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有關職業規劃職業規劃範文5篇

有關職業規劃職業規劃範文5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迎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我們需要好好的進行職業規劃了。我們該怎麼去寫職業規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職業規劃職業規劃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職業規劃職業規劃範文5篇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1

實習屬於職業規劃的第一步,所以一定要趁早。功利性地説,它是未來找工作的一個鋪墊;此外,對於一個沒有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來説,實習也可以幫助自己開闊眼界,提高待人接物的能力,重新修訂自己的職業目標等。

第一次實習,不管工作再瑣碎,再乏味,先把它做起來。在可能的條件下,對實習工作可以有以下幾個要求:

一、優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崗位

小瓊的第一份實習,是在親戚的介紹下做了公關,之後,她再找實習時,只要是與公關相關的工作,她都能輕易得到;但其他類型的工作,她甚至連面試機會都沒有得到過。

二、工作單位儘可能比較正規,各部門齊全

在一個正規的公司裏可以體會到公司健全的管理模式。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現在的實習崗位,你可以在部門齊全的公司裏看看,有哪些其他崗位是自己喜歡的,適合的。

通過實習可以獲得的:

一、工作能力的提高

工作能力的提高不意味着你多學會幾種EXCEL技巧,打字變快了,而是體現在一些非常抽象的層面上。比如:以前,小瓊説話語速很快,她的上司説這樣會讓對方覺得,她對説話的內容沒有把握,而且沒辦法很好的記住説話的內容。所以小瓊放慢了説話的速度,而且談吐也沉穩了。這在有很多社會經驗的人看來完全是不值一提的,但對於沒走上社會的小瓊來説,就是很大的收穫。

二、提升責任心

在實習工作裏,你要為你的工作負責。雖然比正式員工承擔的責任小得多,但還是經常有你不認識的人,跑到你的上司那裏提到你的工作成果。這些都壓迫着你把事情做到最好。

三、更瞭解你未來的工作

在正式的實習裏,你可以充分了解到你這一類工作的職責和人才需求。而且,你可以通過各方面瞭解到,你這個崗位在不同行業、不同公司裏的狀況,這對未來找工作很有幫助。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2

職業規劃類課程在前些年一直是不温不火的,但在近兩年卻忽然火爆了起來。這不,就在今年六月初,我應邀到蘇州去參加一場HRD學習論壇並擔任主講嘉賓。論壇主辦方的總經理晚上陪同吃飯時對我説,他們公司近兩年開辦的課程中,職業規劃類課程的佔比不斷提高,佔到了將近“半壁江山”。我們當時分析認為,這與大環境的變化有直接關係:這幾年製造業不景氣,蘇州的製造企業更是紛紛倒閉或轉產或限產,原先在企業中工作的人才們有了職業迷茫,面臨了新的職業抉擇問題,於是人才們便希望尋求職業規劃理論和方法的幫助。

上述事例,只是近兩年來職業規劃類課程廣受市場歡迎的一個縮影。這毫無疑問與經濟不景氣導致人才們的想法和需求發生了變化有直接關係。但遺憾的是,火爆的職業規劃類課程市場,也催生出了一些怪現象:有許多過去不開辦職業生涯規劃類課程的培訓公司,也在開始大力推廣職業生涯規劃類課程了;一些過去不講職業生涯規劃類課程的培訓師,也開始宣稱自己是“職業生涯規劃專家”了。培訓公司和培訓師的宣傳行為,更進一步地促進了這類課程的“市場繁榮”。

然而,我們的研究顯示:職業規劃對那些尚沒有在職場上建立起基本的職業競爭優勢的年輕人來説,其實際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弄不好還極有可能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職業規劃可能只對少數已經獲得了職業成功的人士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即在他們處於職業發展的“十字路口”時,需要審慎地做出選擇。

職業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但是,有許許多多的年輕人,他們卻在選擇職業目標和路徑時,要麼“隨心所欲”、“聞風而動”,要麼因焦慮不安或急於求成而寄希望於職業規劃;實際上,人的職業命運有其內在運動規律,你只能遵循它,而不能忤逆它,無論是聽之任之,還是投機取巧,都不但不可能產生希望的結果,反而可能有害於自己的職業發展。

所以,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職業規劃類課程的三個“市場”

