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優)設計思維

(優)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1

摘要:“仿生行為”作為設計手段,可以説由來已久。從人類生存、發展的歷史來看,仿生行為由遠古時期延伸至今,一直與時俱進、歷久彌新。可以肯定的是,自然界是人類創新意識萌生的必要啟蒙,而居所從設計到搭建的過程就是仿生行為的直接結果。時至今日,仿生設計逐步延伸至室內設計領域,並且顯現出兩項學科價值互生的明顯優勢。這無疑是唯物與辯證的思維體現,開創了室內設計的新階段。

(優)設計思維

關鍵詞:仿生學;哲學思維;室內設計

仿生設計向室內設計延伸,主要是對室內的格局、色彩、材料、室內裝飾品等要素模仿自然界生物體的某一形象特質,以自然界生物的發展規律和生態現象為依據而展開的室內設計活動。[1](P238~239)以達到適宜人類生活、美化生活空間,達到人居環境更優化、裝飾材料更加環保的目的。比如,現代室內設計中經常加入一些植物、石頭、花草、樹木等自然元素,不但給室內空間增添生機活潑的氣息,更會彰顯視覺遊動的愉悦感。使得人們隨意棲身室內的某一位置都會感受到自然的錯落之美,甚至催動自身生理機能的調節。視聽美感與生理快感的兼而有之,充分詮釋了室內設計引入仿生設計理念中的哲學思想。

一、仿生設計與“與人為善”

優雅的居家環境,重要的不是給別人看,而是希望通過仿生設計的理解來解釋一種生活態度和習慣。隨着歷史的發展,環境創造了人類,而人類又不斷地改造着環境,努力尋找和營造一個能與大自然深度融合,更適合人與環境和睦相處的空間。然而當下高科技與高節奏並重的社會生活,標誌着人類開創了全新的社會文明,這使得建築也隨之飛速發展起來,並呈現出設計理念的國際範式化趨勢。經由上述社會背景的干預,現代室內設計被推向了機械化,崇尚“機器”美。使得設計師把現代室內設計理解成為利用現代裝飾材料、裝飾空間的形式、比例、顏色、重組和構成的象徵。這種“機械化”的設計行為不單單是設計學科發展呈低端化的根由所在,更是現代人追求更高心理需求的障礙。快節奏的社會生活,讓每一個經過繁忙工作的人們回到家裏,面臨擁擠喧鬧的街區和如同鳥籠般的單元房時,內心都充斥着矛盾。既想掙脱快節奏的工作所帶來的壓抑生活,又離不開繁雜的人工環境所帶來的生活便利。人們逐漸嚮往自然,渴望住在天然綠色的環境當中,要求從“物的堆積”中解放出來。而此時人們需要的正是脱離於城市節奏,那麼以自然元素作為架構的室內設計手段,真正貼合了“與人為善”的室內環境。孟子説:“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其原意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現在,與人為善的語意拓展為以善意的行為對待他人,為他人着想,助他人之樂。室內設計引入仿生設計就體現了“與人為善”的哲學觀。當大自然的元素引入室內設計領域,無論視感的強烈或是温和,都已經由自然而成相互的制約力做出了最佳的調配。只要尊重自然選擇、元素應用得當,那麼自然界滲透出的平和氣質,也隨之成為室內環境的主旋律。並且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接觸更能促進人們自覺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創造人們嚮往自然,渴望天然綠色環境的居室。這樣的室內環境可以撫平人內心的浮躁,更符合和貼近中國人的哲學理念,體現一種更強調細緻、細節的主張,讓每一個走進這個家的人都能自由呼吸。[2](P27)

二、仿生設計與“天人合一”

談到人與自然的統一,隨即就會想到“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似乎這樣的話題已經在反覆討論中失去了原有的新鮮感,甚至被理解成膚淺的。然而消極探討狀態的產生不應該只是看到問題本身的侷限性,作為探討問題主體的人的認知侷限也是不得不思考的矛盾面。室內仿生設計與中國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是相一致的,仿生所藴涵的文化內涵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莊子齊物論》早有論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古人把“天、地、人”視為一個整體,換句話説人要以自然為師。而室內設計的直接結果就是一個文明的服務本體的直接產物,是人為自己本身創造的“人工自然物”,它可以集中接收社會背景、哲學、美學和藝術思想,集中體現民俗文化內涵、社會和精神的內容。那麼現代室內設計中,自然和諧之美的體現不能是單純的裝飾效果,從語詞層面分析,“室內設計”明顯區分於“室內裝飾”。對於自然物形式或功用的偏重都屬於背離了設計本意,設計本身是以設計師對所提取應用元素的深層理解為前提,通過判斷設計成果的應用歸屬,進而展開設計行為對應用元素的多元化權衡。例如,人們對居室牆面的裝飾有了新的追求,以往簡單粉刷已經變成對美的追求和享受。所以在牆面設計上有了多種適應居者需求的仿生元素的裝飾實踐,中老年人的居室牆面設計成穩重大方仿古風格,青年人的.居室設計成簡潔、明快的現代風格,小孩的居室充滿童趣、活潑的田園風格等。在設計思維中,人類的文明應該起到提升人與自然物關係層面的作用,使得人類加強對自然事物的掌控能力,從而更加緊密地貼合自然環境。這種室內與自然相結合、相一致的設計,就是哲學中的“中庸和諧”“天人合一”“寧靜致遠”。

三、仿生設計與簡約主義

“少則得,多則惑”,這就是老子的簡約主義的哲學思想的表達,六個字告訴了人們大道至簡,悟在天成的大道理。其實我們認真地總結做事的成功經驗,都藴涵着複雜的事情要簡單去做,簡單的事情要重複去做,重複做的事情要用心去做,堅持下去就沒有做不成的思想。這種哲學思想也在影響着現代室內設計走向。回顧室內設計的歷史演進,“簡約”貫穿整個室內設計的發展歷程。簡約主義的提出實際上是在20世紀80年代,但是簡約主義並無關乎“簡單”或是“減少”。對於這一設計觀念的解讀,應該是絕對的制衡功能與形式在不同應用層面的配比。但是由於多方理解的不同被解讀成以功能為前提,設計形式要追隨功能的設計思想。這種錯誤的理解觀點強制了設計的本意,打破了設計活動對形式與內在功能的制衡,導致了相關的設計作品過於強調功能忽略形式,使得簡約主義給世人留下了單調、呆板的負面印象。簡約的設計應該是並重形式與功能的同時,最大程度的滿足實際要求,並且揚棄掉不切實際的設計堆積。而這一設計理念正在沿着符合我國國情和民情需要的方向發展。在仿生設計向室內裝飾延伸的時候,同樣應該遵循“少則得,多則惑”的“簡約”設計理念和風格。[3](P24)[4](P166)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還不平衡,一些地方還相對落後。在室內設計中,極簡主義強調“經濟設計”的設計模式和大眾的概念是追求的目標。仿生設計延伸過程中注意室內裝飾簡約,是通過合理設計為人們提供合適的和愉快的生活環境。相反,奢華的設計風格不可取,不應提倡。從目前國情與個人的經濟狀況出發,室內設計風格的理念應該是“合理的花錢”,設計活動應該提倡使用經濟、合理的設計理念為人們設計良好的生活環境。我國著名科學家嚴濟慈先生曾經説過一句話,“所費多於所當費,或所得少於所可得,都是浪費”。在我看來,簡約主義設計風格,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複雜方式和元素使用到室內設計中,儘量做到繁雜變得簡單。所倡導的設計精緻的細節,要基於“節約與經濟”的原則,更多關注當下流行的時尚元素,並發展自己的獨特的個性,以經濟設計為主要發展方向,帶給人們温暖和舒適的生活環境。簡約主義在當今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針對室內設計賦予的各種意義,從語詞層面上看起來似乎繁雜,卻給予了設計活動更多層面的考慮。簡約主義就是一種不斷追求極致的設計理念,這符合人們現今快速的生活節奏與不斷追求舒適、簡單和高品質的生活的心理特徵。現代人追求的是認真地工作、快樂地生活,所以室內設計要滿足人們工作之餘快樂生活的節奏,設計一個簡單、純淨的生活空間來緩解工作中的壓力,讓身心得到徹底的放鬆。簡約主義設計風格提倡的摒棄繁瑣與複雜,在設計上努力追求簡潔明瞭的設計理念正好符合人們的這一要求。相信隨着信息和技術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以及我國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簡約主義設計風格在我國室內設計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5](P154~155)

四、仿生設計與審美

黑格爾在著名的《美學》中指出:“美的要素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在的,即內容,另一種是外在的,即內容藉以出現意藴和特性的東西。”黑格爾對內容與形式、形式美的作用作出了準確而精闢的論述。具體到室內設計,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其實質就是用人們耳熟能詳的“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諧觀、生命觀等美學觀點在現實中的運用和體現。室內設計引入仿生設計其意義在於,利用審美規律創造新的、符合人們意願的、保持生態形態的合理性的、符合社會的發展需要並反映其特徵的新美學,其目的就是使室內裝飾不僅要追求自然美,更要追求裝飾的內容、形式與美的緊密結合。隨着社會物質財富的豐富,人們要求從“物的堆積”中解放出來,要求室內設計更能體現美,無論是在形式感還是功能性的把握上,都應該追求完美的藝術境界。這種室內設計風格,以追求現代主義與節能環保理念為前提,創造空間本質的美。《老子》的哲學體系對“美”持有獨到視角,老子認為美是一種需要自己去體會、去悟的內心感受,是“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任何事物不僅注重外在的美,更注重精神層面的美,這是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境。而現代室內裝飾引入仿生設計的理念,注重的恰恰是這種“情境”。我們追求室內設計的美,不僅是一種外在的、表面的、感官上直接享受的美,而更多的是追求內在的、滿足感官需求與精神需求相一致的美。這種功能和形式相統一的設計,使室內設計的結果做到形式美、價值美、裝飾美和時代美與人們對居室的預想、追求合拍、同步,這才是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審美的完美體現。

〔參考文獻〕

[1]羅明明.有關室內裝飾設計的理論與實踐[J].考試周刊,20xx,(23).

[2]張志均.對當今商品住宅設計發展趨勢的分析[J].建材與裝飾(下旬刊),20xx,(9).

[3]徐剛.淺談簡約主義與簡約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xx,(4).

[4]黎浩.簡約主義———現代設計的風格傾向[J].中國高教研究,20xx,(10).

[5]杜彥.空間的哲學———簡約風格室內裝飾設計淺談[J].大舞台,20xx,(2).

