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15篇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15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15篇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1月18日,我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觀看和聆聽了王薔教授的名為《基於大觀念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講座。該講座針對英語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展開,提出瞭解決這些問題有效而實用的方法,那便是基於大觀念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聽講座以前,我對“大觀念”這個名詞的內涵不太瞭解,更不能將它與英語教學設計聯繫起來。然而,王薔教授由淺入深的講解和結合案例的細緻的闡述,讓我對英語教學設計產生了新的想法,使我的世界更加開闊,讓我獲益匪淺。

王薔教授分別從“什麼是大觀念”,“什麼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如何基於大觀念開展單元整體設計”以及“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案例分享”等四個方面入手,由淺入深,由理論到實踐,詳盡而全面地闡述了大觀念教學的優勢。它能夠提升教師以單元為整體進行設計的意識,能夠解決教學內容碎片化、表層化,教學過程模式化、缺少邏輯關聯,教學評價形式化等一系列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能夠將整個單元中最重要的東西提取出來,並組織這些所有細小的東西,讓知識連成線,形成片,織成網,這樣我們的腦子裏就會有一個整體的東西,從而使各語篇之間建立了聯繫,使得課程內容變得結構化、情境化,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達到學科育人的目標。大觀念的引入,也使得教學發生了變化:從知識點學習轉向對內容和方法的學習,從碎片化轉向整合關聯的、結構化的學習,因此,大觀念成為了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抓手。

“大觀念”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推進單元內各語篇小觀念的建構與生成,使學生從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三個層面對知識進行建構,能夠協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點形成關聯,進行整合,通過多種活動發展真實的讀寫能力,以此將知識內化變成能力,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和運用語篇知識和語法知識,進行知識的遷移,鼓勵學生成為文本的創作者,而不僅僅是獲取和分析者。它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文本內容,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和品德教育,幫助其培養自信,讓學生獲得必備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以此達到學科育人的目標,因此,“大觀念”是連接課程內容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橋樑。

總之,“大觀念”教學設計理念既能協助老師更好地把握單元教學結構和內容,也能幫助學生整合、內化並遷移所學內容,潛移默化地發展其邏輯思維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嘗試將這種設計理念引入教學設計。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2

這次參加教育部骨幹校長高研班培訓,使我有幸聆聽了北師大姚計海教授《校長與教師的心理溝通》的講座,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是學校工作的關鍵,作為一個學校的校長,不能僅以制度來管理教師,還要善於與教師溝通,剔除或消弱不利因素的影響,這是有效工作的前提和保證。

溝通就是人們通過語言、書信、信號、電訊等方式傳達思想或交換情報的過程。溝通可以提供決策所需要的信息,可以提供情感、情緒表達或釋放的機會,可以激發教師的工作動機,也可以調控教師的行為。想要取得有效的`溝通效果,就得做好以下幾點:

1、尊重教師。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際交往的基礎,它能使教師感受到平等安全的氛圍,讓教師感受到被校長所接納,獲得自我價值感。正如羅傑斯所説:“尊重是無條件的”,因此校長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我們的教師,對教學水平不高的教師或有過錯的教師以及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教師都應該尊重,包括應接納對不尊重自己的教師。

2、理解教師。理解是體驗他人內心世界的能力。校長應從教師的角度換位思考,體驗其情感和思維,把握教師的體驗與其經歷和人格間的聯繫,可以緩解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3、認真傾聽。校長應主動傾聽教師“字裏行間”的內容,及通過非語言行為向教師傳達“我正在認真聽你説”。努力關注教師內心所要傾述的內容和心聲。

4、善於表達。校長的態度要誠懇,避免消極的評價,避免指責。要積極地評價,客觀對待問題真誠讚美其優勢,鼓勵去除不足之處,用心換心真實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情感,用愛心去換取教師的信賴。

總之,作為校長應具備積極的溝通理念,尊重教師的人格,理解教師的發展,傾聽教師的心聲,表達對教師的期待。通過良好的溝通方式與教師進行心理溝通,才能進一步促進學校的工作。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3

七月盛夏,我隨城區進修校的領導、老師赴北京北師大高級研修班培訓,心情的激動自不能言表,一週的時間,聆聽了北師大專家、大師們的專題講座,更是獲益匪淺,想説的、思考的千言萬語難以表達,摘取幾點與大家分享。

一、大師之大的理解。

每位大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書。北師大的專家博學、個性、幽默、風趣、相同而又不同。聆聽他們的講座,就像參觀百花園,他們的異彩光芒讓我應接不暇,他們談的是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現實及教育未來,話題嚴肅而新穎,聽者愉悦而激動,他們旁徵博引,貫通中西、事例鮮活、現身説法,個性而通俗,深入淺出的授課風度烙在我的頭腦中,影響着教師們的神經,這讓我再次領悟了,"大學乃大師之大,非大樓之大"的説法,懂得了作為教師的研修、終生學習多麼必要與重要。

二、師生關係的在理解

新時代師生關係的變化,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但此次培訓,大師們的不同角度的詮釋,讓我的大腦系統又有了更新。"變教為導""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學生""學校是犯錯誤的地方,學生犯錯誤事做自然的事""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把學習變成折磨""教師講什麼不重要,學生想什麼很重要""課堂就是一個生態系統"等等這些既文學而又哲學的理念讓我對"嚴肅、傳統、變革"中的師生關係有了全新的思考,更不要説他們廣博的、中西的師生事例是怎樣震撼到了我。經過這一週的薰陶,新時代的師生關係,教師扮演的角色在我現行思維體系中就是"導師、服務、引線、點亮、激勵、尊重、科學、藝術"等一些新理念的交匯。

三、教師講台的理解

"講台"是教師的'飯碗,是教師生存的重要標誌,竟然有那麼多的人能和教師搶飯碗,這對教師是怎樣的威脅。專家們在談未來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未來教育是就給我們打了一劑預防針,在未來信息技術環境下,人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講課,學生可以選擇聽最優質的課,最適合他們興趣的講課方式,"可汗學院"風靡全球就是活生生的現實。作為教師,年齡可以增長,智慧、學習能力,尤其是信息技術水平也不可以減弱,"飯碗"問題大於天吶!

