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理學 >

讀心理學有感(通用15篇)

讀心理學有感(通用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心理學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心理學有感(通用15篇)

讀心理學有感1

説話是一門藝術,無論在生活或者職場中,言語總是會起主導作用,影響着身邊的每個人。與他人交流時,如何説話是相當關鍵的。讀了這本書,感覺很有自我剖析一下的必要,感覺自己是一個口才不佳的人,二則是一個無幽默感的人,三則是一個不會讚美的人。雖説這幾項都是硬傷,但又一個説話注重分寸有尺度的人,是一個懂得善於傾聽的人,是一個不亂開玩笑性格較為嚴謹的人。名人卡耐基曾説“當今社會,一個人的成功,僅僅有15%取決於技術知識,而其餘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及有效説話的本領。”説話看是簡單,但是要説出有水平,容易被人理解、接受的話則不能不懂説話的心理學。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總是要和各類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每個人的心理特點、脾氣秉性、語言習慣等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有一句話説得好,見什麼人説什麼話,因人而異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我的理解是,與人真誠為第一,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人,真誠的用心對待,必然換取真誠的回報。第二,要微笑的面對對方,要懂得察言觀色,重視對方的態度。第三、要學會讚美,雖然説讚美別人,並不一定有回報,但是能夠提高和潤滑人際關係。第四,做一個善於傾聽的人,在與人交談時,也需要學會做一個很好的聽眾,這樣,會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別人才會覺得受到了尊敬,同時自己也會獲取成功的喜悦。第五,沉默是金,三思而行,不亂説、説話內容精簡同樣也是很重要的。

説話的目的是什麼,主要是在於表達和溝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一個實際傳輸。會説話的人,小則可以討人喜歡,大則可以保身,成就大事業。而如果話未説好,小則樹敵,大則會讓工作毫無起色,讓事業舉步維艱。作為一名員工角色,在與同事説話中,個人理解最重要的四點:第一,要多讚美員工,讓員工充滿自信心,讓讚美聲帶動及感染每個人,通過讚美,得到對方的欣賞和尊重。第二,要多聽員工建議,多傾聽員工的聲音,這些是一筆無形的財富,這些聲音是改善的'基石,提高工作效率的促動力。第三,要面帶微笑,每個人的表情都是內心深處的直接體現,面帶微笑是促進同事關係的重要點。第四,説話要注重尺度,不能什麼都隨意説,不注重場合。並且無論是批評或者表揚都不可不重分寸,要因人而異,對症下藥。

總之,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在成長的旅途中,待人待物最重一個“誠”字。如何學説話,如何理解心理學,就是在學習如何做人。説話是一個技巧,一門藝術,我們需要持之以恆的去學習,去實踐,這樣必然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喜愛。

讀心理學有感2

閲讀《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有些感觸,其中有效教師的特徵對自已觸動很大。有效教師共有以下特徵:精通教學技能教學方法好;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耐心温和和藹可親;瞭解學生理解學生;與學生一起活動多與學生講話;不拖課;佈置的作業不太多太難;有學問有幽默感等。對照周圍的名師都有以上特徵,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有些感想。

要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首先要師德高尚,耐心温和和藹可親,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是師生,在課下是朋友,只有把自己放到與學生完全平等的'地位上才不會責罵訓斥學生,才會耐心温和和藹可親有幽默感。比如課堂上有次學生睡着了,我把他叫醒,認真對他説“對不起,剛才上得不夠精彩,下面我努力上得更精彩些”全班同學會心一笑,課堂氣氛活躍,和諧。有次週六上午第四節學生疲勞課堂有些沉悶,我鄭重其事要宣佈一個好消息,學生們很期待,我説“再上一節課就要放學了”,如此等等我與學生們的關係很和諧。每節課下課時師生都感到有收穫,心情愉快。

要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首先還要精通教學技能教學方法好。教師知識廣博,精通本門學科有關知識,與本學科有關的最新資訊,教學基本功紮實,精通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掌握現代教育理論,教育理念先進。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教學規律,有能力選擇適合學生實際特點的教學方法,教育教學才能引起學生共鳴,成為受學生歡迎的優秀教師。

要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多為學生考慮。上課的內容、教學方法要適合學生,課堂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不能總把問題留給學生,作業不能太多太難,佈置給學生的作業教師一定要先做過,並不是課後的作業都適合自己的學生,太難的要去掉,有的題要改造,有的題目作為選做題,作業的量要適當,作業太多太難只會打擊學生的信心,浪費學生的時間。上課不要拖課,我上課總要留幾分鐘,這幾分鐘時間多數學生可以回顧一下本節課的內容,個別學生有問題也可以在這段時間與教師交流,有的學生可以休息一下,以便下節課更有精神。要多與學生交流,這樣才能瞭解學生,才能相互理解,教學也能更適合學生。

要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要真誠的關心學生,幫助學生,特別是有困難的學生,對學生要一視同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多鼓勵,多指導,這些學生的成績上來了,班級的成績才能上台階,班級學生的成績差距小了,也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以利用輔導課時間和晚自習時間輔導學生,作業中的問題多些個別的交流更好,考試後成績波動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總之只有真正為學生着想,全力幫助學生,才能建立全新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學才會更有效。

讀心理學有感3

我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感想深刻。

我認識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和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根據高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或許你認為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在學生的眼裏分量是多麼重,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有句話是這麼説的:“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老師的讚揚和鼓勵,就是對他們的賞識,就是對他們的認可,就能給他們信心和勇氣,讓他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一兩個月,僅僅一兩個月,奇蹟就會這樣出現了,經過老師的鼓勵和表揚,那位受鼓勵和表揚的同學將帶着這個信念,去不斷的努力,總有一天他會真正成功的`。我也會永遠帶着這個信念:“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去關愛我的學生,最後我要説的是:賞識你的學生,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欣賞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細微進步,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悦,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並真誠地幫助他們,那麼,奇蹟就會發生,壞學生、後進生都會變成好學生!關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教師為什麼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呢?通過讀書我知道了書中的觀點。

