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中秋節 >

中秋佳節隨筆集錦14篇

中秋佳節隨筆集錦1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説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佳節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佳節隨筆集錦14篇

中秋佳節隨筆1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莫名想起蘇東坡的這首詩,舉頭望明月,今晚的月也許是圓的吧!但是對於陰天來説,天空已經被抹上一層薄紗 根本無法看見明月的身影。但是我知道,這個時候每個家庭都聚在一起來團圓。但是對於我來説,不知道多少年沒回去一起過中秋了。這個節日貌似在我的腦海裏是不存在的。然而我也早已經習慣。

每逢佳節,每個人都不由自主的想回家,也許這就是一種所謂的歸屬感吧!看到宿舍這些一個個的空牀,我不覺心裏冷冷的。不過今天的天氣的確很冷,十度左右吧!讓人冷的發抖,根本不敢出去轉悠,只好乖乖的待在被窩裏睡覺,這是最好的選擇。

我也許是個不戀家的孩子,有的時候我不想在家待,因為待在家裏給我一種壓抑感。讓我無法呼吸,要是這樣的話,我何必要回去呢?只是不知道的是,家裏的老爸老媽她們在做什麼。也許還在吃飯吧!也許還沒回到家吧!他們的確很忙,為了這個家,大家都不容易,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去和他們要錢,但是我能怎麼辦?

今晚的我也沒有吃什麼飯,一是冷的根本不想出去。二是,自己不知道怎麼就是生氣,讓我不覺想睡。也許睡意可以埋沒一切傷心吧!這就是中秋,一個團圓的日子,這樣的一個節日,我一個人待着宿舍,開始了自己的獨樂生活。

但是無論怎麼樣,這都是個美好的節日,就是在這一天,我們的嫦娥姐姐奔向了月亮,成了一個美好的神話。各位,中秋快樂哦!

中秋佳節隨筆2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踏着輕盈的腳步來到我們身邊。中秋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中秋節的來歷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古人説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自古以來在中秋之時,有誰不思念遠方的親人呢?我也情不自禁的思念起遠方的親人呢,我也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在遠方的親人。

我倆邊聊邊津津有味地吃月餅,有五仁的、蓮蓉的、叉燒的……我最喜歡的還是雙黃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月已圓,人歡聚,同舉杯,共歡慶!家鄉明月愛無限,他鄉皓月也多情!齊歡唱,同頌今宵明月!歌傳萬里,祝福彼此頻傳!”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

中秋佳節隨筆3

盼望着,盼望着,中秋來了,回家團圓的日子近了。

細數日子,我離家已有近兩年之久,時間過得可真快呀!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日,不管人在何方,都趕在這天回家和家人團聚。我也不例外,離家之久,思念就愈濃烈,短短的幾日等待,竟像幾年一樣漫長難捱。

兒時我最喜歡過中秋節了,父母會給我講很多關於中秋節的傳説,比如大家熟知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正是因為這些美麗的傳説,才讓中秋節附帶着一層神祕的面紗。當然,還有我最愛吃的月餅,詩人蘇東坡有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早在唐朝時期就有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賞月是中秋最有情調的事情了,一家人圍着一張小石桌,邊聊聊家常,邊吃月餅,共賞明月當頭的美景。中秋節正值八月中旬,是月亮最亮最圓的時候,淡淡的月輝輕輕地灑滿大地,輕緩的銀色瀰漫了整個天空。月亮在古代稱為嬋娟,便有了後來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絕唱。中秋的月亮如一位温婉的姑娘,靜謐柔和,卻又不失韻味風雅。

最懷念小時候的中秋節,越長大節日的韻味就越淡了,身在異鄉的我,深深的感受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鄉情懷。

中秋將至,又一輪明月升起,舉杯獨酌,今夜,無眠。

中秋佳節隨筆4

中秋佳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想除了初夕以外只有中秋節那天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吧,中秋佳節,人月兩團圓這是一美事。對小孩自來所説,最有趣味的莫過於晚上的“賞月”會。

