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幼兒園幫助學生案例分析

幼兒園幫助學生案例分析

剛接手這個班,班上原來的老師就對我説:“你要當心慶慶,他特別調皮。”一些家長看見慶慶在這個班,也紛紛説:“怎麼這麼倒黴啊,慶慶又和我的孩子同班。”當時我就想,什麼樣的孩子竟讓老師這樣頭疼,讓家長如此排斥呢?為此,我對慶慶進行了觀察,漸漸地感受到慶慶並不像大家所看到的那樣調皮搗蛋,他行為的背後有其複雜的心理原因。教師只有靠近他、關心他,才能漸漸走入他的心靈深處,理解他的情感和行為。因此,看到慶慶那些無知和天真的做法,我總是耐心地告訴他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一味地批評。看到他很愛勞動。我就抓住機會表揚他。在我的鼓勵下,慶慶發生了一些變化,別的小朋友也逐漸認可慶慶,不再排斥他,我感到十分欣慰。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出乎我的意料。

幼兒園幫助學生案例分析

案例一及分析

一天,樂樂來報告:“我的玩具卡沒有了。”我用眼神環視小朋友。馬上有人説:“是慶慶拿的。”以前班上發生什麼事,孩子不管看到沒看到,都會説是慶慶乾的。在我表揚了慶慶幾次後,情況已有所改變。我聽到有的孩子在小聲討論:“也許不是慶慶拿的呢,老師説慶慶變好了呀。”我看着慶慶,他趕緊把自己的包拿出來,翻了個底朝天,説:“老師,我沒拿。”我露出肯定的`目光,他又讓我看他身上的口袋,並掏給我看。也沒有。不過他掏褲子口袋時一直沒有站起來,我感覺到有些不對勁,便讓他站起來,但他説什麼也不肯。我心想:不肯站,或許玩具卡就在屁股底下。於是,我將他拉起來,他趕忙用手捂住衣服,我又拉開他的手,玩具卡一張一張從他的衣服裏掉落下來……

看來,單純的鼓勵對慶慶遠遠不夠。我還沒有想到更好的教育方法,於是便想先與其父母溝通,瞭解他在家的情況和他父母的想法。在溝通中我才知道,慶慶的母親是“外來妹”,生下慶慶後就走了,從此杳無音訊。慶慶家條件艱苦,靠爸爸擺小攤賣水果維持生活,慶慶則由年老多病的奶奶帶管。當我知道慶慶的境遇時,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原來他喜歡拿別人的東西,是因為他不能擁有這些東西。從那以後,當班上需要孩子帶玩具及其他材料時,我總是盡我所能幫助他。孩子們也紛紛將家裏的東西拿來送給他。他的奶奶和父親都對我説:“謝謝你,老師!慶慶能遇到你,我們太高興了。”慶慶也喜歡在同伴面前炫耀:“看!這是老師給我的。”我明顯地感覺到慶慶對我的依賴。

 案例二及分析

又有小朋友丟東西了,是一本繪畫本子。小朋友都説沒有拿,慶慶也説沒有,並大膽地站起來,將包、衣服翻過來給我看。找來找去沒找到,這件事也就暫時放一邊了。排隊到樓下活動時,慶慶遲遲不出來,我便進去找,發現他正在卧室慌亂地藏着什麼。我忙走過去,看見他正將那本繪畫本子往牀底下藏。我送過繪畫本給他,他為什麼還要拿人家的?我氣極了,狠狠地瞪着他,他也看着我,我們都沒有説什麼。

下午,他來找我説話:“老師,我不想偷樂樂的東西,可是他的畫特別漂亮,我喜歡他的畫。”“如果喜歡,你可以向別人借,你還可以自己試着畫。你這樣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別人會喜歡你嗎?”我一下子把心裏話都倒了出來,也不管這個7歲的孩子能否聽懂。“慶慶,現在小朋友已慢慢地喜歡上你了。知道你家裏困難,大家都在幫助你,把自己的東西給你用。難道你還要和以前一樣,讓大家都討厭你嗎?”沒想到慶慶大聲回話道:“老師,我不要幫助!為什麼小朋友們有的東西我沒有?我知道小朋友都笑我,我家周圍的人也笑我,大家都笑我。我不要幫助!”慶慶的話讓我大吃一驚,我愣住了。我絕對想不到這些話出自一個7歲孩子之口。也許是他太缺少母愛,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他已經知道被人同情的人是弱者。他不想被人同情,他不想做弱者。只是,他無法用確切的語言表達。

看來,慶慶需要的不只有鼓勵,還有理解;不只有同情,還有平等。這件事後,我告訴慶慶: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需要幫助。我們吃的糧食,是農民種出來的;我們住的房子,是工人造出來的。沒有別人的幫助,我們就不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大家幫助你,不是看不起你,是關心你、愛護你。你也可以去幫助別人,在很多方面你比別人能幹,小夥伴們會樂意接受你的幫助的。

經過一年的交往,慶慶越來越喜歡和我交談。他常常將他的想法告訴我,偶爾我也會將自己生活中的快樂與苦悶告訴他,讓他知道不只是他有難過的時候,別人甚至老師也會有痛苦的時候;不只是別人有快樂的生活,他也可以有屬於自己的快樂。

雖然我無法完全改變慶慶,但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靠近他、關心他,才能走進他的世界,和他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從而理解他的情感和行為。

標籤: 幼兒園 案例 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1ono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