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讀活着有感12篇

讀活着有感12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活着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活着有感12篇

讀活着有感 篇1

常言道:富貴有命,生死在天。中國人自古相信這句話。然而,僅僅是相信而已,他們是不肯服從於天命的,他們盡着自己的力量與"天意"做着鬥爭。他們多在取名上寄託着對生活的希望與討好。或許,這就是"福貴"這一名字的由來:福貴,一生大富大貴。地主老徐可能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終是應了這個名字:福分太貴,享之不起,只得在漫漫歲月裏孤獨的守望,無聲的長歎!

人生短短數十載,紅顏彈指老,僅剎那芳華。若説人活着只是為了最後的死亡,那活着,又有何意義?數載歲月,最後,怕也只落得個"唯有淚千行"的無助與孤獨。或許,對福貴來説,這一生活着,只是為了經歷一次次的離別。父親、母親、春生、家珍、有慶、鳳霞、二喜、苦根,他們的接連離去使得福貴即使慾望再多,卻也連哭泣都顯得可憐無力。上天從來都吝嗇賜予,對於福貴,或許人生的歌詞還未填好,卻已瀰漫悲傷;或許,他想象過美好,心中也曾懷過期冀,只是願望與現實背道而馳的痛苦還未消散,風就從旁邊歎息着走過。

讀完《活着》,"我不知道我心裏有什麼在動盪——我不懂它的意義。"我的心,在文字中摸索着,那是震撼,是困惑。人,到底為什麼活着?對於福貴,又有什麼支撐着他活着?對於三毛,荷西的意外去世讓她痛不欲生;而福貴呢,親人,朋友無情的離去,這又是一種怎樣的絕望?對於三毛,迷茫的温馨使她想望得心痛,但,因為有愛,因為傷口結了痂,她振作起自己的'精神。因為心中有對荷西的愛與念,她放棄悲傷,寫下《萬水千山走遍》。或許,正是因為福貴心中有愛,他選擇了活着,選擇了用生命的活力與力量點亮愛的燈火;選擇用自己心中最後的光來守望那心底最後一絲的美好。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是文章末尾福貴的台詞。那時的他,或許穿着破敝的衣服,在貧賤的人羣裏歇足,那流離失所的心也無安放之處。誰也不知道,獨坐在田坎上的福貴眼中凝望着何等的空虛。他守望着,以近乎麻木和執拗的方式守望着心中那最後一點光,守望者殘酷現實所帶不走的回憶。他的心平靜地跳動着,只是這個給予他力量的地方,是你我永遠也到不了的遠方。或許,在福貴心中,家珍他們並沒有遠去。他們活着,以福貴所以為的方式活着,活在福貴的心中。

福貴,這個孤獨的守望者,在回憶中掙扎,在歲月中摸爬,只求在靜寂無邊的黑暗中唱出生與愛的獻歌。他不求任何人的可憐,只是在自己的心魔中盼一場夢碎花落,渴望在人生的旅途中與自己終生守望着的一切攜手共行,直至月落樓頭,芳華日落。

讀活着有感 篇2

《活着》這部小説是一首對於一個無限匱乏的年代的讚歌。作者以強烈的筆觸飽含感情有理智地講述了一個有關生活和意志的一處悲劇式的寓言,告訴我們鬥爭與生存的意義。

文章主要講述了主人翁福貴生在貴人家裏卻因嫖賭欠下了一屁股的債,為了還債,不得不把家產全部都用來抵債,空空如也,父親也被氣的走上了天堂,一個家族的落敗,妻子的失而復得,更加讓福貴看清了這被胭脂粉塗滿的自己和世界,他學會了珍惜,學會去勞動,靠雙手去獲得幸福,就在一切充滿希望的時候,一道閃電,一道匯聚的閃電,一道帶着火花帶着血的閃電,再次劈在了福貴的身上。母親的歷史,女兒,兒子,孫子,女婿的相繼離開,竟是在同一家醫院,原本是這樣一個繁榮昌盛的家庭,因為嫖賭,讓他們的未來發生了轉折,這一轉是帶着心酸,淚水與慚愧的味道的,最後福貴帶着一頭牛過着生活,等着歸宿。

福貴一波三折,扣人心絃的故事讓人流淚,同時也讓我們不約而同想到活着,活着一詞看似熟悉其實也十分陌生,看着簡單其實也帶着挫折。我們每個人都活着,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活得一樣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內心都渴望着去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不願意隨波逐流,那,活着的意義是什麼?難道是單單像一個路人一樣從這個世界經過嗎?還是帶着一顆好奇心,一份“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志願,僅僅只是去看看,瀏覽嗎?這些起決定作用的是你自級,所含的原動力來自於鬥爭與生存,是否具有那份鬥志,那份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年少輕狂的夢想或許會成為你現在的羈絆,因為這個是否也彷徨與失落過,那種失敗後再東山再起的喜悦,也是你的寶貴回憶,每一個成功的人,都離不開鬥爭與生存,離不開汗水與心血,因為只有去鬥爭你才能生存,為了鬥爭,你必須去用汗水與心血去灌溉,這不是套話是許多人用自己的經歷,得出的結論。相信自己,用所謂的大數據去實現那個可笑而又令人沸騰的夢想,向前走,命運無法讓我們倒下,繼續跑,如此苟延殘喘還不如縱情燃燒讓自己發芽。即使生存的起點再高,心血撒滿懷抱,也要拼一拼,未來誰知道呢?

