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15篇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15篇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1

㈠論點(證明什麼)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15篇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句子。論點一般是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的。

1。中心論點1個(統帥分論點)⑴明確:分論點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①從位置上找:Ⅰ標題;Ⅱ開篇;Ⅲ中間;Ⅳ結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2。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④敍述作者的一段經歷後,歸結出中心論點;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㈡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㈢論證(怎樣證明)⑴論證方法①舉例論證(例證法)事實論據記敍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説理)道理論據議論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④喻證法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説理);③聯繫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議論文的結構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①並列式:Ⅰ總分總;Ⅱ總分;Ⅲ分總。 ②遞進式。

㈤議論文的語言

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

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⑷句序(關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係)。

㈥駁論文的閲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

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2

一、大學聯考現代文散文的特點

1.散文的主要特徵是“形散神聚”

“散”主要表現在選用的材料、材料的組織和表達方式的運用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指藴含於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內在的,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神”是文章的靈魂、統帥,駕馭着看似散的“形”,並使之為“神”服務。

散文選用的材料靠線索貫穿全文,線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條件,是貫穿整個作品的情節發展的脈絡。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還可以是時間、空間。

閲讀散文,一要抓住線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體會意境。重點是把握“神”。方法有:尋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託物言志、寄情於景等幾種。閲讀散文,用心體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於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內容。意境是文學作品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能使讀者藉助想象,如身臨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2.大學聯考散文閲讀測試重點

大學聯考散文閲讀重點考查評價鑑賞能力,即評價文章思想內容和鑑賞作品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的能力。

(1)分析評價思想內容

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是文章思想內容的核心,每次必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有的直接考查,有的間接考查。材料是文章思想內容的載體,所以對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評價也是每次必考,只是題目難易度不一,考查形式不一。

(2)分析歸納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維活動的趨勢的形象説法,結構是作者謀篇佈局的外在表現,大學聯考對此項的考查形式多種多樣。

(3)鑑賞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包括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方法以及人稱運用等。全國卷每次考的是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常用的表現手法有象徵、對比、比較、反襯等。考查方式,一般不要求辨認,而是分析鑑賞,即分析運用某種技巧的作用、好處、效果等。

3.命題所遵循的原則

經過多年的命題實踐,文學作品命題技術日趨成熟。命題者對閲讀能力測試試題的設計是遵循一定的原則的。大體上可概括為以下五點:

⑴儘量使考生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

⑵儘量照顧考生閲讀和思考的先後順序。

⑶努力體現由語意理解到綜合分析的過程。

⑷努力組成內容由淺到深的系列。

⑸力求題型穩定、整齊,即由填空到簡答。

二、散文閲讀鑑賞步驟

⑴要從整體上理解作品。整體把握散文,要先辨其類型是敍事、寫景,還是詠史;是託物言志,還是闡發人生哲理。次看話題,是對社會現象的思考,還是對個人生活的感悟;是就歷史作闡發,還是就現實作聯想。然後再逐段概括內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間的關係,梳理思路,進而對文章的思路和結構框架形成明確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研究主要表達技巧和重要語句,並獲得正確的認識,這樣就可以看作對作品有了整體的理解,就可以進人答題狀態。

⑵要注意揣摩語言。所謂揣摩語言,就是通過對語言的辨別、比較、思索,正確把握語句的含義,另外,許多考查評價鑑賞表達技巧的題目也需要揣摩語言。

⑶要注意因果。因果聯繫是世間最具普遍性的聯繫。散文的形與神、情與景、內容與形式、主旨與材料等等,是近年來散文閲讀考查的重點所在。在考試中,考查因果關係能力最典型的方法,就是問“為什麼”。對錶現技巧和語言風格的賞析和評説,大都採用這一題型。

⑷要答好這類題目,就要帶着問題到信息區域去,從上下文梳理中,加以條分縷析的理性判斷,篩選出答題要點,再根據題目的具體要求組織文字作答。

⑸要注意對散文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要注意三點:

其一是抓住文章主要人物和關鍵語言。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語言、行動以及作者評述、詮釋的一些關鍵性的語言最能説明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

其二就是必須整合此前對作品的形象分析、對結構和表現手法的揣摩,成為正確評價的依據;

其三是必須聯繫作品的時代背景和寫作意圖。尤其是主題較為深刻,情感較為含蓄或象徵意味很深的作品,聯繫它所產生的社會背景就可能推斷出作者的創作意圖乃至作品的主旨。如《長城》有着鮮明的時代印記,要聯繫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推知作者的創作意圖。

三、特別警示

文學作品類文章閲讀做題時,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答案都在原文中,特別是前幾個小題,有時往往可以按圖索驥,直接摘錄,有時需要對分佈在幾處的內容進行整合,關鍵是看理解的程度。一般來説,考生大都讀一遍就去做題,準確率是比較低的。準確率的高低與讀的遍數、認識的程度有密切關係。讀的遍數越多,做對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設題點比較細小,需要仔細領會和核對。

一般要求是:先看一遍全文,不是瀏覽,而是仔細閲讀。第二步是大體瀏覽一下題目,這一條也是幫助你理解把握全文的最好提示。第三步是結合所給的題目定位,判斷、搜尋、概括、抽取、轉化,這些方面不是一個過程,一遍成功的,而是反覆進行的。這裏的“定位”特別重要,是這一段還是那一段,是這幾句還是那幾句,要權衡、推斷。一般來説,命題者命制試題時,往往抓住中心思想、中心內容設題,而不是枝葉。所以權衡時,要考慮段落,又要考慮全篇中心。

考場答題時,要密切關注以下幾點:

⑴題目與文章

文章的題目,絕不是可有可無的信息。一般來説,它都會直接或間接地為我們的閲讀試題的作答以啟迪,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所以,在考場閲讀中,我們一定要惜字如金,仔仔細細地過濾閲讀試題中的每一個字,包括文章前後所標示的題目與出處,利用好每一個字所發出的信息,解答好每一道題。

⑵文章與文段

在考場閲讀中,我們同樣需要重視文章與文段的關係。既要利用對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礎來形成對整個文章的總體把握,又要利用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來加強對每一文段的準確深入的理解。考場閲讀的考察中,很多情況是考我們的精讀,尤其是對某一段某一節的深入理解。

