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愛車 >

汽車市場分析研究及生產模式論文

汽車市場分析研究及生產模式論文

第1篇:國內家用汽車市場分析

汽車市場分析研究及生產模式論文

1、我國市場競爭力的因素分析

一些列的優惠政策,促進了我國汽車發展影響國外市場,特別是現在的世界貿易中,我們一可靠性能高,價格便宜頗有競爭力,而且根據我的調查,在多年前,我們國企的汽車,都害怕能否在世界中生存,讓我們瞭解下我國市場競爭的能力。

⑴原材料費用。我國大部分原材料費用,輔助材料、原材料、外購件材料,除外購件材料,我國都可以自給自足,但外購件進口導致國內汽車市場比國外價格高,以至於我國只好運用人世後進口原材料降格降低,致使汽車成本的影響消弱。

⑵勞動力成本。我國成產方式與國外不同,是技術密集和勞動密集的的企業,外企的生產力度上也大量使用工人,但外企勞動力成本比過期成本所佔比例頗多。

⑶技術費用。在技術含量較高處(公路管理、機場、高空坐夜車等),技術費用在製造成本中佔一定的比例。

⑷海關運輸費用與進口外企,除進口關税外,運輸保險費用和海關費用等,而其它在國內企業沒有這比費用,這也是我們國企的優勢所在。

2、我國汽車市場的存在問題

2.1生產企業過散過多

由於經濟建設和高速公路建設,致使諸多企業粉粉進入廂式車、罐式車、自卸車和專用半掛車等為主的,汽車低中價值產品專業車的存在。

2.2產品接口失衡,發展不均勻

常用汽車貨車、客車專用化程度提高,促進運輸與作業質量的提高,我國雖然經過多年發展,雖有一部分生產規模,但汽車的重要部分,還是缺乏技術含量,需要轉向與中性化、專用功能強。技術含量高的方向發展。

2.3科技含量高的產品缺乏自出開發能力

汽車是一種高技術產品,它從各領域的先進技術模塊化,從而實現一定的特定功能,國外專用車產品基本上都採用汽車領域的相關先進技術,而過我汽車在產量上雖然有一定規模,但多數是低技術含量產品。

2.4專用汽車市場的拓展受到一定限制

隨着國內外各大廠家不斷採用新的生產技術,推出新的品種,我國專用汽車企業面臨着較大壓力。

產品品種和規模方面,我國專用車生產品種與國外差距很大,產業技術水平方面和管理方面。企業包袱沉重,售後服務方面,我國更缺乏先進的管理制度;由於我國加入WTO後,參與國內市場競爭的國外專用汽車生產企業,提高其售後服務水平。但國外企業建立售後服務網絡還需要一段時間,我國專用汽車行業必須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建立自己的售後服務網絡,完善管理制度。

3、我國汽車市場發展對策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使國內外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雖然國產汽車和外產汽車存在着明顯的差距,但也應該看到國產車的優勢,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成本低廉,原材料也相對便宜,使得我國汽車成本比國外汽車成本價格更加優惠,國外汽車進入汽車市場還有一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而我國佔中國銷售量80%以上的普通型汽車,適合中國的道路情況和消費水平。

3.1建立專用車生產的新格局

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專用汽車企業必將經歷一場聯合重組的產業結構調整,重新合理配置我國專用車行業的內部人才、設備等資源,使過散過多的局面得以改善。

3.2產品應向高技術、多品種方向發展

運用平台技術,可以大大縮短專用車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充分提高產品的性能價格比,同時也能極大地減小製造難度,縮短製造週期,減少設計開發及採購和製造成本,行業管理必須儘快與國際接軌。

3.3專用車人才市場加強

在大力開展自營出口工作的同時,還要處理好自營與代理的關係,通過各種渠道打入國際市場,要注重培養一批懂得項目管理、能組織人員進行開發設計的項目開發管理人才。

3.4專用汽車的定位

根據國民經濟的續修,製造特定專用車產品,生產一些新結果、價格地域而定,比較特別的車輛,多在專業汽車上下功夫。

3.5專用汽車廠要與主機廠形成相互合作的關係

由於專用車行業是依附在底盤製造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時專用車又表現為批量小、品種多、科技含量高的特點,與主機廠有着密切的關係。

