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加法教學設計15篇

加法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加法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加法教學設計15篇

加法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藉助學具的直觀操作,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的算理,明白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10”的道理。掌握計算方法,並會筆算100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

2.能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目標解析:

通過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的算理,親身經歷個位上不夠減時應該從十位退“1”當“10”來減,同時在交流、計算中掌握100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筆算的算法。

教學重點:掌握100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的算理和算法,並會筆算100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的算理,明白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10”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一)口算。

15-7= 20-8= 17-9= 13-7=

指定某名學生説説口算時是怎樣想的,提示:利用小棒來説明理由。

(二)課件出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三名金牌榜”情境圖。

代表團

金牌數

中國

51

美國

36

俄羅斯

23

1.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2.根據圖中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有關減法的什麼數學問題嗎?

3.學生彙報有關減法的數學問題,收集如下:

(1)中國比美國多多少枚金牌?(美國比中國少多少枚金牌?)

(2)中國比俄羅斯多多少枚金牌?(俄羅斯比中國少多少枚金牌?)

(3)美國比俄羅斯多多少枚金牌?(俄羅斯比美國少多少枚金牌?)

4.學生先獨立解決問題(3),指定某名學生板演,全班交流,筆算時應該注意到什麼?

(板書: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5.學生根據問題一、問題二列出算式:51-36=,51-23=

【設計意圖:複習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計算能力的平台,這個展示過程,激活了學生已有的`兩位數減一位數、100以內不退位減法的知識經驗,也是幫助學生理解10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做好鋪墊,完成知識的遷移、提升,為後續的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撐。】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嘗試練習,製造衝突。

1.學生試着口算51-36= 。

2.嘗試列豎式計算,同桌交流遇到的困難。

3.指定某名學生彙報,引發衝突:個位上的數不夠減。

(二)動手操作,建立表象。

1.小組內藉助小棒進行探究,教師巡視。

2.彙報交流,理解算理。

預設:①11-6=5,40-30=10,5+10=15

②10-6=4,4+1=5,40-30=10,5+10=15

問:為什麼都要拆開一捆啊?

3.課件演示擺小棒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三)明確算理,掌握算法。

1.根據擺小棒的過程,學生列豎式計算,同時指定某名學生板演。

2.全班交流,掌握算法。

(1)個位:當被減數的個位上的數不夠減時該怎麼辦呢?當被減數的十位上退1後被減數的個位上就是多少?個位上減得的差是多少?它表示什麼意思?(提示:幾個幾)

(2)十位:現在被減數的十位上是多少?十位上減得的差是多少?這時減得的差表什麼意思?(提示:幾個幾)

(3)結合擺小棒的過程,列豎式計算。

(4)學生交流:個位和十位分別怎樣算?並形成如下板書:

強調: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退位點記住點。

3.練習鞏固。

列豎式計算問題(2):51-23,指定某名學生板演,然後全班交流。

(四)運用知識,拓展提高。

1.出示題目,理解題意。

小明到書店買了一本24元的書,付給售貨員50元,應找給小明多少元?

2.學生列式,並列豎式計算,指定某名學生板演,然後全班反饋,強調:從十位上退“1”後,個位上要算10減3。

3.比較51-36和50-24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五)觀察比較,全面認識。

今天學的列豎式計算和前面學的有什麼不同?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背景,體會減法的意義;藉助學具幫助學生理解100以內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算理,有效地溝通了算理與算法之間的聯繫。同時放手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把學生推向主體地位。】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一)教材第19頁的“做一做”。

先讓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同時指定某名學生板演,強調:退位點要點。

(二)教材第20頁的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然後全班交流,着重強調:十位上應該怎樣算。

(三)教材第21頁的第6題。

課件逐題出示,學生搶答,説明錯誤的理由,然後強調計算時注意的問題。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着重讓學生學以致用,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能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活躍了課堂氣氛,能輕輕鬆鬆做數學。】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這節課我們在動手操作中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覺得自己學得如何?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的評價,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五、課後小練筆

教材第20頁第4題。

加法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第7冊

教學目標:

1、教學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會運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2、過程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會運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難點:

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為用字母表示的一般規律,熟練掌握簡便運算的一般規律和基本技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習加法交換律

1、課間操時間,大家都在進行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大家説説你在操場上喜歡玩什麼?來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提問:從這張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提示:今天主要研究加法運算)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①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2、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45 17+28=45)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兩個算式有什麼是相同的有什麼是不同的?它們的結果呢?(兩個加數相同,都是28和17,加數的位置不同,計算結果相同)

你們能用一個符號把它們連接以來嗎?教師繼續板書:28+17=17+28為什麼能用等號連接起來呢?指出:這兩個算式都表示兩個數相加,儘管加數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但和不變,所以可以用加號連接.你們能夠自己模仿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算式,並追問:這樣的算式能寫幾個?

3、我們再仔細的觀察這幾個算式,,兩個數相加時會有什麼樣的規律呢?象這樣的算式還有多少?也就是説任何兩個加數相加都存在這樣的.規律.你們能結合上節課總結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方法用一個算式來表示你們的新發現嗎?

教師巡視,並作相應的輔導,在學生交流,板書:a+b=b+a。

4、教師小結: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則運算中包含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把這些規律叫做運算律。板書:運算律。教師指着板書指出:我們剛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學生齊讀一遍。二.組織練習

完成練習題。下面我們再來研究加法中的另一個規律。

三、學習加法結合律

1、剛才通過解決第一題,我們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們有沒有新的發現?

2、你們會自己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想想你為什麼這樣列式?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回答,教師有意識地板書:

(28+17)+23=68(人)28+(17+23)(28+23)+17=68(人)28+(23+17)讓回答的同學説説這麼列式是怎麼思考的?

