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人教版圓的認識優質課教案及教學設計

人教版圓的認識優質課教案及教學設計

導語:本單元教材教學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和麪積、軸對稱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了一些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有關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以及在低年級直觀認識圓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圓的認識優質課教案及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參考!

人教版圓的認識優質課教案及教學設計

人教版圓的認識優質課教案及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並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例我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折圓紙片、同學之間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圓的一些特徵。這樣的組織教學,使整節課充滿了“做數學”的過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展現。

現代信息技術是為教學服務的,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學生學習背景,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本課例的教學設計還着力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經歷體驗的過程,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能力。

二、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時教學對象是國小六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年齡在1112歲。他們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此時,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更應當關注數學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使他們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而且學數學是有用的、必要的,從而願意並且想學數學。對於本節課教學的圓學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觸,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同時學生具備了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有較強的交流與表達的願望,使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成為可能。

三、教學內容分析: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P5558頁的內容。

本單元教材教學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和麪積、軸對稱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了一些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有關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以及在低年級直觀認識圓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

《圓的認識》是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是這一單元中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本課時的教學是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重要基礎,同時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很重要。

四、教學闡明:

1、知識與技能: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

2、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合作、探究、遊戲等活動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發現圓的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體驗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通過體驗圓與人類生活的不解之緣,感受圓的美、生活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圓的相關概念,歸納圓的'特徵,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六、教學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在本年段的教學建議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創設一個自主性、研究性、協作性的教學環境,構建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協作學習。

七、教學媒體:

硬件環境:計算機多媒體教室

軟件環境:windows操作系統 、《圓的認識》自制課件

教師準備:教學用大圓規、直尺

學生準備:自帶剪刀、白紙、直尺、畫圓的工具等

人教版圓的認識優質課教案及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根據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自學教材等活動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瞭解圓的各部分名稱並能用字母表示對應的名稱。

(二)過程與方法

瞭解可以應用不同的工具畫圓,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會用圓規正確地畫圓。運用畫、折、量等多種手段,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特徵和關係。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瞭解,進一步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用圓規正確地畫圓。

教學難點:歸納並理解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圓規、尺子、剪刀、繩、釘子、各種物體表面有圓形的實物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教師: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

(1)學生回憶交流: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

(2)今天我們要更深入地來認識“圓”。(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2.列舉生活實例。

教師:在生活中,圓形的物體隨處可見。

(1)展示教材圖片:從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類社會,從手工藝品到各種建築……到處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圓。

(2)教師:你能説説自己所見過的圓嗎?(學生列舉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簡短的“平面圖形有哪些”的談話直接引出課題,簡潔明瞭,同時無形中也鞏固了“圓是平面圖形”這一知識點;學生對圓已有一定的認識,因此通過主題圖欣賞生活中的圓,讓學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見過的圓,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瞭解,激發了進一步學習圓的興趣。

(二)利用素材,嘗試畫圓

1.嘗試運用不同的工具畫圓。

教師:如果請你在紙上畫出一個圓,你會怎樣畫?

預設:

(1)利用圓形的實物模型的外框畫圓;

(2)用線繞釘子旋轉畫圓;

(3)用三角尺;

(4)用圓規……

2.運用圓規畫圓。

(1)認識圓規。

課件出示圓規圖片,幫助學生認識圓規。

圓規的組成:一隻“帶有針尖的腳”,一隻“裝有鉛筆的腳”。

(2)用圓規畫圓。

學生自己嘗試畫圓,邊嘗試邊小結方法:定好兩腳間的距離把帶有針尖的腳固定在一點上把裝有鉛筆的腳旋轉一週,就畫出一個圓。

教師:説説用圓規畫圓要注意什麼?

預設:

①固定住針尖;

②兩隻腳之間的距離不隨意改變。

【設計意圖】學習畫圓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經歷了自主嘗試的過程,從最初的利用實物外框、三角尺等工具畫圓,讓學生經歷了從實物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運用圓規畫圓,重點説説畫圓時的注意事項,更是培養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數學素養。

(三)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1.展示幾份學生用圓規畫的圓。

提問:為什麼都用圓規畫圓,圓的大小都不同呢?這跟誰有關呢?(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半徑……)

2.自學教材,學習圓的各部分名稱和概念。

(1)教師:想了解更多圓各部分的名稱嗎?請你打開教材第58頁,自學圓的各部分名稱。(學生看書自學。)

(2)請將名稱標在自己畫的那個圓上,標註圓心(O)、直徑(d)、半徑(r)。

(3)判斷圖中哪些是直徑,哪些是半徑。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同學畫的圓,帶着“為什麼圓的大小不同、同學説的半徑又是什麼”等疑問,學生很好奇地自學教材內容,並在圖上標註名稱,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又及時鞏固了知識。

3.結合畫圓的方法,進一步認識半徑和圓心。

(1)剛才畫圓時,兩腳之間的距離是半徑,固定的點是圓心。

(2)想畫一個比剛才更小的圓,應該怎麼辦?

想畫一個更大的圓又該怎麼辦呢?

畫一個大小相同的圓呢?

