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15篇)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15篇)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1

一、學情分析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15篇)

通過開學一兩節課瞭解學生信息技術基礎情況,由於國小學習基礎有較大差異,所以在七年級上學期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快速適應國中階段的學習,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都能體會學習的樂趣。

二、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國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瞭解信息、信息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

3、學會利用多種方法獲取多媒體素材。

4、學會信息集成與發佈。

5、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四、教學方法

本學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五、教學行事曆:

周次內容

1新學期準備工作

2認識信息技術

3認識計算機系統

4認識計算機系統(實踐活動)

5獲取與處理圖像素材一

6獲取與處理圖像素材二

7獲取與處理文字素材一

8獲取與處理文字素材二

9獲取與處理文字素材三

10獲取與處理聲音素材

11獲取與處理視頻和動畫素材

12製作電子報刊一

13製作電子報刊二

14製作電子報刊三

15製作演示文稿一

16製作演示文稿二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2

本學期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任務有七年級和八年級兩個年級,總體來説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初步具備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道德觀、價值觀與責任感,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這一個月來的教學作如下的反思。本月七年級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第一單元初識信息技術。八年級的教學內容是第一單元的初識Excel。

第一:七年級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概念有:信息和信息技術、計算機的發展、計算機系統、操作系統、文件夾和文件的區別。八年級主要是通過實例來理解掌Excel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我採取的是提問和舉例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按要求理解學習。

第二:根據教材滲透“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鼓動學生動手操作,倡導學生的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由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練習,在完成練習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反思和探究活動,達到對知識、技能的歸納總結進而遷移、應用。七年級學生對教材中的硬件系統的硬件設備的認識有濃厚的興趣,通過課件的圖片和實物讓學生真正認識計算機的這些硬件設備。初識操作系統部分讓學生完成這些具體操作如正常的開機、關機;啟動“記事本”程序設計;任務欄的設置。個性化桌面部分學生能快速掌握建立桌面快捷方式圖標;設置有特色的個性桌面圖標如“V”;同時對桌面的屏幕保護程序設置;設置想要的桌面背景。信息的管理部分學生能分清文件和文件夾兩概念並對文件和文件夾的基本操作應用。八年級通過製作個人消費統計表、七年級一班成績統計表、課程表等表格的製作,讓學生做中學更容易理解和掌握Excel表中單元格的理解、操作從而循序漸進的學好此軟件。我採取的是課件和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能馬上應用操作,大大加強了實際操作能力。

第三:學生的上機積級性很高並能按照教學內容做好每堂課的技能操作。當然也存在學生借上機來機房玩遊戲的這種情況,我會時時提醒學生並認真學好本課程。

反思這一個月的教學總的來説還是不錯的,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很濃,對這種任務驅動的方式尤其是上機的動手能力也有提高。以後繼續使用由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練習,在完成練習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反思和探究活動,達到對知識、技能的歸納總結進而遷移、應用。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3

馬上就要放暑假了,不知不覺這一學期又結束了,回想這一學期過的很快,但同時感覺這一學期過的很充實,學到了好多知識,特別是這一學期在曹校長的帶領下,進行了課改以及業務知識的學習,同時作為班主任,一起把這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入朝聖學社

在曹校長的高瞻遠矚下以及教研室徐主任的大力推動和支持下,我有幸參加了朝聖學社,成為第一批社員,加入學社後,曹校長加強了對老師的培訓和學習,包括每週四晚上的學習,我們先後到馬牧池中學、城關實驗中學和平邑街道三中去學習交流,經過幾次外出學習交流我們學到了他們課改的先進經驗,同時每次外出學習回來之後,我們都認真反思總結,尋找我們之間的差距,從老師的差距到學生的差距,找到差距之後我就努力去改進,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我們老師的差距在逐步縮小,而有些老師的講課水平都已經超過了他們(如徐主任點評的胡家波老師和李先莉老師),我相信在曹校長的正確的引領下,在我們全體老師的努力下,我們的課改一定會成功的。

二、班主任工作

上年的時候,我帶了一年七年級,那時感覺一年過的很漫長,而今年帶七年級時,彷彿才是昨天,真的是一轉眼的功夫就過來了,同時也收穫了同學們的太多感動,如在臨放寒假過年時,我們班的全體同學給我送的大蛋糕,還有過年時收到的學生的祝福短信,特別是20xx級的兩位同學,而且他們是被學校勸學的兩個同學,要知道當時這兩個同學在班裏是我最頭疼的兩個同學也是全體老師最煩惱的兩個同學,這也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育的老師,這是我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得到的最大的反思,而當我離開20xx級3班接手20xx級4班時,3班同學給我發的那些短信,我才知道原來他們是那麼的愛我。

接手新的20xx級4班之後,我把師生之間感情的培養和學生的德育培養放在了首位,而他們每一位同學在我的眼裏都是好學生,而現在的教育觀念我感覺有點扭曲,我們往往為了追求自身或眼前的利益,把學生當成我們進步的工具,這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方法,不是一種正常的教育。

做老師的幸福感是什麼?我想是在我們花甲之年還有學生去看我們,不時還收到學生們的祝福,在今年九年級畢業時,我在博客上發了一篇《又是一年畢業季,親愛的同學們,再見了》的日誌,看到同學們的回覆,自己心裏美滋滋的,大愛無垠,讓我們用我們的愛去感動我們的每一個孩子吧。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4

摘要:在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滲透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在對信息進行提取、加工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知識面。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帶動了教育行業信息化發展,為物理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提升了國中物理教學品質。

關鍵詞:信息技術;國中物理;實驗

1前言

國中物理教學滲透信息技術,符合課堂教學發展趨勢。但部分教師選取的學習內容在與信息技術結合時,超出了學生的接受水平,將教學的主動權交給了多媒體技術,整堂課都是多媒體在發揮作用,教師的主導地位被多媒體取代,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鑑於這種狀況,本文就如何科學、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品質進行探討。

2創設媒情境,激活學生探究慾望

2.1物理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對自然界基本規律和內在聯繫進行認知、總結形成的一門特殊學科[1]。要想對自然界基本規律和內在聯繫進行認知,深入學習物理學知識,必須引進多媒體技術。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的播放、展示功能,採用多種恰當的導入方式,吸引學生興趣。只有導入環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才會積極投入物理知識的學習中,激活學生探究慾望。在教學“光的傳播”時,教師創設媒體情境,利用多媒體播放夜晚城市五顏六色的燈光視頻,導入新課:“這些色彩繽紛的燈光將城市打扮得分外迷人,你對光了解多少?你知道它是從哪裏發出來的嗎?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會發光?你認為這是一種天然光源還是人造光源?”於是學生之間開展熱烈的討論。

