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保險 >

保險調查報告(14篇)

保險調查報告(14篇)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保險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保險調查報告(14篇)

保險調查報告 篇1

荊州市保險行業協會,根據20xx年在中國保監會《關於印發〈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規範財產保險市場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保監發[20xx]70號)中,將理賠問題作為規範財產保險市場秩序的重點工作之一,要求保險公司建立健全理賠服務標準、規範理賠流程、提高理賠服務質量。按照這一要求,協會組織專人於20xx年5月10日至6月8日在城區各財險公司、城區相關的修配廠、荊州市交通局運輸管理處相關部門、荊州市汽車維修檢測行業協會及客户進行個別的座談,集中座談了解分析荊州市保險事故車輛定損維修的情況,得到了各個部門領導支持和重視,使這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 調查情況

(一)荊州市城區經發證部門頒發資質證書的修配廠,城區修配廠共300餘家。其中具有一類資質的11家,二類資質的70餘家,三類資質的200多家。保險公司有業務往來和協議的修配廠共有30家,其中:一類修配廠 家、二類修配廠 家、三類修配廠 家、無證修配廠 家。人保財險荊州分公司在城區四家固定(指定)定損修配廠四家,並簽訂協議書。公司實行遠程定損、24小時對定損單位進行監控。除人保財險對四家修配廠簽訂書面協議外,其他公司沒有規範的協議書,調查中相關人員反映只是口頭協議和客户自選修配廠。

(二)城區修配廠維修中存在問題。

保險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客户對修理廠反映:一是擴大損失項目,報價不真實。對車輛的結構、零部件不瞭解、承修方怎麼説,保險公司就怎麼定。不然就要發生爭議和糾紛。二是修配廠和司機(客户)聯合騙保,擴大修理範圍和隨意提高修理和配件價格,引起保險公司與客户的矛盾。三是修理廠拉業務給回扣,造成有的修配廠無事做,自己業務不能保時保質,影響了理賠效果和質量。四是客户反映修理廠不能保質維修,正品更換次品。如:保險槓有80元/根、120元/根/、400元/根,定損是400元/根的只給更換200元/根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保險公司定損維修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座談了解,修配方反映,一是查勘人員素質不商(業務素質),不能準確定損,不能給客户一個滿意的.答覆,引起客户與保險公司發生矛盾。同時給修配廠帶來維修中的難處。二是保險公司選修配廠,不是以維修技術和質量,而是用業務換業務,例如(4s店提供車輛保費,產險公司提供維修業務)並簽訂了交換協議書。不能保證維修質量,損害了客户的利益和公司的形象。三是個別查勘人員和客户合夥做假案。例如:查勘人員要求車主(客户)換上舊件進行第二次碰撞,偽造現場,騙取賠款進行分利。四是個別查勘員到修配廠拿錢物用修理費沖帳。

(四)修配廠和保險公司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有的公司年終在修配廠報銷費用和職工福利。二是按修理金額提取適當利潤(提成)。三是個別公司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在修理廠有股份(分紅)。三是保險公司與修理方共同得利,定損只是一個擺設,存在“人情損”、“指定損”,不能公正、公平、公開、合理地現場出具車輛損失定損價格,還要等幾天才能出單。報價下來後,保險公司還要對價格進行壓價,承修方怕得罪保險公司,只能以次充好,共同贏利,受害方是客户(車主方)。四是大型車與小轎車定損維修標準不合理,某些項目上要高,有些查勘人員業務不熟悉,對大型車零部件定價高,特別是工時價及折裝費(比如:大型貨車的大梁校正工時就達七八千元,換一個全車的大梁,價格才1萬元),車輛只要一出險,維修企業風雨無阻,比保險公司的查勘人員跑得還要快,吊車、拖車一起上,特別是外地的代查勘車輛,涉及不到自己公司的理,價格定的更高,因為都有好處:1、維修企業施救費、拆定損費,不在該修配廠修理還要收其他費用;2、查勘人員得到客户好處(事故方)明明知道是假現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客户出謀劃策,使假現場改為真實,擾亂汽車維修市場。3、客户在現場給查勘員承諾,只要你辦好事,花點錢也無所謂。

(五)近幾年來,保險車輛事故逐年增加,賠付率逐年上升,XX年共賠付9039.7萬元,賠付率48%;XX年年共賠付1.29億元,賠付率50.4%;20xx年共賠付1.53億元,賠付率54.1%;20xx年一季率共賠付5181.11萬元,賠付率51.5%,由於保險車輛事故發生頻繁,保險車輛定損維修糾紛不斷增多,引起的糾紛和爭議既影響了保險行業的形象,也影響了客户對保險投保率,同時引起了社會矛盾和不安定因素。

經過調查情況,反映我市保險事故車輛維修市場確實還存在一些問題,規範修理市場克不容緩,是保險業發展的需要。規範保險事故車輛維修市場是提高理賠服務質量,提高汽車維修質量,是防賄賂、防腐敗,維護客户利益,維護行業利益的重要舉措。

二、建立企業標準、規範車修市場、維護行業形象及客户利益。

建立行業標準,規範保險事故車輛維修市場,是維護消費者和保險行業的利益。汽車修理廠與車險理賠有着密切關聯,必須循求一個最佳最好最適合措施和方法,解決現行矛盾,推動行業標準的建立。要建立合作有效的機制、搭建合作的平台,獲得者得三贏的效果,建立行業標準,不斷提升車險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汽車維修水平和質量。

(一)建立行業標準日益迫切,規範查勘定損及維修市場勢在必行。一是汽車產業發展迅猛,汽車市場汽車出售逐年增加,既給保險公司帶來了機遇,也伴隨着危機。XX年荊州市汽車總量達 輛,其中私家車 輛,20xx年汽車總量達 輛,其中私家車 輛。汽車保有量快速增加,尤其私用汽車保有量增加迅速,汽車家庭化、社會化程度增高,這一發展趨勢將使消費者對汽車修理質量與服務更加關注,相關糾紛和矛盾將更加突出,如果建立一個有效的機制,保險公司在理賠服務中越來越被動,特別是汽車保險事故定損和汽車維修矛盾糾紛越來越突出,必須建立行業標準,維護客户利益,減少矛盾和糾紛的發生。二是新保險法對理賠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保險法將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保險法對理賠程序和時限做出了更為嚴格的規定,對保險公司和維修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監管部門日益關注。“理賠難”是目前我們保險發展過程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20xx年中國保監會印發了《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規範財產保險市場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保監發[20xx]70號)中,將理賠難的問題作為規範財產保險市場秩序的重點工作之一,要求保險公司建立健全理賠服務標準、規範理賠和維修程序,提高理賠服務質量。四是車險業務影響廣泛。車險作為一個大眾化的險種,涉及面廣,影響大,在理賠方面,特別是定損維修的問題上更容易引起矛盾和糾紛,也容易激化為社會矛盾。建立車險行業維修標準,是提高理賠服務水平,無論對保險公司和對消費者,還是對維修企業都大有裨益。

保險調查報告 篇2

報告編號:1560731

行業市場研究屬於企業戰略研究範疇,作為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諮詢服務,其研究成果以報告形式呈現,通常包含以下內容:

一份專業的行業研究報告,注重指導企業或投資者瞭解該行業整體發展態勢及經濟運行狀況,旨在為企業或投資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參考。

一份有價值的行業研究報告,可以完成對行業系統、完整的調研分析工作,使決策者在閲讀完行業研究報告後,能夠清楚地瞭解該行業市場現狀和發展前景趨勢,確保了決策方向的正確性和科學性。

中國產業調研網基於多年來對客户需求的深入瞭解,全面系統地研究了該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時效性,從而更好地把握市場變化和行業發展趨勢。

一、基本信息

報告名稱: 20xx-20xx年中國銀行保險行業發展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報告編號: 1560731←諮詢時,請説明此編號。 優惠價: ¥6750 元 可開具增值税專用發票

諮詢電話: 4006-128-668、010-66181099、66182099 傳真:010-66183099

Email: [emailprotected]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語言版本,請與我們聯繫。

二、內容介紹

20xx年銀行系保險公司在保險業內強勢崛起,銀行系保險公司突飛猛進,逐步地提升自己的排名和份額。20xx年上半年建行旗下的建信人壽的保費收入高達113億元,排名12位;工行旗下的工銀安盛上半年的`保費收入為78億元,排名第15位;農行旗下的農銀人壽上半年的保費收入為63億元,排名第16位。其中最高的建信人壽今年上半年保費同比增長高達177.9%。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佈的20xx-20xx年中國銀行保險行業發展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目前銀行渠道已成為部分保險公司保費增長最重要的渠道。對於保險公司,商業銀行具有先天的客户優勢。但銀行辦保險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後台管理,銀行尚不具備一年處理幾百萬張保單、幾千億元保費的能力;二是缺乏壽險的專業人才。未來銀行系保險公司將保持高速發展,市場份額會逐漸上升。同時,互聯網金融的快速衝擊令銀行系保險公司開始轉變思路。銀行系還處於單一依靠銀保的初期階段,一旦銀行股東遇到困難,行業會立即受到影響,這是銀行保險面臨的問題。銀行系保險公司必須要轉型,不能單一注重躉交業務,還要注重期交,期交能帶來長期、持續的保費和現金流。但是期交多是保障型產品,保費少、件均低、銷售難,所以不僅要在產品上轉型,也得考慮其他方面的轉型,比如微信微博營銷、互聯網金融等。