職業規劃類課程的“市場”大致由三個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市場”是企業。當一些企業解決不了其所面臨的日益複雜的員工管理問題時, HR或直線主管或高管們便試圖通過給員工們上一堂職業規劃類的課程來解決問題。於是,企業便以每天20000元左右的價格,禮請外部培訓師來企業給員工上課;也有的企業為了省錢,選派人員參加外部機構舉辦的職業規劃方面的公開課程(偷師),之後回到企業轉授/分享。

第二部分“市場”是各類企業中相當數量的員工們。他們希望職業規劃之類的課程能夠解決自身面臨的某種現實的職業困惑或焦慮,或者能夠幫助他們快速和順利地實現某種程度的成功人生。為了達成此目的,他們會首先希望/要求企業為他們提供這類課程的培訓,當企業不願意滿足他們的要求時,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便自掏腰包參加外部“權威”機構舉辦的這類課程。

第三部分“市場”是相當一批想成為“職業規劃師”的企業HR或直線管理者。他們在某些商業機構的遊説下:相信大多數員工在職業生涯管理方面需要有“導師”來指引;成為“職業規劃師”是一件既可以幫助別人、也能夠成就自我的事業;成為“職業規劃師”並不難,只要學習完相關課程,拿到一紙證書就是了。於是,他們要麼説服所在的組織掏錢派他們外出學習,要麼自費參加外部機構開辦的相關“認證”課程班。

哪些人已做、在做或想做職業規劃?

我們的調查和分析顯示,那些已經做過、正在做或想要做職業規劃的人,可以分為以下六種類型。

  初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

這是職業規劃“市場”的主體人羣。由於他們在學校裏就被老師們反覆灌輸了大量的“選擇大於努力”的道理,並且他們也基於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大量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事實與道理,使得他們從內心深處認同“選擇職業”對於自己是特別重要的。於是,順理成章,他們會基於自己的所學專業和興趣愛好,會基於老師教給他們選擇工作的知識,會基於現實中許多成功人士過往的奮鬥歷史,也會基於自己對現實和未來的種種判斷與想象,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目標和發展路徑。

然而,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説,要規劃出“可行”的職業發展方案其實是很難的,因為他們尚沒有建立起基本的職業能力。沒有建立起基本的職業能力,又對職業前景充滿了想象和希冀,使得他們的職業規劃不但不具可行性,反而可能會有害於他們的職業發展。

  不願付出艱辛、卻又幻想職業成功的人

大多數企業中,都有這樣的一羣人:他們不喜歡做太辛苦、有挑戰和冒險性的工作;他們以家庭或個人為中心,認為工作不應對家庭和個人身心造成負擔;他們只願意做朝九晚五、每週有雙休的工作,拒絕出差、加班,希望隨時請假都能獲得批准……但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也會夢想取得職業成功,因為職業成功意味着有許多“好事”會隨之而來:收入更高、生活更體面、社會評價更佳、自我感覺更好。於是,當他們一知半解地瞭解了職業規劃方面的知識以後,便誤以為,做了職業規劃,就意味着找到了不用付出艱辛的努力、也能輕鬆地獲得職業成功的捷徑。

然而,對於這部分人來説,不管他們對職業規劃寄予了多高的期望,最終他們一定會大失所望,因為職業規劃並不能解決他們面臨的“心理矛盾”和他們的心靈與現世的衝突。

  在現有的職業領域競爭失勢的人

有些人由於“投錯了行”,或者在組織的安排下一直在做着自己並不擅長、也並不喜歡的工作,當他們在某一職業領域“混”了若干年也不能出人頭地,卻又不願意就此沉淪下去時,他們便會面臨三種選擇:一是,在現有的企業和職業領域繼續工作下去,但要找到突破的方法;二是,跳槽到一家新的企業工作,但要選擇適合於自己的企業;三是,放棄現在工作的職業領域,到一個新的職業領域尋求發展。這就意味着,他們在客觀上需要對自己的職業進行規劃。

從理論上講,職業規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這類人認識自己,但如果他們不改變自己的某些能力缺陷,而僅僅指望通過較短的時間就能完成的職業規劃來改變自己的職業命運,那是極不實現的,甚至只是異想天開。

  想通過跳槽找到更好的工作的人

通過跳槽獲得職業發展的機會或追求更大的職業機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職業行為。但是,跳槽會有兩種結果:一是,成功地到達理想的彼岸;二是,掉進“臭水溝”裏再也爬不起來。前者是機遇,後者是風險。但是,大多數當事人往往並不能有效地判斷跳槽是否明智,以及並不能有效地把握跳槽機會和規避跳槽風險。於是,一部分有了跳槽想法的人便會在外界的誘因下,產生了向職業規劃理論與方法尋求幫助的想法。