2.2有的學生説:“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我知道生活中手電筒能夠發光;如果家裏停電,可以點燃蠟燭,蠟燭也會發光;太陽也是會發光的。手電筒和蠟燭都屬於人造光源,而太陽則屬於天然光源。”有的學生説:“我記得在一本課外讀物上見過一種叫夜光藻的生物,當它受到外界刺激時會發出淡藍色的光。夜光藻發出的光也是天然光源,因為那是夜光藻特有的功能,不是人類賦予的。不僅如此,我還知道,磷蝦也是具有發光器的多細胞動物,它也會發出光。我認為磷蝦也屬於天然光源。”還有的學生説:“水母也是會發光的,我認為水母屬於天然光源。

2.3城市的霓虹燈是人類製造出來的光,所以霓虹燈屬於人造光源。”……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引導學生理解何謂天然光源,何謂人造光源,讓學生理解相關概念的差別。同時,教師讓學生做激光射向天花板的實驗,瞭解光是如何傳播的,並引導學生用實驗進行檢驗。在這樣的學習氛圍和情境中,學生會主動探究光的傳播路徑。

3利用媒體引導,提高學生認知水平

3.1常見的物理課堂教學,都是依靠教師的講解進行知識傳授和學習,教師口頭講解雖然較細緻,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如教師一味講解,國中學生識記能力有限,還未等學生思維反應過來,很多知識點已經講解完畢。這就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課堂教學效率也不高。要改變教師單純講解的弊端,可以利用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引導。利用媒體展示思考問題,讓學生透過問題主動探索教材中存在的物理現象和規律,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3.2在教學“聲音的特性”時,教師由蕭乾散文《吆喝》入手,引入新課:“每個人發出的聲音都是很獨特的,你能根據聲音識別出人物嗎?今天讓我們走進聲音的世界,去聆聽街頭小販帶給我們的聲音盛宴,聽一聽他們的聲音有何不同,你能根據聲音辨別他們的職業嗎?”教師播放多媒體,學生聆聽各種吆喝聲音。有的學生説:“這些聲音好獨特,有些聲音我第一次聽到,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吆喝聲,同樣都是人發出的聲音,為什麼區別那麼大呢?”學生提出疑問,教師引導學生在問題中進行新課學習。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問題:“你認為聲音的強弱與什麼有關?”學生紛紛討論。

3.3有的學生説:“如果打小鼓,鼓聲震動越大,聲音越響,所以我認為聲音的強弱與聲音震動的幅度有關。”教師為學生講解振幅的內涵,同時幫助學生了解振幅與響度的關係。教師順勢播放《中國好聲音》演唱片段,出示問題:“不同學員聲音特質不同,哪些因素影響到聲音高低?”學生開始思考。教師讓學生到講台體驗展示,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有的學生説:“我發出的音調越高,我感覺喉嚨震動得越快,因此,我猜想生源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的音調越高,反之,音調越低。”還有的學生説:“雖然我沒參加講台體驗活動,在平時的説話中,我感覺到説話聲音越大,音調越高,喉嚨震動越快,聲音振動的頻率會直接影響到音調的高低。”學生在討論探究中得到答案。利用媒體設置思考問題,可以改變教師單純講解的弊端。利用媒體進行問題設置和引導,能夠讓學生主動探索教材中存在的物理現象和規律,學生的學習習慣被規範,學習效率不斷提升,認知水平被優化。

4啟動媒體展示,引發學生多元思維

4.1很多物理概念具有抽象性,學生在學習概念時會有一定困難,如果理解不透相關概念,很難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那麼這樣的學習就是低效甚至無效的[2]。物理學科不僅包含豐富的理論知識,教材中還有很多動手操作的實驗內容,這些實驗教學需要學生在夯實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參與其中、動手操作。教師需要藉助多媒體進行展示,利用多媒體展示能夠高效完成實驗展示任務。學生直接觀看實驗操作步驟,彷彿能夠置身其中,讓學生有一種切實體驗。在進行“串聯電路各點電壓的關係”實驗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圖片中兩個小燈泡被串聯在電源上。

4.2接着教師引導學生開展猜想:“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兩個燈泡的電壓之和與電源的電壓是否相等?”學生大膽猜測,有的學生説:“我認為肯定相等,因為那兩個燈泡是串聯起來的,它們的電壓之和肯定與總電壓相等,這就相當於1+1=2。”有的學生説:“我不這麼認為,雖然兩個燈泡的連接方式是串聯,但它們的電壓之和有可能小於總電壓。”在此基礎上教師佈置實驗任務,學生操作圖片中的實驗,將實驗結果填到表格中。

4.3有的學生觀看完多媒體實驗操作動畫後,感歎道:“這樣的操作真是又實用,又安全,又方便,以前老師在講台展示操作步驟,只有坐在前排的人能看到,坐在後排的人根本看不到,時間長了,就會對實驗失去興趣。”有的學生説:“以前還沒等我反應過來,老師已經把實驗步驟和方法講解完了,我只記住了一小部分。現在好了,多媒體演示到關鍵的地方,老師一按暫停鍵,視頻停下來,我們記錄知識點,真是太棒了。”

4.4還有的學生説:“以前我坐在前排,可是當老師在進行實驗演示的時候,我只能記住前面幾個操作步驟,當我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時,老師的演示已經結束了,這讓我很苦惱,又不好意思問老師。現在可以反覆觀看錄像,真是非常方便。”多媒體展示功能的作用不可小覷,進行媒體展示實驗教學時,學生清晰地觀看到實驗全過程,在觀察中思考,化抽象為具體,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引發學生全方位思考。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媒體的動畫演示功能,還可以藉助多媒體的實物投影功能,對實驗進行局部放大處理,使全體學生都能準確觀察到實驗關鍵部分。

5設置媒體訓練,促進學生學習成長

5.1作為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學科,鞏固訓練在物理教學中顯得格外重要。如果只是學習純粹理論知識而不進行鞏固訓練,學生的學習效果將大打折扣,物理素養培養也會受到影響,也體現不出物理學科的實踐性、科學性和嚴謹性的特點。利用媒體訓練,不僅可以訓練學生口算、心算能力,當堂檢驗學生物理知識點識記情況,還能在訓練中突破學習重難點,為學生實踐操作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提供保障。在教學“生活中的透鏡”時,教師複習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瞭解了透鏡相關知識,它通過折射光,為我們展現了神奇的一面。

