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1

壓強和浮力是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概念,都屬於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它們之間有較緊密的內在聯繫,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它與生活、生產有密切的關係。本單元內容包括:固體壓強、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以及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一、單元知識結構

二、《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中教學要求的比照

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壓力和壓強知道壓力的概念;理解壓強的概念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液體內部壓強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和公式(不要求計算側面壓力,不討論靜液佯謬)連通器知道連通器的原理大氣壓強知道大氣壓強的現象知道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了解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係知道在温度不變的情況下,一定質量的氣體的壓強跟體積的關係抽水機和水泵選學浮力知道浮力產生的原因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阿基米德原理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知道輪船、氣球、飛艇、潛水艇的浮沉原理知道物體浮沉的條件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選學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瞭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機翼的升力選學

三、教學目標解讀1.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壓強是生活生產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因此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驗探究來學習。對於“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指的是如果知道壓力、受力面積、壓強這三個量中的兩個,能夠通過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變形計算出第三個,不要求與其他公式綜合進行計算。“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這項要求,既是為了使學生深入學習壓強的概念,更是為了使學生能把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因此教學中要注意:(1)加強實驗。在教學中儘量安排探究性學習活動,活動要具有實驗操作方便、規律性強、結論容易獲得的特點,適宜國中學生探究。如: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讓學生通過進行自主研究,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從中獲得最直接的、生動的實驗事實,使學生獲得較多的感性認識,受到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從收集的證據中,總結和歸納規律性的知識,初步學習歸納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實驗的成功中獲得愉悦,為提高學習能力和自信心打基礎。(2)注意教給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要注意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學好知識。允許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獲取或深或淺、這方面或那方面的知識,不僅不會使學生對物理產生為難情緒,而且培養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如:“液體內部壓強規律”,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必須知道的,但關於液體內部壓強公式,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選擇學習,給學生一個自由空間。(3)在教學中,都要從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入手,使學生體會到物理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認識到:物理學是有用的,知識滲透在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支柱,對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基於這種考慮,教學中可多增加一些小實驗、小製作等活動,習題中儘量設計一些結合社會生活實際的題目,為學生提供運用和鞏固所學的知識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成長。2.瞭解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通過觀察大氣壓強有關的現象,感知大氣壓強是一種客觀存在。托裏拆利實驗是物理學史上一個重要實驗,不能做實驗可通過看vcd,讓學生知道實驗的過程和事實,使學生了解大氣壓強大小的由來,並記住標準大氣壓強的數值。通過實例計算和介紹大氣壓強的應用,使學生感悟大氣壓產生的壓力大小,並認識物理及其相關技術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對於氣體的壓強跟體積關係的實驗是一個定性實驗,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利用注射器做實驗,還可以結合生理衞生課列舉人的呼吸運動,聯繫胸腔、肺氣壓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3.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知道物體浮沉的條件。浮力知識的內容綜合性較高、能力要求也高。在教學中,要注意複習力、二力平衡、密度及液體壓強等有關知識;要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發展學生的認識;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推理能力。(1)浮力是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和觀察來建立浮力的概念和研究浮力的規律。通過實驗讓學生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體會和感悟實驗的方法對物理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加強了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的作用。在教學中應注意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程度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的情況,積極引導學生自己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用科學的觀點和態度來研究浮力問題,認真思考,主動地學習。(2)物體的浮沉條件有兩個知識點:一是物體的浮沉條件;二是輪船、氣球、飛艇和密度計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綜合所學力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後者重在使學生認識到浮沉條件在社會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及其重要意義,進一步瞭解物體的浮沉條件,能夠説出在它們當中為實現漂浮、上浮、下沉、懸浮所採取的措施,瞭解它們的構造特點。除課堂內、外安排一些小製作、小實驗外,還可以安排學生查閲有關浮力知識的資料(如:古代利用浮力的故事、長江三峽、深水打撈等),學生通過收集、交流關於浮力應用的.資料,瞭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使學生開闊視野,培養髮展獲取信息的能力,並體會物理在科學、技術、社會中的作用。4.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對阿基米德原理不要求計算繁難的綜合題,突出用最基本的原理來分析問題。在學生熟練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推導出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導式,這對學生理解、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對綜合運用前面學過的知識,對於學生形成知識結構、發展思維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關於物體在氣體中也受浮力,不要在認識浮力概念的時候學習,而應放在得出液體的阿基米德原理後再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對“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有完整的學習過程,同時也保證了氣體浮力知識的完整、思路連續。5.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瞭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介紹“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補充和延伸。對於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只需知道“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就可以了,因為這裏的要求是最低的,即“初步瞭解”。要重在用來解釋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應選取與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聯繫密切的實際知識,以學生能夠接受的形式,展示物理學的魅力,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物理道理的興趣,使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不宜追求理論上的完備,應通過生動、鮮活的演示實驗和隨堂小實驗,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引導分析、歸納,概括出學生能夠理解的知識要點。還可以利用計算機課,來講解“飛機升力的產生”等,或開展簡便易行的探究和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技術、社會的緊密聯繫。

