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投資 >

什麼是投資學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什麼是投資學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巴菲特常看常新,這一點頗出乎意料。總以為巴菲特可以跨越過去了,但實際上老巴仍樹立在那裏,仍要回頭對他的價值投資重新體會。

什麼是投資學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和史玉柱吃上三個小時飯,可以得到一點真傳。和巴菲特吃上十次這樣的飯,精華之處可能一點也得不到。例如,市場上機構的風格通常是一條鯊魚,而巴菲特是一條鯨魚,生存狀態和贏利模式完全不同於前者。前者追求超額利潤,而巴菲特追求平均利潤,這又是一個很大的不同。第三個不同,就是這種平均利潤是有“護城河”保護的,而老巴非常注意價格的重要性,抄底是他的習慣。

問題是,巴菲特何以成為巴菲特,他的心路歷程究竟是怎樣?這裏不象用《滾雪球》這種訪談+傳記來解讀,而是用一種通用的成長模式做一些猜測。

投資者的資金是需要由小到大滾動發展的。在投資的第一個階段,投資者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呢?“無知是投資最大的風險”。為什麼投資入門的時間很長,就是因為解決投資的無知至少需要經歷5~8年時間。慶幸的是,如果是從事相關的經濟類工作,轉到投資這一行可以相對縮短這個漫長的學習週期。

但斌曾經出過一本書《時間的玫瑰》,但是他沒有説明,在投資者找到“時間的玫瑰”之前,需要付出多少時間與金錢的代價。縮短投資學習週期的方法之一就是從價值投資入手,而不是從趨勢投資入手。後者是一種行動主義哲學,而前者面對投資的無知採取了誠懇的學習態度。只有走過這段無知,才能升級為行動主義者,否則就是拿金錢去做投資試驗,下場次數越多,金錢越少。

投資的第二個階段可以稱為“贏了再打”。經過5~8年,前面那種無知的階段已經過去了,現在下場是勝率大才出手,而追求虧損總是小於贏利。但畢竟有知是相對的,而無知是絕對的。在這個階段可以看到高手是如何犯錯誤的。人的思維有很強的慣性,不肯承認上一次的勝利和這一次毫無關系。於是,按照經驗去操作的高手難免遇到“滑鐵盧”,這一點連拿破崙都難以避免。投資者的經驗優勢敵不過環境的不斷變化,注重防守比注重進攻的投資者反而活得更長。投資時間越多,會變得越來越謹慎。但是,謹慎本身也是投資的心理障礙。

投資的第三個階段就是“不戰而勝”。只有從這個意義上研究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才有意義。“贏了再打”無非是“順勢而為”,而巴菲特的.“安全邊際”、“護城河”、“特許經營權”、“反週期操作”等等,都是為了追求“不戰而勝”。有時候空倉非常有利於“不戰而勝”,但更高的境界是在場內做到“不戰而勝”。如何真正做到“不戰而勝”,這其實是投資者和投資學都沒有解決的問題。也是投資學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數量化投資看上去是可以通過快速套利實現“不戰而勝”的。但5月紐約股市下跌了1000點,就是高頻的數量化交易鬧的。之前,大企業被視作“不死鳥”,可以百分百地重倉及長期持有。但是,大企業恰恰象一個“連環船”,一個致命的小錯誤令大企業破產或衰退的案例並非少見。“不戰而勝”至少比想象中要難度很大,更不用説還有“黑天鵝”在一旁竊笑。

“牛市集中投資,熊市分散投資。牛市買大,熊市買小。”更重要的是,每一個事情市場的投資主題都是不同的,主題投資、趨勢投資、價值投資如果能做到三位一體,等於為投資買了三道保險。最嚴格的風險控制才能做到“不戰而勝”,剛才買的三道保險只不過是風險控制的熱身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touzi/pmn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