5.2今天我們來尋找生活中有哪些事物運用到了透鏡,感受透鏡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圖片,讓學生逐一認識這些事物。在觀察照相機時,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並通過多媒體出示觀察過程;學生觀察後得出結論,接着教師創設小組活動,讓學生製作照相機模型。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到透鏡在照相機中的應用。教師運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觀察投影儀和放大鏡。在當堂訓練環節,教師出示練習題,練習題目都是常識,學生很快就做出來。

5.3基礎練習後,教師利用多媒體設計一個圖表,教師將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三者的成像特點、鏡頭、像距與物距比較、像與物在透鏡的同側或異側等內容進行比較,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填空。在訓練結束後,有的學生説:“我覺得多媒體展示的這個圖表非常好,我要把它畫下來,記在課本上。雖然表格的內容課本上都有,可是圖表內容一目瞭然,識記的時候很方便。”還有的學生説:“我本來以為老師用多媒體展示的練習題一定會很難,沒想到都是課本中最基礎的內容。不過,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還是要將知識整合,這樣才能得出答案。”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訓練功能是獨特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特色,開展物理實踐訓練[3]。精選練習題目是運用媒體訓練的前提,媒體不可能承載過多的練習題,如果媒體承載的練習題目過多,會導致學生應接不暇,學生的思維被淹沒在題海中。因此,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的練習題必須適當,不能過多,要精選本節課的重難點,圍繞重難點或關鍵點開展訓練。這樣既達到訓練的目的,又能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6結語

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引導功能、展示功能和訓練功能,不斷激活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慾望,提升學生認知水平,在此基礎上引發學生對元認知的思考。在思考中,學生思維得到發散,最終使學生的物理水平和綜合素養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朱建軍.信息技術與國中物理教學整合初探[J].赤子,20xx(10).

[2]陳志壯.信息技術與國中物理教學的整合[J].教育教學論壇,20xx(25):243-244.

[3]龔樹芳.信息技術環境下國中物理實驗教學新方向[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9):144-145.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5

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計劃針對七年級全體學生,通過上年的學習,學生對辦公軟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於每一學期信息技術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聽課,課後就沒有練習鞏固的機會。

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生疏;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信息技術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也不像歷史、政治需要死記硬背。相對來説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打遊戲、上網聊天。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是使用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信息技術》上冊,內容是全新的。內容包括:信息技術與信息社會,計算機基礎知識,文本處理。其中“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內容佔本教材的50%,可見計算機基礎是這學期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

知識點:收集身邊的信息,計算機與系統安全,文件管理,網絡探祕、文本處理,設置文字與段落。

三、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意見》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瞭解什麼是信息、信息技術,以及信息常用的交流方式和載體。

3、初步學會使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文字的技能。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5、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五、教學措施

本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6

以前上信息技術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對於接受能力強和以前已經接觸過此類問題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即使你演示一遍他也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説什麼。況且,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此外在自己的信息技術教學中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學,我採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

把問題作為出發點,給學生設置問題的情景,提出帶有啟發性、挑戰性的問題,提供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歸納、比較、想象、概括、研究的學習過程,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老師要適當給予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鼓勵他們大膽去嘗試。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要多讓學生用鼠標點一點、試一試,動腦想一想、動口説一説。例如:在教學“美化文章”這一內容時,先給出一篇美化過的學生作文,提出“如何美化”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索“邊框底紋”命令的用法,要求每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用鼠標點一點、試一試,用眼看一看變化、動口説一説、動腦想一想、比一比,看看誰把文章修飾的最美,組與組之間展開競賽。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要讓學生享受成功,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還有,學生的完成情況參差不齊,有的幾分鐘時間就完成任務了,然後就想幹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有些學生即使沒完成任務,但看到別的同學已經開始做其他的,也不免心不在焉,有的學生乾脆偷懶,即使沒學會、沒完成任務也把問題放到一邊,這樣就會有不少學生掉隊。於是我定下了這樣的規矩:全班同學都完成任務了才允許他們自由安排時間,這樣一來,每個學生為了不拉全班學生的後腿,都會認真的去做,提前完成的學生還會主動的去幫助不會的同學,有問題的學生也會主動的向會的學生請教,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那些學得好的同學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信息技術操作水平。同時,同學之間也在互相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多讓學生做老師

以前,我經常使用教師演示,學生看的方法授課,結果就會出現部分學生不耐煩而部分學生又心不在焉,甚至説話打鬧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也不用心看書上的步驟,甚至老師演示完了,有些學生還不知道所學的內容在書上的什麼地方,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後來在學習新知識時,有些需要演示的內容,我儘量讓學生去做,全班同學一起看書上的步驟,由一名學生代表演示,這樣以來,學生就能專心研究書上的操作方法,特別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基礎比較好、領會比較快的學生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老師也可以及時監督課堂學習情況。

四、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信息技術教學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我在教學中就主要以這種形式組織教學。比如在進行段落格式設置的教學過程中,在課前我設計了一段小文章,保存為兩份,一份故意打亂各種格式,整篇文章非常不協調。另一份則是調整好的效果。通過對比較,孰優孰劣一看便知。開始向學生提出任務要求:如何把第一份文章的格式調整過來。然後先讓學生自己探索,接着請已經完成(或許只完成一部分)的學生把自己的做法演示給大家看,學生最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老師指點,最終終於調整完畢時,一篇清晰優美的作品也就出來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髮出“原來如此”的`感歎,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五、多選用身邊的素材

學習信息技術課選用素材時,儘量選用學生比較熟悉和他們身邊的素材,這樣比較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也突出了信息技術課的實用性、工具性。如文字內容可用學生自己的作文、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時事新聞等,圖片及視頻內容可拍攝一些學生或學校的照片或視頻,音樂素材可讓有特長的學生使用學過的知識錄製歌曲,或剪裁學校搞活動時的一些片段,或及時下載一些學生喜愛的歌曲視頻等,還可以讓他們親自上網搜索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資料供上課時使用,也可及時和其它學科的知識相結合。

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應該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而且自主學習及創新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師在不斷的反思中也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7