四、重點、難點分析1.壓強是貫穿這一單元的主幹,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對國中學生學習難度比較大,原因是:壓強的知識比較抽象,特別是液體壓強的知識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感性經驗較少;學習本單元知識又需要綜合運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識;解釋有關現象、解答問題需要一定的分析表達能力。由於固體、液體、氣體它們的性質不同,因而對不同物態的壓強量度和測量方法等都各不相同,那麼,液體的壓強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注意:(1)明確引入“壓強”概念的物理意義。理解壓強的概念,關鍵在於認識壓力產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積有關,相等的壓力能產生不同的效果,日常生活中不少實例可以説明。為了表示壓力產生的效果,需要引入“壓強”這一概念。(2)在講壓力概念時,可採用對比方法進行學習。如:將壓力和重力進行對比分析。認識到壓力和重力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力,壓力不一定是由物體的重力產生的,但將一個物體放在水平支撐面靜止時,物體對支撐面的壓力的大小與物體重力的大小相等。在講解時可以畫力的示意圖舉例説明。如:手用力往牆上按圖釘,牆壁受圖釘尖的壓力,壓力方向與牆面垂直。施力者是圖釘,受力者是牆壁,與圖釘受重力大小無關。還可用列表説明,如:以放置在斜面上的質量為m的木塊對斜面產生的壓力為例,説明這兩個力的區別。

施力物體受力物體力的方向力的大小力的性質重力地球木塊總是豎直向下mg引力壓力木塊斜面垂直於斜面小於mg彈力

因此,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對桌面產生的壓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本身重力大小的事實,僅説明壓力在數值上等於物體的重力,方向相同,不能把它們混為一談。

(3)明確由於固體和液體的性質不同,因此在計算壓力和壓強時,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在歸納解題思路和方法時,不但要總結一般規律,還要找出它們的特性,簡化分析和計算過程。

2.浮力這一知識牽連的概念多,需要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認識浮力是教學的重點,探究浮力產生的原因是難點。學生有不少生活經驗干擾學習正確的知識,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又要注意糾正那些非科學的經驗和觀念。如容易混淆的概念:“浸在”和“浸沒”的區別;“排開液體體積”和“物體體積”的關係;“懸浮”和“漂浮”的區別。對於“浮力”的學習,要讓學生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在探究“浮力產生的原因”要運用二力平衡和液體內部壓強等知識進行分析,有一定的難度。可利用演示實驗(或多媒體課件展示)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減少抽象性,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降低難度。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的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

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會在實驗中記錄必要的數據,能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教具:

兩端開口的玻璃圓筒、側壁開口的玻璃圓筒、橡皮膜、壓強計、水、鹽水。

壓強計、200mL的量筒、水、鹽水

三、教學過程

(一)舊課複習

1、什麼叫壓強?寫出壓強大小的計算公式。

2、壓強的單位是什麼?15帕斯卡表示什麼意思?