設計思維2

在廣告設計中,廣告設計人員在主題的要求與基礎上,反覆進行策劃與思考,並且能夠把自己獨特的藝術手段運用的恰到好處,這樣才能創造出獨特新穎的意境、意念與構想。這個過程就是廣告創意。創意具有獨特性,要付出足夠的思維勞動。創意思維是一種思維活動,集中了人類的智慧,是一種開放的、主動的、變異式的、突變式的、理論的、動態的思維方式。

一、 創意思維的形式

我們通常認為創意思維的基本形式有兩種,即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形象思維是對具體形象的一種反映,在整個過程中都不能脱離,並且運用想象這一心理現象。

想象在形象思維中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人的工作、學習、生活以及各項創造性活動都起到了推進作用。根據不同的標準對想象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創造想象、空間想象和再造想象。創造想象是在一定的目的依據下,設想出與此相關的,具有創新意義的想法或形狀;空間想象是把平面的東西轉換想象為立體的東西,使其具有空間感,以此叫做空間想象;再造想象就是把書面的,抽象的東西想象成圖形的,具體的東西。另外幻想也是一種想象,是超前的想象,想象的內容屬於未來活動。幻想也屬於創造想象。

與形象思維相對,邏輯思維是創意思維的另一種形式。邏輯思維是一種抽象思維。它在對創意進行驗證與概括時運用的是推理、判斷、概念的方法,這些方法都是抽象的形式。因此,邏輯思維也可以叫做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在廣告創意的整個過程中都有應用,尤其是在準備階段,要分析與歸納整個廣告,即對此進行規劃。廣告創意表現意念與具體事務的時候如果運用抽象思維的話,就會更容易理解廣告的內涵。

邏輯思維可以分為類比推理、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等。所謂類比推理就是類比法,如果某兩個事物具有某些相同的屬性,以此來推出其他相同的'屬性的結論。在創造領域裏,“聯想推理”與“相似推理”即為這種模式。歸納推理又稱“歸納法”,是一種由特殊到普遍的推理,就是從一些個別事例中總結出普遍的原理。正如個別與整體,兩者既是聯繫的,同時也相互滲透。演繹推理有三種最為常見的形式,選言推理、二難推理,假言推理,直言三段論推理。演繹推理為歸納推理的深化提供基礎。

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兩者之間是聯繫的。製作廣告時要運用形象思維來表現,同時要有正確的邏輯思維來指導。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創意思維才會具有創造性,使廣告感染力更加富有成效,表現的更加活躍。

二、 創意思維的方法

不論按照什麼樣的分類形式,創意思維分成哪種形式,在廣告創意中都要遵循下面幾種思維方法:

1、 辯證思維

在人類認識史上,辯證法是一種最為科學最為高級的思維方法。辯證法的核心方法就是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一切事物都是矛盾且聯繫的。任何事物在發展中都是對立統一的,統一是暫時性的,對立卻是絕對的。矛盾的兩個事物在一定的環境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我們要努力把消極的,不利的條件轉化為積極的,有利的條件,讓整個過程向前發展。

2、 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一種由一個發源點,利用發散、聯想等思維方式尋找新穎、靈活便捷的思維方法。因此也叫做開放思維、輻射思維、擴散思維。也就是説從一點向四周擴散,方向多變,路徑較多,方法也就更開闊。這種思維方法沒有遵循守舊,沒有按部就班,也沒有墨守成規,它在遵循邏輯思維的規律下,打破了思維定勢,做出了突破與挑戰。這種思維方法更為重要的就是能夠在最為簡單與普通事物中發掘出尋常人難以發現的重要問題。

3、 逆向思維

人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通常會形成思維定勢,從原有的思維方向入手,這樣就會給人們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高添加阻礙。因此學會從相反的方向尋找突破口,進而解決難以實施的問題,發揮超常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國古代許多戰略戰術上就運用了這種思維方法,例如“空城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廣告創意要想在眾多作品中脱穎而出,顯出與眾不同的風采,運用逆向思維方法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4、 深入思維

認識事物不能僅僅從事物的表面現象去觀察,下結論,與此同時要抓住事物的內部規律,深入瞭解事物,即為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就是深入思維,深刻的認識事物,利用規律解決問題,整個過程就會減少很多困難,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庖丁解牛這個寓言故事就揭示了這個道理,只要深入的思考問題,認識內部規律,思考與觀察。

5、 重點思維

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都要找到事物的重點,着重解決這些問題,只要抓住關鍵問題,矛盾論中的主要方法就是抓重點抓關鍵。在廣告創意中要求主題鮮明,明確重點,消費者就會找到應有的服務對象,獲得自己應得的利益與好處。

6、 全面思維

事物都是複雜多變的,因此考慮問題的時候就要考慮全面,否則就會犯片面性和主觀隨意性的錯誤。要把事情做到考慮全面,就要用運動的、發展的、聯繫的觀點解決和思考問題。廣告創意需要利用文字、色彩、圖形、線條等媒介展現廣告內在的精神、風骨、靈魂與情感。廣告藝術也是一種文化現象,設計者在設計的時候要拓寬自己的思維,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修養,在作品中要豐富其文化底藴,反映出各種不同形態的物質文化形態。

綜上所述,廣告創意要運用創意思維的形式與方法,將自己已有的知識、數據、想法與意念進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找到內在規律。在進行廣告設計時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對廣告事業充滿熱情,不斷的開拓與創造,這樣廣告設計的創意思維就會得到發展與發揚。

設計思維3

案例背景: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其思維能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實踐活動情境,設計開放性的實踐問題,能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真正地獲取數學知識和研究數學的方法,學會用數學思想分析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應努力把學生帶入探索性實踐中,讓學生親自探求新知識,經歷數學家們以前經歷過的創造性的探索實踐過程,成為一個發現者。

教學案例片斷: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了物體有各種形狀,大家看這本數學書的面是什麼形狀的?

生:長方形。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知識——圖形的拼組。(師板書:圖形的拼組。)

師(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畫):這張畫是什麼形狀的?

師(拿出長方體積木、長方體盒子):這是什麼形狀的?

師:長方形畫出來是什麼樣呢?(教師藉助長方體實物畫長方形,出示畫好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指邊)有幾條邊》(讓學生拿出自己的長方形,數一數它有幾條邊。)

師(拿出一塊手絹):這塊手娟的面是什麼形狀的?(板書:正方形。)

師(拿出正方形的識字卡片):這張識字卡片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畫出來是什麼樣的呢?(教師藉助正方體實物畫正方形,出示畫好的正方形,並説明這就是正方形。)

師:正方形有幾條邊?(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正方形,數一數它有幾條邊。)

師:我們一起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點。

老師先示範:拿出一張正方形紙,沿斜着的虛線折(虛線露在外面)。

學生們拿出畫着兩條對角線的正方形紙,按老師的方法折,先沿着一條斜的虛線折,然後再沿着另一條虛線折。教師提問“挨折的兩條邊的長短怎麼樣”,然後,再讓學生對摺,問“對着的兩條邊的長短怎麼樣”。

老師巡視,幫助後進學生掌握折的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得出: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

教師叫學生們拿出長方形的紙(畫好長與寬的中線)沿虛線對摺、提問:對着的兩條邊的長短怎麼樣?再讓學生斜着折,又提問:挨近的兩條邊的長短怎麼樣?老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掌握折的方法。最後引導學生得出:長方形相對的邊一樣長。

老師出示小黑板,上面畫有不同方位的長方形、正方形和梯形,要求學生説一説哪些圖形是長方形?哪些圖形是正方形?

師:大家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它們的形狀、邊長的特點。誰能説出周圍物體的.面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學生舉例後,老師再拿出方枱布、紗巾、正方體的藥盒、枕巾、火柴盒等給學生看,讓學生分別説出哪些面是正方形,哪些面是長方形。

最後,老師叫學生用自己準備的各種尺寸的長方形、正方形拼擺各種圖形,並貼在一張白紙上,讓學生彙報自己拼擺的圖形是什麼 。

案例反思:

國小生的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在理解抽象的幾何知識和形成初步的空間概念時,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教學中,通過探索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進而獲得終生受益的數學基礎能力和創造才能。本教學案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設計思維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點及地位作用

本課是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國中教育教研部編寫的《信息技術》第一冊第八章《演示文稿的綜合應用》的內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依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加工和再設計,並自擬題目為《讓思維活起來,讓圖片動起來》。國中一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演示文稿的初步知識,本課主要是對學生已有知識的進一步拓展、延伸,是對演示文稿的近一步完善,也是對學生的'一次檢驗,讓學生感覺到學有所樂、學有成果、學有所用。本課的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乃至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設置演示頁的切換效果和對象動畫,學會放映幻燈片。

2. 過程與方法

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感知理解、分析理解能力,應用知識探究創新知和語言表達評價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學習新知中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發展學生敢於創新精神和審美情趣。加深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會設置對象動畫和放映幻燈片。

難點:演示頁的切換效果。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二、學情分析

本冊教材的學習對象是八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操作能力,並具備小組合作的意識,對認識事物有着強烈的渴望。教師應根據這種情況給學生更多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使學生養成一種新式的學習方式。

三、教學策略

(一)教材處理

1.要充分藉助學生現有的知識,把現有的知識當工具進行新知識的學習。

2.聯繫生活實際,組織、編制和挖掘教學內容。

3.以注重學科間的聯繫為出發點,設計活動,體現了計算機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二)教學方法

1.學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2.教法:輔助、引導啟發、講解演示、情境教學。

(三)課堂活動

觀看演示、用學習、小組討論交流等。

(四)教學評價

採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方式。

(五)教學資源

多媒體網絡教室、老師自制、自制網站、圖文資料及互聯網等。

設計思維5

教學目標:

⒈通過學生提問、評價、質疑,活躍思維,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熱愛母語、立志學好母語的精神和信念,《最後一課》發散思維課教案。

⒉發言人數:65人次,爭取每人有一次發言機會

教學要求:

⒈課前“三不”,即老師課前不定目標,不作要求,不作暗示,要求學生完全用自己的腦子去讀書。

⒉課堂師生“三不”,學生的“三不”是: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課本;不迷信老師。

⒊老師的“三不”是:不點名發言;不諷刺發言;不搪塞發言。

⒋發言“三導向”,即發問自己百思不解之處;評價優美、令人擊節之處;質疑不妥有誤之處,質疑是最高級思維,是創造力的表現。

教學步驟:

⒈佈置課前預習,學生在網絡上廣泛收集整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自己學習課本無法涵蓋的知識,經過思考和選擇,形成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並將整理後的資料經過小組討論、整理,以備課堂發言。鼓勵質疑,鼓勵學生難住老師的提問和糾正老師的錯誤。

⒉ 課堂上,分小組展示、自由發言、問題反饋三個環節,師生、生生自由交流。

學生髮言

預測:⒈作者為何以“最後一課”為題?