一週的培訓,改變我的不僅僅是教育理念,而是世界觀、人生觀。一點都不誇張的説,大師們對我的影響不僅止於教學,於家人、與社會、與世界都有了全新的認識與理解。感謝進修校,感謝北師大專家們賜予我的機會。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4

新年伊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組織了20xx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新教材省級線上的培訓。

首先,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王薔教授就“基於大觀念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這一主題做了深入的講解。王薔教授指出,教師在英語教學的設計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缺乏以大觀念整體設計教學單元的意識;2。教學內容碎片化,表層化;3。教學過程模式化,缺少邏輯關聯;4。教學評價形式化。

新版英語課程標準也強調了英語教學應該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因此,教師要學會基於大觀念開展整體的單元設計。

那什麼是大觀念?王薔教授指出,大觀念是為實現核心素養目標而搭建的橋樑,它的構建與生成以單元為載體,以課程內容為核心,以學習活動為驅動,持續推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對於教師而言,大觀念是統領教學設計的核心理念,對於學生而言,大觀念則是學生完成學習後生成的認知結構,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價值觀念,應該是能夠對學生一生產生深遠影響的觀念,並會持續影響其品格,品性和行為表現的觀念。因此,在英語詞彙教學中,教師更應該重視單元主題和話題,設定有關本單元話題相關的語境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詞彙學習。

基於大觀念的單元整體教學對學生髮展具有深刻的意義。依託大主題下的多個語篇的協同,可以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建構起圍繞單元特定主體相對穩定的認知結構、情感態度和價值判斷力。那麼教師又該如何進行單元整體設計呢?王薔教授通過展示邏輯思維圖,向教師們展示了基於大觀念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流程為:一,教師應該提煉單元的核心價值,做好單元主題和內容價值和功能分析。二,教師應該深入研讀各語篇的內容,梳理單元各語篇之間的關係。三,深入研讀語篇,建構各個語篇的`結構化知識。四,基於學情,整體繪畫單元與課時教學目標。五,圍繞大小觀念精細且有梯度地設計教學環節和學生活動。六,基於目標和學情,合理設計評價活動和評價置表。基於學情有效設問,追問,示範,反饋等方式,以評促學。

最後,王薔教授和來自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學校的丁老師都通過實際的案例來説明如何進行大觀念下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並對如何設計指向單元大觀念的課時教學目標進行了深入剖析,給予了廣大教師新的啟示和有效指導。

北師大版英語新教材已經在河南開始使用,20xx屆的河南學子也將進入新大學聯考,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更新自己的觀念,不斷學習,豐盈自身,投身實踐,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更好地服務於學生,服務於社會。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5

幾天培訓下來,我漸漸走近了貌似陳舊的北師大,走近了看似樸素的教授們。張國龍老師幽默的授課風格、生動的敍事方式、深厚的文學功底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在這樣一個人困馬乏的下午,一個打瞌睡的學生都沒有,全場掌聲笑聲不斷,可見他的人文素養“感人”之深;盛魯傑老師對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精彩連連,對文本的解讀,深入淺出,足見他的文學功底之厚;趙希斌,從專科理工男到文學博士、從車間工人到教育學名家,可想其背後讀過多少書。讀書,終身學習,則是這些大師們的源頭活水。

大師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區區一個鄉村教師?回想自己,人文素養,學科素養,關鍵能力?語文教學高效有趣,深入淺出?差距,遠矣!如何培養自己深厚的人文素養,如何變為有情懷的教育人,如何成為一個獨特的人,一個深刻的人,一個有氣質的人,一個脱離了世俗羈絆的人?我想便是安靜地讀書,安靜地教書,安靜地生活,做最真實的自己!

很多人會説,我也這樣想,教學中只要把考點抓住了,知識點講清了,學生考好了就足矣,至於讀書,當需要什麼知識現學現用不就好了?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中不斷讀書學習呢?我想,功利性學習的範圍是非常狹隘的,收穫也是非常有限的,只有長期堅持學習,將讀書作為一種習慣,其回報才是不可估量的。一個人只有嚴於律己,長年累月的專注於做好一件事情,並且堅持長期讀書學習,才能享有隨之而來的成功、榮譽和財富。這幾天給我們上課的老師,不正是這樣嗎?他們取得今天的成就,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捷徑,不也就是通過長期的專注學習,閲讀大量優秀的書籍,才達到了現在的`高度嗎?

經過這次培訓,我暗下決心,必須用行動詮釋和踐行“讀書乃源頭活水”的觀念,想儲備好源頭活水,我以為:一是要勤于思考。課程改革這麼多年來,不少善於思考、勇於實踐的教師脱穎而出,但為數不少的教師還處在等待、觀望之中,有時也有改革的念頭,但期望出現現成的方案,照着別人的套路前行,這種想法是不行的。每一所學校,每一名教師都要在課程改革的精神指導下,立足於自身實際,通過讀書與實踐,摸索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改革方案,沒有獨立思考是搞不出來的。所以説,每一名教師在讀書時都要做思考者、思想者,不要把自己陷入瑣碎的忙碌工作中,要騰出時間學習,騰出時間反思、總結。二是要享受讀書的樂趣。讀書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是為了功利,自然就缺少了樂趣,而使讀書成了負擔。只有享受到了讀書的快樂,我們才會主動去讀書。會像一粒渴望成長的種子一樣努力的在書中吸取知識的營養。雖然不能説,讀書學習是我們生活中唯一的快樂,但卻可以説,讀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創造了我們生命的喜悦!在讀書中學會與壓力相處,學會在讀書中款待自己的心靈,一本書,一杯清茶,靜靜的迴歸自我,遠離無關緊要的不平衡、嫉妒、焦慮、自憐,去關心教育。三是要讓讀書成為習慣。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渠道越來越多,廣播、電視、報刊、雜誌、網絡……教師沒有接觸過、不知道的事情也許學生早已知道,因此我們教師的權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戰。學生隨意提出的問題可能會涉及到當前經濟、政治、文化領域,有些甚至是當前的熱點和焦點。教師要適應這一時代特點,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以終身學習為目標。那麼就要求教師讓讀書學習成為習慣。在工作中,個人小書架上更多的是專業的東西。而隨着工作的深入、角色的轉變,書架上的內容也在不斷的豐滿、不斷的轉變!但不管怎樣,必讀書、書必讀!當我行路艱難時,我需要讀書、需要思考、需要研究、需要創新;而行路順暢時,我時刻提醒自己,行路艱難甚至無路可走的情形隨時都會出現,於是,我對自己説“永不停息的讀書、學習吧!