(二)新課引入

問題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體,由於受到重力作用,對支承它的物體表面有壓強。液體也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盛在容器內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會有哪些特點呢?(板書課題:第二節實驗:研究液體的壓強)

(三)進行新課

1、演示、講述

(1)演示實驗:將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開;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圓筒內(倒水前,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筒口相平),請同學們説一説,觀察到什麼現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側壁開口處扎有橡皮膜的圓筒(倒水前,也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側壁筒口相平),又請同學説一説,觀察到什麼現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講述:根據以上實驗表明,液體由於受重力作用,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對阻礙液體散開的容器壁也有壓強。(教師板書)

2、學生分組實驗: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這個壓強有什麼規律呢?下面請同學們通過實驗,自己來研究,找出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2)用手指輕輕按一按金屬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請同學們觀察壓強計U形管中兩管液麪出現的高度差,力稍大點,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壓強也越大。

(3)講述實驗步驟:

一面講述,一面演示。接着請同學們閲讀課文中的“實驗步驟”,弄清楚應當怎樣做實驗,通過實驗要研究什麼問題。實驗時,注意金屬盒口朝着什麼方向,並要保持橡皮膜在液體(水或鹽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時,觀察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認真做好記錄。

(4)學生按步驟進行實驗(一部分同學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學用鹽水做)。

實驗中,教師注意指導、檢查,着重檢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記錄數據和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錯誤的結論。

(5)實驗完後,請同學們對實驗所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液體內部是否有壓強?液體內部壓強有什麼規律?分別請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一組同學説一説,在同一深度處,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兩部分同學所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不同,説明了什麼問題?

3、課堂討論(教師問,學生答)

問:當把壓強計連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屬盒放入水中(或鹽水)時,在U形管中觀察到什麼?(學生答:U形管的兩管液麪出現高度差)

問:出現這個高度差,説明什麼問題?(學生答:表明液體內部有壓強)

問: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兩管液麪還有沒有高度差?又説明什麼問題?(仍有高度差,表明液體內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問:將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這個高度差是否相等?説明什麼問題?(學生答:這個高度差相等,表明液體內同一深度處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問:橡皮膜在3釐米、6釐米、9釐米處時,這個高度差有什麼不同?又説明什麼問題?(學生答:6釐米處這個高度差比在3釐米處大,9釐米處這個高度差更大,表明液體內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問: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為什麼鹽水比水大?又説明了什麼問題?(學生答:因為鹽水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的壓強也越大)

4、小結:

教師根據剛才的課堂討論、師生對話,簡要進行歸納,表揚同學們認真做實驗的情況,鼓勵同學們對問題的研究精神,然後教師再把剛才討論所得的結論簡述一遍,分別把各點結論進行板書。

四、歸納小結本課學習情況

1、講述:這節課通過老師演示實驗和同學們分組實驗,知道了液體壓強的產生和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同學們很有收穫,今後還要繼續努力,發揚這種研究問題的精神,認真學好物理知識。

2、請同學們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課堂練習

課堂討論,學生舉手發言回答對演示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最後由教師進行小結。

六、佈置作業

1、課後把剛才所做的兩個演示實驗(即第三節後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的解釋寫在課本上題目的旁邊。有條件的同學回家可把這兩個實驗做一做。

2、把第三節課後練習第2題和習題第8題做在作業本上。

(四)説明

1、本課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關鍵是要學生做好實驗。課內,老師講解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和要研究的問題非常必要。這個實驗的操作較為困難,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多加指導。

2、實驗中量筒的內徑應大一些,否則壓強計的金屬盒不易放入,如果實驗室沒有合適的量筒,可用去頸飲料瓶代替,在飲料瓶外壁貼上帶有刻度的紙條即可。

3、按教材,是用鹽水和水比較不同液體(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處壓強不同的實驗,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體,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學生實驗完後,由教師演示來進行驗證),不過用鹽水是最方便的。