《20xx-20xx年中國銀行保險行業發展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對銀行保險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銀行保險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銀行保

險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銀行保險技術標準、銀行保險市場規模、銀行保險行業潛在問題與銀行保險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銀行保險行業投資價值、銀行保險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銀行保險行業投資決策者和銀行保險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正文目錄

第一部分 行業發展環境 第一章 銀行保險業相關概述 第一節 銀行保險定義一、銀行保險定義二、銀行保險特點

第二節 銀行保險行業種類劃分 第三節 銀行保險行業發展歷程一、銀行保險發展階段二、銀行保險發展模式

第四節 銀行保險行業發展的必要性一、銀行保險興起的原因二、銀行保險行業發展的必要性 第二章 20xx年全球銀行保險行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20xx年全球銀行保險行業發展現狀一、全球銀行保險行業發展現狀二、全球銀行保險行業發展特點 第二節 銀行保險發展的邊界一、政策邊界二、市場邊界三、戰略邊界

第三節 20xx年全球保險業數據指標分析一、全球保險業保費收入二、全球保險業保險深度三、全球保險業保險密度

第四節 20xx年全球銀行保險數據分析一、銀行保險行業保費收入情況二、全球銀行保險產品情況三、全球銀行保險佔壽險市場份額四、主要國家銀行保險佔壽險市場比率

五、全球銀行保險行業保險佣金收入及佔銀行利潤比重

第五節 20xx年部分國家銀行保險發展情況一、意大利二、西班牙三、歐洲其他國家四、南美洲五、美國六、日本七、韓國

第六節 銀行保險在全世界範圍內獲得成功的原因一、銀行保險成功的關鍵要素二、從國家的角度分析三、從保險行業的角度分析四、從銀行業的角度分析五、從客户的角度分析

保險調查報告 篇3

調查時間:

20xx年7月15日到20xx年8月10日

調查地點:

河南省新鄭市

調查的內容:

利用暑假在家裏待的周時近一個月的時間裏,我和同學一起調查了各自村裏現行的養老保險模式,並通過網絡查看了河南省各地現行的養老保險模式。

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農村養老保險的現狀,瞭解我國現行的農村養老保險情況,並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調查研究提出一些稍微合理的建議和改善辦法。

經調查發現,農村現行的主要養老模式還是傳統的家庭養老,同時出現了集體養老、土地養老和社會養老的養老模式,現在河南各地80%以上的符合投保條件的農村村民都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90%以上的符合養老金領取條件的農村老人每月都能領取到一定數額的保險金,養老保險金的數額各地因經濟水平和消費水平不同而不同,我們新鄭市農村村民每月養老金是60元。

近年來“三農”問題始終是社會問題的熱點,為了解決“三農”問題,根據20xx年9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國務院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國務院決定,從20xx年起開展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在新農保試點工作開始不久,河南省也開始了新農保的實施工作。自20xx年1月1日起,凡河南省農村村民年滿60週歲,只要其符合新農保投保條件的子女投保新農保,即可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由各地政府的財政及中央財政共同撥款,根據各地生活水平及經濟水平給予不同數額的養老保險金。

家庭養老以血緣為紐帶,由子女及其他親友向年老的長輩提供經濟支持、日常生活照顧。受幾千年來儒家“孝”文化的影響,贍養老人已經成為中華兒女的一種道德責任和意識,再加上在農村盛行的“養兒防老”思想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不具備建立其他養老模式的條件,家庭養老似乎必然會成為農村最主要的養老模式。但是,近年來由於計劃生育的影響,出現了大量的“四二一”家庭及無子女家庭,這更加重了農村養老的負擔,農村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社會養老保險模式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養老保險的壓力。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大國,中國的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60%,在老齡化衝擊着整個世界的今天,解決好農村的養老保險問題也成為解決我國老齡化問題的關鍵。面對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建立和完善覆蓋我國全部農村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也是解決我國老齡化的當務之急。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部分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展開了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探索,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現行的社會養老保險及家庭養老都不能徹底解決我國廣大農村的養老問題。

現行的農村家庭養老模式由於缺少經濟條件的支持,必然不能成為解決我國農村養老的主要方式。土地養老和集體養老模式的對象畢竟只是少數人,而且近年來由於城鎮化建設的擴大,不少農民的耕地都被徵收徵用,這也衝擊着土地養老模式的推行。相較於老農保而言,新農保更能滿足我國農村養老的客觀需求,更有利於解決農村的養老問題。但是任何一項制度不經過實踐的驗證都難以完善,由於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其他社會因素的變動,新農保試點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新農保主要存在着以下問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立法體系不健全,與其他相關法律不能銜接;新農保制度設計不夠完善,新農保規定的起始參保年齡為16歲,年滿60歲後方可領取養老保險金,交保年限過長,對年輕人缺少吸引力;新農保沒有規定參保檔次,各地參保檔次落差很大,造成保險金的明顯差距;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難以實現保值增值,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國的農村養老保險基金仍以縣級統籌為主,農村養老保險基金主要是通過存入銀行、購買國債來實現保值增值,而近年來,我國銀行的存款利率一直都比較低,債券的利率也不斷下調,再考慮到這些年以來的通貨膨脹因素,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利用銀行利息來獲得保險金的收益其實很低,甚至可以説已經出現了縮水貶值,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目的的實現——保障農民年老喪失勞動能力以後生活需要上的資金供給,所以也就嚴重影響了農民的參保積極性。

由於新農保制度本身極為複雜,農村的情況又千差萬別,因此,新農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然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我們要在總結近年來開展新農保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從現有的體制本身去尋找新農保制度存在的問題,並採取相應的對策,使我國的新農保制度不斷完善。針對新農保現在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來完善我國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一)建立健全農村社會養老法律體系

我國近年來對新農保制度的探索研究表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必須以法律的形式保證其實施,而不僅僅是依靠社會政策的形式來實施。我國應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做法,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財政、金融和税收體制改革,儘快制定並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關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律、法規,對資金來源、運用方向、增值渠道甚至保障標準、收支程序等作出明確的法律規定,規範其操作行為,以法制的形式將農民的這項合法權利確定起來,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社會養老問題。

(二)完善新農保制度的不足

首先要拓寬新農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渠道,可以廣泛爭取社會的意見、借鑑國外的成功做法,比如發行新農保福利彩票、允許農民以農保基金作為擔保貸款用於農户發展生產、子女教育、基本

醫療等生產生活中急需解決的重大事項。其次,做好新農保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銜接工作,為農民工及失地農民的轉保問題做出明確規定,簡化轉保手續。最後,修改關於起始投保年齡的規定,加大政府的財政投資,減輕農民的壓力。

(三)堅持和完善家庭養老,建立家庭與社會養老為主其他養老方式為輔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

家庭養老是我國農村幾千年來傳統的、最主要的養老模式,相對農村現行的其他幾種養老模式而言,家庭養老模式有着極其的優越性和無可替代性。而且家庭養老可以減輕社會的壓力,因此我國在建立和完善社會養老保險的同時必須堅持和完善家庭養老,加強對我國居民的道德宣傳,提倡敬老養老思想,並表彰和鼓勵在敬老養老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同時,還應該提倡商業保險,在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地區可以推行商業養老和集體經濟組織養老保險模式,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模式,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險體系。

建立新農保制度,是一項宏大的關係到社會民生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一項艱鉅複雜的任務,牽涉到很多方面,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要不斷的總結已有的經驗和不足,不斷完善我國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逐漸實現新農保的全覆蓋,確保農村老人和城鎮老人一樣“老有所養”。

保險調查報告 篇4

張巧興

【摘 要】: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農村的醫療現狀,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這是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必須面,臨的重要環節,但是,在堅定不移地實施廣覆蓋、低水平的醫保政策的過程中,看病難看病貴的情況並沒有隨之而消去,而醫保制度的缺陷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日益暴露。通過抽樣調查的方法對浙江台州地區的問卷調查,探討了農村醫療保險存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

【關 鍵 詞】:農村;醫保

【 正 文 】 農村醫療保險

研究背景:近年來,醫療保險覆蓋面在逐步擴大,很多農民們也都加入到了參與醫療保險的隊伍中。投保無疑能給農民們帶來巨大影響,在面臨高額醫藥負擔時,是真正能夠給農民們帶來實質性幫助的措施之一。我國的醫療保險大體上有合作醫療、醫療保險、統籌解決住院費及預防保健合同等多種形式,其中合作醫療是最普遍的形式。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支持、農民羣眾與農村經濟組織共同籌資、在醫療上實行互助互濟的一種有醫療保險性質的農村健康保障制度。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農村的醫療現狀,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