讀書不僅是獲取知識的手段,更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人格,這是甚至比獲取知識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一件事。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生存的方式!通過讀書來為自己儲備源頭活水吧!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6

我在北師大曆時十天的學習中感受深刻,學習收穫很大。在學習過程中,我認真聽取專家講解,細心做好學習筆記,用心記下隨時獲得的學習感受,及時交流、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次學習,每個專題講解都很精彩,體現了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新的教學形勢下,如何把握好課標,如何正確把握教學知識體系,用什麼樣地的教學策略,怎麼樣看待教學素材,怎樣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如何看待學生,如何看待自己,真正把教學的各種因素統一協調起來,上好每一節課從而達到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這次學習中,感受最新的是怎樣定位自己,專家把教師定位為研究性的學者,通過對課標的研究、教材的研究、學生的研究、課堂的研究,要求教師準確把握《化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研究教學規律,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觀念,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留意社會、科技等的最新發展動態。在教學中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人類生存環境等。依靠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這樣做有很多好處,既提高教師自身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又能夠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恰當的處理教和學的具體問題,能夠限度地達到教學相長。

感受最深的是,重新認識了課堂教學、三維目標,如何應運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為學生的科學素養服務。通過學習,我深刻認識到三維目標只有真正落實下來,才算真正完成課堂教學,在我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只落實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價值觀目標基本略掉了。一堂好課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課程標準確定的三維教學目標是貫穿於整個課程體系之中的,也是貫穿在整個學段之中的。課程標準不等於課堂教學目標。課程標準是要分解到一堂一堂課中去的,即把課程目標分解為課堂教學目標。而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既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還要依據教材的內容,更要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的實際情況。課堂設計應緊緊圍繞訓練學生的能力與方法,達成情感目標。好課的三維目標應在同一教學過程中完成,不能互相割裂。在備課時,如果從知識教學來立意備課,就是在完成知識教學過程中,採用適當教學方法,達成能力與方法目標,達成情感目標。不同類型的知識,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僅僅強調學生的體驗,強調“悟”,課堂上僅有教師的講授,灌輸是不夠的,也是不科學的;反之,僅有學生大量的“活動”,而沒有學生的“感悟”,那也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學生的課堂參與重在思維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學習中,學生應該是主角。在設計學生活動這個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該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之一。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它的主體地位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讓學生能儘可能運用多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二是學生思維的積極參與。問題的創設需要考慮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厚度和穿透力,這樣學生才能積極高效思維。第三是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果説探究指向問題的解決,體驗則指向學生心靈的感悟,在組織教學中要注意不能為追求學習氣氛的活躍而放棄“靈魂”。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是收穫很多,不僅使我更好的把握化學課程,對於專業知識和技能也有了一些突破和認識。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完善,爭做一名優秀的中學教師。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7

很多人認為只要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和行為層面的教學技能就能成為優秀教師;我曾經認為優秀教師除了具備這樣的專業素養還應具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就像列。尼。托爾斯泰所説:“如果教師對學生具有父母一樣的愛,那麼他要比一個讀過許多書但不熱愛教育事業又不熱愛兒童的教師好。教師把對事業和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

從教二十餘年如果説教學工作上有一點點成績,班主任工作能得到學校學生家長的認可,我以為除了個人努力,比較多的還是本色工作,憑經驗辦事,充其量只是一個教書匠,經驗型的班主任。經過這次北師大骨幹班主任培訓班的培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教師的價值觀、人生觀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一個沒有高境界的教師是很難培養出以振興民族為己任,擔負起國家建設的棟樑之材的。我深感作為一個教師提高自身的素質,開拓自己的眼界是多麼重要。此次北師大骨幹班主任培訓是多麼的必要,又是多麼的及時啊。

此次北師大班主任培訓內容豐富多彩,既有理論層面的指導,又有一線班主任工作的實踐經驗,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北師大教育管理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趙德成教授的“以生為本的德育”的講座,讓我明白了班主任工作要以促進學生髮展為核心目的,作為班主任要時時處處想着學生,既要面向學生羣體,也要面對學生個體;不僅關注學業成就,更應涵蓋學生髮展的多個側面的道理;北京十四中優秀班主任李存秀老師的“我教育我品味我快樂”的講座,讓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認識,明白了班主任要當好學生校園生活的記錄者、服務者、管理者、引領者,讓我懂得了如何去與學生相處,如何去品味班主任工作中的快樂……特別是聽了北師大教育學部趙希斌老師的課,我才明白我們抱怨中國教育環境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是不可否認的,但當許多人將教育中的問題全部歸咎於外部環境的時候,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恰當的。當學生的發展和環境、條件形成矛盾時,解決矛盾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素質和水平。趙老師的講座讓我意識到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具有四項核心素質——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良好的個人素質、深厚的專業素養以及高效的教學能力。這裏重點談談我對“正確的教育價值觀”的認識和體會。

趙老師説:改變教學行為之前,先改變我們的觀念。那麼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具有怎樣的教育價值觀和職業態度呢?

