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師業務學習的筆記

教師業務學習的筆記

聽課、評課是學校教研活動中常見的活動形式,但似乎缺少“向課堂更深處漫溯”的意識或者是能力。一直以來,想要靜心琢磨一下聽課的規範和要求,終未能成行,一是忙於瑣事,一是缺少主動深入鑽研的積極性。孫老師的這節講座可以説是久旱甘霖般的及時,不僅是培訓,而且是警醒——應該做的事,我已耽誤太久了!

教師業務學習的筆記

一、為什麼要聽課。

首先思考本源性的問題:為什麼要聽課?

第一,學習借鑑同行的優勢長處。這是教師聽課積極性主要動力源,尤其是高層次的課堂教學,在課堂上讓聽課教師時時有頓悟的喜悦,不由自主沉浸其中的課堂,非常受教師歡迎的課堂。聽高層次教師的課堂,大師的課堂,畢竟不是時時、處處都有。因此,學會聽課,讓聽課成為教師個人業務素養提升的平台,這個認識非常重要。

第二,瞭解課堂教學的基本情況,探索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這是備課組長、教研組長、學校教學管理者聽課的主要目的。學校的教學骨幹團隊,除了完成個人的教學工作外,還承擔着本組教學任務提升的責任,教學結果呈現的問題,都能從課堂上找到原因,所以,解決教學問題的主要方法是——聽課!

第三,幫助新教師儘快成長。幫助新教師成長是教研組長、教學管理者聽課的主要任務。新教師熱情有餘經驗不足,知識有餘方法不足。聽新教師的課,重在看課堂教與學的組織方法和對學生聽課狀態管理的方式,給新教師提出建議,幫助新教師發現問題,進而不斷地改進和提高。

第四,評判學校教師教學的大致水平。作為一名教學管理者,要熟悉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一方面幫助薄弱教師儘快提高,另一方面對學校教師教學風格熟悉,也有利於做好教師的組合搭配工作。

二、聽課,觀課,思課。

思考聽課第二層面的內容:聽課,聽什麼?

“聽課”這個詞並不能全面體現教師的聽課活動,教師聽課,不僅是聽,還有觀察和思考。

(一)“聽”課的內容:

第一,聽授課教師的聲音高低是否合適,語速快慢是否得當,是否抑揚頓挫具有吸引學生的魅力,是否具有親和力等。

第二,聽授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問題表述語言是否清晰明瞭,點評語言是否充滿期待和鼓勵,組織語言是否能夠調動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醒語言是否嚴謹而不失風趣,過渡語言是否承上啟下,環環相扣,指令語言是否尊重學生的個性,整個課堂語言是否彰顯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等。

從聽課者踏進教室門開始,觀課活動就已經開始,以“觀課”的眼光來看課堂,可以看到很多授課教師注意不到的地方。

(二)“觀課”的內容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觀察學生上課前、上課初的狀態。

從上課前學生課桌上書具是否準備到位,可以看出這個班級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桌椅擺放是否整齊,可以看出班級管理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從是否有“遊離於課堂之外”座位,可以看出教師是否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從上課初學生是否快速調整身心進入學習場景,可以看出教師的組織能力;從學生是否主動預習新課和對新課的期待程度,可以看出教師的課堂設計能力。

第二,觀察教師肢體語言和神情狀態。

教師在課堂的站立位置,舉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和教學效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觀課者要觀察教師在不同教學環節中,是否站立於妥當的位置,還是至始至終站立在講台上;觀察教師的手勢動作是否體現了對學生的關愛和尊重;觀察教師精神狀態是否飽滿,觀察教師的面部表情是否讓聽課者感覺愉悦和安全感。

第三,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

觀察學生是否專注於學習內容,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書寫認真,是否主動思考,是否善於合作,是否喜歡這節課,是否學有所獲。

第四,觀察教學環節的設計。

觀察教師是否在當講則講,不當講則不講;觀察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兼顧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合理使用不同的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始終充滿學習的熱情;觀察每個環節的時間分配,是否做到張弛有度,動靜結合,教與學並舉;是否做到環環相扣,綜合使用不同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不同參與方式,循序漸進地獲得知識,掌握能力,形成認識,等。

第五,觀察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有形成果,伴隨着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師和學生在黑板上形成簡潔明瞭、重點突出、構圖合理的板書,可以讓學生一目瞭然地回顧和掌握本節課所學。書寫工整,精心設計的板書可以深深吸引聽課者,給聽課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儘管説信息化技術越來越深入地滲透到教學方方面面,板書設計依然不能被取代,依然要受到教師高度重視。

