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電影 >

鑑賞電影《夢十夜》

鑑賞電影《夢十夜》

一、第一夜的主旨

鑑賞電影《夢十夜》

《夢十夜》是日本文豪夏目漱石在41歲時寫下的作品,以夢的形式,反映出個人對愛情、親情、人生的深刻感悟。第一夜約千字左右,主要講述了一個男人坐在一個即將去世的女人身邊,女人讓男人保證,讓他在自己墳前等一百年,約定一百年過後,自己會再來見他,隨後女人便離世。男人用貝殼埋葬了女人之後就按照女人的要求坐在她的墳旁等待。日出日落,不知過了多少歲月,正當男人對女人的約定心生疑慮時,一朵潔白的百合出現在他身邊,當他親吻百合的那一瞬間,男人頓然醒悟:原來一百年已經到了啊。有關第一夜的主旨,有的研究者認為體現了日本社會與日本傳統文化的關係,但大多數研究者還是認為第一夜體現了漱石的愛情觀,在此,筆者將以後一觀點為基礎進行電影與原作區別的解讀。至今,有關《夢十夜》的先行研究汗牛充棟,但是自2006年電影上映之後,對原作和電影的對比研究則屈指可數。本文將以第一夜為例,從電影與原作的不同點入手,以期加深對兩者的把握。

二、原作和電影的人物透視

有關原作夢境的真實性,至今為止都沒有統一的定論。但是電影第一夜的第一幕就是男主人公橫躺着睡覺的鏡頭。由此可見,與原作不同,電影的內容的確是男主人公的一個夢。下面將對電影和原作的人物進行具體的分析。

1. 我和百間。原作的男主人公是我,如果按照先行研究的説法,把我看作是漱石的話,那麼電影的主人公則被明顯地替換成了另一個叫百間的人。經筆者研究發現,此處的百間,就是漱石的弟子內田百間。他1911年進入漱石門下,5年之後漱石去世。眾所周知,漱石門下湧現了眾多優秀人才,如芥川龍之介、鈴木三重吉等。在這些弟子中,電影為什麼偏偏選擇不得志的百間為主人公呢?首先,筆者認為,選擇百間為主人公或許是源自他的名字。原作中有這樣一句描寫:我在青苔上坐了下來。思忖着從今往後的百年間,得一直這樣守候着,一邊抄着胳膊,瞅着圓圓的墓石。如果從本句的百年間中分別提取百和間並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的話,就成了百間,而漱石的弟子中正好有一位叫內田百間的人。由此可見,導演從百年間和內田百間這個名字中獲得靈感,雖然可能是一種文字遊戲,但也體現了他的獨具匠心。其次,選擇內田百間或許與他與漱石的關係有關。百間的代表作中有一篇叫《冥途》的短篇小説,和《夢十夜》一樣,也是以夢為內容。不僅如此,這篇作品表現了只有在夢中才能感受到的不安和令人害怕的悲傷(筆者譯)。在此我們不難看到內田作品和漱石作品的相似點。而伊藤整也曾明確指出,內田和漱石的交叉點在《夢十夜》。此外,田中保隆也指出,內田百間大正十年左右的作品是漱石《夢十夜》系列的繼承,從世俗的方面來講,(百間)受漱石的恩惠最少,但從文學方面來講,與三重吉、草平相比,受漱石的影響是最大的(筆者譯)。因此筆者分析,出於以上原因,才會把內田百間選為電影的主人公。

2. 我和女人、百間和鶇。原作的男女主人公分別是我和女人,並且除了他們沒有第三人。與此相對,電影的主人公是百間和他的妻子鶇。除此之外,還有女傭和客人等。可以説,漱石沒有賦予主人公名字,而電影卻相反。換言之,由於電影裏的配角沒有名字,所以只有主人公擁有名字。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擁有名字的意義。名字,是我們生來就有或者還沒出生以前就被賦予的。有了名字這個符號,我們才能較方便地區分、記住一個人。原作中的女人沒有名字,而只是用了女這個稱呼,因此可以説原作的女並不是一個固定明確的個人,而只是作為與男相對的一個概念進行使用的。因此就不得不產生一個疑問:女人是不是男人的妻子。並且,就像有研究者指出,不能證明百合是女人的化身一樣,原文中也沒有明確證據可以證明男人和女人是夫妻關係。假設男人和女人是夫妻關係的話,那麼把共度一生的伴侶稱之為女人就不免有些冷淡。此外,從原文女人和男人的對話來看,男人近乎冷淡的行為和應答也正好印證了這一點。但是電影卻不同。畫面中,鶇躺在榻榻米上,百間緊張地問:你要去哪兒嗎?鶇回答説:這種事情你不是一開始就知道嗎。百間答道:這種事情我才沒有聽説。從演員的表情和動作來看,足見百間對妻子的戀戀不捨和對她將要離開時的手足無措之感。因此,雖説原作和電影都表現了百年之愛,但兩者還是存在細微差別的`。