第一是“尊重學生、善待學生”。我們常説教師也是人,也有情感,遇到學生不當的言行也會感到生氣和難過,有時也會做出一些不當的反應。在以往我們常認為這是正常的。聽了老師的講座,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專業工作者”,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體現教師的專業性,“做常人不能做的事情”。換句話説,面對令人生氣的學生並做出恰當的處理,這本身就是教師的工作內容之一,而做出不尊重學生的舉動是不符合教師的專業身份的。

尊重學生不僅是不打罵學生,還要以禮貌的、有修養的方式對待學生。教師檢核自己的行為是否尊重學生,善待學生,可以想一想“如果我被這樣對待,我可以接受嗎?”套用孔子的話説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那麼尊重學生,善待學生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評、懲罰學生了呢?當然不是。學生行為不規範作為教師有責任批評教育,但關鍵看教師的教育目的和態度。如果一個教師心懷厭惡,抱着泄憤的目的,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對立;如果一個教師懷着對學生的期望,秉持尊重學生的原則,批評中學生也會感到教師的關心愛護。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批評的藝術在於嚴厲與善良的圓滿結合: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批評中感受到的不僅是合乎情理的.嚴厲,而且是對他充滿人情味的關切。”

第二是“關心學生的人生和命運而不只是分數”。不可否認,當前中國教育陷入了應試教育的漩渦。這幾年麗水教育的滑坡,麗中大學聯考成績的低谷,讓麗水市政府、讓麗水市教育界、讓麗中人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所有減負的舉措都成了過時過氣的行為被拋到一邊,學校唯提高升學率為第一要務,一切行動向分數看齊。的確,獲得一個好的分數、考出一個好成績對學生、對家長、對老師來説都很重要。考上大學,特別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對大多數學生來説還是最好的出路。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一定要明白,分數和升學不應是教育教學的唯一目標。這裏借用清華大學附中語文特級教師趙謙翔老師的話,我們要“育一流學生,莫育一流考生”,我們要育一個有遠大志向的學生,目中有祖國,心中有人類;我們要育有大境界的學生——求真、求善、求美;我們要育有大智慧的學生——自知、知人、實事求是;我們要育有豐富、充實的精神生活,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的學生,讓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教育的終極目標。

總的來説,正確的教育價值觀關乎教育的靈魂和信念,這會讓我們的教育行為有目標和歸宿,讓我們在遇到壓力和困難的時候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

做一名優秀教師,努力提高個人素質,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水平,從自己的工作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

做一名優秀教師,讓學生花更少的時間獲得更好的成績,讓學生以更愉快的心情學習,讓學生能用更多更好的辦法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

做一名優秀教師,這是我的理想。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8

在有限的時間裏,北京教育專家、教授以鮮活的實例、豐富的知識、幽默的語言、獨到的教育觀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深深地吸引着我們、感染着我們、引領着我們。讓我們在解讀自己的同時,深刻感悟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進一步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拓寬視野、更新教育觀念。對我來説,感受頗深,受益匪淺。與名師、專家面對面交流並聆聽他們的教誨,實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們給了我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信仰,做一名勤於讀書、善於思考的教師。在與名師專家近距離的接觸中,感受到他們靈魂的高尚,掌握了許多做人成事的道理,實實在在感到自己的淺薄,使我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審視自己的個人價值。下面就從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與心得:

一、樂觀對待教育事業;靜心教書,潛心育人

在反思的過程中,我為自己日後的工作做了一個簡單的規劃:第一,調整與學生相處的方式,遇到問題,首先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去考慮問題,而不是從教師的感情角度去求得心理平衡。第二,擁有積極良好的心態,寬容別人,善待自己,超脱自己,少與學生鬥氣,把自己從疲憊與勞累中解放出來,做一名幸福的老師。

二、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

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刷新,而不是複製。特別是現在的新教材新理念,為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台,同時也對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更需要有創新的思想。新時代、新知識、新課程都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學習不只是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不斷的提升自身的修養和素質。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最後,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瞭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三、重視教學藝術

教師必須在各個方面提高自己,其是在教學方面,要有多種多樣的課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樣的課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上課,從而在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一堂課下來,教師一定要明白給學生教了什麼,學生髮展了沒有,改變了沒有,學生走出教室與走進教室有無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僅備教材,更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能學會什麼,是否發展了。同時,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採用更多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使課堂變成思維的舞蹈者。好的課堂是有生成感,推進感的課堂,教師不僅要給學生什麼樣的挑戰,更要看學生能提升什麼,突破什麼?實踐證明,嘗試多種教學方法,創造多彩課堂勢在必行。

四、要做創新型、研究型的教師

通過此次培訓,進行自我反思,尋找自己與“名師”之間的距離。怎樣做才能算是一位好老師?怎樣才能成為學生的好引導者?平時我們疲於應付日常教學,很多問題都沒有認真去探究和思考。細想起來,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

1、角色定位不準。

2、教與研分離。

3、缺乏激情和創新。

五、要學會欣賞與寬容。

一是要學會欣賞。如果學生老是遭受打擊,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興趣與熱情。相反,你能發現錯誤中的閃光點,學生看到了希望,會投之更多的熱情,直至成功。給我們的啟示是要學會欣賞每一個學生,努力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要戴着“有色眼鏡”看人,要把每一名學生都看成“折翅的天使”。正如陶行之先生説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鬆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當我們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面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9

本週二在北師大教授的引領下進行了一系列聽評課活動,無論是從上課的兩位老師的準備上和改進,以及專家進行的點評,都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高浪老師和尚鵬鵬老師兩位老師的示範課,展示出了目前翻轉課堂教學的較高水平,無論是學案的編制、課件的製作和課堂流程講授都很值得我學習體會。對於高浪老師對於功的分析方法和對學生的培訓,更是讓人眼前一亮。而尚鵬鵬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所運用的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醒我平時在工作生活中要多注意和留心收集材料。通過多種教學資源來吸引學生和把握課堂節奏,積累資源成為一種教學的資本。

與上次的課相比較,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磨課,課堂展示出了一種不一樣的光彩,同時也暴露目前的不足和疑問:首先,翻轉要從思想上徹底改變,而不是僅僅套用模式。其次,對於微課,深度應該如何進行把握。還有當發現有大量學生在自學質疑課上自學的理解上出現偏差時,是應該及時打斷糾正還是應該留到下節課來解決?教師在自學質疑課上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又應該怎樣貼合學生的思維和想法?對於這些都進行了一定的討論,與我看來這些應該是進行靈活處理的,可是關於這個度,對於個人來説又應該怎麼看待?

