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熱門)研學心得體會

(熱門)研學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研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研學心得體會

研學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早早的起牀,洗漱完畢後吃完早飯,穿好校服,繫好紅領巾,高高興興的來到學校等待去曲阜研學。上午我們坐近6個小時的大巴車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到達曲阜後,我們先用中餐,然後赴研學基地。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廟堂,是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建築羣,以建築時間久遠,保存最為完整著稱,被譽為天下第一廟。

孔府,是孔子後代居住的地方,樓堂宏偉壯觀,真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典型貴族莊園,感受到了孔府的地位顯赫,威嚴與榮耀。

孔林,是安葬孔子及後代子孫的地方,肅立孔子墓前,緬懷先輩,體會孔子與弟子間深厚的師生情誼,品味中國“落葉歸根”的人文情節。

晚上我們看了一段視頻,裏面的故事情節讓我們在座的師生淚流滿面,就連男同學也哭了,我的同學王昱涵哭的稀里嘩啦,但是很快又恢復了平靜。晚上用完餐後,我們回宿舍休息,這是一間可以住8個人的房間,很漂亮。這是我第一次在外邊住宿,一開始有點想爸爸、媽媽,但是一想,這是聖人居住過的地方,我也要立志做一位學識淵博的後來人,心情又無比激動起來,不知道什麼時候睡着了。

研學心得體會 篇2

坐上大巴車許久,我們終於到達了夢寐以求的目的地——黔陽古城。

充滿古風,幽靜萬分,是黔陽古城的身份證。我們踏着青石板,在這狹窄遊戲上的小路上,走着走着,便到了芙蓉樓,一位大詩人,又有“七絕聖手”之稱的文人,他就是王昌齡。人們見到這棟木建築,回回想起《芙蓉送辛漸》這首詩,我彷彿看到了在芙蓉樓下,王昌齡正在與他的好友辛漸舉杯同飲,不醉不休,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愈來愈響......從芙蓉樓離去之後,我們便到了許願樹,導遊阿姨説這棵許願樹,許願靈驗萬分——據説這棵樹下出過一名文狀元,我們拿着老師發的紅絲帶,許了一個願望——學習步步高昇,天天向上。讓這條小而細長的紅絲帶帶上我的夢想,永遠的留在這棵許願樹上,此時此刻,千千萬萬條紅絲帶隨風飄蕩,偷走了同學們心裏的落寞,偷走了千年以來的芙蓉樓的清冷。

不知不覺,火紅太陽出現在我的頭頂——已經到了中午了。銅須門來到一個小餐館吃了午飯,我們便又踏上了學剪紙的.道路。

剪紙——一門中國藝術的瑰寶,一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我一學就入了迷,喜愛上這門傳統學科,久久不能自已,它博大精深,樸素而不失華麗,老師就像是一個偉大的魔法師,他讓一張普普通通的卡紙像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一般,瞬間出現了千萬種花樣。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着,轉眼間,就到了該返回的時候,大家依依不捨,只好與這個迷人的黔陽古城緩緩道別……

研學心得體會 篇3

伴隨着秋的氣息漸漸到來,學校組織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活動----秋季研學旅行。研學旅行總是令人激動、興奮的。

清晨,第一縷金色的陽光灑向大地時,我們背上了“零食包”向學校準備集合。同學們有説有笑,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各個班都找好了自己的位置,有秩序地排列。有分享自己帶了哪些零食的;有忙着趕緊和自己班同學拍照的;還有高興地手舞足蹈起來的……

踏上去往西區傈僳風情園的七彩之路上,大家坐在這車上聽着自己中意的歌,望着窗外的風景,窗外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略無闕處的高山守衞着高速公路,金色的陽光毫不吝嗇的鋪在山頂上。導遊姐姐可愛的介紹了自己,介紹了攀枝花的市情。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了攀枝花。在車上,導遊姐姐組織我們唱歌。我們唱了訓練已久的`“雪絨花”和“同一首歌”,大家揮舞着手臂,高低聲部有分明的唱了出來。我們的歌聲飄揚遠方,彷彿整個攀枝花都回旋着最幸福最快樂最純真的歌聲。