然而,對於這部分人來説,職業規劃理論與方法類的課程對他們的作用很可能是有限的,因為許多鼓勵人們“做自己”的職業規劃理論與方法,是在鼓勵人們背叛自己正在服務的組織。如果他們不幸相信了這樣的理論,他們就將無法讓組織充分地信任他們;而當他們不被一個組織充分信任時,他們便不可能獲得職業成功。

  出現了階段性職業倦怠的人

大多數人在一家企業或一個職業領域的同一崗位上工作久了以後,如果他們的環境太過一成不變或者太過動盪,他們會產生對工作的倦怠感或厭倦感(甚至於對職業的迷茫感,正如婚姻有“七年之癢”一説);有了這種倦怠感或厭倦感之後,人便很容易產生換一換工作或職業的衝動。但人是理性的,更換工作或職業,前路未必就是光明的,於是“怎麼辦”便會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心上。這時,處在這種狀態的一部分人就可能會想到,職業規劃的理論與方法或許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

然而,階段性的職業倦怠感或厭倦感往往只是暫時的。如果處於這種狀態的人能夠咬緊牙關挺下去,或者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心態,或者尋求組織的幫助,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很可能會很快走出困境。如果這時去做職業規劃,很可能會讓職業規劃的理論和方法擾亂了自己的心智,甚至有可能讓某些“歪嘴和尚”把自己引入了歧途。

  職業發展碰到“天花板”的人

現實中有許多職業經理人,他們過去的職業是比較成功的,比如做到了一個企業的總監及以上的管理崗位,或者做到了企業總工程師這樣的技術崗位。但是,由於年齡漸長(比如已經過了四十五歲),他們將面臨着一系列問題:眼看着公司不大可能在未來幾年會把更高級的職務給他們;公司裏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越來越能幹,他們已經與年輕人形成了競爭關係;到了這個年齡階段,他們想通過跳槽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也是比較難的。這就是所謂的職業“天花板”。當然,職業“天花板”還包括一些外企的中方職業經理人所面臨的困境:他們的職務已經到達了公司所允許的極限——更高的職務通常都是由外方高管擔任。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已經或行將碰到職業“天花板”時,他便一定會考慮“接下來怎麼辦”這樣的問題;有了這個問題,他便認為需要職業規劃理論與方法來幫助自己。

然而,碰到了職業“天花板”的人是否有必要為自己做職業規劃,我是高度懷疑的。因為在我看來,當他們的能力足夠強大,因而在客觀上還有“市場”時,他們做不做正式的職業規劃,都會有新的職業發展機會(比如,他們有能力自主創業或者具備被其他企業所心儀的獨特能力)。但是,如果他們的職業能力碰到了“天花板”,無法繼續適應變化,那怎麼規劃自己的未來職業都可能是無濟於事的;甚至,他們不規劃職業會活得還不錯,規劃了職業則反倒可能加速自己職業生命的“壽終正寢”。

  職業規劃理論與方法的兩個“死穴”

一般的職業規劃理論與方法認為: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使人的職業發展更有目的性與計劃性,可以為追求全新的生活方式而確立努力方向,可以為實現自我價值提供更多的機會與可能。以下是各類職業規劃理論與方法的通用內容。

一、知己。就是要了解自己。包括正確認識自己的外貌形象、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個性特徵以及遺傳、家庭、學校、社會對自己的影響等等,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會自我。

二、知彼。就是在瞭解自己的基礎上了解外在環境。包括社會需要什麼職業、希望從事職業的特點、不同職業需要的能力、就業/創業的渠道、行業發展前景、相關職業有哪些機遇和威脅等等。

三、抉擇。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對可能的方案進行權衡和比較,分析其中的優勢、劣勢、阻力和助力等等,進而選擇更有助於自身發展的方案。

四、目標。制定職業規劃方案,需要有明確的大方向或大目標,並且需要將大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可操作性小目標,再逐個實現小目標,不斷接近成功。

五、行動。就是按照規劃方案採取積極行動。只有採取積極行動,職業規劃方案才有意義,也才可能成為指導自己職業成功的藍圖。

六、評估與調整。就是當發現職業規劃方案在實踐過程中行不通或存在問題時,應及時予以調整。一種職業規劃方案是否可行,只有在行動中才能確認。因此,職業規劃方案需要不斷地實踐、評估與調整。