北師大教授還提出教師要注重更高層次知識點的銜接和引導,教師應該站在更高層次去引導學生,要求教師複習一下大學物理,更好的幫助學生去理解概念。

通過培訓,今後需要做出的改變第一點是積累資源,以備不時之需;二,做一個有準備的課堂組織者,處理課堂上學生各種未知的錯誤;三,對課程進行錘鍊打磨,縮小範圍和長度,先從一節課抓起,完成一個完整的過程;四,要學會反思,常去反思,提高自身。

説心得體會有點俗,思索很久,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題目,且將就一下吧。

李老師所講的內容,方方面面影響着我。

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腦子裏不裝點“詩經唐詩宋詞”的,就稱不上優秀。匆忙的2個小時,李老師信手拈來的古詩文有上百首,或易或難,用在合適的語言中,讓人感覺非常舒服,且沒有咬文嚼字的痕跡。試問我,記得幾首?瞭解幾首?幾首會用?這樣逼問,我似乎只記得教與學生課本上的`幾個句子。汗顏至極。

談起古詩文的特點及我們教與學生的目的“讓古詩的閲讀成為感受美和發現美的歷程,在品鑑喚醒心中的詩情畫意,超越某一個具體事物或具體事件的意味,提升人生的境界”。大半年的時間,同學生分享過很多詩歌,目的性很差。以後一定要教會學生手法的同時,讓學生體會“美”。

任何的備課,都應該緊緊圍繞學習目標來設定。在備課之初,就應定下目標,所有的設計要考慮原始目標。目標不宜太多,一課一兩個目標最好。目前主張整合,但是整合並不是把作者相關的文章都拿過來學習,而應該有一篇核心文本,學生通過對核心文本的訓練與學習,相應的方法,來解決其餘文章中的問題。所以,整合之初,要定好我們打算採用的核心文章。給學生提供一些課外精讀文本,為的是從不同角度刺激和強化學生的前見,使其思維更加發散和深刻。我們老師要認真找好課外精讀文本與核心文本的連接角度。一但銜接不好,就會讓學生產生強加之詞的感覺。

學到的還有很多很多,時間關係,先分享這些。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10

我很幸運的參加了由縣教育局組織的“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小班主任高級培訓班”,在這幾天的學習中,我收穫很多,借這次機會不僅養了精氣神,而且學習了一些先進的教育經驗和理論,從各位專家的講座中我深深地受到了影響,下面就談談自己的體會。

現在的生活就好像萬花筒,班主任的生活則像一個五味瓶: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班主任工作的瑣碎、繁雜且不説,光是每日面對那一羣年齡差不多,思想各異,性格亦不同的學生,處理他們各種各樣的問題時,真是費盡心思。班主任是用自己的人格來培養學生的人格,是在用自己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靈魂。班主任對自己的學生影響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東西將會釀成這個班的班風,班主任的好惡將會成為這個班學生的是非標準,班主任的要求將會形成這個班學生的習慣,班主任常説的話將會成為這個班學生的座右銘。是啊!我們要不斷反思,反思班主任往往傾注於班級瑣事而忽視學生教育,反思班主任注重形式教育而忽視研究內在過程,反思要研究學生個性,嚴中有情,情中有愛,反思過多的研究思想教育,而忽視學生心理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深刻的在反思中努力尋找新的教育思想和育人途經。

隨着時代的進步,教育也在不斷改革,原來的'教育觀念針對新時代的學生早已落伍了。聽了專家的講座後,我懂得了我們教師要努力改變育人觀念,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與時俱進。

在專家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講述中,我感受到很深的是,要把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我們在處理學生某些問題時,不要只看表面,也不要急躁,要全方位瞭解事情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把事和人結合起來,不要對學生有偏見,要尊重他們。有時候學生做的事也有自己的理由,如果我們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想一想,理解理解他們,用他們的這一優點蓋過他們做事中的缺點,也許他們更能接受,還會自我反省的。我明白了我們要從心理上去了解學生需要什麼,瞭解他們的想法,這樣有針對性地去實施思想教育。我們還要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問題,用學生的興趣去填補自己的空白,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情感,用學生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總之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以人為本。

我是一位比較年輕的老師,教學時間短,經驗不足,在學習專家的教育經驗中,在自己的不斷總結中,我懂得了做個優秀的班主任要有一個好心態。以前自己有了煩惱心情很不好,有時影響了我的工作,上課沒精神,其後又覺得對不起那些學生,我知道了要把個人所有的煩惱和痛苦留在教室之外,不要由於自己而影響學生,這是不負責任的。漸漸的我一上班就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煩惱放在下班後,不斷進行反思,自我教育,調整好心態,提升自己。

通過這次班主任培訓學習,我充實了自己的頭腦,學習了先進的教育方法,心態得到了改變,我會不斷總結經驗,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把育人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教育的真諦是愛,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最優化發展,作為一線班主任,讓我們都伸出雙手,拿出全部的愛,扶好我們的學生走出人生第一步,讓我們和同學們一起去享受成長的幸福、快樂吧。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11

今天下午參加了北京師範大學的王薔教授《基於大觀念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線上培訓。這次的學習讓我受益頗深。

