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行業 >

護理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護理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護理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心理護理在骨外傷急診患者中的應用

護理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心理護理在骨外傷急診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資料選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骨外傷急診病患80例作為重點分析對象,隨機分均為常規組及研究組,常規組選擇常規骨外傷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再接受心理護理,並總結性的分析兩組病患的臨牀資料。結果:研究組護理的有效率是95.00%,明顯高於常規組的有效率82.50%;研究組病患的滿意度顯著高於常規組;且研究組病患的抑鬱評分及焦慮評分明顯比常規組低(P<0.05)。結論:基於骨外傷急診病患,予以開展有效的心理護理,能較好的保證其護理效果,改善病患抑鬱及焦慮心理,同時還能提高病患對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心理護理;急診;常規護理;骨外傷

在臨牀上,骨外傷是常見的一種急性病,具有病情發展及惡化較快等特點,如不及時進行處理就極有可能威脅病患的生命安全[1]。針對骨外傷急診病患,處理過程中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促使病患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是提高治療質量的重要保證。筆者以80例骨外傷急診患者為重點分析對象,分組護理後深入觀察其效果,重點探討了心理護理在骨外傷急診患者中的應用價值以及可行性,現作報道:

一、觀察資料以及方法

1.1觀察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4年01月-2015年03月期間收治80例的骨外傷急診病患為重點分析對象。其中,男性病患共53例,女性病患共27例;一般急診病患66例,重症急診病患14例。以護理方法的差異為根本性依據將80例病患分為常規組以及研究組。常規組:病患年齡在33?85歲之間,平均(60.5±3.3)歲;按致傷原因分:跌傷10例、車禍30例,該組病患接受常規骨外傷護理。研究組:病患年齡在33?85歲之間,平均(57.4±3.5)歲;按致傷原因分:跌傷11例、車禍29例,該組病患在常規骨外傷護理基礎上再開展心理護理。兩組在一般資料上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常規組病患選擇常規骨外傷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即給予病患患肢清潔、消毒以及藥敷等,此外研究組以常規骨外傷護理為基礎,再使用心理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具體方法為:

(1)在病患入院之後,護理人員要及時、全面的瞭解病患的實際情況;為病患講解相關知識,以加深病患對疾病的瞭解,從而減少病患的擔憂;手術前給予病患有效安慰,並幫助其做好思想準備;在病患進入手術室以後,要儘可能的穩定病患緊張、害怕的情緒,以免病患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而影響手術的進行[2]。

(2)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病患的狀態給予嚴密的關注,並通過幫助病患調整呼吸、握住病患的手等方法來減少病患的無助感和孤獨感,從而加強病患對護理人員的信賴。

(3)在手術結束之後,護理人員要充分考慮病患的承受能力,並告知病患手術成功的地方,對於未處理好的病灶要儘量少提及,以促使病患保持較好的狀態,減少焦慮、緊張、恐懼等心理髮生的機率,確保病患能夠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

1.3評定指標

效果顯著:病患的臨牀症狀顯著改善;效果一般:病患的臨牀症狀有所改善;無效:病患的臨牀症狀無任何改善。同時,採用本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調查兩組病患護理滿意度,實行打分制:較為滿意≥85分;基本滿意60分~85分;不滿意<60分。

1.4資料統計

本次研究選擇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各項數據進行分析並且處理。其中,一般資料以(x±s)作為代表,選擇卡方檢驗對組間的計數資料進行比較,而計量資料之間的對比則選擇t進行檢驗,假如組間數據通過對比後存在差異,且具備統計學意義,則以P<0.05予以表示。

二、結果

2.1兩組病患的護理效果

各項護理程序均已完成後,發現研究組護理的有效率為95.00%,常規組護理的有效率為82.50%,研究組護理的有效率高於常規組,組間比較具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病患護理的滿意度情況

各項護理程序均已完成後,發現研究組病患的滿意度為100%,明顯高於常規組的82.35%,組間比較差異較為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患護理的滿意度情況(n/%)

2.3兩組病患的抑鬱評分及焦慮評分

各項護理程序均已完成後,發現研究組病患抑鬱評分及焦慮評分明顯比常規組病患低,組間比較差異十分顯著(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病患的抑鬱評分及焦慮評分 (分,x±s)

三、討論

骨外傷不僅會對病患機體產生損害,還會嚴重影響病患心理。因此,在骨外傷急診中,護理人員要抓住病患的心理,藉助自己的專業護理技術給予病患相應的人文關懷,才能穩定病患的情緒,使病患保持良好的心態,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最終達到提高治療及護理質量的目的[3]。