⑶文段與中心句

根據中心句的相關因子作答;根據對中心句的邏輯分析解題;根據中心句的關聯判斷解題。

⑷中心句與標誌詞

利用文段裏的中心句可以迅速準確地理解內容,此外,還可以利用一些標誌性的詞語來加快對文章的理解。如:總之、進一步説、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並且等等。

利用中心句以及標誌性的詞語來提大學聯考場閲讀的速度,常常可以通過它們來檢索、補充、概括以及作文意補充等,以達到明重心、作比較、摳字眼、畫標誌的考場閲讀中所需的一些具體試題的作答的目的。

⑸題面與題眼

題眼,就是題目命制時的着眼點,常常能反映出命題者在設置這道題時的測試目的,以及構思這道題時的興奮點。

考場是面對試題,首先要注意讀懂題面,將命題者真正要考的地方找出來,才能有的放矢對準靶子進行進一步的閲讀與思考,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試題。這需要我們認真分析試題的關鍵性的詞句,包括詞性、修飾成分,乃至句式,從中找出命題的真實意圖。

近年來也開始考查考生對作品內容進行綜合概括理解及自己組織語言的表述能力,做題就務必注意深思精寫,閲讀主觀題的答題較少受到字數的限制。這就提示我們,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答一些,答多了不扣分,答少了反而要扣分。回答賦分較高的概括性題時要設序數號,以便答案清晰明瞭。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3

語文高中閲讀答題技巧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手法,是指作家運用了哪些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來塑造文學形象和表現作品的內容的。具體來説,對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達方式運用上的技巧和文體知識運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其他相關寫作方面的技巧。

從大學聯考試題來看,對錶達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學生判斷某種表達技巧是什麼,而且要求賞析其表達的作用。

一、敍述人稱

1.第一人稱:敍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並更能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客觀實在)

二、敍述方式

1.順敍: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敍。

2.倒敍: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敍: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説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敍: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某些交代。

5.平敍: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敍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三、描寫

總體來説,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辭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敍事透闢,條分縷析;長於抒情。

7.反覆: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4

根據閲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1、必須用第一人稱;

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根據短文提出的觀點補充舉例:

1、可舉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説服力,並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識面,但一定要寫準確人物、事件,切忌張冠李戴。

2、也可舉凡人事例,可以編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實感,切忌過於誇大,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編亂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簡短評價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年代)、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線索,藉助文章中的過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詞語,表時間變化的語句,表地點轉換的語句,還要注意人物出場的先後順序。

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敍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讚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説明……、揭示……、反映……等。

★知識劃重點★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考點概述重要概念是指那些與文章內容密切相關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或者理解上容易發生偏差的概念。“文中”是概念的語境,也就是説概念的含義為具體語境所左右。“理解”是指領會概念並能作出簡單的解釋。要在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之上,正確理解詞語的意義,特別是臨時含義,即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具體意思。在實用類文本中多指的是重要的科學術語或對文章的內容、思想、情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2.“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考查着力點此考點考查考生對文本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但考查又不僅僅停留在理解能力上,考生必須讀懂文本,在理解的基礎上綜合分析概括,有時還要推理探究,多角度、深層次地挖掘重要概念的內涵。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點概述。“理解”是指以準確判斷概念的本質屬性為基礎,進一步達到系統化和具體化,重新建立或調整認識結構,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和遷移。所謂“重要句子”,是指對文章的內容、思想、情感、結構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從內容上説,指那些內涵較為豐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導性的語句,或者能揭示文章題旨或主旨、概括段意的句子;②從結構上説,指能領起下文或收束上文的句子,或者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③從表達技巧上説,指那些用了比喻、象徵等手法的句子以及比較含蓄且有深層含意的語句;④從位置上説,指段首的觀點性、提示性或引導性的句子,段末的總結性、論斷性的句子。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查形式該考點或結合有關句子設置選項,或針對具體句子設置成主觀題,要求考生理解其含意。結合近幾年新課標I卷及各地模考試題考查情況來看,針對文本中某一個重要句子的含意考查的客觀題幾乎沒有出現過,而針對文本中某一個重要句子的含意所出的主觀題也較少,且大多出現在傳記類文本中。主觀題中常見的設問形式主要有:①結合文章內容,簡要闡釋某句話的深刻含意。②從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麼。③依據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話等。客觀題選項中常設置的陷阱有擴大或縮小概念範圍,混淆與其他概念的關係,更換句子的修飾限制成分等。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查着力點這一考點着重考查考生在一定的語境中領會這些特殊句子隱含的深層意思或言外之意。

三、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

1.“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考點概述所謂“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就是根據閲讀目的進行取捨,辨別正誤,略過無關信息,篩選出與題目有關的語句信息,或對某一觀點、信息等重新排列組合,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達。重點考查辨別、篩選並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有快速識別、分類整理、合併提取的思維習慣和水平。

2.“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考查形式有兩種:(1)客觀題。題型主要有兩種,一是雙項選擇題(5選2),二是單項選擇題(4選1)。從局部或全文的角度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2)主觀題。重點考查考生篩選文章信息,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3.“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考查着力點客觀題與主觀題都考查到了信息的篩選,不同的是,客觀題須要篩選判斷,選出符合題幹要求的選項;主觀題則要求在文中找到相關信息後,再將其轉換成符合試題要求的答案,準確表達出來。歷年的新課標卷中,無一例外均涉及對此考點的考查,因此考生要予以重視。

四、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

1.“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的考點概述。所謂語言特色,即文本呈現出來的語言個性,是敍述性的還是描寫性的,是平實的還是絢麗的,是嚴肅的還是詼諧幽默的,是深奧艱澀的還是平易曉暢的,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段等。文章的結構,則是指對文章材料的組織形態,一般説來傳記類文本多用順敍,而新聞類中的通訊則如同一般記敍文-樣,對材料的組織比較靈活,因此其結構形式也就較為多樣。概括中心意思,即提取文章的靈魂,它裏面往往包含文章的主要內容、精神實質以及作者的主要情感傾向,有時還包括作品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等。

2.“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着力點。(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2)文章觀點(作者態度)與論據之間的關係;(3)文章整體或部分結構的特點及安排理由;(4)文章段落組織材料選擇的效果。