4、實驗中指導學生正確實驗、進行觀察,如實記錄數據,對正確得出結論,非常重要,這是實驗成敗的關鍵之所在,也是指導學生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認真實驗,認真觀察,對提高實驗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大有好處。

5、課本第三節課後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演示後由學生舉手發言進行討論,可加深學生的實感,也可以鞏固練習本課所學知識,課後再把結果寫出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課後,有條件的學生再做一做更好。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和液體壓強大小的計算方法,瞭解液體壓強的特點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實驗,對液體的壓強有更加深入的瞭解,熟悉使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讓同學們養成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分析歸納能力。密切聯繫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意識和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和液體壓強的大小。

【難點】

應用液體壓強的特點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設疑導入: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固體的壓強,提出問題:液體內部是不是也有壓強呢?

環節二:新課講授

過渡:學生列舉生活中能體現出液體壓強的事例。

1.潛水員必須穿潛水服潛水;

2.科學實驗表明,水下100多米的深度連罐頭也被壓爆;

3.很多魚類無法在深海生存;

4.水庫大壩上窄下寬。

問題:為什麼會出現上述現象呢?

(一)液體壓強的特點

演示1: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讓學生仔細觀察,説出橡皮膜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説明了什麼。

演示2:將水倒入一端開口、一端封閉,側壁開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讓學生仔細觀察,説出橡皮膜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

演示3: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讓學生仔細觀察,説出橡皮膜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

討論交流

橡皮膜總會發生形變,並且總是向外凸出。

總結:容器內的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存在壓強。

(二)液體壓強的大小

我們已經知道了液體內部存在壓強,那麼它的壓強大小又如何呢?壓強的大小又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我們假想在液體內部深度h處有一很薄的小液片,小液片的面積為S. 小液片要受到它上面液體的壓力F,這個壓力就等於上面液體的重力G,而重力G大小與質量m有關,質量m與液體密度ρ和體積V有關。利用上述物理量,能否計算出小液片受到的壓強?

液體內部壓強公式:p=ρgh

説明:(1)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

(2)公式中各符號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單位:p──壓強──Pa;ρ──密度──kg/m3;

g──9.8N/kg;h──深度──m。深度是指從液麪到所研究的那一點的'垂直距離,而不是從該點到容器底或到封閉的容器上蓋面的距離。

(3)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

(三)液體壓強的應用——連通器

特點:靜止在連通器的同一種液體,各部分與大氣接觸的液麪總是在同一高度

學生觀察連通器,自己閲讀課本,找出連通器的特點、在生產中應用。

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應用連通器原理的例子。

環節三:鞏固練習

環節四:小結作業

討論回答為什麼世界上第一大水電站,下部要比上部造得寬一些?

聯繫實際:列舉生活中應用和防止液體壓強的例子。

四、板書設計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體的壓強》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四章《壓強和浮力》的第二節,本節課既是壓強知識的延伸擴展,又是學習大氣壓強知識的基礎和鋪墊。本節安排了 “設計實驗感受液體壓強存在”和“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活動,讓學生在自我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引領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

本節課用兩個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第二課時,連通器的原理,船閘。

下面我説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有效的學習始於準確的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所以準確、易懂、可行、可測的目標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任務,從而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我依據《物理課程標準》相關要求,同時針對國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着面向全體學生髮展的原則,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實驗觀察,使學生認識到液體內部和液體對容器底部、側壁都有壓強。

(2) 通過實驗探究,瞭解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初步瞭解探究學習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3)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從中得出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感悟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享受學習的愉悦。

(2)密切聯繫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本節重點放在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因為這是解釋社會生活中相關現象的基礎知識。

(2)難點:公式P=ρgh的理論推導的理解。

難點的突破,通過演示實驗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建立模型液柱,通過求解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推出液體內部壓強的一般公式,讓學生從具體實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有助於學生思維的過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年多的物理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的能力。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已不再陌生。但在具體操作方面還需要教師適當的引導。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本節課主要採用科學探究式和啟發式教學法。

(2)學法: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四、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程序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設計意圖及依據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1、首先請一位同學上台演示實驗:當把小桶拉高時,我們看到與小桶連通的小瓶瓶底的橡皮膜被漲破了。

思考:小桶拉高時為什麼小瓶瓶底的橡皮膜會漲破?