三、原作和電影的時間性要素和物質性要素

電影和原作的不同較多,在此筆者將從時間性要素和物質性要素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時間性要素。原作和電影都使用了一百年(日語原文百年)這個詞。關於這個時間的內涵,有眾多觀點。柄谷行人指出百年意味着死亡。其他觀點指出,百年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100年,而只是表示時間很長或永遠。原作中的時間性要素除了百年,還有月、日、露、破曉的星星等。但是電影中的時間更加具體,例如2∶05、12∶00、11∶20、9∶04等,並且從這些時間的排列中不難看出電影中的時間是倒流的,鶇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除了這些小時間,電影中還有大時間,如一個鏡頭中的日曆是8月15日庚戌。此外,吸引筆者的另一個時間性要素是徵露丸。日俄戰爭中,徵露丸被作為主治腹脹腹瀉的軍用藥品使用,其名稱也取自征討俄國之意。二戰後,由於徵字的敏感性,徵露丸被更名為正露丸。並且有趣的是,日俄戰爭結束後,正露丸的製造和販賣向民間開放,2007年,大幸藥品的正露丸糖衣A被作為防衞省的裝備品來使用,並被配發給日本自衞隊員,100年後重新出現在了軍用場合。這個一百年與原作和電影中的一百年奇蹟般地一致,可能也是出於導演的一番思考。由此可見,與原作相比,電影中的時間更加精確,並且還能體現較強的時代特性。

2.物質性要素。原作最後,女人化身為一朵潔白的百合花出現在男人面前,實現了百年之後再次相見的約定。電影中,百間看到的則是金魚缽裏的金魚,並且作為一種物質性要素,金魚曾多次出現在鏡頭中。鶇在臨死之前也對百間説:請把我和龍睛埋葬在一起。如果百合代表純潔、復活、永恆之愛的話,那麼金魚又代表什麼呢?提到金魚,許多日本人可能馬上就會想到廟會上必備的娛樂節目撈金魚。金魚的養殖始於日本的江户時代,江户中期作為庶民最喜愛的玩物又被不斷普及,甚至產生了以競爭金魚優劣為目的的比賽。此外,日語中金魚的發音與金餘相近,因此許多商店會在門口放置金魚或其擺件,表示生意興隆、財源滾滾。由此可見,金魚代表的是美麗、幸福和熱鬧的節日氣氛,日本人對金魚的特殊情感也由來已久,金魚作為一種吉祥物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因此,電影中以金魚代替百合,一方面可以增加觀眾的親近感,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主人公曾經的幸福生活。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電影中使用金魚這個要素,俗化了原作的精神內涵。因為除了看到金魚所擁有的上述意象之外,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金魚本身的性質。即它是作為人們的玩物被發現、被普及的。金魚之所以美麗,並不是其自然生長的結果,而是經過人類的各種加工才形成的。人們通過各種手段改造金魚,以使其符合自己的審美觀念。電影最後,男主人公百間在一堆書中看到的是魚缸中的金魚,這可能是鶇的化身,也隱喻着鶇是百間的玩物。由此可見,電影中所展示的愛情也不過是女人作為男人玩物的愛情,與原作相比,其精神高度也就大打折扣。

四、結束語

本文以《夢十夜》的第一夜為例,站在對比研究的角度比較了原作與電影主要的不同之處,分析了兩者所代表的不同內涵,在此基礎上以期對原作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夏目漱石自己也曾坦言這部作品要被理解或許要花100年。百年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國民作家,將此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筆者認為,改編的十夜並非全部都是成功之作,有的並沒有完全理解原作的深刻內涵,不免有些娛樂大眾的嫌疑。今後筆者也會繼續進行其他九夜的對比,探析電影與原作的不同。

標籤: 十夜 鑑賞 電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ianying/ep72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