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幼兒園中班孩子裝病個案分析

幼兒園中班孩子裝病個案分析

5歲的洋洋,經常説自己這裏不舒服,那裏不舒服,可好多次其實都不是真的,比如:有一次他不想在幼兒園睡午覺,就説肚子痛,要媽媽來接他回家,可回到家後活蹦亂跳的,哪裏有什麼肚子痛;前一段時間,在幼兒園裏練習拍皮球,他突然蹲下了,説自己的腿痛,嚇得老師趕緊抱着他去了醫務室,結果到了那裏,他説"好了";昨天晚上,媽媽忙着準備明天工作的材料,他非纏着媽媽陪他,説自己頭很痛,睡不着……雖然家長和老師也知道洋洋很多時候可能是在"裝病",但因為洋洋的體質確實比較弱,容易生病,所以家裏人和老師也就挺照顧他的,誰知道哪次是真的、哪次是假的。可"裝病"畢竟不是件好事,怎麼做才能讓洋洋改掉"裝病"的毛病呢?

幼兒園中班孩子裝病個案分析

洋洋真是很聰明,讓家長和老師在難分真假的情況下,不斷地滿足着自己。但要區分洋洋是真不舒服,還是假不舒服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談應對辦法之前,還是先來簡單地分析一下洋洋的心理與行為吧--

分析"裝病"

首先要説明的是,洋洋肯定不是天生就會"裝病",這一行為必定是在洋洋的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而一個後天通過學習而形成的行為,一般都需要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一、需求,也就是內在的驅動力。一個後天的行為不會白白產生,一定反映了某個內在的需求;

二、偶然的成功經驗,也就是該行為讓需求得到了意外的實現;

三、多次的成功經驗,使行為得到鞏固。如果嘗試一個行為,連續多次都能得到好的迴應,那麼這個行為就將被定格下來,成為我們尋求需求滿足的手段或者途徑;反之,如果一個行為多次嘗試都得到了消極的結果,那麼就很可能被淘汰掉。

可見,洋洋之所以反覆"裝病",肯定是"裝病"多次(或者總是)讓他的願望得以滿足;而如果"不裝病",可能有些願望就不能滿足了,比如:如果不説肚子痛,媽媽就不會接他回家了,而他只能乖乖地在幼兒園睡覺了;如果不説腿痛,老師可能還會讓他繼續練習拍皮球吧。概括起來,就明白了洋洋"裝病"的行為軌跡:

其一,在洋洋真的`"不舒服"的時候,家長(可能尤其是媽媽)和老師特別關心洋洋,而且特別容易滿足洋洋;尤其是那些平時不能實現的願望,生病的時候都可能實現了。比如:平常媽媽都讓洋洋自己先睡覺,可洋洋生病的時候,媽媽總是陪在洋洋身邊哄他睡覺;平時媽媽一般都要等幼兒園放學了才來接洋洋,可洋洋不舒服的時候,媽媽會很早就來接洋洋了;平時老師對小朋友都差不多,但如果哪個小朋友生病了,老師會特殊給以關照……

其二,多次"真不舒服"以後,讓洋洋建立了這樣的一個印象--"只要我不舒服,媽媽就能滿足我"。如果媽媽偶然的"失去原則",洋洋是不會有這個印象的,或者説頂多是個模糊的感覺,但多次的經驗卻很容易讓洋洋形成這一觀念。

其三,洋洋某一次想"破例"行事,於是嘗試了"假不舒服",結果媽媽或者他人真的上當了,洋洋如願以償。

其四,洋洋經過幾次嘗試,發現"假不舒服"確實是個"控制"媽媽或他人的好辦法,確實是個可以滿足自己願望的好辦法,於是"裝病"的行為形成了。

應對"裝病"

這樣看來,要想改善洋洋的行為,就要讓洋洋的"假不舒服"發揮不了作用,讓"假不舒服"不能起到滿足洋洋願望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讓"假不舒服"失效呢--

1、降低對孩子身體的焦慮。洋洋的媽媽及其他家庭成員要降低對洋洋身體的焦慮,不要洋洋一説不舒服,就表現出過度的焦慮與不安,要想辦法給洋洋一個感覺--"不舒服沒什麼大不了的"。下面是一個測試自己對孩子身體焦慮的小測驗,如果有5道以上(含5道)的題目都回答"是",那麼您的高焦慮很可能成為孩子的把柄:

孩子一有不舒服,我就心神不安,高度緊張

孩子生病的時候,我希望每時每刻陪在他身邊。

孩子一生病,我就會很自責,覺得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

孩子生病的時候,我多數會請假在家裏陪他。

一到流感的時候,我就特別擔心孩子的身體。

幼兒園裏只要有小朋友感冒,我就不讓孩子去幼兒園了。

我很少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因為人多病菌多,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我從不讓孩子吃別人給的東西,怕不衞生。

我要求孩子,與小朋友玩後一定要洗手。

我相對其他家長更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

標籤: 裝病 個案 幼兒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72vr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