第一,是因為教師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

第二,是因為教師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這本書對此作了比較精簡的歸納和概括:

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心理學問題比比皆是。但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2、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共產主義品德。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按照共產主義的面貌來塑造一代新人。

3、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也就是説,教師瞭解了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才能助長學生的優點,矯正學生的缺點。教育的作用就在於發掘學生的優點,克服學生的缺點。

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為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此外,本書還提到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總結法等,可以説從理論上歸納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具體有效的方法。總的來説,本書對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瞭解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

通過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我將會心理學裏面的知識,正確運用有效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等正面引導的外因作動機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徵。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和品德。

讀心理學有感4

心理學的流派非常之多,除了因為是一門流行且有用的學科外,也跟心理學自身太過複雜,可驗證性的標準較難清晰有關。社會心理學就是其中的一門學科。讀這本書最常用的表情就是瞪大眼睛,因為忽然發現某個現象原來並不是表面那樣簡單,而是有深層次的原因,就像我們雖然可以熟練操作並使用電腦,但對電路板、硬件、操作系統之間的互動往往一竅不通。

這本書提供的概念非常多,每一個都能帶人走進一扇新的大門,認識一個全新的自己。列舉概念是個好方法,但活學活用或許更有趣,下面就試着用案例來分析一下,不一定準確,但至少有了思考,就是一點點進步吧。

情景概述

鬧鐘響第一次,這是前一晚小紅特意怕遲到提早設置的鬧鐘,稍微早了些。然而她按掉鬧鐘後並沒有及時起來,她想,第一遍就起完全不是我的風格嘛,再重複響鈴時候起牀也還來得及。於是她睡着了,第二遍響鈴重複了第一次。第三次的時候,忽然發現已經比平時晚了20分鐘,鐵定會遲到了。於是她坐起來又躺下了,反正也遲到了,乾脆請假不要去了,好好在家休息一下。

於是她發微信給領導編了個謊言説自己有點難受,想要請假,領導過了一陣子回了一句好。但她忽然發現自己真的有點難受,她感覺自己請假請的非常正確。她看了一會兒宮鬥劇,半道單位有同事打電話問一些公事,她忽然非常生氣,認為對方在刺探自己是不是真的生病了,於是很不爽。

她明天會參加一個小考試,今天空出一天來,正好應該背書。但她覺得時間還早,所以開始追劇刷手機。到了晚上她發現時間過去了,感覺很懊惱,但想了想,算了還不如安安心心的玩,省的玩一半學一半也沒有什麼用處。於是整整一天一眼書都沒有看。

第二天她去上班,總覺得別人在用異樣的眼光看着她,所以她開始做出一副忙碌並且理直氣壯的樣子開始工作,並且在與別人溝通的時候使用特別斬釘截鐵的態度。於是在一個項目風險預判中,她做了一個魯莽的判斷認為自己可以HOLD住。當團隊成員對此提出異議的時候,她堅信自己是對的並且認為對方挑戰了她的權威,所以態度很不好。但一個小時後,小紅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問題,向同事道歉。

下午她參加了考試,有一些題不會,她想,果然不出所料,肯定過不了,即使看書也不會看到這些題目的。

分析與思考

1、小紅沒有起牀,是因為她自己非常懶惰。這個判斷對嗎?

判斷小紅沒有起牀上班,是由於懶惰,這是內部歸因,也是人們通常最容易做出的判斷。但忽略了外部歸因,首先小紅因為要面對考試和項目管理,可能有很大壓力導致了失眠。其次小紅很久在長時間的壓力狀態下工作,連續幾個禮拜加班,身體和精神都已經到了極限。所以在分析一件事的時候,不要輕易的給別人定性,要學會內外因一同分析。

2、小紅撒謊後對同事正常電話溝通的牴觸情緒是哪裏來的?

當時小紅是在看宮鬥劇的中途發生,宮鬥劇基本都是在各種陰謀,笑裏藏刀,挖坑之類的情節中打轉。小紅本身請假就有一些心虛,對於同事的來電有本能的防禦心態。而且環境對於她的判斷有很微妙的影響,這樣就讓小紅在當時的情形下,變的敏感多疑,把一通正常的電話想象成了一種試探。

3、小紅對於考試沒過認為看書也不行是什麼心理現象?

這是一種認知失調。小紅由於沒有時間準備考試,對考試存在畏懼感。越畏懼,就越想逃避,以便後續失敗的時候可以給自己找到藉口。對努力可以帶來成功的合理化的反面認識,就是不努力就會失敗,但不努力如果不是因為自身的原因,是客觀條件導致的,那麼這種失敗就不是很難接受的事實。

4、小紅為什麼撒完謊後真的感覺自己很不舒服?

也是認知失調的'一種表現形式,因為小紅認為自己有積極正面的形象,但是撒謊這件事會讓她感受到自己沒有想象中那麼積極正面,所以她的身體開始自我覺知,試圖將行為合理化。生活中經常見到這種現象,甚至有時候還會有比較神奇的情況發生。

5、小紅當時為什麼激烈的堅持自己的觀點?