一、“三農”問題所實施的一項“實際、實效、實用”的重要決策。它解決了農村居民長期沒有醫療保障的重大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從本質上説,對解決一直困擾着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着很重要的意義,它的實施讓農村居民在醫療問題上有了保障。在面對昂貴的醫療費用時,不必在有自己一人承擔,有“新農合”為農村居民承擔一部分的醫療費用。它從實質上減輕了農村居民的醫療負擔,它從實質上為農村居民提供了一定的醫療保障。

雖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在解決農村居民解決醫療保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它現在卻處於起步階段,它還需要完善。我們相信不久,它將在解決農村居民醫療保障問題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農民對“新農合”的看法:

在我們小分隊下鄉進行調查的時候,也想被調查的農村居民進行了詢問,我們對他們問到了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看法時,幾乎百分之九十五的農村居民表示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讚揚,他們説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國家對他們的關心,是國家為解決農村居民的醫療保障問題所作出的一項有效的政策。雖然它的確從根本上對我們農村居民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給於我們了一定的幫助,它能為我們在醫療一些花費不是太多的疾病上提夠相當一部分的補助,但當我們在遇到重大疾病時,它卻不能發揮較大的`作用。在此,我們希望國家能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農村居民也能有較好的醫療保障,能解決一直困擾着我們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我們正真的看得起病,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三、調查問卷數據分析:

在7月11日,我們小分隊開始了我們的下鄉調查工作,經過幾天的調查,我們共對兩百名農村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接受我們調查的居民有一百六十二名,其比例為百分之八十一。通過問卷,我們深入農户,我們通過問卷瞭解他們參與農村醫保的實際情況在問卷調查的同時,為農民解決他們不明白的相關問題。針對每一個問題分析如下:

問題一:你是否瞭解保險,瞭解它的作用嗎?

針對這道問題,其回答較瞭解的有四十名,約佔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回答一般瞭解的有四十二名,越佔總數的百分之二十六,而回答不瞭解的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九之多。

問題二:你家去年在醫療上的開銷是多少?

在這道問題上,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在500以下,但也有些個別的開銷較大,如幾千元到上萬元。

問題三:你家是否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若沒有其原因是什麼?

在我們調查的一百六十二名居民中幾乎所有的人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如:1.加強宣傳. 2.召開農民會議.3.實施農民集體培訓等.

我們相信,只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我們的調查就不會再暴露出那麼多讓人感慨又讓人心酸的問題.農村醫保也才能讓所有參與者滿意!

保險調查報告 篇5

近幾年來,××林場等市直事業單位農林漁工多次到市政府上訪,強烈要求認定為全民所有制職工,並以全民固定工身份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我作為主管全市企業改革和社會保障工作的負責人,深深體會到市直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既勢在必行,又任重道遠。如何在全力支持事業單位推進改革和儘量保障廣大羣眾基本利益這兩個方面,搭建一座和諧橋樑,實現二者的雙贏?帶着這樣的思考,我選擇了農林漁工的養老保險改革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和認真解剖。

一、情況複雜

市直事業單位農林漁工主要分佈在××林場、××林場(即市林科所)、市農科所和市水產良種場四家單位,共人,其中在職農林漁工人,已退休農林漁工人;市農科所還有移民農工人,其中在職人,已達退休年齡、人事未辦理退休手續人;其中市水產良種場名漁場工人已於年月按工齡每人每年元,另加萬元養老保險費實行了“買斷”。未參保的農林工人數較多,情況複雜。

⒈政策依據不足。全省是從年元月起開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依據是湘政發號文件,只明確機關事業單位的國家幹部、全民固定工、勞動合同制工人和人事、工資關係掛靠在機關、事業單位或在人才交流機構的人員為參保對象,而農林漁工不屬於此參保範圍。但這四家單位的農林漁工相繼進入被冠以“事業單位性質”帽子的事業單位工作,因而不屬於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範圍。致使這些人一直被排斥在兩個養老保險之外。他們強烈要求比照同單位職工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但政策依據不足,因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全國沒有統一的政策,全省仍處於試點階段。

⒉改革方向不明。當前,全國事業單位的改革方案尚未出台,將事業單位劃分為行政職能性、社會公益性和生產經營性三大類的改革方向尚未確定。市農科所是我市唯一正處級差額撥款的農業科研機構,改革走勢不甚明確。市林科所也是我市唯一科級差額撥款林業科研機構,市政府已於××年將××林場、××林場確定為公益性林場,擬由市林業局主管轉交市建設局主管,市政府已委託市建設局擬定接收方案。

⒊身份參差不齊。這些農林漁工中既有建場初期的老資格,可以追溯到年代,又有自然增長的;既有棉科所、旱科所和農科所合併而來的,又有從外地移民而來的;既有下放知青,又有從外省區調入的;既有編制部門簽發編制計劃、勞動部門批准招收的,又有主管部門批准招收的;既有按事業單位固定職工管理的,又有分配給土地按農民對待的。若按資歷深淺、年齡大小、進場時間長短確認其身份,無法做到公正、公平,相關職能部門也不好操作。

⒋收入來源不一。××林場每年財政撥款萬元,無自營收入,人平每月元。××林場每年財政撥款萬元,自營收入萬元,人平每月元。市農科所每年財政撥款萬元,科研經費萬元,人平每月元。水產良種場每年財政撥款萬元,自營收入萬元,人平每月元。

⒌參保成本不低。如果比照同單位固定工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按在職人員月平元作為繳費基數,現行繳費比例,離退休人員月平元養老金標準,僅對××林場、河洑林場和市農科所進行測算的結果表明,這三家單位名在職農林工月繳養老保險費元,名退休農林工月支養老金元,每月收支兩抵缺口元,全年收支缺口元。現有在職農林漁工年齡普遍偏大,收支缺口會呈直線上升趨勢,給同級財政背上沉重包袱。類似這部分農林漁工,部分區、縣(市)還有近人,牽一髮而動全身,勢必引起連鎖反應。

二、問題突出

⒈參保無門。在開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之初,農林漁工的問題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由於國家、省均無明確政策,一直被耽擱下來。近幾年,這部分農林漁工一直向市政府、相關部門和機關事業單位社保處反映,希望能按湘政發號文件精神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市機關事業單位社保處也積極向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彙報,至今未能很好解決。

⒉生活無助。這些農林漁工雖然高高興興地在人事部門領回了退休證,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退休待遇;雖然按時,卻不能足額領取退休費,僅為正常退休費的左右,××林場和河洑林場農林漁工人平退休費分別為元、元,市農科所最低,僅為元,該單位移民農工到退休年齡,只能享受一次性補助元;××林場在職不在崗的農林工,單位僅僅發給每月元生活費,遠遠低於城鎮低保水平。

⒊心理失衡。這四家單位的國家幹部、固定工和合同工都已在機關事業單位參保,其中××林場已實行了社會化發放,退休人員人平領取基本養老金分別為元、元、元和元,而退休農林漁工(除水產良種場退休漁工外)僅為元、元、元,對比同一單位農林漁工退休費相差一倍以上,最多的.相差倍以上。收入差距過大,心理嚴重失衡。

⒋繳費無力。××林場、河洑林場和市農科所的名農林工,全年需繳納養老保險費元,而已參保的國家幹部、固定工和合同工每月需繳納養老保險費元,全年需繳元,兩者合計共繳納養老保險費元。若將移民農工計算在內,全年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在萬元以上,僅憑這幾家單位現有財力是難以承受的。

三、積極應對

⒈深化改革。堅持養老保險低起點、廣覆蓋的原則,採取先改制、後參保的辦法,推進市直事業單位農林漁場改革。參照湘政辦發號文件,先將這幾家單位改制轉企,將在職和離退休人員整體劃歸市勞動社保處管理,未參保的農林漁工統一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範圍,移民農工享受國營企業“兩個置換”優惠政策,進入城鎮企業基本職工參保範圍。

⒉分類管理。改制轉企後,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機制,中人搞過渡”原則,實行分類管理。一是對原在機關事業單位社保處參保的離退休人員,轉移到勞動社保後,保持待遇不變,今後待遇的調整按城鎮企業職工標準進行,與機關事業單位同類人員調整後的待遇之差由機關事業單位社保處補足;二是已退休的農林漁工退休待遇,按企業現行標準核定其基本養老金,與原退休待遇持平,差額部分採取“補差”方式,用林業基金或其他方式予以補足,實行社會化發放;三是對於以後退休的人員,則按照企業養老保險待遇計發辦法,將其養老金領取與其個人帳户繳費情況掛鈎,核定養老金髮放標準。

保險調查報告 篇6

近年來,村幹部養老保險問題越來越成為基層組織建設的熱點問題。為此,**省**縣就村幹部養老保險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採取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表、到鎮實地走訪等方式,全面調查了15個鎮(區)1581名在職村幹部,同時到縣委組織部、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等單位瞭解情況,諮詢政策。通過調研,對村幹部養老保險問題進行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村幹部養老保險基本情況

農保享受不到國家財政補貼。我縣財政困難,是省級財政轉移支付縣,每年省財政都補貼企保基金缺口四千萬元左右,這是企保得以正常運行、參保人數逐年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老農保基金管理機制則是以收定支,國家財政還未實行補貼政策,它近似於參保人的自願儲蓄行為,必然沒有吸引力,近兩年實際參加農保繳費人數只有4000多人(含村幹部1600人左右),每年繳費總額不到360萬元,累計5000萬元。