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是新時期我縣學校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工作的重點。126教學策略的推廣應用為廣大中國小生帶來了莫大的驚喜。弱者優先、機會均等、及時評價展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了發展更好的可能,課堂不再是好學生表演的時間,而更應該成為所有學生齊頭並進的快樂舞台。層次化教學方案的實施要要求所有的老師把目光放的更長遠一些,畢竟祖國的未來沒法寄託給那些個死記硬背的酸書生,未來事業的接班人應該富有朝氣,富有創造性,富有開拓性。小組合作學習正是培養未來事業接班人的那種合作共贏開拓思維。任何人都很重要,都是小組合作的主體。

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所有學生能進行溝通,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對於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以及對活動成效進行評估等。在這裏,合作的動機和責任是合作學習,它不再是課堂教學的點綴,而是一種具有實際意義的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自主探究,並不是不要教師指導,也不是説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認為教師可以推卸教育學生的責任。學生討論時,教師應該以聽、看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瞭解上,在此基礎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應該做哪些調整,哪些問題值得全班討論,哪些問題需要教師講解,教師要做出最恰當的選擇。

給學生均等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而不再是單純的肉食鴨。圖示化導學案的靈活運用讓學生真正有一條主線貫穿課堂始終,採用任務驅動法,給學生創造成才。學生前途都是不同的,沒必要扼殺學生在其他方面發展的天性,成功不僅僅在於考學,更在於培養學生不斷學習的好習慣好方法。習慣成就未來!

教學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無論你是初涉講台的青年教師,還是從教多年的中、老年教師,不管你課堂設計,課前準備得多麼充分,往往都會有一些課堂上的長處與不足或者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反思

本週跟紀老師學習圖示化導學案教學設計,很受啟發。導學案的使用在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和學習中效果非常明顯。學生在導學案的指導下,一步一步自主學習,學習的熱情普遍比較高,上課時都非常投入的去完成程序的設計有的學生甚至還有自己的創造性開拓。新時代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創造性的思維,敢於懷疑,敢於質疑。使用任務驅動法指導學生自己主動的去學習,學生在任務的驅使下主動的跟進教師思路,確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前我更側重於傳授學生一些重點的東西,讓學生強化記憶一下,通過這次講課的對比,讓我認識到教學不是機械的灌輸,而是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當學習真正成為一種習慣,學生也就都會不自覺的投入到問題的思考和回答中來。現在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的意識,讓每一位學生真正在小組中體現其重要價值,只有如此學生才會更積極的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

傾向弱勢學生羣體,給每個學生同等的機會,均衡發展,課堂不能再是好學生表演的舞台,應該成為所有學生共同激勵共同進步的階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進步的動力,這就要求充分利用好導學案。導學案中能很好的牽動學生學習的神經,講課過程中應更多的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學生只有有興趣能夠在課堂中有所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8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八年級學生在國小裏學習過信息技術課程,因此,學生對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有一定的基礎。但是由於每一學期信息技術課時比較少,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電腦裏的遊戲娛樂和上網聊天方面,所以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九年級學生馬上面臨着微機加試,所以學習任務比較重。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但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練習,課後沒有鞏固的機會。所以必須充分利用好上課的45分鐘,加強上機的練習,向45分鐘要效率。

二、教學目標

1、樹立學生學習信息技術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加強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理論聯繫實際,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3、九年級學生每人都能熟練操作考試題庫裏的題。

三、教學具體措施

七八年級

1、注重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操作教師要精講到位,讓學生適當訓練,樹立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信心。

2、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線,多練,多操作才能提高。每次講課的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留出30分鐘讓學生上機實踐,充分保證學生的動手時間。

3、 製作或下載一些好的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九年級

1、 練習題庫裏的題,先分版塊練習,資源管理器、word、excel、powerpoint等逐個版塊講解,給學生做示範,然後再練習,練習完有問題再講。

2、 題庫裏的題分版塊練完好,開始練習套題。先按順序髮捲練習,然後再隨機發卷。

3、練題過程中,對成績好的同學進行及時表揚,對後進的進行鞭策,做完題馬上公佈成績,幫他們找到答錯原因,並且做錯的題一定保證再做一遍。

4、把題庫裏的選擇題印成小卷子,每天組織學生考試,進行強化訓練。

5、在機房安排座位時,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讓一個好學生帶一個差生。

6、在機房,老師做到精講,備課充分,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上機練習。

7、題庫裏的題練完後,組織學生進行上機模擬考試,讓他們熟悉考試的程序。

8、機房裏的電腦許多是重新裝的系統和程序,平時多練習,把發現的問題及時解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9

摘要: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的當下,國中時期對於學生而言是非常關鍵的,是學生性格和習慣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的關鍵階段。因此,國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做到國中信息技術課堂的現狀,開展興趣教學,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開展多種教學方式,以此來不斷提高學生對於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國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構建

一、國中信息技術課堂的現狀

在國中的信息技術課上,老師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計算機的基礎操作,因為信息技術課不在會考考試範疇內,所以老師對於這門課也是敷衍了事。老師不用心備課,學生也就不會認真學習。例如,在老師操作演示之後讓學生上機體驗,學生就開始玩遊戲、上網聊天,導致一堂課毫無收穫。因此,在學習這門課程的時候,老師和學生都要端正態度,不要因為沒有考試壓力就放鬆學習。學好這門課程,對學生今後的發展是很有益處的。

二、開展興趣教學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要對學習有了興趣,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有效地實施興趣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但是,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僅有樂趣,還要有一定的壓力,學生才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進行班級內學生作品比賽時,老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這個科目在上課的時候才會有氣氛,在課堂效率提高的同時,學生也會有較大的興趣去學習。在比賽時,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去競爭,這樣在比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提高。比如,在教授WPS演示文稿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作業,用自己已經掌握了的WPS知識去給家人或者朋友寫一封信,或者老師給一些故事圖片,去要求學生根據這些圖片編寫一個故事,可以讓學生去進行自我選擇,並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去策劃練習。對於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就可以要求他們兩個作業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對於基礎相對一般的學生就不必嚴格要求,完成一個也是可以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於計算機應用的記憶就會更加深刻了。

三、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這個地方的環境對於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影響,能否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這就要求老師在上課期間一定要相對靈活地去應對課堂。對於一些問題,老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去回答,從而達到引領學生思維的目的。比如,老師可以根據具體的課堂問題去調節進程,儘量多地運用各種方式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與此同時,提高學生對於知識的運用,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知識,印象會很深刻。

