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學設計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精神的三間小屋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學設計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深刻內涵及關係。

2、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3、體會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見大”的精妙構思。

重點

1、品味文章具有的獨特美學風範的語言。

2、理解三間小屋的深刻內涵。

難點

關注自身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有一句是這樣説的:“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那麼,寬闊的心房用來做什麼呢?我們來看看當代著名女作家畢淑敏是怎樣告訴我們的。

聽,想。用一句俗語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整體感知

1、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修建了哪三間小屋?各有什麼特點?

明確:

第一間小屋:盛着愛恨——光明温暖

第二間小屋:盛放事業——堅固優雅

第三間小屋:安放自身——獨特安穩

2、在這三間小屋中,你最看重哪間小屋?説説你的理由。

點撥:不管喜歡哪一間小屋,能説出理由重要。

示例:第一間小屋:人生不能沒有愛,也不能沒有恨,愛恨情仇是生活的全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把愛和恨放在心裏。

第二間小屋:事業才是人生的全部。一個人如果沒有事業,一事無成,那他的生活將會失去全部的意義。

第三間小屋:一個人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如果我們所生活的只是別人所生活過的,我們亦步亦趨地走着別人的老路,那我們活着的意義又在哪裏呢?

3、分析文章結構,理清行文思路。

明確:第一部分(1~6):引出話題——如何佈置我們的心靈空間,即建設“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裏應該建立“三間小屋”。

第一層(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間精神小屋,即盛放着愛和恨的小屋。

第二層(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間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業的小屋。

第三層(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間精神小屋,即安放我們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建築得美觀結實的條件,並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

1、生字積累。

灼晃(zhuó)潮汐(xī)棲息(qī)

贅生(zhuì)襟懷(jīn)廣袤(mào)

寬宥(yòu)遊弋(yì)輕覷(qù)

金戈鐵馬(gē)窗櫺(líng)矗立(chù)

驚駭(hài)濡養(rú)灰燼(jìn)

積攢(zǎn)几案(jī)坍塌(tān)

麾下(huī)馳騁(chěng)自慚形穢(huì)

2、生詞積累。

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後來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寬宥:寬恕,原諒。

間不容髮:兩物中間容不下一根頭髮,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

遊弋:在水中游動。

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

輕覷:輕視,小看。

濡養:養育,培養。

麾下:指將帥的部下。麾,古代指揮軍隊的旗子。

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幫助,後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相得益彰:指互相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好處。相得,相互配合,映襯。彰,顯著。

鳩佔鵲巢:比喻強佔別人的房屋、土地、產業等。

林林總總:林林,眾多的樣子;總總,眾多而雜亂的樣子。形容雜亂眾多。

俯拾即是:俯,低頭,彎腰;即,就。只要低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形容看起來可以實現而實際難以實現。

走近作者畢淑敏,女,祖籍山東,1952年生於新疆伊寧,長在北京,就讀於北京外語學院附屬學校。17歲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區當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隊服役11年。1980年轉業回北京。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預約死亡》以作者在臨終關懷醫院的經歷為素材,對面對死亡的當事者及其身邊人的內心進行了探索,被譽為是“新體驗小説”的代表作。著有《畢淑敏文集》八卷,代表作有小説集《女人之約》《崑崙殤》,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驚奇》,長篇小説《紅處方》等。

文本探究閲讀課文第7—8段,思考問題。

1、作者是怎樣寫第一間精神小屋的?

明確:首先選用兩組帶有對立情感的排比句,説明這種對比鮮明的愛和恨會將小屋擠得滿滿的,接着又用了幾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人生愛恨交織的經歷。接下來用一個假設句,告訴人們精神的小屋應多裝愛。充分體現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廣的胸懷。

2、第一間小屋中盛着我們的愛與恨之時,作者着重強調的是什麼?

明確:在第一間精神的小屋中,作者着重強調的是“在佈置我們的精神空間時,給愛留下足夠的容量,無論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詐,請依然相信人類的光明大於暗影。哪怕是隻多一個百分點呢,也是希望永恆在前”,“假如愛比很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遊弋,那是你大的福氣。假如恨比愛多,小屋就陰風慘慘,厲鬼出沒,你的精神悲慼壓抑,形銷骨立”。

閲讀第9—13段,思考問題。

1、作者是怎樣描述第二間精神小屋的?