到了目的地,大家有秩序地下了車。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黃色的海洋,走進林蔭小徑,到了路口,彷彿是一片世外桃源。空曠的土地生長着零零散散的黃花,還有許多的小黃花等着我們去給它們找一個温暖的家。拿着鐵鏟和小黃花,我們各自找到了屬於它們的家,松下土,把小黃花直挺挺地安居在家裏,寄予同學們慢慢的希望後,就等待着它的健康成長啦!接下來,我們在經過傈僳族的姐姐耐心教導下跳了舞。手拉着圍成了一個連貫着友誼和愛的大圈,在轉圈的時候走三步路然後踢兩次腳,我們跳得很開心,儘管動作不是那麼的標準。我們又開始準備包餃子了!一向包不來餃子的我,這次也跟着同學們一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想着媽媽包餃子的動作,有模有樣地包起來,雖然這個餃子的顏值不太好看,但吃飯的時候真香!還有些古靈精怪的同學竟把包子和抄手都包出來了,實在是具有超大的想象力!

吃完午飯的時候,準備進行團隊比賽。分好了組,八個同學排成一字狀,腳都伸進繩子的圈裏,像蜈蚣一樣。在進行十分鐘的訓練之後,我們準備比賽。但裁判喊出口令的時候,我們組卻腳步凌亂,落後了二班,可我們卻非常有默契地調整並毫不慌張地繼續出發。也許是我們的團結和同學的加油,使我們充滿動力後來居上。就這樣,我們班贏了比賽!第二項就是,每個班的同學拿着拴着身子的鼓,然後搖動來墊球。先開始,我們班一個都墊不到,無論怎麼做都不可以,於是大家細心思考起來,發現這個鼓的繩子是有規律的,拿兩根繩的同學是負責移動的,拿一根繩的同學是負責墊球的,並且拿兩根繩的同學可以輔助。球往哪邊跑我們就往哪跑。在最終的比賽中,我們班齊心協力,分工合作,再一次拿下了第一!我想,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吧!

這次研學旅行,使我受益匪淺。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傈僳族的熱情,學習了傈僳族的文化特色,也明白班級團結戰鬥力是多麼強大,並更加珍惜同學之間的感情!

研學心得體會 篇4

我們來到了嚮往已久的首都北京,在此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暑期研學活動。走出了生活了一年的學校,見識了很多學校裏沒有的東西。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國家博物館,見證了中國的發展史,以及世界的交流史。看到了很多以前只在圖片上看到過的東西,每見到一件古物,自己的內心都十分激動。當我見到炎帝和黃帝的`雕塑時,心裏頓生敬畏之情。隨後我們進入了故宮,不僅看到了幾百年前帝王生活的地方,還看到了許多外國友人。後來我們來到了全國的兩座學府——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北大見到了博雅塔、未名湖,還有北大之父蔡元培的石像。看到了蒙民偉音樂廳以及的清華校門,最後在此合照。

若是要説在整個行程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在科技館的參觀。走進科技館,走進華夏之光的展廳,我們感受了中國古代的科技變遷。當我看見《張衡傳》中描述的地動儀時,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悦。我還和同學一起拼成了七巧板,雀躍極了,就像在學校中攻克了一道數學難題。我們還見到了基因豎琴,細胞結構,血液流動……。本以為來到科技館就只能看見一些物理的東西,但是沒有想到的是,與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有關的知識都可以在這裏看到。晚上,清華學姐和北大教授和我們分享了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對我們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在這次研學過程中,我不僅增長了見識,還感受到了濃濃的師生情和友情。

最後,非常感謝山老師,李xx,劉向導,張嚮導給了我們這一場安全精彩的旅行,感謝鄭校以及十四中給了我這次寶貴的機會。

研學心得體會 篇5

話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期盼已久的曲阜研學5月18日到5月19日如約而至,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在老師的帶領下,穿上統一的校服,帶上簡單的行李,懷着好奇而又激動的心情,一同穿越時空,來到了孔子的故鄉——曲阜,開啟了難忘的曲阜研學之旅。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到曲阜的第一天,我們舉行了開筆禮。當我們穿上古色古香、莊重典雅的漢服,似乎每個人都在一瞬間變成畢恭畢敬的古時讀書人了。隨後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入場。我們學習了標準的拜師禮:首先向自己的老師深深地鞠三躬;接着為偉大的孔子上香行禮,以祭奠孔子;又“咚、咚、咚”地敲三下鼓,向全場人宣告自己立下的志向。