在溶溶的月色下,在花園的葡萄架下放一些桌椅,擺滿各種應節食品、月餅芋頭、栗子、田螺、水果等等,豐富極了。輕霜初降,月光如銀,涼風習習。爸爸和叔叔在閒談,或者下一盤棋,……;小孩子呢,在花園裏飛,留學生下一條條光豔的彩流,那是他們手裏提着的燈籠。有傳統的紙紮,上面着各種圖案和人物,還有姿勢各異的卡通燈籠,五花八門的。經過桌子時往往抓一個田螺或栗子,隨即飄開,留下純摯的歡笑聲。還有水塘裏的蛙聲,匯成一片……

月亮越爬越高,快到半空中的時候,媽媽的祭月工程也完成了。一陳噼噼啪啪之後,大家都圍了過來開端品嚐食品。邊吃邊談,談工作,談學,還有鄉間事。

談着,談着。忽然間,不知是誰喊道:看多圓多亮的月亮!月光如水銀瀉地般,潔白無瑕。就像披着婚紗的新娘在半空中散步,露出甜蜜的微笑!映照在村前的池塘上,微波的青煙,忽明忽暗地閃動的燭火,增加了幾分神祕。

月色、輕霜、歡笑聲……

清新怡人,安靜和諧,充滿歡樂、祥和的晚上!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了多少美好的詞句,詩文來形容她,藉以表達美好的願望和衷心的祝賀!

富饒,是窮怕了的中國人最的願望。改革開放,國民走上了富饒的道路。卻碾了我的中秋明月夢。

公路伸到了樹過,工廠越建越多,樹木越來越少,水塘被填平了,蛙兒,昆蟲等都無奈地搬走了,機器的轟鳴替代了蛙蟲的鳴唱,漫天塵土“驅散”了清新的霜露。強勁的秋風送來的不是花草香藴,而是各種難聞的惡臭鋼鐵廠、輪胎廠、化工廠、水泥廠、陶瓷廠……晝夜不停。兒時的景物茫然無存。

我再也看不到那美景,再也聽不到那精美的天籟琴音。看到的只是高大廠房猙獰的暗影似張開的血盆大口,聽到的卻是單調、乏味,甚至令人討厭的機器聲,聞到的是陣陣令人作嘔的惡臭。煙窗裏吐出的煙霧,汽車駛濺起的塵土,漫天蓋地,灑在我們的身上,鑽入我們的鼻子,眼睛、耳孔,渾身高低,裏裏外外都是塵土。在户外多站一會兒都難受,莫説要露天賞月了,只能從窗口裏窺測月亮姑娘真容。

不知何時,月亮姑娘也變成了阿拉伯姑娘,披上厚厚的面紗,再也看不到她皎潔的面容。或許是因為受不了難聞的氣味,掩面而行。

滿桌的東西,一家的親人,滿屋的熱烈,卻沒月可賞!我是多麼悼念童年的中秋,兒時的美景。多渴能再聽到親切的蛙聲。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太大的處所,不需要華麗的擺設……

我只要一片藍天,一個月朗風清的夜晚。

我想,有着類似經歷的人都會渴望,渴望“可續發展”的春風,吹散罩在我們頭上的煙塵,吹走那難聞的惡臭,使工廠,家園掩成畫,讓蛙蟲共鳴和唱。

讓我們共享一輪明月,共建幸福生活。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個中秋我的愛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我只知道污濁的煙雲遮住了我的眼睛,我找不到月圓的時間和位置

中秋佳節隨筆5

我的母親離開我們一年多。我每時每刻都在思念着她,尤其是中秋節來臨之際,我更加回憶着她生前的點滴點滴,有時淚眼朦朧中,似乎又看見母親的身影。她卻時常出現在我的夢裏。

