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_用好網絡,上好信息技術課

信息技術

  用好網絡,上好信息技術課

  河北冀州市中學微機室 韓玉珍

信息技術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門重要課程,它符合素質教育對中學教育的要求。為了更好的配合信息技術的教學,我校建立了設施配置完備的校園網。作為一名從事信息技術教學的老師,任教多年來,我一直在思索這樣的問題: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中究竟應該怎樣更好的組織課堂教學?怎樣有效地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讓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更優化?怎樣在網絡環境中突出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從而迅速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綜合素質?針對這幾個問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應用基於局域網的多媒體網絡教室組織教學

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已經將過去傳統的、靜態的書本教材形式轉變為由聲音、文本、圖像、動畫構成的動態教材。基於此,我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的教學環境,開展了多媒體交互式網絡教學。

所謂的多媒體網絡教室主要由計算機、網絡等硬件系統和多媒體教學工具軟件幾大部分組成。這種多媒體網絡教室就是模擬傳統教室的教學行為,以計算機的顯示器屏幕取代傳統的黑板,以鍵盤操作取代粉筆,以鼠標操作取代教鞭。

例如在講演示文稿製作中插入菜單使用一節時,我首先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室的廣播教學功能,利用多媒體演示文稿的形式把本節的知識點展示給全體同學們,包括如何插入文本框,如何插入新幻燈片,如何插入外部圖片,如何插入藝術字,如何插入剪貼畫,如何插入影片和聲音等。通過基於局域網的多媒體網絡教室,學生可以快速實時的接受到教師機屏幕上的信息。講完知識點以後,接下來佈置任務,我讓學生自己練習做一張簡單的演示文稿,要求使用課上講到的幾個命令,最大限度的掌握好插入菜單的使用,起碼要用到文本框的插入、圖片的插入、剪貼畫的插入、藝術字、聲音以及影片的插入,並且通過對各個對象的編輯,力求文稿做到美觀、和諧。

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針對學生出現的共性問題,我可以利用教學轉播的功能,把出現問題的學生的屏幕進行轉播,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課堂分析。還有我可以利用動態監控的功能,實時監視和控制每個學生的上機操作過程,對課堂上每個學生的練習情況一目瞭然,這樣一來,可以有效的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

總之作為老師,我通過該系統就可以完成以前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完全的控制和管理。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手段,可以明顯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促進教學工作向高素質數字化邁進。

  二、採取基於網絡環境的任務驅動教學法

在幾年的教學工作過程中,我發現信息技術不同於其他學科,知識更新快,特別是實用性很強。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容易感到乏味,很快就會失去學習興趣。相反如果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指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很適合的,而且我把任務驅動法與現有的網絡環境結合起來,美其名曰為“基於網絡的任務驅動法”,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教學效果好,而且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自我學習的`能力,該教學法在我的教學實踐中起了很大的輔助作用。

  舉個具體的例子:

在講《網頁製作》第一節時,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製作網頁的方法。為了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在講課之前,我就從因特網上有針對性的蒐集了一些好的個人網頁給學生展示。這樣的網頁一經演示,學生立即表現出興趣。一個一個躍躍欲試,急着想知道怎樣才能設計出如此精美的網頁。學生有興趣學習後,我就開始講課,介紹FrontPage在網頁製作中的基本功能。快速的講完以後,我就安排具體這一章的“任務”,讓學生完成製作一個簡單網頁。並且我把預先蒐集好的大量的圖片、聲音等素材在教師機硬盤上共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各取所需。在網頁製作“任務”的完成過程中,由於我創設了基於網絡的開放的教學環境,增加了學生的興趣和感性認識,學生輕鬆地掌握了本節知識,下課時仍然意猶未盡,無疑為下節課進行深入學習打下了基礎。

我覺得通過應用“基於網絡的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從學生方面來説:首先學生的學習面貌發生很大變化,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綜合應用計算機能力和自我創造性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其次,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由於創設了基於網絡的開放的教學環境,好多問題可以藉助於網絡去解決,這樣使得他們能夠熟練的運用計算機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從而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今後更好地運用網絡為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服務打好較為紮實的基礎,其實這正是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所在,也符合新的中學信息技術課程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達到了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授之以“漁”的目的。