接着,我們來到了孔廟。孔廟有很多,但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等級最高的還是要數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廟前為神道,兩側栽植松柏,孔廟的柏樹有上千棵,期中樹齡最大的約兩千歲,我們五個同學才勉強把他圍抱起來,創造出莊嚴肅穆的氣氛。步入萬仞宮牆內的孔廟,透過鬱鬱葱葱的參天古柏,同學們好像穿越到了古代,成了孔子的學生,親耳聆聽着孔子的教誨,感悟着杏壇下聖人的博大情懷和萬世師表的點點滴滴。

遊覽完孔廟,我們又來到了孔府,這是孔家子孫後代居住的地方,孔府有大堂、樓房。孔家自古代以來以詩禮傳家,所以當然少不了學堂孔府的後花園裏有池塘,池塘裏有許多小錦鯉,它們在池塘裏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

最後,我們去參觀了孔林。孔林右側有七十二棵柏樹,象徵孔子七十二位賢徒。孔林是孔家人世世代代的墓地,蒼松翠柏,古木參天,碣碑林立,石儀成羣,有孔子歷代子孫墓葬萬餘座。地面上還有漢、宋、金、元、明、清、民國等時代的題記石刻,同學們瞻仰了孔子子孫三代攜子抱孫的墓葬佈局,體味了子貢含悲尊師的`情懷,領悟了何為儒家的“仁愛”。

第二天早上,我們來到尼山聖境,尼山原名尼丘山,一代聖人孔子誕生的地方。仰望72米高的孔子像,我們顯得那麼渺小,尼山之所以稱為聖地,是因為它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孔子是大家心中的一個聖賢,生賢,聖人!

短短的兩天時間,卻讓我瞭解到了許多從未接觸的東西,觸發了我內心的深思。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因創建儒家思想而被後世尊為孔聖人,至聖。他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卻不曾知道,孔子的身世坎坷,他3歲喪父,17歲喪母,家境貧寒。孔子生於戰亂時期,卻崇尚和平,推行仁義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而這小小的一部分,便反映了中華傳文化現在所面臨的問題。讓我們多多瞭解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將其傳承下去。

通過這次曲阜研學之旅,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也懂得了許多人生的哲理,真是不虛此行!

研學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10月27日,早晨7點我們三五年級全體師生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向目的地銀川出發。

此次研學旅行在丁校長“實踐育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由宋副校長帶領政教處具體操作實施。長達一個星期的精心準備,保證了此次以“走進科學,走近夢想”為主題的研學旅行圓滿成功。通過研學旅行,同學們走出課堂,融入自然,掌握知識。

歡樂之行——活力歌唱

路途中同學們一路歡歌笑語,大家輪番表演才藝,唱歌、講笑話、猜謎語等,氣氛十分活躍。讓原本乏味的行程,因為同學們的青春活力而生動有趣。讓作為班主任的我感歎:“研學旅行解放了孩子們的天性,原本我們以為內向不愛説話的學生竟如此的大方、多才多藝。”

友愛之行——團結互助

此次研學我採用的是學生小組自主管理制度,五人一小組,十人一大組的兩隊的`管理方式結合起來。實行分時間段點名制度和層層負責的管理制度,有效杜絕了學生集合遲到、景點落人等現象。更可喜的是學生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學會了理解、體諒、互助、互愛。我們班的胡嘉樂同學在研學期間坐車暈車,小組的其他同學一路上細心照顧她,幫她拿行李、倒水,感動了隨行的老師們。

安全之行——規範管理

研學旅行,安全是重中之重。除了出發前的數次安全教育之外,旅行中為了保障同學們的安全,在上車、下車、到達目的地,班主任和隨隊老師都要進行點名,並將結果報給組團領隊,最終由領隊向校領導彙報。導遊和帶隊老師負責監督。由於管理規範、到位,三五年級全部學生無一例安全事故。

文明之行——感悟自然

學生們有序地參觀了銀川科技館、賀蘭山巖畫,快樂的同時,學生們還了解了許多神祕而寶貴的大自然知識,知道了好多巖畫的知識,深深體會到了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

提升之行——學有所獲

研學旅行,“學”字是靈魂。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研學期間在導遊的指導下進行參觀。研學旅行中同學們提升了知識,開拓了眼界,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真正做到了學有所獲。

我校一直在素質教育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今後也將繼續借助研學旅行這個平台,加大素質教育的力度,深化素質教育,點亮蘇希國小子靈動的生命。

