮到違約的後果,從而對其行為有一定的規制。具體來説,保險合同法定解除的效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剝奪所得的利益和進行懲罰。從剝奪所得的利益來説,剝奪投保人對保險合同所享有的全部利益,換句話説,就是保險人既不用承擔保險責任,也不用退還保險費用,而且對於已支付給投保人的保險金,保險人也有權利要求返還。此設計是具有合理性的,原因在於任何人都不能從自己過錯的行為中獲得利益,否則,將嚴重的損害社會公平與正義。進一步從風險承擔的角度來説,由於投保人沒有履行法定或約定的義務而導致了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所預期的利益沒有實現,那麼由違反合同義務的投保人進行承擔這種不利後果,也是合情合理,符合公平正義,也是最有效率的公平。從進行懲罰來説,對投保人進行懲罰,就是對投保人的違約行為所採取的措施應當足夠的嚴厲,從而實現對違約方違約的阻止的客觀效果。

三、關於法定解除法律效果的完善建議及理由

現行的《保險法》就保險合同法定解除後的法律效果沒有做出統一的規定而是要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應當看到其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即在加強靈活解釋能力的同時也喪失了法律確定性的特徵,這實在是得不償失。本文認為,我國的保險法應當確立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權的一體溯及力,即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應當具有溯及力,但是同時也應當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中的非人壽保險(即人身保險中的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具有典型的補償被保險人損害的功能,因為投保人的過錯而導致保險合同解除的,保險人可以不返還投保人保險費。保險人不返還投保人的保險費,是作為對違約投保人的警戒和“懲罰”,並不是否認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有溯及力。對於人壽保險中的人壽險,理論上投保人所繳納的保險費應當隨着年齡的增大而增加,這是因為人的年齡越大,死亡率越大,保險人承保的風險也就越大,因此投保人所繳納的保費應當與被保險人的年齡增長呈正比。但是在實踐中,由於人的收入與人的年齡的增長成反比,即人的年齡越大,人的收入能力越低。此時為了解決人的收入能力、保險費用、承保的風險三者之間的矛盾,保險人就採取了均衡保險費用的方式去計算保險費用,即將整個保險期間應當繳納的總保險費用,平均地分配到各個保險期間,這就使得每一期的保險費用都是一樣的`,從而也就避免了人在年老、低收入的時候繳納更多的保險費用。這樣,在投保人所繳納的保險費用高於保險人實際的保險成本的時候,對於那“高出保險成本的”部分費用就“存”了起來,具有了儲蓄的性質,對於此部分費用和其產生的利息,就是我們所説的人壽險保單的責任準備金,投保人對此責任準備金是享有權利的。在保險合同生效的期間,由於某種原因被解除或者是被終止時,保險人應當從保險責任準備金中去除退保手續費用,剩餘的退還給投保人。此時保險合同的解除也是具有溯及力的。第二、保險人因為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解除保險合同時,保險人仍然是有權利收取從保險責任開始之日起至保險合同解除之日時期間的保險費,這也是保險合同法定解除具有溯及力的體現。這是因為,保險合同法定解除具有溯及力,所以保險合同解除之後應當恢復合同訂立之前的狀態。根據“危險承擔説”,保險人的義務並不是從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開始計算,而是在整個保險期間都有保險義務。保險人對在保險事故發生前的危險承擔,也是免除了投保人很大的經濟憂慮和精神憂慮,此與投保人給付的保險費具有對價性,同時也符合利益平衡的原則,兼顧雙方當事人的合法利益。此外,保險合同法定解除具有溯及力即恢復原狀,可以有多種的方式來實現。不僅僅包括返還原物這種最基本的狀態,而且也包括給付以替代物返還或者是作對等的補償等其他方式。所以因客觀情況的變化導致保險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仍然是有溯及力的,保險人對保險合同解除之前所承擔的危險責任,通過收取保險責任開始之日起至保險合同解除之日止的保險費來獲得相應的經濟補償。

參考文獻:

[1]姜南.保險合同法定解除的法律效果分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2(1):90-92.

[2]方芳.保險合同解除權的時效與溯及力[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2(6):42-47.

[3]仇春涓.論保險合同法定解除的溯及力問題[J].職業學院學報,2012(4):5-8.

[4]趙俊俊.我國保險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反思[J].現代商業,2013:56-70.

[5]樊啟榮.論保險合同的解除與溯及力[J].保險研究法律,2013(8):39-4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zc/hetong/l5ev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