四、開展多種教學方式

在多種教學方式中,有着明顯效果的就是競爭教學和合作教學這兩個相對極端的教學方式。競爭對於提高效率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因此,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一些比賽去在提高課堂效率,在一定的競爭下,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可以有意識地去進行訓練,在鼓勵了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也達到了教學目的,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訓練中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對於知識的學習,老師的講解是一方面,學生的理解又是一方面,但關鍵在於學生的理解。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應用軟件也在不斷更新,技能只是當時一個階段時間的學習,但是應用卻是一生受用。在上課期間,老師可以根據課堂學習去詢問一些專業性的知識,讓學生來解答,這樣就會讓學生有了學習的自主性。這兩種教學模式都是可以去運用的。比如,設定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打夠多少字數,分小組完成,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競爭作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再比如,在教學生如何去使用WPS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獨立思考應該如何做,提出問題,然後再共同思考,引導學生去不斷地嘗試、實踐,找到解決的辦法。老師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學生對答案更加印象深刻。綜上所述,在當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國中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時,要不斷加強學生的自身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使其養成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習慣,以此構建出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吳宏偉.信息技術課堂高效模式的創建與反思[J].華夏教師,20xx,(07).

[2]郝景霍,邢玉芬.實現信息技術課堂高效的策略探析[J].中華少年,20xx,(26).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10

摘要:遊戲化教學是國中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遊戲化教學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更輕鬆、深刻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對遊戲化教學在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一些應用進行了説明。

關鍵詞:遊戲化教學;國中;信息技術教學

近年來,我國信息化的發展速度逐漸加快,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我國經濟水平的建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水平也成為衡量人才標準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國中信息技術教學是學生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階段。遊戲化教學是指將教學實際和遊戲結合起來,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開展遊戲活動,在遊戲活動中通過一種輕鬆、積極的狀態來學習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國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使用遊戲化的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

一、遊戲化教學在國中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意義

在國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應用遊戲化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遊戲化教學能有效改善枯燥單一的傳統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氛圍,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在遊戲化教學的過程中體會到信息技術的學習中所帶來的學習樂趣。在國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應用遊戲化教學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遊戲化教學採用各種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通過這些遊戲活動能讓學生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遊戲當中體會合作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和鍛鍊學生的信息技術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養,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發展[1]。

二、探究式遊戲化教學

探究式的遊戲化教學是通過藉助遊戲活動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解決問題的環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知識,找尋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且還能夠幫助達成教學目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採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對封面的佈局方法中圖片、藝術字的插入方法,以及它們大小、位置的更改等教學,教師可以展開一個“校刊封面設計大賽”,把學生分成幾個組,每個組選派一名代表來應聘設計時,小組其他成員擔當親友團,讓學生儘快進入角色,完成大賽的彙報和答辯[2]。在這個教學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有利於培養學生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訓練式遊戲化教學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強的課程,只有不斷加強技能訓練,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信息技術各項操作技能,實現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要保證上機時間,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要讓學生真正掌握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僅靠老師的課堂講解和一兩次的上機是不夠的,需要的是反覆的練習,但是反覆的操作練習會讓學生慢慢失去學習的熱情和信心[3]。這個過程中,將遊戲教學融入到操作練習中,可以提升學生練習的興趣,逐漸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例如在“word打字”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藉助《生死時速》等打字遊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可以採用競爭的方式,組織開展打字比賽,最快時間內成功完成遊戲的人為優勝者,可以給予嘉獎。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方法提高學生的打字興趣,提高學生的打字速度和打字能力。

四、引導式遊戲化教學

國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引導式遊戲化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學習、探究、鞏固新的知識。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設置遊戲情景,實現趣味化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鞏固資源管理器的具體操作流程時,讓學生通過分組的形式,讓每個小組成員將自己積累的資源管理器的有關知識寫在卡片上,然後面對面進行提問,看哪個小組回答得好,通過這種遊戲競賽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後,教師要結合每個小組的回答情況進行總結,對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對資源管理器能夠有一個詳細的認識,讓學生掌握各種功能的使用,引導學生養成資源管理器正確使用的意識,為接下來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遊戲化教學是新時期下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本身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創新性,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所使用,遊戲化教學對國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們的學習效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於信息技術的教學在我國的起步較晚,加上游戲化教學又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依賴遊戲化教學,教師們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為國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貢獻出一份力量,努力培養出優秀的信息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蔚瑞雪.遊戲化教學在國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探討[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xx,(12):256-258.

[2]王小燕.遊戲化教學在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xx,(08):49.

[3]代志明.遊戲化教學在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赤子(上中旬),20xx,(16):180.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11

信息技術課一直以來都是學生最受歡迎的課,往往上節課剛下,顧不上課間休息,就早早到了機房。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有高漲的積極性、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索慾望。當學生坐到計算機前,難抑操作慾望,往往我在前面操作演示,學生想盡設法脱離監視,自行上網、玩遊戲。教學效果往往收穫甚微。正因為信息技術課這一特殊性,如果高效率地上好這門課,一直是讓我困擾的問題。

1.課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日常教學中某些教師上課鈴響過後,因手頭任務還沒有完成或其他事情拖延導致很晚才進入計算機教室;或者上課時,才發現有的學生機器出了問題,又要忙着先解決計算機故障,或正在上課時,被領導或同事打電話喊走幫忙維護計算機,這些行為都會浪費課堂教學時間,影響課堂正常教學。解決策略:教師應事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提前2~3分鐘進教室,讓學生有過渡時間做好上課準備,教師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和部分學生溝通。這樣上課鈴響後,學生才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也只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教師的課堂教學才會輕鬆、靈活、高效。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前有很多工作需要準備:①機房計算機和教學需用軟件的準備。②對教學資源的合理準備。教師只有對教學資源準備充分,做到心中有數,教學才有針對性。③對上課學生準備,教師對學生要有充分準備,這樣教學過程中才能做到點面結合、輕重有別,因材施教,教學效率才會高。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學科學習中具有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活動活力的重要方法。國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也一樣,教師需要關注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手段,構建理想課堂。如講解有關於計算機的Word文件知識時,教師要耐心為學生講解計算機辦公軟件的使用方法,講解Word文檔中工具欄的使用方法等。課堂中,有一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計算機素養,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幫助計算機基礎不紮實的學生,讓學生體驗學習信息技術的成就感,使基礎不紮實的學生快速提高,激發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儘可能讓學生感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中,有問題才會及時提出來,師生雙方才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把握好“度”,營造和諧課堂,為學生創造輕鬆、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魅力,讓自己的課堂散發出靈性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4.加強知識的整體化、系統化、條理化