明確:先列出一組龐大的數字,給人們一個對事業的時間概念。揭示出一個道理:不要小看人們所從事的事業對人產生的深遠影響。並告誡人們適合自己的事業要自己尋找,只有規劃好自己的事業,才能使事業和人生相得益彰。

2、人生工作“七萬個小時,在這個龐大的數字面前“,大多數人會有怎樣的反應?為什麼?

明確: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會始於驚駭終於沉思”。這是因為要在工作崗位上度過整整35年的時光,假如你從事的工作時你的愛好,這7萬個小時,將是怎樣快活和充滿創意的時光!假如你不喜歡它,漫長的7萬小時,足以讓花容磨損日月無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濕的襯衣,鍼芒在身。

3、為什麼説適合你的事業,如同“白樺林不靠天賜,主要靠自我找尋”?

明確:主要靠自我尋找,不但是因為相宜的事業,並非象雨後白樺林中的菌子一樣,俯拾即是,而且因為我們對自身的認識,也是抽絲剝繭,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4、建造“堅固優雅”的第二間精神小屋,它的“要訣”是什麼?為什麼?

明確:建造“堅固優雅”的第二間精神小屋,它的“要訣”是“規劃自己的事業生涯,使事業和人生,呈現繽紛和諧相得益彰的局面”。這是因為“我們的事業,是我們的田野。我們揹負着它,播種着,耕耘着,收穫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遠方”

讀第14—17段,思考問題。

1、第三間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樣的內涵?

明確:這裏的“自身”不是指人的個體生命,而是指個體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獨行的內在精神。它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更是一種心靈的純淨與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種不為形役,高遠聖潔的人生境界。所以,我們只有學會珍視自我,這間小屋才會更加獨特與安穩。

2、為什麼作者説“在我們的小屋裏,住着所有我們認識的人,唯獨沒有我們自己”?

明確:這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我們能從不同渠道接受各種紛繁複雜的信息,漸漸有的人就被這個信息社會所同化了,常常隨波逐流,用他人的觀點來肯定事物的價值,常常以為眾人所追求的就是他們自己想要的`。於是別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們自己的思想,使他們成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3、為什麼作者會説安放我們自身“好像一個怪異的説法”?

明確:之所以有“怪”就是因為人們根本還未認識到我們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而是住着所有我們認識的人,這是不正常的,是很怪異的。

讀第18—19段,思考下面問題。

為什麼説“三間小屋,説大不大,説小不小”?

明確:因為相對於人類而言,它涉及的都是個人的喜怒哀樂、事業與生活;相對個人而言,它的意義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寬廣。

重點詞語的理解。

主題探究

1、根據你的理解,談談“精神的三間小屋”之間的內在聯繫。

明確:三間小屋是一個整體,其中盛放我們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靈大廈的基礎,我們只有擁有自己的主見,才能明確自己所愛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麼樣的事業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

2、精神的小屋“三間”足矣,房屋的空間,雖“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開頭卻説“人有一顆大心”“人的心靈,應該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為博大”,這裏的“小屋”與“大心”矛盾嗎?而文章結尾又説“把精神小屋建築得美觀結實就能矗立我們的精神大廈”這又該如何理解呢?

明確:人類情感豐富多彩,事業五色斑斕,對自身的認識也是逐漸撥雲見日的,房屋雖“小”,可盛放的寶物卻是無法用數字來計算的,作者是借幾間“小屋”使“大心”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大中求小,襯托呼應,既是作者行文的機智,更是作者謙遜人格的體現。三間小屋組成了作者遼闊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畢淑敏那樣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間間累積勢必會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廈!

3、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主題?

明確:文章以三間小屋為載體,闡述了精神追求的內涵及其意義,激勵人們關注自我心靈,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昇華。

討論交流。

通過對三個問題的分析,逐步理解文章主題思想。

語言探究本文語言有什麼特徵?