下面,我們就來針對這兩個算式開展研究:(28+17)+23 28+(17+23)

4、那你們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有什麼關係呢?(參與運算的數相同,運算結果一樣;運算順序不同)你們能用什麼符號連接?教師板書:(28+17)+23=28+(17+23)

5、出示:下面的Ο裏能填上合適的符號嗎?(30+10)+50Ο30+(10+50)(27+23)+47Ο27+(23+47)

6、看着黑板上的板書,你們從中有了什麼新的發現?學生小組交流後全班再交流,教師: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7、這樣的描述太長又難記,你們從第一個運算律中能得到啟發,用簡便的方法來表示你們的發現嗎?自己嘗試寫一下。

板書:(a+b)+c=a+(b+c)教師揭示: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第二個運算律——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8、滲透簡便運算。計算比賽:兩位同學上前比賽,不寫過程,直接寫得數,看誰速度快!

甲同學計算45+(88+12),乙同學計算(45+88)+12,30秒時間到!停筆!我宣佈,甲同學快!乙同學慢!老師這樣評價,你們有話要説嗎?不公平!尤其是乙同學!甲同學算式中先算88加12,正好湊成100。乙同學呢?(湊不成100)能湊整的快是嗎?好,再來一題!這次公平一點,自己選擇,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師出示:75+(48+25)(75+25)+48等於多少?你算的是哪道?為什麼都選這道?因為先算75加25正好得到100。原來巧用運算律還能使一些計算更簡便呢!

9、做練習題鞏固知識點

58+36+22+64= 357+288+143= 248+192+352= 129+235+171+165=

五、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六、作業與思考題

加法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一、創設情境上星期老師到圖書館去調查了各年級的借書情況,製成了一張表,看:出示“各年級借書情況統計表”:各年級借書情況統計表各年級借書情況統計表年級一本數:你從表中知道了什麼?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邊問邊板書:加法) 學生提問題 年級和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一年級和二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一年級和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問題,説明你們都很愛動腦筋。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探索計算方法:

師:要求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應該怎樣列算式?

師:請同學們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求出結果。

(生練習,小組討論交流)

2.師:誰願意把你想出的計算方法告訴大家?

(學生可能會説口算的方法,以及用撥算珠的方法,肯定學生的想法,並通過撥算珠的方法,強調要在對應的數位上撥算珠,也就是數位要對齊。)

3.鼓勵學生用筆算的形式計算。一起回憶豎式計算。

師:在列豎式時,兩個加數要怎樣?如何計算?

師:應從哪一位算起?

教師列豎式計算:

百 十 個

1 4 3

+ 1 2 6

2 6 9

3)指名説筆算過程,以及在結果中每一位上數表示什麼?

4)小結:三位數相加時應怎樣列豎式,從哪裏算起?

2、要想知道自己算得對不對,可以進行驗算。

2)將例題中的兩個加數位置交換,該怎樣列式?

(板書豎式: 1 2 6 )

+ 1 4 3

3)學生筆算,看計算的結果和例題相比會怎樣?

4)説明:在筆算是要檢查加法做的`對不對,可以用交換加數的位置再計算一遍,看得數是否一樣,這樣的檢查叫做驗算。

5.小結:這節課學習了三位數筆算加法,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用交換兩個加數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驗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1)在書上算一算。(生獨立計算)

2)你想怎樣驗算?

3)彙報。你是怎樣算的?怎樣驗算的?

想想做做第3題第4題。

加法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56~5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結論的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並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的水平。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用觀察、猜想、驗證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正確地用字母來表示。

教學難點: 用語言表述加法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1、同學們,喜歡體育活動嗎?都喜歡哪些體育活動呀?

2、經常體育活動可以強身健體,這些小朋友也在開展活動,看,從圖中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

3、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二、教學例題,驗證規律。

1、根據學生的問題,隨機選擇主要的兩個來研究。

(1)跳繩的有多少人 ?(2)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師生研究第一個問題,得出加法交換律。

(1)學生讀題,弄清題意。

(2)學生説算式和結果,教師出示28+17=45 人和17+28=45人

(3)請觀察這兩道算式,它們都是求什麼?結果相同嗎?我們可以用“=”把它們連起來

(4)教師板書:28+17=17+28)

(5)學生讀算式並觀察思考。得出加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加,交換了位置,和不變。

3、拋出問題,得出猜想。

(1)教師問:是不是任意兩個加數,交換了位置,和都不變呢?

(2)小結: 看來經過一個算式得到的結論,只能是一個猜想,要驗證這個猜想,就要舉更多的例子。

4、驗證猜想,體會方法。

(1)同桌兩人合作,選好兩個數,比如一人算6+8, 另一人算8+6,比比結果,如果相同就可以寫出一個等式,坐在左邊的同學負責記下這個等式。

(2) 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教師小結: 照這樣下去,能寫完嗎 ?加省略號。這些例子都在説明“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是正確的。

(3) 學生找一找,交換加數的位置,和變的.例子。

教師通過互聯網,求助結果,進一步證明加法交換律的正確性。

5、得出結論,字母表示。

(1)學生讀結論。(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所有的算式。(3)歸納小結,指出加法交換律。

6、 及時鞏固,聯繫舊知。

三、運用方法,繼續探究。

1、出現第二個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學生讀題。在本子上用綜合算式解答。

2、交流想法,得出算式。

(28+17)+23 28+(17+23) )

師生交流: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麼?他們的得數相同。我們也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起來。

教師板書:(28+17)+23 = 28+(17+23)

3、 學生做書上的題目,繼續認識這樣的等式。

4、根據等式,提出猜想。

5、學生驗證猜想,教師隨機點撥。

(1) 出示友情提示:1、同桌合作,想好三個數,按順序計算和先算後兩個數,看有什麼發現?。2、 在小組裏説一説你們的驗證過程。

(2)學生彙報,板演等式。

(3)小結結果,得出結論。

6、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

板書:(a+b)+c=a+(b+c)

7、聯繫交換律,比較兩個定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其中最後一題,要提醒學生注意:它先是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又運用了加法結合律。

2、第二題。

學生在課本上獨立完成,再想想為什麼這樣填?