傳統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經常出現以下幾種情況。首先,備課中,沒有從整體教材或者總體課程出發,直接進入教材各個章節,即邊講邊備課,這樣,學生對課程教材根本沒有立體結構感;其次,教師在國中教學中進行的備課對其教學方法產生一定影響,對知識零散的講解使國中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不能完全依靠方法完成。這種教學方法的效果不好,學生對近期知識掌握較好,而對學過時間較長的知識則逐漸遺忘。這顯然不是我們的教學目的。所以,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知識之間的聯繫加以重視,將知識整體化、系統化、條理化。如學習FrontPage,可設計一節網站製作課,對以前所學網絡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和延伸。過去的經驗和相關研究證明,在相對有序的結構中提取相對有序的知識,必然是迅速而準確的。顯而易見,如果一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具備整體化、系統化、條理化的特點,那麼他的知識就會更具備可利用性,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及時準確地提取相關知識,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建立起有效的知識結構,使知識條塊化、網絡化、鏈條化。如學習Excel圖表時,結合數學學科中的統計人口實例教學等。

5.運用遊戲教學,優化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好玩中學到信息技術技能

所謂遊戲教學,指在教學中以遊戲方式把信息技術教學寓於遊戲之中,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練,以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比如:信息技術基礎課教學中,巧用“警察抓小偷”、“太空大戰”等富有情趣的闖關遊戲,可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由於遊戲中都設置了由易到難多個關口,學生每闖過一關,心中就多一份成就感,他們在忘情的“玩”中不知不覺地熟練了指法,熟知了換擋鍵、退格鍵、功能鍵等多個鍵的功能與操作。

6.讓學生養成好的習慣

習慣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最穩定的素質。許多事例表明:不同習慣是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好習慣是開啟成功大門的要素,而壞習慣則會導向失敗的歧途。因此,學習中要時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平時練習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讀題的良好習慣。如Flash動畫製作中,添加形狀補間動畫的時候,學生往往由於動作補間動畫製作的習慣,常常右鍵添加補間動畫。這樣會導致學生髮現錯誤時,很難把操作改成形狀補間,甚至有時候還要重新操作整個Flash題。這裏我要求學生一律在屬性面板中修改,同時我將Flash的大部分知識都歸結到屬性中,培養學生使用屬性面板的習慣。在Excel表格中做函數法時,要養成四步驟習慣:第一步放位置,第二步選擇函數,第三步選擇區域,第四步確定回車。培養這一習慣的目的是防止學生計算時把不該計算的部分數據計算進去。如統計成績時學生往往求平均分的時候將總分也一起加進去。

7.創設參與學習情境,營造“聽、説”的氛圍

信息技術課是學生最熱衷的課程,但也存在部分學生“對具體操作比對理論知識更感興趣”的現象,甚至抱着“上信息技術課就是玩”的態度,有些學生上課根本不聽講,特別是讓學生表述時,往往會出現“冷場”局面。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教師身上,教師應該由“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變。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12

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有效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內容與生活生產聯繫緊密.也可以説,數學是從生活中來,並不斷髮展推動社會的進步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數學特點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學習數學.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單靠教師的一張嘴是不夠的,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具有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的特點,能夠為教學創設豐富的情境,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的這種優勢,促進教學的發展.例如,在講“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定理”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有效學習其中的難點內容.如,在證明“順次連接四邊形四邊中點所得到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這個命題時,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進行現場演示,為學生展示不同的四邊形,進行相關操作,使學生直觀上看到得到的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在教師進行演示之後,可以具體某一個四邊形,利用幾何畫板再次進行現場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在拖着四邊形一個頂點在平面內緩慢移動的過程中,四邊形的形狀與對角線的變化的關係,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的測算長度及角度的功能測出兩條對角線的長度關係、兩對角線夾角度數對於四邊形形狀的影響.在情境展示後,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理解證明此觀點(略).

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現場演示

在數學教學中,許多知識的抽象性是很強的,因此,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把抽象的內容演示給學生,可以促進學生理解相關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把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整合,利用計算機將教學內容加工成文字、圖形、影像資料,通過生動的演示,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例如,在講“等腰三角形”時,對於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理解,抽象性很強,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如果教師利用計算機和幾何畫板中的軟件,在大屏幕中作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線、BC邊的垂直平分線和中線,之後用鼠標在屏幕上隨意拖動點A,利用軟件功能,此時△ABC和“三線”在保持依存關係的前提下隨之發生變化.在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直觀地發現存在這樣的點A,使得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和中線三線重合.這樣,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演示,學生能夠理解有關概念.同時,在演示過程中,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也被調動起來,教學效果顯著.

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課堂內容

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給學生多種感官刺激,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自己的審美體驗,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例如,在講“三角形的認識”時,對於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生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多種物體,利用的是三角形的穩定性.教師可以把相關內容製成演示文稿:使畫面在舒緩的音樂中徐徐展開,如藍天中展翅飛翔的飛機、藍天白雲下的埃菲爾鐵塔、車水馬龍中承載的楊浦大橋等畫面.通過畫面,學生可以有效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並能夠認識到其穩定性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在優美的畫面中,在動聽的音樂中,可以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與價值,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熱情也能被調動起來.四、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鼓勵學生進行自學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自學是很重要的.只有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升,他們才會不斷地追求新知,不斷探索,獲得發展,而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自學提供了方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重視自學的價值,要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學習,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不要急於作答,而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上網查資料的方式蒐集信息,解決問題,要使學生把使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學習作為學習的常態,作為學習方式創新的一大措施,使學生充分認識信息技術手段,認識網絡的價值,使學生自覺利用網絡學習,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這對學生學習數學、未來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總之,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有效掌握有關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13

【摘要】隨着素質教育的推進,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但在歷史課堂和多媒體信息技術整合的過程中,出現許多不和諧現象,教師為了更好地處理信息技術與國中歷史學科整合中的問題,進行慎重思考。教師以自身、學生、教材等方面為切入點進行優化升級,把信息技術的輔助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實現信息技術與國中歷史的有效整合,從而打造高效歷史課堂。

