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有關於民工荒的形成原因與對策研究的分析

有關於民工荒的形成原因與對策研究的分析

近年來,企業用工短缺的“民工荒”狀況已經波及整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地區,並向中西部地區縱深發展。金融危機後,由於經濟復甦,企業用工短缺的問題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國一向被認為廉價勞動力“無限供給”,卻出人意料地大範圍出現民工荒,其對我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本文將以浙江省為例,通過調查,對企業用工現狀以及“民工荒”

有關於民工荒的形成原因與對策研究的分析

的成因進行分析,以期為政府相關部門及企業解決“民工荒”問題提供參考。

一、農民工的定義

《中國現代社會學辭典》中將“農民工”定義為“擁有農業户口、被人僱傭從事非農活動的農村人口”。農民工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還是農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從事非農產業、以工資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人員。狹義的農民工,一般指跨地區外出進城務工人員。本文所説的農民工主要指的是狹義的農民工。

“民工荒”則是指城市經濟需求的民工勞動力普遍高於民工願意和能夠提供的勞動力,即民工勞動力出現短缺。社會各界用“民工荒”這個詞概括了我國部分企業招不到農民工這一現象。

二、浙江省企業“民工荒”現狀及特點

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半年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農民工迴流現象。作為返鄉潮的延續,春節過後,相當一部分農民工並沒有像往年一樣出外打工,而是留在家裏等待觀望。到下半年,隨着經濟的復甦,企業久違的訂單重新增加,閒置的生產線重新開動,可工人找不到了。

據調查,此次民工荒具有以下特點:

(一)從行業看,缺工主要集中在加工製造業和服務業

此次“民工荒”中找不到人的企業多集中在對農民工需求大、工資收入低、工作強度大、工作環境差的加工製造業和服務性行業。統計數據顯示,外出農民工中,從事製造業的佔39.1%,建築業佔17.3%,服務業佔11.8%,排在前三位。從工資看,農民工收入最低的行業為住宿餐飲業、服務業和製造業,他們的月均工資分別為1264元、1276元和1331元。

(二)從工作崗位看,缺工主要集中在一線操作工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與“民工荒”缺工集中在技術工不同,本次的“民工荒”緊缺的是普通的操作工。例如,温州勞動力市場缺口最大的5個工種是:普工、服務員、學徒工、平車車工和注塑工;寧波市人力資源市場的用工統計信息顯示:服務員、普工、縫紉工最為緊俏。

三、後金融危機時期“民工荒”成因

浙江省出現大規模“民工荒”,背後的原因十分複雜。通過調查分析,可以將這些原因歸結為幾個主要方面:

(一)勞動力總量的供給相對減少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報告證明了是個重要的轉折點:當年,我國農村外出勞動力數量增長率為5年來最低,增長率較上年減少74%。我國勞動年齡人口(15歲到59歲)供給增長率也在首次出現下降。因此從起首次出現了“民工荒”。到2011年左右,勞動年齡人口開始不再上升,2021年開始絕對減少。-裏,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年均增長速度僅為1%左右,大大低於1996-的水平;而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卻保持了年均10%的快速增長,遠高於1996-平均增長8.6%的水平,企業的用工需求卻在持續增長。因此,在未來的時間內我們的勞動力供給將逐步趨於緊張

(二)中西部發展快,增加了用工需求

近年來,隨着中央政策向中西部傾斜,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加快。特別是在中央應對金融危機4萬億投資刺激計劃的帶動下,中西部地區更是掀起了一輪熱火朝天的投資潮。統計數據顯示,來,西部地區快速崛起,gdp年均增長率達11.42%,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兩個百分點。上半年,西部經濟更是率先於中東部經濟和全國經濟反彈上行: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上半年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分別增長5.9%、6.8%、13.2%。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方面,東部、中部、西部分別增長26.7%、38.1%、42.1%。中西部地區高速經濟增長所創造出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為農民工選擇留在家鄉或者附近打工提供了機遇。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工資增長加快,與東部地區的收入差距減小(東、中、西部農民工工資的增加幅度分別為5.2%、5.9%和8.2%)。再加上流動成本的原因,沿海地區的“招工”競爭優勢不斷弱化。,農民工開始從東部轉移到中西部,外出農民工在中西部地區務工的比重比增加了8.6個百分點。

(三)農業比較效益提升吸引部分農民工迴流

誘發“民工荒”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近年來農村收入提高,而打工收入卻維持原有水平,從而導致總體上“打工紅利”的下降。首先,農村實行的税費改革,切實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大大降低了務農成本,從而有效地激發了農民對土地投入和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其 < 課件>次,在減負的同時,中央還加大了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實行了一系列農業補貼制度,包括對農民的種糧實行的直接補貼,對農民購買良種和大型農機具的補貼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綜合補貼,並且補貼的力度還在不斷加強。這些都給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帶來了直接的實惠。此外,中央還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教育、衞生、文化等事業投入,大大

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的條件。在外出務工的收入對農民工的吸引力大大降低的同時,務農的吸引力卻在不斷地增加。一些農民工通過利益比較,並考慮到家庭團聚、免於奔波等因素,得出了“進城打工不如回家種田”的結論。