心理護理就是護理人員在科學理論的統籌指導下,和病患進行友好、科學的交往,並不斷改變及影響病患心理行為、心理狀態,有效發揮其護理作用的一種護理方法[1]。在急診骨外傷中,大部分均是意外事故所致,病患極有可能面臨癱瘓及截肢等問題,極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有研究顯示,不良情緒會對病患的康復、手術效果及預後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5]。因此,在常規骨外傷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骨外傷急診病患科學、有效的心理護理就極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護理的有效率95.00%、病患的滿意度100%,均顯著高於常規組,而抑鬱評分及焦慮評分卻顯著低於常規組,這表明對病患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能提高護理質量,護理人員要以病患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充分、合理的應用心理護理措施進行骨外傷急診病患的護理,才能促進病患的康復。

綜上所述,在對骨外傷急診病患實施護理的時候,要充分應用心理護理,才能保證護理質量,改善病患護理的滿意度及護患關係,降低病患的抑鬱評分及焦慮評分,是必不可少的骨外傷急診病患護理方法,值得在骨外傷急診病患的護理中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成芳,董會芹,李青.急診科的臨牀心理護理對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11):110.

[2]許麗.中醫情志護理在急診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5):346.

[3]陸瑾,陳春美.急診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體會[J].現代醫藥衞生,2011,27(12):1878.

[4]馬真琴,苗鳳花,李媛.骨外傷患兒家長的心理疏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27(13):238

[5]伍靜, 翟錦華,石苗苗.應用心理護理對急診骨外傷患者的治療結果影響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2):1673.

  護理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摘要】 目的:探討護理學本科畢業論文工作“學思模式”的改革成效。方法:採用質性研究,在護理學專業23級本科118名學生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21例,通過半結構式深入訪談法收集資料,採用閲讀、分析、反思、分類、提煉5個步驟分析提煉主題。結果:本改革有利於激發學生科研興趣,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結論:本改革在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綜合素質和畢業論文質量等方面取得較好效果。

【關鍵詞】 學思模式;護理學本科;畢業論文工作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論語·為政》中孔子關於“學”與“思”關係的名言。孔子提倡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主張學思並重。畢業論文是護理學本科教學計劃的最後一個重要環節,是加強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養成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提高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的能力、體驗科研和培養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將孔子的“學思並重”思想應用於護理學本科畢業論文工作中具有現實的意義。

1 教學改革方法

本研究以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為切入點,引入孔子“學思並重”的教育思想,對我校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工作進行深入研究。

1.1 全程監控畢業論文工作

實行院系合作導師制,即臨牀和校本部教師共同指導畢業論文工作。學校定期派老師到臨牀配合臨牀導師對學生進行指導、督促,對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評審和論文答辯等關鍵環節加強質量控制,優化各個重要環節,並對其論文質量及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1.2 優化教學實踐環節

見習環節:階段式見習,從第一學年到第三學年每學年安排1次見習,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讓學生早接觸、早了解、早融入臨牀,為畢業論文選題做好準備工作。教學環節:在第3學年開設《護理科研》(含統計學),課程結束即安排第3次見習(要求帶着選題任務到臨牀),為畢業論文工作做好理論與實踐準備。畢業實習環節:兩段式畢業實習模式,第1階段完成主要科室和社區護理實習,第2階段根據個人興趣自主選擇1-2個科室實習,使學生可以利用第2階段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完成畢業論文。由此,學生完成從“學”到“思”,進而昇華到“學思並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2 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採用目的抽樣的方法在護理學專業23級本科118名學生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要求:抽樣覆蓋各實習點(我係實習點共16所醫院,5個社區服務站,其中省級三甲醫院5所),研究對象均能用語言充分表達自己內心感受並同意受訪,研究樣本量以受訪者的`資料重複出現,且資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題呈現為飽和標準。最終確定訪談對象21人,按照實習綜合成績優秀7名,中等7名,較差7名。

2.2 研究方法

採用質性研究方法[1]。研究中進行半結構式深入訪談,探討我係“學思模式”護理學本科畢業論文工作改革的利弊。訪談前,向受訪者説明研究目的,並討論選擇適當的訪談時間和地點;訪談時,取得受訪者同意後進行錄音。訪談者均進行過提問、傾聽和迴應技巧的訓練。訪談以有重點的談話形式進行。每次訪談分別以“你對本科生做畢業論文有什麼看法?”或“你在做畢業論文過程中學到了什麼?遇到什麼困難?”等開放式提問作為開始,對學生提問。每例個案訪談4~6 min,全程用錄音筆錄音,並記錄受訪者的表情、情緒等變化。訪談時錄音可以確保研究者掌握所有重要細節並且防止“偏見”。訪談結束後及時將錄音資料轉化為文字。資料分析時,研究者反覆聆聽錄音,對照並閲讀每一份訪談記錄,析取有重要意義的陳述,對反覆出現的觀點進行編碼、彙集,寫出備忘錄;最後歸納提煉主題。以歸納的方式進行內容分析,當不能歸納出新類別時,即資料達到飽和。

3 結果

通過訪談,學生對本研究所做的改革表示認同,其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有利於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

