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花非花》教學設計

《花非花》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花非花》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花非花》教學設計

《花非花》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花非花》這首歌曲,使學生了解此曲作者、歌詞以及歌曲背景,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與呼吸在歌曲中的運用,為初學者打下良好的基礎。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掌握歌曲的旋律、音準、調式及語言的準確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本詩的作者,感受我國豐富的古詩文化。

教學重點:聲音統一,氣息均勻的控制能力。

教學難點:歌曲結尾部分的減慢與延長漸弱要做的恰到好處。

教學方法:啟發式、欣賞感受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1=C至1=G

二、情境導入

1.出示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讓學生説説詩的作者是誰?

2.出示視頻,介紹白居易。

3.揭題“今天,老師也為大家帶來了一首白居易的詩。不同的是,是用歌聲來表現詩句的,我們一起欣賞!”(出示視頻“花非花”)

4.介紹歌曲作者黃自。

三、寓教於樂

教唱歌曲

1.先用“lu”模唱。

2.按節奏讀歌詞。

3.學生輕唱歌詞。(注意音準,尤其是高音部分,需要較強的氣息控制。延音記號,2處1拍半,結尾1處3拍)

4.完整唱詞。(有強弱的演唱,首先要注意弱音開頭,不要唱的太重,中間部分的由強到弱,結尾部分的漸弱要控制好,每一句的吐字要掌握好)

5.學唱歌曲,表現歌曲的意境。

在學唱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每個字的字頭可唱得稍為、虛幻而柔美些,體現、朦朧詩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變化。注意氣息的運用,尤其是最後一句“去似朝雲無覓處”的`漸慢與漸弱的處理,氣息要控制好。

四、創造表現

1.請生討論這首詩的意思,發表自己的看法。

2.師總結,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詩中的惆悵柔美,對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3.再唱歌曲,用歌聲表達詩中的惆悵柔美。

4.請生説説歌中的P和漸弱起的作用,師總結。

5.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分組演唱。

五、拓展延伸

1.請生自己編一首小詩或者用自己編的小詩和自己喜歡的詩句填入歌曲,進行創編。

2.小組間評價反饋。

六、完美結課

請同學們課後用正確的歌唱姿勢、準確的呼吸方法,認真體會歌曲的含意,準確詮釋表達作品。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音樂與詩歌結合得完美貼切、珠聯璧合,對以我國古典詩詞為題材的聲樂作品有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學生能夠詠唱三首古詩詞,知道珍惜光陰和美好事物的道理。學生能夠用頭聲位置、有氣息支持的聲音背唱《花非花》。學生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並結合力度記號進行有感情的演唱。

總體來説,在“詠唱古詩詞”環節的教學中,可通過分析詩詞、朗讀詩詞進而分析音樂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也可採用引入有關詩詞或文學作品的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情境設計導入反響熱烈在課堂初始即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中掌握技能,同時還可以通過教師的語言、講解技巧、儀態、肢體示範動作等,讓學生學到技能方法;練習效果突出根據對學生不同方式的發聲訓練,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習;學生分小組學習、互動設計反饋較好在氣息練習、發聲練習、找重難點、解決重難點時,學生的團隊合作、互動的環節,不僅讓學生真正體驗了唱歌的技巧,學習的方法,更懂得了合作的快樂,培養了學生日後工作中所需具備的技能。學生互評效果好,學生上台表演完,都要進行學生互相評價,老師最終點評,既可以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可以鍛鍊學生的專業點評能力,共同學習。

不足之處:學生自己發揮的機會太少,不能充分做到課堂以學生為主,仍然有些被動。

《花非花》教學設計2

情感目標:

學習並演唱《花非花》,體會歌曲的藝術氣息和朦朧美。

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此歌,加強學生對發聲、吐字重要性的認識。

能力目標:

靈活滲透歌唱的姿勢與歌唱的氣息知識,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狀態和歌唱習慣。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歌曲內涵,恰如其分的表達。

2、歌曲字頭的“軟”表達。

教學方法:

講解、分析、啟發、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手風琴、豎笛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上節內容

二、發聲訓練

三、歌曲學習與演唱《花非花》

1、作品簡析: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詩人。字樂元,晚年局香山,自號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出生於小官僚家庭。少時因避戰亂“衣食不充,凍餒並至”直接體驗了民間疾苦。公元800年考中進士,以後做過一些小官,但因直言敢諫被貶。後又任杭州,蘇州刺史,管至刑部尚書。晚年閉居洛陽,75歲去世。終身主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的詩作《賣炭翁》《新豐折臂翁》《縛戲人》《憶江南》等因形象鮮明,主題深刻而成為傳誦名作。感傷詩中《長恨歌》《琵琶行》更是曲折生動,文彩精緻的大作,顯示了詩人卓越的藝術才能。

黃自(1904—1938)字今吾,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早年在美國歐柏林及耶魯大學音樂學校學作曲。1929年回國,先後在多所大學任教,培養了不少音樂人才。同時,從事音樂創作和著述,寫下了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近百首。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理論家。其作品結構嚴謹,線條分明,層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白居易的詩大都以言語淺近,意境顯露見長(相傳老嫗也能聽懂)。但這首《花非花》卻頗為“朦朧”。第一句“花非花,霧非霧”,就首先給人一種非花似花,非霧似霧的捉摸不定的感覺,可畢竟又似花還是非花,似霧還是非霧。第二句從“夜半來,天明去”的敍寫,似在説短暫易逝的夢。但第三四的“來如春夢”“去似朝霞”,即告訴我們“春夢”與“朝霞”也是比喻。這種如行雲流水,環環相扣的一連串的比喻,只喻體(用作比喻的物體),而不喻本(被喻之物),確實詩的意境蒙上了一層“朦朧”色彩。但這首詩的詩意又不是晦澀到不可捉摸的地步,從他同期的,甚至為同一目的而作的《漸簡吟可知,《花非花》可能表現的是對一種生活中存在過的,而又很快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與惋惜。該詩節律規整,奇麗纏綿,為千古傳頌之佳作。

2.從複習學過的歌曲《西風的'話》導入,唱完後請學生回顧歌曲的曲作者是誰,從而進入本課的學習。

3.哼唱旋律。

邊唱邊劃旋律線,感受旋律的線條美。考慮部分學生進入變聲期,教師可適當降低音高。

4.聆聽歌曲範唱,理解歌詞表達的意境。請學生用輕而高位置的聲音來朗讀歌詞,用高位置的發聲感覺幫助學生感受這首朦朧詩的意境。朗讀後,可請學生談談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教師還可抓住歌詞中“花非花”、“霧非霧”和“夜半來、天明去”啟發學生理解詩詞所比喻的短暫易逝,難持長久的含義。

5.有情感地吟誦歌詞,體會詞曲音調的緊密結合。

可先請學生根據詩中每個字的聲調,適當地放慢速度、延長韻母來吟誦,然後請一組同學吟誦一句歌詞,一組同學哼唱一句旋律,其他同學對照。感知詞的聲調和旋律的音調之間的聯繫。

6.學唱歌曲,表現歌曲的意境。

在學唱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每個字的字頭可唱得稍為、虛幻而柔美些,體現、朦朧詩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變化。注意氣息的運用,尤其是最後一句“去似朝雲無覓處”的漸慢與漸弱的處理,氣息要控制好。

四、拓展

根據教學提示的要求,複習和交流學生已掌握的有關詩詞歌曲,可以個人或設計小組演唱等多種表演形式,與同伴分享和分組展示。

五、小結

教師進行

標籤: 花非花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l7n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