上述職業規劃理論與方法看似“邏輯清晰”,因而顯得實踐性極強,但是這一表象背後則潛伏着兩個無法繞開的問題,我稱之為“職業規劃理論與方法的‘死穴’”。如果不能解決這兩個問題,職業規劃不但不會幫助人們獲得職業成功,反而可能會有害於人的職業發展。是否危言聳聽,請閲讀下文後再下結論——

  “死穴”之一:職業能力問題

當我們把一個人在某一職業領域的工作能力由低到高分為五個等級時,你將看到:如果一個人的職業能力到4級以上時,他幾乎無需做職業規劃,因為他的職業能力在相當程度上“規定”了他的職業方向;甚至,他只能在現有的職業領域內做出選擇,因為他如果放棄現有的職業領域,而選擇到一個新的職業領域求得發展,除非他在那個新的職業領域已經具有相當的職業能力,否則他就必須花足夠的時間來重建他的職業能力;問題還在於,花了足夠的時間,未必就能建立起新的職業能力。其實,所有在特定的職業領域具有中等以上職業能力的人,無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那些職業能力真正高強的人是不做職業規劃的。

僅就此點而言,職業規劃似乎只適合於那些職業能力不足的人。事實也的確如此:現實中,越是職業能力不足的人越是傾向於做職業規劃,這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大學生或踏入職場時間不長的人或在職場競爭中失勢的人,是職業規劃的“重災區”。

當我這樣説時,有讀者朋友可能會説:職業規劃正是用來指導職業能力不強的人建立職業能力的呀。沒錯,我是説從理論上講“沒錯”。然而,眾所周知,建立中等以上的職業能力需要花費至少八年以上的時間(請參見“10000小時定律”的概念。網上可搜到),一定會歷經千辛萬苦,而且花費了八年以上的時間,歷經了千辛萬苦也不一定能夠建立起中等以上的職業能力。這給那些相信職業規劃的人出了一道大難題: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和意志、願意花八年以上的時間在一個職業領域逐步建立職業能力?我們看到的景象是,大多數人並沒有這個耐心和意志;他們在職業競爭的賽道上碰到困難、問題、阻力或處於落後狀態時,會重新設計他們的職業規劃方案,因為畢竟做職業規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比如一個月內,甚至於一個晚上或一念之間,而在一個職業領域建立起中等以上的職業能力卻需要八年以上的時間,還要歷經千辛萬苦。

順便説一下,傳統的職業規劃理論通常會提醒那些想要做職業規劃的人:你們之所以職業不成功,是因為你此前的選擇錯誤。換言之,基於這樣的概念,如果一個人在一個職業領域繼續不成功,他便應該繼續做出“正確”的選擇。然而,這可是對職業能力建設不利的理論與建議啊!

  “死穴”之二:組織要求問題

絕大多數人需要依附於特定的組織才能獲得職業發展:不僅需要組織向他們支付薪水,以便養活他們自己和家人,而且需要組織提供工作機會讓他們施展才華並提升他們的職業能力。

那麼,問題來了:當一個組織並不“充分尊重”個人所做的職業規劃,而是要求做了職業規劃的員工們按照它的需要、想法和意志行事時,會出現會結果呢(毫無疑問,現實中的絕大多數組織都是這樣做的,而且越是優秀的組織,越是對員工的職業發展真正有利的組織,在這方面越是強勢——要求員工滿足組織的要求,而不是讓組織來無原則地適應員工)?

在極端的情況下,當這種矛盾出現以後會有兩種結果:一是,做了職業規劃的員工放棄自己的職業規劃方案,滿足組織的要求,這意味着職業規劃並不好使,進一步的結果是痛苦——因為有規劃卻不能實行;二是,做了職業規劃的員工拒絕組織的要求,堅持“做自己”,其結果是被組織所拒絕,其職業命運便是可想而知的。當然,還有一種理想的情況:組織在要求員工時,充分地考慮員工的職業規劃,或員工在做職業規劃時充分地考慮組織的要求。但請注意,這通常只是一種理想的情況。

在上述極端情況(也是常見的矛盾)發生時,那些因為有了職業規劃而堅持要“做自己”的人,可以隨時選擇另謀高就,因為“世界那麼大,自有留爺處”。但是,現實中很少有哪家優秀的企業,會放棄既定的文化或管理原則,而遷就那些想法千奇百怪、且隨時會發生萬千變化的員工。通常,對於那些一味要求企業滿足自己的需要的員工,企業是不大可能信任他們的。一個嚴肅的問題因此而出現了:當一個人不被一家企業所信任時,他又如何能獲得理想的職業發展呢?

