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從軍行教案設計

從軍行教案設計

  從軍行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從軍行教案設計

1理解本詩抓住典型場面進行概括性描寫的特點

2在瞭解詩歌中所體現出來的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的基礎上,體會其昂揚蓬勃、奮發豪邁的勇於報國的精神

3 賞析本詩的藝術手法(誇張、直抒胸臆、視聽描寫等)

4初步瞭解邊塞詩的特徵及鑑賞邊塞詩的方法

  學習重點:賞析本詩運用的表現技巧

  學習難點:理解本詩抓住典型場面進行概括性描寫的特點

  教學設想:抓住關鍵詞賞析詩句,把握詩的主旨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習步驟:

  一、瞭解作者和初唐四傑

閲讀下面材料,瞭解作者和初唐四傑

楊炯是華陰縣(今陝西華陰)人。高宗顯慶六年(公元六六一年),被舉為神童,送入朝廷,授校書郎,才只十一歲。永隆二年(公元六八一年),為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他也和王勃一樣,自以為有才,對人態度傲慢,武則天當政時,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三年任滿,改任盈川縣令(今四川筠連縣),卒於任所。後人稱他為楊盈川,他的詩文存於今者,稱《楊盈川集》。楊炯以邊塞征戰詩著名,所作如《從軍行》、《出塞》、《戰城南》、《紫騮馬》等,表現了為國立功的戰鬥精神,氣勢軒昂,風格豪放。

從唐高宗到武后初年,中國詩壇上出現了四顆光輝閃耀的新星------王勃、駱賓王、楊炯、盧照鄰。類似的人生經歷,傑出的創作才華,功力近似的詩文創作,令四位新星的名字緊緊地聯結在一起,被人稱做“四傑”或者“四才子”,文學史上稱他們為“初唐四傑”。 他們的詩歌,從宮廷走向人生,題材較為廣泛,風格也較清俊。

代表作品如: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閣序》著有《王子安集》

楊炯 《從軍行》。

盧照鄰《長安古意》。

駱賓王 〈在獄詠蟬》另有著名的《討武檄》作品集為《臨海集》。

  二 、寫作背景

《舊唐書·高宗紀》載:永隆二年 (681),突厥入侵固原、慶陽一帶,裴行儉奉命出征。楊炯此詩當作於此時。

  三.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朗讀詩歌

2、根據註釋,初探詩意。

①從軍行: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

②“烽火”句:化用《漢書?匈奴傳》“烽火通於甘泉、長安數月”語意。西京,指長安。 ③牙璋:調兵的符信,分兩塊,合處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別掌握在朝廷與和主將手中,調兵時以此為憑。鳳闕:指長安宮闕。《史記?封禪書》:“(建章宮)其東二十餘丈。” ④龍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敵方要地。

⑤凋:此處意為“使脱色”。旗畫:軍旗上的彩畫。

⑥百夫長:指下級軍官。

3、依據註釋疏通詩意,並再次朗誦

4、集體朗讀,讀出語調

  四.賞析全詩

1、初唐四傑的從軍、出塞之作,多表現知識分子立功邊陲的壯志豪情,慷慨雄壯,對盛唐邊塞詩的成熟和繁榮有一定的影響。請結合相關詩句説説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尾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保邊衞國的壯志豪情。)

一個投筆從戎,不甘作伏案書生,渴望為國建立功業的英雄形象躍然紙上。

2、作者寫出了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哪幾個場面?分別用兩個字概括。

一二句來犯,三句辭京、出征,四句圍城(包圍敵人),苦戰(展開激烈戰鬥),(最後抒懷))

詩人沒有去寫書生投筆從戎的具體細節,而是抓住這一過程中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片斷進行概括性的描寫,是一種跳躍性的結構,突出了軍情的緊急和戰鬥的激烈。

3、具體分析

㈠首聯:

1.首句是怎樣表現軍情緊急的?分析“烽火”這一意象。

古代邊塞要地設有烽火台。邊境一有軍事警報,就通過烽火台傳遞信號,白天燒狼糞,青煙直上;晚上點燃柴火,烽火高照,看到了狼煙或烽火,便知軍情緊急。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出來了。

2.賞析關鍵詞“照”的`表達作用。

一個“照”字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寫出了烽火之猛烈,戰勢之危急,渲染了緊張氣氛。

3.賞析關鍵詞“自”。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願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㈡頷聯:

1.第三句“牙璋辭鳳闕”,描寫軍隊辭京出師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調兵的符信,分凹凸兩塊,分別掌握在皇帝和主將手中。“鳳闕”是皇宮的代稱。這裏,詩人用“牙璋”、“鳳闕”兩詞,顯得典雅、穩重。為什麼用典雅、莊重的詞語?