生口答,師演示過程。

3、第4題,從每組題目中選擇你喜歡的一題做一做。

學生彙報,教師引導。

五、總結全課:同學們交流收穫。

加法教學設計5

一、教學內容: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P20——P21

二、教學目標:

1、知道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使運算簡便;會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律,對某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2、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受簡便計算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並掌握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難點:能正確迅速找出湊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數的兩個加數。

四、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適的.數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計算並驗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換律,我們可以進行加法的驗算。在計算過程中,這兩個運算律還可以使計算簡便。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部分知識。板書課題: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二)探索發現

1、出示教材第20頁例3情境圖。

創設情境:回顧李叔叔騎車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後四天將繼續行駛並計劃好了騎車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後四天的行程計劃的?按照計劃李叔叔後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你會計算嗎?

2、解決問題。

教師出示問題:按照計劃,李叔叔後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學生獨立解答。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15+132+118+85。

3、組織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彙報。

彙報預設: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較算法。

比較一下哪種算法更簡便,你是怎麼想的,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學生通過比較發現:運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改變其運算順序,可以使計算更為簡便)

教師強調:在計算時,應先觀察題目,分析是否能夠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學生小結:把能湊成整十、整百的數結合起來先算,可使運算簡便。(板書:關鍵:“湊整”方法:“用運算律”)

5.基本運用。

用簡便方法計算。

718+57+82 57+62+138

(1)學生獨立完成,並説説為什麼這樣計算。

(2)師生共同歸納方法:碰到一個加法算式,先看有沒有能“湊整”的數,如有,再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①觀察有沒有能湊整的數。

②如無,按順序計算或豎式計算;如有,用加法運算律計算。

6、湊整訓練。

把左邊和右邊的數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線連起來。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決定是否運用運算律,關鍵看題中有沒有可湊整的數。因此要正確迅速地做出決定,必須加快我們分辨湊整數的速度。

(三)檢測評價

1、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集體訂正。交流時讓學生説清楚應用了什麼運算律。

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

60+145+40+355 372+42+258 146+143+54+257

(四)評價反饋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如何應用加法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讓學生互相補充,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明確只要把能湊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數結合起來先算,就可使運算簡便。

(五)板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例3:按照計劃,李叔叔後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換律

=(115+85)+(132+118)加法結合律

=200+250

=450(千米)

關鍵:“湊整”方法:“用運算律”

在計算加法時,運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六、教學後記

加法教學設計6

 第3章有理數的運算

3.1有理數的加法與減法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加法運算律簡化加法運算.

2.理解加法運算律在加法運算中的作用,適當進行計算以及訓練.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經歷對有理數的運算,領悟解決問題應選擇適當的方法,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難點

如何運用加法運算律簡化運算

知識重點

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設計原則

複習知識

引入課題

通過展示四道題目,讓學生分析是運用哪條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而進一步總結複習有理數加法法則。

師提問:有理數加法運算能不能更簡便呢?我們這節課就來探討一下。.

(出示課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律

讓學生感受到有理數的運算在實際中是很簡單的,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分析問題

探究新知

1.讓學生運用有理數加法法則自主運算.

注意:符號的確定是由幾種情況決定的①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②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

2.觀察四組算式中的加數和他們的和,提問:有什麼發現?從加數的位置,和的角度探討.

3.通過練習和討論,引導學生得出:

交換律--兩個有理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用代數式表示:a+b=b+a.

運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個有理數,可以是正數,也可以是負數或者零.在同一個式子中,同一個字母表示同一個數.

4.兩個運算律分別是交換律和結合律,在得出交換律的基礎上,運用同樣的推導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1)(小組合作)自主做題,將步驟和答案寫出,並將答案在小組裏訂正.

(2)交流彙報.從運算順序,和的角度進行探討.(各學習小組的彙報結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

(3)説一説運用的加法法則是什麼?(①運算順序,②和)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歸納.

(4)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出示有理數加法運算律:結合律.

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用代數式表示:a+(b+c)=(a+b)+c

(用投影儀展示)

有理數加法交換律:

1.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有理數運算使用的兩個運算律,滲透分類討論思想.

教師需對學生進行相應,點撥、指導,引導學生對有理數相加運算時進行相應的步驟,體現教師的引領作用.

①交換律是兩個加數相加,結合律是三個加數相加,那四個數相加或者更多的數相加也可以運用交換律和結合律.

②教師巡堂隨時進行相關的指導,關注每一們學生及各個學習小組的活動情況,及時做好引導.

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板書或用投影儀進行展示)

例1計算:

下列運用加法交換律的變形中,錯誤的是()

A.30+20=20+30

B.(-5)+(-13)=(-13)+(-5)

C.(-37)+16=16+(-37)

D.10+(-20)=20+(-10)

教師板演,讓學生説出加法交換律的應用方法.

例2計算:

(+23)+(?12)+(+7)

例3計算:

(?1/3)+(?5/2)+(?2/3)+(+1/2)

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確做有理數的加法應怎樣運用兩條運算律:(1)加法交換律;(2)加法結合律.