五、分析文本的文體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

1.“分析文本的文體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考點概述“文體特徵”主要是指某種文體的定義、分類及特點,包含兩個層面:一是作為傳記、科普文章等文體區別於其他文體的特徵,另一個是具體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個性的特徵。如傳記是遵循真實性原則,用形象化的方法記述人物的生活經歷、精神風貌以及歷史背景的一種敍事性文體。傳記作為敍事性文體,既有歷史特徵,講究尊重史實,也有文學特徵,即強調藝術性。傳記的基本特徵是紀實性(真實性)和文學性的高度統一。從敍述人稱看,傳記分為自傳和他傳。自傳,是傳主記述自己生平事蹟的文章,多采用第一人稱;他傳,是別人為傳主作傳,多采用第三人稱。從表達方式看,有敍傳和評傳之分。敍傳重在“敍”,着重寫人物事蹟;評傳重在“評”,即在敍述人物事蹟的基礎上,對人物的所作所為加以評述,它處於人物傳記和文學評論之間。由於評傳兼具兩者特點,因此可以寫得比較簡短,更適合於考試命題選用,考生對此應予以重視。“主要表現手法”是指具體的文本所採用的諸多表現手法中最突出的一種或幾種。如傳記採用的表現手法與一般記敍文相似;從結構章法上看,有單線推進、雙線並行;從表達方式上看,有敍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從敍述方式看,有第一人稱、第三人稱;從描寫技法看,有對照、襯托、象徵、渲染(烘托)、場面描寫和細節勾勒等;從修辭手法看,有引用、比喻、擬人、反問等。

2.“分析文本的文體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具體考查形式為主觀題,命題設置的角度有:(1)分析傳記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時所運用的表現手法;(2)分析文章選材組材的特點與用意;(3)分析文章所用修辭手法,特別是對“引用”的作用的考查;(4)區分傳記的主要常見類型,如自傳、他傳、評傳等。

3.“分析文本的文體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考查着力點。“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作為一個重要考點,大學聯考對該考點的考查有升温趨勢,考生在複習備考時應高度重視。

六、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1.“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的考點概述“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側重從文本的思想觀點角度作評價,要求能評價作者所持的態度、主要觀點以及思想感情傾向,作者在行文中反映出來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要求考生必須認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傾向,能找出支持他們自已觀點的相應材料,分析其邏輯推理的科學性,然後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斷。

2.“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出現頻率較低,且主要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

3.“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的考查着力點此考點考查考生對文本中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的把握,考生必須讀懂文本,在理解的基礎上綜合分析,有時還要推理探究,多角度、深層次地挖掘文本的觀點及傾向。

七、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

1.“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的考點概述文本一旦產生,就會對社會生活產生影響,並呈現一定的社會價值。評價一個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應確立評價的標準。評價標準要依據文本所處的時代主流價值和特定人羣的價值取向來確立。其次,對文本價值的闡述要結合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及文本反映的社會生活。最後,把文本固有的價值與評價標準進行比較,確立兩者的關係,並對其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作出判斷。

2.“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的考查着力點此考點側重從考查考生對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的評價能力。要求考生必須讀懂文本,在理解的基礎上綜合分析概括,有時還要推理探究,多角度、深層次地挖掘重要概念的內涵。

八、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1.“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的考點概述大學聯考語文對實用類文本閲讀中“鑑賞評價”的要求中,有“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的內容,這是該考點的重點和難點。“文本的某種特色”主要包括人物的形象、文本的風格、語言的特色、表達的技巧等方面。“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首先要指出這種特色;然後聯繫文章説一説為什麼要營造這種特色;還要進一步指出這種特色的好處、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就更好了。

2.“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的考查着力點“深度”是思考的關鍵,“思考”與“判斷”也不是兩分的。要有深人的非一般性的分析,對某種特色既要肯定其積極的一面,也要準確地看到它不足的一面。考生要指出這種特色,然後聯繫文章説明為什麼要運用這種特色,還要進一步從效果角度指出這種特色的好處與不足,最好是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九、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1.“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考點概述。“不同角度發掘”要求採取不同視角對文本作出多側面的考查。“不同的層面發掘”要求對文本能夠作出深淺度不同的認知解讀。“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包括文本本身體現出來的人生價值和情感態度所反映出的人生價值。“文本反映的時代精神”指文本體現出來的它產生的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另一方面也包括文本本身與現在社會的精神之間的相通之處。前者屬於歷史性的,後者則屬於現實性的。

2.“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命題主要從兩個方面:(1)審視角度。同樣的一篇文章,審視角度不同可以獲得不同的認識,例如對一篇傳記,可以從作者的角度、讀者的角度、傳主人格成長與形成的角度來探討文本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2)層面認識。對實用類文本而言,--般可以從情感、哲學、審美、文化等層面進行解讀,發掘其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十、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1.“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的考點概述所謂“寫作背景”,就是指文本中用來説明文本所述情況發生的歷史、環境和原因,解釋其發生或發展的主觀條件及其意義的情況。寫作背景對信息內容的理解、主題的深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寫作背景人手,是解讀文本的一個有效途徑。實用類文本創作求真實、忌虛構,從背景對於內容解讀的指示作用更顯重要。瞭解寫作背景的另一個任務是熟悉作家的生活經歷、創作概括。也就是從作家的角度瞭解背景。所謂“寫作意圖”,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達什麼樣的生活和思想內容,以及通過這種表達達到什麼目的;寫作意圖,直接影響到材料的選擇與使用、文本的結構安排等。所以,探究的角度和層次一般包括:(1)時代和社會背景;(2)作者的寫作動機;(3)文本的表達目的;(4)文本的表達方式;(5)文本提示的背景資料;(6)文本的隱含意義等。

2.“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的考查着力點一般而言,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可以從作者經歷、所處時代、創作動機及作品影響進行分析,但是在具體的文本中很難有這樣的背景資料,因而在解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藉助文本中作者對人物的態度、或者在事件中描述中表露出來的情感以及作者的一些議論和抒情的文字來分析,從而做出自己的判斷。

十一、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1.“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考點概述探究題是指開放性試題中帶有對材料的研究、探討、分析、整合,進而提出疑問、見解、建議或鑑賞評價的題目。“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一考點要求考生在閲讀文本時,能對文本進行有創意地解讀,立足自我,感悟和體驗文本,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同時對文本中某些問題的探究,不能僅止於對文本的認同,要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並進行有理有據地分析,這些見解還應符合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時代要求。