母親是個苦命人。她14歲時,外爺因為賭博輸了很多錢,就把她用三塊“餉洋”賣給了遠在幾十裏外的父親家。自此,她失去天真爛漫的童年,弱小的肩膀撐起了家庭的一片天。進門後,性格倔強的奶奶把母親當丫環似的喊來喊去,稍有不慎就挑撥起威武有力的爸爸拳打腳踢。小小年紀的母親,便飽嘗了生活中所有的苦難,即使這樣,她老人家在旁人面前從不未有半點怨言。母親用勤勞善良的本質默默無聞地為我們這個家付出了她的一生,爸爸的兩位老人及三爺,也在母親的悉心照顧下安然長眠。母親用她的的善良之心,感動了村前裏後所有的人,也讓脾氣倔強的爸爸更加敬重她、愛她。

在母親生病的這些年裏,姐弟們都忙着過自己的日子,照料母親的重任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老父親肩上。人常説少年夫妻老來伴,父親哪裏也不去,寸步不離地守在母親的.身邊,為她做飯、洗衣,不厭其煩地把她愛吃的韭菜和各種各樣的調料放到碗裏,再親自遞到母親手裏。父親這些年所做的一切其實也是為了補償母親這輩子為我們這個家付出的一切。

母親婚後一連生了五個女孩,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時代,母親特別期盼生個男孩。所以在懷弟弟的時候,聽別人説生男孩一般是雙胎,母親擔心又怕再生女孩,推磨時竟然把胎兒壓在磨棍上,忍着疼痛使勁來回擠壓。弟弟出生後,一家人高興的合不攏嘴。然而母親卻感覺到自己犯了糊塗罪,於是,她便用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呵護着弟弟,半夜起來上廁所還把弟弟夾在胳膊彎,餓了起來拿高粱杆煮茶時,把弟弟背在背上還不放心,深怕三更半夜她的寶貝兒子有所閃失,對弟弟,母親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拿在掌心怕飛了。事實上,她不僅對弟弟如此,對我們每個兒女也都如此。

曾記得我們小時候少吃沒穿,母親整天餓着肚子在石磨上推穀糠和晾乾的樹葉。在那個饑荒的年代,人們常説吃一顆黑豆爬一座山,所以黑豆就是我們家最珍貴的食物。母親在穀糠和曬乾的樹葉裏面攪少量的玉米和黑豆,在石磨上磨一遍、再篩一遍,到了晚上,把篩下來的面用開水燙起來,然後兩隻手拍打成糠窩窩放在鍋裏蒸熟當飯吃。母親經常説,她不怕吃苦耐勞,就怕兒女捱餓受涼。

中秋節前夕,看着別人家的孩子都拿着月餅吃,母親回家後,也準備給我們家做些月餅,可揭開面囤時,發現面囤裏剩下的面只夠我們吃一頓餃子。她猶豫不決,然而,不懂事的弟弟卻拉着她的衣角哭喊着要吃月餅,母親就一邊流淚一邊在礆畔上急的來回踱步。那個時候,爸爸是農業社書記,開完會回來問明情況後,同意母親的決定,把外爺給她出嫁時陪嫁的一對銀耳環拿在集市上出賣,賣的錢到鄉糧站上買了一些白麪粉和玉米麪,回來把兩樣麪粉攪合在一起,解決了燃眉之急。

在這飢一頓餓一頓的生活狀況下,母親總是把鍋裏稠的留給我們姐弟幾個,而她的碗裏總是稀得能照見人影。就這樣,她用無私的母愛,含辛茹苦的把我們姐弟撫養大,即使兒女們已經成家立業,她還放心不下,整天晚上把電話放在枕頭邊,期待兒女們的電話。作為小女兒的我,每每看到她老人家因長年勞累而直不起的腰和佝僂的背時,我的內心都特別的難過!