2、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問題情景讓學生思考:

情景1:你見過活的深水魚嗎?為什麼?

情景2:潛水員下潛不同的深度為什麼要使用不同的潛水服 ?

情景3:為什麼水壩總是上窄下寬?

思考問題

通過這個實驗馬上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二)感受液體壓強的存在

(1)準備多樣器材,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實驗:如塑料手套、兩側和底部都扎有橡皮膜的PVC管、空飲料瓶、錐子、盛水的水槽等。

(2)設計完畢,個別組展示設計方案。

(3)想一想

a. 為什麼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有壓強?

b.液體內部壓強有哪些特點? 動手實驗

思考並回答

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最好的發揮,既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

(三)分組實驗: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

1.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提出問題 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發現問題的能力。

2.猜想假設 鼓勵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大膽進行猜想。

為了讓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設計了兩個演示實驗:

實驗①.將四面貼有橡皮膜的立方體豎直放入水中,可看到立方體四面的橡皮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框內凹陷。

實驗②.將兩側扎孔,分別裝有紅色的鹽水和水的兩個礦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內、外液麪相平時,鬆開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見紅色的鹽水從小孔噴出,而紅色的水沒有噴出。通過這兩個實驗學生很容易猜想到液體的壓強可能與深度和密度有關。

接着讓學生説出其它猜想因素和猜想依據,老師對學生的猜想進行分類整理,學生的猜想可能有:

猜想1: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深度有關;

猜想2: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密度有關;

猜想3: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重力有關;

猜想4: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方向有關。

……

根據現有的實驗器材和有限的課堂時間,我確定液體深度、密度和方向三個因素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探究。 學生猜想,並説出猜想依據

1.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進行合理猜想,而不是胡猜、瞎猜。

2.讓學生掌握“科學猜想”的方法。

3.設計實驗

3.設計實驗

(1)實驗器材:水槽、U形管壓強計、水、鹽水、刻度尺等。

(2)教師出示U形管壓強計,簡單解釋其結構、原理及使用方法。

(3)學生説出設計實驗思路,師生共同討論尋找最佳的實驗方案:

探究一: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處液體壓強的特點。

實驗步驟:把金屬盒固定在水下一定深度,改變橡皮膜的朝向,分別記錄橡皮朝上、下和側面時U形管中液麪的高度差,改變金屬盒在水下的深度再做兩次。

探究二: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處液體壓強的特點。

實驗步驟:把金屬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時,分別記錄U形管中液麪的高度差。

探究三:研究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係。

實驗步驟:保持金屬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變,把金屬盒分別放入水和鹽水中,記錄U形管高度差,改變深度再做兩次。

(四)、推導液體的壓強公式

1. 教師演示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實驗。

2. 啟發學生採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教材圖中截取一段“液柱”利用壓強定義公式結合質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導液體壓強公式。

3.讓學生自己做課本例題,感受液體壓強與受力面積無關。

5.舉出幾例讓學生理解公式中“h”的含義。

觀察

推導公式

練習 1.物理模型的方法是學生比較生疏的方法,教師通過演示實驗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建立模型液柱,通過求解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推出液體內部壓強的一般公式,讓學生從具體實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有助於學生思維的過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2.讓學生通過實例深入理解液體壓強與受力面積無關以及“h”含義,突破難點。

五、應用拓展

聯繫生活實際回答新課引入中的三個情景問題:

情景1:你見過活的深水魚嗎?為什麼?

情景2:潛水員下潛不同的深度為什麼要使用不同的潛水服 ?

情景3:為什麼水壩總是上窄下寬的?

回答 1.首尾呼應

2.通過對生活實例的進一步分析,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知識所帶來的樂趣,感受到應用簡單的物理原理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3.體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六、課堂小結:

讓學生小結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有何收穫?

