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職場範例 >職場健康 >

聯合國糖尿病日健康知識宣傳資料

聯合國糖尿病日健康知識宣傳資料

一、糖尿病的定義及危害

聯合國糖尿病日健康知識宣傳資料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它是以血漿葡萄糖水平升高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羣。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機制是胰島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島素作用缺陷。血糖升高時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及視物模糊等症狀。

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近年來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成為繼心血管,腫瘤之後排在第三位的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傳染性疾病。

糖尿病的危害:

1、經濟負擔的加重(長期用藥)。

2、生理上的危害(引起眾多的併發症)。

3、心理危害。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它有着急慢性病發症。在我國只有1/3的患者能得到積極的治療,而另外2/3不能得到正規的治療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療。糖尿病的發生率非常高,嚴重一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有些患者80多歲,患糖尿病30多年卻無明顯的併發症,只是定期來住院調整藥物。這説明糖尿病雖然不能得到根治,但可以控制併發症和預防的。糖尿病患者必須打持久戰,用知識戰勝糖尿病。

得了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患上併發症。

1、急性併發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 高滲綜合徵(老年人) 低血糖 合併感染。

2、慢性併發症 可以累及多個器官。

侵犯到腦.:可以引起腦梗塞。

侵犯到心血管:可引起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致死致殘或造成經濟損失的主要原因。

累及到腎臟:可引起糖尿病腎病,最終可致腎功能衰竭(也就是尿毒症 大家都知道腎臟是人體的排泄器官,一旦它壞了,小便是排不出來)只能靠透析來維持生命,,那不光人受罪花費也很大。

眼睛:可引起青光眼,白內障,視物模糊看不清東西。病程在20年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而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

周圍神經病變:可引起手腳麻木,刺痛感,身上有小蟲子爬的感覺或腳上有踩棉墊的感覺。

糖尿病足:也就是爛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人一旦失去了雙腳就意味着日常生活是很難自理的。對這一點深刻體會莫過於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不要小看一個針眼,一個很小的傷口,還有腳氣

二、糖尿病的預防對策

糖尿病是一種可防可治之病。有研究表明,一般從餐後血糖升高到確診為糖尿病,需要7年左右的時間。最初的餐後血糖升高往往不用治療,只要改變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就可使血糖恢復正常。這足見糖尿病的早期預防是大有可為的,無糖尿病者完全可能不得糖尿病。雖然現代醫學水平可使糖尿病患者不因糖尿病致殘或早亡,但其治癒還是很困難。因此,預防仍然是最關健的。

關於糖尿病的預防,有關專家提出了“四個要點”:

1、“多懂點兒”,即知識預防。接受健康教育,學習糖尿病知識。何謂“多”?就是既要知曉家庭有無糖尿病史,又要知曉防治措施,還要通過經常檢測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

2、“少吃點兒”,即飲食預防。何謂“少”?就是進食要留有餘地,不可一味滿足食慾,七八成飽即可。飲食儘量清淡、低脂、低糖、多吃魚肉、瓜菜、黑木耳、蒜、茶等。減少脂肪的攝入量,增加膳食纖維,防止肥胖和高脂血症等誘發因素的形成。有肥胖危險因素者注意體重、腰圍、腰圍與臀圍比值的控制。

3、“勤動點兒”,即運動預防。運動可以減少脂肪組織和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患非依賴胰島素糖尿病的危險。

4、“放鬆點兒”,即心理預防。避免精神創傷,提高心理應激能力,從而保證胰島素的正常分泌。

5、戒煙限酒,保證睡眠。高血粘者必須戒煙,因為吸煙可使血管收縮,血粘加重。

三、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飲食指導:飲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措施,尤其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療手段。合理的飲食有利於減輕體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謝紊亂和高血壓。教會患者根據自己的體重、身高、性別、運動量等情況計算飲食量,保證合理的營養,嚴格控制甜食,多吃纖維素的蔬菜,如青菜、芹菜等,避免進食高膽固醇食物,要根據血糖制定糖尿病飲食。

