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登上地球之巔》案例分析

《登上地球之巔》案例分析

  (一)

《登上地球之巔》案例分析

片斷1:同學們,前幾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節日。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不過,這個日子,既不叫什麼日,也不叫什麼節,這到底是個什麼日子呢?

片斷2:現在,你們明白了為什麼這一天值得紀念了嗎?(生答完,師小結:不僅因為這一天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峯,更因為隊員們不畏艱難,團結協作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紀念。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一天吧——1960年5月25日。)

片斷3:小組討論: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紀念這個日子?(生回答:舉行登山比賽、寫一首詩、做一份手抄報……)

片斷4:在中國,有很多與體育有關的紀念日,如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這類的資料還很多,請大家繼續蒐集,做和中國體育有關的紀念日的資料冊。

分析:北師大版國小語文教材以“主題單元”呈現,提倡“主題單元教學”。這幾個片斷體現本課的教學能放在《紀念日》這個大的單元主題之中,根據教材特點,以主題單元為依託,整合教科書選文內容與可鏈接的豐富課外課程資源,進行全盤考慮,單元整體備課、教學。

  (二)

片斷:課件出示略讀要求,按要求自學後交流:

1、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並注音。

教師巡視,相機把生字詞寫在黑板上(山脊重巒疊嶂巍峨雄偉),正音齊讀。

2、默讀課文,結合課題和課文內容,想一想,課文敍述了一件什麼事?生讀後指名回答。

3、指名讀課文第二段。找出劃出重點詞語,説説感受。

4、滿懷自信,滿懷豪情齊讀讀課文第三、四段。

思考:運動員是怎樣登上珠穆朗瑪峯的?劃出這兩段中的重點詞句,從這些詞句中你感受到什麼?(重點為數字,從中引出不畏艱難、團結協作的精神)

……

分析:這個過程有學生生字自學方法的運用,有本冊學習重點之一的批註的運用。更主要的是這個過程能準確地把握住略讀與精讀的區別——“略讀”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內容,從整體上迅速把握閲讀材料的大致意思,學習閲讀材料的重點要點。教學時,教師還考慮四年級同學的實際水平,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提綱挈領,引領學生深入、有效地開展有層次的閲讀。同時意識到學生的水平差異,尊重學生個體獨特的知識水平,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視角,把自身體驗和情感遷移到課文中,讓年段課題《倡導自主閲讀尊重獨特感受》在課堂上的真正得到落實。

  (三)

片斷1:……這到底是什麼日子呢?別急,我們先來欣賞老師課前蒐集到的一首歌曲。(師生聽歌《高高的珠穆朗瑪》)這首歌的歌名是什麼?(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出學生打印的資料)從課前你們蒐集的資料中,你們知道了,珠穆朗瑪峯有多高呢?

片斷2:早在幾十年前,就有人登上珠峯,但都沒有成功,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長眠於冰雪之中。直到1953年,人類才從珠峯南坡首次實現了登上地球之巔的願望。課前吳毅同學找到了這方面的資料,

下面歡迎吳毅同學介紹他查找到的資料。(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吳毅同學自信地走上台,邊移動着鼠標,邊介紹:“同學們,這是我從網上查找到的有關珠穆朗瑪峯的資料,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人類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峯的情況。1953年……那麼是誰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峯的呢?是我們中國的運動員……”在同學們再一次的掌聲中,吳毅同學結束了資料的展示。)

片斷3:指名讀課文第二段。找出劃出重點詞語,説説感受。課件展示珠峯的圖片。(從同學們驚歎中聽出了圖片讓同學們感受到了珠穆朗瑪峯的巍峨雄偉、氣勢磅礴、地形險峻、氣象萬變)

片斷4:從資料中,你們還知道,我國後來又有幾次登上了地球之巔?(展示同學的資料)

分析:從這幾個片斷中看出,課前,師生一起蒐集有關珠峯的資料,有的上網找到珠峯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包括海拔、景色介紹、天氣狀況、歷次攀登,打印在紙上甚至做成電子幻燈片,有的從《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上找到了為什麼攀登珠峯都是在每年的5月份,有的找到了和珠峯有關的音頻資料。可見讓學生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已經被重視。課前蒐集資料的運用,也體現了開放單元的開放性。這些資料有機地整合在教學過程中,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和實效性,優化課堂教學,培養了國小生的語文信息素養。

標籤: 案例 地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l6w9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