上述職業規劃理論與方法的兩個“死穴”,正是導致那些懷抱職業夢想的人們,鄭重其事地做了職業規劃,卻並沒有獲得職業成功的核心原因。因而,我認為迄今為止的大多數職業規劃理論與方法,從根本上説只是在給人們以某種希望,卻並無多少真正能夠指導人們進行職業發展實踐的價值,甚至在相當程度上是在使人們誤入歧途。

當然,職業規劃理論與方法也不是一無是處,它多少還是能夠刺激人們去思考相關問題的。比如,本文的觀點就是在這類理論與方法的刺激下產生的。

發展職業的法則其實在這裏

大概由於前述職業規劃“市場”需求旺盛,以及由於我們一直在倡導企業應該幫助員工正確地認知職業和加強職業能力建設,有很多人便誤以為我們公司的專家們也講授職業生涯規劃/管理類課程。於是,經常有培訓機構和企業向我們詢問是否提供這類課程的培訓服務。

如果前來詢問者是第一次與我們聯繫,我們總是很乾脆地告訴他“不好意思,我們公司沒有您要的課程”;對於與我們有過合作的客户或我們的“粉絲”,我們一般會反問他一個問題:“請您告訴我,您認識的或知道的成功人士中,有哪些人是因為他們做過職業規劃才獲得職業成功的?”。我們經常十分欣慰地聽到了這樣的回答:要麼,很乾脆地回答説“沒有”;要麼,沉默了一陣子後回答説“好像真的沒有耶”。

是的,我們先不去考慮職業規劃理論與方法是不是真地有用,只需要來分析和判斷一個簡單的事實:現實中那些已經取得了被廣泛認可的職業成功的人們,他們是怎樣獲得職業成功的?

我們經過長期和大量的觀察與分析後發現:無論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位著名的成功人士,還是現實職場上任何一位並不著名的成功人士,他們之所以能夠獲得職業成功,在總體上講並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永遠專注於“當下”,在“當下”的組織中有良好的價值觀表現、崗位勝任能力表現和適應變化的能力表現。當他們在這三個方面有最佳的綜合表現時,他們便有了下一次機會——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平台;之後,他們又在下一個“當下”繼續在這三個方面有出色的表現,於是又有了更大的機會——進入下一個職業發展平台……如此不斷向前“走”,便有了職業上的成功。

請注意,不僅是那些“與組織一同成長”的成功者是靠着這樣的規律或邏輯而取得成功的,而且那些通過跳槽而獲得職業成功的人,遵循的也是相似的規律或邏輯:由於他們在“當下”的組織內有良好的價值觀表現、崗位勝任能力表現和適應變化的能力表現,他們進而才能獲得下一個“東家”的信任;由於他們在第二個“東家”那裏有良好的價值觀表現、崗位勝任能力表現和適應變化的能力表現,他們才進而獲得第三個“東家”的信任和重用……

基於以上認知,我們可以初步得出這樣三個結論:

(一)只要一個人的價值觀表現、崗位勝任能力表現和適應變化的能力表現能夠滿足特定的組織需要,無論他做不做職業規劃,他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職業成功;在這三個方面,滿足組織需要的程度越高,獲得職業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二)反過來説,如果一個人的價值觀表現、崗位勝任能力表現和適應變化的能力表現不能完全滿足組織的要求,無論如何做職業規劃,都不足以保證他們獲得職業成功;他在此三個方面與組織的要求差距越大,獲得職業成功的可能性越小。

(三)在這個意義上説,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去做職業規劃,但其職業規劃應該是圍繞如何提升其價值觀、崗位勝任能力和適應變化的能力這三點而展開了,也只有這樣其所做的職業規劃才會是有效用的。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3

選擇先就業後擇業的學生佔72.8%,選擇先擇業後就業的學生只有27.2%。由於當前形勢日趨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先實現就業作為畢業的頭等大事。但是,這種先就業後擇業的趨勢,使得大學生職業規劃顯得越發無足輕重。調查顯示,雖然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擔憂,但對就業付出的實際行動卻並不積極。20xx年畢業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沒有。

