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除夕 >

除夕節的習俗

除夕節的習俗

除夕節的習俗

除夕節的習俗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餘",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於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關於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説。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裏,"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户户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裏,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後長輩發"壓歲錢"。接着就是張貼春聯和門神,並關上大門。到七年級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節的習俗二

除夕夜,我國民間有守歲、壓歲和踩歲風俗。民俗專家説,守歲、壓歲和踩歲,是過年風俗中極富特色的三種祈福形式,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和期盼。 據《説文解字》釋,“年”,“谷熟也”。《穀梁傳》中也説“五穀大熟為大有年”。就連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穀穗成熟的樣子。

因而,可以推斷,“年”是豐收喜慶的日子,而過年則是對豐年的慶賀和祈禱。 舊時臘月三十夜晚,人們吃完年夜飯後,就按各自分工,各司其職。家長要主持祭拜神佛、祖先,迎接“全神下界”。孩子們跑到户外放鞭炮、煙花,婦女們則要忙着準備包餃子的面和餡。忙罷,全家老少圍爐而坐,邊吃乾貨、瓜果,邊説古論今、打牌、下棋,通宵不眠,謂之“守歲”。據説,守歲的風俗在晉代就已十分流行。

子夜時分,隨着辭舊迎新時刻的來臨,鞭炮聲、歡笑聲、祝福拜年聲響成一片,交織在一起,家家呈現出熱情奔放、歡樂祥和的景象。孩子們此時最期待,也最興奮,他們紛紛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們則要忙不迭地給“壓歲錢”。

長輩給小輩壓歲錢,是希望小輩平安幸福,遠離晦氣和災難。 此外,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秸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尚潔説,如今除踩歲習俗已被大規模的燃放鞭炮替代外,守歲和壓歲的風俗仍十分流行。

守歲的內容有所豐富,除了保留原有傳統項目外,全家人觀看春節聯歡晚會或舉家出遊旅行已成為新的時尚。至於壓歲錢,除了自家長輩賜給外,更多的是作為親朋好友禮尚往來的一種互贈手段。 當然,民間對守歲、壓歲和踩歲的理解,還有認為是對一個傳説叫“年”的怪物的一種防禦和打擊,這完全是人們祈盼吉祥的心理使然。


標籤: 除夕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uxi/2vm1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