研學心得體會 篇7

三天安徽研學行,令我難以忘懷。

這三天裏,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刻竹雕。竹雕上面刻着四個大字——天道酬勤,這四個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句話用來激勵自己,如果想讓未來更美好的話,就要從小下苦功夫。老師告訴我們要用刻刀把這四個字刻出來,使用刻刀時,一定要小心,刻刀的刀口非常鋒利,左手戴手套,右手拿刻刀。

開始刻竹雕了,我們都小心翼翼地使用那鋒利的刻刀。竹子做的筆筒很光滑,我們用刻刀刻時,非常不容易,一不留神,那刻刀就會瞬間滑下。我並不害怕,總覺得刻刀不像説得那麼鋒利,也不怎麼刻得動。光“天”一個字就花了半天工夫,還沒刻好。於是,我去找老師來幫忙,才得知那把刻刀是壞的'。真的是太巧了,我們組少一個人,多了把刀,正好給我用。老師拿起刻刀,幫我刻好了“天”字,她刻得非常仔細。我從中領悟到,要想刻好,一定要專心致志。四個字全刻好了,最後一步工序是蘸墨。

這三天的研學,讓我學會了很多。

研學心得體會 篇8

廣州市番禺區鍾村中學 譚日新 從 2x12年3月開始,番禺區全面掀起了課堂改革,經歷兩年的實踐探索,課改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本人作為課改的一名實踐者,下面就課改的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改變觀念,充分認識到“高效課堂”的好處

要進行課堂改革,推行“高效課堂”模式,教師是踐行者,他們對於“高效課堂”是否從心底接受,直接關係到推行高效課堂的成敗。所以,要引導老師們積極學習,改變觀念,充分認識到這種教學模式的好處。

首先,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十分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高效課堂真正的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具體落實到教學行為中。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學會了自主探究,學會了團隊合作。唯有敢於讓學生去“經歷”並且“經驗”,學習的過程才充滿生命的律動,因律動而感動,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動和靈動。

其次,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這種教學模式,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進來,而且是帶有責任感的參與。高效課堂的特徵主要體現為: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主動是學習狀態,“主動”會激發潛能、樂在其中、帶來效益、生成能力。生動性,是追求課堂的情感價值,突出“學樂”和“樂學”,學習如飲甘露瓊漿,變“怕上學”為“怕下課”。生成性,課堂要敢於變各種“句號”為

“問號”。追求“主體多元”,鼓勵不同見解,讓思維激盪思維,讓思想衝撞思想,讓方法啟迪方法。課堂價值盡在“不可預設”。教師不再僅僅關注尖子生,而是讓尖子生帶後進生,最終讓差生變好,優生更優。

第三、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終身受益。高效課堂的應然目

標:從“學會知識”到“掌握學習方法”到“訓練終身發展能力”。有人把 “高效課堂”稱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課堂是學生成就人生夢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揚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靈的跑馬場。當學生在自主探索、團結協作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幸福以後,他們會以更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以後的人生,教育便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催化劑了。

二、學習方式的革命

“教為不教,學為成長” 在研學後教的課堂因互動而精彩,互動出高效。這種理念與模式徹底轉變了學習方式,找到了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的課堂模式。“教學是要教會學生學習”而教師要做學生的人生導師而非講師。我們有多少教師教學教得辛苦,學生不愛學:學習效果卻不佳。這是很多教師的困惑。在研學後教課堂因快樂而高效,教師是引領學生追求幸福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

1、“研學後教”理念的實質是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學,從而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①“研學後教”理念改變了“教”與“學”的順序。多少年來都是先“教”後“學”,即老師講了之後,再讓學生去練,而“研學後教”理念卻明確規定要先“研”(看書並檢測看書的效果),然後才“教”(解決“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②“研學後教”理念改變了“教”與“學”的主次。傳統的理念是以“教”為主,“學”為次。“研學後教”理念,卻把“學”放在開頭,即以“學”為首,以“學’’為主,也就是以自主學習為主,而“教”為次,合作學習為次。再從時間的分配上講,課上30多分鐘的`時間是自主學習(包括先學、看書練習、檢測及當堂完成作業);教的時間不足15分鐘,其中還包括“兵教兵”,學生與學生合作學習,這樣教師教的時間就更少了。所以這個理念就決定了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的“教”為次。

③“研學後教”理念擺正了“學”與“教"的關係。即“以學定教”,根據“先研”的“學情”來確定“後教”的內容和方法;“以教促學”,“教”(後教)幫助學生解決自學中的疑難,促進學生舉一反三,繼續自學,完成作業。

