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摩擦力》教學設計範文

《摩擦力》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摩擦力》教學設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摩擦力》教學設計範文

《摩擦力》教學設計範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動摩擦、滾動摩擦現象。

2、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

3、知道在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

4、能舉例説出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生活實例瞭解摩擦現象的普遍存在,並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3、通過實驗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現象培養學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能聯繫實際探究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養成勇於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認識科學知識和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願意服務社會的意識。

3、通過探究活動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善於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設計理念】

對於摩擦現象學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根據這一認知實際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和過程,瞭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實現學科核心向學生核心的轉移,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通過具體事例將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際,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實現STS教育。

【教學準備】

摩擦力教學自制課件;彈簧測力計、木塊、鈎碼、毛巾、木板、砂紙、兒童自行車。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生活情境:請幾個同學到前面分別用纏了皮筋和沒纏皮筋的筷子夾彈子看誰夾的快。

問題情境:利用課件出示問題汽車關閉發動機後為什麼還能前進?最後為什麼又會停下來?(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信息去分析問題,提出解釋。引出摩擦現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興趣提出問題什麼是摩擦力呢?)

二、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課件出示: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在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理解摩擦力概念

1)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是什麼?

2)摩擦力產生在什麼地方?

3)摩擦力向什麼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麼?

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後總結得出結論:(只有相互接觸且有相對運動時才會在接觸面上產生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其作用總是阻礙相對運動的產生。)

三、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1)影響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猜想(通過課件和課本插圖以及遊戲:讓一名同學分別拉一個坐在油布上,和坐在地毯上的同學比較拉力的大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並在黑板上展示)

2)小組討論實驗方法(引導總結:控制變量法)設計方案和表格

猜想因素不變因素變化因素摩擦力實驗結論

壓力的大小

接觸面粗糙程度

運動速度

接觸面積的大小

3)實驗探究、蒐集證據

首先師生共同討論後由教師演示壓力大小對摩擦的影響,由學生觀察實驗數據填入表格全班討論寫出結論,然後由不同學生小組(每組4人)在講台上給全班同學演示其他因素對摩擦的影響(其中一人專門作講解,一人記錄)小

組討論後由一人將結論寫進黑板上的表格。

4)分析與論證交流、評估

組織全班同學對黑板上的實驗數據和結論進行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對同學前面的猜想正確的用紅筆打√錯誤的打×以加深印象)

四、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

1)問題的提出:通過冬天在結冰的路面上行走人為什麼容易摔倒?有什麼辦法可以使人在冰面上行走而不摔跤?等問題和將粉筆橫放與豎放在斜在手中的物理課本上觀察現象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科學世界”。

2)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方法。

3)全班總結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五、鞏固和提高

1)如下圖中汽車正在水平向右運動,當車上的箱子從車廂前部向中部滑動時箱子和地面____(有或無)摩擦力,箱子和車廂____(有或無)若有則摩擦力的方向向__________,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2)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下面那條措施是為了減小摩擦力( )

A、在機器的轉動部分加潤滑油

B、自行車緊急剎車時用力捏閘

C、汽車輪胎上有很多花紋

D、北方下雪時,常在道路上灑些灰渣

3)體操運動員在上單槓之前總要在手上塗些鎂粉,是為了________摩擦,採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槓上做迴環動作時,握槓不能太緊,這是為了________摩擦,採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師生共同研究自行車(教師把兒童自行車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觀察自行車構造,自主提問,解釋加深知識理解)

六、交流、評估與小結

小組討論交流本節課的收穫與感受。

1)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分類。

2)增大與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3)摩擦力的研究方法。

七、作業佈置

1)工人在用油桶運油時總是將油桶放倒向前滾動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2)自行車氣不足的時候為什麼騎起來費力?

3)寫一篇科學小作文:沒有摩擦的世界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考慮到科學探究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基礎上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師生共同探究。

先由教師演示然後再由學生小組進行探究最後形成結論。然而通過教學過程發現學生的設計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計,只要引導得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完全能夠完成實驗和探究過程。在後來給其他班上課時我沒有再演示而讓學生小組完成全部探究過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熱情更加高漲。這我又聯想到在前面一章的複習中我嘗試讓學生依據課本上的章節提示問題和黑板上的補充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師引導複習要好得多。

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學中可能由於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太多而不敢過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從而制約了學生的進步與創新。

《摩擦力》教學設計範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什麼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以及它的應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情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並積極地去探索未知世界。

教學重點:

什麼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怎樣增大或減小摩擦力。

教學方法:

實驗法、觀察法、討論法等。

教學手段:

泥鰍、抓魚手套、大米、筷子、玻璃瓶、實物投影儀、橡膠桶以及各種實驗材料(如:毛巾或橡膠板、玻璃片、帶鈎的小木塊、砝碼、橡皮筋等)。

教學內容:

1、抓泥鰍比賽。

2、學生實驗探究摩擦手。

3、認識抓魚手套的祕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活動一:抓泥鰍比賽)

活動目標:以抓泥鰍比賽為活動背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和探究興趣。

1、組織學生進行抓泥鰍比賽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對自然事物倍感新鮮、好奇的心理特點,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探究問題的情境之中,激起探究興趣,形成探究動機。)

2、交流。讓“獲勝者”説説自己成功的祕訣,讓“失敗者”説説自己在比賽過程中遇到的困境。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交流自己在抓泥鰍比賽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他們所採用對應辦法:為什麼他的辦法能行,而我的辦法卻不行?引出摩擦的概念,同時使學生產生好奇的心理,對研究的問題將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更快的進入下面的探究實驗中去。)

3、小結,揭示課題(板書:摩擦力)。

二、合作探究(活動二:學生實驗)

活動目標: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使學生知道什麼是摩擦力,培養學生做對比實驗的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認識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出書本83頁的拖人遊戲。

1、哪一種方式拖人感覺輕鬆些,為什麼?

2、提出假設: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呢?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拖人遊戲圖片,引發學生思考:摩擦力跟什麼因素有關,並大膽提出假設,從而激起學生進一步用實驗驗證的興趣。)

3、學生合作探究實驗(實驗材料如:毛巾或橡膠板、玻璃片、帶鈎的小木塊、砝碼、橡皮筋等)進行驗證並填寫實驗報告單。

4、討論。並根據學生的相關回答進行板書: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的大小與等因素有關係。

物體的重量

(設計意圖:從生活體驗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並通過假設—實驗—交流—結論,得出其中的科學道理。通過自己進行實驗的選材、設計,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同時使學生形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科學觀。其中我是用橡皮筋而不是用彈簧秤拉動小木塊,主要是考慮到國小生只需從橡皮筋的長、短定性地判斷摩擦力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應用與實踐(活動三:筷子提米遊戲)

先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出書本85頁的相關圖片。

1、討論:圖中哪些做法是在增大摩擦力,哪些做法是在減小摩擦力,為什麼?

2、交流:聯繫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行為是在增大摩擦力,哪些行為是在減小摩擦力?

3、組織學生進行筷子提米遊戲。

(設計意圖:在形成一定的結論後,通過理論—實驗—應用的實踐過程,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對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四、鞏固與提高(活動四:認識抓魚手套的祕密)

1、教師又拿出開始抓過的泥鰍。

2、交流:根據今天所學的內容,説説你會想什麼辦法更快地抓住泥鰍呢?

3、展示小小發明家的作品——抓魚手套。

(設計意圖:科學教學應重視科學素養的培養,使學生深切體會到科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學了科學知識又可以運用於實踐,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用好科學的興趣。)

五、拓展

活動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並積極地去探索未知世界。

1、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與創設:假如沒有摩擦力,這個世界將會怎樣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放飛想像的翅膀,在假想的國度裏遨遊,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2、鼓勵學生課後進行探究。

的確。沒有摩擦力,我們寸步難行,那麼對於摩擦力,你們還將進行哪方面的研究呢?

《摩擦力》教學設計範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摩擦力如何產生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

3.知道摩擦的利與弊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養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摩擦力跟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以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係,培養一定的實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摩擦力的定義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法:通過直觀地感受手在桌面上的運動,感覺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點;

探究法:通過探究活動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準備木板、投影儀、毛巾、棉布、木塊、砝碼、彈簧測力計、摩擦力演示儀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播放視頻:NBA籃球場上兩名球員相撞後在地板上長距離滑行的視頻

2、觀看圖片:老師在學校塑料草坪打球及滑到後膝蓋受傷的照片

3、提出問題:老師腿受傷是什麼惹的禍?——摩擦力

(二)新課教學:

一、摩擦力

1、學生活動:手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向前推,談談感受。

2、對照上面的活動讓學生試探性歸納摩擦力的定義,教師可提示性提問:

(1)談某個力至少需要涉及幾個物理?

(2)是否需要接觸?