運動指導:“生命在於運動”任何人都需要運動,此病除應用藥物和飲食療法外,運動也尤為重要。首先可以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其次加速脂肪分解,減輕體重,改善脂代謝,有利益預防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最後可增強體力及免疫功能以及減輕病人壓力和緊張情緒。糖尿病運動應因人而異,適可而止,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以有氧運動為主,醫療步行是最佳方法。年青、體質好的可採用跑步、游泳、登山、打球、騎自行車等,年老體弱者可打太極拳或慢速步行,運動時間為20-60分鐘,每週3-5次,運動最好選擇在餐後1小時左右進行,出去運動要隨身攜帶糖塊,以免低血糖時備用。

用藥指導:

1、格列酮類藥(如 羅格列酮、吡格列酮)

此類藥不是直接降糖,而是增加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體內有限的胰島素能發揮作用。該類藥對動脈硬化形成的多種因素有抑制作用,從而降低了患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度。

2、雙胍類藥(如二甲雙胍)

降低細胞內儲存的糖輸出到血管內,抑制肝臟將脂肪和蛋白質轉化成葡萄糖,增加非胰島素依賴組織(如腦、血細胞、腎髓質、腸道、皮膚)對葡萄糖的利用,主要降低基礎血糖。

2型糖尿病的基礎血糖高或基礎血糖和餐後血糖都高者首選。當基礎血糖下降後,餐後血糖也隨之下降。對於l型糖尿病,主要是與胰島素聯合應用,協助胰島素(主要是中、長效胰島素或超長效胰島素類似物)降低基礎血糖。有肝、腎損害者禁用。此藥從腎臟排泄,腎臟排泄障礙時藥物在體內蓄積。

3、a-葡萄糖苷酶抑制藥(如阿卡波糖)

抑制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酶(即α-葡萄糖苷酶),減緩碳水化合物(如糧食、蔬菜、水果)在腸道消化成葡萄糖的速度,延長吸收時間,降低餐後血糖。該藥不被吸收,只在腸道發揮作用。

2型糖尿病基礎血糖正常,只有餐後血糖高者首選,用二甲雙胍或中、長效胰島素,超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後基礎血糖已達標,餐後血糖尚未達標者可與α-葡萄糖苷酶抑制藥聯合應用。1型糖尿病病人α-葡萄糖苷酶抑制藥要與胰島素聯合應用,不能單獨使用。該藥不被腸道吸收,從大便排出,對肝、腎無損害,有肝、腎疾病的患者可慎用,但有嚴重肝、腎損害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好也不用。

4、促胰島素分泌劑

該類藥有磺脲類(格列齊特和格列吡嗪)和格列奈類(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兩大類藥,兩類藥的區別是:由於作用在胰島B細胞上的位點不同,胰島素分泌高峯和持續的時間不同。

磺脲類藥起效慢,使刺激出的胰島素達峯需1.5小時,使胰島素分泌達峯時間與餐後血糖達峯時間同步,才能有效地降低餐後1小時的血糖,故一般提前在餐前半小時服,而且該藥作用時間長,對基礎血糖也有降低作用,但該藥主要針對降低餐後血糖。如果下餐未按時進餐易出現低血糖。

格列奈類藥起效快,服藥後立即可以進餐,在餐後1小時血糖高峯時刺激分泌的胰島素也同時達到高峯,能有效地控制餐後高血糖。該藥的作用時間短,當餐後兩小時血糖下降後該藥的作用已基本消失,胰島素分泌的量也相應減少,這就避免了下餐前低血糖。由此看來格列奈類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曲線非常類似正常人餐後胰島素分泌曲線,這一特點是磺脲類藥不能比擬的。應當注意的是,格列奈類藥不能降低基礎血糖,必須在基礎血糖正常時才能使用。

有一定的胰島素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在用非促胰島素分泌劑(前三類藥)的基礎上,餐後血糖尚未控制的病人與促胰島素分泌劑聯合應用;用中、長效胰島素或.超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基礎血糖基本達標後,餐後血糖尚未達標者與該藥聯合應用。

雖然磺脲類藥的作用是長效的,可以協助基礎胰島素有一定降低基礎血糖的作用,但該藥仍然是針對降低餐後血糖的。

對胰島素冶療的患者,抽取胰島素劑量必須準確,應在餐前半小時注射,必須按時進餐。不管是口服降糖藥還是注射胰島素均應定期監測血糖,根據血糖情況,由醫生調整藥物劑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zc/jiankang/dek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