外顯態度是小紅與同事的判斷意見不同。但內隱態度是小紅來上班後,由於耽誤了一天的工作,有着強自尊心態的她,開始用一種防衞的姿態對待同事的意見,這屬於內隱態度。所以本來是工作的討論,升級成為印象管理,小紅產生了固着心態,就是我們常説的,對事和對人的分別。但小紅通過內省調整了自我認知,及時的發現了自己的問題,調整了心態用客觀的角度來面對建議。也就是説,她意識到了自己對這個行為的基本歸因錯誤。

那麼,做出了以上的分析,我們應該可以給小紅提出一些建議:

1、正視自己的內心,不要通過客觀原因去逃避。比如小紅不想去工作,那麼完全可以正視自己的這個念頭,頭一天晚上就決定給自己放一天假休息,這樣能避免後續很多不妥當的行為發生。

2、在工作方面,保持對事不對人的客觀態度,避免因為高自尊對行為錯誤歸因,導致做出錯誤的判斷。

3、正確評價自己,不能因為休息了一天就對自己的工作能力產生不安全感,不要受外因影響太多,要維持自己基本的判斷和信念。懷疑時,仔細分析自己周圍是不是有什麼隱性因素在影響自己的判斷,多用同理心去溝通。

最近事情太多,這篇讀書筆記質量並不那麼高。(這一句可以劃掉,因為這種原因的定義屬於外部歸因,其實應該使用內部歸因認識到自己就是有一定的鬆懈態度)。忽然感覺心理學是讓人無所遁形的照妖鏡,能逼出骨子裏的小我來,真是痛並快樂着的一件事啊。

讀心理學有感5

假期裏,因為報名參加了二級心理諮詢師的輔導,所以又重温了一遍心理學,雖然上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學習過一些相關的知識,從教二十多年後再看,有了和當年學習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

1.皮格瑪利翁效應。又叫羅森塔爾效應,是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發現的。有次他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為認真地説:“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過半年,羅森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超過一般,長進很大,再後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幹出了非凡的成績。

對教學的啟發:我們要用讚美、信任和期待去對待學生,儘管學生在當下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問題,但誰又是完人呢?讚美、信任、期待能夠帶給孩子們無窮的正能量,引領孩子更好地走向未來。

2.艾賓浩斯遺忘規律。是艾賓浩斯以自己為主試者,又以自己為被試者,從而得到的一個遺忘規律。具體內容是,人在識記後的最初階段遺忘速度很快,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遺忘速度越來越慢,在一兩天以後,保存量的變化就不大了。

對教學的啟發:及時複習,尤其單純記憶性的內容,爭取在一兩天內多次記憶,直到從識記開始到兩天的時間點內能夠保存。

3.動機強度和活動效率的關係。對困難和一般難度的任務,動機強度和活動效率之間的關係大致呈倒U形曲線,即中等強度的'動機,活動效率最高。

對教學的啟發;教育孩子張弛有度,弓拉太緊,弦會斷的,太鬆,劍又射不遠,關鍵是把握好度,好多事皆同理。

4.首因效應。指最初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比後來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更大的現象。它的作用機制是第一印象。

對教學的啟發:重點、難點問題在課的開始就處理。尤其是複習課,如果有幾大並列的問題,先挑重點難點來處理。

5.近因效應。指最新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比原來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更大的現象。

對教學的啟發:

第一,制訂適合當堂完成的教學目標,不要把一節課的內容拖到下次課處理。

第二,温故知新,對前置有知識需要的內容,要先複習好再開始新課內容的探究。

以上5點,是我感觸比較深的。總認為,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但願我能且學且用。

讀心理學有感6

今天的社會日新月異,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世界隨着互聯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小,而人們面臨的諸如家庭關係、工作關係、社會關係及恐懼、焦慮、抑鬱、擔憂、自卑等心理問題卻越來越多,這些問題的凸顯使人們的心理與身體健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關注與瞭解我們自身的心理與心理學的知識是我們教師十分有必要的。寒假中我閲讀了邢羣麟、楊英著的《生活中的心理學》(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一書,收穫與感悟良多。

讀完《生活中的心理學》一書,讓我瞭解到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受心理活動的影響與制約,懂得運用心理學管理自己,我們的生活才會幸福。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奇妙的心理暗示對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種影響,幫助我們克服不良的情緒,建立良好的意志。暗示作用,在本質上就是用別人的智能,影響是指取代自己的思維和判斷,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很少能被暗示者意識到。暗示分為他暗示與自暗示。這種心理暗示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我們可以利用它的積極面為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服務。如我們早晨醒來由於睡眠不好而眼圈發黑、精神不振時,可以利用積極的自暗示一面,理智地控制自己緊張的情緒,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動活動,呼吸新鮮空氣,舒展舒展筋骨,做做操或跑跑步就會好的,這樣就能振作精神、輕鬆、高興地到學校工作了。

對於利用他暗示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日常中,我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欽佩、信任、崇拜或喜歡的人的影響與暗示。這種他暗示讓我們放棄了部分的自主判斷,這可以使我們能夠接受智者與旁者的指導,可作為不完善的自我的補充,這在一定程度是有適應意義的。這種他暗示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我們必須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見,暗示作用應該作為自我和主見的補充和輔助,這樣才能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心理機制,起到畫龍點睛的積極暗示作用,避免消極的心理暗示,避免受人操縱、控制,成為別人或異端邪説的工具。

除了以上積極的`心理暗示外,我還對書中的其他心理知識感觸深刻。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如果過分地追求榮譽,就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扭曲,只有在挫折中感悟真諦,才能建立自信、自愛、自立於自強。在社會生活中把握比較的尺度,要立足於健康的比較,如比實績、比干勁、比投入,學習良好的社會榜樣,努力完善人格,做一個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人。

用心理學的知識不斷調整我的心理,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做一個健康的人、成熟的人,放下過去那日益沉重的包袱,輕裝上陣,精力充沛地面對現在,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未來,去開拓生命的新境界。