小的時候,因為家裏貧困,沒有被褥,炕上就鋪着破席子,破席子上再鋪上個用羊毛織成的氈子,晚上睡覺時,母親就會把我們摟在被窩裏,半夜起來發現毛氈尿濕,她擔心孩子會受涼,就把我們移在她睡的地方,自己睡在冰冷潮濕的尿濕的地方,一塊兒濕了再換一塊兒,就這樣,她用偉大的母愛澆灌着兒女們健康成長,可自己落下一身病。

此時此刻,夜已經很深,月亮依然沒有出來,我坐在窗前,沉思良久,又回坐在電腦前,哽咽着,難過着,説不出一句話,一邊用手指敲打着鍵盤,一邊淚流滿面地回憶着母親在世時的音容笑貌,特別是她中秋節這天給我們教包餃子的一舉一動。“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母親一生儘管極其平凡,可她以平凡的作為、樸實的思想薰陶了下一代,她以高尚的人格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讓我們懂得了實實在在做人的道理。

中秋佳節來之際,回想母親所走過的路,讓我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一位偉大的母親,也許是轟轟烈烈的,也許是默默無聞的,但對很多平凡的母親來説,不管是兒女遠在千里,還是夫君出門在外,母親總是在這個時候付出博大的愛。即便是女婿,母親也會把他當成自己不懂事的兒子。所以,母愛是人世間最無私的愛,這種大愛一旦被喚醒,世界上就沒有承受不了的苦難。

中秋佳節隨筆6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裏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歡樂的歌聲……”,每次唱起這首歌時,我就想起發生在那片月光下的事情。

中秋晚上的月亮又圓又亮,像一個銀盤掛在空中,柔和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灑向大地,烘托出一片平靜和祥和,月光落在樹枝上,留下斑斑駁駁的黑影。

而我正在氣喘吁吁地跳着繩,當時我的雙腿像灌了鉛一樣地往下墜,剛開始輕盈的感覺已蕩然無存,心跳得像要從嗓子眼裏蹦出來一樣,而媽媽則站在月光下目不轉睛地盯着我,機械地數着數……

忽然吹來一陣涼風,送來陣陣花香,沁人心脾,涼爽的風使疲憊的我頓時精神一振,我使出洪荒之力,像一隻靈巧的燕子在上下飛舞的跳繩中穿梭“……滴滴滴”一陣清脆的鈴聲響起,“141”媽媽高興地跑過來摟着我説“真棒!媽媽就相信你能行。”我上氣不接下氣地説:“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不是你常説的嗎?”我和媽媽相視一笑。

在這片月光下,我明白一個道理,只要辛勤付出就能收穫滿園芬芳。

中秋佳節隨筆7

中秋佳節,外地的叔叔寄來一盒月餅,裝飾極其精美,價格更是令人咋舌。不料盒食之,其味平平,與蛋糕店裏幾塊錢一個的月餅無異。心中感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以前在電視上看到主持人對過度包裝的罪惡言之鑿鑿,尚覺不以為然,親身體驗之後才知其可惡之處果然馨竹難書。

萬事皆有因果,現今人們往往只關注外表,而淡化了內在之重要,他們漸漸變得膚淺,確樂此不疲,就如那些動輒數億的“大製作”,看後往往沒有一點印象,但卻仍有着不低的票房。

那英説:“別管你長什麼樣,只要歌唱的好,人就加分。”是金子到哪都發光,可見內部充實,辨識度自然就高。就像一把珍珠扔在沙子上,很快就能撿出米,還要包裝幹什麼?!

不禁想起一本書上的趣聞:

滿滿的禮堂,眾人引頸而待。

傳説中的陳寅恪來了,布衣,布鞋,布襪,腋下夾着布包裹。打開布包裹,裏面有幾本本線裝書。一點風景都沒有。有人就納悶了,這位號稱教授中的教授,怎麼沒有一點派頭,連個裝書的皮包都沒有?