  三、構建面向學生自主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網站

信息技術知識網站是指以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內容為線索的、與本學科知識密切相關的、在廣度和深度超過學科學習內容的知識集合,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交互學習的網站。這是在網絡環境下,改革傳統教育思想的教與學的過程的一種全新嘗試,目的主要是便於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引導他們由“學會”變成“會學”,在非線型的學習中學到系統的本學科知識。

因為信息技術知識網站是面向學生學習的網站,所以在建站之初我首先通過問卷的形式來了解學生最想學什麼,最需要學習什麼,特別是哪些是在課本上無法學習到而學生又有強烈學習願望的知識。這樣網站在製作的過程中就充分考慮到以上因素,在建成的信息技術知識網站上,網站欄目既有知識性強的純文字介紹,又有豐富的圖片、動畫、聲音;既有供學生瀏覽的靜態內容,又有學生動手操作的動態欄目:如隨堂練習、單元測驗、BBS、電子郵件等,非常方便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在課後,學生可以隨時到該網站針對所學知識點進行練習,通過網站提供的習題及參考答案,進行診斷學習。在整個學習單元結束時,學生又可以利用單元測驗的功能檢測自己是否達到了要求,如果未達到,可再次進行練習,重複鞏固,並可在討論區查詢自己還未能理解的問題的相關解答,進一步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在網站的BBS上,我根據單元教學目標提出討論主題,學生可以隨時進入討論區,闡明自己的觀點,瀏覽、評價其他同學的觀點,並可提出新的問題,討論中我加以正確引導,以保證學生的討論符合教學要求。另外,在BBS上我還提供相關的參考資料。這樣一來,網上信息調整了課堂教學,網上練習鞏固了課堂教學,網絡BBS促進網上練習,網上練習拓寬BBS討論層面。

當然在學生利用網站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的職責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如何自己探索學習,逐步培養好的學習習慣,這個過程雖遠比教學生一些純粹的知識更困難,但是它卻比前者更有意義,對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起到很大的幫助。

信息技術知識網站的應用改變了以前的課堂教學結構,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

  四、建立了基於網絡的評價激勵機制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特別是進入中國小是這幾年的事情,信息技術的評價機制沒有建立起來。作為該科的教師,只能自己通過課堂實踐去摸索。不可否認:每個孩子都渴望成功,希望自己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讚賞,可以説學生的成就感是維持學習興趣的內在動力。因此我一直在想:如何去營造一種信息技術教育的激勵氛圍,創造一個有信息技術特色的學生可以自我表現的舞台呢?

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和實踐,我覺得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基於目前的網絡環境,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評價激勵機制:

  (1)作品評價:這種評價主要是適用於上機操作並且有成品的章節(比如Word、Excel、網頁製作等)。就是教師提出大致的教學要求,由學生在限定時間內自主完成作業,然後上傳到專門給學生建立的作品展示站點上,比如用Word設計的班級板報、個人名片,用EXCEL製作的精美課程表,用PowerPoint做的幻燈片,用FrontPage製作的個人主頁等。上傳以後由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很多課我都是以這種方式來進行評價的。比如講完網頁製作,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大作業,要求學生做一個人網站,要求用到課上所講的文字、圖片、超級鏈接、滾動字幕、背景、懸停按鈕、表格等,製作的時候加入學生的自主創新成分。該作業的完成情況就是純粹的作品評價,在網絡上,我從技術性和美觀性綜合考慮給出學生評價。另外,因為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環境,網絡上的學生作品對所有人是透明的,除了教師,學生對學生的無意評價對學生的學習也會起到一個很好的督促作用。

  (2)理論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主要是針對理論課的學習,採取的方法多以電子試卷形式進行。比如在講完網絡一章以後,因為該章節理論知識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如何知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呢?我就是通過基於網絡的測試來進行的。比如在講完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網絡部分理論知識以後我就是通過理論評價來進行的。

這樣的網絡評價措施採取以後,學生都學的比以前認真多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就達到了自我爭取成功的境界,進而轉化成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內在學習動力,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督促他們更勤奮地主動的學習。

我覺得:網絡技術為我們帶了新的教學模式,在新的形勢下教師要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尤其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在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中起到領頭作用。以上幾個方面是我在這方面的探索,不當之出,期待同行批評指正。

標籤: 信息技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rk2gp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