④“研學後教”理念擺正了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傳統的教學,課堂上以教師講、傳授知識為主,學生始終在聽,接受知識,處於被動狀態。而運用“研學後教”理念後,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學(看書、檢測、更正、討論、作業),這樣,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發揮了主體作用。

教師呢?教師的角色變了,變成了節目主持人,也真正發揮了主導作用。儘管教師講少了,但學生學習的每一步都要靠老師引導,

尤其要教師謀劃好自學的策略或設計好學生自學的作戰方案。教師在課堂上的形象、感情都要給學生良好的印象。這樣,教師就能發揮主導作用。

2、“研學後教”體現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怎樣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呢?怎樣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原則轉化為課堂教學結構、具體教學操作方法呢?“先研”(學生看書、檢測)和“當堂訓練”(當堂完成作業)是自主學習,“後教”(學生更正、討論)是合作學習,“研學後教”的全過程都是探究性學習。“研學後教”是符合並體現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原則的教學法。

3.“研學後教”科學地處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三者之間的關係運用這個教學模式,課堂上,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先研——讀書、檢測),暴露出疑難問題,個人不能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再讓學生合作學習(後教——學生更正、討論),這時,合作學習就有了必要性(就像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一樣。如果一上課就合作學習,搞什麼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學生就輕輕鬆鬆,因為還沒有碰到疑難問題,沒有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內容(自主學習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合作的目的(解決存在的疑難問題)、合作的方式(更正討論)、合作的人(做對的學生幫助做錯的學生更正,懂的學生教不懂的學生)。這樣的合作學習(後教)解決了個人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最後,還是自主學習(當堂完成作業)。

研學心得體會 篇9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和社會組織開始積極組織研學活動。我也有幸參與了一次研學之旅,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研學心得。

一.研學的意義

研學是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教育方式。通過親身參與,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豐富知識內涵,增長見識和開拓思維。研學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它是一種值得提倡和推廣的教育方式。

二.研學的內容

我們此次研學的內容是關於山西的文化和歷史。我們前往了太原、平遙、五台山等地,參觀了許多古建築和文物,感受了山西的豐厚文化底藴和歷史積澱。我們還參加了許多文化體驗活動,如手工製作陶器、製作蠟染、製作麪食等,深入瞭解了山西的民間文化。通過這些活動,我們對於山西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和認識。

三.研學的難點

研學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其中的難點也是存在的。首先,對於學生的安全和保障需要妥善考慮。其次,研學需要有一個全面的`計劃,包括場所的預定、人員的安排、學習內容的設計等等,需要提前充分準備。最後,對於學生的學習需求也需要做出針對性的安排,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

四.研學的收穫

通過這次研學活動,我得到了很多的收穫。首先,我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學習了許多關於山西的文化和歷史知識。其次,我提高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在活動中學會了手工製作和麪食製作等技能。最後,我認識了新的朋友,在活動中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這些都是我此次研學之旅的收穫。

總之,研學是一種卓有成效的教育方式,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社會和生活,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提升。同時,研學也需要我們全面地考慮和準備,讓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下和有益的活動中學習和成長。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研學會成為更多學校和社會組織的推崇和實踐。

研學心得體會 篇10

作為大學的一名學生,我有幸參加了學校舉辦的一次研學活動。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探索生態環境與人類發展的關係”,我們前往了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進行為期七天的研學之旅。

整個研學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受益匪淺。首先,我們進行了一系列課堂學習,瞭解了生態環境與人類發展的關係。我們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的`破壞對人類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如今,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環境污染有關。我們身處的這個地球,需要我們珍惜和保護,讓下一代能夠享受綠色的生態環境。

除了課堂學習,我們還參觀了當地的自然保護區和農業基地,親身體驗了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在自然保護區中,我們看到了各種野生動物和植物,充分感受到了它們的生命力和與我們共存的重要性。在農業基地,我們體驗了種植水稻和採摘蔬菜的過程,深入瞭解了農業生產與環境之間不可或缺的關係。

更令我難忘的是,我們還進行了一次野外探險,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進行如此刺激和有挑戰性的活動。我們需要爬山、穿過草叢和河流,最終到達目的地。這次野外探險考驗了我們的體能、毅力和團隊精神。每個人都給予了最大的努力和支持,最終圓滿完成了任務,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次野外探險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面對挑戰和艱難,才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在這個研學之旅中,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收穫了感悟。我明白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認識到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性,體驗了團隊協作的力量和個人成長的喜悦。這些感悟將伴隨我一生,成為我前進路上的動力和支持。

最後,感謝這次研學之旅,讓我成長、讓我改變、讓我超越自我。希望未來還有更多這樣的機會,讓我更好地瞭解這個世界和自己!