本文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方法。此些修辭方法的運用,使得作者筆下的文字真如繁花盛開,奇英繽紛,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也使得説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也使得説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動又悦耳,在擴大感染力的同時,必然會增強説服力。如文中將“以木石製作的古老樂器”比喻“一生經歷過的所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既貼切又奇特而鮮明。再如文中“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象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遊弋”,就温馨而活潑,新鮮極了,非常有感染力與説服力。

筆記。

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拓展延伸畢淑敏是當今很有名氣的作家,也可稱得上是一位語言大師,她的作品不僅能讓人感受到情感的細膩,文辭的華美,更是富含豐富的哲理,能使人受到深深的啟迪。課後讀畢淑敏的作品,收集一些畢淑敏的經典名句。

查閲資料。

培養學生課後查閲資料的能力。

鞏固提高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給拼音寫出漢字。

灼晃()棲息()坍塌()

廣mào()huī下()積zǎn()

zhuóqītān袤麾攢

2、解釋下面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

感到慚愧,後來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幫助,後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

鳩佔鵲巢:比喻強佔別人的房屋、土地、產業等。

3、結合全文,説説“精神的三間小屋”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

參考答案:“三間小屋”是一個整體,其中盛放我們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靈大廈的基礎,我們只有擁有自己的主見,才能明確自己所愛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麼樣的事業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

鞏固課文所學知識。

課堂小結文章以三間小屋為載體,闡述了精神追求的內涵及其意義,激勵我們要關注自我心靈,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擁有“健康”“莊嚴”“努力”“真誠”,我們才能擁有幸福而充實的生活。聽。通過小結,讓學生進上步理解文章主題。

板書設計精神的三間小屋

盛着愛恨光明温暖

盛放事業堅固優雅

安放自身獨特安穩

可筆記。

學生可直觀地瞭解課文內容。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學設計2

情感、事業與自身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愛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動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岳飛,“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以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不都是在愛國情感的驅使下完成宏圖偉業,實現人生價值的嗎?所以情感是精神的基石,事業是精神的支撐,自身則是精神的棲息地。“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為了真理而獻出生命的布魯諾,不都開闢了自己的精神聖地,讓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閃閃而彪炳千古嗎?

1.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深刻內涵及其給予的生活啟示。

2.掌握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體會其作用。

3.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一、新課導入

我們生活的世界,按常規來看,可以被稱為三維空間。空間如此廣闊,時間如此漫長,我們人類個體在其間是多麼渺小,生命是多麼短暫。然而,人類擁有精神,它能夠穿越一切空間和時間,造就一種永恆的力量。那麼,人的精神是如何發揮這種作用的呢?那就必須要給人的精神活動以空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朗讀課文,圈點課文的生字詞。

自慚形穢(huì) 襟懷(jīn) 廣袤(mào)

寬宥(yòu) 遊弋(yì) 輕覷(qù)

金戈鐵馬(gē) 窗櫺(líng) 矗立(chù)

驚駭(hài) 濡養(rú) 灰燼(jìn)

積攢(zǎn) 几案(jī) 坍塌(tān)

麾下(huī) 馳騁(chěng)

2.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

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後來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寬宥:寬恕,原諒。

襟懷:胸襟,胸懷。

間不容髮:兩物中間容不下一根頭髮,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

遊弋:在水中游動。

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

輕覷:輕視,小看。

濡養:滋養。

麾下:將旗之下,這裏指手下、手中。

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幫助,後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相得益彰:指互相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長處。相得,相互配合,映襯。彰,顯著。

坍塌:倒塌,崩塌。

矗立:高聳地立着。

鳩佔鵲巢:比喻強佔他人的居處。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形容看起來可以實現而實際難以實現。

3.作者鏈接。

畢淑敏,女,祖籍山東,1952年生於新疆伊寧,長在北京,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學校。17歲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區當兵,在海拔5 000米的高原部隊服役11年。1980年轉業回北京。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預約死亡》以作者在醫院的經歷為素材,對面對死亡的當事者及其身邊人的內心進行了探索,被譽為是“新體驗小説”的代表作。代表作有小説集《女人之約》《崑崙殤》,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驚奇》,長篇小説《紅處方》等。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梳理字義。

2.分析文章結構,理清行文思路。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1-6):引出話題——如何佈置我們的心靈空間,即建設“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8):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裏應該建立“三間小屋”。

第一層(7-9):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間精神小屋,即盛放着愛和恨的小屋。

第二層(10-14):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間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業的小屋。

第三層(15-18):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間精神小屋,即安放我們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9-20):指出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建築得美觀結實的條件,並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

(二)分析課文,層層緊扣

1.作者認為應該修建三間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麼?

