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淺談關於國中生物實驗教學

淺談關於國中生物實驗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集實驗性、實踐性及科學性於一身的自然科學,隨着現代科學的發展,它越來越顯示出其二十一世紀領先科學的獨特魄力。生物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幫助學生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飛躍的一個重要環節,應當引起廣大生物教師的高度重視。新課程標準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更應該體現出來,這是落實素質教育方針,培養學生基本技能一個突出表現。

淺談關於國中生物實驗教學

從新課程標準國中生物實驗教材來看,生物實驗教學形式不外乎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應用與實踐、調查研究這幾種形式。其中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部分應該在課堂上完成,應用與實踐,調查研究等可安排學生在課下完成。

生物實驗教學既然是生物教學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就必須從思想上重視它,不能把它看成一件可有可無的事。在現行的教育管理體制下,部分生物教師依然穿新鞋走老路,以準備生物實驗麻煩、學校現有儀器缺乏等種種理由為藉口,在進行生物教學時還是照本宣科,以“學生朗讀,討論,老師指出重點,學生劃線”這些表面上看似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簡單的學習方式來打發生物教學。雖然在時間加汗水的付出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績,但是卻未能達到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的目的。這樣的教育其實是一種失敗的教育,今天我們培養的是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可以想像出來他在學校裏學到的那些乾巴巴的生物知識如何能適應新世紀的需要?又怎麼能擔當起時代的弄潮兒的角色?何來創新?又怎能創新與合作?

演示實驗是國中生物實驗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它具有現象鮮明、直觀、簡潔明瞭等特點,離開了演示實驗的鋪墊,課文中的部分概念、原理及規律就顯得蒼白無力,如空中樓閣,飛來之峯了。例如,國中生物實驗教材中在講敍莖的輸導作用時,就設置了一個非常簡單便行的演示實驗:取兩枝生長健壯的植物枝條,把它們插入盛有紅色墨水的錐形瓶中放到陽光下照射2~3小時後取下,可以看到葉脈變紅了,説明莖(此處指的是枝條)具有輸導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的作用。如果用小刀把枝條縱向劈開,就可以看到枝條中只有樹皮與髓之間的木質部變紅了。由此可以證實紅墨水是通過木質部向上運輸的。接着再引導學生來分析木質部的結構特點:木質部中主要由死細胞構成的木纖維和由死細胞構成的導管兩部分構成,並且木纖維部分上、下不相通(沒有輸導功能),只有導管是上下相通的管道。至此可以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莖輸導水分與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來完成的。這樣既可以為前面所講的導管具有輸導水分與無機鹽的作用得以驗證,也可以為後面學生對“樹怕傷皮,不怕空心”的理解作鋪墊。可以想像出來,如果我們在講解“莖的輸導作用”一節不設置這麼一個演示實驗,單靠老師一張嘴,學生手中的一枝筆加上死記硬背這些單調的枯燥無味的學習方式能讓學生清晰地理解莖的 輸導作用嗎?簡直是痴心妄想。可見,巧妙地設計一個演示實驗可以為學生的理解、記憶掃除障礙。這也是教師為學生減輕學習負擔所做的一份貢獻啊!

學生實驗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為“自主、合作與探究”,而學生分組實驗正是這種學習方式的一個具體體現,也是落實“雙基”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學生實驗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以及動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鍛鍊與提高。試想一想,有哪一種學習方式能比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及親身體驗、感受所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為他們創設親身實踐、動手操作、親身感受與體會,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分享合作學習的快樂,感知科學探究的成功感與自豪感。真正地感到:我也能行!唯有如此,他們才能揚起學習與生活的風帆,勇敢地去搏擊科學的驚濤駭浪,去征服一個個科學的險峯……如果在我們的引領之下,學生感受到了自己在進步,在發展、在一步步走向成功,學習不就成了一件快樂的事了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一詞有着兩層內涵,既有學習的辛勤,又有“習之”的樂趣。“習”即運用,學不是目的,目的是在於習,正所謂“學以致用”。學習的最終目的在於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 是“自主合作與探究”。通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善於取人之長補已之短的能力,羣策羣力攻克難關的協作能力,以及勇於進行科學探究的創新能力、發現能力,培養學生一定的科學素養。國中生物實驗教材(濟南版)中的“應用實踐”正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自主、合作與探究”的理念。人類的認識規律遵循着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一主線。經過這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再實踐,得到更深一層的認識,從而實現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質的飛躍。“應用與實踐”正體現了“學以治用”的學習理念,這裏的實踐是有目的的實踐,是用以理解、鞏固所學生物學知識的實踐,是避免學生學死書、背死書的實踐,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習得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可等閒視之。 “應用與實踐”是學生課堂所知識的延續、延伸,是鞏固、理解課堂上所學生物知識的一種方法、技巧,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另一種能力即運用能力。正如學游泳,教練把游泳所要掌握的每一個動作要領都給你講的、得頭頭是道,你也熟記於心了,可如果你一直站在游泳池邊背誦動作要領,不下水去練習,永遠也別想把真正的游泳技巧學到手。只有狠下心來,跳到水裏才能真正體會到游泳的樂趣與成功。

調查研究是研究生物學的一種基本方法,也是學好生物學知識,掌握生物學基本技能的一條途徑。從一定意義上説,開展有關生物方面的調查研究是高層次、高水平的生物學技能,是二十一世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接班人所應具備的一個基本素質。通過開展調查有關校園內及自己身邊的動植物,調查身邊生活環境的水質污染、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土壤污染,調查人口的增長情況,調查塑料大棚的作物栽培等等調查研究活動。並指導學生分工協作,撰寫調查報告,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實現關愛健康、關愛生命、反對污染、實現人與自然合協發展的最終目的。所以調查與研究不容忽視。

生物學是二十一世紀的領先科學,是綠色科學,生物學與物理、化學、數學、語文、史地等學科都有着密切的聯繫。它運用物理的技術、化學的技巧與計量、數學的計算與數據、語言文字的精確描述以及地理的空間與歷史的胸懷實現着發展與飛躍,一躍而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領先科學,顯示着它無窮的魄力。它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健康生活,社會的發展及國防科技的振興,如試管嬰兒、克隆、技術人體基因組計劃這些高科技的研究課題無一不與生物學密切相關。所以,那種認為“生物課還不好上?只是講講,劃劃,背背,查查,考考,就能教好”的陳詞濫調已與時代的強音不合拍了。生物課不能再上成孤立的生物課了,應該恰當地與其它學科進行滲透與整合,徹底打破學科界限,橫向聯繫、縱向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生物科技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滲透學科學習,打破學科界限,進行有效地整合,互利互通,爭取全面發展。

生物教學是一門有着強大生命力的科學。生物實驗作為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待大家進行更加深入地研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pkqe3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