學生活動:請學生總結做題過程中運用哪些方法可以簡化運算。

注意點:(1)學會運用運算律解題.(2)教師板演的例題要完整體現過程,並要求學生在剛開始學的時候要把中間的過程寫完整.(3)體現化歸思想.(4)這裏增加了兩道題目,要是讓學生能較為熟練地運用運算律進行計算.

拓寬學生視野,讓學

生體會到數學與實踐的密切聯繫。

課堂練習

導學案上的練習題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有何收穫?(讓學生口答)

本課作業

必做題:閲讀教科書第47頁,教科書第49頁練習題1、2題。

本課教育評註(課堂設計原則,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教後反思:本節課的難點是運用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加法運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總結出來,但是同時運用兩個規律解題就不知道怎麼來運算。要引導學生從做題過程中總結幾種方法,課下多加練習進行鞏固。

加法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4、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愉悦。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老師聽算,學生計算在課堂練習本上。

3×5+4= 5×7+1= 4×9+8=

6×8+5= 8×3-6= 9×9-9=

指名訂正答案,生自己改正。

[設計意圖]:通過準備練習,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投影出示教材第8頁主題圖)

(1)談話引人:

師:前兩節課我們一起解決了遊樂園裏看木偶戲的人數和孩子們買麪包後,麪包師傅還剩多少個麪包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到蹺蹺板樂園去看看,好嗎?

引導生觀察理解圖意和提出問題。

教師有選擇的板書:

有3組小朋友在玩蹺蹺板,每一組有4人。又來了7人,一共有多少人?

(2)小組交流討論

a、應該怎樣計算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b、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c、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d、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有一種寫一種特別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算)

a. 4+4+4+7=19(人)

4×3=12(人) 12+7=19(人)

4×3+7=19(人)

b.2+2+2+2+2+2+7=19(人)

6×2=12(人) 12+7=19(人)

6×2+7=19(人)

c. 4+4+4+4+3=19(人)

4×4+3=19(人)

d.4+4+4+7=19(人)

(3)比較各種方法的異同。

明確名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只不過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4)小結:用乘加和加法兩個分步算式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合寫成一個乘加的綜合算式,這樣算式更加簡潔。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並自主解決。體會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

2、做一做。(投影出示教材第9頁圖)。

師先引導生仔細觀察主題圖,獲得已知信息。

師: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會解答嗎?

(先讓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然後指名彙報)

(樹上原來有10只小鳥,飛走了4只,又飛來了3只,樹上現在有多少隻小鳥?)

10-4+3=9(只) 10+3-4=9(只) ……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1題(投影出示主題圖)

讓學生説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説一説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二的第2題(投影出示主題圖)

讓學生説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説一説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同時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

(四)、課堂作業設計(視情況,投影出示)

1、小白兔種了7 行胡蘿蔔,每行8個。準備送給小黑兔10個,小白兔還剩幾個胡蘿蔔?

2、小明看一本故事書,看了4天,每天看6頁,還剩13頁沒有看。這本故事書一共有多少頁?

3、媽媽買來2盒月餅,每盒有9塊。送給奶奶6塊,還剩多少塊月餅?

4、小力買了5 個練習本,每本1元,他又買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錢,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錢?

(五)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嗎?

指名答後師小結:在我們生活中,對同一個問題可以從多種角度去觀察、思考,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板書:

用乘法和加法(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a. 4+4+4+7=19(人)

4×3=12(人) 12+7=19(人)

4×3+7=19(人)

b. 2+2+2+2+2+2+7=19(人)

6×2=12(人) 12+7=19(人)

6×2+7=19(人)

c. 4+4+4+4+3=19(人)

4×4=16 (人) 16+3 =19(人)

4×4+3=19(人)

d.4+4+4+7=19(人)

教學反思:

乘加的知識對於孩子們來説有所接觸,而且計算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出現在實際問題之中時,有的.孩子就不一定會想到用乘加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反而有個別的孩子習慣了用連加的方法。當然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今天,孩子用連加的方法計算並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學習是一步一步深入的,學生也不可能始終停留在用加法計算。所以,在以後的練習中我重點引導孩子們用簡單的乘加法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通過進一步的練習強化,孩子們也體會到了兩種方法的異同,並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選擇“好”、“優”的方法。

加法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複習3的組成,學習按圖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係及學習列出算式。

2、讓學生來理解加法的含義,讓學生掌握得數是3的加法

3、使學生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法應用題,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4、在活動中體現遊戲的愉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教育學生熱愛生活,平時仔細觀察,善於在生活中發現數學,並把學到的應用到生活中去。

A組同學通過實物和圖感知物體的數量關係能正確列出加法算式並計算,B組同學同學通過實物和圖感知物體的數量關係能正確列出加法算式並計算,c組同學掌握3的組成,能正確認讀3的加法算式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實物和圖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並能列出加法算式並正確計算

2、難點:能用所學的知識解答簡單的加法應用題

教具準備:

1、蘋果教具3個、香蕉教具3個、數字卡片

2、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3的'組成(通過蘋果教具演示3的組成)

2、認讀3的組成(中重度學生)

前面我們學習了1+1=2,得數是2的加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得數是3的加法:板書得數是3的加法。

二、出示直觀教具,學習3的加法

1、出示ppt課件:一隻小猴子,再出示2只小猴子,先讓學生數一數,分別標上相應的數字1和2,再讓學生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多少隻小猴子,標上3,告訴學生求合起來一共有多少隻小猴子可以通過數一數知道,我們還可以用加法來計算,用1只小猴子加上2只小猴子,用加法算式可以這樣表示:1+2=3,出示加法算式,講講算式的意思。

