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木蘭從軍》的教學案例

《木蘭從軍》的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

《木蘭從軍》的教學案例

張廣平老師把收錄機放在講桌上,然後喜氣洋洋地對學生説:“同學們,老師現在要了解一件事,喜歡聽河南戲的小朋友把手舉起來。”曲沃縣離河南很近,同學們熟悉河南戲,機靈的孩子們知道老師要放戲曲錄音,便不約而同地舉起手,隨後便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我喜歡”、“我喜歡”。

老師説:“好!老師也很喜歡,不過河南戲很多,昨天老師選了一段精彩的,請大家欣賞欣賞。”

老師放豫劇《花木蘭從軍》中的《誰説女子不如兒男》。

有的學生如痴如迷地聽着,有的學生竟跟着手舞足蹈地唱起來。

老師説:“請小朋友再認真聽一遍,然後試着唱唱你最喜歡的一句。”老師重放。

這一下學生可得意了,教室裏熱鬧起來,七嘴八舌地唱起來,有的唱:“白天去耕地,夜晚來織棉”。有的唱:“誰説女子不如兒男。”有的唱:“劉大哥講話理太偏”。有的竟能整段唱下來。學生還真是都積極地參與着。

當學生漸漸靜下來的時候。老師説:“咱們齊唱一句‘誰説女子不如兒男’吧!”師生們有滋有味地重複唱着這一句。

老師説:“同學們看課本63頁,帶上感情自由讀《木蘭從軍》,反覆熟讀課文,一直讀到能看到花木蘭站在了你的面前為止。今後我們再唱‘誰説女子不如兒男’時就更有感情了。”

我們看到學生十分投入地自由讀課文,用探究的眼光,用真誠的口氣,在呼喚着花木蘭快點走到自己面前。

熟讀課文大約15分鐘。

老師説:“在剛才熟讀課文的過程中,誰看到了花木蘭站在了你的面前?”

學生紛紛搶着回答:“我!”“我!”“我!”

有一個淘氣的小男孩説:“老師,我看到了,花木蘭是一個好好漂亮的姑娘呢!”

教室裏一陣笑聲。

老師也笑着説:“是嗎?我也看到了花木蘭是一個十分漂亮的姑娘,還是十分勇敢的姑娘,大家想一想,這麼漂亮的'勇敢的姑娘是怎麼説服家裏人替父從軍的?”

學生沉默片刻後説話了:

有的説:“她肯定説,父親,你年齡大了,跑不快,讓我替你去當兵吧!我會打勝仗的”。

有的説:“她肯定是説,爸爸、媽媽,你們放心吧,我不會給你們丟臉的。你等我的好消息吧”。

有的説:“她肯定説,爸爸、媽媽,我才不怕吃苦呢!我女扮男裝,照樣會打仗”。

還有的説:“她肯定迸會説,小弟弟,你照顧好爸爸、媽媽,我給你拿獎盃回來”。

學生的思維在互相碰撞中不斷進發出耀眼的火花。

老師説:“小朋友想象得真好,把老師都説服了。那麼大家一定會抄寫好這三個生詞吧!抄一抄,再各寫一句話。”老師邊説邊把“勝利”、“將士”、“徵兵”三個詞語卡片貼在黑板上。

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寫生字詞,寫句子,時時鼓勵着學生。

課堂小結時,老師興奮地説:“今天同學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名字叫……”

“花木蘭”!學生也興奮地搶答着。

“好!讓我們再齊唱三遍‘誰説女子不如兒男’吧”。

師生在昂揚和諧的氛圍中走出了教室。有的學生還邊唱邊比比劃劃地跑在操場上玩耍。有的聽課老師也小聲哼着走出了教室。

  案例分析:

課後我們和授課老師一番對話:

問:“這節課你自我感覺如何?”

答:“我本人自我感覺還是良好的。還是聽聽各位老師的意見吧”。

問:“這節課的目標你覺得把握的怎樣?”

答:“這節課的目標是反覆熟讀背誦課文,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學習6個生字,我覺得今天在我設置的“籠罩”裏,學生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努力做一個發展的人。”

問:“你説的‘籠罩’是什麼意思?”

答:“我先放一整段戲曲,然後重點學會唱‘誰説女子不如兒男’一句,就是給學生創設一個利於學習本文的環境,使這個環境緊緊地‘籠罩’着學生的身心,學生在這個‘籠’裏面不知不覺地就‘熟’了”。

問:“我們覺得你在語文的人文性方面做得很巧妙,能談談你的想法嗎?”

答:“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統一的,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我想學生在熟讀課文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對花木蘭的崇拜之情,花木蘭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學生的終生髮展是有益的。這裏我不強調讓學生學習花木蘭的什麼什麼精神,而是讓他自己去感悟,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嘛”。

新課程倡導師生共同成長。從這節課裏,我們確實看到了有收穫的不僅是學生,老師同時也大有收穫,我們這些教研員也大有收穫。張老師在這裏用一種環境“籠罩”學生的身心,使我們很受啟迪,對二年級學生來説,他們儘管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但沒有強制性的約束是不行的,這個“籠罩”既有開放性又有強制性,還有藝術性,學生在這個“籠罩”裏確實是不知不覺地“熟”了。

反過來,我們設想一下學生,這節課一定能給他們留下難忘的印象。如果在此節課前會唱“誰説女子不如兒男”,那麼他(她)在這節課上得到了深一層的感悟;如果在此節課前不會唱“誰説女子不如兒男”,那麼他(她)會為這節課學會了唱而自豪。

花木蘭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記憶裏,成了他們崇拜的偶像。學生樂於學生字詞,敢於想象,通過這節課,我們看到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94rq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