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設計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設計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設計1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的一首古體詩,本詩描述了秋風破屋、長夜沾濕的情景,反映了戰亂中詩人的痛苦生活,表現了詩人關心百姓疾苦的寬廣胸懷和濟世情懷,是杜詩中的典範之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內容,掌握朗讀的韻律節奏。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閲讀能力和初步鑑賞能力,體會杜甫詩歌沉鬱頓挫的風格。

3、情感目標: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崇高情懷。

[教學方法]

1、 朗讀法 2、自主合作、討論探究法

[教學手段]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們祖國燦爛的文學史中,唐詩是一串璀璨奪目的明珠。在這串明珠中,杜甫的詩作以其強烈的時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獨戰鰲頭,被譽為“詩聖”。他的詩作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有《石壕吏》、《江畔獨步尋花》、《月夜》、《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

這節課,我們學習杜甫(板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體味杜甫憂國憂民的感情,鑑賞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

二、解題

1、“茅屋”:指詩人求親告友,於公園761年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的一座草堂。建成後,詩人十分喜悦。《江畔獨步尋花》中“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就是茅屋建成後詩人在江邊獨自散步和雨中憑欄遠眺時喜悦心情的反映。

杜甫草堂至今猶在,詩因秋風破屋而作,茅屋憑詩人高風亮節而傳。千百年來,杜甫草堂是人們瞻仰的聖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眾口傳頌的詩篇。多少名人大家為此作詩題聯,詠志讚歎,現在,我們以名家的詩作題聯及詩人自己相關的詩句作引子,來共同欣賞學習這一名篇。

2、寫作背景:

從公元755年安祿山叛變以來,流轉兵間,奔波秦隴的杜甫,總算暫時歇下腳來。這時,他已經四十九歲了。可是,好景不長,草堂營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發生了變化。公元761年2月,御史大夫崔光遠來兼成都尹。崔光遠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傢伙,是個毫無學識的賭棍,對詩人杜甫當然不會尊重,杜甫心情惡劣。這年八月,恰恰遇到成都平原風雨成災,草堂不止一次遭遇暴風雨襲擊。一次堂前臨江一棵兩百歲的楠木也被連根拔起,屋漏把詩人搞得十分狼狽。在那個狼狽的夜晚,詩人想得很多很多,留下了這一名篇。

三、學習新課

(一) 讀

1、 教師範讀

2、 學生自由朗讀

3、 齊讀

(二) 譯

1、閲讀課文提示,邊誦讀課文,邊參看註釋,有的,有的翻閲資料,有的互相詢問、討論;教師在學生行間查看,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

2、講清特殊詞意

3、參考翻譯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捲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窪的水塘裏。

南村的一羣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這樣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着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脣焦口燥也沒有用處,只好回來,拄着枴杖,自己歎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雲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裏蹬跛了。一下屋頂漏雨,連牀頭都沒有一點乾的地方。象線條一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牀濕,怎能捱到天亮。

怎麼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中所動搖,安穩得象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三)析

1、説説詩中描寫了幾幅畫面?抒發了作者的什麼情懷?

明確:

秋風卷屋

羣童抱茅憂國憂民

夜雨濕屋

2、挑出你們喜歡的詩句,並説説喜歡的理由。

(1)賞析生動傳神的字詞:

如:第一節“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寫出風的迅猛,還表現了茅草的動態。換成“吹”,風的力度不夠;“掀”表現不了茅草的動態。

“三”是虛數,“幾”的意思,有時形容多,有時形容少,在這裏説的是茅屋蓋得很薄,經不起風吹。

第三節中“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裏裂”。“鐵”表示a、很涼、很硬(天寒冷);b、色彩:很破舊、很髒,只有一被,無法拆洗(貧窮)。換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無被子破舊之意。

(2)品位含義豐富的詞語: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多方面理解。

如:第二節中“歸來倚仗自歎息”,“歎息”的含義是什麼?

a、歎息天公無情毀屋。b、歎息兒童幼稚,不明作者苦衷。

c、歎息黎民生活困苦(戰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初顯憂民思想。

再如:“長夜沾濕何由徹”中的“長夜”一詞一語雙關,既指眼前難捱的雨夜,又指戰亂造成的長時間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時局。

(四)總結遷移:

全詩共四節,前三節描寫了秋風卷屋、羣童抱茅、夜雨濕屋三幅畫面,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杜甫一家的不幸遭遇。然而令人佩服的是詩人在自己經受生活上、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時,想到的不是個人,而是普天之下千千萬萬像他這樣處於困苦境地的“寒士”,表現了只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美好願望,充分體現了他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儘管在當時的社會裏,詩人的願望無法實現,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寬闊的胸襟卻永遠閃耀着光芒,千百年來,人們一直不忘的絕不僅僅是他的詩,更是杜甫他這個人。