⒉這篇小説的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寫了哪些人?主要寫誰?

⒊“我”為什麼想 “別上學了? ”小弗郎士是怎麼想的?

⒋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

⒌對於普魯士兵的操練“我”是如何看的?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⒍“可是我還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説明他能管住自己?

⒎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看到的情景(操練、布告牌)對全文內容起什麼作用? 布告牌前為什麼圍了那麼多人?到底又發生了什麼事?如何理解“又出了什麼事啦?”

⒏到了學校、小弗郎土發現哪些情況不同往日? 在這種氣氛中走進教室,小弗郎士會想些什麼呢?

⒐郝叟老頭和其他人為什麼坐到教室來?

10.聽到韓麥爾先生説“今天是最後一堂法語課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麼?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變化?

11.第15自然段為什麼説韓麥爾先生是可憐的人?

12.小弗郎士沒能答出分詞的用法,老師説了什麼?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13.老師講到法語,對法語有什麼評價?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14.上習字課時,老師是怎樣安排的?有什麼用意,產生什麼效果?作者是通過哪些方面描寫專心寫字的?此時,從教室屋頂傳來鴿子咕咕的叫聲,我心裏怎麼想?表現小弗郎士怎樣的思想感情

15.小弗郎士以怎樣的心情觀察老師,聯想到了什麼?為什麼小弗郎士永遠忘不了“這最後一課”?

16.最後24-29自然段對韓麥爾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為什麼他聽到鐘聲,臉色慘白?我又為什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17.“使出全身的力量”寫出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使出全身力量”這句話,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書寫“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大字,含義是什麼?

18.他寫完這幾個字,痛苦得“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既不轉身也不回頭 ,為什麼?

19.文中的幾個“可憐”有何不同的含義?

20.文中是如何刻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你認為韓麥爾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21.“我”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能否改為第三人稱?小説的情節是如何安排的?

22.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學習本文有何意義?

設計思維6

企業由部門與崗位組成,組織結構正是對組織使命、願景和戰略的分解。交易費用理論説明企業規模是交易成本和行政管理費用均衡的過程,而部門邊界的問題尚無定論,因為部門的劃分並非由直轄下屬人員的管理幅度決定(其只能決定將會產生多少管理人員);同時,由於只有可以兼任的崗位,而沒有跨部門的崗位,因此,我們暫可將部門理解為具有相似工作性質崗位的有機組合,把部門設置與崗位設置視為一個課題。

部門與崗位是對組織使命、願景與戰略的分解,因此,崗位設置必要遵循戰略導向的原則,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因事設崗原則,包括客户導向原則、崗位數量最少原則、規範化原則等等。而影響崗位設置的因素除了戰略、盈利模式、管控模式,甚至包括信息技術、通訊手段。

以上看起來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那麼,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如何?真正進行崗位設計工作時,如何在以上原則和影響因素下開展工作呢?

根據科斯的交易費用理論,企業這種組織形式使得生產要素的交易內部化,其減少了交易成本,或者説因為提高了效率或專業化,企業才得以存在。而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都圍繞着追求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的目標。因此,崗位設置的首要目標便是提高效率。而這種提高效率是以專業化為手段的。

然而,公司規模的擴張止於行政管理費用的上升。我們可以將這種行政管理費用分解為兩方面。其一,為提高工作效率而產生的內部協調費用;其二,為控制風險而產生管理費用。

因此,從提高效率與控制風險兩個目標,我們可以提煉出崗位設計要遵循的三個原則:專業分工原則、協調費用最小原則和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

專業分工原則

專業分工原則追求深度知識與市場經驗的積累,在此原則下的崗位設置是對組織細分的過程,崗位成為組織中工作內容自成體系、職責獨立的最小業務單元。

關於組織細分,目前有流程優先與職能優先兩種爭論。筆者傾向於前者,因為一級流程可以定義為企業的盈利模式。在此基礎上,可以將流程分解或模塊化,部門是一級流程分解的結果,是企業內部價值鏈具有一定使命的獨立環節,而崗位是對部門,即一級流程分解下某一個模塊的再分解。

因此,在專業分工原則下,部門崗位設計的第一步驟為工作內容細分,其表現形式為崗位最小化。

協調費用最小原則

協調費用最小原則是為減少不同職位間的協調,降低運作成本。其在崗位設計方面的應用通過工作關係分析和工作定量分析的步驟來實現。

進行工作關係分析而非工作定量分析,是為一人多崗做準備,其適用於公司發展較快,崗位工作量及職責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的`情況。在這種不確定下,崗位不適宜合併,而可由工作內容具有相關性的崗位兼任。進行工作定量分析,則是在工作量不飽滿的情況下,對職能細分或流程被分割的崗位予以合併。其應用結果為撤崗和並崗。考試大

工作關係分析是對最小業務活動之間的工作相關性進行分析,確定適用的優化組合方案。從而通過對工作崗位、部門的相關性分析,使組織發揮系統和平衡的功能,達到分工合理、簡潔高效和工作暢順。而隨着公司各項工作的穩定開展,結合對各崗位工作的定量分析,可以對於工作量不足於80%的崗位,及時進行撤崗、並崗,保證每一個崗位的負荷,使所有工作儘可能集中,並降低人工成本。

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

不相容職務分離的核心是內部牽制。古埃及時已在記錄官、出納官和監督官之間建立起內部牽制制度。內部牽制是一人不能完全支配賬户,另一個人也不能獨立地加以控制的制度。不相容職務是指那些如果由一個人擔任,既可能發生錯誤和舞弊行為,又可能掩蓋其錯誤和弊端行為的職務。 採集者退散

基於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的崗位設置需要在崗位間進行明確的職責權限劃分,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授權、簽發、核准、執行和記錄等工作步驟必須由相對獨立的人員或部門分別實施或執行。

設計思維7

教學目標:

1.理解首數、尾數、補數等詞語的含義.

2.掌握首同尾補的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3.通過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與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掌握首同尾補的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總結首同尾補的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口令遊戲,明確補數的含義

補數:兩數相加等於10(100),這兩個數互為補數。如:6+4=10,即6是4的補數,4也是6的補數。6和4互為補數。

(二)揭示首同尾補的兩位數乘法

在互為補數的兩個數的前面添上一個數,使它成為兩個不同的兩位數,觀察這兩個數有什麼特點?學生説出幾個首同尾補的兩位數。教師:只要你們説出首同尾補的兩位數,老師就能寫出他們的積,學生説,教師寫。學生驗證的得數正確性。

(三)觀察算式,發現規律。

1.明確:頭、尾的含義

2.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兩個因數的首位數相同,尾數互補時,其計算的方法是:頭加1,然後兩個首位數相乘之積為前積,兩個尾數相乘之積為後積。兩個積依次相連即是得數。如:23×27=621,計算程序是:先在被乘數的首位數上加1,然後兩個首位數相乘3×2=6,為前積;兩個尾數相乘3×7=21,為後積,兩積依次相連即是得數621。

口訣是:頭加1後頭乘頭,尾乘尾,兩積相連(尾數之積是一位數時,前面添0補位)

3.開火車出題、説得數

(四)本法適用於尾數是5的'兩位數平方計算。

學生出題、説得數

(五)本法適用於整數,也適用於小數計算小數乘法先按照

整數乘法的法則求出積;再看被乘數和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如果小數的末尾出現0時,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把小數末尾的0劃去。

學生出題、説得數

(六)本法對於被乘數首尾互補,且乘數首尾相同的兩位數乘法也適用,如:37×44尾同首補的兩位數乘法又該如何計算呢,我們以後繼續學習。如:23×83

(七)小結: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哪些收穫?

設計思維8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初步瞭解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默讀。在快速高效的默讀中,篩選信息,初步領會文章的基本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瞭解議論文中常用的道理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體會本文語言嚴謹平和的特點。

3、理解體驗設問句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白事物的正確答案真的不止一個,建立“我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自信,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朝創造型、創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長。

1、區分觀點和材料的關係,認識本文的論證方法。

2、體會周密嚴謹又親切平和的語言風格。

3、理解文章思路、設問句的作用。

4、培養創造性思維。

第1課時

一、導語設計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國小學的蘇軾《題西林壁》。讓我們一齊來背一下。

2、師:“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説明什麼?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觀察角度下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3、師:由此可見,事物的正確答案並不是唯一的,這是為什麼呢?帶着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二、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心神沉浸在字裏行間。

默讀是較快獲取信息的方式之一,文章娓娓傾談,字句比較容易進入學生頭腦,啟發學生心智。九年級學生已能較好地把握一般默讀要求,自然會標好段號,勾畫出給自己啟發、留下深刻印象、有疑問的語句。為進一步對話討論作好準備。

(1)字詞積累。

A、讀準下面加點字的注音。

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 汲取(jí)

鍥而不捨(qiè)淵博(yuānbó)

B、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根深蒂固:比喻基礎穩固,不容易動搖。

孜孜不倦:勤勉的樣子。

鍥而不捨: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2)反饋默讀情況:説説閲讀收穫。

問題設計:我的收穫:文中________________句子,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

引導交流:作者的觀點是什麼?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哪些語句給你啟發?你有沒有疑難?圍繞這些語句大家談看法,有助於理解作者想法。

2、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喜好,創造自己的“創新格言”。

這個環節本身就是創新思維的極好鍛鍊。鼓勵原創,教師點撥師生一起評價,把同學的智慧成果記錄在筆記本上。

三、探究寫法,理清思路

明確本文思路。

課文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説起。先用四個圖形提出一個問題,然後通過對幾種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原因是,“由於看圖形的角度不同,四種答案全都正確”。推而廣之,“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

接着,作者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引申出“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原因是,“由於情況的變化,原來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現在往往不靈了”,“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後,就會止步不前”。

既然不滿足於一個答案,需要尋求其他答案。怎樣尋求呢?課文於是順理成章地提出“有賴於創造性的思維”,論述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這要素是:(1)有淵博的知識,因為知識的組合能形成新的創意。(2)有探求新事物,併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3)持之以恆的毅力。課文特別提出“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並舉出兩個例子加以證明。

緊接着,又引申出如下問題:“不過,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是否存在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呢?”接着的論述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先引用某心理學專家小組的結論,並對這個結論進行分析。實際上,自以為不具備創造力的人,是自我壓制;而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的人,則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並對它反覆推敲,逐漸充實。像貝多芬、愛因斯坦和莎士比亞等傑出的人物也都如此。總之,“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就是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並使之變為現實。

最後,課文得出結論,“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只要具備幾個關鍵性的要素,就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第2課時

一、聚焦論證方法

1、交流名言。

檢查作業,交流分享蒐集的資料,引入對論證方法的認識。

名言(教師可以示範出示名言):