2.“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考查形式“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文本中這些問題一般是社會熱點問題和重大問題,往往會產生較大或深遠的影響。文本中的某一問題在解讀時可能存在不同的解答方式和結果,要求考生結合文本談談自己的見解,因此在考查時一般以主觀題形式出現。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往往會以“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談談你的理解”等句子形式設問。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考查着力點。“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個考點是在新的閲讀理念下對考生閲讀能力的深度測試,着重考查考生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質疑精神,要求考生善於對文本內容進行辯證地分析、進行補充,在此基礎上提出更為科學、合理的觀點,並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5

第一、要注重課本上知識點的梳理與總結。

很多同學認為會考現代文閲讀採用的材料都來自於課外、所以只要大量做一些課外的練習。這是不足取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個個很好的例子、尤其是近階段的課本教學、老師們往往會將會考的有關精神融合在自己的教學中、所以同學們還應認真對待、及時梳理總結。

第二、要養成先讀懂文章再做題的習慣。

在這一階段、語文老師會佈置一些訓練題、有些同學也會自覺地找些課外閲讀題來做。可是、令人遺憾的是、有些同學每次閲讀文章只追求快速、而未真正讀懂文章。

怎樣才算讀懂了?對現代文閲讀而言、通常我們要能夠回答三個問題:作者寫了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的?

在這個過程中、把握好各種文體的特點、有利於我們更加有效地把握作者“寫了什麼、為什麼寫”和“怎樣寫的”等問題。

第三、可養成邊閲讀邊圈劃的習慣。

同學們不妨邊閲讀邊將文章中的一些關鍵詞句圈畫出來、有利於更高效地讀懂文章、能為後面的答題做好鋪墊。

第四、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靜心讀懂文章之後、能否抓住試題的內涵是準確答題的關鍵。

為此、題目中每一個字都必須好好琢磨。例如“寫出文中與某詞意思相同的詞”與“寫出與文中某詞意思相同的詞”、兩者的要求是不同的。

第五、答題時要注意語言表達的完整準確。

有的同學答題時喜歡“貼標籤”、例如看到比喻句、不假思索地套上“生動形象”就萬事大吉了。這種流於浮泛的回答不能真正反映出你的閲讀理解和表達能力。同學們應結合文章具體的語言環境、從文章的實際內容出發、展開具體的、靈活的回答、完整、準確地將自己感悟、理解到的內容表達出來。

第六、答題時不必拘泥於一定按順序完成每一道題目。

考試時、有的同學由於心情緊張等原因、一時寫不出某一個字了、或者一時答不出某題。這時候、不要緊張、我們可以暫時把它們放一放、先做後面的題目。有時也許會在後面的答題中受到某些啟發。有時、在冷處理之後、換個角度也許能想出來。

技巧七、言簡意賅分條作答

做課外閲讀、需要書寫的文字較多、一些考生常懷有僥倖心理、答案寫得非常詳細、以便閲卷教師從中找到正確答案、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所以、考生回答問題時、應言簡意賅。比如在回答“請概括文章所使用的事實論據、或請為文章補充一個事實論據”一類的問題時、考生可按照這樣的思路去考慮問題:如果是正面的事實、可以概括為“某某按照論點的內容去做了、有怎樣的效果”;如果是反面的事實、可以概括為“某某沒按照論點的內容去做、有怎樣的後果”。這樣既節省筆墨、又抓住了採分點。

有些問題的採分點較多、如果考生把所有的內容放在一起、混成一片、不利於閲卷教師批閲。為了避免不必要的丟分、考生在回答此類問題時、應注意條理的清晰。尤其是3分或4分的題、考生應在每一條答案前標明序號、以便閲卷教師一目瞭然地抓住答案中的幾個採分點。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6

一.記敍文閲讀規則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敍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敍順序:順敍,倒敍,插敍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敍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覆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常見敍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説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説明文類型:事理説明文、 事物説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説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説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閲讀技巧.

情節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説情節的方法、技巧.

開端 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敍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發展 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敍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高潮 表現衝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敍寫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結局 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環境 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 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淒涼的氣氛,預示着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着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 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説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記敍的三種順序:順敍、 倒敍、 插敍.( 補敍屬於插敍一種).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説、 詩歌、 戲劇、 散文.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歎句.

小説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第四部分

五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五種表達方式:記敍、 描寫、 説明、 抒情、 議論.

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註釋 ②表插説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邏輯順序:①一般←→個別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概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敍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説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第六部分

七種説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分類別、 下定義、作引用.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第七部分

八種複句類型:①並列複句 ②轉折複句 ③條件複句 ④遞進複句 ⑤選擇複句 ⑥因果複句 ⑦假設複句 ⑧承接複句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説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徵 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例:《白楊禮讚》

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樸質,不缺少温和而又堅強挺拔的內在風格不但“象徵了北方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襯托 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徵.

例:《白楊禮讚》

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對比 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於鬥爭的鮮明特徵.

借景抒情 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楊禮讚》

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樸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鬥的頑強精神.

先抑後揚 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徵.

例:《白楊禮讚》

先説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後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説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説明文類型:事理説明文、 事物説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説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説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説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説、 詩歌、 戲劇、 散文.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歎句.

小説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記敍的四種順序:順敍、 倒敍、 插敍、 補敍.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敍、 描寫、 説明、 抒情、 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註釋 ②表插説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記敍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説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複句類型:①並列複句 ②轉折複句 ③條件複句 ④遞進複句 ⑤選擇複句 ⑥因果複句 ⑦假設複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説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人、事、物或某些現象表明態度,發表意見,闡述觀點,這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叫議論文,也叫論説文.這種文體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報紙雜誌中的社論、評論、雜感等,還有生活中的演講、辯論等都屬於這種文體.

(1)在命題材料的選擇上較重視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較注重其內容所藴含的教育意義,與學生的內心世界等貼切.

(2)記敍文閲讀在會考現代文閲讀中所佔的份額最大.抓住記敍文閲讀就抓住了會考閲讀的“半壁江山”.

(3)課外選文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在20xx年複習記敍文閲讀時,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記敍文的要求、人稱和順序;分析對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理解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詳略與表達中心的關係;能歸納文章的中心意思.