4、總結

最後我們得出結論,我國專用汽車雖然存在很多主要問題,從價格、產品品種和規模、產業技術水平、生產及管理、售後服務等方面,但由於國家出台的相關政策,會有利推進國民汽車發展的道路,產品多樣化、重型化、大功率、多軸化;輕量化;廂式化和城市專用汽車的輕型化趨勢;高技術、高附加值發展趨勢;人性化、安全性和節能環保趨勢;合資合作、資產重組趨勢;區域化的產業集中趨勢。

第2篇:現代汽車的生產模式和市場分析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按照發達國家汽車產業內一條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即人均GDP達到大約1000美元的時候,汽車消費將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目前中國人均收入已經達3000美元以上,中國的汽車消費也的確處於高速增長時期。目前我國已是汽車製造的大國,但還稱不上汽車製造強國。根據市場調查,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其產品北京現代佔中國市場份額達到7%,且還在繼續上升,在北汽集團中的各子公司中也是銷量最大的,在華產銷累計超過600萬輛,實現銷售總收入超過6000億元,納税超過800億元,帶動就業超過20萬人。本文通過重點研究北京現代這樣一家表現較為突出中外合資的汽車企業,分析其在生產經營中與其他競爭對手如豐田本田等汽車企業對比的優勢和不足,以期促進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2.實地調查法;3.比較研究法;研究法。

三、公司基本概況

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10月18日,由北京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和韓國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共同出資設立,註冊資本12億美元,總投資31億美元,投資比例為中韓雙方各佔50%,合資期限30年,是中國加入WTO後被批准的第一個汽車生產領域的中外合資項目,被確定為振興北京現代製造業、發展首都經濟的龍頭項目和示範工程,被稱為北京汽車工業三大版塊之一。

四、生產特點

1.網絡訂單

根據工作人員介紹,北京現代主要是採用按訂單方式生產。按訂單生產(MTO)是近年來汽車製造企業的一種發展趨勢,在保證客户時間要求的基礎之上,以滿足客户對產品多樣化和個性化定製的需求為目標的一種生產方式,能夠有效的減少庫存,避免了傳統企業生產過程中庫存上升可能帶來的惡性循環問題,降低了風險,同時有利於汽車零部件的標準化和通用化,保證了汽車製造企業基本的量化生產的效率,從而進一步控制成本。

2.零部件供應

北京現代按照來源將零部件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由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公司直接進口的KD件,另一類國內的採購件。雖然目前現代所需的零部件國產率約為77%,但是國內供應商大多是韓國現代的供應商以合資、獨資等方式在北京設立的生產廠,生產網絡具有高度的封閉性。

北京現代小零部件採取的是零庫存。目前我國汽車物流主要靠公路運輸,從高效運作角度來看,應該發揮產業的集聚效應,優化汽車物流網絡和運作管理。實際上,北京現代小零部件的供應商企業確實在地理上高度集聚,分別集聚在以現代工廠為核心的北京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以及山東青島,其中北京地區的供應商,全部位於離現代汽車工廠車程20公里以內的園區內,且每兩個小時供應一次。北京現代的核心零部件採用“單一供應商”模式,提高了合作的穩定性,並有利於實現規模經濟。

3.生產過程

(1)單一生產線,且為混裝線

進入總裝車間我們看到,北京現代只有一條生產線,這條生產線由內飾線、底盤線、最終線和OK線首尾相連組成,共具有229個操作工位,採用先進的柔性化混裝線,可實現多車型混裝。