讀心理學有感7

用了很長時間斷斷續續讀完了《聽心理學家講故事》這本書,感覺這本書很適合心理諮詢師講課用,下面摘錄有所觸動的句子。所謂陰影,就是我們在生活世界中隱約感受到,卻又不敢認同,不願接受,不能正視的自我體驗和自我意向,實際上,我們在生活實踐中遭遇負面經驗時,即有可能感受到陰影,或者説,意識到心裏面產生了陰影。阿德勒舉例説一個虛弱的孩子經常勤奮的鍛鍊身體,使自己成為一個肌肉發達的強壯的人,這就是他在補償生理上的缺陷------阿德勒補償學説。

人們都會為力求自身完美而不斷努力,這叫做追求優越,補償是追求優越的別稱。自卑並不是壞事,它可能激發我們身上某些隱藏的潛能,看你怎麼看待自卑。柏拉圖説人們所犯的最大的錯誤,他們只想治療身體,而不想醫治思想,可精神和肉體是一致的,不能分開處置。容易陷入自卑情緒的人,他們缺乏集體情感,集體的榮辱得失引不起他們的情緒波動,只有個人的成敗才是他們關注的焦點。過分關注自我,總是期待自己處處比別人強。那你總會發現自己才能不足,總會感到自卑。人的需求其實是很低的,但人的慾望其實是無限膨脹的。強行壓抑自己的情緒,喜怒不形於色,不是感情的成熟,其實是情緒的退化。實際上是將情緒轉入了內心,當情緒受到外部壓力,不能自由宣泄時,便會在體內發泄,危及自己心理和精神,造成的危害更大。

工作分三種:必須自己做的,可以交給別人做的,可以完全放下的從微笑開始,學會賞識和讚美他人,微笑是情商的美麗外衣。最大的失敗是在失敗面前低頭。嫉妒是對別人幸運的一種煩惱。攻擊性是以極端自私為中心的絕對平均主義。嫉妒是伴隨自卑而來的,嫉妒是一種不服不悦,怨恨與自慚交織的複雜情緒。行動,是擺脱沮喪最好的辦法,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行動都是治療心理創傷最好的辦法,情緒往往不能被理智説服,但卻往往被行動改變,這是人類最奇妙的現象之一。哪怕只是收拾了一下家務,做了一頓美餐,在大自然運動了一會兒,都會使你的情緒有所改觀,而這份小小的成就感,就會使你重新找回自信。同時要相信時間會幫你的忙。如果不能挽回和補救,不如等待。

也許你現在一無所有,飽受人生的.各種不如意,以致懷疑自己生存的目的和價值,這不要緊,我知道你渴求心靈的滿足,但他遲遲沒有來到你身邊,但這並不説明他不來了,他只是因風雨耽擱了行程:上帝的延遲並非上帝的拒絕。快樂是一種心態,一種情緒,這種心態和情緒與挫折和失敗無關。一個成熟的人把握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望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每個人心中都有把快樂的鑰匙,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掌管。一位女士説,我不快樂,因為先生對我不好,她把快樂的鑰匙給了先生,一位母親説,我不快樂因為孩子不學習,她把快樂的鑰匙給了孩子掌管,一位員工説,我不快樂因為上司對我不好,她把快樂的鑰匙給了上級掌管。

享受快樂的生活:如果你的小姨找你借錢,你就要慶幸:幸虧來的不是警察。你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

讀心理學有感8

整整利用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校長管理的心理學》這本書看完了,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作為一名校長在學校管理方面學問如此之大,我始料未及。

《校長管理的心理學》這本書中闡述了“校長自我認識”“自我管理”“學校管理”“人員管理”四大項,50個小項方面的內容,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學校管理”中的“如何實現快樂管理”這一章的內容。“快樂”是每個人的需要,快樂學習,快樂工作,快樂生活是我們的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讓我們快樂,但最能愉悦人的心情的是情感上的滿足。而校長作為管理者如果能實行快樂管理,讓師生從教與學中感到幸福,那才是真正的教育。

作為校長,有責任讓每一位教師看到自己在學校裏可能的發展前景,更有責任為學校成員創造一個公平合理、催人向上的發展環境,從而激勵學校的每個教師將自己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融合起來,為學校也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奮鬥。在發展的諸要素中,用人是關鍵因素。用人制度要真正給教師以希望,能體現用人所長、避人所短,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讓大家看到幹得好與幹得不好就是不一樣。

要讓教師快樂工作,應該有合理的、有效的激勵,使教師的付出得到應有的回報。學校除了給教師提供發展的前途,給教師應有的尊重以外,建立合理的獎勵制度也是必要的'。對教師的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應與教師的付出相適應,與他們的努力和貢獻相一致。

簡單而言,充滿快樂的管理,是人性化的管理,是公平的管理,是真誠的管理、是科學的管理,是務實的管理。讓自己快樂去管,讓員工樂意被管,讓管與被管的人都快樂,這就是管理的心態。

讀心理學有感9

本性生理中談到了波折,書中從波折構成的緣故原由、體現形式及品種等方面對其做了很詳細地表明和分析,波折對於所有人來説都是會遇到的。因此對於這一章節學習不僅對在實際中照舊生活中都是很有資助的。可以讓我們遇到波折時不慌不忙,用最好的措施來處理和辦理而不影響和生活。