首先,王薔教授提出了英語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的主要問題,主要體現在:缺乏以大觀念統領整體設計教學單元的意識;教學內容碎片化,表層化;教學過程模式化,缺少邏輯關聯;教學評價形式化。接着王教授從四個方面展開了培訓內容:一、什麼是大觀念;二、什麼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三、如何基於大觀念開展單元整體設計;四、單元整體教學實際案例分享。

大觀念是由諸多相關基礎認知概念構成的上位概念認知,具有統領性、持久性和可遷移性特徵。英語課程中的大觀念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看待世界的“透鏡”。它使學生在完成單元主題學習後,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和文化知識,建構圍繞單元主題的新的認知,形成新的知識結構、解決問題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繼而能將其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用於解決實際問題,體現正確價值觀。學科核心素養是基礎教育英語課程的育人目標,需要在基礎教育的全過程中得到持續的發展;大觀念是委實現核心素養目標二搭建的橋樑,它的建構與生成以單元委載體,以課程內容委核心,以學習活動為驅動,持續推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單元整體教學是指教師基於課程標準,圍繞特定主題,對教材等教學資源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整合和重組後,結合學習主體的需求,搭建起的一個由單元大主題統領、各語篇次主題相互關聯、邏輯清晰的完整教學單元,使教學能夠圍繞一個完整的主題設定單元目標,引導學生基於各語篇小觀念的學習和提煉,逐步建構基於該單元主題的大觀念。將大觀念落實到單元,就需要提煉“單元”大觀念,並以單元大觀念為統領,整合單元內的知識內容,建立內容間關聯,形成結構,並按照“單元”大觀念建構的邏輯,知識單元教學內容,制定單元教學目標,實施單元教學評價。

最後通過兩個實際教學案例的分享領略到了培訓的內涵。大觀念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可以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學科知識或不同的人羣對象。就英語課程而言,既有宏觀層面關於英語課程本質和內涵的大觀念,也有相對微觀層面的有關語言知識的內涵和教學的大觀念。對教師而言,它可以是統領教學設計的核心理念;對學生而言,它則是學生完成學習後生成的認知結構、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價值觀念,應該是能夠對學生一生產生影響深遠的觀念,並會持續影響其品格、品性和行為表現的`觀念。依託大主題下的多個語篇的協同,可以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建構起圍繞單元特定主題相對穩定的認知結構、情感態度和價值判斷力—形成大觀念。為學生提供深入理解單元主題背後的大觀念的基礎,引導學生構建更加全面和相對完整的對某一主題認知,這一過程給予學生以主體地位,推動他們參與主題意義探究的活動。有利於幫助學生更有層次、更系統地圍繞意義構建開展學習,潛移默化地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過今天的系統學習,瞭解到要將大觀念落實到單元,就需要提煉“單元”大觀念,並以單元大觀念為統領,整合單元內的知識內容,內容間的關聯,形成結構,並按照“單元”大觀念建構的邏輯,組織單元教學內容,制定單元教學目標,實施單元教學評價。希望能將其運用到今後的教學中,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12

今天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北師大“課堂教學改革及先進教學模式研修班”的培訓學習,非常感謝學校為我們搭建瞭如此好的一個學習平台, 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貴的機會從各方面提升自己, 總的來説, 這次的培訓內容豐富, 形式多樣,通過培訓,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下面是我在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 、 學習新的教學模式 創造高效課堂

新的 教學模式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慾望, 實現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 動性,向課堂要高效,使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課堂的本質在“學”而不在“講”,要把充足的時間留給學生學。講也是學的一種方式, 但不能成為幾乎唯一的方式,學的方式應多種多樣,尤其應探究主動學和 自己學有機結合的方式。

二、以人為本,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的採用,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課 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把學習的.權力真正還給學生,同學之間開 展合作,相互質疑,共同探究,一起進步。教師指導學生學會探究方法,充滿探 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樣導學案的使用也是以學生 自主學習為主,輔之以教師指導和學 生間的合作探究學習,這種模式能讓學生養成 自主閲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歸納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我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沒有差生,只有差 異”、“只要下功夫,每一個學生都能教好”。在這樣的信念支配下,我決心不放棄每一 個基礎差的學生, 紮紮實實地做好每一個學生的教育工作,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學 校的進步。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讓自己業務水平有所提升。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13

20xx年9月25日至30日,在校領導的精心組織安排下,我們一行50名教師赴北師大參加“啟師.沃土計劃”——“三區三州”區縣教師教育新體系建設田家炳中學骨幹教師教育能力提升研修項目(第一期)為期六天的培訓。在有限的時間裏,我們聆聽了各位專家的精彩講座,他們用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風格、風趣幽默的語言、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獨到的教育觀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深深地吸引着我們、感染着我們、引領着我們。讓我在解讀自己的同時,引起了我心靈最深處的共鳴,進一步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同時,我們還到北京市門頭溝區首師大附中永定分校參觀學習,感受到了京西帶來的震撼,體驗到了一所郊區學校的崛起歷程,體會了為每一位學生的終身幸福而努力的精彩。或多或少明白了做有生命温度的教育的意義之所在!

與專家面對面交流並聆聽他們的教誨,實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們給了我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信仰,做一名勤於讀書、善於思考的教師。下面就從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與心得:

一、初識北師大

九月的北師大,依然淡定、古樸、美麗、典雅,充滿着歷史的厚重和學術探究的氣息!校園裏匆匆忙忙行走的學子洋諡着青春的活力,德高謙遜睿智的學者浸透出師者的儒雅和涵養,這一幅畫卷勾勒出北師大所承載的責任……教育的未來和方向!

