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國小數學學困生轉化分析思考

國小數學學困生轉化分析思考

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尤其是學困生,他們普遍存在壓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厭學情緒。因此教師更應該多站在他們的立場考慮問題,多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遠離學困。

國小數學學困生轉化分析思考

一、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在我們的教學中往往會存在一定比例學習困難的學生,並且隨着年級的增高,知識難度的增加,這些學生所佔比例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國小六年級數學,那麼這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分析如下:

1、學生自身原因

俗話説:“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都不一樣齊”更何況人呢,每個人從一生下來就註定有不同的差異,因此這些差異,就註定使使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明顯表現出思維障礙,不靈活,理解語句、題意的能力差。

數學學困生存在普遍的問題就是,理解能力與同齡人相比存在差異,思考具有表面性,過分依賴感性認識,思維定勢,學習方法不當等等。首先理解能力方面,從低年級開始,課堂中有部分學生聽不懂老師所説的話,出現了學生與老師的溝通障礙,這種常常被忽視的溝通障礙往往是孩子成為學困生的罪魁禍首。其次在思考、思維、學習方法方面,數學知識的掌握,過程非常重要,然而部分學生對過程缺乏深刻的理解,不能脱離具體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也就無法把握事物的本質,從而導致思維單一、想象力低下,其思維往往不能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思維。同時這些學生的思維活動限於某一個知識點,遷移能力低下,概括水平低,不會多方面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形不成數學的應用能力,而且他們還輕信於固定的思路,形成思維定勢,不能根據新問題的特點作出靈活的反應。還有一些高年級學生採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數學,對數學對象理解不準確,只知記題型,背公式,因而事倍功半,知識極易遺忘,且經常與其他數學概念相混淆。

2、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的原因

社會對學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時代進步的同時遊戲廳、網吧、大量的不良影視作品也在不斷滋生,它們在無形的吞噬着學生純淨的心靈,繼而造成學生過分迷戀而厭學、棄學等。同時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突發事件,致使學生心靈可能遭受重創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及時從思想上解決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還有部分父母態度太粗暴教育方法欠缺,使學生難以忍受高壓,導致厭學;或沒人在家管教,長期放任自流對學習毫無興趣。

3、教師的原因

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疏於感情投入,使學生個人情感方面出現障礙,並有強烈的挫折感,所以不願學習數學,在心理上對數學產生懼怕。同時面對老師強加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感覺數學枯燥無味,因此造成學生只關心作業完成與否,而不關心學習效果如何。還有個別教師思想上的疏忽大意,教學方法的不得當,責任心、事業心的缺乏,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因此有部分學生把對老師的好惡遷移到數學的學習上,一上數學課就從心理上牴觸,討厭數學,導致數學嚴重偏科。

二、學困生轉化策略

(一)糾正不良學習習慣,樹立學習數學信心

1、改變評價方式,與學生拉近距離

在教學中教師面對學困生學習成績差,往往感到很反感,因此會經常批評,批評的時間久了會給學困生造成較強的自卑感,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對這部分學生加倍關愛,各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以愛心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求知慾。例如我在課堂教學中會專門有意的多提問學困生,但是他們對我提問的問題往往是不知所措,或亂説一氣,這時我不是狠狠的批評他們:“你為什麼不好好聽課?為什麼不會回答?”,而是扭轉話題先表揚他們敢於發言,然後説:“老師相信你剛才是故意説錯,專門給其他同學留下發言的機會,考考其他同學的。”。等等,這樣讓學困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與學困生進行心靈的碰撞和溝通,使更多的學生脱離學困生的隊伍。

2、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

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尤其是學困生,他們普遍存在壓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厭學情緒。因此教師更應該多站在他們的立場考慮問題,多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遠離學困。

在實際教學中我經常會發現,“平均分食物”的操作應用題遠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的死板應用題更受學困生歡迎。因此,我在教平均分的時,(能直接口答的就口答),而學困生則發了很多水果的學具,讓他們去動手平均分,然後根據分的結果將算式寫出來,這樣對於這些平時對學習厭惡的學生,積極性非常的高,一會像老師請教,一會讓其他學生幫助檢驗結果,通過結果的檢驗,他們驚喜的發現,只要自己用心努力去做,也能做對,使他們今後的學習更有信心了。