在人羣生理這一部門中,消耗者生理這一章節對我們最有實際意義現代管理學讀後感 。本節第一點談到的便是消耗者舉動,在原先我一定認為購置者與銷售者的關係只是單純貨物交易關係。但在讀了這一節,讓我深入地瞭解到不只是這一點,實際還存在着轉達消息這一要害。提到轉達消息那就涉及到日常的辦事,要是在交易中沒有一句話,那又怎樣轉達消息。管理心理學 讀後感而且轉達消息抵消耗者舉動的研討,對開發新市場,有效分割市場,促進批發有着很大作用。因此要更加看重辦事。 羅賓斯管理學讀後感 之後又談到消耗舉動的生理影響和它的社會關係都是那麼的實際有用,讓我們增長不少知識在管理運動中,人是第一因數,面對差別民氣理運動艘反映的紛紛複雜的徵象,學校管理是社會一個縮影,它以學校管理實踐為基礎,以個別的生理、羣體生理嚮導生理和組織生理為基本的思路,針對管理實踐中的問題,論述了管理生理學的基本理論,看重辦理實際問題,補充了相關的生理學方面的知識。對學校的管理起了積極的作用。

在人羣生理這一部門中,消耗者生理這一章節對我們最有實際意義。本節第一點談到的便是消耗者舉動,在原先我一定認為購置者與銷售者的關係只是單純貨物交易關係。但在讀了這一節,讓我深入地瞭解到不只是這一點,實際還存在着轉達消息這一要害。提到轉達消息那就涉及到日常的辦事,要是在交易中沒有一句話行政管理學讀後感 ,那又怎樣轉達消息。而且轉達消息抵消耗者舉動的研討,對開發新市場,有效分割市場,促

我以為在《管理生理學》中,相同是一個十分緊張的環節。管理心理學 讀後感相同:指在管理中產生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羣體,經過一定的聯結渠道,傳遞和交換各自的.意見、觀點、思想、情緒與願望,從而達到相互瞭解、相互認知的過程。而人與人的相同有着許多特殊性:主要是經過言語來舉行的;不僅限於信息的交流,而且包羅情緒、思想、態度、觀點等的交流;交流動機、目的、態度等生理要素有着緊張的意義;會呈現特殊的相同停滯。

讀心理學有感10

合上書,難免有些思緒萬千,真的,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感覺。想一想畢業已經二十多年了,當重拾《教育心理學》時,我突然發現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掌握竟是那樣的薄弱,似乎都有些陌生了,不僅僅是從量上掌握不足,從質的提高上更是難以提起。再加上我們學校正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靈動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更加讓我感覺到自己能量上的不足。的確,加強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彌補這麼多年的不足,是提高修養的捷徑之一。

總的來説,這本書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似乎有些枯燥乏味,但往後閲讀就會發現其內容還是緊密結合了中國小實際,不僅解決了學生的心理,實際上也解決了老師的部分心理問題;不光是解決了教育教學問題,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似乎也涉及到了一定生活問題、道德修養。

寫至此,我不得不説一些題外話,説一説自己的從教之路:

一是以前我講究的是如何教好,如何上好,於是,才能往往發揮到極限,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畫畫又是講故事,聲情並茂,聲淚俱下。愣是靠自己的表演吸引着學生的目光。問題是表演一旦不被認可,那麻煩可就大了去了。

二是我怎麼講已經編寫好了教案,設計好了計劃,一切都按部就班,學生就這般讓老師牽着鼻子,認真的走完四十分鐘。問題是人人都願意被牽着鼻子嗎?一旦有走神兒的出現,我的威嚴就會發揮得淋漓盡致,往往許多人就會被逼上梁山,説是我要學,實際往往會變成要我學。

三是《教育學》上講究的是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實際上學生心中有多少疑問,他們的層次如何,我很少去備學生,一堂課下來,主體到底動了多少?到底調動了他們多少積極性?仔細體會其中之味 ,似乎有點皇上不急太監急的味道。

四是很是辛苦。課堂上疲憊不堪,課後大量習題伺候,學生寫的是人困馬乏,我也改的筋疲力盡。提高是提高了,但靠的是加班加點,靠的是犧牲自己和學生休息鍛鍊的時間,是以知識為本位,分數為本位的“高污染,高消耗”的教育。這種情況下,並沒有考慮我和學生的身心健康。

通過本次的讀書學習,針對自己在教學中的弊病,我深深地明白了,心理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作為教師不僅僅是要傳道、授業、解惑,不僅僅是將幾道題,寫幾個字,更要注重學生心理方面的發展變化,深入學生內心深處,與學生交朋友,仔仔細細地全面的瞭解學生,這樣才能做學生的貼心人,才能不怨天尤人,自己的教學思想才能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才能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使“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等教育理論落在實處,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正正經經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我也明白了,心理的發展變化往往會影響學生的情緒,也會影響教師自己的情緒。尤其是面對後進生的時候,我們的心裏往往會失衡,我們的語言往往會表達的尖酸刻薄。先拋開自己這方面的修養不説,作為教師要明白自己情緒背後有沒有過度的期待,如果有,必然會影響自己在教學中的表現。俗話説:“欲速而不達”就是這個理。因此,老師必須耐心的想一想,自己的所想所作是否有利於是想自己的教學思想,是否有利於知識的傳授,如果自己的心理並不健康,我們就得努力使自己走出精神的牢獄,做傷痛的終結者。要不然,自己心裏的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又如何去面對心理並不成熟的孩子呢?這就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趙本山所表演的那個小品,諷刺一些人自己心裏就有病,反而給別人看心理,裝模作樣的去做心理醫生,結果,沒把別人的病看好,反而使自己昏厥於地,讓人貽笑大方。