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及時鞏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 液體的壓強

一、液體壓強的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它的密度有關。

二、液體壓強的大小:p=ρgh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

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的實驗過程,認識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和密度的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

教學重點:

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液體壓強的大小連通器原理

教學難點:

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

連通器裏裝同種液體各液麪靜止時相平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實驗:(使用希沃功能的手機同屏功能,展示錄製的實驗)

通過導管從四樓向一樓的壓得很扁的水瓶注水,觀察瓶的變化。(組織學生討論)説明:水對容器底,容器壁有壓強。拓展:水柱很深,高達10米,產生的壓強很大。

(組織學生討論)液體有重力,所以對底部有壓強;液體與固體不同,有流動性。容器壁阻擋着它流動,它就會對容器壁有壓強,並且越深產生的壓強越大。

二、進行新課水對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水的內部是否有壓強?有。為什麼説有?

就像我們在吃火鍋時,在中間有一個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開了。假如設想一下,把隔板的一邊的水拿走,另一邊的水對側壁就有壓強。因此,我們都同意當隔板還在時,兩邊的水對它有壓強,那麼,把隔板拿走,水的內部有壓強。

(一)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有什麼規律?或者説,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引導類比

咱們先看能不能把液體分成若干小液滴,(邊畫示意圖,邊講解)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

在這個描述中,關鍵詞是“大量、密集”。

1、直接類比

請找出日常與“大量、密集”有關的事物,請同學們想得越多越好,儘可能多地告訴我。

街上走的人羣、亂哄哄的蒼蠅、箱子中的蘋果、一袋子大米??我們從一大箱蘋果開始研究。

2、擬人類比

現在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隻只蘋果,被裝在箱子中。這時,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難、憤怒、受到擠壓、掙扎、無奈??3、象徵類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無奈地承受。現在以“無奈地承受”為題,説説日常哪些現象是這樣的?

在圈中的羊、在網中的魚、同學們的學習狀況??我們不妨來討論一下:我們學習狀況是如何無奈地承受?各方面的壓力,如家長、同學、親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後對於個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樣的成績在不同的班級或不同的學校感覺也不同。

可見,由於學習的狀況造成的無奈與壓抑,來自各個方面,並與名次、學習環境都有關係。

(説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從而使陌生的問題變為熟悉的問題。該環節是學生思維最獨特、最發散的環節。在以上的這三個環節中,學生的想法很多,發散思維得到從沒有過的訓練,他們的.好多想法來自生活,他們更熟悉,更願意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在這幾個環節中,只起組織、引導的作用。為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切不可為了趕進度,匆匆而過,使學生來不及思考討論,在最能鍛鍊學生能力的環節,達不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三)適用問題

對應學習的無奈,你能否體驗液體中的每個液滴的感受?每個小液滴感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作用,這種作用與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關,也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説

根據剛才的討論,請你談談對液體壓強有關因素的看法。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不同的深度壓強不同,不同的液體中同一位置的壓強也不同。

(五)檢驗論證

我們用實驗來驗證,現在有這樣一種測液體壓強的儀器──壓強計(教師簡介:我把手指壓在橡皮膜上,在右側的“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我們看到“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壓強)。

請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交流。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實驗。

得出結論: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體、同一深度壓強是相等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六)評估

今天的實驗只能到此為止。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的實驗:①實驗設計有無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沒有失誤?③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知識應用:

請同學們閲讀書上材料,瞭解液體壓強規律的應用(邊閲讀,邊討論)。

請一位同學説明什麼是連通器?舉幾個連通器例子。

三、小結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有哪些收穫?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6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實驗,認識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

通過實驗探究,瞭解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

2、過程與方法

能聯繫生活實際,感知液體壓強是一種客觀存在。

根據固體壓強的概念,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方法。

能通過實驗探究體會到液體壓強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能經過發散式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樂於參加探究的態度,敢於把想法説出來與大家交流的勇氣。

在觀察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能對學習的過程、知識和方法進行總結,梳理所學知識,學會反思。