二、提出村幹部農保轉企保的理由

企保政策調整讓村幹部農保轉企保有了可能。前些年,企保政策規定比較嚴,村幹部辦理企保還有一些制度上的障礙,但這幾年,國家對企保政策作了一些調整,這些調整讓村幹部農保轉企保有了可能。20xx年3月我省出台了蘇勞社險[20xx]2號《關於鄉鎮企業參加養老保險有關問題的'意見》,鄉鎮企業職工可以參加城鎮企業職工社會養老保險,以前已經參加農保的參加城保後,可以選擇“折算”、“補差”、“封存”等方式銜接兩種養老保險關係。這一政策讓農保轉企保業務有了規範。20xx年後企保對象又擴大到個體工商户及其僱工、靈活就業人員,這為將村幹部作為參保對象提供了參照依據。在繳費時限上,現在又規定累計繳費年限必須達到十五年以上、連續繳費年限必須達到五年以上,這就説明補交年限可以達到十年,這又讓我縣絕大部分現任村幹部可以通過補交的方式辦理企保。

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需要將村幹部農保轉企保。村幹部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具體承擔着發展農村經濟、帶領農民致富、落實惠農政策、規劃建設農村公益事業等重要職責,根據中央省市要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包括很多方面,而村幹部養老保險則是村幹部激勵保障機制的一個重要內容。客觀來看,村幹部的工資報酬偏低,,而且一時難以解決,所以目前村幹部對他們的養老保險問題關注程度和個人訴求較高。在到農村調研時,在縣召開“兩會”時,很多村幹部就一直提出這一問題,要求農保轉企保。由於這一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致使村幹部顧慮重重,不能安心工作,不能盡職服務,甚至出現了一些村幹部流失現象,村級後備幹部更是難以培養,影響了村級基層幹部隊伍穩定,影響新農村建設。

三、村幹部農保轉企保的對策建議

參加企保的保險經費以財政補貼為主。

一是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經費本身就由財政作保障。農村税費改革後,取消了村提留、鄉統籌,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經費主要由財政轉移支付解決,目前我縣平均已調整到10萬元/村;況且今年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途徑,形成村幹部報酬及養老保險保障機制”,省相關文件更明確提出“縣級財政要將村級經費納入縣級預算,確保村級經費足額到位”。村幹部養老保險是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的一個方面,其經費來源應以財政承擔為主。

二是村幹部所承擔的工作有很多是政府行政性職能

保險調查報告 篇7

我國農業保險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從1982年開始由民政部門、農業部門、保險公司等陸續開辦了一些農業保險業務。1982年到1992年農業保險業務呈上升趨勢,到1992年當年農業保險費收入達到8。62億元。但保費快速上升的同時是居高不下的賠付率,1991年農業保險的賠付率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減弱以後,過高的賠付率導致農業保險業務逐步萎縮,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不得不調整農險結構,對一些風險大、虧損多的農險業務進行戰略性收縮,而其他保險公司則是退出農業保險的經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香港上市後,由於經濟效益的原因,不再經營大部分的農險業務。

自以來,專業農險公司開始浮出水面,9個省區市的農業保險試點也已經全面鋪開。,保監會頒佈了發展農業保險的指導性意見,提出農業保險發展的五種模式:一是與地方政府簽訂協議,由商業保險公司代辦農業險;二是在經營農業險基礎較好的上海、黑龍江等地區,設立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三是設立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四是在地方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嘗試設立由地方財政兜底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五是繼續引進像法國安盟保險等具有農業保險經營的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的外資或合資保險公司。

目前我國的農業保險仍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問題,現行的農業保險組織體系不適應農業保險發展的需要。一方面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的積極性不【泡麪作文】高,農業保險的發展面臨資源短缺、技術薄弱、人才匱乏等問題。另外,傳統風險管理體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農業保險的發展。

(一)有效需求不足

農業生產和經營風險的客觀存在,必然形成對農業保險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明顯不足。主要原因在於:超小規模的土地經營客觀上弱化了農業保險的經濟保障功能,窄小的經營規模使農民產生較低的預期收益,因而不願意付出保險成本;我國的農業保險主要以商業形式經營,國家支持和補貼較少,相對農民收入而言,保險費率較高,抑制了農民對保險的需求。

(二)缺乏專業性保險從業人員

長期以來,我國保險業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發展呈現多次起落,保險人才斷層,目前我國保險從業人員大多數人是從其他行業轉來的,沒受過專門保險教育。而農業保險經營的複雜性、艱苦性,更是導致人才奇缺。因此,從業人員現狀是經驗型多,知識型少;保守型多,開拓型少;單一型多,複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數據表明,我國保險市場人才供需比例約為1:4。人才的極度匱乏,個人簡歷特別是核保、核賠、精算等技術型人才和管理、營銷、培訓等複合型人才的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農業保險險種減少,發展滯後

我國保險業在經歷了最初十幾年的快速增長後大幅下滑,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險產品的結構不合理,險種可選性少,不能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產品缺乏創新,一方面產品雷同多,細分度不夠,達不到不同人羣、不同需求的組合效應。另一方面產品開發能力弱,更新換代慢。由於長年虧損、業務萎縮。

(四)保險中介機構缺位

規範化的保險中介機構活躍在保險市場上,是現代保險市場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對保險的供求雙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橋樑作用。特別在農村保險市場中,保險中介人可以將保險公司的經營觸角延伸到農村的各個角落,節約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也能起到服務於廣大農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國保險公司幾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業隊伍承保農業保險,沒有充分利用農村保險代理和保險經紀公司這一中介形式。

(五)農民投保意識不高

農民對農業保險既力不從心,又心有疑慮。首先,由於農業保險風險大、農業保險項目經營經常入不敷出,保險公司對其要求較高保險費率,而高保費又令更多的農民買不起保險。其次,許多農民對保險認識不足,風險管理意識差。由於宣傳力度不夠,農民對保險存在認識上的偏差:一是不相信保險的作用,許多農民由於受迷信思想和小農意識的影響,很難相信保險對生產和生活的保障作用;二是依賴保險,許多農民買了保險後,高枕無憂,不積極參與防災防損,導致損失擴大;三是道德風險嚴重,由於農業生產分散,保險公司監督力度不夠,少數農民法律意識淡薄,利用保險進行欺詐活動,把保險當作“搖錢樹”,失去了保險的意義,觸犯了國家法律。

(六)我國農業保險的再保險機制和再保險市場尚不完善

我國農業保險由於缺乏適當的再保險安排,使得風險過於集中在保險經營主體自身、難於分散,影響經營主體的經營效果。而國外農業保險經營普遍有再保險機制的支持,特別是避免特大自然災害對農業和農民的影響。例如,美國聯邦政府農作物保險公司負責在中央建立再保險基金,向開展農作物保險的保險人提供超額損失再保險,再保險責任按賠付率分段確定,目的.是既向各私營農作物保險公司提供超額損失再保險(不超過115%),又限制農作物保險公司的盈利水平(不高於15%)。而我國,由於再保險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市場主體數量少且不健全,導致我國的再保險市場一方面供給主體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心得體會另一方面技術與服務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

當前,我國農業保險面臨着“供給短缺”和“有效需求不足”的雙重問題,保險經營和發展的兩難困境。結合我國農業保險的特點和國外農業保險發展經驗,為了推動我國農業保險市場的發展,我國應從以下幾方面採取對策:

(一)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市場。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一是完善農業保險供給體系,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要改變經營方式,轉變經營作風,以增加農業保險的供給;另一方面,要完善和拓展農業保險經營機構的職能,克服農業保險中的逆向選擇。二是提高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水平。要大力開展農業保險的宣傳工作,提高農民的風險管理意識,培育農業保險意識,鼓勵農業的規模經營,增加農民收入,以增強農民對農業保險的動機和能力。三是培育農業保險人才。培育具有專業知識和開拓創新精神的農業保險人才,提高農業保險機構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的多層次需要。

(二)加強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加強農業保險立法和完善的制度環境,政府應制訂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保證農業保險的順利開展;二是實行税收優惠、財政補貼和再保險政策,支持保險業的發展;三是建立農業保險再保險機制,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很多優惠政策支持農業再保險市場,擴大風險分散面,達到風險分散的目的。

(三)利用資本市場分散鉅額風險。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一是國家和地方政府採取財政撥款或補貼方式建立巨災專項風險基金;二是發展保險衍生產品。

(四)加強保險專業人才的培養。農業風險的特殊性、複雜性決定了農業保險經營技術的特殊要求。技術是保險經營的重要要素,而發展保險技術的關鍵又是人才。但長期以來,我國保險業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農業保險更是呈萎縮趨勢,導致農業保險人才奇缺。因此,為了農業保險事業的順利發展,一定要重視和開展對農業保險技術人才的培養,通過代培、委陪、函授等多種方式培養基層農業保險業務骨幹,同時,要在大專院校培養具有農業保險系統理論的高級專業人才,確保農業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

保險調查報告 篇8

1.調查目的

本次關於保險的調查,主要目的是去了解目前社會上影響人們購買保險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另外,保險公司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擴大產品的銷售和影響。