【交流點撥】為了給精神建立棲息地,使人生健康、美麗、莊嚴、偉大、真誠、完滿、永恆。

2.第一間精神小屋是什麼樣的?作者是怎樣寫的?

【交流點撥】第一間精神小屋盛着我們的愛與恨。作者首先選用兩組帶有對立情感的排比句,説明這種對比鮮明的愛和恨會將小屋擠得滿滿的;接着又用幾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人生愛恨交織的經歷;接下來用一個假設句,告訴人們精神的小屋應多裝愛。充分體現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廣的胸懷。

3.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交流點撥】作者先列出一組龐大的數字,給人們一個對事業的時間概念。揭示出一個道理:不要小看人們所從事的事業對人產生的深遠影響。並告誡人們適合自己的事業要自己尋找,只有規劃好自己的事業,才能使事業和人生相得益彰。

4.在描繪第二間小屋時,作者用了一個成語“鳩佔鵲巢”,結合文意,文中“鵲”指的是什麼?“鳩”指的是什麼?“鳩佔鵲巢”在文中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交流點撥】“鵲”指的是“事業”,“鳩”指的是“事業之外的贅生物”,“鳩佔鵲巢”指的是贅生物取代了事業的位置。

5.第三間精神小屋是什麼樣的'?作者是怎樣寫的?

【交流點撥】第三間安放我們自身。作者首先用一個反問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兩個比喻句説明精神住所中沒有自己的悲哀。告誡人們: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6.為什麼作者説“在我們的小屋裏,住着所有我們認識的人,唯獨沒有我們自己”?

【交流點撥】這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我們能從不同渠道接受各種紛繁複雜的信息,漸漸地有的人就被這個信息社會同化了,常常隨波逐流,用他人的觀點來肯定事物的價值,常常以為眾人所追求的就是他們自己想要的。於是別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們自己的思想,使他們成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7.如果我們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會出現什麼情況?

【交流點撥】如果真是那樣,我們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風中就悄無聲息地坍塌了。我們的精神,將會孤獨地在風雨中飄零。

8.根據你的理解,談談“精神的三間小屋”之間的內在聯繫。

【交流點撥】三間小屋是一個整體,其中盛放我們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靈大廈的基礎,我們只有擁有自己的主見,才能明確自己所愛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麼樣的事業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

9.文章最後兩段,作者是如何總括全文,集中發表議論的?

【交流點撥】第19段,作者首先指出建立精神的棲息地是我們的義務和權利,接下來用一組排比句加以説明,字裏行間表現出作者對美好人性和健康人格的期盼。第20段,作者最後提議:當自己的精神小屋牢固而美麗後,還要增修新舍,矗立起精神的大廈。

(三)欣賞構思,鑑賞語言

1.分析文章結構,體會“大中求小,小中見大”的精妙構思。精神的小屋“三間”足矣,房屋的空間,雖“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開頭卻説“人的心靈應該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為博大”,這裏的“小屋”與“大心”矛盾嗎?

【交流點撥】不矛盾,人類情感豐富多彩,事業五色斑斕,對自身的認識也是逐漸撥雲見日的,房屋雖“小”,可盛放的寶物卻是無法用數字來計算的,作者是借幾間小屋使“大心”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大中求小,襯托呼應,既是作者行文的機智,更是作者謙遜人格的體現。

2.作者是怎樣把一個個抽象的精神小屋寫得具體、鮮明的?