何為師,何為範,每一位老師的心中都會有一個定義,知識應該與時俱進,只有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我們才能自信地站在三尺講台,誨人不倦;只有端正自己的言行,感染身邊的人,我們才能無愧地面對學生。

二、靜下來審視自己,挖掘閲讀的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裏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有30年教齡的老師開了一節公開課,公開課特別成功,有人好奇,就問這位老師的課備了多長時間?老師説:為了這節課,我足足備了一輩子,但對於這節課的現場準備我只用了15分鐘。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時常温習的小故事,很多時候,老師做久了,我們都變得“油”起來了,缺乏了激情和動力,心態也就變得浮躁起來了——教材太“熟”了,曾經備課的初心在周而復始的重複中早已被我們丟在了身後,提本進班上課成了常態,不再讀書,不再思考,但若要真正地開設一節像樣的公開課,卻不知道該怎樣上課了。這次培訓在與專家近距離的接觸中,感受到他們靈魂的高尚,使我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審視自己的個人價值,我發現我們真的需要一股靜氣: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一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靜下心來收益的是學生,而最終收益的是教師自己。

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要有豐厚的積澱。這個積澱源自於你讀過的書、你寫過的文章、你走過的路以及你見過的人等等。廖偉博士的《批判性閲讀》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給我們的思維注入了更多的“源頭活水”。也許之所以成為,最重要的就是他們閲歷豐富,尤其是對各類書籍如飢似渴地閲讀和勤於筆端的寫作,使的眼界更加開闊,更善於思考和反省自身,從而督促自己更好地成長。

結合我們的實際,我覺得我們數學教研組的在今後的活動裏,首先能靜下心來對初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和中大學聯考考試説明進行精讀甚至研讀,從讀書的氛圍中靜下心來,明確自己所上的每一堂課在課標和考試説明中的地位並將其應用到實際中去。其次,還要讀培訓時老師們給我們所列的讀書清單:《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的美麗風景》等,從書中與陶行知、杜威、蘇霍姆林斯基等大師進行對話,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

三、加強學習,能做研究型教師

北師大李瓊教授的專題講座《成長路徑》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她從理論結合案例告訴我們如何從經驗型教師走向研究型教師。我以前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課堂教學,卻忽略了研究的意義,而研究的意義就是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難題,用李老師的話來説就是“在教育教學中,我們總是不斷遇到問題,不斷解決問題”,能及時發現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將這些問題轉化為課題,這就是成為研究型教師的先決條件。對於教師而言,從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實踐中的問題。要成為研究型教師,教師首先要有角色轉變的意識,即:有由“教書匠”轉變為“研究型教師”的需要。有了這種需要,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把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把豐富的感性認識,有意識的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從撰寫教學反思、教育敍事、教育教學論文開始,逐步提升個人的研究素質。

其次,中國礦業大學向麗娜教授《學習型組織的建設》講座用全員共同參與學習的方式很好的詮釋了“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這一理念,學習型組織的學習講究的是感悟,是主動的去擷取,去開拓未知的地方。研究型教師更要能時時處處學習,向理論學習,向經驗學習,向問題學習,向人學習,向現象學習……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空間,及時瞭解專業領域的最新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合作探討。就目前而言,微課題的選題和論文的寫作方面是我們一線教師比較頭疼的問題,所以在今後的教研組活動中在今後的大家可以集思廣益,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和優勢,提出更多的與教育教學實踐相關的選題和想法並進行深入探討,將團隊的力量和資源進行整合,不至於在今後的微課題和論文評比變成攤派式任務,使大家都能主動去完成。現在的我很難談得上多少研究,課題和論文的研究要從自己日常最平凡的教學工作入手開展,督促自己在教學中多思考,多用心。教授們的講座,讓我觸摸到了教育科研理論的脈搏,我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有了明確的努力方向,也充滿了信心。我將努力學以致用,帶着問題研究,帶着課題研究,將科研真正與教育教學實際相結合,走進常態的教育科研。

四、放慢節奏,改變心態,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成長

通過聆聽北師大附屬實驗學校張建國副校長《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與北師大二附中金寶錚老師的《優質課例分享》的.講座並觀摩課堂教學,我覺得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必須調整與學生相處的方式,遇到問題首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而不是從教師的感知去尋找某種心理平衡長期以來,針對我校目前的現狀,特別是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的情況,學生學習基礎差、主動性不好,部分學生紀律渙散,我覺得我們除了努力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收穫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之外,我覺得我們必須得放慢腳步。我理解的放慢腳步可以是減少複習、導入、授新、練習、總結這五個基本環節的某些環節,也可以將講授的內容降低難度、分解成更多突破口,還可以分層次佈置作業或者批改作業的方式更加多元等等。這樣更細化的教學會佔用更多的時間這也是難以操作的緣由。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指出,真正地學習是三位一體的對話過程,即與教材(知識)的對話,與他人(教師或同學)的對話,與自我的對話。課堂上,放慢教學節奏,給學生留下自我對話、自我反思、自我建構的時間和空間,才能促使學習真正地發生,新認知結構的形成。如果説教育是慢的藝術,那麼數學教學更是欲速則不達的,需要給學生留下思維覺醒的時間與生長的空間,以學定教,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寬容別人,善待自己,超脱自己,少與學生鬥氣,把自己從疲憊與勞累中解放出來,做一名幸福的老師。其實有時候會覺得我會挺“心疼”這些孩子們的,學習上怎麼努力都難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如果作為一名教師還和他們鬥氣,還板着臉走進教室,甚至還挖苦諷刺他們,那更會摧毀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在北師大培訓的時候走進教室的每位老師臉上都洋溢着的笑臉給我這個即將不惑的學生當頭一棒,腦海裏閃現的是我們所教的那些孩子的神情,心裏五味陳雜,若這些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我該如何面對,假如我就是這些孩子又該怎麼辦啊!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講台上這一張和藹可親的笑臉有多麼温暖,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一次次換位的思考有多麼重要。在今後的時光裏我希望自己能夠心中有愛,與學生一起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就像裴淼教授所説:與之同漁,共享打魚的樂趣;用心平氣和的情緒與孩子們交流,用孩子樂於接受的教育方法與孩子們溝通。

六天,短暫的學習,豐碩的收穫,雖不能立竿見影,但也有許多頓悟。這次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培訓充滿了教育智慧,給我帶來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及許多教學上實用的東西,使我開闊了眼界。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我這次學習機會,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會努力的將學習所得用以教學實踐,當然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教育無止境,且思且進步吧!