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徵之一。(塞繆爾8226;約翰遜)

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法朗士)

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陸登庭)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

同學們交流各自查找的有關名言。

2、聚焦論證方法。

觀點: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的關鍵是:要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不滿足於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捨地把它發展下去。

請選擇一則格言作為論據,寫一段文字來論證上述語段中的觀點。然後小組交流。

啟迪學生,這就是道理論證。道理論證是通過講道理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僅僅空講道理,不足以使人信服。怎麼辦?人常説:事實勝於雄辯。那麼還可以舉例子來論證,叫舉例論證。我們來交流查找的事例(教師可出示事例):

(1)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中學畢業後,他曾經先後在好幾個大學學習。主要學習氣象專業。大學畢業後,魏格納到了高空氣象台工作。魏格納曾和他的弟弟乘坐一個3000立方米容量的大氣球飛上天空,他們在空中整整飛行了54個小時,打破了當時載人氣球在空中停留35個小時的世界紀錄。在飛行中,他們測量了高空的氣温、氣壓、風速和風向,實現了魏格納到空中親自觀雲、觀風的夢想。

(2)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卻引發出一個巨大的發現。據説魏格納因病住院。住院期間魏格納從牆上的一幅世界地圖上偶然發現大西洋兩岸的輪廓非常吻合,特別是南美洲巴西東部的突出部分,與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灣非常吻合。於是他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曾經連在一起,後來才裂開、漂移開。

(3)從那以後,魏格納注意觀察和研究,發現有許多現象可以證明他的想法是對的。為了蒐集證據,魏格納在第4次考察格陵蘭時遭到暴風雪的襲擊,永遠倒在茫茫雪原上。魏格納去世30年後,板塊構造學説席捲全球,人們終於承認了大陸漂移學説的正確性。

提示學生:三則材料分別論證:

(1)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2)要經常保持好奇心。

(3)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捨地把它發展下去。

歸納明確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二、語文活動:異想天開

主題:鉛筆有多少種用途?

此活動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新求異思維,努力尋求更多的不同答案。

鉛筆是學生身邊的最常見的學習用具,學生不陌生,有信心大膽發言,啟發學生勇於做一個有創造性思維的人。

設計思維9

師:(出示:我從沒想學會在馬路上扔報紙的“絕活”,依舊把報紙送到每家門口;下雨下雪天,依舊把報紙送進門裏。)什麼是依舊?從這兩個“依舊”,你知道“我”平時是怎樣送報的嗎?

生:依舊就是仍然的意思。

生:依舊就是和往常一樣,還是老樣子。

生:從這兩個依舊,我知道“我”還是和以前一樣,總是很規矩的把報紙送到訂户的家門口,如果遇到了下雨下雪的天氣,我總是幫助訂户把報紙送進門裏邊去。

生:從這兩個依舊,我知道了“我”做事很認真,一點也不馬虎,對工作很負責任。不和一些其他人那樣,送報紙也不下車,而是很隨便就把報紙一扔就算了。

師:説得真好,我們能不能來給“我”一個特寫呢?同桌可以先討論一下。

……

生:有一次,“我”還是和往常一樣,早早的到報社拿了今天的報紙,然後騎上自行車去送報了。我把報紙送到我的訂户家裏,訂户們對我非常的客氣,他們還邀請我進去坐一會,我説:謝謝,我還要去給別人送報了,再見!説完,我又繼續去送報了。

生:我覺得還可以加進一些表示環境的詞語。可以這麼説:今天,我還是和往常一樣,早早的到報社拿了今天的報紙,然後騎上自行車去送報了。突然,天空“轟隆”一聲,呀,原來是要下雨了,我騎得更快了,要是讓雨淋濕了報紙,那就糟糕了。我連忙把我的外套脱了下來,把報紙包起來。到了第一個訂户家,我趕忙下車,按了下門鈴,可是沒人開門,於是我把報紙送門縫了塞了進去。就這樣我冒着大風大雨,堅持把報紙送到了每一個訂户家中。

生:……

師:同學們説得真好!是呀,“我”不管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不管是肩挎大口袋,還是騎上自行車,“我”都能挨家挨户,不厭其煩地把一份份報紙送到訂户家門口,甚至送到訂户手中,這麼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怎能不打動訂户呢?

……

師:(出示課文中的插圖)説説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有一位大媽在對我説話,她説:“你是我們遇到的過的最好的送報人。”

生:圖上還有許多人圍在我的周圍,臉上都洋溢着燦爛的笑容。

師:他們這麼多人聚在一起,在幹什麼呀?

生:他們給我送了整整一口袋的聖誕賀卡,還有一輛嶄新的自行車。

師:這時候,我的心情怎樣呢?

生:我非常激動,以至於目瞪口呆了。

師:當時我是激動得説不出話來,那麼,你們能不能幫我説出來呢?

生:我對大媽説:“謝謝,我以後還會更認真的送報的。”

生:我激動的流下了眼淚,對周圍的人説:“你們對我太好了,我真不知説什麼才好。”

生:我一下子激動得熱淚盈眶,對大媽,對基爾恩,對周圍所有的人深深的掬了一躬,對他們説:“你們對我這麼好,我以後送報一定更加認真,絕不辜負了你們對我的信任。”

……

[反思]:

留白是中國畫的一種手法。在整幅畫中留下空白,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這種以無勝有的留白藝術,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所謂“此處無物勝有物”。作畫是如此,語文教學要講究“留白”藝術,巧妙的利用文本中的留白,給學生營造一個想象和創新的空間,讓學生在空白處放飛思緒,進入文本,重視“留白”,進入“虛靈”的佳境,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在這堂課中,文本語言雖説是比較平淡,但從故事中揭示的道理卻是比較雋永的。課文記敍了一個小男孩9歲那年的一段難忘的經歷,表現了有付出就會得到回報的人間真情。如何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深刻理解“誠實的勞動,換來的是難忘的關懷與愛意。”,就可以充分利用課文文本的留白來展開教學。

一、抓住情節的留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思維是想象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教材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因素,着力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課文主要寫了因為小男孩的認真負責的送報工作,贏得了訂户的信任,但是,課文中並沒有把小男孩是如何送報的過程寫具體。因此,在教學時就緊緊抓住課文最後一段文字“我從沒想學會在馬路上扔報紙的“絕活”,依舊把報紙送到每家門口;下雨下雪天,依舊把報紙送進門裏。”中的兩個“依舊”來展開討論。通過討論,並且大家一起來給小男孩一個平時送報的特寫鏡頭,使學生對小男孩這個人物的形象在頭腦中的反映逐漸清晰豐滿起來,更是對小男孩的工作態度、精神有了深一層次的瞭解。

二、利用插圖的留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文本不僅僅是課文教材的中的文字,它可以是由語言文字構成,也可以是語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關圖象等,課文中的有關插圖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圖是靜態的,反映的是某個瞬間的形象。要想使畫面“活”起來,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畫,進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以補充畫面上的形象和情節。在這篇課文中,插圖描繪的是“我”的訂户們集體在聖誕前夜給了我一個莫大的驚喜與回報。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想象大媽會對我説些什麼,周圍的人又會對我講些什麼話,而我面對此刻的情景是什麼表情呢?我就讓學生圍繞“目瞪口呆”這個詞語,幫助“我”把內心的感激、激動之情説出來。因此學生仔細觀察圖畫,依靠平時儲存的表象,從圖中的靜止到變化,從外表到內心,從畫內到畫外進行創造想象,就能表達得生動、形象。想象力得到拓展,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

重視文本中的“留白”能突破時空,在有限中求無限,可以調節教學節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帶領學生進入學習意境。巧妙利用“留白”可以讓學生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打破思維定勢,集中注意力將“空白”造成的斷裂用思維和想象來“焊接”合縫,並增強教學的藝術性,使學習更富有成效,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設計思維10

設計的靈感來源於生活的體驗和智慧的啟迪,我們要盡力把日常生活陌生化,將已知的事物陌生化,然後逐一審視其全部過程,聯想其有關事物,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展想象的空間,重新對它們進行理解和闡釋。這就要求設計師回到事物的原點,重新審視周圍的一切,用現代的、最平易近人的方式來探求設計的本質,以找到自己最滿意的設計思維和創意。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設計元素:房子、汽車、衣服、筆記本電腦、燈、冰箱、洗衣機等。我們把這些司空見慣的物品陌生化,再進一步捕捉與其有關的新鮮元素進行設計。例如:進行茶葉的包裝設計。在具有幾千年茶文化的中國,茶葉包裝設計不計其數,設計師們的設計一般都是在外裝圖形、色彩上做文章,已很難有突破性的進展,人們覺得,茶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一提到茶,人們的第一反應是:泡了,能喝、解渴。如果撇開它們進行突破性思維,把它們陌生化了,怎麼泡?怎麼才能泡出茶葉的精華?怎樣喝才是最可口的?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環境裏,很多人想擁有這一切,要麼時間不允許,要麼沒有經驗。設計一種能快速解決問題,使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時既方便快捷又不乏生活品味的產品是消費者所希望的。於是,袋裝茶葉就應運而生,這種設計免除了他們為拿多少茶葉合適而傷腦筋的煩惱,而且喝完後,茶葉包一扔,連清洗杯子都方便快捷!但這一設計還是不能充分體現生活的品味:茶要泡到什麼程度才是最可口的?人們往往只是憑藉經驗來判斷,沒經驗的人怎麼辦呢?設計的創意由此產生了:茶包的提線部分加一個環,環的顏色和茶葉泡到最佳口感時的顏色一樣,這樣消費者可以根據這一標準輕而易舉地判斷出茶泡到什麼時候可以喝茶了,這樣,消費者的需求和設計聯繫在一起,既簡單又方便,很快就解決了問題。