3、逐步糾正不良學習習慣

很多學困生都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在指導學困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警惕其不良習慣的形成,逐步培養其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困生不好的學習習慣通常表現在:不會聽課,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沒有毅力,書寫潦草,不檢查作業等等,那麼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及時關注他們,是他們逐步的克服不良習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聽課方面,上課時我們要一直關注他的狀態,不斷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一直保持集中的注意力認真聽課,同時學習也有了毅力,作業方面也一樣及時檢查,及時糾正他的不良習慣,使他沒有偷懶的機會,時間久了就會有成效。

(二)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督促學生進步

1、深入瞭解學生家庭情況,與家長溝通聯繫

很多學困生家庭情況比較複雜,因此教師與學困生家長的聯繫應經常化,一方面及時把“學困生”的進步轉達給家長;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及時掌握學生在家中的學習、生活情況,把學生在校期間的不良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及時發現問題,合理解決。教師與家長經常交流,不斷調整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斷促進學生進步。

2、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制定輔導計劃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不僅只是互相傳遞學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制定相應的輔導計劃並實施,當然計劃的制定應根據學困生的不同情況,以及家庭的不同情況而定,總之計劃要合理,目的要明確,共同促進學困生進步。

3、對輔導情況定期檢測評價

學困生輔導成效如何還需檢驗才能得出結論,教師和家長可共同商定檢驗方法,而評價必須是激勵、鼓勵為主,讓學困生一直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這樣才能逐漸摘掉“學困”的帽子。

(三)教學中加大關注力度,適當改變教學策略

1、課前安排認真預習

課前預習在應用在數學教學中,有較好的效果。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具體事物比較熟悉。因此國小生數學認知結構的形成,首先必須依賴於生活實踐活動。而課前預習,便是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良好機會。課堂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課前可以先做。但課前預習的佈置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對於“學困生”怎麼預習數學知識,我採用這樣的方法:一開始先給出預習計劃,(計劃中做了必要提示、指導),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讀、想想,時間久了這樣的預習感覺只是老師牽着鼻子走,因此我又逐步過渡到只佈置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理解能力自由預習。這樣,通過預習,學困生對新授的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新授時可以直奔主題,效率大大提高了。

2、課中加強關注

課堂中學困生最關鍵的問題是不舉手(不提問也不回答問題),好像課堂內容與他無關,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學中,我經常強調不懂就問,有問題的人會思考,最聰明,問者最光榮。不管問題有多麼簡單,只要自己不懂就可問,沒人有資格嘲笑,這樣就消除了學困生的膽怯,心理,為他們提問掃清了路障。班級中有這樣幾位學困生,數學考試經常不及格,每次宣佈成績的時候還會被別的同學嘲笑,在我的教育與鼓勵下,同學們不再取笑他們,而且他們遇到不懂的就問,如:怎樣分析應用題,怎樣畫鋭角、鈍角等等,只要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都會主動的提問並求得解決,而且對於別人提出的問題,他們也會積極主動的思考、回答。通過這樣的努力,他們的成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久而久之,“多提問,多思考”是課堂成了學困生掌握知識的重要法寶。

3、課後及時查漏補缺

對於學困生,課堂上完全接受新知有一定的困難,那麼課後就應該及時的查漏補缺,針對學困生作業當中存在的錯誤及時給予輔導,重點放在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上的指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後我專門讓他們準備一個整理本,將當天課堂知識在本上歸納整理出來,並將課堂上做錯的盒不會的再在本上重做一遍,同時教導其學會整理知識,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我還在班級中開展“一幫一”的活動,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學困生,在各方面幫助他們,已達到共同進步。

學困生的存在現象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現象,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大江”。只要我們關注這一現象,並引導他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習學。那麼我們的付出總會得到回報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61r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