【交流點撥】①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找出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

②成語、詞語的運用(找出你認為好的詞語及句子)。

四、板書設計

五、拓展延伸

1.比較閲讀《精神的三間小屋》與《我的空中樓閣》(李樂薇),看有何異同。

2.你認同畢淑敏的“精神小屋”嗎?如果我們也來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們會盛放哪些內容呢?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深刻內涵及關係。

2、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具有的獨特美學風範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三間小屋的深刻內涵。

2、品味文章具有的獨特美學風範的語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如果説人的身體活動需要空間,那麼,人的精神活動是不是也需要空間呢?精神活動的疆域應該怎麼來分配呢?這正是《精神的三間小屋》這篇文章要該告訴我們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議論性散文,它將“説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一)請學生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梳理字義。

1、自慚形穢(huì):形穢:形態醜陋,引伸為缺點。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

2、襟(jīn)懷:胸襟;胸懷;心胸。

3、廣袤(mào):土地的面積。東西的寬度為廣,南北的長度為袤。

4、馳騁(chěng):①騎馬奔跑;奔馳。②自由地或隨意地到處走動;漫遊。

5、坍(tān)塌:崩塌。

6、形銷骨立:形容身體非常消瘦。

(二)分析文章結構,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6):引出話題——如何佈置我們的心靈空間,即建設“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裏應該建立“三間小屋”。

第一層(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間精神小屋,即盛放着愛和恨的小屋。

第二層(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間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業的小屋。

第三層(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間精神小屋,即安放我們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建築得美觀結實的條件,並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作者認為在人們的精神世界裏應該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明確:第一間,盛着我們的愛和恨。

第二間,盛放我們的事業。

第三間,安放我們自身。

2.作者認為應該修建三間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為了給精神建立棲息地,使人生健康、美麗、莊嚴、偉大、真誠、完滿、永恆。

3.第一間小屋中有愛也有恨,作者希望我們如何處理它們的關係?

明確:愛和恨打掃讓心中充滿愛(健康的小屋)

4.在描繪第二間小屋時,作者用了一個成語“鳩佔鵲巢”,結合文章,文中“鵲”指的是什麼?“鳩”指的是什麼?“鳩佔鵲巢”在文中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明確:“鵲”指的是“事業”。“鳩”指的是“事業之外的贅生物”。“鳩佔鵲巢”指的是贅生物取代了事業的位置。

5.如何才能讓第二間精神小屋堅固優雅?

明確:事業自我尋找選擇自己適合和愛好的事業(努力向上的小屋)

6.為什麼作者説“在我們的小屋裏,住着所有我們認識的人,唯獨沒有我們自己”?

明確:這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我們能從不同渠道接受各種紛繁複雜的信息,漸漸有的人就被這個信息社會所同化了,常常隨波逐流,用他人的觀點來肯定事物的價值,常常以為眾人所追求的就是他們自己想要的。於是別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們自己的思想,使他們成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7.如果我們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會出現什麼情況?

明確:如果真是那樣,我們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風中就悄無聲息地坍塌了。我們的精神,將會孤獨地在風雨中飄零。

8.你認為在第三間精神小屋中應該怎樣“安放我們自身”?

明確:自身思考擁有獨立的思想(莊嚴、真誠的小屋)

讀後反思:

作為當代學生,我們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之餘,有沒有給自己的心靈存放適當的'空間?對於我們在課內課外吸收的信息有沒有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判斷?有沒有用自己的思維去審視自己的學習與生活?

9.根據你的理解,談談“精神的三間小屋”之間的內在聯繫。

明確:三間小屋是一個整體,其中盛放我們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靈大廈的基礎,我們只有擁有自己的主見,才能明確自己所愛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麼樣的事業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

10.作者是怎樣把一個個抽象的精神小屋寫得具體、鮮明的?

明確:1、修辭手法(找出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

2、成語、詞語的運用(找出你認為好的詞語及句子)

四、拓展訓練

你認同畢淑敏的“精神小屋”嗎?你將如何建構自己的精神小屋呢?

五、作業佈置

1、完成課後習題。

2、請結合自己的閲讀感悟,試以“我的精神小屋”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寬宥、遊弋、輕覷、廣袤、自慚形穢、俯拾即是”等詞語。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深刻內涵及關係。

過程與方法:體會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見大”的精妙構思。品味本文具有獨特美學風範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教學重點:通讀全文,結合自身實際,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深刻內涵和關係。品味文章具有獨特美學風範的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第三間小屋中“自身”的內涵。

教法:自讀法、品悟教學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課型:新授課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

如果説人的身體活動需要空間,那麼,人的精神活動是不是也需要空間呢?精神活動的疆域應該怎麼來分配呢?這正是《精神的三間小屋》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議論性散文,它將“説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