2.調查對象

當今社會上的保險消費者。

3.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所採取的方式以訪談法為主,資料法為輔,將訪談結果以及查閲到的資料相結合,得到本次調查結果。

4.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5日——20xx年11月13日

5.調查內容

主要通過查閲資料,瞭解了下當今社會上各類保險的發展,並通過訪談,調查了人們對待保險的態度,調查了影響人們購買保險產品的因素,還調查了,就作為消費者而言,保險公司應如何來擴大保險產品的銷售和影響。

6.調查結果

當今社會上保險的發展現狀: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保險業務快速增長,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市場體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規逐步健全,監管水平不斷提高,風險得到有效防範,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在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目前社會上影響人們購買保險的因素:

(1) 自然災害頻發,損失大。

(2) 這會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很多,常常會在不同的方面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3) 各類疾病疫病的發生。

(4) 現在人口老齡化加重,人們想要更好的保障自己的生活。

(5) 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投資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消費結構發生了變化。

(6) 目前社會上保險種類多,人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來保障自身利益。

(7) 另外,影響人們購買保險的消極因素也有。現在,一些保險公司在外

名聲不好,在被保險人出事後,極力推卸自己的責任,出現了很多保險公司與被保險人之間的矛盾。

另外,現在購買保險有很多好處,除了可以保障人們的人身財產安全之外,還是一種儲蓄工具和投資工具,有時也會成為應急準備金,而且還會提高企業或者個人的信用。

對於保險公司如何來擴大產品的銷售和影響,現在保險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產品同質化高,各家保險公司為了擴大銷售量都絞盡腦汁,想出各種高招,比如買保險送加油卡,送禮品等,這種促銷方式很容易被複制,最終造成惡性競爭,而保單持有人並沒有從中得到實質性的好處。如果能在保險產品中植入一些增值服務,投保人會因此獲得更好的保險服務,得到更多的利益,這個保險產品也會因此在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另外,保險公司應該在平時的保險案件中,樹立好公司的形象,不能留給消費者不良的信譽影響,還要做好公司的售後服務,使消費者儘量減少後顧之憂。保險公司只有真正做到很好的.保障被保險人的權益,才能獲得良好的信譽,在同行業中成為佼佼者,從而得到更多的客户來源,擴大公司保險的銷售和影響。

7.調查體會

對於本次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現今社會,保險業的發展,具有很好的社會背景,以及良好的政策背景,保險業的發展前景相當廣闊。另外,保險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商業形式,人們可以通過購買保險來保障自己的一些利益,或者減少損失,甚至去獲得投資收益。但是在這個保險業發達,各種保險業務充斥的社會,在選擇購買保險的種類,保險公司,並且決定購買保險時,一定要對保險合同儘量多地去了解,儘可能的避免在將來與保險公司發生財務糾紛。而且,面對眾多的影響人們購買保險的因素,要做到充分考慮。另外,保險人和被保險人,都應該去遵守最大誠信原則,保障雙方的權益。對於保險公司,在競爭如此激烈的行業,如果想要擴大自己的業務,得到更好的發展,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影響,有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才會有良好的效益。

保險調查報告 篇9

湖南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已於XX年4月開始實施。最近,該省城調隊會同岳陽市城調隊就實施情況進行的一項專題調查表明:醫療改革運行中新舊制度轉換基本平穩。但由於醫改處於起步階段,距“用比較低廉的費用提供比較優質的醫療服務”的改革目標還有一定差距,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公費醫療藥品報銷範圍不夠合理

現行的《湖南省公費醫療藥品報銷範圍》(以下簡稱《報銷範圍》)是醫保用藥報銷的依據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個人參保後自負金額的多寡。

1、個人自負比例較低的甲類藥品範圍較窄報銷範圍將藥品劃分為不同報銷比例的甲、乙類,看門診,甲類能報銷70%,乙類要在扣除10%之後才能報銷70%,實際上只能報銷63%。列入《報銷範圍》的甲、乙類藥共個品種,其中甲類藥店436個,乙類藥1006個,甲類藥品比例僅佔30%。如果把非常用藥和滋補保健藥剔除後,甲類藥所佔比例還不到25%。

2、甲、乙類藥品劃分不盡合理。比如安乃近、複方氨基比林、乙酰螺旋黴素等是醫生最常用的常規退熱、消炎藥,卻都劃為乙類藥品。

3、《報銷範圍》中少數品種偏離實際。如:青黴素甲類藥中的凱德林、舒氨新、凱蘭欣、優普林並不是大多數醫生的常規用藥,有的'醫生對此藥還聞所未聞。相反,醫生對劃入乙類的苄星青黴素、羧苄青黴素情有獨鍾,病人也樂用這類常規藥。價格便宜、純屬國產的也分出了甲、乙類,不利於醫生因人施藥,及時治療。

二、具體操作有諸多不便

1、報賬、轉院手續煩瑣。報賬要經過初審、複審、核審、審批四關,有的是同一部門幾人分別審,有的是不同部門不同人員審。對因無法確診的患者要求轉院的,還要求本人提出申請後經主治醫生、醫務科、醫保科、醫保中心批准後方可轉出。

2、結賬程序不便於快捷操作。現有的醫保出院費結算程序讓操作人員無法做到快捷方便。

(1)、公費醫療藥品報銷範圍不夠合理

(2)、具體操作有諸多不便

(3)、醫療單位工作難度加大

(4)、醫療單位、醫保機構、患者之間產生摩擦

(5)、一些費用收取欠科學

(6)、參保單位對患者支持不夠

保險調查報告 篇10

農村社會保障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廣大人民羣眾尤其是困難羣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目前民政部門負責的農村社會保障項目有農村低保、農村五保、農村醫療救助、自然災害救助、臨時救助。近年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農村社會保障政策法規,農村社會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現狀

20xx年年底全縣總人口5.8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5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0.3%。全縣共有農村低保對象5048户、12086人,符合供養條件的農村五保對象702人,佔農村總人口的36%。根據國家提出的建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的要求和在上級民政部門的指導下,結合我縣實際,按照強化政府領導,拓寬救助渠道,創新救助機制和整合救助資源的思路,全縣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特別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正在穩步推進。

(一)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完善

我縣自20xx年起建立和實施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立了由相關部門組成的縣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各鄉鎮也成立了農村低保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縣、鄉、村三級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農村低保工作領導體系和工作機制。制定了《XX縣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實施意見》。農村低保對象全部錄入低保軟件,實行計算機管理,我局工作人員定期、不定期的進村入户進行抽查、檢查或調研,及時準確掌握低保工作的進展及低保對象情況,農村低保做到了“動態管理”,低保對象有進有出。農村低保享受羣體為具有本縣農村户口,家庭人均年收入低於我縣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居民。補助水平逐年提高,人均月補助由最初的20元提高到了現在的73元。在春節前為農村低保對象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切實保障了農村貧困户的基本生活。

(二)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不斷提升

目前,我縣有五保對象702人(其中ⅲ度大骨節患者182名),供養標準為每人每月150元。近年來,我縣把做好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工作作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初步建立了以集中供養為核心的農村五保供養體系,有效地保障了農村最弱勢羣體的基本生活。目前,全縣已建XX縣中心敬老院1所,鄉鎮敬老院1所,農村五保家園3處,全縣共集中供養210名老年人,集中供養率不斷提高,預計今年二期敬老院投入使用後供養率將達到40%以上,我局還計劃在多個鄉鎮新建或改擴建農村敬老院(五保家園),滿足更多五保老人的供養需求,逐步實現供養方式由分散供養向集中供養的轉變。

(三)農村醫療救助水平不斷提高

農村醫療救助是一項惠及農村特困羣眾的新工作、新任務,是新時期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我縣的農村特困醫療救助工作自20xx年全面開展以來,我局嚴格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審批,嚴格把關救助範圍和救助程序,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給予救助。並對患重病無錢治病的農村低保户按程序辦理醫前救助,農村五保對象醫療費用全額報銷,還將因病致貧的低保邊緣家庭納入了救助範圍,從根本上解除了低保户、五保户、低保邊緣户重病醫療的後顧之憂。為有效解決優撫對象醫療費用個人負擔過重問題,我局制定了《XX縣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實施意見》,建立了重點優撫對象醫療補助和門診醫療減免制度。經過幾年努力,農村醫療救助逐步規範,救助標準逐年提高,救助病種逐步放寬。救助標準由20xx年人均救助54元,提高到20xx年的人均救助154元,20xx年至20xx年累計發放農村醫療救助金560萬元(包括資助農村低保、農村五保對象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費用)。

(四)自然災害救助逐步完善

近年來,我縣氣候異常,低温冷凍、雪災、風雹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每年都會給全縣的農業生產帶來嚴重的損失。當有災害發生時,我局救災救濟股及時做好查災、核災、報災工作,相關股室積極組織災區羣眾抗災自救,妥善安排災民生活,及時下撥救災款物,解決受災羣眾的具體困難,維護了社會穩定。20xx年至20xx年底,共下撥冬令救濟、臨時生活救助、其他困難救濟款物共20xx餘萬元,確保了困難羣眾的基本生活。為建立健全應對重大突發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提高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綜合反應能力,我局修訂並印發了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建立了全縣災情信息員制度,組建了“三級”民政災情信息員隊伍,在14個鄉鎮、105個村、3個社區分別配備了兼職的災情信息員,拓展了災情信息基層網絡;全面啟動了XX縣減災救災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工程和應急避難場所建設。

