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長城教學設計2篇

長城教學設計2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城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長城教學設計2篇

長城教學設計1

導入:

師:同學們,提起長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過長城嗎?你對長城有哪些瞭解呢?

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感受,可以交流長城的地理位置、長城的自然風光、長城的歷史價值、相關的歷史故事或傳説,還可以是自己親臨長城的切身體驗。

師: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靈魂的象徵,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一同來感受這偉大的長城。

授新:

1、齊讀課題:《長城》

2、出示兩幅掛圖:這兩幅圖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

共同點:都是描繪長城的景象。

不同點:觀察點不同,第一幅圖是俯視,觀察點在高處,是遠看,第二幅圖是平視,觀察點在近處,所以觀察到的景物就不同。

3、觀察第一幅圖,你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圖上畫了什麼景象了嗎?

生回答,師引導生觀察和描述圖時,要有一定的順序,由近到遠、由主體到周圍景物。

再説説第二幅圖上畫了什麼。

4、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語句讀通順,想想課文中的哪些內容是圖中所描繪的。

生自讀課文。回答:第一自然段與圖一相對應,第二自然段與圖二相對應。

5、書中這兩個自然段是怎樣寫長城的?

“遠看長城,……”用比喻的手法,把長城比作蜿蜒盤旋的長龍,可以看出長城很長、氣魄宏偉。

齊讀。

“……”寫了長城的構造,從“”可以看出長城高大堅固;

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讀此段,用畫簡筆圖的形式,弄懂長城的構造:垛子、瞭望口、射口;

對照圖二説説長城的構造,儘量運用書中的語言。

師對這兩段進行寫法上的引導:作者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先寫了長城的整體景象,再局部描寫長城。

6、作者站在長城上,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他聯想到了什麼呢?讀讀下一段,批劃你有感受的語句,多讀幾遍,再和組內同學交流你的感受。

生自讀批劃,交流感受。師巡視指導。

7、生彙報,師引導,適時結合課後第三題。

師注意訓練學生抓重點句、重點字詞理解課文,同時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聯繫課外閲讀;訓練學生從內容情感及寫法等多角度理解分析課文,讀寫結合;通過多種形式指導有感情朗讀,訓練學生通過讀的形式理解體會並表達情感。

8、除了這些,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哪些情景?

生展開想象,比如:在寒風凜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們的外貌穿着……,他們的神情動作……

9、正是這雄偉的長城,正是這偉大的勞動人民,讓作者激動、感慨。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小結:

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用他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了這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不能不説是一個偉大的奇蹟,不能不讓我們中華兒女為之自豪和驕傲。讓我們帶着這種自豪感,再把這篇課文讀一讀,然後談談你有哪些收穫。

師引導學生,不但從內容上、情感上談,還應該注重寫法上的收穫。

長城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

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

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聯想所

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媒體:生詞卡片、掛圖、錄音、投影。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暑假,我們又重新走進了課堂。暑假裏同學們出去旅遊了嗎?能不能跟大家講講自己的旅遊見聞?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遊覽一處名勝,它凝聚着中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它就是長城。(板書課題)

二、學生觀察畫面感受長城

1、出示長城的遠景圖,提示學生按順序觀察。

2、出示長城的近景圖,重點觀察長城的結構。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説一説。

三、學生自學課文,訓練基本技能。

課文中,作者是怎樣觀察長城、描寫長城,又是怎樣抒發感受的呢?同學們自學課文,完成自學任務。(投影自學提綱)

1、自學生字(生字的音、形、義)

2、理解生詞(結合上下文、查資料)

3、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條理。

4、圖文對照,明確課文內容和畫面的一一對照。

5、劃出不懂的問題。

四、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情況

1、前後座的同學自由結組,交流自學情況。

2、交流自己查閲的、掌握的關於長城的知識。小組練讀課文。

3、找出共同的問題。

五、反饋自學情況。

1、檢查自學情況,鞏固基礎知識。(詞卡)

2、指名朗讀課文,明確課文層次。

3、歸納學生的共性問題,提示學生重點理解。

六、佈置作業

1、練習生字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繼續查閲有關長城的資料,閲讀有關長城的書籍。

(第一課時的學習主要是自學性訓練,通過學生的自學和小組間的交流,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求的精神,是教師的教學常規性訓練)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進行了充分的自學,同學們想一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這節課我們就全班交流一下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學習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

(學生自由交流對課文的理解,集中一個話題或知識點,可以不受課文記敍順序的限制,可以加入自己課外閲讀的知識,暢所欲言。教師展現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智慧及時點撥指導)

1、遠看長城,圖文對照,理解長城的雄偉氣勢——長而壯觀。

(1)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這個生動的比喻形象地介紹了長城的總貌。“崇山峻嶺”説明了長城修築的地理環境,“蜿蜒盤旋”寫出了長城隨山勢而走向的雄偉氣勢。)

(2)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六千多公里。(山海關是長城的起點,嘉峪關是長城的終點,“六千多公里”這一具體數字突出了長城的長。)

(3)除了書中的簡短介紹,你還了解了哪些資料?

(4)指導朗讀

誰能讀出長城的“長”?

誰能讀出長城的“壯觀”?

2、近看長城,圖文對照,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

(1)以北京八達嶺長城為例,具體介紹了長城的結構:

建築材料是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城牆頂上鋪着方磚,像很寬的馬路,平整而寬闊;

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

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台,用於屯兵和傳遞消息。

(2)畫出示意圖説一説長城的結構

(3)你瞭解的資料還有哪些?想象古代戰爭的場面,體會長城的防禦作用。

適當補充:八達嶺一帶的長城修築與明代,城牆高8.5米,厚6.5米,頂部厚5.7米,女牆高1米。

3、小結過渡

長城以它雄偉壯觀的氣勢,高大堅固的結構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都會為它的存在而驚歎,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都會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是怎樣寫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產生的聯想

(1)由“站”“踏”“扶”這幾個動詞告訴我們作者親眼見到了長城親身接觸到了長城,所以產生的聯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實感情。

(2)以條石為例,説明了修築長城的艱辛

“數不清”説明條石多,

“兩三千斤”説明條石重,

“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説明當時設備的簡陋,

“陡峭的山嶺”説明工程的艱鉅

“就靠着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步抬上這陡峭的山嶺”説明條件的艱苦,更突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創造!

(3)創設情境(配樂描述)

對照圖畫,想象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場景:逶迤綿延的山峯記錄了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一個個堅實的足印,遼闊無邊的天空記錄了聰明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一聲聲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號子。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4)指導朗讀

讀出勞動的艱辛……

讀出非凡的創造……

讀出由衷的讚歎……

4、長城的歷史地位

1、聯繫1、2、3自然段的內容,無論從規模、構造、設置,還是從它所顯示出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稱得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2、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三、總結全篇

(這是一個整合的過程,把本篇課文的內容、條理、中心、寫法梳理清楚,是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的點睛之筆。)

1、根據板書總結課文內容,領會文章中心。

2、理清作者觀察、描寫的順序,學習寫作方法:觀察(由遠及近)——聯想——抒情

3、談談學習感受和收穫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作業。

2、背誦三、四自然段。

3、學習本課寫法,描寫一處景物。

板書設計

遠望長龍六千多公里

觀察

近看高大堅固

1、長城聯想血汗和智慧

讚美偉大的奇蹟

標籤: 教學 長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5ooqm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