【關鍵詞】國中歷史;信息技術;整合;理性思考

國中歷史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要注重現代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努力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往往出現諸多不合理現象,比如歷史教師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在課堂運用時形式單一,課堂效果不明顯;過度注重多媒體信息的呈現,忽略對教材的挖掘;依賴信息技術引領,師生、生生互動環節較少等等,教師在歷史教學的實踐中,重新開始定位、思考信息技術的運用,從而真正為歷史課堂增添活力,推動歷史課堂教學的良性發展。

一、注重教師信息素養,確保信息技術靈活運用

現在的課堂教學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教師必須會熟練操作多媒體信息技術,為課堂展示豐富的音視頻、圖片、文字等媒體信息,幫助完成教學任務。這些對於歷史教師來説,同樣重要,一線歷史教師要多參加信息技術培訓活動,多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不斷學習、反思,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只有這樣教師的操作水平才能提升,才能巧妙地利用多媒體技術,正確處理好信息技術與國中歷史課堂之間的關係,確保信息技術的靈活運用。如在學習《“絲綢之路”的追憶》探究活動課時,對於此課的學習,教師需要呈現與“絲綢之路”相關的大量圖片,這就需要教師會用多媒體展示圖片,會設計PPT,知道PPT設計技巧。在展示“絲綢之路”沿途的風景時,教師要會選取視頻,會對視頻進行截取加工,選出最適合的呈現內容,凸顯教材知識。還有對於“絲綢之路”的路線,教師更應該下功夫,除了網上現成的歷史地圖,還有必要深加工,比如在地圖上標註關鍵地點,利用動態標誌展現“絲綢之路”發展歷程。這些信息能夠顯示的前提,關鍵因素是教師自身信息技術操作水平的提高,只有教師信息技能達到一定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靈活運用,達到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的完美配合。

二、啟動教材支撐作用,提升信息技術針對程度

信息技術只是歷史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歷史教材才是課堂教學的導向。多數教師在信息技術的運用時,只顧課堂教學的熱鬧,忘記課堂教學的目標,這容易使一堂課學生感官受到多次衝擊,海量信息交替出現,其實課堂教學沒有多少內涵。因此,教師應該以教材為依託,利用多媒體技術拓寬信息傳遞渠道,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加深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針對性。如在課堂進行《唐詩中的社會風尚》探究活動課時,教材要求是讓學生通過相關唐詩感受盛唐氣象和唐朝時社會生活。一般情況下對這一課的講授,教師利用多媒體時多呈現詩歌、詩人、歷史故事等感性資料,信息量大,雖然學生感知到詩歌的魅力,但針對性不強。學生只能對唐朝詩人和詩歌有大致瞭解,但是對唐詩中的社會風尚體會不深,達不到教學效果。教師應該以教材為支撐,認真蒐集唐詩,進行分類,按唐初、盛唐、唐末三個階段,展示自然風光、社會氣象、人文情懷等專題。這樣課堂教學才更具針對性,學生才能輕鬆從形象資料中,獲得深刻認知。這節課,教師轉變觀念,以教材為依託結合信息技術直觀性強的特點,學生積極介入課堂學習,這樣課堂針對性強,歷史課堂效果才更顯著。

三、深化課堂互動指數,體現信息技術實用品質

信息技術最主要特點就是可以在課堂通過視頻、動畫、圖片等形式呈現教學內容,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時,可以把歷史材料直觀化、形象化,這容易導致教師通過多媒體直接指導學生思考,得出教學結論。教師沒有機會參與教學,生生之間交流太少,思維缺少碰撞,不能獲得滿意互動效果。如在學習《科技成就與書法藝術》時,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對我國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技成就有一個整體認知,教師就簡單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展示功能,讓學生欣賞這些成就。這導致學生一堂課都在觀看,沒有深化、交流的機會,信息技術的優勢發揮不出來。教師重新調整教學方式,在用多媒體投放科技和藝術成就時,給學生留出交流時間,讓學生與教師和同伴談談這些成就的體會。比如在展示王羲之的楷書和行書作品時,教師可以與學生探討感受,讓學生交流一下對這些書法作品的初步認知,尤其有過書法練習學生髮表見解更多,課堂互動氛圍高漲。教師使用多媒體協助課堂教學,重在引導學生探究、互動,學生在互動中,思想得到快速啟動,為歷史教學帶來重要成長力量。信息技術融入國中歷史課堂,可以給歷史教學帶來許多便利。但任何手段的使用,都需要從課堂和學生情況出發,理性思考、反覆整合,在國中歷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中,實現師生的共贏。這樣才能促使信息技術與國中歷史課堂的整合,不斷向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鄭西坡。信息化環境下的國中歷史教學[J]。廣西教育,20xx(10)。

[2]沈斌。例談信息化歷史教學情境創設的幾種方法[J]。中學教學參考,20xx(03)。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14

【摘要】計算機作為一種實用性很強的工具,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不出家門就可以瞭解到世界各地的相關信息。通過上網,可以蒐集我們想知道的大部分信息,可以查閲和鎖定各地的相關位置。那麼,對於國中生而言,學習和掌握計算機技術是非常必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必要性;教學實踐;教學思考

計算機作為一種實用性很強的工具,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不出家門就可以瞭解到世界各地的相關信息,所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在時下的意義已經由紙質的書本轉換為電腦科技的支撐。通過上網,可以蒐集我們想知道的大部分信息,可以查閲和鎖定各地的美食城、電影院等相關的位置。這些目標的達成離不開電腦這個媒介的支持,那麼,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學習和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必要性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計算機信息技術與文學教育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使得我們必然要對計算機信息技術“刮目相看”。新課改的推廣和實施,使得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而通過計算機這個平台,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更方便地傳遞更多的有益信息,可以給學生更多的展示自我風采的機會。