2、師帶學生齊讀算式:1+2=3

3、依次出示兩隻小猴,再出示一隻小猴,讓學生數一數,列出算式:2+1=3

4、師帶學生齊讀算式:2+1=3

5、師出示課件:兔子圖片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列出加法算式:2+1=3

6、師出示課件:西紅柿及花寶寶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並列出加法算式:1+2=32+1=3

7、師在生活中找出物體讓學生數一數,列出得數是3的加法算式

8、師小結:告訴學生得數是3的加法共有兩道:1+2=32+1=3(出示課件)

9、引導學生讀3的加法算式

三、引導學生看圖編3以內的加法應用題

1、出示課件:先出示兩隻熊,教學生認識一下,數一數,再跑出來一隻熊,問學生現在一共有幾隻熊?引導學生列式計算:2+1=3

2、師出示水果教具讓學生編一編,算一算,郭鋭拿了1個香蕉,孫文嬌又拿了2個香蕉,現在他們兩個人一共有多少個香蕉?

請學生列式計算:1+2=3

四、鞏固練習

1、教師用算術卡片出題,比如:1+2=2+1=,輕度學生直接計算説出結果,把算式貼在黑板上並寫上結果。重度學生用數卡擺算式,看誰擺得又快又對,

2、填一填,連一連

3、看圖寫算式:樹上有2只小鳥,又飛來1只,現在一共有幾隻?

五、師小結

六、作業

1、讓學生書寫加法算式

2、教師檢查,對書寫有錯誤的學生給予幫助

加法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47頁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2、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複習整數加減法計算法則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①出示書本情境圖,列式、揭示課題

②自主探究,學生獨立嘗試列豎式計算(分小組研究加法或減法)

③組長收集組內不同的做法

④集體交流。小組彙報各種不同的做法,全班展開討論,小組內辯論。

⑤師生交流,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⑥同步練習

2、教學試一試①出示情境圖

2、列式②學生獨立做

③集體討論,解決計算結果末尾“0”處理

3、課堂小結

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麼相同點?計算小數加減法應注意些什麼?

三、鞏固練習

1、看誰眼睛亮①1題多錯、②計算結果“0”的處理。

2、小組競賽(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算得又對又快)

3、課堂作業,當堂批改

四、全課小結

《小數加法和減法》的教後反思

江蘇省阜寧縣實驗國小

尹素文

這次我有幸到楊州上課,上的課題是《小數加法和減法》,這是在學習整數加減法和三年級學習得《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這節課要讓學生知道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試教時發現只有少部分學生嘗試獨立完成用豎式計算時會受到整數加減法的影響,考慮到末位對齊,也有幾個學生把整數和整數對齊、小數和小數末位對齊,考慮到絕大部分學生完全能憑藉學習整數加減法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經驗,通過自學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所以我採取了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學習,讓學生獨立的嘗試列豎式計算,然後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辨別哪種豎式是正確的,哪種豎式是錯誤的,並集體分析錯誤的原因,説説正確的豎式該怎麼列,上完課後感覺學生的表現還不錯,課堂上發言很積極,個個都參與學習,所有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計算結果化簡。

自我感覺幾處較好的地方:

1、小數加減法的算理。例題:+,學生不大容易講出算理,但通過小組合作,全班討論的方式,針對錯例,有學生説出了錯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學生説出的4應和的7對齊,接着我就追問為什麼的4應和的7對齊,有的學生説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對齊,也有學生説4表示4個十分之一,7表示7個十分之一個所以4要和7對齊,還有學生説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對齊,然後我話鋒一轉問那這題錯在哪兒呢,學生比較自然的説出相同數位沒對齊或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相加減等。

2、學生的發言比較理想,這節課對於學生以前舊知的遷移還是比較重要的,所以一開始我就複習了用豎式計算整數加減法,並讓學生根據豎式説出算理,這樣為下面的學習節約了很多的時間,而且學生也有話可説,有幾處學生的發言還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覺不足之處:

1、我作為一名教師,本身素養需進一步提高。

2、由於時間的限制有個別學生的問題沒有在課堂上解決,如小組競賽。

最後説説教學這節課的一些個人經驗。

1、複習用豎式計算整數加減法是為了比較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相同點。

2、例題儘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讓學生知道怎樣算,還得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算,不能那樣算。

3、對於要化簡的題型,第一次出現,讓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原來去掉小數末尾的0,更簡潔,讓學生上展台修改,其他學生對照修改,這短短半分鐘一定不能少。

4、練習要有層次和趣味性:(1)列豎式,學生判斷豎式列的'是否正確,方便中下等學生熟悉列式的模式。(2)只有橫式,要求學生自己列式計算,這是完整的計算鞏固。(3)改錯,這是防微杜漸的練習,預防小數點不對齊,計算結果不化簡,掌握計算方法但計算不仔細等(4)小組計算競賽,既達到練習的目的,又能增強小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整個課堂掀起學習高潮。這節課使我成長了不少,特別感謝談開彬校長幫我分析了現在計算課的特點,強調了算理的重要,擬定教學的思路,感謝鹽城市教科院的各位領導把這次去楊州賽課的機會給了我,還幫我修改了例題的呈現方式,練習的層次,感謝姚聖友主任給了我很多細節的指導,指導我提問的方式,告訴我節約時間可以設計習題紙等。感謝所有給我幫助的人,謝謝!

加法教學設計10

學習內容:

P28/例1(加法交換律)P29/例2(加法結合律)

課時

1課時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重點: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學習難點: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學習方法:

合作交流

學習準備:

主題圖掛圖

學習流程設疑導入

情景圖導入

出示27頁情景圖,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預習提綱

1、如何列式。

2、為什麼列的式子不同?它們的結果是怎樣。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3、試着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

4、通過這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麼?能不能用一句話説出來。

5、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換律嗎?