因此,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一定要在處理班級事務時,做到時不走極端,情緒上不大起大落,不在個人的利益上斤斤計較,從而使自己心態平和,使自己懂法知法,進而就會高高興興上班去,快快樂樂回家來。在人與人之間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我一定要用心去聽孩子的苦衷,去接納孩子的感受,不輕易去否定孩子的感受,絕不輕易的下結論,俯下身子,去理解和明確孩子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言行,協助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幫助孩子疏導不良情緒。使每一個孩子充滿快樂、充滿激情、充滿陽光、進一步提高自己教學的主導性、針對性,主動而科學地駕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一步豐富教學藝術。有一句話説得好:用你的`眼睛去發現美,你就會發現許多。話又説回來,如果你用眼睛去發現醜,那麼你的心靈就會被灰塵矇蔽。

當然,學生的心理變化更是千變萬化,百人百性。由於他們的天真、敏感、好奇、心智不成熟,他們還不會找到合適的途徑來調節自己的心理,還找不到合適的途徑來發泄自己由心理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所以更需要來自老師的關心,更需要合理的疏導。否則,他們由心理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往往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交友一系列息息相關的事情。孩子就算是沒有影響他們的學習,但心理上的情緒久而久之也會結成一定的疙瘩,造成這樣那樣的心理疾病,就算是重點大學畢業畢業,但心理上的陰影也會伴其一生,從這一點上來説,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學生嗎?

事實證明,自從讀了這本書後,我在靈動課堂的實踐中也有不少的收穫,對我校在靈動課堂所實施的一些新的做法找到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就拿最近的一件事來説吧:我班有一位學生叫王宇豪,學習的積極性並不高,即使要到講台做展示,也總是哼哼唧唧,詞不達意。以前我總是與其家長聯繫,夾七夾八地訴説一通。然而就在最近的一次打飯時,我與孩子們一起排隊,唯有王宇豪同學將勺子遞到我的手上,讓我先打。對於他的這種做法,我在與家長聯繫時,反覆地肯定孩子懂事,有禮貌。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沒想到王宇豪變了。從此,他總是積極地參與班級的一些事務,包括髮言,幫助同學。他的成績也是一路飆升。究其因,我想這應該是孩子心理上起了變化,我的一句簡單的話與往日對他的否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的肯定觸動了他心裏那一塊温柔,開啟了他追求進步之門,讓孩子由被動走向了主動。可見,一句話能把人説笑,一句話能把人説跳就是這個理!學習教育心理學,掌握孩子心理真的如同我們中醫上的治病,痛在頭上,也許病因在腳上;痛在腳上,也許病因在腰啊!

總的來説,在以後的日子裏,我還要繼續閲讀不同版本的教育心理學,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進一步深入學生,掌握孩子品德形成的規律以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正確把握適當有效的評價,不斷健全孩子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心智發展,為我校在靈動課堂教學的模式中發揮出自己應有的力量!

讀心理學有感11

這個學期,我閲讀了皮連生教授的《教育心理學》。這本書具體闡述了教學設計的含義、意義和特點,簡要介紹了教學設計的起源、發展和未來趨勢,系統地梳理了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概括介紹了教學設計過程模式,它將心理學中的學習論和教學心理學的內容滲透在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是從事教學設計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重要文獻,也是語文教學設計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其最大特點是提供了比較詳盡的教學設計的學習論基礎和比較完整的教學設計的理論範式。讀完之後覺得很有收穫。下面是我對書中內容的一點認識。

首先,關於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中與教育工作關係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麼的,就需要對它的對象、性質、內容、範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關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教師為什麼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呢?我在讀完以後有這樣的認識:第一,是因為教師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第二,是因為教師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對此作了比較精簡的歸納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心理學問題比比皆是。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品德。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為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

讀完這本書收穫良多,對我也深有啟發。其中頗為深刻的是:

一、教師要教會學生閲讀與思考,要培養學習閲讀的習慣,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讓知識活起來。同時也是在培養一個有思想、會思考的人。

我們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機器,所以,老師不僅要告訴他們閲讀的重要性,更要教給他們閲讀的方法。現在很多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就是一篇課文,做一道數學題就是一道題,換一種問法就不會了,學習很機械,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把握學生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多考慮問題,教給他們方法,讓他們學會閲讀。並在閲讀中樹立自己的觀點和思想,不做一個人雲亦云的.人。

二、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思想與行為。

現代社會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的,而不是“高分低能”或者是“高智商,低素質”的人,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不能僅僅把分數當做評價一個學生好差的唯一標準,更要關注學生的思想。老師要像警察,能發現學生變化的蛛絲馬跡;老師要像良醫,能夠對症下藥,醫好學生的“頑疾”;老師要像慈母,用愛心對待每一位犯錯誤的學生。

三、要將教育學、心理學融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教育學、心理學是每一個出身的教師的必修課,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面對問題學生,我們有可能急噪,有可能“恨鐵不成鋼”,有可能惡語相加,有可能冷嘲熱諷,以至於出現了適得其反的教育效果。我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是會從讓自己的學生學好這一點出發的,為什麼現在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報道教師和學生矛盾的事件,甚至是劍拔弩張、以血的教訓換來我們深思的事情越來越多呢?我想關鍵還是要靈活運用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四、要研究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有針對性地施教。

“現在教師所面對的學生,還這麼不懂事。”其實換個角度想想他們畢竟還是孩子。所以對待學生,我們要研究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的共性,還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問題來因材施教。

五、學習與勞動相結合。

也就腦力勞動要與體力勞動結合起來,效果更佳。

教給學生科學用腦,提高學習效率,不做無用功。既做一個懂得生活的人,又做一個懂得高效率工作的人。

讀書的目的在於運用。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盡力地將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切實的應用到語文教學和班級日常管理中去,以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讀心理學有感12