由於事物存在着多種可供選擇和互不等同的概念體系或假設體系,所以創意還需要採取突破普遍性的單維視覺觀察,養成多維的視覺觀察習慣。多維的視覺觀察的特徵在於放棄對某一事物固定不變的觀點,以多元性、多層次、多面化的視角來重新認識現實世界。這就能為我們提供突破固有思維、找出自我感覺最佳、最新視點的可能性,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創意。正如蘇軾著名的七絕《題西林壁》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使人讚不絕口的詩不僅僅在於寫景,而更巧妙的是把豐富的哲理藴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葱葱、纏連不絕;側看則遠近高低起伏跌宕,雲遮霧蓋、奇峯突起、聳入雲端。從不同遠近、不同角度看廬山,山色和氣勢各不相同,這就為不同觀點、不同素養的設計者提供各自最佳設計的素材源泉。原來這才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奧祕所在。也就是説,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個體山石、通觀全體,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創意原型。這兩句充滿了意味深長的哲理,成為人們廣為傳誦的警句。這更證實哲學就是創造觀念形態、價值體系,構築行為模式和生活意義的藝術。這就告訴我們,為我們提供設計的事物,永遠不可能包羅萬狀、同時將其所有的方面完全顯露出來;如果只用人們習慣性的觀察角度去體現,就很難得到創新的突破,相反我們若以多維角度觀察它、理解它,選擇最佳的表現角度,就可能會從最不顯眼的地方得出最引人注目的結論。因此,必須永遠把現實看作一個變化着的動態系統,提倡從不同的視角去感知、解釋、創造對象。任何一種視角的感知都無權自封是惟一的“真理”,任何優秀的設計都可以在自身發展中得到修正和超越。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藝術創作中,同一題材可以用各種方式來處理。例如: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的學生做的一個課題:“自我推廣”。只有有效地推銷自己,才有可能去推銷別的產品,畢竟自己對自己是最瞭解的,在經過一番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討論之後,大家發現甚至個人的缺點也可能更準確生動地反映一個人的特點,那麼如何把這些缺點轉化成推廣上的優勢呢?請轉換我們的視覺角度!用一種幽默、坦誠的心來表現。例如,有一位女同學把自己的皮膚黝黑、又喜歡纏人的特點,比喻成巧克力,因為巧克力是黑褐色的,雖然不白,但卻有獨特的魅力,能夠打動對方的心,而且粘住了就很難甩掉,於是一幅真實、準確、幽默又出人意料的推廣招貼誕生了。這説明每位設計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喜好、氣質、教育、文化的特點,在同一事物上以各自獨特的視角,辨認出個性鮮明的特徵,形成對事物的獨特的觀念,把這一觀念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中,就產生了一個富有創意的設計作品。作為一個設計師,每時每刻都面臨着要將概念變成圖形的巨大壓力,如何能使得圖形簡約而感性,富於意趣而單純明瞭,這就是設計師的核心工作。事實上,人類一切概念的形成都是基於具體的感知經驗,其中,視覺經驗是其核心,魯道夫阿恩海姆説過,創造性思維在任何一個認識領域中都是知覺思維,而視覺形式又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媒介。

提倡各個學科相互交叉學習既能拓寬知識面又能提高藝術觀念和設計思想水平。有一個承載着眾多文化積累的過去,未來才得以成立。藝術是隨着時代科學技術和文化觀念的變化而變化的。在設計中涉及到的色彩、形態、質地、素材、節奏、空間、運動、點、線、面……還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各個學科及信息的傳遞,要追求至真至善至美,要做到語言簡練準確,還要注意心理因素。例如:油炸的蠍子,儘管它多美味,由於沒有給人們留下好印象,形象也不好,被人們拒之千里之外。如果把它的外形做好看,人們在吃時就會感覺良好,可見“心理學”在設計創意中也是至關重要的。設計者如果對“心理學”有所瞭解,就可以對心理的作用進行自我分析,儘可能使觀者在心理上得到平衡和喜悦,收到賞心悦目、過眼不忘的效果。在自然界中對象蝸牛這樣有螺旋結構的物體進行研究,導致在建築設計中螺旋樓梯的產生。通過各個學科的交叉學習,學會對周圍的世界進行再認識,再發現,就可以發現造型的美和產生新的造型,我們通過放大、縮小、剪裁、拼貼來處理自然形態;通過顯微攝影,看到的微生物的活動;通過延時攝影,看到了天空中的流雲飛轉,種子的破土發芽和鮮花的開合榮枯;通過天文知識,我瞭解到了宇宙景象遼闊,星月地貌恢宏等,進行聯想並以一個綜合判斷的頭腦和敏鋭善感的`心靈進行開放性思維,細微審視他們變化的過程、從五彩斑斕的世界裏尋找有設計魅力的光芒。

另外,用傳統的元素來做現代意義上的闡釋,一直是設計思維一個有效的方向。傳統的意趣具有廣泛的羣眾基礎,容易引導受眾情感、文化上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在熟悉的環境中,人容易放鬆、解除戒備,信息才得以溝通。也就是説,利用傳統的認知是一種取巧的方式。比如靳埭強設計的“靳與劉設計顧問公司” 的標誌以中國的吉祥圖案之一――“方勝”為雛形,圖形以兩個方菱形互相扣疊,八角附有圓珠飾,形成結構非常完美的圖紋。方形互疊象徵設計師與客户的密切合作關係。八個圓點表現公司多元化經營策略,在現代的造型裏藴藏着中國文化精神,簡潔而理性的造型,正適合設計公司的形象。好的平面設計應該用圖形語言説話。

熱愛生活是追求創意的唯一途徑,一個出色的設計師每時每刻都在關注生活的細節,及時抓住有可能瞬間即逝的靈感。由於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語言是人們所熟悉的,所以很容易被大眾接受,設計師的精明就在於從最常見、最不起眼的事物身上發現出全新的象徵意義,從而導致受眾的深刻的記憶,因為用普通人的語言去對普通人説話的體貼心態又體現了平等的民主精神,具有最深刻的象徵意義與最奇異的傳達力度,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古往今來的先知大哲們以日常用語來講解最偉大、最深刻的生命哲理,如《論語》、《聖經》等就是經典的代表。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觀察到: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們出遊的機會越來越多,衣服常常被疊壓在箱包中容易有褶痕,出門在外熨燙衣服不方便,於是他就設計一種需要疊壓的衣服,在90年代推出了“請打褶”系列服裝,褶皺從令人煩惱的缺點轉化成了體現個性和時代特徵的優點,這就是將原始觀察轉化成經典創意設計動力的魅力所在。魯道夫阿恩海姆曾説過,“一種真正的精神文明,其聰明和智慧就應該表現在能不斷地從各種具體的事件中發掘出它們的象徵意義和不斷地從特殊之中感受到一般的能力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賦予日常生活事件和普通的事物以尊嚴和意義……”

生活是創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每一個設計者都是特別的、有個性的;他們氣質的形成是漫長而複雜的,它決定一個設計者潛在的創意風格、方向。設計者應該認識到自己的特別之處,看到自己本有的、特殊的靈性,同時還要保持足夠的敏感度去體察其中的微妙變化,及時記錄下幾乎是一晃而過的閃光點並撥亮放大,最大程度地發揮聯想、想象能力,在其作品中自然流露出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形成高水平的平面設計創意思維。

設計思維11

重點:理清文章思路

難點:體會作者文字中藴含的濃郁感情

一、活動方式:圖説圖解

二、活動引入

郁達夫,是浙江富陽人,在文中,他這樣説“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作為一個南方人,如此之酷愛北國的秋天,內心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呢?讓我們一起走近《故都的秋》,品秋,賞秋,探秋。是怎樣的一個“秋”,如此攝魂震魄,讓郁達夫願以命換之!

三、活動過程

活動分解一:請同學們從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和倒數第二自然段中,提煉出郁達夫先生筆下南國之秋和北國之秋到底差別在哪裏,用圖把作者的這個思路畫出來。

從同學們各自描繪出的圖中,我們清晰了郁達夫先生為什麼獨愛故都的秋,它“來的悲涼”,風中飄搖的灰白的蘆花,岸邊的敗柳風中瑟瑟發抖;它“來得靜”,草叢中的蟲唱,遠山裏的鐘鳴,襯托出周遭的悄無聲息;它“來得清”,一彎夜月,垂垂蒼穹,滿目清涼!

而南國的秋,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淡,多雨又少風。這秋,較北國而言,就好像“黃酒之於白乾,稀飯之於饃饃,鱸魚之於大蟹,黃犬之於駱駝”,實在是綿柔了些!

所以作者原意用一部分壽命去換,表明自己對故都秋的熱戀!

活動分解二:本文的重點是釐清思路,思路思路,就是思維走的那一條路。

這條路遵照思維常見規律構文,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採用總分總模式行文。

在四—八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具體的故都秋景,我們逐一來看散文之形與神的關係。

活動分解三:一朵花來代表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神”——“清、靜、悲涼”,“形”——秋院之晨、秋槐、秋蟬、秋雨、秋果、秋感。

秋院:破屋、濃茶、高天、馴鴿,靜謐而蒼涼(清悽、清冷);破壁腰、漏下來的日光、牽牛花的藍朵、稀疏的秋草,破敗而孤寂(清寂);選擇意象多點多位,但集中體現一個故都秋“來得清”。

秋槐,秋蟬:充分體現“來得靜”。落蕊滿地,腳踏上去無聲無息;掃把的痕跡,靜閒落寞。秋蟬聲聲鳴,處處啼。靜寂中平添傷感與落寞。

秋雨:“來得悲涼”。灰沉沉的天,陣風陣雨,一場秋雨一場涼,一聲歎息彷彿帶着空曠的迴音。

秋果:八九分熟的果子千萬不要熟透,這青果的青澀正正好好配這颯颯秋風,悽悽秋雨,聲聲秋蟬,聲聲歎息。

輔助以自然界之外的人文,縱觀中外古今,秋之為文多“頹廢”,秋之於人,無國別,無階級。都會生出深沉、幽遠、嚴厲、蕭條的情愫。

四、活動深入

中國古詩詞鑑賞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以我觀物,物皆着我之色彩”,郁達夫的眼中之秋,清、靜、悲涼,説明這些精緻全部着上了郁達夫先生的心理色彩。回想一下,剛剛學過的沁園春長沙,毛澤東獨立寒秋時,是以怎樣的一種豪邁與闊達問蒼天大地?同一片天地,同樣的'季節,為什麼郁達夫先生心中充滿了悲涼?