(3)摩擦力有什麼作用效果

3、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

4、摩擦力的實質:

活動:通過展示用顯微鏡不同倍率放大後的手背的照片,説明摩擦力的實質是由於接觸面間的`凹凸不平產生的

備註:觀看視頻,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利用生活現象,引發學生的思考

設計小實驗,讓學生體驗摩擦力,引起學生的思考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1、猜想:

通過前面展示的老師在籃球場上膝蓋受傷的照片以及用手推桌面的活動體驗,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猜想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1)與接觸面所受壓力

(2)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與接觸面的面積

(4)與物體運動的速度

(5)………

2、設計實驗

(1)怎樣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學生活動:根據手中的器材(木塊、砝碼、棉布、長木板、彈簧秤),由學生自行設計一個測量摩擦力的方法。

實驗方案:用彈簧秤勻速拉動木塊,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由彈簧秤的示數即可表示摩擦力的大小。

(2)設計實驗:

思考:怎樣驗證接觸面所受壓力大小與摩擦力的關係?

怎樣驗證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與摩擦力的關係?

怎樣驗證接觸面的面積與摩擦力的關係?

想一想:要用到什麼科學方法?

備註: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猜想

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3、動手完成實驗

主要設計表格參考:

表一: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係:

備註: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學生完成實驗數據記錄

4、實驗結論: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粗糙程度一定時,接觸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備註: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三、摩擦與我們

問:你認為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嗎?

答:有利有弊

問:怎樣減少有害摩擦;怎樣增大有益摩擦?

説一説:汽車在冰面上打滑,我們可以怎麼辦?

考一考:以下是駕照交通規則考試的一道試題:

動腦筋:同一水平面上有長方體木塊和鐵塊各一個,現想探究木塊和鐵塊的下表面誰更粗糙,請你只利用一個量程滿足實驗要求的彈簧測力計,,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試給出實驗的設計方案。

備註:提出與生活有關的例子,讓學生學以致用。

四、收穫了什麼?

1、什麼是摩擦力

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壓力的大小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五、練習

書本動手動腦學物理

備註:教師進行小結,回顧本節課的內容。

《摩擦力》教學設計範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理解摩擦力的應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認識控制變量發的意義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願望,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2.控制變量發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如上圖1,將小車放在長木板上,將長木板逐漸傾斜,讓小車開始慢慢向下運動長木板固定;然後,將一方木塊放在長木板上,發現方木塊並不下滑。

[教師]問:剛才我們看到了什麼?方木塊為什麼不下滑?

[學生]由於方木塊受到了摩擦力。

[教師]方木塊下滑是由於它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那麼上面實驗中的小車運動了,它是否也受到了摩擦力呢?用小車代替方木塊,並將長木板的傾角逐漸減小,直到小車不向下運動,發現此時長木板與桌面仍有一定的夾角。

[學生]小車也受到了摩擦力。

[教師]什麼是摩擦力?它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二、進行新課

1.摩擦力;

[教師]通過以上的實驗,你能試着對什麼是摩擦力進行定義嗎?

[學生](要求學生通過思考和比較,並在教師的引導之下,然後回答)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相對運動或將要發生相對運動是,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做摩擦力。

[教師]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是滑動摩擦力。仿照上面的定義,你能對滑動摩擦力進行定義嗎?

[學生]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所受到的阻礙物體相對相對運動的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教師]你能舉幾個在生活中常見的滑動摩擦力的例子嗎?

[學生](舉出生活中常見的滑動摩擦力的例子)

[教師]通過這些例子,你知道了摩擦力的對物體的作用和摩擦力的方向嗎?為什麼?

[學生]因為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師]通過前面的感受和觀察到的實驗,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請同學們進行合理的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1]可能與接觸面受到的壓力的大小有關;

[學生2]可能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學生3]可能與物體受到的拉力有關;

[學生4]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學生5]可能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

[教師]由上面的猜想看來,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比較多,而我們在進行實驗探究時,只能一個一個的去探究,在探究其中某個因素的關係時,必須保證在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才能找到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這種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也叫變量控制法。

[教師]在本節課,我們先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係。根據控制變量法的思想,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係時,要控制在什麼條件下進行?你有打算如何控制?要改變什麼因素?

[學生]壓力大小不變的條件下進行;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方法是;把同一個物體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表面上,就可以保持壓力大小不變,而又改變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教師]同樣,要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係,又要在保持什麼因素不變時,改變什麼條件進行呢?你又打算如何控制?

[學生]保持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時,改變壓力的大小的條件下進行。在同一木板表面上的同一木塊上加上一個鈎碼,就可以在保證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的條件下,改變壓力的大小了。

三、小結與反饋:

[教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請同學們回憶,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習了科學探究的什麼方法?

[學生](回憶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教師板書)

[教師]

(1)滑動摩擦力的定義:(由學生敍述)

(2)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由學生敍述)

標籤: 範文 摩擦力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0lmo2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