當然,通過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還可以幫助教師更加順暢的製作課件,製作相關的視頻和音頻;還可以為學生蒐集到世界各地關於某些課程的相關信息,極大地便利教師的教育教學。對於學生而言,學生可以在學好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更加方便而熟練地在網上搜集學習資料,查閲相關的知識,進一步拓展自己的學習視野,等等。其次,計算機信息技術與工作的關係。除了專門學習計算機專業的業內精英人才之外,多數人學習計算機技術的目的,都是能夠熟練地操作計算機辦公軟件和部分與工作內容相關的軟件,需要應用計算機與其他人員聯繫,寫工作計劃和總結,製作PPT展示等等。這就意味着,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掌握計算機技術,那麼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就會變得比較被動,與其他工作人員形成一定的差距,這對於我們日後的工作來講是不利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國中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也是非常必要的。再次,計算機信息技術與日常生活的必然聯繫。計算機的使用和普及,使得世界之間的聯繫變得更為親密,遠在世界各地的朋友,可以通過MSN、QQ、人人網、微信羣等各種方式進行聯繫,而這一系列聯繫的建立,離不開對信息技術的基本掌握和了解這個前提。再比如説,通過電腦我們可以直接在網絡購物、交話費、訂車票、打車等等,對於一個不會使用基本軟件,不懂信息技術基本功的人是很難達成這個目標的。縱然計算機信息技術用途如此廣泛,且與我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但是,在國中校園內具體地計算機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卻沒有收到該有的禮遇,這主要源自於學校及其廣大師生的普遍不重視。學校對於計算機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很多教學設備不能及時更新,學生在進行上機操作的實踐練習時,很難做到人手一部電腦,很多學生不得不幾人合用一台電腦;而且,有的電腦還存在部分軟件不能使用,鼠標等硬件設施失靈等問題,這些設備問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由於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接受情況沒有很好地認知,導致學校在選擇教材的過程中存在教材難易度與學生的實際學習階段不符合等問題,教師在配置上也難以有專門的專業化出身的教師任教。這些問題的堆疊,使得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學實效性變低,整體的教學環境較差。在新課改的新環境下,要想開展好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我們首先要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最後,教師和學生在計算機教學中也存在各自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和蔓延直接成為影響到信息技術教學實效性降低的關鍵性因素。

比如,教師在教學中教學態度不積極,因為計算機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只需要學生懂得基本的操作技能即可,而在當前的經濟條件下,很多學生家庭中都有電腦,因此教師也疏於對學生這方面教學的關照。而且,教師的教學手段比較老套,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我們的計算機教育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和練習的機會,而非教師一如既往地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上課方式陳舊,不注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懂得如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課堂教學互動,這些問題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然而,卻因為學校電腦資源不足的問題,因為教師配置非專業出身的問題,使得我們的計算機上機演示教學變得難以進行,這直接促成了學校計算機教學不夠成功的關鍵性因素。而學生本身也存在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問題,學習動力和積極性遠遠不足,卻對電腦遊戲表現出了極大的熱衷,在上課的過程中把玩手機、不認真聽講等等,這些問題也成為影響和制約當前信息繼續教學實效性的關鍵性因素。

參考文獻:

[1]陳鍾錢.在信息技術課中進行創新教育的幾點認識與體會[J].浙江現代教育技術,2001,(02).

[2]王為傑.淺論教師教育的信息化建設[J].中國電化教育,2002,(12).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15

教材分析

本活動是安徽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教科書(非零起點)七年級《信息技術》下冊“第四單元歡樂家庭總動員”的“活動3精彩文稿動起來”。

本活動是在上次活動的基礎上,為多媒體作品設置超鏈接和添加動畫效果。本次活動主要分為以下2個階段:1)設置超鏈接;2)添加動畫效果。

學情分析

設置超鏈接和添加動畫效果在七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學習過,所以操作起來比較容易,此節課添加了一個“動作路徑”動畫效果的設置,操作起來也不難,教師只有稍加引導即可,對於本節課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發揮學生的操作積極性,最後不能忘記培養學生正確合理評價多媒體作品的習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添加超鏈接的方法。

2、掌握自定義動畫及幻燈片的切換效果的設置。

3、瞭解評價多媒體作品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設置超鏈接、自定義動畫及幻燈片的切換效果,掌握增強幻燈片條理性、靈活性和觀賞性的方法。

2、通過對多媒體作品的評價,瞭解多媒體作品的評價過程及方法。

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通過作品製作,培養學生的設計和審美能力,培養自我評價意識。

2、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培養學生的創作激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設置母版上按鈕的超鏈接

2、添加自定義動畫效果和幻燈片的切換效果。

3、培養學生對作品進行評價的意識。

難點:對超鏈接的理解和製作。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活動

屏幕展示:展示方輕舟同學的作品“歡樂家庭總動員、ppt”,讓學生比較此作品與同學上節課完成的作品有什麼不同。

學生活動:學生觀看作品,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按鈕上添加了超級鏈接、設置了自定義動畫及幻燈片的切換效果。今天我們的任務就是完成上述設置,並對最終作品進行評價。(結合課本P129“剖析室”)

二、任務驅動、展開活動

説明:為了保證學生順利完成此節任務,把教師課前準備的“歡樂家庭總動員、ppt”文件通過電子教室軟件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完成今天的操作。不要讓學生在自己上節課編輯的文件基礎上來完成本節任務。考慮到有些學生上節課的任務可能沒有完成,所以導致沒有辦法完成今天任務。

1、設置超鏈接

任務驅動:參考課本P130圖4、3、1完成母版上按鈕超鏈接的設置。此時教師巡視指導。完成上述任務的同學,完成課本P130“創新園”部分的操作。(此時教師巡視指導,並不斷提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教師評價、總結:教師總體評價學生完成任務情況,並簡單演示操作步驟(多種方法設置超鏈接,強調讓學生至少掌握一種)。結合課本P130“知識庫”,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超鏈接的設置方法及作用。

2、添加動畫效果

(1)添加自定義動畫

任務驅動:參考課本P131步驟,完成圖4、3、2中橢圓的自定義動畫的設置。

教師評價、總結:教師總體評價學生完成任務情況,並簡單演示操作步驟,結合課本P132上方小螞蟻部分提示介紹設置動畫時的注意事項,然後演示路徑動畫的操作步驟。

任務驅動:參考教師操作方法及課本步驟完成課本P132圖4、3、4中對象的自定義動畫設置。教師評價、總結:教師簡單演示操作方法,結合課本P133上方小螞蟻部分提示及課本P134“知識庫”第1點,介紹自定義動畫的設置、修改及刪除的方法。

(2)設置切換效果

任務驅動:參考課本P133步驟,為第1、2張幻燈片設置切換效果。完成上述任務的同學,完成課本P133“創新園”第1題。

課堂小結

教師總體評價學生完成任務情況,並簡單演示操作方法,結合課本P134“知識庫”第2點,讓學生理解幻燈片切換效果的設置及作用,另外區分“自定義動畫”與“幻燈片的切換效果”。

教學反思

本活動的難點是對超鏈接的理解和製作。同學們通過超鏈接的製作對幻燈有了更強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djdl0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