研學心得體會 篇11

來到曲阜,第一個景點便是高高的萬仞宮牆,隨着時間流逝,我們焦急等待着大開城門,終於,早晨八點整?祭孔大典?開始了。一隊隊人馬整齊的出場了,有的敲鑼,有的在打鼓,還有的在吹喇叭,大家瞬間被這熱鬧的氣氛感染了。緊接着,迎面走來一隊儒裝少女,她們伴着古韻雅樂,跳起了優美的舞蹈,不知不覺間,表演就結束了。

手捧一卷論語,伴着微微涼風,身穿精緻的漢服,以萬仞宮牆為背景,體驗儒學的風采。

接着,我們來到了孔廟。

孔廟有很多,但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等級的還是要數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廟的牌匾大多由篆體雕刻。走進大門,金聲玉振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個石門究竟有什麼來歷呢?我在心中暗想。這時,導遊向我們解釋説: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開始,這就是金聲;以擊罄告終,這就是玉振。以此象徵孔子思想集古聖賢之大成,讚頌孔子對文化的巨大貢獻。

孔廟的柏樹有上千棵,期中樹齡的約兩千歲,我們五個同學才勉強把他圍抱起來。

孔廟的主體建築是大成殿,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的十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面雕刻着兩條巨龍,飛騰於彩雲之中,雕刻玲瓏剔透,刀法剛勁有力,在故宮裏都很少見到。

遊覽完孔廟,我們又來到了孔府,這是孔家子孫後代居住的地方,孔府有大堂、樓房。孔家自古代以來以詩禮傳家,所以當然少不了學堂。孔府的後花園裏有池塘,池塘裏有許多小錦鯉,它們在池塘裏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所以孔子給他的兒子取名孔鯉。

最後,我們去參觀了孔林。孔林右側有七十二棵柏樹,象徵孔子七十二位賢徒。孔林是孔家人世世代代的墓地,講究五孔不入。一孔,孔家出嫁的女兒;二孔,孔家的男孩子嫁到自己的妻子家裏;三孔,小小年紀便夭折的孩子;四孔,收到國家法律刑罰的孔家人;五孔,出家的孔家人。後來又增加了一孔,也就是六孔,孔家夫人帶過來的孩子。五孔不入從此變成了六孔不入。

這次研學之旅,讓我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源遠流長,更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研學旅行個人心得體會3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只需在乎行走的每一個腳步。人生由無法預知的大大小小的旅行組成,而今天的我也在其中。

我在這一場德國之旅中一步一個腳印,從風光宜人的萊茵河、美因茨德國角、羅馬廣場、令人嚮往的浪漫之都海德堡、老城與廣場、新天鵝堡這些地方,留下了我們的足跡,每一處風景都令人流連。

在旅程即將結束之時,我將心中的感慨一一訴諸筆端。

最後一日,我們來到了慕尼黑的瑪琳廣場,遊覽了市政廳與雙堡聖母教堂。宏偉的建築,不同的'風格,無不彰顯了這個底藴深厚的國家無法忽視的精神與文化的魅力。各色的街頭藝人,不同風格但深深温暖人心的音樂,無不讓人感受到這個城市、這個國家的魅力。

再説説奧林匹克公園與寶馬展廳。奧林匹克公園,外觀造型獨特,雖然是很早以前建造的,但依舊成為這一類型建築中的中流砥柱。雖然並沒有進去一飽眼福,但處處無不散發着德國的國力與奧林匹克的精神之深入人心,而寶馬展廳亦然如此。

最後不得不説的是慕尼黑王宮和夏宮寧芬宮。慕尼黑王宮是德國的王宮,其金碧輝煌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不同風格的裝飾,精美的畫作,栩栩如生的雕塑,各色器具,甚至連一個小小的湯勺,都精緻無比。而夏宮與之相比,並不是突出,但其佔地十分巨大的後花園,讓人感到了隱隱透出幾分霸氣與心靈和視覺的震撼。雖然只是欣賞了慕尼黑王宮和夏宮的一小部分,但給人視覺心靈與文化的衝擊並不簡單,並且有許多知識文化值得探索與學習。

學習不會一蹴而就,旅行也不會一往無前。舊的旅行結束,新的旅行開始,而我也將開啟我新的旅程與學習。

不必在乎身邊沿途的風景有多少,只要心在,處處都是風景。

研學心得體會 篇12

深秋的清晨,有那麼一點兒凍人。一出門,就與刺骨的寒風撞了個滿懷。但這也阻擋不了我們內心對研學旅行的期盼。期待着旅遊大巴快點到來!