(3)小結:圓的大小由什麼決定?(由半徑決定。)那圓的位置呢?(由圓心決定。)

【設計意圖】明確了各部分的名稱,再讓學生思考如何畫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的圓,初步感受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將學生的實踐操作提升到理論的層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探索半徑、直徑的特徵及關係

1.探究特徵。

(1)畫一畫:請每位學生在紙上畫一個與剛才的圓的位置與大小都不同的圓,再畫一個與剛才的圓大小相同的圓。

(2)剪一剪:將三個圓剪下來。

(3)折一折:選一個圓形紙片,沿任意一條直徑折一折。(發現:沿直徑對摺,兩側完全重合;圓是軸對稱圖形,任意一條直徑都是它的對稱軸;中心點為圓心。)

2.探索直徑和半徑的關係。

(1)畫直徑和半徑:在一個圓內任意畫它的半徑和直徑。(發現:可以畫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2)量一量:選擇剛才畫過的兩個大小相同的圓,分別畫出半徑和直徑,並分別測量它們的長度。(發現: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直徑都相等,半徑長度是直徑長度的一半,直徑長度是半徑長度的2倍。)

【設計意圖】學生在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一系列活動中,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主動探索,從而明確直徑和半徑的關係,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歸納能力,同時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了成功的喜悦,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五)拓展與應用

1.解釋生活現象。

通過同學們的探索、思考,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會畫圓、知道了圓的特徵,等等。其實圓還藴藏着許多的奧祕。請大家思考:

(1)餐桌為什麼做成圓形?

(2)為什麼這些都稱為圓桌會議?

【設計意圖】設計這個環節是希望通過解釋生活中的一些有關圓的現象,加深學生對圓的認識,如:餐桌做成圓形是因為圓周上每個點到中心的距離相同,這意味着每個人夾菜距離相同,對就餐的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圓桌會議更是體現公平的理念;這也是對圓的本質屬性更高層次的體驗。

2.課後思考。

(1)籃球場中間的圓怎麼畫?

(2)如果要把圓畫得更大一些,怎麼辦?

【設計意圖】希望通過對“籃球場中間的圓怎麼畫”的思考,讓學生從“紙上談兵”轉為實際運用,試着探索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最佳方法;而關於“怎樣把圓畫得更大”這一問題,學生應該很自然地想到加長繩子,這是對“圓的大小與其半徑有關”的最好運用。

人教版圓的認識優質課教案及教學設計

片段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些美麗的圖片,現在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欣賞。(圖片展示:雨點落在湖面上形成的漣漪,地球自轉的軌道,天壇,圓形的園林窗户、土樓,轉動的電風扇)欣賞完這些圖片以後,大家發現它們有什麼共性嗎?

生:每個圖片中都藏着圓。

師:很好,你的觀察能力真強!有人説:“圓是生活中最美麗的幾何圖形”。那麼我們這節課,就共同來學習“圓”吧。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師:圓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誰來舉例説一説。

生1:車輪是圓形的。

生2:杯子的口是圓的。

…………

片段二:感悟畫圓的方法。

師:大家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畫個圓呢?

生:有。

師:下面就請同桌兩人合作,用學具或自己所準備的工具嘗試畫圓,比一比看哪一桌的同學想到的辦法最多。

學生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並發現不同的畫圓方法。

師:誰來説説你是怎麼畫的?用了什麼方法?

生1:我的三角板中間有個圓,我就沿着裏面的邊描出來了。

師:畫得真好。還有同學和他一樣用物體的描出來的嗎?

(學生展示)

生2:我是用光碟放在紙上,描出了一個圓形。(展示)

師: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有沒有不一樣的畫法?

生3:我是用圓規畫的。

師好奇地問:那你跟大家説説:你是怎麼用圓規畫出來的?

學生介紹他的畫圓方法。

師:眼睛亮的同學肯定看清楚他是怎麼畫的了,你們能像他那樣也在白紙上用圓規畫一個圓嗎?

學生操作。

師:通過剛才的嘗試,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最科學方便?

通過討論後大部分同學都認為是:圓規最為方便科學。

師:是的,畫圓最主要的工具還是圓規。

…………

片段三: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

師:老師這裏有四個同學的作品(展示四個同學畫的大小不同的圓。),請仔細觀察,你們發現它們有什麼不同?

生:大小不一樣,畫在紙上的位置也不一樣。

師:為什麼會這樣呢?誰來説説看。

生:圓規的針尖放在紙上的位置不一樣。所以圓放在紙上的位置也就不一樣了。

師:是這樣嗎?(師在黑板上把圓規的針尖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演示。生觀察思考後發現是正確的。)那麼,知道這個點叫什麼嗎?

生:圓心。

師:對,圓心。通常用字母“0”表示。請找出自己畫的圓的圓心,並寫上“0”。

師:現在大家都明白了,是誰決定圓的位置的了。(圓心)那麼圓的大小是誰來決定的呢?

學生討論後,得出圓規兩隻腳間的距離決定了圓的大小。

師:如果要用一條線段表示圓規兩隻腳間的距離,該怎樣表示?試試看。

學生畫後彙報。

生:從圓心到圓上一點畫一條線段來表示。

師:是的,用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來表示,這條線段就叫這個圓的半徑。數學上用r來表示。(板書:半徑r)

師在圓內任意畫一條線段。提問:這是半徑嗎?為什麼?

學生判斷後,師:那麼,現在大家明白了是什麼決定了圓的大小了呢。(半徑)

師:半徑有什麼特點呢?(小組討論)

全班反饋。

師小結:在一個圓內,半徑有無數條,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我們可以用字母r表示半徑。

請同學用學到的知識畫一個半徑是2釐米的圓,同桌評價是否正確。

師把畫得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多聯繫現實生活,讓孩子們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3q95y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