  大學生就業忽略專業對口

調查顯示,就業方向比較明確的理科、工科及醫科學生在就業選擇工作時對專業的要求不再那麼嚴,醫科學生要求工作與專業嚴格對口的比例也不過3.5%。認為自己將來所從事的工作最好與專業有一定相關性的醫科學生比例為41.4%,工科學生為40.3%,理科學生為36.6%。

除了工科以外,基本上所有學科的學生認為將來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不對口也沒有關係的比例都超過了四成。明確表示不希望自己將來從事的工作與專業有關的比例都比較低。相對而言,農科的學生比例較高,達到了13.1%,其餘學科都不到10%。

專家表示,總體來看,近八成學生還是希望專業對口的,只是並不那麼嚴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既有對就業形勢的妥協,也有對未來職業發展的迷茫。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喜歡做什麼、能夠做什麼、自己將來要從事什麼方面的工作等問題都比較難以找到明確的答案。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如何結合社會實際給大學生做指導尤為重要。

  關注行業前景者只有一成

調查顯示,近七成大學生對第一份的工作的期望,重點還是在於是否有發展前景。其次是行業前景,比例為10.7%。能夠考慮行業前景的這部分畢業生,對自己將來想要從事的行業有比較清晰的目標。這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顯然有過比較成熟的考慮,但能夠考慮到行業發展的學生還只佔少數。

大學生自身也比較清楚面臨就業時存在的問題。調查顯示,近五成大學生認為在找工作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工作經驗,比例為46.9%。近四成大學生認為個人定位不清晰是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

對於還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大學生而言,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比較清晰的定位確實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就業指導方面的輔助培訓就變得十分重要。

  職業規劃比求職技巧重要

不過,隨着就業形勢一年嚴峻於一年,大學生意識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調查顯示,僅6%的大學生認為職業規劃應該從畢業那年開始。各有三成的比例支持一年級、二年級或是三年級就開始職業規劃。

調查顯示,大學生最想得到的就業方面的輔導為職業規劃輔導,比例達到了34.9%。用人單位的信息反而排在了第二位,比例為19.6%。專業出路排在了第三位,具體比例為14.1%,所學能所用還是大部分畢業生的希望。

在這些求職輔導的內容中,職業生涯規劃得到大學生的極力認可,認為在就業階段幫助最大的比例達到了53.2%。其次是職場工作技巧課程,比例達到39.9%。職業素質類課程與簡歷撰寫與求職面試技巧緊跟其後,比例為36.3%和32.3%。

專家指出,大學生在低年級時比較難於制定出系統的,但在進入大學以後,應該逐漸形成一個大致的目標。如果選擇就業,則應該開始有計劃地考慮自己未來想從事哪個行業或者哪個職業的工作,逐漸摸索自己感興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時調整,並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實習工作。在做職業規劃前,大學生首先要明確一點:考上大學不是終極目標,只是人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是步入社會前最後一個充實自己的機會。

  先確定職業方向,再談職業規劃

在對自己進行職業規劃之前,先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再就是給職業規劃確立一個支點,這個支點就是:我為什麼工作。

當年比爾·蓋次大學沒讀完就去闖蕩江湖,結果以他獨特的才智獲得成功,顯示了自身價值。比爾·蓋茨的職業規劃支點就是事業的發展。

鄰居家的工程師老夏,退了休還整天去郊區合資廠發揮餘熱。每週五我見他回來就要勸他:“看穿一點,退休享享福,出去旅遊旅遊。”而老夏總是回答:“工作就是享受,不工作我就會生病。”老夏的工作支點是尋找快樂。

  職業生涯規劃有三個層次的支點:生存支點、發展支點和興趣支點。

如果立足生存支點來規劃職業生涯,會把薪酬作為主要導向。總是在想明天能不能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一有獲取高薪的機會就會跳槽,而常常忽略自身成長。待到遇上職業瓶頸,薪酬沒了增長空間,而技能又沒學到多少,身價便會每況愈下。在如今這個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的時代,在為現在的高薪得意時,更要想想如何保持高薪。所以,如果一直以生存為支點來做職業規劃,是一種只重現在不看將來的短視行為,不會感到工作的快樂,也不會獲得事業上的成就感。

如果立足發展支點來規劃職業生涯,會以自身的`進步作為導向。即使所從事的職業並不特別喜歡,薪酬也並不特別高,也會努力做好。對你來説,從中獲取的經驗和技能最為重要。這些收穫讓你增值,幫助你實現未來事業上的成功。除了有物質上的收穫外,還有精神上的收穫,如榮譽、地位等,最終成為職場上的搶手貨。不過,這種職業修煉過程需要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鞭策自己向前邁進,可能會承受工作壓力的考驗。