總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體閲讀理解能力,分析運用能力,概括表達能力,質疑思辨能力。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7

1、文體意識:根據文章的不同體裁去答題

2、語境意識:聯繫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題

3、文本意識:堅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題不能脱離文本

4、題目意識:注意答在問中,從問題中找命題意圖和答題要點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題

☆ 做閲讀題的流程:

1、速讀,確定體裁和中心

2、初看題目,明要求,再通讀原文

3、依據要求,確定有效閲讀區域,反覆斟酌,並作答

4、複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確。

1.判斷文章體裁? 答:這是一篇_________ 。

備選答案有: 詩歌、小説、散文(抒情散文、敍事散文、哲理散文)、戲劇,或記敍文、議論文、説明文

2.記敍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技巧:時間地點看標誌詞,準確程度看題意;

中心人物識別,看中心和寫作着力點;事件概括要考慮文章中心,

句式是:

什麼人+幹什麼 什麼人+怎麼樣或為什麼+幹什麼

3.概括文章內容 (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議論抒情句中)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強調三個部分:內容是什麼,文章怎麼樣,作者怎麼看待。即:內容+作者情感態度

句式:

A、此文記敍了(描寫了、説明了)……的故事(事蹟、經過、事件、景物)。

即 什麼人+幹什麼----這可以作為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答案。

B、表現了(讚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4.記敍順序及作用:

(1) 順敍(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敍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敍(先寫結果或事件過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製造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敍述的平鋪直敍,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 插敍(敍事時中斷,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節更集中。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8

①、議論文的論點考點:

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

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

(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

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分論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誌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箇中心論點。

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 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持什麼,這就是論點。

②、議論文的論據考點:

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繫。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敍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係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準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願意。

③、議論文的結構、層次考點:

結構有:並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總分式結構。

此考點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證明論點的?

答題思路是:作者為了證明觀點,首先使用了論據,然後對論據進行了怎樣的分析,從而證明了觀點。關鍵要説清楚證明過程的層次性。

④、議論文的論證方法考點

論證方法是指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邏輯關係的紐帶,會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種:

1、舉例論證:是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的方法。因為事實勝於雄辯,所以舉出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論點,能增強文章的説服力。

2、道理論證:是引用具有權威性的言論證明論點的方法。所以這種方法使用得當,有很強的論證力量。分析引證法的作用,應先弄清引用了誰的言論,是為了證明什麼,再把握引證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權威性,論證有力。

3、比喻論證: 就是通過形象的比喻來證明論點的方法。這種方法可深入淺出地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對比論證:是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和道理進行鮮明對比,從而證明論點的方法。分析對比論證方法作用,兩個方面XX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答題思路:(1)道理論據,增加論據的權威性。(2)事實論據,從哪個角度來證明論點。(3比喻論證,或生動形象證明了,或深入淺出證明了(要根據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係來確定)。(4)對比論證,兩個方面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⑤、議論文的語言特色考點

: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色:①、要從邏輯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準確,嚴密:②、要從説理的角度分析其敍述的概括性和簡潔性:③、要從修辭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鮮明、生動和感情色彩。下面從不同角度解釋一下:

A、語言準確表現為:① 概念使用準確,② 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恰當。

B、語言嚴密表現為:判斷和推理嚴密,語言表達周密,邏輯性強。

C、語言鮮明表現為:表述明確,不模稜兩可,態度明確,愛憎分明,恰當使用修辭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説服力。

D、語言概括簡潔表現為:議論文中事實敍述不細緻,較籠統。用議論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詳細敍事。否則會喧賓奪主。這一點一般的議論文都有體現,就不再舉例説明了。

答題思路:如加點詞語有什麼作用?思路:(1)確定、回答詞語在語境中的(表層)含義;(2)詞語對錶達中心或闡明觀點的(深層、比喻或引申)作用;這類題主要考語言的準確周密性和形象生動性。又如詞語順序是否可以顛倒?

答題思路:(1)解釋詞語的含義;(2)闡明詞語之間的時間或事理程序的先後順序,強調其先後順序或層次性。

⑥、議論文中代詞的指代對象考點 :

這種考題在各種文體的閲讀中都較為常見。基本上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需要聯繫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內容,這種情況,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代詞之前,找到後可用其替換代詞,通讀句子視句意變化與否來檢驗其正誤。

⑦、開放性、拓展題考點

這種題一般都是,考查學生閲讀文章後所產生的情感體驗或理性思考。解題時需結合文章發揮個人從閲讀中獲得的感悟。答題方式:相當於寫一篇小的議論文,要有論點、論據。注意必須引用名言或名人軼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認識。

⑧、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考點

答題思路: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都是為論點服務的(不同表達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議論成分的目的來確定)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9

廣州:國小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語文教育的終級目標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文化根基。

對此,我們在實驗研究中,為學生開闢和創造大閲讀的機會和任務,讓學生在學校要求和教師指導下大量閲讀,積累語言文字材料和精神內容,並以語文課堂為語言運用和精神成長的平台,實現學生語文學習的良性循環上升。改善教師只重視教材,只重視文本解讀的狹隘語文教學觀,嘗試語文課程的科學建構,嘗試語文教學的創新與改革,進而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一、給予時空,讓學生行走在大閲讀的路上

開闢和利用學生在學校的時間開展大閲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閲讀的質和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大閲讀舉措。有的學校學生每天的學習生活以閲讀為核心,設計成幾個板塊,倡導以課前、課中、課後為層次,形成規律性的三讀。

1、讀國學以養德

經典誦讀讓學生充分感受中華文化的精髓,在誦讀的音韻美中感悟古聖先賢文章的境界,提升美感。此外,國學經典中所涉及的歷史、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識很豐富,可以培養國小生學習有關知識的興趣,開闊知識面和眼界。

早晨上課前的十幾分鍾,書聲朗朗,或誦或背,浸潤在國學的温習中,學生沉靜了心思,讓凌亂浮躁的情緒得以安定。除晨讀和主題誦讀外,另有學習間隙零碎的小時間,也讓課堂生氣盎然:高年級,課堂老師上課聲音剛落,學生伴隨起立的過程齊誦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學生的注意力瞬間轉移到課堂當中,氣定神凝;中年段,課堂小組合作環節,開始小組學習的聲音剛落,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齊頌成為了合作開始的指令,為學生帶來了正面的心理暗示;而低年級學生每天放學前收拾書包的兩三分鐘,也可以伴隨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為學生即將到來的與家長相處的時間帶來積極的影響。