郁達夫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3歲喪父,家中生活艱難;十年異國求學(日本),飽受歧視,激發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先後參與發起“創造社”“左聯”等進步團體。抗戰爆發後,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後被日本憲兵祕密殺害。1952年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他的人生經歷使得作品既有積極意義,也有頹廢情緒,苦悶情緒流露較多。

五、活動發散

請同學們在釐清思路與理解作者的情感基礎上,選取或繪製一幅圖畫,表現對故都的秋中郁達夫形象的理解。圖畫的題目就叫“印象郁達夫”或“印象故都秋”。

六、活動鞏固

課後第二題,鞏固散文之“神”——文眼。寫南國之秋,是為了反襯故都的秋色彩濃,回味甘,看得飽,嘗得透。寫中外文人、詩人,甚至囚犯,是為了説明“凡是有感覺的動物,對於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目的是為了在對比、襯托中凸顯故都之秋的特點,突出文章的主旨。

課後第三題,鞏固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通過調色、配色,多種感官的並用,突出北國之秋“清”“靜”及“悲涼”。

課後第四題,鞏固表達作用。句子採用不同的修辭,對錶達作者心境大有講究,同時給讀者藝術享受。

設計思維12

【摘要】:創造性思維能力在藝術設計教學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創新教育的具體目標,是素質教育的實質所在。作為一名平面設計教師,要通過設計作品來傳達一定的設計意圖和設計思想,並且鼓勵學生創造出更加優秀的作品。只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勇於創新。

【關鍵詞】藝術設計;創新;創造性思維

一、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給學生更多地表現自我、勇於創新的機會

良好的個性和創新意識是藝術設計人才發展和成就事業必不可少的條件。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應正視專業特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精神自由、勇於創新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重要課題。

目前,在高校藝術設計院系的專業課教學中,不少教師多注重技巧技法的傳授和訓練,對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意識沒有充分的重視,而創造性思維指的是思維方式不拘泥於一種模式,而是多角度、多空間思考問題,它是一種開放式發散思維,是教學中要真正領會的教學實質。正如物理學家勞厄所説:“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這説明在藝術設計教學中不僅限於造型技能和專業機能技法的訓練、專業知識的傳授,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作為教師,要學會誘導學生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積極的期望和要求,能對學生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而要達到這一點,則必須變為學生自身的要求,並化為具體的行動。

要善於為學生創造種種成功的機會,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創造能力的核心,是素質教育的實質所在,即由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重在系統傳授知識、學生單純的接受知識,轉變成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通過傳授知識給人智慧,教會學生思維的現代教學方式,採用參與式的教學方式。大學生們都希望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具有被他人認可的心理,所以在教學中,要經常開展一些有利於學生創新的活動。讓學生站上講台,利用多媒體和黑板,無拘無束地講解自己的設計靈感,把自己的創意和作品展現給大家。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其主動性和獨立性得到鍛鍊和提高,使學生認清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加強致力於本專業的學習信心,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二、營造輕鬆的課堂氛圍,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仔藝術設計教學中,應努力為學生提供和營造儘可能寬鬆、自由、崇尚個性的教學氛圍。自由是人的天性,個性是藝術的生命,寬鬆平等的教學氛圍更宜於學生個性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和發展。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和學生的“接受、模仿、繼承”為基本模式。現代教育則認為,優秀的教師應該善待學生、尊重學生,學生才是教學的真正主體。在專業方面,應樹立師生平等的意識,教師的教必須服務於學生的學,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教師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師生平等、管理民主、學術自由、教學相長。王東春. 淺談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嘗試,只有形成這樣的教育氛圍,才能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開放他們的創造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品質和個性,創造性思維能力才能得到鍛鍊和發揮。

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藝術要不斷創新,就要張揚個性,有時候就要突破權威,這就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以師者自居,要學會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係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係,時時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暢所欲言,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張揚自己的個性,不要求學生作品與示範作品一模一樣,學生有創新的地方,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學生只有處於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才能心情舒暢、情緒愉快、思維活躍,能通過作品較準確地表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傾聽學生創意

在教學和專業研究方面,要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傾聽學生創意,造就性格鮮明的新型人才。培養和發展想象力是藝術設計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相對來説,知識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卻是無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想象是創造力的基礎,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人們常説:“畫如其人”。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自由、受到種種限制的人是難以在專業方面使個性得到自然張揚的。藝術不同於科學,真正的藝術創造應該是純精神、純情感的自然流露。繪畫語言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沒有新舊之分,沒有優劣之分,也不存在可以供人效法和模仿的所謂“範畫”。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條條框框太多,片面強調了學生行為方式的技能訓練,忽視了技能訓練與心裏思維活動的相互依存關係,導致在教學中程序化、概念化,以至於在教學中帶來不良影響甚至造成誤導,學生的思維難以積極調動起來,導致學生對教學要求不夠重視,作業敷衍了事,或盲目參考、抄襲,從作業效果(構思、風格)上反映出思維嚴重的封閉現象,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讚許猶如陽光”。的確,每一位學生,不論其品質好壞,成績優劣,無不渴望得到老師的重視、肯定和鼓勵。學生們總朝着老師鼓勵的方向發展。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每一點進步,或對某些長處有所發展的學生都應給予鼓勵,如:作品構思有創新,色彩搭配效果好,造型準確等等。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有充分時間思考,如此學生就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去瀏覽、閲讀欣賞更多更好的各種資料、音樂、舞蹈及美術作品。通過閲讀來增加想象力,以全面提高藝術素質,使學生在學習上逐步上台階,不斷地由小成功積為大成功,有利於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信心,激發內在的學習主動性,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學會總結經驗,正確評價

一切教育活動要服務和服從於主體。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大都是通過課堂教學培養的。在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另一重要途徑是:加強學生專業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參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認清自我發展目標,把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總結經驗,提高自我學習、欣賞和鑑別能力。

藝術的本質是感性的,藝術規律不同於科學規律,科學建立在已知的基礎上,科學創造往往依賴於前人的成果,而藝術創造與前人互不相關聯,教師的期望來源於正確的教育思想,教師要相信“學習困難的學生”是有潛能的,他們的潛能是可以發展的。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如果教師總是認為學生笨,教不會,帶着這種消極的態度去從事教育,就會有意無意地把“這類學生好不了”的想法強加於學生,使整個教育一開始就失敗了。要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和優勢都能得到充分發揮是高校教師的重要課題。教學中,既要熱情鼓勵好的學生,更要想法對基礎差、自信心不足的學生進行鼓勵,決不能簡單的一味批評責備,更不能把其説的一無是處。學生的錯誤中往往包含有合理成分,教師應滿腔熱情的給予肯定,學生的成功源於學生的信心,學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於教師的鼓勵。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鼓勵性評價有益於學生樹立自信心,積極進取,在學習上取得新的成功。藝術教育課只是藝術知識的吸取,而藝術實踐則是藝術教育課的延伸和提高,注重學生對各類藝術的感悟、體驗、賞析和創造。學校應該為學生創造實踐環境,真正學以致用,突出藝術特色,培養出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和實踐創新人才。

五、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立藝術教育實踐獎勵機制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做好教學工作的保證。教師的人格魅力、道德水平、知識技能、教育藝術及經驗方法以及他們對實踐教學的認知水平等都直接作用於課程,是影響教學效果最具能動性的課程資源要素。作為教師,首先應明確自己的職業責任,從師德、教風、教學水平等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言傳身教,立身為範,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質和教學水平,努力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

實施藝術教育實踐教學,要付出相當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因此,應加大對藝術教育課建設的投入,同時還需要主管部門關心、支持,需要各系、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高校也可以與地方藝術團體合作,請他們來校講學、演出,主動與他們交流、切磋。考慮到教師組織和參與實踐教學的付出太多,多數是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的,對其付出的勞動要尊重,應計入工作量,給予適當的報酬。對在藝術實踐上指導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應給予獎勵和表彰。

總之,要高度重視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學模式的改革,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時間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教師應該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快更新知識結構,站在全球化大背景的高度,整體觀察急速發展變化的社會需求,正視和重視藝術設計的專業特點,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放在平等的位置,要尊重學生提出的質疑問題,鼓勵學生勇於發表不同於教師的見解。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精神,並且要組織學生總結經驗、正確評價、學習交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訓練。

設計思維13

論文關鍵詞:產品設計;情境;情境思維

論文摘要:在產品設計中設計師要藉助情境思維,要把產品、使用者以及使用環境等各種要素放在一個情境空間中進行分析,將設計要素體現在產品與使用者及環境的交互中,從而發現和確定用户的需求及新產品的設計定位,獲得產品概念設計方案,滿足用户對產品的需求。

產品的存在,是產品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交互過程;產品系統的要素和特徵,正是產品與外部環境之間交互的需要而產生的。設計師需要將產品系統向產品之外進行擴展,將產品系統與系統之外的人、環境一起研究,從產品內外交互產生的產品特徵需求出發設計產品。在設計過程中,將所要開發的產品置於人、產品、環境中進行觀察、預測、想象和情境分析,為企業決策人尋找商機、判斷概念產品能否進一步開發生產,提供更好的依據。

一、情境與情境思維

1.情境

產品設計的出發點在於滿足需求,包含人的需求、社會的需求、自然的需求。產品設計不僅是需求的物質轉化,同時也是需求的關係轉化。所以,不管是產品設計的目的還是影響產品設計的因素,都離不開人、物、社會、自然等組成的大環境系統,這個大系統就組成了廣泛意義上的情境。通俗的理解,情境即情形、情況,指事物呈現的樣子、所處的狀況。本文中所指的情境(Situation),與產品聯繫起來,簡單理解就是產品與使用對象、使用環境相聯繫時所呈現的樣子和所處的狀況,包括產品存在的大環境背景以及相互之間的動態交互。情境不僅僅是具體的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它是與主體發生作用而構成的特殊的主體——客體的關係狀態,是人、物、環境構成的系統中,要素及其要素之間互動而形成的交互情境,以此給設計者啟發促成設計的進展。

2.情境思維

情境思維(Situated thinking),就是在人、物、環境系統中進行產品設計思考.而不只是如傳統的單純的只對產品對象的設計思考。從需求的提出、產品功能的要求、產品形態的設計都遵循人、物、環境的需求。情境思維下的產品設計,改變了以往“以物為主”的觀點,成為“以活動為主”的情境觀點,設計也由一個靜態的過程變成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設計的過程所考慮到的焦點也就不僅僅在物品上,而是在人、物、境的活動所構成交互作用下產生的情境。產品設計也從“造型隨物品機能的理念”反省思考到“造型隨使用者生活意義”的層面。

二、情境思維的重要性

當今消費者購買產品,需要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的使用價值,希望體驗在使用產品時產生的某種情境。所以,工業設計的產品,除了基本的物質功能,然後是一定要包含“情”的。沒有“情”的產品,不是好的產品。“情”灌注於設計.賦予了設計以靈魂。當一個產品被賦予了“情”,它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物質形態,它成為一個有思想的精神體,它可以和用户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它可以輕鬆的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間去,成為人的精神世界的有益組成部分。產品中的“境”是承載在產品物質形態上的虛擬場景,這個場景包括可以引起人們生活回憶的場合、環境、人物和事件等等,能夠觸動人們情懷,“情”也就隨之產生。比如,蘋果電腦的設計,其圓滑的造型、透明的眩彩外觀就是通過經驗豐富的果糖設計師,通過研究生活趣味十足的水果糖情景得到的具顛覆意義的設計。完全改變以往電腦刻板、毫無生機的形象,傳遞出一種生動活潑、生機勃勃的生活趣味。所以在產品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必須要有情境思維,把“境”當作手段,把“情”作為目的,從產品本體向產品之外進行擴展,將產品與產品之外的環境一起研究,達到以“境”傳“情”獲得個性化產品滿足個性化需求。