撰寫畢業論文可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但存在選題困難,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等問題[2-3]。本研究顯示我係所做的改革有利於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和畢業論文質量。個案4“我覺得還是有自選科室比較好,因為我們論文進行主要是在後半階段,而後半階段我們時間會相對比較充裕,有利於我們做畢業論文”。個案6“學校在我們大一、大二、大三學年都有安排我們見習,每次見習前老師都有佈置思考題和作業,這樣給了我們一些適應時間,讓我們不斷接觸和思考,特別是第三次見習前,我們剛學過《護理科研》,然後帶着要寫畢業論文的想法到臨牀,回來再到圖書館查資料,畢業實習時感覺比其他院校學生進入研究狀態更快”。個案11“學校老師定期到我們實習醫院來,給了我們很大的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我們感覺學校還是很關心我們的,我們得表現得更好一些。……像數據統計知識,一般臨牀指導老師欠缺,學校老師來了我們問起來很方便,打電話經常講不清楚,也就不愛打了……,我們也會時時想畢業論文的事,而不會因為考試、就業等因素應付了事”。

3.2 有利於提高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4]

評判性思維自2世紀8年代被引入護理領域後日益受到重視,被認為是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5]。我係教師繼承傳統教育思想精髓,在教學各環節注意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特別通過畢業論文環節,使學生真正學會思考和反思,提高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個案7“論文的寫作放在實習的後半段,對於與病人的溝通、交流方面的經驗,我們已經比較豐富,我們學會了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病人需要什麼”。個案2“以前認為書本上的東西肯定是對的,聽老師科研講座和指導後再查資料,發現有一些東西是不同,覺得很有意思”。個案2“我認為重點不在於結果,而是在於做的過程。你可以瞭解到要做一篇論文,你要通過哪些步驟來實現它,遇到困難怎麼去解決它”。

3.3 有利於增加學生科研興趣

我係在21級和22級本科學生中試行畢業論文工作中發現:學生對在校期間從事科研活動興趣較高,但真正做畢業論文時卻積極性不高,這與範氏[3]的研究結果一致。故本次改革加強教師在畢業論文工作中對學生的指導,科學、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畢業實習時間,增加了學生科研興趣。學生個案1“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選擇科室,因為寫論文要是沒有自己的興趣在內的話會很累的”。個案1“畢業論文有一箇中心,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針對中心我們可以去調查,比如去網上查查資料,翻翻書本之類的。我們有自己的想法,帶着自己的想法、觀點去看書,挺有益的”。個案18“我們比其他學校更規範、系統,有開題,有中期檢查,有答辯,都是學校老師和臨牀老師一起,學校老師也經常來醫院和我們交流……,感覺很正規,寫出的文章更像論文。……看自己寫出的論文蠻自豪的”。

3.4 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

因為畢業論文工作要求每位學生畢業前必須完成,而完成畢業論文必須依託醫院和社區、依靠老師的指導、病人的配合,同學間的互助,迫使平時不愛與人交往的學生鼓起勇氣溝通交流,有一定溝通能力的學生認真思考如何溝通獲得別人的幫助,從而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個案11“從學校到醫院這個大環境,與人溝通交流是很大的一塊,……,因為要做畢業論文,我們得學會怎麼和老師溝通,怎樣做才能得到病人的肯定和認可,接受我們的意見,配合我們,更有利於我們的工作”。個案15“學校老師經常下臨牀,我們可與老師進一步溝通。同時,與臨牀老師、病人溝通存在問題也能跟學校老師説,讓老師幫助我們,提高了我們的溝通能力”。

4 討論

我校從21級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開始畢業論文工作,經過21級和22級2個年級學生試行,在廣泛徵求學生、臨牀和學校老師的意見基礎上,在23級護理學專業本科實施改革:加入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理念,改臨牀一對一導師制為院系合作導師制,改單純醫院控制畢業論文工作為學校全程監控畢業論文工作,改集中見習為階段式見習,畢業實習改單純科室輪轉為兩段式畢業實習模式,在整個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學思並重”。通過研究顯示本改革在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和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等方面取得較好效果。但由於人力和財力所限,僅福州各實習點可以派老師1個月下臨牀1次指導學生,其它地、市實習點只能1個學期去1次,監控不能完全到位。一些實習點臨牀論文指導老師存在指導畢業論文困難,學校需開辦論文指導學習班幫助臨牀老師儘快提高。

【參考文獻】

[1] 肖順貞.護理研究[M]. 3版.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26:26-28.

[2] 段明娟,鍾玉傑.護理本科畢業生對畢業論文提升科研能力認同情況調查分析[J].現代護理, 27, 13(25):2355-2356.

[3] 範紅斌,鄧超,李英,等.護理本科畢業生科研態度調查. [J]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 27, 17(3):266-267.

[4] 彭美慈,汪國成,陳基樂,等.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的信效度測試研究[J].中華護理雜誌, 24, 39(9):644-647.

[5] 許虹,彭美慈,汪國成,等.護理本科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特徵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誌, 26, 41(2):155-157.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hang/jd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