6、例2的式子能用什麼方法來計算。有幾種方法。

7、不同的方法計算結果怎樣。

8、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通過這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麼?能不能用一句話説出來。

9、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結合律。

展示互動

學生展示的方式、內容等

教師預設需補充、分析、強調的地方

1、將討論的.式子的關係向各組同學展示。

2、各小組展示自己小組記定律的方法。

3、分別説説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運算定律的。

4、討論為什麼要學習運算定律。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

探究提升

(△+☆)+○=△+(☆+○)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歸納反思

學生小結本節課學習的加法的運算定律。

今天這節課你們都有什麼收穫?

你能把這些運用於以後的學習中嗎?

達標測評

1、填空

(69+172)+

○69+(

+28)

300+

=600+

A+B=

+

+36=25+

2、P28/做一做

P31/4、1

板書設計

加法的運算定律

a+b=b+a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a+b)+c=a+(b+c)

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

加法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使學初步體會用“數的組成”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是最簡便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能正確讀出寫出加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操作、表述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經歷加法的計算過程,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數的組成”來進行加法計算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小棒、圓片,小動物貼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大森林裏看看,請仔細觀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組內小夥伴説一説。(出示主題圖)

交流彙報:生列式師板書:4+1=5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4加1等於5,你是怎樣算出的?可以利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想一想,説一説。

2、小組交流,探討多種算法。

3、全班交流,代表彙報。

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師做適當的引導:點數、接數、心算、擺學具、數的組成4和1組成5所以4+1=5,從而拓展學生的思路,體現算法多樣化。

4、一道題,就有這麼多算法,請小朋友們説一説,你最喜歡哪種算法?為什麼?

學生髮表完自己的意見後,師對於用數的組成求和的同學給予高度評價。

3、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1、做第25的“做一做”第1題。

(1)仔細觀察、分析、説圖意。

(2)全班交流,彙報算式。

根據學生的彙報師板書:3+2=5 2+3=5

(3)説説你的計算方法。

(4)仔細觀察這兩道題,發現了什麼?

讓學生初步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做第25的“做一做”的2題。

(1)學生按要求擺一擺。

(2)口頭列算式。

(3)打開書填在書上。

3、由學生獨立完成第28的1題。

4、師出示卡片1+1、2+1、1+2,生動手用學具擺,並彙報得數。

5、做第28的2題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四、寓練於樂,鞏固深化

分組進行“紅花配綠葉”的活動。

要求:為“綠葉”上的算式,找到相應的“紅花”答案。

活動方式:小組合作,比一比哪個組找到的答案多,圖案設計最美。

學生互評:給優勝的小組獎勵“團結協作星”、“智慧星”。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表現的真好!而且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加法的計算,老師希望你們課下多練習,提高自己的計算速度。

加法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四年級下冊數學95—97頁

教學目標:1、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繫,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並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情境導入

1、師:小數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老師手中的這兩本書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一本是語文,一本是品德與社會,這兩本書的價錢同樣是用小數表示的。拿出這兩本書來,誰來告訴老師這兩本書的價格分別是多少?

(語文:5.69元品德與社會:6.18元)

2、師:根據我們發現的這兩本書的價格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

(兩本書一共多少元?兩本書相差多少元?)

第一個問題用什麼方法計算?第二個問題呢?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要用到小數的加減,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二、嘗試計算,構建新知。

1、學生嘗試計算。

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先列出橫式,再列出豎式。

(指名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師:你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都談到了相同數位對齊,滿十進一,不夠減向前一位借一,這些方法,我們在什麼時候用過呢?(整數加減法的時候)

師:那也就是説,計算小數加減法其實是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來計算的。

2、觀察算式,發現方法。

師:下面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個題,你認為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應該注意什麼?(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對齊)

三、自主編題,內化知識。

1、聯繫生活,自主編題。

師:昨天,老師走進了一家文具店,看到了這樣一些商品信息。

課件出示:書:33.27元彩色筆:9.6元

足球:60.4元跳繩:7.53元

師:你能用這些信息編一道題自己解決嗎?把你想到的問題記在心裏,把你的解決方案寫在紙上,先列出橫式,在列出豎式。

2、同桌交流:(1)你提出了什麼問題?

(2)你是怎樣計算的?

(3)通過這個題的計算,你想提醒大傢什麼?

3、全班交流。

(1)挑選兩位小數減一位小數的題。如:33.27—9.6=

師:剛才這位同學提到了小數點對齊,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讓小數點對齊呢?

(小數點對齊就保證了相同數位對齊。引導學生用小數的意義來解釋。)

(2)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如:9.6–7.53=

師:當遇到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或位數少的小數減去位數多的小數時,我們可以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在小數的末尾補“0”,這樣計算起來更方便。

(3)得數是整數。如:9.6+60.4=70.0(元)

師:我們接着看這位同學編的題,一起讀出它的結果?70.00元

師:怎樣寫更簡潔呢?(直接寫出70元)

師:太棒了,像這種情況,在橫式上寫結果的時候我們一般要對結果進行化簡,體現數學的簡潔美。

(4)小結:剛才我們看了這麼多同學編的題,那現在你認為我們的小數加減法還應該注意什麼呢?