第六,觀察教學效果。

觀察教師對一節課教學效果的檢測評價環節,看學生掌握的程度如果,從教學結果來評價課堂教學,更科學,更客觀。

(三)聽課中的思考,分為兩種:邊聽邊思考和課後思考。

聽課教師要有邊聽邊思考的習慣,依據本次聽課的目的,一邊聽講,一邊思考自己關注的焦點授課教師是如何處理,與自己的課堂進行對比,在聽課本上隨時記錄個人的思考所得。所以,教師的聽課記錄本要“開闢”出一塊“思考欄”,便於隨時記錄,也便於課後整理。

在聽完一節課後,聽課教師一定要進行整體思考,圍繞聽課的目的,兼顧課堂上聽到、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有效思考,可以對比找自己的不足,也可以給授課教師提出建議。將課後的思考和課中的思考結合起來,形成文字思考資料。加上聽課過程中的有效記錄,就是寶貴的教學資料。

三、課堂有不同,聽課有側重。

聽課要根據課堂的類型的不同,有所側重。

骨幹教師的示範課是為了推廣,要注意觀察和記錄課堂的教學方法設計和學習方式組織,觀察課堂模式的構建,和思考這些設計背後的理念支撐,歸納授課者的教學風格,用以更好的學習借鑑。

青年教師的彙報課是為了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聽彙報課,要觀察青年教師的課堂基本功是否合格,教學設計是否合理,課堂環節是否科學,教學語言是否嚴謹而指令清晰,等。要隨時記錄需要改進的地方,便於在課後交流。

聽同課異構課,要注重思考。同課異構更有助於教學研究的開展,對於同一個知識點的教學,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設計思路,在這些教學設計的背後,是教師教育理念的不同。聽同課異構的課,要進行比較分析,注重發現各自的優點,取長補短。

聽跟蹤課。對於同一位老師的課,可以進行跟蹤聽課,比如徒弟聽師傅的課是為了學習,師傅聽徒弟的課是為了指導。教學管理者聽課堂教學薄弱教師的課,是為了發現問題,提出建議;聽優秀教師高層次的課,是為了歸納這位教師的課堂風格、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提升到理論的高度,向全校進行推廣,形成輻射效應。

四、評課要有高度。

聽課之後,一定要跟授課者進行交流,對該節課進行評析。評課前要能夠首先傾聽授課者的教學設計分析,以免對某些問題思考的角度不同,造成認識差別太大。

評課,要緊扣教材編寫的意圖、教學效果、學生的參與度、課程標準的`要求等,進行有理有據地評課。要能夠歸納授課者的優點,同時也能夠提出中肯的建議。不能一味地“好好好”,也不能以一己之見全盤否定。

評課之後,要及時將評課的感悟、思考,和評課的內容整理成文字稿,用以教學智慧、教育管理經驗的積累。

五、聽課要有備而來。

聽課不要一時興起,信馬由韁,掂個記錄本,隨便走進課堂就開始聽課。聽課前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可以避免聽課的盲目性,讓聽課活動取得更大的效果,讓聽課、授課雙方都各有所獲。

第一,明確聽課目的。

聽課是為了學習,還是為了指導,抑或是為了教學管理,根據工作的需要,合理選擇聽課對象,避免聽課的盲目性。聽課活動也要做到有計劃、有步驟,聽課的效果會大大提高。

第二,告知授課教師。

聽課的目的是為了互相促進,要讓授課教師提前有所準備。被聽課,就是聽課教師自我成長的機會。被通備課組老師聽課,被學校領導聽課,被教研組聽課,被學區老師聽課。。。。。。被聽課的平台越高,教師對教學設計就越精心,教師精心準備的過程就是飛速提高的過程。雖然,推門課、隨堂課也是學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聽課方式,但是,從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角度來説,提前告知授課教師,其效果會得到成倍的提高。

第三,做好座談和問卷的準備。

為了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聽課前,聽課者還可以根據需要做好準備,如要有選擇地對所聽班級學生進行個別座談,瞭解情況。也可以提前設計好問卷,在聽課教結束後,進行問卷調查,獲得更為客觀的第一手資料,輔助於課堂評價。

第四,瞭解授課內容,瞭解學生情況。

聽課前要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安排,還要了解該班學生的學習程度和班級風氣。前期的準備工作,有利於對課堂教學做出客觀的評價,有利於對授課者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讓授課者在被聽課中成長,讓聽課者滿載而歸。這是聽課活動的理想境界。聽課活動,也是一門課程,需要教學管理者深入思考,將其梳理、細化。精心安排教研活動,廣泛宣傳發動,讓有效聽課活動,成為學校教師業務提升的重要途徑。

聽課,一定要有效地聽課,聽有效的課。聽課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習;聽課也是一種責任,需要堅持有效地聽課。提升聽課能力,是教師教研活動的重要任務之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0v16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