(五)農村困難羣眾臨時救助能力進一步提高

縣政府制定出台了《XX縣城鄉困難羣眾臨時生活救助實施辦法》,對因病、因殘、因災等各種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家庭,給予臨時救助,及時緩解城鄉困難羣眾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

通過有效實施農村社會保障工作,切實保障了農村困難羣眾基本生活,進一步弘揚了扶弱濟困的.精神美德,促進了黨羣幹羣關係進一步密切,為實現全縣長治久安、跨越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採取的措施

(一)統一思想,加強組織領導

為保證農村社會保障各項工作運行順暢,落實到位,我縣成立了以縣級領導任組長,民政、財政、監察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農村低保、五保供養、醫療救助等社會保障工作領導小組,構建起了“政府領導、民政負責、部門協作、部門參與”的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二)完善制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州、縣關於為民解困、改善民生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五保供養、災民救濟、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各項救助制度,在拓寬渠道、擴大覆蓋面、提高標準、分類施保等方面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滿足困難羣眾的救助需要,更好地保障困難羣眾的基本生活。

(三)加大宣傳力度,促進社會救助政策全面落實

通過廣播電視、宣傳欄、村務公開欄等形式,廣泛宣傳救助政策,使救助政策家喻户曉,保障羣眾的知情權,讓符合條件的困難羣眾及時得到救助,讓全社會都來關注支持社會救助工作,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四)規範完善程序,確保社會保障工作公平公正

堅持陽光操作、民主操作,更認真更嚴格地抓好居民收入核實準確、村民代表會議評議、成員單位集體評議、社會救助事務公開等關鍵環節,最大限度地體現公平正義,維護救助對象的合法權益。

(五)加強工作隊伍建設,提高工作人員整體素質

城鄉社會救助工作政策性越來越強,任務日益繁重。只有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對人員的培訓力度,建立一支相對專業、數量充足、素質較高的工作隊伍,才能更好地讓困難羣眾受惠到救助政策。

三、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縣社會保障工作取得了穩步發展,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初步形成,但農村困難羣眾多方面的需求與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不相適應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

(一)救助整體力量薄弱,一是鄉鎮專職民政助理員配置不足,全縣14個鄉鎮有15名民政助理員,僅有2名專職民政助理員,大部分鄉鎮民政助理員都由一村一大、計生乾等兼任,部分人員專業素質較低,很難高質量地完成社會救助的各項工作;二是救助工作經費匱乏,地方財政投入少。

(二)從實施城鄉低保制度以來,我縣大量失地農民違規納入低保範圍,按國家城鎮低保政策,失地農民解決城鎮低保也必須符合城鎮低保條件,才能納入低保範圍,我縣失地農民中絕大部分又不符合城鎮低保條件,低保規範管理難度增大。

(三)民政救助資金投入大,但困難羣眾比較多,救助水平偏低,產生的社會效益不明顯。農村低保補助水平尤為明顯,儘管我縣農村低保多次提高標準和補助水平,目前農村低保月人均補助水平73元,每日人均僅2.4元,相對於當前的物價水平來説,這個補差偏低,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困難,遠不能滿足農村困難羣眾看病、就學等實際需要。

(四)與相關扶持政策的銜接不協調。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主要是解決農村低保對象的最低生活需求,保障其生存,但僅靠有限的低保金難以擺脱貧困。因此,需要扶貧、醫療衞生、人社、教育、住房、司法等有關部門的專項扶持政策更具針對性的幫扶效果來提高城鄉低保工作的整體水平,確保城鄉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

四、意見建議

(一)增強基層民政力量,增加地方財政投入。一是要加強鄉鎮民政組織建設。每個鄉鎮應單設民政事務所,按照上級的規定配足鄉鎮民政幹部,由縣民政局和鄉鎮對民政事務所人員實行雙重領導。民政事務所負責人的任免須徵求縣民政局的意見,民政幹部的調動應報縣民政局備案,以保持相對穩定,還應當儘量減少兼職,切實解決民政工作有人辦事、民政幹部有時間辦民政的事的問題。二是要加強基層民政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上級民政部門應經常性對基層民政工作人員的培訓,使他們具備應有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能勝任工作。三是要增加地方財政投入,保證必要的工作經費。

(二)規範失地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程序。一是失地農民符合城鎮低保條件的才納入城鎮低保範圍解決,做到“應保盡保、應退則退”;二是建立失地農民長效保障機制,包括補償安置機制、養老保障機制、醫療保障機制、自主創業扶助和再就業培訓機制、社會保障風險儲備金機制等,多措並舉妥善安置;三是明確納入失地農民城鎮低保後,新入户人口不再納入城鎮低保。

(三)建立增長機制,適時提高標準。建立農村低保標準隨經濟發展水平、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及物價指數的變化自然增長機制,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既不宜過低也不宜過高,確定過低保障不了貧困羣眾的基本生活,確定過高政府財力又難以承受。

(四)完善配套政策,增強“造血”功能。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醫療衞生、勞動就業、住房保障等制度的有效銜接,對低保對象的勞動創業、子女就學、就醫、住房等社會性間接投入給予減免關照。同時,要鼓勵低保户參與扶貧開發,開展生產自救,在信息指導、技能培訓等方面給予扶持,在開發和生產的過程中,增強信心、增長才幹、增加收入,通過自身努力達到自我“造血”、脱貧致富的目的。

保險調查報告 篇11

一、調查時間:

二、調查人:

三、樑城村基本信息:

2、人口狀況:本村人口20xx多人,農業人口1500多人。

3、經濟狀況:本村經濟發達程度位於所在辦事處中上等水平,全部是農業區。

4、村中共4位幹部,全年個人工資為8000到10000元,村中有診所一個,圖書屋一處,村中有固定辦公場所。

四、調研背景及調研內容

我也是從農村貧窮家庭出來的,所以我對於農民患者看病難問題曾有過很深的瞭解,因此,當我成為一名大學生後,我更加關心這一問題,並把他納入我的調研課題。

目前我國把看病貴列為新的民生三大問題之一。多數農民由於無力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往往有病不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與此同時,他們由於缺乏保健知識和自我保健意識,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陷入惡性循環。醫療保障的缺乏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阻礙,再此背景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20xx年10月誕生了。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自20xx年開展至今,在全國已經有了多個試點,合作醫療制度正在逐步的發展和完善。我這次調研的內容便圍繞合作醫療展開,通過了解農作醫療的實施情況以及村民對合作醫療的滿意程度,以求進一步發現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而作為國家提出的一項惠民措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確實給農民帶來一定的好處,但中間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因此我利用業餘時間對本村有關合作醫療方面事宜進行調研,通過此次調研活動,對本村合作醫療情況有一定的瞭解,對實施中出現的優缺點進行初步總結,以便對總體情況作大概的統計!

五、具體工作

在調研期間我以走訪的形式瞭解有關合作醫療方面事宜,然後以入户訪談的形式進行具體瞭解,並總結出了我村有關合作醫療的詳細信息。我村有一家合作醫療定點診所,在村中心地段,村民大部分看病在村中診所進行。村醫療診所的醫生都有行醫證,農民在村衞生所看病都有保障。我們與醫生交談時得知:農民所交的保險金額全部歸農民所得,所交保險費用完以後另外每人還可以享受200的報銷。在鎮醫院住院病人可以享受80%的報銷,到市級醫院的住院病人可以享受50%的報銷。到省醫院住院的可以享受40%的報銷。

我們在於農民交談的時候得知農民對新型合作醫療都非常滿意。他們説:現在看病方便便宜,鄉村醫生服務態度好,村民們看病放心,現在也不愁生大病,國家可以報銷。以上是我們交談及作調查問卷時他們提及的,其中的道理就由大家來思考吧!