(要對結果進行化簡——把小數點末尾的0去掉。)

(5)看來,大家的收穫可真不少,那你會計算小數加減法了嗎?好,那同桌相互檢查一下自己編的題,看有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有問題就改正過來。

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非常不錯,通過自己編的題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還明白了方法背後的道理,有了這些理解,相信你一定能夠靈活而準確地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就讓我們帶着這些收穫進入我們的闖關遊戲當中吧,看大家掌握得怎麼樣?你們敢挑戰嗎?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第一關:定位停車

(1)5.73-0.6=5.13

師:這裏有一個小數減法的算式,被減數5.73已經寫好了,減數0.6已經在小卡車上準備好了,這輛小卡車開到哪兒停下了合適呢?這樣,用你們的聲音來控制它,一會兒小卡車開動起來,你覺得該到哪兒停你就喊停。

(2)課件出示12+0.43=

這一次又該停在哪兒呢?怎麼了?(開過了)

師:卡車司機犯難了,12沒有小數點,該怎麼對齊呀?誰來給他出出主意?

在你們的眼裏12也有小數點,12的小數點在12的後面。(課件演示12的小數點)是這樣嗎?那我們讓小卡車退回來,這樣就可以做加法了,結果是:12.43。

2、第二關:摘取智慧星

下面有三顆智慧星,但要得到智慧星必須正確計算出下面的.算式,你有信心闖關並摘取智慧星嗎?

7.2–6.45=12.53+4.67=5–0.41=

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完成。

5–0.41=在列豎式的時候,5改寫成5.00可以嗎?那為什麼不改寫成5.0呢?

3、第三關:認識小巨人

師:你們認識他嗎?(姚明)你們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米嗎?(2.26米)

師:這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入場的畫面,他牽着一個小男孩,你們認識他嗎?

師:他就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背出了兩名同學的小英雄林浩,你們知道林浩當年的身高是多少嗎?

師:老師給你們一個小提示,你一定能算出來。

拓展:姚明的身高2.26米,林浩站在0.45米的凳子上還比姚明矮0.53米,林浩的身高是多少米?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

師:林浩的身高是1.28米,他倆的身高雖然相差了很多,但他們都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四、課堂小結:(3分)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小數加減法,最令人高興的是我們是通過自己編的題來研究的,那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呢?

加法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通過“購書”,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兩位數的加減法。

2、通過感受生活,明確數學就在身邊,並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估算意識。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設計説明:

本課是學生在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小數,會比較小數大小及小數的性質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教學內容是兩小數的加法與減法,這節課把探討小數加法的算法作為重點,把整數減小數作為難點,讓學生在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法的基礎上,獨立解決小數減法的算法問題;理解其中小數點一定要對齊,是由於單位相同的數值才能相加減的緣故,小數點對齊的本質就是數位對齊;讓學生了解小數加減法類似於整數加減法,把小數加減法融合到學生已有的整數加減法的經驗中,讓學生體會到知識間的融會貫通;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體會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經過對這節課的研究,我們在設計時力求在以下幾方面有所突破。

1、明確目標定位創設和諧情趣

本節課以“講故事比賽”為主線,創設“購書”與“比賽”兩個情節,把小數加減法的知識串聯起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握好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舊知識,並作為教學出發點,積極營造一種和諧、愉快、輕鬆的學習氛圍。教師將走出知識技能的重圍,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不但能學到知識技能,更能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靈活使用教材體現數學實用價值

在設計時大膽、靈活、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一開始,就創設“購書”的情境,讓學生估算、猜測、計算,在練習中又創設故事比賽的情境,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並通過自己探索,逐步嘗試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解決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絕大部分都來自於學生自己。這樣的設計,其目的是既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又有利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計算的意義及方法,達到計算的基本要求,真正感知到所學習的數學是有價值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3、重視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

《標準》第一學段具體目標中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在本節課中,教師將始終關注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從新課導入到練習設計,教師不但要求學生估一估,同時,還注意引導學生説説估算的過程,將估算教學有機地滲透到小數加減法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出示情境:為了參加學校組織的講故事比賽,星期天小明去新華書店買書,其中有4本書,小明看了之後特別喜歡,但是小明身邊只帶了16元錢。

①想一想:小明最多能買幾本書?為什麼?

②猜一猜:小明可能會買哪兩本書?怎麼計算?

③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①有這麼多情況,但又都是用加法計算的,為什麼?

②以7.82+7.11為例研究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A、獨立思考、計算。

B、同桌相互交流計算方法

C、學生板書不同的計算方法。

D、師、生共同研究、討論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E、小結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相同數位對齊。

③計算其他幾種情況的價錢,並解決小數末尾有0的處理方法。

2、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①按學生的猜測計算應找回的的錢。

A、學生獨立思考、計算,並相互交流各自的計算方法

B、討論整數減小數的解決方法。

②小結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相同數位對齊。

3、總結小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方法,揭示課題。

4、試一試。

①計算:

4.36+2.6410.2-8.7515.4+2.9619-8.47

②添數字:

□.□□10

-4.28-□.□

0.926.86

三、聯繫生活解決問題

1、出示講故事比賽的情境:

小明:普通話得分:8.50分、內容得分:0.88分

小麗:普通話得分:8.85分、內容得分:0.45分

①根據這兩個信息,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同桌相互交流,然後列式計算。

②同時衝進決賽的還有10號選手:小芳同學,她的內容得分是0.63分,她的普通話得多少分才能趕上或超過小明?

四、課後延伸拓展運用

實踐活動:如果家長一週給你10元錢,你會怎樣安排你的開支,請你把一週的開支情況記錄下來,最後算一算,還剩下多少錢或超出多少錢,再向你的家長説説能想到些什麼?

五、師生小結:這節課主要學習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加法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計算百以內加法的經驗,探索並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能用豎式計算和在100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並會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計算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比較、分析和簡單推理的能力。教學重難點:探索並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引入:在學習新知識前,先通過一些小題目給我們的小腦袋做做操,同時,也觀察哪些同學在説的時候最認真,聽別人的時候最安靜、最仔細,他就是我們班最會發言、傾聽的學生。投影出示:口算題。

+50=53+3=400+200=53+30=600+40=530+300=

師:在口算時,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在口算的時候要注意,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

師表揚用語。

師:你能用豎式計算下面這題嗎?