總之,巧妙地將國學誦讀滲透於書本學習外的零碎時間當中,潤物無聲,假以時日,國學思想便會不知不覺融入心靈。

2、延伸閲讀以豐盈

為學生推薦或自薦閲讀內容,讓學生羣體內產生話題的共鳴,是國小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責任。而順應課文文本擴大外延,是對課內外都大有裨益的好手段。

(1)擴大式閲讀。

很多語文課文是根據原作改編或節選的,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師把原作印發給同學,作擴大式的課內閲讀。學生由於已有讀懂課文的基礎,再讀原作就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而且會特別有興趣。如教學《凡卡》一課時,學生心繫凡卡的命運,不知爺爺是否能收到凡卡的信,凡卡是否能回到鄉下與爺爺一起快樂生活。老師將作者原著結局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擴大了閲讀面,瞭解了凡卡最終悽苦死去的悲慘命運,同時,更加深了對文本本身的理解和體會。

(2)檔案式閲讀。

學生課前預習中搜集和查找資料,教師引導學生從作者簡介人物簡介時代背景寫作背景等中整理資料並形成關於課文的一個完整的檔案筆記,這些為課文建立的小檔案自然成為學生學習語文寶貴的一手材料。

(3)類比式閲讀。

以文章體裁為中心,發散出同類別或內容相近的文章推薦給學生讀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篇科學小品文《琥珀》的學習,讓很多學生對這類文體生動的語言、大膽的想象充滿興趣,教師趁機推薦《種瓜得豆》等幾篇同類型的小文章讓學生讀,不僅與課文的教學相得益彰,而且擴大了孩子們的知識視野。此外,課文中不乏名著微縮,在學習《魯賓遜造船》後,引導學生類比閲讀《環遊世界80天》,這些經歷類似卻又各具性格的人物,就會在學生內心中產生急速的碰撞,帶來全新的感受。

(4)引入式閲讀。

推薦與課文有關的整本書給學生,以少代多,以小帶大,開一扇門,將學生引入閲讀名著的殿堂。學生往往不會主動去啃大部頭的書,通過教材中的名著節選等激起學生興趣,引發懸念,讓學生到課外去找原著來讀,是一個非常好的促讀方法。比如,由《草船借箭》即可引發赤壁之戰三國演義四大名著等一系列關聯性極強的發散式閲讀。

3、課後樂讀以成習慣

在國小階段,學生養成愛閲讀的習慣,可以説是學校和老師最大的教育成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願意讀就是好事。孩子大多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可能最初的閲讀只是圖新鮮,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但只要在這一階段,學生能把足夠的注意力在這個誘惑如此之多的大千世界中集中到樸實的書籍上,就意味着孩子的閲讀邁出了極其重要的第一步。

二、動起來,課堂搭建語言運用的平台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語言文字的運用,就是聽、説、讀、寫的綜合運用。課堂之中,強調讓學生聽出門道、説出特點、讀出個性、寫出規範,即可説是將語言運用落到了實處。

聽聽課文,聽出語感,聽出門道。這其實是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很多文本,內容本身學生一讀就能懂,不需要過多的解釋和説明。但是,文本語言帶來的節奏和音韻感,卻是非通過朗讀而不能感悟的。教師在學生思維瓶頸之處的範讀,便可直擊重點,凸顯妙處。

説落實説寫結合,將語言的口頭訓練與書面訓練相結合,既能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規範、連貫、有條理,又能豐富訓練方式、鞏固語言訓練的內容,還能通過表達有效地檢測學生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的情況。語文課文為教學提供了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的具體情境。教師應該藉助內容和課文情境設計各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説一説,隨時進行積累和運用,便於學生掌握語言工具,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去。

讀引導學生領悟、揣摩、品味語言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語文的品味點可以是文本中的精彩片段、寫法上的獨到之處、句式上的有意變化、修辭上的別具一格等凝聚着作者心血的地方。此外,要引導學生關注文體的讀,掌握閲讀不同文體文章的方法,改變不分年級、不分文體的千篇一律的閲讀教學模式。

寫即文字的書面輸出,這裏既指書寫質量,一筆一畫,一絲不苟,端端正正,這種語言運用最為外顯的基礎,更強化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藉助學習經驗,成就美文篇篇。語言學習只有感悟是不行的,必須注重積累和應用,而運用又是理解和積累語言最有效的手段。在讀中領悟到文化內涵和表達形式,積累到的優美語言只有經過反覆運用,才能逐步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文素養。因此,在教學時,要抓住文本的空白點、遷移點、情感點等,巧妙設計一些説寫練習,使這些詞句有用武之地。低年級以模仿為主,在規範的基礎上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中高年級在學習語言表達形式的過程中要強調思維的獨特性,展示出學生獨特的思維,獨立的思考。

如果説大量的攝入,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了語言文字的資源庫,那麼課堂的語用關注,則為學生語言的高質產出提供必備的模具和模板,在保底層面保障了語言的產出。

三、大閲讀與語用實踐形成螺旋上升的閉環

當閲讀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覺行為時,必將以外在的形式表現出來,進而達成愉悦感和成就感,而作為外在形式的豐富多樣的載體,如讀書筆記、預習筆記、手抄報、習作、辯論、演講等,學生在大量閲讀和語言運用這攝入與輸出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1、磚與牆由材料提供到物盡其用。

攝入為輸出積累語言材料,這是毋庸置疑的,二者之間的關係誠如磚與牆,若想牆砌得大,必須有足夠多的磚。在這一層面,文字材料從數量上為文本輸出提供資源。

2、怯與勇由遍尋無處到胸有成竹。

語言輸出的初期,心理暗示和自我告誡是極其重要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生由最初的遍尋不着,到在一定閲讀量的基礎上,在教師、家長的啟發下,開始有信心於自己的表達、寫作,進而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獨立性、深刻性得到加強和發展,認識水平不斷提高。高頻的攝入為學生的語言輸出奠定了心理的基礎。