三、情境思維的實現

產品、使用對象、使用環境、使用方式構成人——產品——環境系統及其交互情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特定用户羣體在特定的環境中會產生特定的產品需求,特定的產品滿足特定人羣在特定環境中的需求,而特定環境促進或限制了特定人羣的產品需求。因此設計師要把情境思維貫穿整個產品設計始終,做到以下幾點:

1.用户羣體細分化

不同的產品一般會針對不同的目標組羣。不同羣體有不同的生理特徵(性別、年齡、健康狀況、人體尺寸等)、性格特徵和行為方式,從而產生特定羣體社會角色.家庭結構和工作模式中的地位,進而演化出不同環境下的風俗習慣、法律法規。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的病患特徵乃至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性格特徵等都可以成為劃分不同類型組羣的依據,將人的不同的物理特性、生理心理特性以及思想行為習慣等區分開來,其間注意理解人們的行為思想、信仰、價值觀等,用於引導新產品的發展方向。

在“顧客細分”營銷觀念主宰的今天,這種劃分越來越必不可少。因此對目標組羣的特點研究是產品設計情境分析的前提,在這一部分我們可以採用設計人種志的方法,做特殊交互活動的描述説明,通過實地調查來觀察羣體並總結羣體行為、信仰和生活方式,深入研究用户,進而分析用户與產品、環境之間的相互適應情況,從而來了解行為系統的演化形成。

2.產品使用方式情景化

產品設計的本質是為人類創造合理的使用和生存的方式,產品作為融合了精神意義的物質載體其生命週期包含“從產品的形成到產品的消亡,再到產品的再生”的整個過程。使用方式規定了產品的功能文化意義的實現,“使用”是一個過程,其意義包括物的`運動,人對物的作用關係和物的信息反饋,即由此產生的人、物、環境以及物質與非物質等多重內容相互協調的設計文化。“方式”不是指具體的某一使用動作,而是使用時一系列動作之連貫的系統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思維和行為習慣,人的連續行為與各相對應的物與物或物與人組成的情景形成的一種特定的社會文化現象,稱之為“方式”。

使用方式包含着物、人和環境及其動態過程等多重涵義,其“合理”性的觀念是在對各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情景的協調過程中實現的。“使用方式”是在由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所組成的特定情景中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統過程。產品作為具有特定功能目標的人為符號系統,其功能的實現是通過使用者在藉助特定的社會文化情境進行系統廣泛的“符號聯繫”來完成的。符號的意義解釋對情景具有決定性的依存作用,隨着情景的變化,使用者將對產品符號進行不同解釋,用户的情感和行為都會發生變化,這將直接影響到產品功能的實現。也就是説新產品將在什麼情景下使用,豐富的情景各具特色,產品必須與情景相適應,在一個地方受歡迎的產品,在另一種文化背景中可能會遭到抵制,就比如家庭用得成功的個人電腦未必適合辦公室使用。所以抽空了情景的產品符號是空洞的、無意義的,只有將它們放到一定的使用情景中,產本站可能發揮其功能。

3.環境因素多重化

這裏的環境是指人以外的產品依賴存在的狀態關係,是與產品密切相關的自然條件、空間環境、市場經濟、技術發明、文化審美、制度倫理等綜合起來的多重因素。一定的社會、生活環境如氣候、地理、空間等自然環境和社會風俗、觀念、習慣、規範以及經濟、技術等會有一定的條件、一定的要求,人們也就會有一定類型的人的行為和心理,包括活動、行為、態度或情感、要求、願望等,從而構成了一定的環境與人的文互,產生一定的產品需求。可見,環境與人與物的情境分析是將某種環境下的某一事件的過程分解成了細節,使設計師能夠注意到使用者所沒有留意的問題,從而發現產品的相關原則與機遇。

產品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出色的使用功能、工程性能,尤其在今天,圍繞着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產品系統必須要面對大量的周邊環境要素帶來的問題,目前的社會經濟、社會潮流、文化規範、制度法規(如安全標準)、市場狀況、技術條件限制、用户期待、品牌形象、美學價值、產品所在的微觀環境要求等等,都對產品產生着深刻的影響.是產品系統必須考慮的內容。如克萊斯勒的airflow轎車是按照空氣動力學設計的,具有極為出色的工程性能,它甚至能夠經受住從山坡上滾下來的破壞力,然而它的銷售卻是20世紀的典型失敗案例,充分説明了市場中產品不能單靠性能生存。如不全面的分析產品與多重環境的交互,而去片面地為一個設計特點爭論不休.或者錯誤地增加功能、目標,不全面理解其他市場需求,那麼就會導致失敗的設計,造成企業的損失。

因此設計師在在設計過程中要全面的分析與人與產品密切相關的自然條件、空間環境、市場經濟、技術發明、文化審美、制度倫理等綜合起來的多重因素,從中確定產品存在的可能性與意義。

四、結語

人們的行為和生活都具有自身的結構,具有特定的情景特徵和意義,沒有任何細節可以被認為是“混亂的”、“偶然的”或者與正在進行的互動“無關’。生活的意義就坐落在事物的情境之中,為意義提供情境的那些環境和社會本身就是有意義的,因此設計師應該在產品開發初期.將情境和人本身作為設計定位分析的基本內容,研究特定羣體的文化屬性、生活形態、行為特徵和活動模式等.在日益複雜的人——物——環境系統之間尋求創造和諧關係的最優化設計方案,在複雜的文化環境下創造多元意義的產品,為人們創造多樣化的生活方式。設計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設計的過程也不僅僅是設計師藉助技術和發揮想象力的過程,還是設計師與使用者不斷對話表達使用者願望的過程。

設計思維14

摘要:對於工業設計活動的整體優化來説, 其中所需要的不僅僅是設計元素的豐富, 同時也需要選擇合適的文化理念和藝術思維融入其中, 通過整體優化和全面創新, 從而適應當前工業產業轉型發展的整體訴求。本文擬從工業設計活動的內涵認知入手, 結合工業設計思維的全新訴求理念認知, 通過分析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認知, 從而探究工業設計思維中茶文化的具體體現及應用機制。

關鍵詞:茶文化元素; 工業設計思維; 體現機制; 應用策略; 文化內涵;

結合茶文化體系的價值內涵看, 其中所表達的綠色生態理念, 不僅僅是一種成熟的生態元素展現, 更是基於大眾認知前提下的整體認同。所以, 將茶文化應用到工業設計活動之中, 其不僅僅能夠豐富設計理念, 同時也能優化工業設計機制, 豐富設計思維。

1 工業設計活動的內涵認知

工業設計活動主要是指通過充分合理的應用相關設計資源, 從而優化工業產品表現機制的重要形式。在實施具體的工業設計活動時, 其需要注重將文化理念與具體的工業設計要求相結合。尤其實施我們需要認識到在傳統的工業設計活動開展時, 我們更多關注的是高效和批量化生產, 過多關注工業生產活動的效率與品質, 忽略了文化內涵的必要詮釋, 而在當前時代影響下, 整個設計活動之中又傾向於科技理念這另外一個極端, 從而影響了工業設計活動的價值傳遞。因此如何通過選擇合適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整個具體的設計活動之中, 就成為發展當前整個工業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 我們應該系統化的認識到, 對於任何一項設計活動的具體開展來説, 其中並沒有好壞或者明顯的評判或者衡量上的標準, 在具體開展設計活動時, 其不僅僅是對設計創意的集中展現和表達, 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利用設計活動的開發特性, 從而展現具體的設計創意。所以, 我們能夠從融合的角度來理解和看待整個設計。

對於工業設計活動的具體呈現來説, 其中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展現合理的設計內涵與外在表現, 同時也需要注重展現必要的設計文化和理念內涵。客觀的看, 工業設計活動是一種設計理念的`創意表達和內涵呈現, 良好的設計活動, 其需要的是完善的創意表達與創意思維, 同時也需要在瞭解工業設計活動整體訴求的前提下, 感知相關的思維和情感內涵, 並且探究合適的工業設計技巧與方法。

2 工業設計思維的全新訴求理念認知

在開展工藝設計活動時, 其需要注重探究極具創造力和創新性的工業設計方法和思維理念。就傳統的工業設計活動狀況看, 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 整個設計活動中, 缺乏必要的文化內涵和精神理念, 加上整體創新意識的明顯不足, 從而影響了工業設計活動的實施價值。所以, 如何選擇合適的元素內容為整個工業設計活動的全面創新和整體優化奠定基礎, 就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隨着當前人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如今整個工業產品在設計過程中, 無論是具體的實施訴求, 還是文化內涵的詮釋與表達, 都在當前時代背景下, 得以全面豐富。當然, 工業設計活動作為一項層次化的設計活動。其中有着極強的邏輯特色和設計訴求, 因此想要實現最佳設計效果, 就必須注重構建完善而系統化的設計體系, 具體而言, 其流程主要表現為:

其一, 要注重前期的工業設計調研活動, 通過完善而系統化的調研活動, 從而對整個工業產品的具體設計, 尋找到合理的設計定位。其二, 在確定設計需要和設計定位之後, 進而為工業設計實現最佳效果奠定理想基礎。最後, 在完成整個工業設計方案之後, 以具體的工業設計成品展示, 從而引發社會大眾的廣泛認知。

結合當前整個設計活動的實施趨勢和特點看, 軟件和計算機設備已經成為優化設計活動的關鍵所在, 當然相對於軟件設備應用而言, 設計思維和設計理念, 乃至合適的設計文化將成為優化設計內涵, 創新工業設計思維的關鍵所在。

3 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認知

我國有着濃厚的茶文化, 茶文化不僅是我國文化體系的精髓所在, 同時也是社會大眾長期生活中所具體形成的綜合文化機制。正是大眾對茶和茶文化的認知與理解不斷完善, 出現了一系列描述和反映大眾採茶生活、展現茶文化的重要藝術形式, 在這些綜合化的藝術表現中, 我們所能感知到的不僅僅是生動形象的文化素材, 同時更重要的是其中真實再現了大眾對茶文化的本質化理解。

對於我國當前文化發展來説, 其實際上是文化傳遞與交流所推動下的結果, 所以, 在整個文化交流過程中, 各種文化元素通過不斷交流與傳播, 從而實現了文化體系之間的深度融入與合理詮釋。當然, 我國作為傳統茶葉大國, 在大眾飲茶的日益成熟的時代發展進程中, 形成了體系化的茶文化內容。

茶文化展現過程中, 其實現應用價值的關鍵在於其中所包含和展現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思維, 因此融入和應用茶文化, 也將讓整個茶文化機制, 實現應用價值的最大化。當我們層次化分析茶文化體系時, 我們看到:其中包含不僅是具體的藝術體系, 同時也是合理的文化元素。隨着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內涵及價值認知, 不斷成熟與完善, 如今我們應已經從全面而具體的視角來理解該文化機制。