比例由07年的90%上升到08年的95%,我村的合作醫療宣傳力度逐年增大,宣傳方式也不斷增多!同時由於07年有一部分受益家庭,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起到了宣傳作用,而國家的支持更是此項制度不斷擴展的堅實後盾。

報銷問題是合作醫療中的一個大問題。開始大部分村民表示怕麻煩,怕浪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而不願去報銷:也有村民説報銷要走後門,而自己又一沒錢、二沒權,還是不要吃這個苦為好也有村民認為家裏人身體都很好,沒有也不會遇到報銷的事,因此對此事漠不關心;還有一部分村民這樣解釋不瞭解報銷比例、報銷流程的事,不好意思詢問那些辦過報銷的家人,認為那是隱私的侵犯。部分得到報銷的村民説旗醫生服務態度好,每天的單子都會給你填好,你要是有不清楚的地方,他們會給你指點。後來,通過政府部門加大宣傳密度,村委會班子人員商們講解,讓羣眾瞭解合作醫療的好處,村幹部幫助農民到鎮合作醫療站點報銷。羣眾們逐步瞭解到了合作醫療的好處,由不願參加合作醫療轉變到自願參加。

我們從報銷較多一户瞭解到,夫妻二人同時患病,治病使其欠下債務,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捉襟見肘。雖説補償的`較少,不足以填補其家庭空缺,但從一方面可以使留下的人得到一絲安慰,也算是國家給咱們的交代。從此可見,因病至貧的事在農村還是較為普遍,想要徹底實現合作醫療的最終目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從其他村民口中瞭解到大家對國家補償這件事還是相當滿意的。

六、調研分析

經調研發現新農村合作醫療在樑城村有了很好的開頭,而98%的參合率更能説明此項政策的可行性。同時我們也應從實際中找出潛在的問題。

1、仍有個別農民未參加合作醫療,任然對合作醫療存在質疑。有兩户較為特殊:一户是退休老教師,國家補助較好,且女兒遠嫁在外,老人家身體很好,因此對合作醫療很不在意。另一户是認為平常沒有生什麼大病,不需要看病就醫,於是就不辦合作醫療證。由此可見,第一:宣傳到位,解釋不到位。雖説都知到這項政策,但具體實施過程和實施內容並不為農民清楚。大部分人還是隨主流的加入,並不關心細節,容易吃啞巴虧。第二:沒必要我家有錢,家人身體都好,不需要加。第三:政府給着我補貼,你卻讓我

出錢參合,這賠本生意我才不做呢!再説,誰知道錢落到哪裏了。

2、 村民維護自身權益意識不強,不能及時瞭解政策變動 上面説到有一家兩年都沒用合作醫療本,卻沒要求村幹部開證明,導致看病和不加合作醫療一樣,這就導致政策實施時有障礙,自身權益得不到實現。而有的村民看病從來不拿合作醫療本,問其原因,要不説忘記帶了,要不就是不知道怎麼用。

3、 醫生素質有待提高,藥品價格應明碼標價 對上面提到的拿合作醫療本就漲價的現象,一方面應明碼標價,防止不法人員從藥價上打人民的主意。另一方面要加強醫生素質的培養,嚴格把住人才關。

4、 報銷比例小,範圍窄 因病反貧的情況時有發生,在目前農村無法避免。而報銷只能是事後諸葛,許多高科技治療費用不在報銷範圍之內,這令許多村民感到不解。很多農民希望有更完善的補償制度,能真正符合現實需求。

5、農民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處於被動地位,參與率高而參與度低。樑城村總人口20xx人,其中農業人口1500人,據統計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村居民達1980人,參保率超過95%,然而我在入户中感到,不少農民對待合作醫療實際持懷疑和觀望態度。

作為一項政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推行是自上而下的。這裏,政府和衞生院管理部門理所當然是運作主體,旗鄉兩級公立醫療機構也是積極主動的,農民則完全處於被動狀態,被宣傳、被動員、被要求始終被動的農民似乎不知道自己應當是合作醫療的主人和收益者。儘管有關部門通過動員、勸慰等方式獲得較高的參與率,但實際上農民的參與度並不高,即內心的認可程度、信任和信心不足,熱情不高。

七、我的建議

經過調研,我對發現的問題作了總結:

第一: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能更深入、更詳細地向村民講解有關合作醫療的規章制度,使農民作到心中有數。如有必要,可定期開設培訓班,請有經驗的人員講解有關信息,也可請受益人獻身説教。

第二:農民是合作醫療的主力軍,只有真正動員他們,合作醫療才能算是最後的成功。

第三:基層幹部及醫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俗話説:一隻死老鼠壞了一鍋粥。若因某一人的失誤或過失而影響整個政策的實施就太不值得了。而人才是關鍵,因此要切實把好人才關,政府在選拔人才時要極其嚴格,從源頭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

第四:明牌標價 每日都有部分藥價公佈,讓農民看到,瞭解到藥價的具體情況,真正讓他們作到心中有數。並且加大監管力度,如有可能讓農民參與監督,防於民、用於民。

八、結尾

通過這次調研,我以合作醫療為主要切入點,較為深入地瞭解了現行農村的一些基本情況。在中國這廣袤的土地上,或許良城村不能被稱之為農村的典型,但是通過這些年村支部各幹部的工作,我親身感覺到樑城村幹部及羣眾正在努力尋找出路,努力追趕時代步伐的,成為新農村的示範點。

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符合廣大農民羣眾切身利益,有利於我國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和不斷縮小城鄉貧富差距。他在實施的開始階段並不是順利的,一定會存在很多的現實問題,這需要在推廣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我相信它在我們黨和人民的不斷努力下,將是我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事業改革中一個成功的典範,將為當前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偉大事業添磚加瓦。

保險調查報告 篇12

從去年8月份開始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受到了廣大居民的熱烈歡迎,吉利區城鎮居民積極參與,參保人數急劇上升,醫療保險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為了解吉利區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實施狀況,近日,吉利區社會經濟調查隊在城區內,隨機抽取20户城鎮居民家庭,進行了吉利區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實施狀況問卷調查。

這次調查的內容分為城鎮居民個人基本情況、城鎮居民對醫療保險的瞭解和參與情況、城鎮居民對現有醫療保險制度的要求和建議三部分,共20個問題。調查對象由黨政機關工作人員、教科文衞人員、企業職工、離退休者、自由職業者、個體勞動者等構成;調查者年齡分為20歲以下、20-40歲、40-60歲、60歲以上四個年齡段。

一、宣傳比較到位,但力度仍需加大。

二、城鎮居民參保狀況及認知情況。

三、城鎮居民醫保交費水平。

儘管區政府在居民醫保交費上已充分考慮了不同收入階層居民的負擔能力,但調查中您認為現行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交費水平如何?仍有50%的居民認為較高,有40%的居民認為適當,10%的居民認為較低。從調查數據中可看出仍有相當一部分居民認為現行的醫保交費水平偏高,這主要是由於各地之間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比較大造成的。

四、社區衞生服務體系要不斷完善,滿足城鎮居民需求。

加強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建設,是保證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更好實施的必要條件。在您認為現行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能滿足您平時的看病需要嗎?這項調查內容中,有30%的居民選擇能,70%的居民選擇不能。可以看出雖然政府正不斷大力發展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但目前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仍不能滿足大部分居民的就醫需要。

在您認為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存在以下哪些問題?時,70%的居民認為醫療設備缺乏,60%的居民認為醫術水平不高,30%的居民認為管理不正規,20%的居民認為收費不合理。

從大家的選擇來看,擁有豐厚醫療資源的.公立大醫院還是居民大病就醫的首選,這個優勢遠遠超出了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目前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不能滿足廣大居民看病的需要,因而要加大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建設和發展,使之處於強勢地位,解決城鎮居民看病難的問題。

五、居民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看法和意見。

居民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都十分關心,幾乎所有被調查者都十分認真地寫下了他們的意見和看法,希望這些意見和看法能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順利實施起到一定的作用。被訪者寫的建議和看法主要反映以下幾個方面:

1、加大宣傳力度。一位姓呂的商業人員寫到:加大宣傳力度和透明度,讓老百姓瞭解具體內容。 一位姓席的被訪者寫到:加大宣傳力度,把報銷流程和醫療保險制度主要內容印到醫保證的後邊,減少工作環節。

2、報銷制度存在問題。一位企業工人寫到:一是報銷手續麻煩;二是不能只有住院才能報銷,如一些慢性病和特殊疾病,需要經常治療維持,住院才能治療加大了參保人員的負擔,建議每月規定報銷限額,使全民醫保制度起到應有的作用,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一位姓賈的教師寫到:參加醫保後,有些醫藥費不給報,被告知原因是不住院不給報,而且一些藥不包括在報銷範圍內。

3、加強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建設。一位姓李的打工者寫到:社區做為初診,應擴大就診項目,充實就診器械,提高服務質量,真正把全民醫保的好處落到實處。一位姓王的機關人員寫到: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多設立一些,設備健全一些,方便居民看病問題,對藥價多多監督。

4、定點就醫規定不合理。一位姓周的家務勞動者寫到:必須先到社區服務中心看病,只有他們開轉院證明才能轉院的限制太死,有的社區醫院的醫生素質太差,肯定會延誤病情。一位姓李的被訪者寫到:看病必須到定點醫院就診不自由、不方便,如發病突然,定點醫院離家遠,如果到就近醫院處理,後期報銷手續複雜,對參保就醫程序不清楚,容易走揹包路,應在這方面多加改善。

5、加大監督力度。一位姓關的工人寫到:監督力度不夠,容易在執行制度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希望多注意。 一位姓趙的家務勞動者寫到:政府部門應加大對醫保工作的監管力度,控制藥價虛高。

城鎮居民醫保是實現吉利區全民醫保的一項重要制度,是真正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一項好政策。在這項長期工程中,仍有許多方面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在這個過這個過程中相關部門應該多聽聽老百姓的呼聲,多為老百姓着想,才能保障吉利區全民醫保目標有效實行。

保險調查報告 篇13

隨着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居民家庭收入不斷提高,保險意識不斷增強以及我國保險行業的對外開放,保險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時,保險行業也將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開發出更好的保險產品,完善保險各項制度,以便滿足人們的保險需求,此次,特對人們的保險意向展開了調查。