隨着朝陽的升起,大巴車也跟着到來。導遊和老師組織大家有秩序的上了車,開啟了這一天的旅程——參觀革命紀念館“八路軍駐陝辦事處”和歷史悠久的“秦兵馬俑博物館”。

伴着一路的歡聲笑語,歷經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路程,我們已經到達了“八路軍辦事處”。剛下車,講解員就帶領我們來到了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革命偉人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在這些普通簡陋的農家小院裏,我們的革命領導人衣着樸素,粗茶淡飯,卻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一張張感人的歷史照片,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歷史故事,使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林伯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為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革命的事業奮鬥不息的精神!讓我想起葉劍英寫的于明濤、李爾重同志訪西安辦事處志感:西安捉蔣翻危局,內戰吟成抗內詩。樓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風雪立多時。

通過參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讓我感受到革命偉人的艱苦生活,瞭解革命鬥爭歷史,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要有良好的學風,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第二站我們要去的地方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秦始皇兵馬俑”。進入展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秦兵馬俑和來自世界各地熙熙攘攘的人羣。

秦俑,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世界藝術的不朽偉作。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歷史文物。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個性鮮明,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勞動人民的智慧。而我,身為中國人,更是倍感自豪!

我印象最深的是二號坑,這裏有像真馬大小的陶馬32匹。陶馬4匹一組,拖着木質戰車。兵傭們有的身穿戰袍,有的身披鎧甲,手裏拿的青銅兵器,都是實物。組織嚴密,隊伍整肅。幾十匹戰馬昂首嘶鳴,攢蹄欲行。整個軍隊處於整裝待發之勢。二號坑燈光灰暗,滄夷滿目。秦俑的表情在莊嚴肅穆中似乎帶着悲哀。殘手斷臂散落一地,再加上昏暗的燈光,似乎有些猙獰。參觀完了俑坑,我們還做了個小遊戲“我們是最棒的”,遊戲過程可有趣了,而且我們有好多人都跟外國人合照了呢!時間總是跑得如風,一轉眼,太陽便溜到西邊去了。我們也該乘車回去了,雖然我們已經離開,我們的內心還停留在研學旅行的那段旅程中,即使那已經成為一段美好的回憶!今天學校組織了去中國地質大學參觀的活動,對於此次活動有許多收穫。不僅是知識上的收穫,更是精神上的收穫。首先我們參觀了學校的攀巖館,中國地質大學以攀巖為主。

他們的“七加二”計劃是十分著名的,所謂“七加二”即攀登七大洲的各自高峯以及北極點和南極點。在這段過程中的艱難是難以想象的,然而中國地質大學的攀登熱愛者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地完成了這個目標。後來,當年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峯的四人之一,也是唯一的女性攀登者——陳晨也給我們分享了一些攀登故事。

她先給我們簡單講解了一下攀登的工具與基本方式,也給我們分享了她攀登至7990米時與氧氣瓶的小故事,即使她現在平靜地講出這個小故事,但是當時那種背部冒冷汗,猛然地在夜中驚醒救助與同伴,那種生死一線的感覺真的很難以想象。此外,她還表示她並不是女英雄的代表,而是整個攀登團隊的代表。她説在她攀登上峯頂時,那是因為背後有堅強的後盾在支持着她。最後她還教育我們的人生也是在攀登,是的啊,在這人生途中,就像在攀登,我們的背後總有人在支持着我們,我們有時會幸運的'被機會選中,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去走出路來。

