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黔之驢教學設計

黔之驢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黔之驢教學設計

《黔之驢》是七年級下半學期的一篇文言文,根據《課程標準》中要求國中學生“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的要求,以及本單元文言文所表現的重視德行、保持正直操守的價值取向,我確定了本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瞭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品。

(2)積累掌握一些文言詞彙,如:蔽、窺、稍、??然、狎、跳踉等,翻譯全文。

(3)理解本文的內容即老虎懼驢、識驢、戲弄驢、吃掉驢的過程和本文啟示人們應該認識事物本質、克服對未知事物畏懼的心理,從而駕馭並征服客觀事物,掌握真本領,真才幹的重要的寓意

2、過程和方法:

(1)在朗讀、自由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結合註釋看課文,自己試譯課文,使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小組討論,歸納出文章的寓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教會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要善於年個認識事物的本質,使學生認識到掌握真本領、真才幹的重要。

  三、教學重點:

1、積累並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詞,學會翻譯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內容和寓意。

  四、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對心理和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

2、理解並掌握“龐然大物”“黔驢技窮”這兩個成語。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1、導入:

大家一定記得有這樣一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江雪》。我想這首小詩為身在南國的人們描繪了一幅絕美的雪景,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另一篇比較著名的文章《黔之驢》,看看作者又會給我們哪些驚喜和啟示。

2、作家、作品簡介

柳宗元(773--819),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二十一歲登進士第,三十一歲為監察御史。順宗即位,王叔文等執政,他參加了王叔文的集團,被任命為禮部員外郎。這時他和王叔文,劉禹錫等積極從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罷宮市,免進奉、擢用忠良、貶謫贓官等,做了不少有利於人民的大事。王叔文執政不到七個月,因為遭到宦官和舊官僚聯合反攻而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後,改為柳州刺史。憲宗元和十四年,死於柳州,年四十七歲。所以他還有另外一個稱號就是“柳柳州”。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以後的作品,有些是採取寓言的形式,諷刺了當時腐敗的政治和社會。文章短小警策,含意深遠,表現了傑出的諷刺才能。《三戒》是著名的諷刺小品,包括《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諷刺了封建剝削階級醜惡的人情世態。

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與韋應物並稱,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著有《柳河東集》。

3、具體講解:

(1)教師範讀課文,並強調讀準下列字音:

黔(qián)窺(kuī)?(yìn)駭(hài)遁(dùn)噬(shì)狎(xiá)踉(liáng)倚(yǐ)

(2)學生自由朗讀。

(3)讀完課文後,請大家分組討論文章翻譯。教師指定每小組的翻譯範圍。

(4)教師板書重點詞:

船——用船蔽——隱藏窺——偷看

稍——漸漸地 ??然——小心謹慎的樣子遁——逃走

且——將要噬——咬異能——特殊的本領

習——習慣狎——親近而不莊重計——盤算

跳踉——跳躍蹄——踢

(5)請每組的學生代表到講台前説出文言文翻譯,教師予以指正。

①第一小節: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譯文:

黔這個地方沒有驢子,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入黔地。運到後卻沒有什麼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就把它當作了神奇的東西。於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地窺探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很小心謹慎,不瞭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領。

②第二小節: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

譯文:

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大為驚駭,頓時遠遠地逃跑;認為驢子將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懼。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子好象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似的;漸漸地習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後後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驢子,態度更為隨便,碰擦闖蕩、衝撞冒犯它。

③第三至四小節:

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譯文:

驢禁不住發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心想到:“驢子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罷了!”於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6)師生問答:

問:請找出課文中描寫老虎心理活動及動作的詞句。

答:(學生看書,之後舉手)心理活動的有:“虎大駭”“以為且噬已也”“以為神”。

問:嗯,這是心理活動,表示動作的呢?

答:“蔽林間窺之”

問:對,還有嗎?誰能補充。

答:“稍出近之”“跳踉大闞”

問:好。能説説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驢的嗎?

答:叫聲。

問:根據是什麼?從哪一句可以看出來?

答:“驢一聲長鳴”。

問:答得很好。除此以外,還有嗎?誰來補充?

答:還有動作。如“驢大怒,啼之”。

師:不錯,這是它的本領。除了這兩點以外,還有嗎?(提示)大家別忘了,開篇第一段,作者是怎樣描寫驢的外表的?

生:“龐然大物”

師:對,那這是從哪方面來寫的呢?

生:是“形體”。

師:就是説作者從聲音、動作、形體三個方面來寫驢的。那麼虎開始為什麼害怕驢?

生:因為虎見到驢形體大,是個“龐然大物”。把它“以為神”,當作神奇的東西。

師:虎後來為什麼能吃掉驢?

生:因為虎通過多次觀察,知道驢的本領只不過會叫,會踢,所以能吃掉驢。

師:嗯,老虎知道驢的本領只會“鳴”和“蹄”,“技止此耳”,沒有什麼別的能耐,才吃掉它。

師: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虎能做到“知已知彼……

生:“百戰不殆”。

師:文中描寫老虎吃掉驢的過程所用的句子是?

生:(齊答)“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

師:很好。看來我們今後再做什麼事的時候,一定要熟悉對方或這種事物,才能瞭解它,從而戰勝它(他)。

師:現在請大家想一想:驢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劇?為什麼?大家可以小組討論交流一下,然後請學生來回答。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做最後的點評:

我們考慮的是驢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劇,無非有兩種可能,或者能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不論哪一種可能,只要能説明你的理由即可。但有一點,我們應該知道,驢之所以最終被老虎吃掉,是因為它沒有什麼真本事。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掌握真本領,有真才實學,才能在將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4、總結寓意:

師:寓言往往通過一定的故事,講明一個道理,寓含諷喻勸戒的意義。它常用動植物或非生物作為主人公,藉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那麼這篇寓言借驢和虎這兩個動物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先請學生來回答,教師做最後的小結。

小結:

如果從驢的角度談,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應該掌握文化知識,有了真知識、真本領,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地,而且要謙虛;如果從老虎的角度談,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該多觀察,多瞭解對方的情況,才能使自己處於有利地位,才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戰不殆”,而且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謹慎,這些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找到證明:起初虎不瞭解驢的時候,它“蔽林間窺之”,躲在樹林子裏偷看,當驢一鳴,給老虎嚇跑之後,它又回來繼續觀察,如“稍出近之”,“近出前後,終不敢搏”。我們也可以説文中的老虎具有認準一個目標,就不放棄,始終堅持的精神。

  七、總結、擴展:

《黔之驢》是外強中乾的小人的寫照,雖然他們“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而其實無德無能。作者用寓言尖鋭地諷刺了這種人。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也許他們會有一時的風光,但這個世界要的是真本事!只有具備真才實學的人才能很好地在社會中立足!

  八、佈置作業:

1.熟讀並背誦課文。

2.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讀後感。

  附:板書設計

黔之驢(寓言)

柳宗元

驢 虎

形態:龐然大物 ——— 以為神 畏驢

聲音:鳴 ——— 甚恐 ↓

動作:踢 ——— 喜(技止此耳) 食驢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m401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