如果是立足興趣支點來規劃職業生涯,會以快樂作為導向。並不一定在乎眼前的薪酬多少,也不在乎將來能獲得什麼地位與榮譽,能找到喜歡的職業,能享受工作的過程,就會對工作投入極大熱情,忘卻疲倦,甚至感到生命變得燦爛多彩。就象鄰居老夏那樣,工作成為享受,成為娛樂,不知不覺中就出了成績。喜歡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興趣是成功的最大驅動力。

不過,現在職場競爭激烈,你有興趣的工作常常別人也感興趣,你要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採取合適的策略去獲取。

結合內外部因素確定支點

職業規劃既要考慮外部因素,諸如就業環境、家庭狀況、自身發展情況等,又要考慮內部因素,諸如能力、專業知識、愛好、性格等。

根據外部因素來確定一個合適的支點。如果目前知識、經驗及能力儲備豐厚,可以以發展支點或快樂支點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在職場選擇有潛力的職業或感興趣的職業。如果初出茅廬,經濟拮据,不妨以生存支點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從一些簡單的職業做起,不要好高騖遠,等待職場修煉到某種程度後,再重新規劃職業生涯。

根據內部因素來確定一個合適的職業。職業選錯會影響成功概率,美國專家曾做過統計,內向型的人從事銷售職業,成功的概率低,且比外向型的人付出更多的代價。可通過專業的人才測評,實現對自身特質的系統瞭解。

我們在做職業規劃時,還要根據自己的職場修煉程度適時改變職業規劃支點。當解決了温飽問題後,就要將原來的生存支點轉移到發展支點上來,重新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即使目前的工作能獲取高薪,但知識及技術含量不高,沒有什麼發展空間,也不該多留戀。或者以興趣支點來重新規劃,找一份原來夢寐以求的工作,也許薪酬並不一定比原來高,但只要足以維持體面的生活即可,這是職業的最高層次。這時,工作就成為生活中的一種享受。在這個人才、行業、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只有根據實際情況快速轉移職業規劃的支點,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除了上述單一支點以外,在做職業規劃時也可以採用多支點策略,如將生存支點與發展支點結合考慮,或者將發展支點與興趣支點結合考慮等等。支點複合越多,職業規劃的難度也就越大。一般説來,職業規劃應該先從單一支點起步,隨着知識、技能、經驗等的積累,再逐步採用複合支點。職業規劃應該一直伴隨着職業生涯的發展。即使是在一個你認為值得終身從事的職業上,也還存在着是繼續努力,還是滿足現狀的選擇——是將職業生涯放在生存的支點上呢,還是放在繼續發展的支點上呢?

人生的目標在於追求生活的快樂。快樂地工作是我們的追求,而這種快樂並非貧窮的快樂,而是建立在無衣食之憂的基礎之上。老夏還在工作,比爾·蓋次的錢多得用不完也還在工作。工作對他們而言並不是為了生存,而是一種快樂,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終極目標。願大家都能從事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4

一、自我分析

我是××,今年20歲,我是一個喜歡音樂喜歡運動的開朗男生,我的專業是電氣自動化專業,我的求職意向是工廠電氣設備的操作與維修。

我的適應能力是比較強的,這使我可以很快的適應工廠的生活。我認為自己的最大優勢是自己的責任心,因為這一點在我以前的暑假打工時得到了很多領導的認可。同時動手能力也是我們技校生由於其他院校畢業生的一大優勢!當然我的劣勢也很多,比如我的英語才停留在pet3我知道新世紀的人才英語是十分重要的這就需要我加強學習!我比較喜歡臨時抱佛腳,這是我的致命的缺點!

二、社會環境分析

我所學的是電氣自動化專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plc可編程控制技術、變頻技術、電子cad、電子技術、電路分析、電機與變壓器、工程製圖、電力拖動等專業知識。目前就業的渠道主要有:工廠自動控制設備的操作與維修,電子信息產品的設計,通信網絡的維護與管理,信息系統集成等。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比如,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做軟件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件相關的各種軟件;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這對經驗、知識要求很高;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所以我們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

但是要想從事這些工作地需要我們要更深奧的知識,這需要我們今後的不斷學習,對於我們剛剛畢業的學生來説壓力還是很大的,而且每年從各高等院校畢業的自動化專業人才數不勝數,加之我國現在還沒有脱離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崗位相對的減少很多,所以對我們來説有利也有弊,所以製作一份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是迫在眉睫的!