因此, 成熟而完善的認知視角, 實際上就為當前整個茶元素體系的應用提供了實質性支撐。所以在發揮和詮釋茶文化價值特性的同時, 不僅需要我們從物質元素應用角度出發, 同時, 也需要從文化和精神思維等諸多視角融入。精神本質上也是一種深層次的內涵, 更是基於成熟文化驅動下的發展結果。所以, 茶文化的融合特性, 客觀上看, 也實現了整個文化體系的全面創新和應用價值的最大化。

4 工業設計思維中茶文化的具體體現及應用機制

工業設計活動的具體開展, 實際上是現代工業成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的重要產物。所以工業設計思維的詮釋與表達, 應該將現代工業的整體趨勢和價值訴求融入其中, 通過探究合適的文化內涵, 從而全面提升工業設計活動的具體水平。

4、1 工業設計思維中茶文化的具體體現分析

茶文化理念的客觀存在, 尤其是其中所詮釋和表達的設計思維, 其讓整個工業設計活動得以全面優化, 尤其是該思維理念中所表達的人文色彩和生態特性, 都使得該設計活動得以生態呈現。結合當前工業產業發展的整體訴求看, 如果更好的展現和表達茶文化理念內涵, 同時將層次、系統化的茶文化應用到工業設計活動之中, 其將為工業產品的內涵呈現奠定實質性支撐。結合茶文化元素的整體內涵看, 合理使用茶文化元素, 將為工業設計活動的具體實施, 乃至具體的設計美學表達, 提供本質化訴求。

4、2 工業設計思維中茶文化的具體應用機制分析

對於工業設計活動來説, 無論是工業設計產品中所需要具體展現的功能價值, 或者是工業設計自身的風格理念和特點等等, 都需要在融入合適設計元素的前提下, 通過將大眾自身的具體訴求匹配其中, 加上具體文化元素的詮釋與展現, 從而實現工業設計活動的理想效果。因此, 在當前工業產業發展日益成熟、智能化的今天, 只有綜合、系統化分析茶文化元素的具體內涵, 並且細化該元素內容的具體融入機制, 通過茶文化內涵的綜合詮釋, 從而為工業設計活動的最佳實施, 奠定本質性基礎。

在工業發展已經進入4、0時代這一整體特點看, 其對當前我們開展工業設計活動有着更好要求。特別是對於當前整個工業發展來説, 如何才能將文化詮釋與工業設計活動相結合, 並且詮釋合理的設計內涵和設計思想、文化思維, 就至關重要。同時也要從茶文化傳承發展的整體視角出發, 繼承傳統茶文化。就工業設計活動本身而言, 其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設計上的理念內涵, 同時也詮釋了系統化的設計語言和表達方式, 尤其是對於工業設計活動的整體開展來説, 整個設計活動的實施狀況, 直接關係和影響到工業產品的品質內涵和本質特色。

5 結語

結合當前工業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 所存在的諸多問題, 如今我們在創新和優化整個工業設計活動時, 我們應該認識到茶文化的應用價值, 並且適當探究合適的茶文化融入內涵。尤其是對於現代工業設計開展來説, 茶文化融入有着極其深厚的重要性, 探究茶文化體系的價值色彩, 並且結合工業設計活動的整體訴求, 從而實現該設計活動的深度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兆麟, 湯文成;薛澄岐。工業設計專業多元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江南大學工業設計教學模式自主創新改革實踐[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xx (16) :125—127。

[2]王勇, 闞鳳巖, 付雁平。中國設計產業與工業的互動關係研究——基於獨立設計機構專利數據的相關前沿理論驗證[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 20xx (3) :112—125。

[3]李佳奕, 邊曉芳。繼承·融合·創新——對在現代工業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一些看法[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美術與設計版) , 20xx (15) :232—233。

設計思維15

內容摘要:人類的不斷進步帶來了對自身生活環境的更高要求,因此環境藝術設計成為了十分重要的設計門類。效果圖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表達方式,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手繪效果圖和電腦繪製效果圖都有自身的優缺點,把兩者合理地結合,就能使環境藝術設計思維得到最優秀的表達。

關 鍵 詞:環境藝術 手繪效果圖 計算機繪製效果圖

環境藝術是人與周圍的人類居住環境相互作用的藝術。

著名環境藝術理論家多伯説:“環境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它比建築藝術更巨大,比規劃更廣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這是一種重實效的藝術,早已被大眾所矚目的藝術。環境藝術的實踐與人影響其周圍環境功能的能力,賦予環境視覺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類居住環境質量和裝飾水平的能力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

環境藝術設計是設計師對環境的設想與規劃,如何把設計師對於環境的設想與規劃呈現出來,作為客觀的具體方案展現在受眾面前,這就涉及到了環境藝術設計思維的表達方式。

環境設計的表達是通過效果圖這樣一種載體呈現的,效果圖是藉助設計師的設計思維,用徒手繪製或計算機軟件勾畫出建成後的效果而生成的靜態表現圖。效果圖能較準確表達設計方案,使設計師和非專業人士都能提前清楚地看到項目建成後的效果、概貌。在方案的形成、修改與確定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效果圖所特有的直觀視覺效果,很便於與業主進行溝通與交流。效果圖也是在工程投標中不可缺少的設計圖紙,它也是投標過程中業務競爭必不可少的步驟。

早在十幾年前,計算機的運用遠不及現在廣泛的年代,手繪曾是設計人員的必備功夫。自從有了電腦模擬真實環境的能力,很多搞規劃、設計的人就開始向這方面努力了,當今,環境藝術設計的表現方式就出現了這樣兩大類:手繪效果圖和計算機繪製效果圖。這兩種繪圖方式有着根本的區別,但是也有着緊密的聯繫。下面就從這兩個方面作一下論述。

一、手繪效果圖的特點

1.從思維方式上

設計徒手繪製效果圖實際上是一種圖示思維的.設計方式。在一個設計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設計的開始階段,最初的設計意象是模糊的、不確定的。而設計的過程是對設計條件的不斷“協調”,圖示思維的方式即把設計過程中有機的、偶發的靈感及對設計條件的“協調”過程,通過可視的圖形將設計思考和思維意象記錄下來。這樣一些繪畫式的再現,是抽象思維活動的適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們代表的那些思維活動的某些方面展示出來。

徒手設計草圖這種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對視覺思維能力、想象創造能力、繪畫表達能力三者的綜合。這個過程的目的,不在於畫面效果,而在於觀察、發現、思索,強調腦、眼、手、圖形的互動。徒手設計草圖的訓練,無疑是培養形象化思考、設計分析及方案評價能力,以及培養開拓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2.從圖面效果上

手繪的效果圖生動、含蓄,富有活力和表現力。

手繪效果圖有着多種多樣的繪畫方法,有用鉛筆、鋼筆繪製的速寫效果圖;有色彩淡雅、明快的水彩效果圖;有空間感、光感、質感都比較強的水粉效果圖;有快捷、方便、表現力強的馬克筆繪製的效果圖;還有與噴繪技法結合的模仿真實效果的噴繪效果圖。

由於手繪的技法種類很多,所受的限制較少,因此這種效果圖所表現出的人文性和風格性較強,就像繪畫一樣,可以利用各種不同的表現手法,直到最終表現出設計師想要的空間意境和風格。因此,手繪效果圖可以產生多種多樣的藝術效果和文化空間,這種表現不是單一的,它可以有板有眼,生動逼真,也可以羅曼蒂克,帶有浪漫情調,所有這些都取決於設計和表現的靈活性。

3.從設計程序上

手繪表現是設計前期的根本階段,整體佈局、室內空間的基本形態、外立面的造型、大致的明暗對比關係,都可以通過手繪表達。

用鉛筆或鋼筆的快速手繪可以幫助設計師更好地將自己的設計觀念展現給客户,在與客户進行初次交流時,快速手繪是很重要的。因為設計師可以根據客户的口述畫出裝修後室內的大體效果,也讓客户有了初步的瞭解,然後在這個圖的基礎上再對客户提出的要求進行改進,對促進設計師與客户的交流很有幫助。

在設計的中、後期,手繪的表現也是值得提倡的。由於徒手繪製的效果圖與設計師的設計思維聯繫緊密,是設計師馳騁的設計理念最真實的表達。因此所表現的人文特質與文化內涵都比較深厚,畫面輕鬆奔放,洋溢着一種畫的情趣,尤其是環境的處理,並非十分逼真的效果,而是渲染出一種氣氛,很有觀賞性和藝術性。這種藝術性較強的繪畫作品,在設計的競標中,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計算機繪製效果圖是把“雙刃劍”

計算機技術在設計學科中的廣泛運用,帶來了設計方法和觀念的變革,成為設計和創作的新趨勢和新動向。計算機繪製效果圖是利用三維軟件精確地按照設計圖比例,將準確勾畫出的模型經過平面軟件處理成逼真的效果,它具有直觀、真實、準確的特點。電腦繪製效果圖,具有手工繪圖不可替代的優點。

1.能準確無誤地真實反映空間及用材的質感。“以假亂真”,讓人看到工程裝飾完畢的真實效果。

2.畫面整潔、清爽,讓人耳目一新。

3.修改方便,可以在短時間同時推出多種方案。

4.雅俗共賞,水平、素質不同的客户均可以滿足。

然而,如同一切高新技術一樣,電腦技術在設計學科中的運用亦存在着眾多的負面效應。如電腦技術帶來了設計的“異化”,反映在具體的設計中即為重“表現”輕“設計”,設計方案招投標變成了電腦效果圖競賽;學生設計時在電腦效果表現上所花的時間大大超過設計方案構思的時間,重“結果”輕“過程”的情形十分嚴重。同時,電腦技術其本身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設計思考過程“幻想”的翅膀,電腦技術及其軟件本身的侷限和操作者的水平影響了設計構思,扼殺了方案構思過程中的轉瞬即逝的設計靈感,讓使用者不得不放棄方案初始階段的模糊性和隨機性,而向電腦“投降”,使設計藝術創作變成簡單的工業化“生產”。再如在設計教學中,學生過分依賴電腦和沉湎於電腦,忽視了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對設計徒手草圖的訓練和運用失去了應有的熱情和追求,最終導致設計分析、思考、創作能力的喪失,也使學生設計素養降低。

計算機輔助設計作為設計手段,為設計空間注入了活力,為設計過程與優化最終效果提供了可能,我們應在手繪創意表現的基礎上,通過電腦美術輔助設計,使設計意圖發揮到最佳效果。

標籤: 思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71qd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