二、知識卡片

1.作者檔案

畢淑敏,女,國內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祖籍山東文登,1952年生於新疆伊寧,長在北京。17歲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區當兵,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部隊服役11年。歷任衞生員,軍醫,1980年轉業回北京,在北師大獲文學碩士學位。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1987年發表處女作《崑崙殤》,共發表作品200餘萬字。

著有長篇小説《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中短篇小説《崑崙殤》《女人之約》《預約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驚奇》等;著有《畢淑敏文集》四卷。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説月報百花獎、當代文學獎、北京文學獎、崑崙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餘次。

2.背景鏈接

本文選自《畢淑敏散文》。本書收錄了畢淑敏多篇關於心理學的散文,本書收錄了《生命的借記卡》《讓死亡迴歸家庭》《非典附送的風鈴》等優秀散文作品。

3.語基積累

(1)生難字

櫺(líng)、厄(è)、襟(jīn)宥、(yòu)、弋(yì)

覷(qù)、麾(huī)、袤(mào)、贅(zhuì)、即(jí)

騁(chěng)、霓(ní)、銷(xiāo)、濡(rú)、挾(xié)

錚(zhēng)、汐(xī)、穢(huì)、惡(wù)、攢(zǎn)

(2)重點詞語

遊弋:在水中游動。

輕覷:輕視,小看。

抽絲剝繭:形容分析事物極為細緻,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層次。

林林總總:形容雜亂眾多。林林,眾多的樣子。總總,眾多而雜亂的樣子。

相得益彰:互相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好處。彰,顯著。

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後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銷,消瘦。

間不容髮:兩物中間容不下一根頭髮,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

可望而不可即:比喻事物高遠,難以實現或接近。望,遠遠地看。即,靠近,接觸。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

三、初步感知

1.文題探討

題目採用比喻的手法,把人的精神世界比作“三間小屋”,給人以温馨的感覺,同時給讀者以無限的遐想。

2.分層解讀

第一部分(第1~6段):引出話題——如何佈置我們的心靈空間,即建設“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裏應該修建“三間小屋”。

第一層(第7~8段):分析如何修建第一間精神小屋,即盛放着愛和恨的小屋。

第二層(第9~13段):分析如何修建第二間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業的小屋。

第三層(第14~17段):分析如何修建第三間精神小屋,即安放我們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建築得美觀結實的條件,並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

四、深層領悟

1.第一間精神小屋是什麼樣的?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第一間,盛着我們的愛與恨。作者首先選用兩組帶有對立情感的排比句,説明這種對比鮮明的愛和恨會將小屋擠得滿滿的,接着又用了幾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人生愛恨交織的經歷。接下來用一個假設句,告訴人們精神的小屋應多裝愛。充分體現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廣的胸懷。

2.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組龐大的數字,給人們一個對事業的時間概念。揭示出一個道理:不要小看人們所從事的事業對人產生的深遠影響。並告誡人們適合自己的事業要自己尋找,只有規劃好自己的事業,才能使事業和人生相得益彰。

3.第三間,安放我們自身,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個反問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兩個比喻句説明沒有自己的悲哀。告誡人們: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4.理解下面一句話的含義:

“這不但因為相宜的事業,並非像雨後的菌子一樣俯拾即是,而且因為我們對自身的認識,也是抽絲剝繭,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採用比喻的'手法,把找相宜的事業比作尋找雨後的菌子,説明相宜的事業並不容易找到;更進一步説明對自身的認識有一個艱難的探索過程。

5.分析文章結構,體會“大中求小,小中見大”的精妙構思。

人類情感豐富多彩,事業五色斑斕,對自身的認識也是逐漸撥雲見日的,房屋雖“小”,可盛放的寶物卻是無法用數字來計算的,作者是借幾間小屋使大心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大中求小,襯托呼應,既是作者行文的機智,更是作者謙遜人格的體現。

三間小屋組成了作者遼闊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畢淑敏那樣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間間累積勢必會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廈!

五、小結:

這是一篇議論、描寫抒情於一體的説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間小屋為載體,闡述了精神追求的內涵及其意義,激勵人們關注自我心靈,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昇華,表現了關注個性、關注自我、關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六、佈置作業:抄寫課後字詞;複習一單元字詞

七、板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gq2l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