可他一開講,語驚四座,連走廊裏都擠滿了聞聲而來的教授。

中秋佳節隨筆8

晚上,我和媽媽在自己家過節。吃完團圓飯,我就和弟弟一起上天台賞月。月亮害羞地蓋着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抬頭望月,心裏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看着月亮,在看看爸爸媽媽,覺得我們一家三口能夠在月圓之夜坐在一起賞月真幸福啊。

中秋之夜是個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歡聚一堂,品嚐月餅和瓜果,享受天倫之樂。“每逢佳節備思親”,誰都希望在中秋佳節能夠得以全家團聚,這是人之常情。想到這裏,我不禁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佳節隨筆9

我今天走在一個路上。我們走在橋上,我們走過彩虹橋。走過很多橋……

我們過了橋之後走到了一個小路上。路的兩旁都是樹有楊樹,柳樹……我們走着走着,我一看天空上的星星。他們一閃一閃的,好像一面面鏡子。樹旁邊躲,燈也是一閃一閃的。好像好幾呃只螢火蟲在那裏飛翔。看着很美麗。我們走着走着,我聽見有小鳥在叫。它的叫聲好象在唱歌。他的歌聲很動聽。

我在一個樹的旁邊,你栽了一個向日葵,過了幾年?我們來到這裏,我一看那棵向日葵比我還高,比我爸爸還高。我們很快樂的走在路上,聽着鳥兒的叫聲,看着天空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

中秋佳節隨筆10

中秋的月亮雖然不比太陽明亮,不比星星可愛,然而我卻更愛月亮的柔和,默默地為黑夜燃着光明。

我登上樓頂,望着那晶瑩透亮的月亮,它似一位美麗而羞澀的少女,戴着那贈與它神祕的面紗。過了一會兒,月亮摘下了它,躺進它的搖籃——雲裏,看着那些調皮的星星們嬉戲。

我默默地看着月亮升至上空,宛如一位天使飛向它的家——天堂。仰望着月亮,我似乎看見了嫦娥正在那桂花雨中穿着飄逸的衣裙翩翩起舞;吳剛正吃力地砍着桂花樹;玉兔正用它的玉杵搗着藥……

皎潔的月光如銀子般撒向大地,整個大地都披上了月亮為它們準備的禮物——月光。樟樹收到了它的禮物,月光給它紡織了一個個花環,戴在了它的身上;花朵收到了它的禮物,月光給它縫製了一件紗衣,穿在了它纖細的身上;小草收到了它的禮物……我沉浸在了無窮無盡的遐想之中。月光照在了我的身上,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使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看着那圓圓的月亮,我進入了沉思。在中國,有多少人中秋未回家過節!守護邊境的戰士,交警……他們用自己的時間讓更多的人回家過節,真是偉大呀!

夜,漸漸深了。月亮抓了幾朵雲,遮住了它美麗的臉龐,大概是覺得倦了拉上了門簾。

我的眼皮已開始打架了,要睡覺了。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樓頂。今夜,我將沉浸在月的世界裏……

中秋佳節隨筆11

大地的八月,秋高氣爽,在豔陽高照下,瓦藍瓦藍的天空像洗過一樣明淨,棉花團似的雲朵就像繡在藍色絨毯上的大花,中秋。瑟瑟的秋風吹熟了田裏的莊稼,大白楊的葉子變黃了,爬山虎的葉子已經變紅,小草,不像夏天那樣精神抖擻,果樹上那累累果實由青變黃,由青變紅,漸漸從葉子中間顯露出來,散發出一陣陣清香。成熟的氣息盪漾在秋天的空間,豐收的喜悦流淌在人們的心田裏。

此刻,中華民族的古老而傳統的節日中秋節也邁着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它給我們帶來了温馨,帶來了希望。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裏,除了春節,中秋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八月十五這個月圓之夜,皎潔的明月“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人們思念什麼?思念的是遠方的親人,國小生作文《中秋》。雖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無論怎樣,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總希望能和遠方的親人團圓。這是中國的古老傳統,也是東方文化的深刻內涵,這種親情是什麼力量也無法阻擋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團圓”的象徵節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們一大家子又圍坐在大圓桌旁一塊兒吃飯,滿桌子的菜各式各樣的,味道鮮嫩極了!真是好久都沒有吃到過這麼美味可口的飯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勁,漸漸興高采烈起來,都相互祝福着乾杯。“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飯後,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賞月。面前放着許多月餅,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覺就好像今兒個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感覺一樣。“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裏的確實不一樣,那圓圓的樣子不就像我們這圍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嗎。就在人們與家人團圓時,一定也有人身在他鄉而沒能與家人團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圓月託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單的你不要傷悲,抬頭看看那侖明月吧,説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着它呢。