3、仿與創由亦步亦趨到不拘一格。

打造語言的高樓大廈,僅有磚和建造的決心是遠遠不夠的,文本的攝入還為輸出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知識:怎樣開頭、結尾,怎樣組織材料、確定詳略,怎樣過渡、照應等,這些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大量閲讀。學生大量閲讀的過程,也是吸收和內化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進行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教師應該做的是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他們想要的、所喜歡的資料,創造性地運用知識。

4、思與行由潛移默化到明辨是非。

讀書使人明理。文本高頻攝入,使學生養成閲讀習慣的同時,規避掉了種種不利的教育因素,把學生從網絡遊戲等不良誘惑中解脱出來,為文本輸出積累了健康的人文情感。在大量的閲讀實踐中,學生的認識逐步提高,思想逐步深刻,情感逐步昇華,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是任何説教都無法比擬的。

通過閲讀攝入,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表達才具有心理前提,使閲讀材料為產出作文提供範例,提供技能模仿運用的直觀形式;反之,作文又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模仿的需要,從而帶動閲讀、促進閲讀,這樣就從輸入內化產出的維度,在學生思維中構建起一個螺旋的閉環,循環往復,相互影響,螺旋上升。當高頻輸入與高質產出相輔相成,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恰如其分的結合點,進入良性循環上升的狀態時,便為學生營造了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發展情感的大語文教育氛圍。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10

閲讀是學生要掌握的一個重點內容。它是通過解答問題的形式,考查同學們是否能自己讀懂一篇文章,以檢驗同學們的語文閲讀能力。做閲讀練習,總的來説要注意:

1.認真審題,理解題意,掌握題目的要求。

2.帶着問題,仔細地閲讀文章,認真地思考、組織答案。

3.答案寫好後,還要反覆地讀一讀,檢查一下,看回答是否切題,內容是否完整,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

具體來説,下面有一些常見的題型:

1.默寫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空。這要求我們對課文內容非常熟悉,尤其是一些古詩、重點課文(描寫比較優美、精彩的'課文;名家名篇等),更要做到熟背、會默。按課文內容填空中,有些會考查到對課文作者的瞭解,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課文的寫作方法,主要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等,這就要求我們上課積極動腦,認真聽講,主動質疑,把課文學懂,學活。

2.理解文章的內容、情感及表達方法。對一篇陌生的文章,大家要認真地、仔細地讀,在理解每個自然段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先理解整個文章説了什麼,再抓住一些關鍵句,體會作者要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或是説明一個什麼樣的問題,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有些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從文章中找到或是抓住有關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連貫地敍述;而有些則需要我們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根據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自己的思考結果。

3.體現自主性、個性的問題。比如,寫一寫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説明為什麼等等。對這類問題,要切實做到有所感悟再寫下來。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11

第一步,通讀全篇,大致瞭解。

第一遍先整體粗略閲讀全文,大致瞭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數。那麼我們要大致瞭解文章的哪些東西呢?

1、瞭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哪些人?什麼事?什麼景?什麼物?什麼話題?怎麼寫的?為什麼要這樣寫?你是怎麼看的?

2、瞭解文章的大致結構,主要思路。瞭解文章敍述的基本要素是什麼(記敍的人物、事情、時間、地點是什麼)? 作者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樣安排的?文章是怎樣過渡的?弄清文章的線索、順序、層次等。

3、瞭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注意事項:用以下幾種方法可以達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關鍵的詞句。

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標題、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句、議論句、反覆出現的詞句、重點關聯詞(如段落開頭的詞:不但……而且……

因為 何況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應特別注意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為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隱藏在這些句子裏。有的散文采用託物言志、象徵等手法,相當隱晦,我們也能從這些詞句中找到蛛絲馬跡。

二、弄清文章的結構。

從結構形式入手比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就是説,把結構層次弄清了,也就比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從這一點來講,弄清結構是記敍文閲讀的基礎。

弄清記敍文的結構,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 l )找出文章的線索。記敍文的線索形式有:以時空轉移為線索,以一人、一事、一物為線索。

閲讀文章要設法找出文章的線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層次結構。

( 2 )明確文章的順序。記敍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敍、倒敍和插敍三種順序方法。

順敍,指記敍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如《皇帝的新裝》。倒敍,指記敍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插敍:如《羚羊木雕》

閲讀時,注意倒敍、插敍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敍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

( 3 )理清文章的層次。理清文章的層次是弄清文章結構的重要一環。

( 4 )把握文章的詳略。文章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要有主有次,有詳有略。

第二步,審清題意,回讀原文。

在對文章有了整體把握後,我們再仔細閲讀題幹,找出每一題的出題點,回讀原文,將題乾和文章對應起來,那麼回讀原文的方法和步驟是什麼呢?

1、找準了原文中對應題目的相關區域。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

2、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只要找準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準確抓住關鍵詞句,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綜合,順藤摘瓜。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關鍵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綜合,歸納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點,認真答題。

1、引用原文。題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直接找出答案認真的寫上。

2、抓住對應的關鍵詞句。沒有明確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不能機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來説,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我們應抓住這些重要的詞句,進行有效的提取、剪輯、概括、重組、歸納。

3、組織好語言作答。先根據分值理清好答幾個要點,再作答。答題時要緊扣題意,儘量包含文中對應的關鍵詞句,選用恰當的句式,選取適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問就如何答,按照題幹要求將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但還有一些題目無法用簡單的重組文章語言的方法來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起來進行表述。

4、還有一些題目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所以我們要了解這類題錯誤選項設置的規律(如斷章取義、偷換概念、範圍不清、無中生有、強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選項和原文中的相關語句進行一對一的比較,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選擇即可。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12

1、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率分論點)⑴明確:分論點可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④敍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3、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須為四個字)①舉例論證(例證法)事實論據記敍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説理)道理論據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④比喻論證比喻在説明文中為打比方,散文中為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①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説理);③聯繫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4、議論文的結構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①並列式②總分總式③總分式④分總式⑤遞進式。

5、駁論文的閲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論據;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高中化學?

