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工程 >

(蘇教版)《春筍》説課稿設計

(蘇教版)《春筍》説課稿設計

一. 教材分析與處理

(蘇教版)《春筍》説課稿設計

《春筍》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的開篇之作,它描寫春天到來之際,春筍破土而出,向上生長的情景,熱情讚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和後面四篇課文共同描繪出一幅春景圖,體現出新教材新、實、簡、美的特點,是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閲讀的美文。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17個生字,會寫9個,學會4個偏旁部首;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春筍頑強向上的生命力。

能力目標: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春天之美。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春筍的熱愛,對春天和大自然的讚美。

根據以上目標,將全課分為兩課時,第二課時重難點確定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春筍頑強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春天之美。

二.媒體設計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媒體通常以單機操作、單線型課件形式表現教師的教學設計,但是,這種課件有侷限性,往往一位教師用了,其他教師就無法使用,使用不當甚至會造成一種新的滿堂灌--"電灌"。

新時期,新課程,新方式,對教學資源的運用提出了新課題。本着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服務教學為宗旨,在《春筍》的教學中以網絡為平台,設計了春筍的課程資源網頁。該網頁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分為生字學習、圖片欣賞、課文動畫、相關資料、展示舞台、小小論壇共六部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運用。整個媒體設計具有可選性.實效性.多層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三、 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設計及理論依據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五個環節進行。

1、圖象激趣,温故知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可愛的生字娃娃複習生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輕鬆愉快的氛圍,掃除學生閲讀路上的“攔路虎”,形成“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文,通過自讀、默讀、齊讀等方式,進入課文,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3、多邊互動,質疑探索。

下面,我將以三個案例來説明這一環節的設計。

案例1:

“疑問是思維的導火索”,為了便於學生將語言特徵和事物表象結合起來。創設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媽媽是怎麼喚醒你的?引導學生藉助自身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積澱,理解“喚醒”就是"叫醒"的意思,體會春雷對春筍的關愛,並通過想象春筍聽到呼喚時的心情,感受春筍對春天的憧憬和熱切向往。

案例2: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動畫演示春筍怎樣“衝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裏冒出來”,這是多麼生動有趣的情境啊!它促使學生情不自禁的主動觀察春筍破土而出的過程,從而建立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繫,根據畫面理解衝破、掀翻、冒是什麼意思,從中體會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突破重難點。

案例3:

實物和圖片能夠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春筍的外形特點,促使學生快速準確的理解春筍長得 “像嫩生生的娃娃”。認識春筍的外形特徵。

下面這個動畫則營造出一個有利於閲讀主體情緒化的“磁場”,它通過模擬春筍在春風、陽光、春雨裏向上生長。促使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討論,在讀中探究,通過感情朗讀理解春筍向上生長的過程,激發學生對春筍的熱愛,從而實現能力和情感目標。 維果茨基認為,學生是通過與教師和同伴的共同活動,通過觀察、模仿、體驗,在互動中學習。在以上三個案例中,教師、學生、教材、媒體多邊互動,形成多維度的良性循環,有力的突破了重難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開放資源,拓展學習。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資源。在這一環節中,整合課內外和網絡資源,進行有效的拓展學習。

案例1:課前佈置學生收集圖片、文字資料,在相關資料中登陸《中國竹筍網站》進行搜索查找,並在課堂上討論展示。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官認識,開闊學生視野,播放視頻《筍和竹的故事》,向學生介紹:春筍是竹子的嫩芽,肉質鮮美,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譽。而竹的高風亮節,則得到了人們的謳歌推崇,早在新石器時代,筍和竹就進入了炎黃子孫的衣食住行,所以,我國又以"竹子文化國度"享譽世界, 跨學科的整合學習,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促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中滲透整合,初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意識。

案例2:新課標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言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獲得,運用語言是低年級閲讀教學中重要的遷移訓練。這樣的設計,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把課堂教學拓展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樂學、趣學、善學,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案例3:新大綱要求在閲讀中積累詞語,培養良好的語感。視頻《春到人間》展示出春天的美景,並同時出現與之相對應的詞語。你看,這是淙淙的春水,初融的春雪,陣陣春雷帶來了春雨,春芽破土而出,生機勃勃,大地春暖花開,有紅的、白的,真是春色滿園,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真是春色怡人啊!

《學記》中説:"能博喻然後能為師",學生在積累體驗中,進一步體會到筍美、景美、人美、春更美。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藉助學習資源,通過教師及學習夥伴間的交流、對話、協商、討論,運用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學生在拓展學習中能夠加深對教材的體驗,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提高語文素養。

5、網上交流,反饋總結。

大語文教學觀認為,語文教學要打破課時、教材的束縛,把學習延伸到課外。我要發言以留言板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協商交流的空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及時的反饋評價,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意識。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以情為點,表現出筍美,春美的主題。 春 筍

六、教學總結

《春筍》一課的教學設計,以心理學、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資源,創設情景;運用教材,感知課文;整合課程資源,質疑探索;處理信息,拓展學習;網上討論,評價總結,最終達到知識建構的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gongcheng/n604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