中秋佳節隨筆12

你家的中秋節我不知道~你是要幹嘛?把分給我吧~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又是一年中秋佳節,夜晚燈火通明,煙花燦爛的開放在深藍色的天空之中,人們彼此用傳統方式慶祝中秋。

今年的中秋佳節與往年頗有不同,因為值得可慶的是中秋已是我國的法定節假日,人們更有充足的時間趕回家與親戚、朋友共度這黃金時節。

晚上,夜幕悄悄降臨,爸爸、媽媽和我一起來到似乎是廣闊無邊坐滿人羣的大草坪上,準備欣賞那八月十五的月亮。

十幾分鍾後,月亮終於害羞的露出了小半邊潔白無暇的臉兒。看,那一圈圈金環徐徐的穿過一綹一綹輕煙似的白雲,向上升着,升着。

就在那一剎那間,月兒亮全部露出來,它傲然地。高高地升起來了。它圓的是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色的光芒似的。

此時此刻,人們正沉浸在花好月圓的仙境之中。望着皎潔而又飽滿的明月,細細品嚐着傳統食物,一切都顯的那麼美好,那麼和諧。

小時候聽奶奶説過,后羿有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因偷吃一位道士給后羿的仙丹,從此住在了寂寞的廣寒宮內;而吳剛被罰永遠砍那看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在廣寒宮內為嫦娥搗藥。

我,多想去和嫦娥姐姐做伴,客月亮又那麼遙遠,我想接大雁的翅膀,飛向她的懷抱,可大雁也飛不了那麼的高。我只好打消這個念頭,凝望着圓圓月亮,口中嚼着香甜酥脆的月餅,回味着這美好的一箇中秋……

時過半會兒,一眨眼就是深夜了,人們也陸續離開了綠坪,剛開始的人海也一眨眼消失在這美好的月光之下……

中秋佳節隨筆13

今天八月十五,和去年一樣,也在學校過呢!學校人很多,也不能算冷清,相反,很熱鬧,但是那樣的熱鬧卻與我半點沒有聯繫,那是別人的熱鬧,熟識的人三個一約,五個一湊,小日子過得很舒心歡快,學校的那個田徑場也因為今天的氛圍而格外的熱鬧,很多班級組團圍在一起,圍城一個大大的圓圈,零食,小吃,遊戲,笑聲,很快樂,很熱鬧,他們都很高興,不管他們心中會不會有什麼煩惱,但是,在那一刻他們是開心的。

我們寢室也不願在呆在寢室,便四處轉轉,然後就來到了這個田徑場,我靜靜的跟着她們,不吵不鬧,看着別人的快樂!説不羨慕是假的吧!今天可是中秋也,是一個要“一起過”的節日啊!父母不在身邊,老友不在身邊,總覺得那些最懂你的的人都不在身邊,心情難免抑鬱,那些古人的鄉苦愁思便在這一日化成腦海中的才思,最後變成一首首引人共鳴的詩詞。但是我卻沒那麼大的本事,只能藉着這個網站説説心中的鬱悶了。

中秋佳節隨筆14

見驢寫驢,見馬寫馬,是大多數文人墨客樂於鼓搗的路數。鄙人雖不致不可耐,但自認依舊俗人一個。即是俗人,又願堆文碼字,當然也就逃不出那些搗鼓了。

時值中秋,各家團圓,自然不能邀友或把酒小酌、或麻壇小賭,又因俗務糾絆,不能與父母共度佳節,於是待妻兒睡下,獨坐窗前,與嫦娥隔窗對視,以期消解喧囂背後的孤寂。居地農曆八月的秋,不冷不熱,少風少雨,正是一年好時節。不過今天小陰,薄薄地一層陰雲遮住了本該光潔的月亮的臉。看見月兒無奈的在雲後穿梭,也就淡了觀賞的興致,回到書房看看書,在網絡上翻檢下最近的文章與時事。