北京現代早期得益於成本領先戰略,生產、銷售規模效應明顯,已經取得了多年的銷量上的勝利。但是在當今以消費者為導向的買方市場環境下,為了響應顧客的個性化需求,汽車企業需要轉變生產方式,由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的生產方式轉向中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方式,因此只需適當地改裝原流水線,使其可以同時加工多種類似的產品,由此產生了多品種混裝生產線。到目前為止,混流生產模式在全世界汽車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如德國慕尼黑的寶馬製造廠,一條生產線可以實現六個車型的生產,日本豐田公司、國內的一汽大眾等汽車企業也採用了這種模式。

(2)智能化

由於多品種混裝生產線是將工藝和操作不完全相同的產品在同一條生產線上並行地執行操作,為了解決生產線管理的問題,北京現代用電腦智能手段加人工協助的方式,根據嚴格的時間安排表,將零部件進行歸類、排列,精準地將準確數量的零部件送到指定的安裝位置。我們觀察到,在車間內,每隔一定的距離,就有一個屏幕顯示實時監測的PBS、CTS等汽車製造所需的工業數值以及當前的安裝速度,方便各工作小組及時調整、修正,使生產過程更智能、高效化。

(3)人性化

由於生產中採取的還是廣義的流水作業,工人們需要不斷重複動作,北京現代的生產中儘量考慮到工人的身體負荷問題。比如在車間內有一些升降台,讓機器、車件動,而人不必動,免除了工人們不停彎腰、起身的勞累,而一些高負荷的工種如焊接等則在完全無人的車身焊接車間內直接由機器人完成。除此之外,公司還比較注意工廠的衞生環境,在OK線末端裝有汽車廢氣吸收裝置,完備的通風保證系統和水性漆的使用也大大增強了員工的人性化工作氛圍。

五、市場分析

1.銷量情況

橫向來看,與同行業競爭對手相比,北京現代比之廣汽本田、廣汽豐田、一汽豐田在月銷售量、年銷售量均勝出,卻總體落後於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和上海通用等。

縱向來看,年銷售量方面,2013年北京現代全年銷量達到103萬輛,在中國所有汽車企業中位列第四,成為國內第三家單一品牌產銷破百萬的車企,同比增長19.76%,比當年乘用車市場15%左右的增速還高出近5個百分點。然而2014年北京現代乘用車批售銷量為112萬輛,國內位居第五,同比增長只有8.7%,增長明顯放緩。這與2014年國內汽車總體市場的低迷相關:由於受到國內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增大、商用車和公務用車市場下降及部分大城市限購等原因影響,2014年國內汽車銷量增速總體有較大回落。但是北京現代的銷量8.7%增長率比乘用車市場總體銷售9.89%的增長率還低了近1.2個百分點,這説明它本身的銷售還是有問題的。

2.用PEST分析北京現代的外部市場環境

(1)政治環境

①政府採取的政策與支持

北京現代的成功離不開政府的優惠政策和中韓兩國領導人的重視與支持,各級政府對北京現代在當地投資設廠以及市場開拓等方面均提供了大力支持。如在北京現代的戰略擴張中,根據北京現代與河北省滄州市政府簽訂的協議,各地爭奪激烈的北京現代第四工廠將正式落户滄州。

重點介紹税收方面:北京現代除了具有一般生產性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其所處的汽車產業還獨有一些優惠政策。根據入世承諾,2006年7月1日中國的汽車整體進口關税降為25%,零部件關税降到lO%,汽車進口配額制度也已取消。此外,根據新近簽訂的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大大降低了從我國境內汽車企業從韓國進口關鍵零部件和化工原材料等原料的關税,將進一步降低汽車生產製造的成本。可以説,北京現代擁有“三重”優惠税收的獨特優勢。

②政府限購

限購可能會帶來恐慌性購買,因而在短期內,乘用車銷售市場會受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2)經濟環境

一方面,國民收入的日益提高和較為低穩的通貨膨脹率使得購車成為人們的日常需求。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1月2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特別的,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而目前中國農村居民的汽車擁有量還很小,廣大的農村市場還遠未飽和。中國目前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可能刺激了汽車市場的消費的進一步增長。