投影出示:35+24=

師:在列豎式計算時,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投影出示:列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

(指名同學板演,其他學生拿出本子寫)師:你算對了嗎?

生:...

引導語:通過活動,我們知道無論是口算還是筆算,在計算時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可以相加,這節課我們將要用這個規律開始學習新的知識。揭示課題:不進位加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複習引入中涉及到以前學習的加法口算和豎式計算,有助於學生通過回顧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學習本課的鋪墊,同時,複習中,重點強調了“相同數位的數才能相加”“從個位算起”口算和豎式計算關鍵點,為學生在後面自主探索三位數加三位數和三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提供了幫助。]

二、新授

1.以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

引導語:這是圖書室第七週各年級借書情況統計(一年級85本......)

師:根據這些信息,誰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要求:學生提問之後,要説説如何列式,無需解答)生:......2.根據學生交流有先選擇地投影出兩個題(預設:可能有學生提不出其中的一道問題,就以老師自己的名義提出)

(1)二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2)二年級和六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引導指出:本節課我們先來解決這兩個問題,其餘的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學習中加以解決。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與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同時,學生通過自己提問並列式,也能夠讓學生體驗提出並解決問題過程,激發後續探究新知的動力]3.解決“二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的問題。(1)自主探索豎式計算。

師:要求二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誰知道怎樣列式?

生:143+126

師投影出示:143+126=_____(本)

問:你打算用什麼辦法來計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同桌之間交流,指名學生回答。預設一:學生提出用計數器計算。指名同學到黑板前演示。

師注意學生撥珠的順序(從個位撥)預設二:學生提出用豎式計算

師:你能嘗試用豎式計算出來嗎?(讓學生到黑板前嘗試)

及時提問:你在列豎式時,兩個加數要怎樣?(數位對齊)師:為什麼要相同數位對齊?(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想加)

師:也就是把哪些數對齊?計算又從哪一位算起?(6和3對齊,2和4對齊,1和1對齊)(要從個位説起。)

強調並投影出示(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

同學板演,並説説筆算的過程。(全體同學注意板演過程)(如果這個學生到時候算不出來的情況,鼓勵其他學生接着嘗試)

師最後針對學生的板演,示範豎式計算的過程,並強調相同數位對齊,個位算起)

(2)驗算。

引導語:剛才我們已經算出了這兩個數相加的和,那如果想知道算的對不對,該怎麼辦?

師:驗算的方法還有很多,通常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板書或投影“驗算:”)學生交流並嘗試“143+126”的驗算過程。

投影出示:126+143的豎式,要求學生照樣子檢查自己的驗算,看到有什麼不同之處。

師: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的得數和第一次算出的得數什麼的關係?(一樣)假設反問:如果兩次算出的得數不一樣,那説明了什麼?

4.學生獨立解決“二年級和六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問題,並驗算。師巡視,適時指導。全班交流,訂正。

5.小結:筆算要檢查加法做的對不對,可以用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看是否和第3一次一樣,這樣的檢查,我們就叫作驗算。

三、練習鞏固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筆算。

(2)説説筆算過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按要求完成計算,並提醒學生寫豎式時數位要對齊。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説説表中信息有哪些,要解決問題該怎樣計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説説看圖知道哪些信息,要求什麼?該用什麼方法計算?

(2)列式解答。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列豎式時要注意什麼?要從哪一位算起,又來怎樣驗算?

加法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通過嘗試解決實際問題,觀察、比較、發現並概括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2、初步學習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簡便計算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探究數學運算定律的基本體驗和一般方法,培養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的意識和習慣

學習重點:探索和理解加法運算定律。

學習難點:獲得探究數學運算定律的基本體驗和一般方法。

學習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播放FLASH動畫“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並列式。

2、師:觀察兩道算式,它們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3、引入新課:猴子吃橡子的故事中藴藏着什麼數學奧祕呢?加法運算有什麼規律呢?

二、探究新知,掌握定律

(一)探究加法交換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規律。

(1)創設問題情境。

多媒體演示李叔叔騎自行車旅行的情景,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2)嘗試解決問題。

①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樣列式計算呢?

1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討論為什麼要用加法?(這兩道題都是要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就要用加法計算。)

②40+56和56+40這兩個算式計算結果相等,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40+56=56+40

2、在枚舉中驗證規律。

(1)觀察思考。

觀察這一組算式,你能發現些什麼?(在這組加法算式中,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2)猜想驗證。

請同學們先自己在練習本上舉幾個例子驗證一下。

(3)交流彙總。

3、在比較中概括規律。

(1)總結規律。

你能用自已的話説出你發現的規律嗎?並給你發現的規律命名。(任意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

(2)用符號表示加法交換律。(a+b=b+a)

4、在練習中應用加法交換律。

(1)完成課本練習五第2題部分題目。

(2)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二)探究加法結合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規律

(1)出示主題圖,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後讓學生自己列出算式計算。

(3)組織學生交流,展示各種算法。

(88+104)+96=88+(104+96)比較等號左右兩邊的算式的異同?

2、在枚舉中驗證規律。

3、在比較中概括規律,並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

小結:通常用(a+b)+e=a+(b+)表示加法結合律。

4、在練習中應用加法結合律。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2題。

三、運用新知,鞏固定律

1、練習五第1題。

2、練習五第4題。

四、回題反思,全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觀察、發現、猜想、驗證學習了加法交換率和加法結合律。

標籤: 加法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o2gkn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