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春節 >

莆田過春節的習俗

莆田過春節的習俗

莆田人過年(做歲)風俗

莆田過春節的習俗

●做 歲 就是過年的意思,因為一年一歲,所以莆仙人特別講究這個“做”字。到了臘月,人們就着手準備,認認真真把“歲”做好,祈盼新的一年有個好開頭。經過漫長歲月,莆仙人已把自己生活方式和歷史文化潛移默化注入過年習俗

●掃 巡 臘月八年級過後,家庭主婦一般會挑雙日晴天“掃巡”。興化方言“船”與“巡”同音,莆田人早年以船為家,所以歲末大掃除就叫“掃船”。這一天,掃帚等工具都是嶄新,並貼紅紙以示吉祥;還準備一丈長竹竿,綁上蘆葦和稻草,專門打掃高處;蒸籠等廚具也全拿出清洗,清清爽爽過年。

●紅團蕃薯起 紅團系先用糯米粉加食物紅製成皮,包餡後用刻有雙孩兒或慶豐收圖案的木模壓成上拱下平形狀,再用蕉葉墊好蒸熟。紅團是各種祭祀活動必不可少祭品。“番薯起”的做法和饅頭差不多:把煮熟的地瓜剝皮搗爛,和紅糖、麪粉攪拌發酵後用旺火蒸熟而成。老輩人喜歡自己動手做,討個吉利。

●白頭聯 即在紅紙春聯頂頭貼一小段白紙。這一習俗源於300年前春節期間發生的.倭寇入侵,許多家庭喪失親人。人們為悼念死者,就在紅聯上頭留一段白紙以表哀思,從此形成莆田人特有貼 “白頭聯”習俗。

●三十暝 莆田人對除夕俗稱。這天中午家家按傳統吃雜粉。而年夜飯既要豐盛又要吉利,上菜前要擺八盤或十二盤小菜,其中有十腳齊全的蟹(象徵十全十美)、煎海蠣(方言諧音“增活”)、炸鯽魚(方言與“積寶”同音),還有甜菜丸、桔子等吉祥菜名,主餐一般有蝦(方言與“和”諧音)、滷麪、荔枝肉、金錢?、花生湯等傳統菜式,全家人一起圍爐守歲迎新年。

●辭 年 臘月廿九零點一到,興化大地到處響起鞭炮聲。傳説這一天土地公要上天彙報,即意味着舊的一年即將過去。人們會在家門前或陽台上擺好供桌,燒貢銀祭謝天地,刮別舊歲,並希望諸神在玉帝面前多説好話。

●吃 面 莆仙方言中面和“命”是諧音,本地生產的線面細長柔韌,烹調方法是先在碗底墊上炒好的芥藍菜,盛上沸水撈熟的線面再澆上滷湯,然後加上佐味菜:炒蛋、炸花生、豌豆、紫菜及各種滷味等,色、香、味俱全。七年級大早吃完麪,才意味着又長了一歲。

●五日歲 莆田人的“春節”是從七年級過到初五,俗稱“五日歲”。七年級早上吃完線面,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裳,出外“遊春”娛樂,走親訪友拜年。如若七年級不進對方門,八年級就不能上門。據載,明嘉靖年間某年春節前,倭寇攻下興化城,三萬多人被殺。待戚繼光率軍收復時已是大年七年級了,在山上避難的人們陸續返家後,看到的是家門濺血,屍橫街巷,哪有心思過年?八年級這天便是莆仙人忌諱的日子,從而形成八年級不串門習俗。到了初四家人又聚在一起重過“三十暝”,重做“大歲”再過一次年。直到初五,“做歲”才算結束。

標籤: 莆田 習俗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unjie/l3l9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