理學領域有哪些事實,是人們不願相信的。

1.焦點效應與透明度錯覺:我們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

這可能造成對於他人行為的過分解讀,而理解這一點可以幫助自己緩解不利情緒,要清楚你所表現出來的尷尬或緊張別人很可能並未察覺。

2.預測誤差:我們常常低估我們完成一項任務的時間;也常常高估情緒事件的持續性影響。

這意味着我們對自我的認識是有侷限性的,想要準確預測行為最好參考過去在相似情境下的行為,不能僅憑臆想。我們有較完善的`心理免疫機制,使得重大事件帶給我們情緒的影響很可能比我們曾以為的要輕微得多。

3.自我服務歸因:把好的結果歸因於自己,而把壞的結果歸因於其他。

就像當我們獲得成功的時候,我們常會將原因歸於我們超乎尋常的才智和品德;但當我們失敗時,我們會覺得自己的失誤是普遍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

這能夠保護人們免受抑鬱,幫助緩解壓力,並讓我們認為自己比真實的更優秀,激發我們努力去自我實現。但過分地高看自己就顯得狂妄和傲慢了,而與之所對應的謙卑,並不是看輕自己,而更像是不太在意自己,一方面讓人們為自己的專長而欣喜,另一方面也真誠地認可他人的專長。

4.自我妨礙:我們會通過設置障礙來阻撓自己獲得成功。這個行為看上去是自己拆自己的台,但其實自我妨礙並不是為了破壞自我而是保護自我。

因為害怕失敗,我們可能在任務剛開始時不好好幹,以此不讓自己產生過高的期望;因為害怕失敗,我們在關係到自己形象的困難任務中不盡全力。盡全力失敗了比因耽擱而失敗更令人泄氣,如果在重重阻礙下我們竟然成功了,那對自己的信任會更加堅固;而如果失敗了也不會因此懷疑自己的天賦和能力,自己的自尊也不會受到損害。

5.錯覺思維:我們常常在隨機事件中找規律,當我們期待發現某種重要聯繫時,我們很容易將隨機事件聯繫起來,以此來支持自己的信念。

假如我們相信事件相互關聯,我們更可能會更注意某些支持性的證據。就像答主高中時每當體育課因為下雨取消就會記憶深刻,那時候我甚至總結出了體育課那天多半會下雨的經驗,現在想想體育課和下雨之間當然沒什麼聯繫。

而這種將隨機事件建立聯繫的行為往往容易讓我們產生一種控制錯覺,認為各種隨機事件受我們的影響。這種控制感會讓人很爽,但它也能讓你沉迷在小概率事件的謎之自信中,比如賭博。

我認為,這些內隱的思維習慣是中性的,沒有好壞之説,能適應當時的環境就是有利的,能在進化中被篩選出來就説明它有它存在的生物意義。很多時候用自我意識去幹涉這些習慣並不一定有利,但能瞭解這些習慣確實能幫助我們提升生活體驗。

讀心理學有感13

大學時期,曾經因為接觸了心理學這門學科而有些着迷,一個不經意中,在網上看見了這本名為《管理中的心理學》一書,頓時勾起了我翻閲的熱情。

人由於先天因素、後天社會生活及所受教育不同,他們的心理也各有特點,人的心理是複雜的,又是多變的,而且還具有鎖閉性的特點,即心靈深處的東西往往都是不輕易表露在外。想到這些,對本書的渴望又得以加深。甚至細細品讀時,不禁讓自己也身陷書中。這是怎樣的一本書?它把為人、為管理者的心裏狀態分析得如此透徹,更是用了淺顯易懂的'語言教會了我如何去做一個工作者。讀罷此書,感覺受益匪淺。

作為一個工作者,這本書教會了我怎麼樣對待自己的工作、生活。它告訴我們,無論人處在何種環境中,都應該懷着一份感恩的心,善待自己的工作、同事。對工作要盡職盡責,要充滿信心與激情,要把工作看成自己的事情來做,要做細、做紮實工作,要從小事開始幹好工作,不能好高騖遠,要有謙虛的態度等等,這些既給我們講了做人的道理,也讓我明白了工作的內涵。工作就是賦予激情與充滿信心,工作就是感恩與責任。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大長今作為一名成功女性所表現出的自信、堅忍不拔以及與困難抗爭到底的堅持。同時也讓我明白了現代管理更多的是需要理解與支持,無論是作為一個管理者還是一

個工作者,因為你在工作中都會擔當不同的角色,都在表演者與觀眾這兩個角色之間周旋,只是看自己如何正確地扮演好當前的角色。

看罷此書,讓我也明白一個道理:世間萬事,最難讀懂的就是人的心。作為一個管理者,其實主要就是對人的管理,在這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只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平靜自己的心理,才能正確看待人和事,也才能做到管理的遊刃有餘,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

讀心理學有感14

拖延這個問題竟然博大精深。它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行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腦共同作用力之下的產物。正如書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經驗這三者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細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還會聯繫到如:早年記憶、對成功和失敗的各種恐懼、模糊的自我認識等等,這些我們自己都不太願意去觸及的深層次感受抑或真相。

通過鑑別和檢查那些我們將事情推掉的背後原因——對失敗、成功、控制、疏遠和依附的恐懼,加上我們的時間概念問題和大腦的神經學因素。為我們學會怎樣理解拖延的衝動以及怎樣以全新方式採取行動做了一件非常紮實的`基礎工作。

造成拖延的根源有很多,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只有瞭解了控制你拖延的心理行為,才能對症下藥。拖延不是因為缺乏時間管理能力,也不是道德問題,它是一種複雜的心理問題,只有深入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得到。

《拖延心理學》就是認識自我的一面鏡子,它客觀地反映出了我們深層次的想法和問題,讓我們更好地接受自己,也由我們自己來掌握取捨,更為我們提供了達成目標、管理時間、謀求支持和處理壓力等一系列問題的實用性建議。