在路上,我們追逐教育夢想的田中人!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14

在20xx年至20xx年度裏,作為西部農村教師的我有機會參加了由國家教育部主辦的“北師大遠程教育培訓”,在本次培訓中,我認真學習了許多專家、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法,並在交流平台上與同行們進行了交流,促進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的發展,同時,也感到自己的不足。通過這次培訓,我有許多想説的,但説出來的缺很少,下面簡單談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班主任培訓方面:

1、以身作則,為人為表

要做好班級各項工作必須加強自身建設,班主任的自身建設的關鍵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質,樹立班主任的權威,讓學生服從你,崇拜你。班主任知識豐富、能力超眾、人格高尚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的使人敬服的聲譽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無形資本。

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直接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強調身教勝於言教,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範性,在無形之中為學生樹立榜樣。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觀、他的品德、他的行為、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着全體學生。 “教師把學生造成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你希望你的學生成為積極向上、勇於創新、不怕困難、對人以誠相待、有同情心和責任感、盡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而你首先要一視同仁,嚴格要求。

2、正確評價,鼓勵學生

教師經常要對學生的工作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評價每一個學生,才能使學生信服,從而激發起奮發向上的願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評價每一位學生,對成績好的學生不護短,對學習差的學生不歧視,注意發現優生的不足,防微杜漸;善於發現差生的閃光點,並使之發揚光大。

3、注重原則,教育學生

紀律是搞好班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一個班級必須要有鐵的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凡是違反紀律的學生一定要受到紀律處分,而且班主任主任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一但有一次你沒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則,那麼你將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在你處理違紀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少數學生對於處理不滿意,那麼班主任的在這個時候應該馬上進行疏導工作,這就是 “法”和“情”的關係,法律不外乎人情,我們先講法律再講人情,這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則。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新舊價值觀念的衝突,激烈的競爭,以及拜金主義的侵蝕,班主任的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在這種環境下,熱愛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應是教育的基本準則,讓學生體會什麼是真誠的愛,用實際行動去愛。

二、新技術培訓方面:

通過參加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學習, 我懂得了許多新知識, 拓寬了視野,受益匪淺。

首先, 通過了這次培訓, 我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了一定的認識。所謂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 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 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改善教與學的效果,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間接促進信息技術的掌握, 達到”雙贏雙利”的共建目的。

其次,立足學生需求實際,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傳統教學重在傳授, 以教材、教師、課堂為中心,以教代學, 教給知識重結論, 輕過程, 缺少教與學的互動, 忽視學生充分的思維過程, 使教學過程難以成為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傳統教學重經驗、輕創新, 教師憑經驗教學,形成思維、行為定勢, 缺乏對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研究、創新。傳統教學還具有封閉性, 缺少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教學創新所要體現的就是要變傳授式教學為研究性教學,變經驗教學為反思性教學, 變封閉性教學為開放性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三, 教師應該具有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觀念。在信息社會, 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都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 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在今後的工作中, 我一定會更加努力, 將上面所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 不斷實踐, 為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 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進一步發展, 作出自己的貢獻。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不僅讓我對今後的班主任工作更有信心,讓我更好地與學生溝通,熱愛學生,更好的做好班主任工作,更讓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的整合起來,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讓教學更好的為學服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立足學生實際,努力追求更好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

北師大培訓心得體會15

暑假裏我參加了在市影劇院舉行的“20xx年北師大入區暑期教師專題培訓”活動,有幸聆聽了國家教育部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辦副主任萬福院長關於《教會學生學習、全面提高質量—改進教學設計的實證研究》的專題講座。講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開展校本研究、全面提高質量

新課程推進的十年,形成了教育理論大普及、教育理念大提升,教育研究大發展的可喜局面。當前學校的發展面臨很多的挑戰,學校要減輕中國小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育的質量。學生需要學會知識,更需要培養能力,而教師要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通過聽講座我進一步認識到:有效的教學是師生雙方融洽和諧交融,不斷提升教學效能,教會學生學習,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今後我們要避免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要在課程結構整體架構下發展有效教學。萬教授還給我們介紹了現如今的企業對人才的需要,讓我們瞭解了企業對學生全面素質的需要,也是自己的眼光更加長遠,更加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學習借鑑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的優秀經驗

萬教授給我們列舉了一些名家的研究成果、名校的成功經驗,其中有“邱學華老師的中國小數學嘗試教學”、“李吉林老師的情景教學”、“魏書生老師的六環節模式”等成功的教學模式,也有“黃岡中學的精講巧練、以練引講”、“汨羅中學的剛性管理、學案學習”、“棗莊紅旗的先學後導、問題評價”等多個重點名校的比較成功的做法,還有“對校本課堂改革經驗的'分析”。萬教授用大量翔實的事例和恰如其分的分析,拓寬了我們的視野,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充滿陽光和智慧的天窗。

三、改進導學設計,推進有效教學

實踐表明,能夠實現有效教學的往往不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因為教學技術和方法具有的機械性往往要扼殺教師的創造性,難以應對複雜多變的教育對象。具體而複雜的教學情景需要教學方法和技術的靈活運用,而教學策略具有很強的創造性、直覺性和綜合性特徵,可以更好地實現有效教學。萬教授為我們具體介紹了推進有效教學的一些策略,其中有一些很值得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學習和借鑑。

總之,這次的培訓讓我們進一步在新課標理念下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有助於提高我們的基本素質和業務能力,假期的“充電”也讓我的暑假生活變得更加充實、更有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164dw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