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關於中職生職業適應期的職業指導探究範文

關於中職生職業適應期的職業指導探究範文

論文摘要:處於“職業適應期”的中職畢業生的離職率較高。出現頻繁“跳槽”現象的原因是價值觀念不適當、薪資待遇不滿意、工作缺乏安全感、勞動強度較大等。為解決中職畢業生頻繁“跳槽”的問題,應注重對中職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人際交往等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利用假期進行職業調查,加強學校的職業指導工作。

關於中職生職業適應期的職業指導探究範文

論文關鍵詞:中職生;職業適應期;職業指導

中職生職場不適應的原因

年齡較小,缺乏社會閲歷中職畢業生進入社會時,年齡一般在十八九歲之間,與大學生和社會在職人員相比,年齡較小,社會閲歷淺,對社會、對人生價值的認識過於理想化,當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時,受自身能力水平限制,很難以長遠的、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另外,中職學校一般實行“封閉式管理”,學生的生活環境單一,來往和接觸的人羣只有教師和同學,與社會的正面接觸交流十分有限,信息量少、信息面窄,沒有機會了解職業和社會。因此,面對與校園環境差異較大的企業文化氛圍,顯得心理準備不足,不能很好地適應崗位要求,在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時表現為簡單化,學生角色很難轉變為職工角色。案例一:某高級技工學校的學生,畢業後被推薦到一家國企做了一名維修工。幹了不到3個月時間,突然辭職不幹了。他説因為自己想幹的崗位被人佔據了,而且薪水過低,所以選擇了放棄,他認為委屈自己是對自己年華的浪費。至今畢業兩年了,仍賦閒在家,不願出去工作。

急功近利,缺乏責任心很多中職畢業生不願從基層的基礎工作做起,認為工作辛苦、地位不高。當工作單位住宿環境差、工資低、工作程序單調時,就會產生失落感,從而降低工作熱情。有些學生心態浮躁,隨意“跳槽”,根本不考慮企業的生產和進度。這種既不能正視就業市場現實狀況,也不能認識自身能力素質,個人利益至上的工作態度,只會錯過許多良好的發展機遇。案例二:某高級技工學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學生,被學校推薦到一家大型汽車4S店工作,店長安排他在維修班跟班工作。由於店裏接修的都是高檔轎車,師傅修車的時候都不准他動手,還常常把換機油、拆輪胎等髒活累活交給他幹,他每次都不情願地接受。此外,班長還經常分配他打掃衞生、做記錄等額外工作,他以“自己是技校生,不應該做這些雜活”而拒絕。結果,只幹了兩個月就“跳槽”了。畢業兩年來,他已經“跳槽”5次。

綜合素質有待提高一些中職畢業生在校期間不注重綜合能力的'鍛鍊與培養,走入社會後才意識到自己的綜合素質遠遠不能勝任所從事的工作。案例三:某女生從一所財貿學校畢業後,進入了一傢俬營企業做出納工作,聰穎、漂亮是大家對她的評價,因此學財會的她輕易地馳騁職場,好工作總是唾手可得。不過,每個公司的女同事總會在不久後對她表示出敵意,於是她不得不在3年內換了8份工作。她一直以為她這樣才貌雙全的女孩子不需要依靠攀附人際關係生存,外貌與能力才是硬通貨。因此,她從不參加同事的午餐會,也從不和女同事探討超市購物的省錢竅門。於是,大家眾口鑠金,説她傲慢、輕狂、目中無人……一次次將她的好心情擊碎,也一次次將她的飯碗打碎。

中職學校學生在校期間很少參加有組織、有計劃的社會活動,缺乏相關的能力鍛鍊,如溝通能力、處世能力、獨立生活能力、抗挫折能力的鍛鍊。因此,在複雜的現實生活中,他們看不透,又不會靈活對待,導致人際關係緊張。此外,學校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工作方法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與工作實際需要相差較大,其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相對較弱,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導致中職畢業生對工作不適應。

“職業適應期”的職業指導對策

要完成從學生角色到職業角色的順利轉換,學校與學生個人都要重視培養職業適應能力。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是指從學生角色到職業角色的過渡過程中,主動調節自己的行為以適應環境變化,滿足新的角色期望,使自己逐漸達到所從事職業的職業要求,並順利完成職業活動的職業綜合能力,主要包括職業規劃能力、合理的知識和技能結構、自主學習能力、職業道德意識、人際交往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培養首先,應通過實施全程化職業生涯教育,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剖析,客觀評估自我。在全面客觀地認識主客觀因素與環境的基礎上,自我定位,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引導學生辯證思考自身生存與發展的問題。其次,要指導學生適當調整自己的期望值,對自身的情況做一個正確的評估,既不好高騖遠,也不自卑自棄。很多學生不能適應新環境,大都與事先對新環境、新崗位估計不足,期望值過高而不切實際有關。因此,要指導學生在工作中培養應有的吃苦耐勞精神,抱持切合實際的薪酬期望值,不能僅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經驗、技能等潛在“薪酬”。

鼓勵學生利用假期進行職業調查,接觸社會、瞭解企業,真切感受職業文化要讓學生利用去企業實習的機會,感受生產一線環境,觸摸市場脈搏,讓企業文化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很多畢業生在進入工作單位後,往往用學生的眼光看待企業,對企業現狀不滿,接受不了企業的“規矩”,缺乏耐心適應企業。因此,要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每個企業都有優勢和劣勢,最重要的是學會適應新的環境,快速融入企業,在深入瞭解企業後,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要針對學生心理素質較差,特別是人際交往、溝通能力薄弱的特點,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可開設社交禮儀、有效的溝通技巧等相關課程,教會學生減輕心理壓力,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人際交往中的衝突,主動並樂於與人交往,為走向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

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的培養要根據在校學生的不同階段,經常組織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及各類文娛體育競賽活動,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寓職業精神素質教育於活動之中,培養團隊精神、團隊協作能力、責任感和抗挫折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使命感和榮譽感,增強班級、團隊的凝聚力,強化學生的職業精神素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kmyg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