“我是誰?”是某文社的徵文,因為自己也參與其中,正有文友回覆帖子的提醒,進去看看,不過又是一番讚譽,大概還是因為混得臉熟的緣故。

我是誰?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問題,從古到今,自中及外,多少智者多方位多角度的論述過這個問題,到如今仍然在不間斷的論證論述着。鄙人愚笨,不敢奢談這類高深的問題。但老子有言‘自知者明’,出於對‘明’的好奇便放不下對‘自己’也就是‘我’的探討。

我是誰?我是我!這是很智慧也很愚蠢的回答。説他智慧,是因為我的確是我,不可能是驢是馬非得拉出來遛遛不可。我的姓名、性別、年齡、學歷、財富、職位等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我,任何一個只是附着在我身上的某種飾物而已。説他愚蠢,是因為此種回答就是驢是驢、馬是馬、某物是某物的回答,定義是不能自身給自身下的。

記得二十來年前的中秋,在煙台求學,晚上無事,幾個同學慢踱到海邊,坐在礁石上喝酒看月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那天的月亮大得出奇,加上波平如鏡,月影映在海中也是分外的光明。良宵美景,幾個風華正茂的青年輪流舉酒瓶子邀月暢談,喝的興起,手舞足蹈,人影憧憧,雜亂地倒映水中,雖無佳人相伴,卻有嫦娥盤桓其間,現在想想,青春不再,但也算是回憶中的美事一樁了。忘了誰對着海中月,唱起《水中花》,不覺蕭然。當時也曾辯起月與影的問題,酒後之言,忘了結果,總之道不出個所以然。但是影終歸是影,再像也不是月亮。

而今再論我是誰,覺得首先要忘我,也就是先要無我,方知有我。一旦你説或者你想我是誰或者我是什麼,那你還不是你,那個你認為的你還是你在水中或者鏡中的影子。俗話説‘痴者通神’,可能就是痴者不迷於假象,反而自知自我。大多智者目光清澈,再清澈都不及初生小兒,小兒初生,尚無凡世紅塵之物擾亂思維,無雜念,所以最‘我’。人之將死,迴光返照,目光也有片刻清澈,那時已知萬事皆空,濁淚排淨,始沖刷淨蒙塵雙眸,得片刻清淨,終至無我,可知之晚矣,於事無益。智者哲人探根溯源,亦有無限接近者,於是也目澈睛明,但終歸不是常人所為,不執也罷。

有人看了上面這些肯定會説,什麼亂七八糟的,搞這麼複雜做什麼,誰願意研究研究去吧,關我鳥事,我該怎麼活着還怎麼活着。呵呵,是啊,我也這麼覺得。與其天天追問我是誰,不如先活出自我。怎樣活出自我,當然是為了自己好好活着。這樣説,又有人會説為了自己好好活着,你是不是太自私了。呵呵,非也。我説的為了自己好好活着,只是讓我們明白,無論我們做什麼,哪怕是天大的功德,心裏都不要覺得別人欠我們什麼,我們做的是為了我們自己,只有這樣我們心中才沒有負累,心裏才能充滿快樂。自己眼中一切的苦,別人眼中一切的樂,別人的感激,別人的謝謝不要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什麼,我們是為自己在做,所以心安理得,與他人無干,如此感覺便幸福便快樂。因為你見過哪位為自己做事不心甘情願,不幸福不快樂?

凡事為自己努力去做,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快樂着自己的快樂,我奈我何,是奈我何,誰又能奈我何!

見驢寫驢,見馬寫馬,本是胡謅八扯的事,自然驢脣不對馬嘴,你又奈我何!

哈哈哈哈。誰是誰?關誰鳥事!今天到這兒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zhongqiu/wdq4l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