6、常見考點

①、議論文的論點考點: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

(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

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分論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誌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箇中心論點。

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持什麼,這就是論點。

②、議論文的論據考點: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繫。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敍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係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準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原意。

③、議論文的結構、層次考點:結構有:並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總分式結構。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13

1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

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

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

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2、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帥分論點)

⑴明確:分論點可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

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敍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14

技巧一、抓住題目把握中心思想

任何體裁的文章都是有章可循的,考生在做課外閲讀時,如果抓住了文章的題目,就能抓住文章的靈魂,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整體。

記敍文可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類型,記敍文的題目一般也分為這幾種類型。簡析題目可以幫助推測記敍文內容,推測文章主題,如《月是故鄉明》一文,從題目入手分析,可推測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應是借描寫明月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説明文的題目往往能揭示説明的對象或對象的特徵,如《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戲曲》一文,從題目可推測出文章説明的對象應該是中國戲曲,説明的中心是中國戲曲的特點。如何把握説明的中心內容?考生可沿着題目的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一定要注意總説性的語段、過渡性的語段,通常在這樣的語段中能找出體現説明對象特徵的詞語或句子。

議論文的題目往往能揭示文章論述的話題或文章的中心論點。如《談寬容》、《説天才》,這些題目是作者要議論的問題,即論題。《寬容是一種美德》、《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勁》,這些題目是作者對“寬容”和“天才”的看法,即論點。由此可見,論題包含着論點,以論題為線索去分析,就能快速找到論點。抓住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就抓住了文章的靈魂。

語文閲讀答題技巧15

一﹑修辭格與體會文章表達。

1﹑讀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地描寫了……,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形象生動。

②擬人:……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賦與人的情感與性格來寫,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動(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誇張:……採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聯想奇特,富於形象感。

④反問:……採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用反問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語氣更強烈,表達的思想也更強烈。

⑤排比:……採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的情景,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節奏明快,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⑥對偶:……採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抒發了作者對……的感情,節奏明快,富於音樂美。

二、插敍的作用。

1、讀出插敍的語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聯繫。

2、公式:……採用了插敍的寫法,既對文章……的內容加以補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題(或豐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歸納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寫人為主:這篇文章記敍了……讚揚了……表達了……

②記事為主:這篇文章記敍了……(批評了)歌頌了……表現了……

③寫景狀物:這篇文章採用了……手法,藉助……描寫,讚揚了……抒發了……④遊記:這篇文章描寫了……表達了……感情

⑤議論文:這篇文章論述了……闡明瞭……

四、記敍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時間:以……的時間為序(或線索)來寫,使記敍的過程更清楚。

②地點:以……的轉換為序來寫,為人物提供活動環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來寫,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豐富鮮明。

④人物:以……的活動來寫,推進故事情節向前發展。

五、描寫手法的作用。

1、讀出描寫手法在語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確描寫類型及相關知識:

①外貌(肖像)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②語言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內心世界

③動作(細節)描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態)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複雜的心理主刻畫,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寫了……的樣子,表現了……

語言:……的語言,生動、傳神地展示了……內心,表現了……

動作:用運……的詞語,生動、準確地刻畫了……

心理:……等詞語寫出了……,表現了……

六、環境描寫的作用。

1、找出文段開頭或中間及末尾的環境描寫語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寫,寫出了……的景色(或環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質。

②……的景物描寫,結合人物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寫,反映了……的情景,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調。

七、仿寫句子。

公式:

①數清例句的字數。

②弄清例句所採用的修辭手法(沒有修辭手法的除外)。

③讀懂例句與所要仿寫的句子在概念和現象上的聯繫。

八、讀圖題。

公式:

①分析畫面構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麼,畫面的主題詞或標題是什麼,畫面中的人物語言有什麼。

②給漫畫寫題目的公式:題目+內容+啟發。

③結合畫面含義,説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啟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分要點來寫(寫成1、2、3)

④給畫面定標題,要不能離開畫面含義或寓意。

⑤説畫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聯想到B,A、B具有共性。

九、探究題。

公式:

①分析所給的語段從中得出的結論。

②分析所給的圖表數據變化情況,得出結論。

③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結論,但最好分1、2、3來表達。

④提出你的看法。

十、概括題。

公式:

①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要找出幾則材料的共性,然後用一句話表達。

②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找出每則材料所講現象的重點,然後用一句話綜合表達。當然也可以寫成“我的發現是1、2、3點”。

③分析所給的名著閲讀選段內容,然後從中找出關鍵情節或人物語言,動作,再用一句語言來概括人物的性格。

十一、名著閲讀。

公式:

①要能寫出1一6冊名著導讀內容相關章節裏的人物特徵性的語言。

②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③寫出相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④寫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稱。

⑤如果要求用精煉的語言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選擇一個方面對文學名著進行評點,最好考慮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題。

要具體寫明1、2、3點。

十二、寫信。

公式:①注意書信格式(開頭稱謂頂格寫,“此致”、“敬禮”的位置,寫信人的署名,寫清年月日)。②用簡明的文字寫明材料的事實。③表示祝願、希望等的內容放在書信內容最後面。

十三、詩文佳句賞欣。

公式:①推敲詞語運用,注意用“生動”、“形象”、“逼真”等詞語。格式為:……用運的好,描寫了(或刻畫了)……,十分形象、生動、傳神。②從修辭格來賞欣,見前面修辭格。③從詩文整句的思想性來賞欣,要從詩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來寫,類似於解釋詩句。

十四、説明文學家(或文學作品)風格。

公式:①寫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②寫明作者作品的特徵。②結合作者具體作品中的“詩文句”來説明特點。

十五、結合語境説加點詞語在文中的特殊含義。

公式:1、先解釋這個詞的本義。2、……描寫了(或刻畫了)……3、……意思是……

十六、前後照應。

公式:1、在文章開頭、中間、結尾找出關鍵詞。2、……與……相互照應,表現了……

十七、巧設懸念。

公式:1、在文章開頭找出作者所設的懸念(關鍵詞)。2、……,使文章情節曲折、跌宕起伏。

十八、文章開頭寫景語段的作用。

公式:1、分析所寫景物的特色。2、……描寫了……,為下文寫……打下了伏筆。

十九、記敍線索。

公式:1、分析線索種類:1、以“物”為線索;2、以“事”;3、以“人”;4、以“時間”;5、以“感情”。2、以……為線索,串連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現了主題。

二十、稱謂變化。

公式:1、找出人物稱謂的變化詞語。2、採用第一人稱,親切、真實。3、稱謂變化也反映了情感的變化。

標籤: 答題 語文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4roj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