2學情分析

國中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強,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歡看實驗和做實驗,並有一定的生活積累,他們對液體壓強會有一定的認識,但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階段。如果直接讓他們想辦法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實驗來,未免難度過高。然而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求知慾強,而固體、液體的壓強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節設計是安排在學生學習了固體壓強概念之後,再根據固體壓強的特點,通過類比,進一步探究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方案。

3重點難點

重點:本節重點放在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因為這是解釋社會生活中相關現象的基礎知識。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對設計出來的實驗方案進行歸類並得出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結論。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新課引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問題:

1、潛水員為什麼要穿潛水服潛水?

2、潛水員下潛深度為什麼會有限制?

3、深海中的帶魚捕到岸上為什麼常常會死亡?

活動2【活動】新課學習

演示實驗:裝滿水的塑料袋裝滿水後鼓起來。用手指觸摸有什麼感覺?

提問:固體壓強的概念是什麼?

能不能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實驗呢?

活動3【導入】教學環節

如果要定量的瞭解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又是哪個方案合適些?

方案三更為適合

引導學生綜合評價各個方案:

1、方案一、二教簡便直觀;而方案三較複雜;

、方案三能定量測量得到液體壓強的大小;

從剛剛的實驗展示中我們已經知道液體壓強的哪些特點?

1、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液體壓強隨着深度的增加而發生變化。

引導學生由上面的實驗猜想液體內部壓強與什麼因素有關?

能不能利用方案三設計一個探究實驗進行驗證,並得出結論?

學生交流,討論制定實驗方案,設計實驗表格,並按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由收集到的實驗數據歸納分析,得出液體內部壓強特點。

交流探究結果和經驗

向學生滲透控制變量思想。

完成交流合作過程。

活動4【講授】課堂小結

(課件展示)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談你有何收穫,還有哪些問題。

總結,同時完成“學習評價表”

引導學生對學習的過程、知識和方法的總結,梳理所學知識,學會反思。

活動5【講授】板書設計

第二節 液體的壓強

展示液體壓強存在的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液體壓強的特點

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液體壓強隨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體內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壓強相等

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活動6【作業】課後作業

1、課後練習題1、3題

第2節 液體的壓強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第2節 液體的壓強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新課引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問題:

1、潛水員為什麼要穿潛水服潛水?

2、潛水員下潛深度為什麼會有限制?

3、深海中的帶魚捕到岸上為什麼常常會死亡?

活動2【活動】新課學習

演示實驗:裝滿水的塑料袋裝滿水後鼓起來。用手指觸摸有什麼感覺?

提問:固體壓強的概念是什麼?

能不能設計出證明液體壓強存在的實驗呢?

活動3【導入】教學環節

如果要定量的瞭解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又是哪個方案合適些?

方案三更為適合

引導學生綜合評價各個方案:

1、方案一、二教簡便直觀;而方案三較複雜;

、方案三能定量測量得到液體壓強的大小;

從剛剛的實驗展示中我們已經知道液體壓強的哪些特點?

1、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液體壓強隨着深度的增加而發生變化。

引導學生由上面的實驗猜想液體內部壓強與什麼因素有關?

能不能利用方案三設計一個探究實驗進行驗證,並得出結論?

學生交流,討論制定實驗方案,設計實驗表格,並按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由收集到的實驗數據歸納分析,得出液體內部壓強特點。

交流探究結果和經驗

向學生滲透控制變量思想。

完成交流合作過程。

活動4【講授】課堂小結

(課件展示)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談你有何收穫,還有哪些問題。

總結,同時完成“學習評價表”

引導學生對學習的過程、知識和方法的總結,梳理所學知識,學會反思。

活動5【講授】板書設計

第二節 液體的壓強

展示液體壓強存在的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液體壓強的特點

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液體壓強隨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體內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壓強相等

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活動6【作業】課後作業

1、課後練習題1、3題

Tags:2節,液體,壓強,教學,活動設計

標籤: 壓強 教學 液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dk9v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