後來我們參觀了逸夫博物館。很喜歡館長的解説,既讓我們領悟了知識,又十分的有趣。將地理與歷史事件,文化習俗結合在了一起,通俗易懂又富有趣味。講解主要是地球的誕生與發展。當我們進入博物館,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個一百平方米的幕牆,看起來平淡無奇,只是一堵白牆罷了,但是館長的詳細介紹讓我們知道了幕牆描繪的是中生代“龍”的足跡,旁邊的文字也對“龍”進行了解説,讓我們進一步瞭解了幕牆,感受到了其壯觀。於是我們開始了正式的參觀。首先就是介紹了我們的地球,然後講到地球的發展史,首先便是困擾科學家們許久的未解之謎——生命大爆發,並主要介紹了我國的澄江生物羣。後來隨時間推移又分別介紹了植物登陸,脊椎動物登陸以及恐龍時代。最後還介紹了博物館的一個保存較完整的海百合化石。

對於這次的參觀真的受益匪淺,很感謝地大的知識提供與精神傳播。

研學心得體會 篇13

這次研學旅行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在渤海上京遺址博物館裏,我看到了曾經的文化遺產---古代的陶器,歷史悠久的碑文,有破損的服飾,鐵器,銅鏡,開元通寶,活靈活現的三彩釉陶獸頭……眼光所落之處,皆是古代獨特的文化。

我們還進行了插秧親身體驗,讓我真正明白了,“粒粒皆辛苦”我還發現種植石板大米的,泥土的下面,是一層火山巖,屬於稀有礦產資源,抗高温,耐乾燒,保温隔熱性能好,是天然綠色環保的`石材,利用有吸引能力的優勢,很好的將白天的熱量吸收,再在晚上“傳輸”給水稻,這應該就是石板大米為什麼成為國用大米的原因吧!

我們還去觀賞了自然資源鏡泊湖,我被那水平如鏡的湖面吸引了,那宛如碧玉的水面,在小船遊過時,激起一層層漣漪,慢慢的盪漾開來,霎時間微波粼粼,真是美極了!真不愧是國家AAAA級的旅遊景區!

我們還去看了吊水樓瀑布,雖然這個季節看不到瀑布,但是我們有幸認識了全國有名的跳水達人狄煥然,親眼目睹了他在吊水樓台跳水的精彩過程。簡直就像超人一般!

我們的最後一站是去牡丹智慧工程中心,體會到了科技的發達,即使是3D投影儀照射出來的影象,也極為真實,真是大開眼界,希望未來科學產業更加廣泛,向整個世界進發!

我們這兩天的研學旅行,就像是行走的課堂。邊觀賞體驗邊學習知識!非常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研學的機會,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還要感謝老師們對我的倍加呵護,讓我感到無比的温暖和幸福。

研學心得體會 篇14

1.研學心得體會

在我眼中,研學是一種融合了學習和旅遊的教育方式。通過現場觀察、實踐操作和互動體驗等手段,使得學生能夠深入瞭解所學知識,並且在體驗中收穫不同尋常的成長。

一次特別深刻的研學經歷是我和同學們去參觀了紅色革命紀念館。我們研究的是一部分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蹟。從開始的淺顯易懂的文字資料到現場講解的深入闡釋,學習過程豐富多樣,頗具互動性。我們可以互相討論,嚮導師提問,也能夠在過程中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

通過這次研學活動,我更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並且得到了很多重要的知識啟發。我認識到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只是毛皮,請進一步加深自己對知識的.深度探索和理解。研學的方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和豐富的學習平台,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現實社會、拓展眼界、培養領導力和溝通協調能力。

總的來説,研學是一種能夠結合理論和實際操作的的深層次學習形式,也是一種鍛鍊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機會。參加其中,是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研學漫步

一步一步,踏着堅實的土路,我們漫步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研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別開生面的,而且既具備知識性又有趣味性。在這些體驗中,我們可以收穫知識,瞭解歷史,還能在活動中取得共同的收穫。我喜歡與不同的人交流,與不同學科的同學一起合作完成一個任務,我享受這樣的過程,因為它讓我感受到了點點滴滴的成長。

參加研學活動,能夠開闊視野。我曾經沉浸於小小的圈子中,這裏有學科緊跟書本,教練員嚴謹的要求,同學們熱切追求的出類拔萃的成績。而在研學活動中,我擁有了許多新的機遇,這是一個更廣闊的天地,讓我們深入體驗和解釋有關知識和技能。參加博物館和博物館解説員互動,研究真實場景並在那裏跟隨小組攜手前行,這些經歷讓我傾注更多感性和理性的瞭解和感受。

總的來説,研學讓人展開全新思想的探索和理解。我們能夠在此認識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並加強其他能力的基礎。研學的機遇永遠不會耗盡,只要我們願意一步一步向前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45r0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