讀心理學有感15

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驚呼一聲:啊,我就是啊!或者你身邊就有這樣的拖延症患者。而美國的兩位心理學家簡·博克和萊諾拉·袁通過長期認真細緻的研究,總結出了拖延的行為、心理和征服的方法,寫成《拖延心理學:向與生俱來的行為頑症宣戰》一書。讀來頗有收穫,與大家分享。

在書中,作者首先回答了這一疑問:拖延是什麼問題?答案是:拖延從根本上來説並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既然是"複雜的心理問題",説明其中牽涉的因素是相當多的,也説明克服這一問題可能是艱難的。你是怎麼成為一個拖延者的?作者認為,你可能有一個成功和失敗的榜樣,或者受了家庭成員的極大影響。在我看來,這兩點統合為一點就是:你的行為和心理總是受到環境(集體)的影響,當然有時候可能是某個人的影響。舉個例子,你在學校接到某個任務要你和其他9個人一起完成。你和他們接觸以後,發現他們都對這項任務抱有極大的熱情並且很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你自然而然會把這項任務也看得很重要以期不給團隊拖後腿甚至是受到其他人的肯定。反之,如果其他人都想敷衍了事,你在準備做事的時候可能就會想:這件事沒那麼重要,又還有時間,乾脆先放一放吧。當然,把絕對的時間節點往前推的話,即在你的幼兒時期,你受的影響大多來自家庭。家庭當然是無法選擇的,所以拖延很可能並不完全是你的錯,但你有辦法克服它。在書中,作者首先回答了這一疑問:拖延是什麼問題?答案是:拖延從根本上來説並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既然是"複雜的心理問題",説明其中牽涉的因素是相當多的,也説明克服這一問題可能是艱難的'。你是怎麼成為一個拖延者的?作者認為,你可能有一個成功和失敗的榜樣,或者受了家庭成員的極大影響。在我看來,這兩點統合為一點就是:你的行為和心理總是受到環境(集體)的影響,當然有時候可能是某個人的影響。舉個例子,你在學校接到某個任務要你和其他9個人一起完成。你和他們接觸以後,發現他們都對這項任務抱有極大的熱情並且很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你自然而然會把這項任務也看得很重要以期不給團隊拖後腿甚至是受到其他人的肯定。反之,如果其他人都想敷衍了事,你在準備做事的時候可能就會想:這件事沒那麼重要,又還有時間,乾脆先放一放吧。當然,把絕對的時間節點往前推的話,即在你的幼兒時期,你受的影響大多來自家庭。家庭當然是無法選擇的,所以拖延很可能並不完全是你的錯,但你有辦法克服它。

關於拖延的原因,除了焦慮等因素外,作者對我啟發最大的一點是關於時間的主觀感受。每個人對於時間的主觀感受是不同的。這一點乍一聽感到驚奇,思考後就覺得深以為然。舉一個書中的例子,一個拖延者在晚上衝到郵局去郵寄税費,有人問他為什麼遲到,他説:"距離午夜還有5分鐘,我沒有遲到!"很多拖延者生活在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的嚴重衝突中,不願意也不能認知到他們的時間概念與鐘錶時間有着很大的差異。而有些人把鐘錶時間看成無關緊要的,認為它不夠人性,有些人則始終處於時間混亂中,一開始似乎一切進展順利,但因為突然發現時間不夠而暈頭轉向,而這樣的經歷只會在他們身上一再重演。這一經常無法被普通人所認知到的因素實際上恰恰説明了很多拖延事件的緣由,頗使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拖延怪圈這一作者着墨頗多的地方也是直戳痛點。拖延怪圈簡練言之:1.這次我想早點開始;2.我得馬上開始;3.我不開始又怎麼樣呢;4.還有時間;5.我這個人有毛病;6.不做(我無法忍受了/何必庸人自擾呢);做(我不能再坐等了/事情還沒有這麼糟,為什麼當初我不早一點開始做呢/把它做完就行了);7.我永遠不會再拖延!你發誓,下一次你一定早一點開始,控制好焦慮情緒,嚴格按照計劃,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條。直到下一個任務出現……我相信有很多人看到這兒會感到心裏咯噔一下。因為作者實在是描述得太到位了!很多人,包括我,都曾被困在這樣的拖延怪圈中而感到無比苦 惱。我們期待着改變。

改變是一個過程,可以分成四個階段:前關注、關注、有意識有行動或者決心改變、無意識有行動。當你閲讀本文時,你至少是在第二或第三個階段了。通過有效的途徑,你慢慢地進入到下一個階段。而當到達第四個階段時,新的神經通路開始運轉,你開始適應新的行為方式和心理。這樣,隨着時間推移,有一天你會發現拖延變得不再對你有誘惑力,很多事情都可以馬上動手去做。

對你的拖延症有了這麼多的深入瞭解以後,克服的方法就顯得簡單了許多:設立明確的目標與充分可行的計劃。這樣的目標應具有可觀察性、具體性和特殊性,它可以被分解成幾個小的步驟,第一步可以在五分鐘內被完成。通過實踐以後,你會發現,制定這樣的目標和計劃並不難,實現每一步都很輕鬆,而且會帶給你成功的快感。對了,在實現目標、完成計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別忘了獎勵自己的努力和進步哦。豆瓣的一個小組"我們都是拖延症"目前成員人數已超過133200.説明拖延症的人羣絕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同時也説明大家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且在努力地利用集體的影響和科學的方法去克服。

如果你沒有拖延症,希望你繼續堅持下去,給別人樹立一個榜樣;如果你深受拖延症煩擾,不妨讀讀這本書,汲取一些養分,早日與拖延症説再見。

標籤: 有感 心理學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lixue/41qm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