此次調查主要針對人們對各類壽險產品的保險意願,城市居民保險消費習慣和態度等進行分析探討。主要選取了父母年齡階層的中年人以及部分在校學生和老年人為調查對象,進行了小範圍調查。渠道包括直接問答、網上投票、電話諮詢等方式。此次調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這些數據報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保險企業瞭解保險市場需求結構變化及發展趨勢,有助於開發適合市場需要的保險產品,有助於更好的瞭解消費者的保險意識和需求狀況。

在傳統的觀念中,我們都知道,中國家庭抵禦風險的意識和能力都很低,御險資金主要來源於存款和親友借款,商業壽險尚未成為大部分中國家庭抵禦風險的主要手段。其中儲蓄仍然是中國人最主要的投資手段。可喜的是,根據此次調查結果,壽險中的商業醫療保險已經引起了人們的足夠重視。在人們保險購買意向的選項中,幾乎100%的人都勾選了商業醫療保險。這可能是由於現在家庭結構、社會制度的轉變引起的。現代社會醫療保險明顯不足,尤其針對社會保險沒有覆蓋的地方,我們應該加強商業醫療保險的宣傳。

但是對於醫療保險保費接受程度還普遍較低,50%以上得讓人選

擇了50~100元/月,這可能與調查人員的收入水平有關,大部分調查成員的家庭年收入是10~16萬。這些人大部分是知識分子,對商業醫療保險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對具體補償方法及內容還不甚清楚。在保險營銷時應特別注意將條款內容講解清楚。例如,有調查者反應,曾經購買多份醫療補償保險,卻未得到足夠的賠償。這與保險營銷人員在銷售保險時未將醫療保險的“補償”性質講清楚不無關係。這樣一次保險想必給這位被保險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以後購買保險則很有可能不會輕易相信。因此,保險銷售時務必要做到坦誠相待。

另外,人們對醫療保險的覆蓋率和資金監管的透明度上還不是很滿意,很多人因為信不過保險公司而選擇不投保。因此,樹立一個良好的保險公司形象就顯得很有必要。在購買保險產品時,人們似乎更信賴品牌公司。調查中,人們對太平洋、平安和人壽等保險公司顯得信賴有加,三者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基本相當。數據還顯示,人們對壽險服務的總體水平還是比較滿意的,關鍵是目前的保險產品還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層次的保險需求。

在這次調查結果中,除了經濟收入和個人購買意願外,還有其他一些影響人們購買保險的因素,影響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保險產品的特色、公司的.口碑、售後服務、壽險公司售後服務以及公司實力。

對於其他商業壽險業務,其實際客户羣仍以中高收入家庭為主。現有壽險消費羣體的特徵為:家庭學歷較高、一般擔任企事業單位的管理者或者從事普通白領工作、家庭月收入水平5000元以上、消費能力穩定的兩口之家。有子女家庭是壽險的主要潛在消費者。

通過本次調查,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1、人們對於壽險尤其是商業醫療保險的作用有一定程度的瞭解;

2、保險業務在羣眾中得到了比較廣泛的開展,市場得到開發;

3、相當部分人存在着購買保險的意願;

4、縣域居民保險市場需求潛力較大、需求差異大;

5、保險業發展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問題:

例如居民獲得保險知識的渠道較單一,多來源於保險公司業務員及親朋好友介紹,較為片面。而保險公司或業務人員在推銷保險過程中也存在提供信息不確切或不全面的情況。這使得人們對保險公司和保險業務人員的信任程度不高。

另外,保險業在險種、價格和服務等多方面與人們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保險業務中一些具體工作仍需要改進或改善。比較突出的如保險條款過於繁瑣不易看懂的問題等。

6、保險業務進一步擴大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

保險調查報告 篇14

寒假期間,我在網上調看了大量關於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資料。瞭解到我國近幾年來關於農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決定利用寒假對我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進行簡單調查。我簡單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羣眾調查問卷,查閲了關於新農合的知識,分析了農民對醫療保障的主要看法。總體瞭解如下:

一,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衞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範本,不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羣眾的歡迎,而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XX年起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預計到20xx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及省政府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有關精神,農民大病統籌工作改稱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籌資標準不能低於30元/人,其中縣財政補助10元,鄉鎮財政補助5元,農民籌資15元。歸納起來是籌資提高,政府補助多,農民受益面大,為患大病的農民建立了保障,給付額達到元。

二,建設新農合的意義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並沒有給農民在看病問題上帶來太多的實惠。我國人口占世界的22%,但醫療衞生資源僅佔世界的2%。就這僅有的2%的醫療資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從1998年到XX年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2。48%,但醫療衞生支出年均增長11。48%,後者的增長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據有關媒體報道,至今中國農村有一半的農民因經濟原因看不起病。在廣東那樣的經濟發達地區,也有40。08%的羣眾有病未就診,23。35%的羣眾應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還很窄,不足以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在廣大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本上處於“空白地帶”。

疾病,像一把利劍掛在農民兄弟的頭上,“看病難、看病貴”是目前中國農村比較普遍的現象。“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過程將進一步加劇,要使這一轉型能夠平穩推進,整個社會需要構建嚴密而可靠的安。因此,農民的醫療衞生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問題本身,解決農民的看病難,不僅僅是尊重農民起碼的生存權的問題,更是建設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如何解決農民的看病難?回顧歷史,我們曾經解決過這一問題,而且是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1993年世界銀行年度發展報告《投資與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國)一直是低收入國家的一個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醫療保險幾乎覆蓋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農村人口,這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舉世無雙的成就。”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人口還佔全國人口80%,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6歲提高到了68歲。專家們承認,這種健康業績的基礎,是在“將醫療衞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資源配置大格局中,輔之縣鄉村三級公共衞生和醫療服務網絡、遍佈每個農村社區的土生土長的“赤腳醫生”隊伍和合作醫療制度的“三*寶”。因此,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發展農村合作醫療,是新時期建設新農村題中應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三,歷史弊端

由於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在農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醫院抬”的情況司空見慣,目前因因病致困返貧現象嚴重,農村需住院而未住者達到41%;西部因病致貧者達300—500萬。農村的貧困户中70%是因病導致的。自1985年以來,雖然農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斷增長,但增長幅度明顯小於城鎮居民。剔除物價因素,1985—1993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3。1%,而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4。5%,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速度為9%。1988年以後,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增長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988—1993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僅為1。4%。

但與此同時,農民醫療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為例,XX年前三季,農村人均醫療支出42。82元,與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醫療衞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壓療支出14。41元,1998年曆史為52。11元,1999年為51。65元,10年間增長了2。52倍,而10年間農民純收入增長也僅是2。52倍。而且在全國的保障制度中,農民被排擠在保障體系之外。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於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有相當部分社會保障的內容將整個農村人口排擠在保障體系以外。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數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對於城鎮社會保險改革進度而言,農村社會保險僅侷限於部分富裕地區試點階段,家庭保障仍是農村社會保障的主體。以醫療保險為例,我國當前進行的醫療保險改革不同於發達國家,的原因就在於它不是全民醫保,而只是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改革,目前是解決公費醫療負擔過重問題,保障基本醫療服務。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曾在農村被廣泛實踐過,但幾經周折,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解體。

四,實施中的一些問題:

1、社會滿意度低

社會保險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它強調的不是個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險金的社會滿意度[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種社會保險,受益的農民和政府補助資金來源的納税人的滿意度對其成功與否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調查中發現一些農民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是基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低,農民瞭解不深,怕政策有變,認為是把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等的考慮。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不滿主要是因為保障水平低,參加和理賠程序繁瑣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導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社會滿意度低。

2、保障水平低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兼顧小病理賠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這個定義顯示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救助農民的疾病醫療費用的而門診、跌打損傷等不在該保險範圍內,這項規定使得農民實際受益沒有預想的那麼大。

3、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不到位

現有的宣傳多集中在介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給農民帶來的表面好處上,沒有樹立起農民的風險意識,也沒有體現出重點,沒有對那些不參加的農民進行調查,使得宣傳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許多農民並不真正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他們僅從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慮,由於自己身體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沒有必要花那個冤枉錢。還有一些農民認為它跟以前的義務教育保證金一樣,最後被政府騙走了,認為是把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宣傳也沒有把具體的理賠標準發給農民,使得他們在理賠時,看到那麼多藥費不能理賠一些農民有被欺騙上當的感覺。

4、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登記、理賠程序過於繁瑣

首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登記程序繁瑣。其次農村合作醫療的理賠程序也很繁瑣。城鎮居民的醫保都是可以拿來抵押一部分醫藥費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醫療費的,事後再來結算。國外的醫療保險更是讓醫院、醫生與保險公司而不是患者發生直接的利益關係。而有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要農民先墊付,這樣如果一些農民借不到錢還是看不起病,然後持着有關手續到合作醫療報帳中心申報,最後又要去信用社領錢。有的村莊離報帳中心和信用社很遠,來回的車費都比較貴。繁瑣的登記、理賠程序增加了農民許多不畢業的麻煩,降低了農民的滿意度。

標籤: 調查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baoxian/jr00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