(四)農民工流動成本提高

根據城鄉人口流動模型,農民工對收入、環境等因素進行理性分析,以決定是否進行城鄉轉移。浙江省內企業一般為外向出口型訂單加工工廠,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不需要很高的技能,多年來一直是農民工打工的首選工廠。但是,隨着西部經濟的發展,農民工在離家近的二三線城市的小企業或者建築工地上做雜工等,通常的收入狀況為一個月1500元左右。而且這些農民工農閒時外出打工,農忙時在家收穫莊稼,打工種地兩不誤。這就要求浙江的關於民工荒的形成原因與對策研究分析

企業在招聘工人時,對於遠在內地的農民工要開出更加優越的報酬。讓農民工背井離鄉遠赴南方,必然要算進生活費、住宿費和車費等。而且對於農忙季節還不那麼便利。這些因素都無疑拔高了招工企業開出的工資標準,加上生活費和住宿費等,至少要達到1800元以上才能讓一個農民工勉強割捨目前1500元家鄉附近的工作。然而對於企業來説,一旦企業的工資標準超過1200元每月時,面對自己3%-5%左右的淨利潤和惡劣的生存環境,一旦提高工資,就要陷入虧本的境地。雙方達不成交易造成“民工荒”是必然。

(五)農民工社會權利保障的相對匱乏

我國勞動力流動性差、流動成本高是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其根源是我國不合理的城鄉二元結構。農民工外出務工,不僅追求工資多少,還要考慮子女受教育權、社會保障權等權益問題。浙江省有萬的流動人口,其中1800萬是農民工,他們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城鄉二元結構使其難以實現改變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生活質量的夢想。國際上多數國家農村勞動力流動和遷移過程基本上是統一的,農村勞動力一旦流入城市,就自動成為城市居民。而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和遷移過程是不統一的,由於户籍制度,農村勞動力進城打工時,無法享受與城市人口相同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很難在城市留下來。大部分農民工在春節等期間往往要返鄉,並且隨着年齡的增長大部分農民工還會返鄉定居。這種流動過程中的迴流大大增加了農民工的打工成本。

(六)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導致流動就業成本過高

出現“民工荒”問題還與政府提供的農民工就業服務不足有關。由於城鄉一體化就業登記制度、城鄉就業考核制度、就業信息發佈制度不盡完善,導致有關部門不能為企業和農民工提供及時有效的就業公共服務。在實地調研農民工就業狀況時,碰到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是,無論是哪一級政府,或是哪一個政府部門,誰都説不清本地究竟缺多少農民工,或有多少農民工已經就業,有多少農民工已經失業。出現“民工荒”問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農民工就業至今未納入政府管理體系,因而基層幹部缺乏為農民工就業提供公共服務的意識。農民工在尋找求職信息時,普遍存在寧願信老鄉,也不願到勞動力市場求職的情況。

四、解決“民工荒”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保障農民工勞動者的基本權益,建立健康完善的勞動力市場

農民工權益的保護,首先離不開法制建設。許多法律、法規對改革開放以來新出現的農民工羣體缺乏明顯的保護條款,導致了農民工權益頻頻受到侵害。要運用法律手段直接干預最低工資標準、最長工作時間,對企業為僱工參加醫療保險、傷殘保險、養老保險等項保障措施給予制度性的規定。同時還要加強相關制度的建設,如建立企業公眾信息定期調查披露制度,既增加企業的透明度,為勞動者選擇就業單位提供參考,同時也為企業合理制定各項勞動標準提供依據。

(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勞動力流動的制度壁壘

降低農民工進城務工的非經濟成本,就必須改革户籍制度,轉變城鄉二元分割的局面。要取消農業户口和非農業户口的規定,將以身份和出生地作為劃分人口類型標準的傳統户籍制度改變成以職業和居住地作為劃分人口類型標準的新型户籍制度;逐漸淡化和消除城市户口背後所附着的利益,使農民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國民待遇;制定統一的城鄉就業准入和農民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消除農民工身份上的侷限和歧視。然而改革户籍制度卻不是最終目的,只是轉變城鄉二元分割局面的手段。政府除了要在法律制度上給予農民工平等的地位和權利,更重要的是消除對農民工羣體的社會排斥和偏見,給他們營造和諧的城市生活氛圍。

(三)建立城鄉統籌的社會福利體制

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消除勞動力區域間流遷後顧之憂和保障其權利的基礎。只有掃除農民工的流動障礙,建立教育、衞生、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城鄉統籌的社會福利體制,才能消除農民工的後顧之憂。當前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逐步擴大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面;二是加快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步伐,為逐步同城市接軌創造條件;三是在工傷保險為所有農民工提供保障的基礎上,發展成多層次的醫療保障制度;四是要建立對極度貧困的農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會救助制度。

(四)建立農民工就業公共服務網絡,促進供需有效對接

城鄉一體化就業登記制度是管理農民工就業的基礎性制度,現行的就業登記制度是把農民工排斥在外的,管理部門登記的對象只是城裏人。政府有關部門要應對‘民工荒’或‘失業潮’,一是摸清當地農民工就業總體狀況,包括本地就業農民工數、本地農民工的失業數和企業提供的崗位數;二是依託互聯網等先進科技手段,在市場服務大廳、城市大屏幕、專門網址、大眾媒體、農民工聚居地以及聯網企業及時公佈供求信息,信息公佈要科學、易懂,要按地區、行業分類,崗位需求和薪酬水平均應公開,這將大大減少農民工無序流動,提升農民工求職效率和企業招聘效率。

標籤: 民工荒 對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m6ry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