今天,你從杜甫的胸襟中得到了哪些啟示?主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切身的感受。

四、結束語

憂國憂民的.詩人,永遠會受到人們的愛戴。最後,讓我們懷着對杜甫的愛戴和敬仰,有感情地誦讀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設計2

學習目的:

1、瞭解杜甫推己及人,關心民生疾苦的進步思想。

2、學習精選材料以表達中心思想的藝術特點。

3、背誦默寫文言文。

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 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難點: 精選材料,平易質樸的藝術特點。

教學時數: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目標導學。

明確本課學習的目標和重難點。

二、作者、背景

簡介導入: (多媒體展示補充)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生於“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之家,應進士試,不第,困居長安十年,遂與現實接近,逐步觀察到各種社會矛盾,獲得豐富的創作題材。後任左拾遺,因故被貶。 759年,安史之亂未定,關內又大飢,乃棄官帶領全家輾轉西行,歷盡險阻,備嘗艱辛,親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後寫出諸如“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之類富有人民性、現實性的史詩。最後抵成都,由親友幫助,在西郊浣花溪,用兩年時間蓋上一間茅屋 (即今“成都草堂”,總算得到一個安身之處。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陣狂風捲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暴雨,濕透了室內衣被,茫茫黑夜,百感交集。詩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千千萬萬廣大人民的疾苦,不禁產生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善良宏願,於是寫下流傳久遠膾炙人口的詩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的詩題材豐富,內容深刻,十分真實地反映了勞動人民深受戰亂之苦和顛沛流離的生活,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獲得“詩史”的美稱,又被稱為“詩聖”。今有《杜工部集》存世,共收詩歌一千四百多首,本篇選自《杜少陵集詳註》卷十。

三、聽朗讀。

1、熟讀課文。注意下列詞語的發音:

怒 號() 掛 罥()長 林 梢()庇 護()突兀()布衾()三 重 茅()沉塘坳()飄 轉()俄 頃()喪 亂()廈()見此屋()

2、理解題目: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為……所……”是一個被動句式。茅屋被風吹破,風捲走了屋上的茅草。全詩寫風捲茅草,雨夜難眠等情景,以及由此產生的聯想。歌: 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是樂府詩的一種體裁。

四、小組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1、閲讀探究第一層。(1)解析文言。

(2)思考:這節詩使你想像到了怎樣的情景?哪些詞語渲染了風的威力?

明確:秋風肆虐之中,詩人茅屋的屋頂茅草被風捲走的慘狀。 卷、飛、渡、灑、掛、罥、飄轉、沉等一系列的動詞寫出風吹茅草的情狀

(3)這一段的敍述包含着詩人怎樣的內心情感?

詩人對茅草的關注,透露着對現實的焦慮,側面反映着詩人處境的艱難窘迫。根根茅草的動向都牽動着詩人的視線,撥動使人痛苦的心絃。 心苦痛惜

(4)概括層意:

2、閲讀探究第二層。

(1)解析文言。

(2)思考:這節詩表現了怎樣的情形?詩人此 時的心情怎樣?明確:一羣頑皮孩童當面將茅草抱走,詩人喊得口乾舌燥無濟於事,只能回來倚着枴杖獨自歎息。表現詩人焦急而又無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3)概括層意:

3、閲讀探究第三層。

(1)解析文言。

(2)思考:這節寫出了詩人怎樣的生活狀態?你覺得哪些詞語運用得較為傳神?

明確:表現了詩人屋漏又遭連夜雨,長夜沾濕難入眠的痛苦生活。如:“麻”字形象地説明雨點的密集;“鐵”字道出了被子的陳舊、髒硬、量少等,説明了杜甫生活的困窘。(3)概括層意:

4、閲讀探究第四層。

(1)解析文言。

(2)思考:無法入眠的杜甫在想些什麼?表現了詩人怎樣情懷?

明確:詩人沒有對自身遭遇叫苦連天,而是推己及人,由眼前個人的不幸想到天下所有的“寒士”,希望他們能擁有千萬間避風雨的“廣廈”。

(3)概括層意:

五、課文小結。

全詩層次清晰,由上到下,由外到裏,由自己推想到別人,條理分明。 描敍每一箇中心時,選用精當材料,不枝不蔓,問題集中,主旨鮮明。 用語非常準確、生動、鮮明,“怒號”反映風的威力;“飛渡”、“灑”、 “掛 ”、“飄轉”、“沉”描寫茅草被捲走的各種姿態,活靈活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k4k2n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