另一方面,GDP增速放緩。目前中國國內經濟環境整體上顯現活力不足,增長勢頭減弱,內需疲軟,可能會抑制國內對汽車的消費增長。

(3)社會文化與自然條件

①公司的地理環境

北京現代總公司地處北京。截至2014年,北京的總面積為1.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為2000萬人,擁有總長527千米運營線路的軌道交通,但是由於北京市的轄區範圍很大,另外由於房價過高等問題,很多家庭都選擇了在離市中心工作地點較遠的三環外買房定居,這就使得公交系統的負擔過重,人們的出行更需要擁有自己的車輛。有調查表明,北京有中國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給現代汽車創造了一個有利的市場需求環境。

②社會文化

公司成立前曾做過一個市場調查,發現現代品牌的羣眾基礎並不好,中國老百姓對現代品牌的正規性信心不足。加之中國人還有着獨特的消費心理,喜歡講究排場、面子,因此很多中國消費者會傾向大型、豪華的公認品牌轎車。北京現代處於汽車品牌的中流,並且車型多集中在中級車,因此儘管北京現代一直努力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心理,不斷改良新車型的設計,以求在高端車市場上有所突破,但給人的印象始終停留在風格簡單、價格低廉的認知上。這對於北京現代的品牌形象的樹立是比較不利的。

幸運的是,除此之外,北京現代作為一個合資企業,沒有像其他合資企業一樣有着比較嚴重的跨文化經營衝突的問題。中韓兩國1992年官方正式建交以來,經濟交流日益頻繁,民間交往更是歷史悠久,文化同以儒家思想為背景,兼容幷蓄,兩國人民具有相近的價值觀念,為韓國汽車企業在中國的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時,在營銷策略上較之其他國家也更容易得到支持。

(4)技術環境

相比於獨資企業,合資企業的技術環境則更為複雜。從好的一方面來説,北京現代的汽車技術中心地處首都,地區高校多,人才多,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公司在人才儲備和科研具有先天優勢。但是,北京現代的技術環境和其他中外合資企業相比又有劣勢。由於我國汽車製造起步晚,核心技術發展較慢,汽車領域內的中外合資企業的.技術在很大程度要依託外資母公司的技術水平。然而韓國現代的核心技術一直未能走在世界前列,特別是汽車製造中最關鍵的發動機設計和加工技術受制於競爭對手日本企業。總的來説,外資母公司的技術水平與日系、德系、美系等差距較大,導致北京現代的外部技術環境不盡人意。

六、結語

北京現代的生產模式有着較為突出的優勢,但其市場環境較為複雜,只有協調好生產和市場的關係,公司才能走得更遠。

第3篇:一季度進口汽車市場分析

一、影響一季度進口汽車市場的主要因素

今年一季度,作為進口汽車市場政策銜接期和市場調整期,影響進口汽車市場的因素多而且複雜,既有正常的市場因素、供求因素,又有政策因素、匯率因素,還有進口車經銷商訂貨行為因素、訂貨週期因素以及消費者心理因素等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到一季度進口汽車市場上,主要影響因素和影響程度如下表。

這些影響因素對不同國別、不同結算幣種、不同廠家、不同競爭車型影響有所不同,各車型在市場上反映出來的表現也就有所不同。如美系、韓系車進口大增,而歐系車更多的是恢復價格、規範市場,有些車價格小幅下降後啟穩,而有些車價格上揚。對不同進口車型應根據其不同的綜合情況進行分析,不能光看一、兩個因素,要作全面分析。

二、一季度進口汽車市場的主要特徵

一季度進口汽車市場,經歷了去年恐慌性虧損甩貨階段後,開始另一種恢復性調整,在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主要呈現以下特徵:

1、進口汽車價格已經趨於穩定。

據網上車市調查,2005年3月份與2月份相比,可比的進口車型平均降幅僅為0.75%,在監測車型中既有漲價車型,又有降價車型,相比而言,主流車型奔馳、寶馬、豐田等價格略有上漲。其他車型價格也基本穩定,總體上主調是穩定。主要原因有四個,一是去年虧損甩貨也屬於不正常狀態,應迴歸理性;二是進口車貨源數量不多,而需求又在恢復,一季度略顯供不應求;三是歐元、日元依然堅挺,進口成本居高不下;四是廠家和代理商力圖穩定價格,不想惡性競爭、虧損銷售,直接導致價格趨向穩定。當然,個別車型價格上揚也屬暫時現象,不是常態。

2、進口汽車數量鋭減。

由於去年年底進口汽車多為虧損銷售;相關政策很晚才明朗;對一季度市場看不準着三方面的因素,去年底進口商為規避風險,訂貨相當謹慎,一季度主要在消化以前的一些庫存,新增訂單不多。雖然3月份訂單已經有較大恢復,但由於進口車特有的訂貨週期長,到貨普遍要到5、6月份。應該説,一季度進口數量鋭減,四個口岸進口數量都大幅減少,屬於政策銜接期和調整期的正常現象,後續訂單會恢復到正常水平,但也不能矯枉過正,訂單不宜過大,否則會出現新一輪的供過於求,畢竟國產車競爭能力已大大提高,進口車的需求不會太大,這也是應當注意的動向。

3、未取得授權的貿易商和小經銷商陸續退市。

按照品牌管理辦法和進口車自動許可登記辦法,未取得國外汽車廠商授權的經銷商,沒法取得自動進口許可,加上實際上去年下半年貿易商大多虧損,傷了元氣,貿易商又很難拿到第一手貨源,盈利前景不明朗,政策風險又很大,一些進口車的貿易商和小經銷商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就陸續消庫退市。據悉,大連保税區過去300多家經銷商,有授權的只有十多家;上海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去年有會員80多家,現在也降到70多家;天津保税區有的經銷商已經改行,亞運村交易市場入駐的進口車經銷商也大幅減少。同時,許多既經營國產國又經營進口車的商家,有的已經調整重點,把進口車作為副業看待。

4、進口汽車市場秩序趨於規範和平穩。

與去年下半年進口汽車市場一片恐慌,爭相甩貨形成鮮明對比,今年一季度進口汽車市場沒有產生惡性競爭,正在趨於理性、平穩和規範。特別是品牌管理辦法實施後,進口車正在建立品牌授權體系,由於授權經銷商較少,廠家又易於控制和管理,市場趨向規範。同時也有另一種傾向需要注意,就是代理商的局部壟斷,也不利於進口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二季度進口汽車市場的預測

進口汽車市場總體上講,正在調整中走向規範,波動中走向平穩。隨着一季度政策的明朗,市場正在恢復信心,二季度進口汽車市場走向如何?

1、二季度進口汽車數量會有相當回升。隨着進口代理商的進一步明確,進口汽車市場的恢復性增長,特別是一季度很多經銷商從盈利中得到鼓勵,正在加大進口汽車訂單的數量,應該説,會恢復到正常水平。但同時也應理性訂貨,避免訂貨過大,市場大起大落。

2、進口車價格總體上仍然是穩定。有些車型的漲價會隨着新貨的到來而回到正常水平,只要訂貨數量在正常水平下,就不容易發生惡性競爭,加上目前大部分進口車價格與進口成本基本匹配,價格原則上不會有大起大落,已經基本穩定。

3、進口汽車市場秩序會進一步規範。隨着品牌管理辦法的實施,加上跨國公司對進口車政策的調整,特別是對營銷管理的加強,對零售環節管理的加強,以及對代理商管理的加強,進口汽車市場將進一步規範化。

另外,進口汽車市場仍存在不少不確定因素,如中高檔國產車新車不斷推出,競爭不斷加劇,以及匯率變化,尤其是人民幣匯率的動向,都會深刻地影響進口汽車市場的走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aiche/r6lj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