三、我的短、中期規劃

短期規劃:

第一,我要在三個月內將公司的規章制度企業文化牢記於心。

第二,在半年內自己要完全融入企業文化,與老員工處好關係,並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力求儘快轉正。

第三,兩年內,可以獨自擔任工廠簡單的設備維修,並且為適應社會對全面人才的需要,完成自己英語等級的考試和青科大的自考。

中期規劃:

第一,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用一年的時間完成鋼琴的基礎學習,但是不能放棄專業知識的學習。

第二,第四年開始着手技師的培訓。

第三,第五年力爭拿下技師資格證書,並且參與班長的競選!

四、實施策略與反饋評估

在公司穩定後,每週要參加英語補習班,等英語水平達到應有等級後參加鋼琴培訓以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第四年要用自己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參加技師培訓,工作日下班後向自己的前輩請教,節假日可以到自己的學校參加培訓班。

時刻把自己的現狀與規劃表進行對比,找差距與不足,力求速度絕對不落後於規劃表,如有差距應適當減少休息時間,以免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俗話説:“計劃趕不上變化。”是的,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諸多。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以預測。在此狀況下,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須不斷地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與修訂。其修訂的內容包括:職業的重新選擇;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人生目標的修正;實施措施與計劃的變更等等。

五、總結

計劃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於其具體實踐並取得成效。任何目標,只説不做到頭來都會是一場空。然而,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都可能遭遇問題,要求有清醒的頭腦。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峯,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負;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載着收穫、芬芳、失意、磨礪。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搏、奮鬥。成功,不相信眼淚;成功,不相信頹廢;成功不相信幻影,未來,要靠自己去打拼!規劃自我,放飛夢想!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5

大家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今天這個人才競爭的時代,職業生涯規劃開始成為奪戰中另一重要利器,所以説一份有效的 職業規劃固然是重要的,相當於你成功了一半。作為當代大學生,若是帶着一臉茫然,整天沉於網絡遊戲,半夜還在較量cs,那以後怎能踏入這個擁擠的社會,怎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怎能使自己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自己擬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將自己的未來好好的設計一下,有了目標,才有動力!

一,自我分析

我是農工商10屆汽銷班的一名學生,性格比較活潑,熱情大方,樂於助人,也比較好動,喜歡打球,所以平時喜歡打打球來緩解壓力,放鬆自己。其實我也是個愛車族的,這也是我為什麼選汽銷專業的原因,希望以後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汽車銷售員,這樣可以有更多接觸汽車的機會,現在我還沒有這樣的能力實現我的夢想,交際方面的能力還不錯,可是語言方面還很差,不過我會努力的,只要我有恆心,有信心,我想我能!

二,職業規劃分析

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所學專業,本人特對未來20年做出初步規劃如下:

1,XX—XX年,學業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及條件優勢,認真學好專業知識,通過英語a級,四級乃至六級,還要通過普通話的考試,把語言方面的知識學好,同時在假期積極參加有關活動與培訓,培養學習、工作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為自己積累更多的經驗,為自己未來就業提供更廣的空間,這階段主要學習實在銷售和管理技能!

2,XX—XX年,熟悉適應期,利用一年左右時間,經過不斷嘗試努力,初步找到自身發展的工作環境、崗位,也就是找個好的4s店,進入4s店工作,為以後的創業積累經驗和資本,接觸社會、工作,熟悉工作環境,做好職業生涯基礎工作,加強溝通,虛心求教!

3,XX—20xx年,事業有成期,踏踏實實地貢獻自己的力量,汽車行業商機無限,爭取日後自己創業,真正成為一名4s店的經理,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當然也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庭!

三,結束語

奇瑞汽車老總伊同耀説過:“讓激情點燃激情,讓責任激發責任,讓光榮點燃夢想,讓夢想照亮未來!”人不能沒有夢想,不笨辦法沒有信念,作為一名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更不能沒有夢想,有了夢想才有目標,有了目標才有動力,有了動力就要為目標的實現一步一步走下去,不能紙上談兵,空中樓閣,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細節做起,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過着這炫彩美麗的一生,這才是最重要的。

謝謝大家!

標籤: 職業規劃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3p6k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