既説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師場面的隆重和莊嚴。

2.第四句“鐵騎繞龍城”,“鐵騎”與“龍城”相對烘托了怎樣的氛圍?

“鐵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鬥的戰爭氣氛。

3、“牙璋”“鳳闕”“鐵騎”“龍城”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

4.賞析“繞”字。

一個“繞”字,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勢和冒死赴敵的勇氣。

4.“牙璋”才“辭鳳闕”,“鐵騎”已“繞龍城”,詞采壯麗,對偶精整,而一氣直貫,將反侵略的軍事行動寫得迅猛凌歷,聲勢逼人。

㈢頸聯:

1、“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採用了什麼手法?描寫了怎樣的場面?

(視聽結合,繪聲繪色,以戰地風雪烘托戰鬥之激烈。)

2、蘇軾認為詩作應“言而有盡而意無窮”,給人留下了想像的餘地。你認為《從軍行》是否做到這一點?為什麼?

(第三聯描寫了兩軍交鋒的戰鬥場面。漫天大雪,紛紛飄下,軍旗上畫着的青龍白虎之類的圖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風呼嘯,戰鼓雷鳴,各種聲響混雜在一起,迴盪在邊地沙場之上。這裏寫的只是眼中看到的雪和旗的景色,耳中聽到的風和鼓角的聲音,但我從這裏便可以想象得到,那兵來將擋、人仰馬翻、刀光閃爍、箭簇紛飛、戰馬嘶鳴、殺聲震地的壯烈戰鬥聲面。那麼大的一個激戰聲面,只用了十個字,就非常生動地勾畫出來,的確收到了“言少意多”的藝術效果。)

㈣尾聯:

儘管風雪苦寒,戰鬥激烈,仍然“寧為百夫長”,為保衞祖國效力。首尾呼應,完美地表現了“從軍”的主題。

  五.總結

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鬥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這首詩情調慷慨激昂,可以説是盛唐邊塞詩的先聲。

  六、拓展延伸

從軍行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

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彈不盡,

高高秋月下長城。

(1)從題材上看,這首詩是______________詩,它的感情基調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請説出詩中運用哪些意象來描寫場面?(2分)

(3)“一切景語皆情語”。結合“高高秋月下長城”一句,談談你的認識。(4分)

  七、知識歸納

1、邊塞詩的產生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頻仍,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於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2、邊塞詩的特徵。

從內容看:多寫戰爭場面,邊塞特有的風光,將士艱苦的邊塞生活,徵人的鄉愁離恨等。

從意象看:多有校尉、瀚海、單于、烽火、胡騎(馬)、匈奴、邊土(庭)、大漠、鐵衣、徵人、刁斗、金鼓、李將軍、鐵騎、玉門關、沙場、樓蘭等意象

從感情看: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情;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怨情;對國力強盛,奇異的邊塞風光,將士奮勇殺敵、視死如歸精神的禮讚;對將士緊張艱苦的邊塞生活,徵人愁思的同情;對朝廷窮兵黷武,將領驕奢淫慾,不體恤士兵的譏諷等感情。

3、邊塞詩的鑑賞方法

(1)、抓住詩中所描繪的邊塞風貌(景和人)。

(2)、把握時代特徵,理解所描寫事物的特徵

(3)、推敲作品中所藴含的不同思想。

 八、大學聯考對接

閲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後回答問題。 (2004年 江蘇卷)

徵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1)為什麼説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説明。

(2)詩題為“徵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九、作業

1、閲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2006天津卷)

涼州詞(其一)

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注:磧(qì)沙漠。練,白絹,絲織品的一種。

(1)“無數鈴聲遙過磧”句表現了怎樣的邊塞景象?

(2)本詩運用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qegj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