從福貴的經歷我想到老舍筆下的人物——祥子,祥子是一名人力車伕,一生的夢想是想通過個人奮鬥,擺脱悲慘貧困的`生活,歷經三起三落,最終還是淪落到末路——-嫖賭。他跟福貴的相同點是都是因為嫖賭結果的,但他比祥子更幸運,生在富貴人家,心態也好,在同是經歷過大起大落的時候,富貴選擇去以牛消愁,從容地過完一生,而祥子一步步被剝削,壓迫,最後一了百了,貪圖錢財,自甘墮落,虛度了結局。他們都是20世紀農民階級的悲劇,他們的經歷都是一個個令人深思的道理,折射出的辭藻是一個個殘酷的事實,值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去拼接。

人活着是為人自己本身而活着,不是為別的。活着,因為這個世界充滿戰爭,我們需要生存。活着,因為這個世界有規則,我們需要精彩。活着,因為這個世界是進步的,我們需要體會與自己作鬥爭,只為那個生存的渺小。

讀活着有感 篇3

對於某些人來説,活着便是最大的奢望。那是一位老人的一生,他年輕時吃喝嫖賭,將家業敗光後,他的父親去世了。他租了幾畝田,卻在幾日後被國民黨抓壯丁了。解放戰爭勝利後,他跋山涉水,返回家鄉後卻被告知母親去世,女兒變為了聾啞人。就這樣生活了幾年,兒子被抽血去世。再後來,女兒生產時血崩去世,妻子遭受打擊,也去世了。再過了幾年,他的女婿因一次意外也去世了,徒留他與他的外孫。後來,他的外孫在吃多了豆子後撐死了。這一生,只剩他自己一人。《活着》便是以一位青年人詢問一位在田間耕作老人一生的方式將那名老人的過去娓娓道來。

人類為什麼要活着?我想大概是存在於骨子裏的本能吧。求生欲促使人類生存、繁衍了上千年,就像書中那名老人一樣,明明遭受了如此大的挫折,父親、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相繼離世。但他仍然不放棄生的希望,在人生的罅隙中艱難生存着,決不放棄一絲光亮。

但對於其他人來説,在時代被黑暗籠罩,看不見一絲光亮,希望被扼殺時,唯有死亡以告慰自我。就如同屈原一樣,故都被攻破,一生信仰破滅。這時的他,茫然而又無措,這世間眾人皆睡,唯他一人獨醒。於是,他以死亡的方式喚醒眾人,以死亡明其志。這個世界麻木、冰冷而又黑暗,需要人們喚醒、温暖、照亮它,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而對於生與死的抉擇,眾人因出生不同、經歷不同,選擇也不盡相同。書中那名老人心中仍對未來抱有期望,“只要人活得高興,就不怕窮。”對生活仍有希望,所以他選擇繼續活在世上。他對自己説:“這下可要好好活了。”而文天祥,故國已滅,滿懷的理想業已破碎。此時的他,只有一腔對故國的赤忠之心,於是,他面南而逝,自死不忘南宋。

而另一種選擇死亡的人,不是為了死亡而死。他們是為了拯救他人之生命,喚起他人內心對真理的渴求,而大義凜然地走向了通往死亡的道路。就如書中那名老人的兒子,他自願為他人獻血,即使面臨可能會休克死亡的風險,風險是那時人們安全意識淺薄,醫療技術不先進所致,但他仍舊沒有退縮。他內心只有“救人”的信念。他心中只想:“自己會被輪到最後一個,到那時可能就獻不了血了。”

於生,我們自是要儘自己最大能力去生活,和書中那名老人一樣用盡全力,懷抱希望去生活。想想明日充滿希望的朝陽,雨落後特有的草木清香,還未品嚐的美食。好好擁抱這個世界,去用心熱愛它。將短暫的`人生活出特有的光芒。

於死,死亡是人類不可避免的,其實對它來説,所有人都是相同的,只是有的人敢於直面,有的人害怕面對。即使如此,你還是會死亡,這是一個令人悲哀卻又無奈的既定事實。但是,心態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能夠降臨於世,這便是最大的幸運了。我們已經在這世上看過了萬家燈火,賞過了百花齊放。感受過春雨,傾聽過夏蟬,擁抱過秋風,親吻過冬雪。享受過人世間的温情,這不就是活着的真諦嗎?至此,死亡又有什麼令人懼怕的呢?

生與死,聽來高深,但事實上,我們每日都在經歷生離與死別。窗邊那隻常來的鳥兒為何不駐足窗上了,令人早已習慣的叫聲為何忽然寂滅了?手心上那隻美麗的蝴蝶的翅膀為何突然停止扇動了?生老病死,自然規律,不可違抗,倒不如早早接納。更能讓人們懂得生命之脆弱,使我們更加珍愛生命。

《活着》一書中,主人公儘管受盡挫折,但仍用盡全力在這世上活着,這於我們青少年,於所有人都是一種鼓勵,一種啟發。一位未曾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都能如此拼盡全力而活,那我們不是更應該用心在這世界生活嗎?

對於某些人來説,活着便是最大的奢望了。我們輕易地享受着他人所奢望之事。這已然是幸運無比的事了。

窗外白楊沙沙作響,陽光透過葉間,桌上樹影斑駁搖晃,歲月靜好。拋開生死,就為了活着而活。

讀活着有感 篇4

《活看》是我唯一一本一口氣讀完的作品,看了開頭後,就總忍不住想知道後面怎麼樣了,可主人公富貴總是在有些光明的時候,又跌人Z黑暗。從良田百畝到租五百田,從耀武揚威到低聲下氣,從一·大家人到孤身一人,這種種的痛苦按壓而至,用禍不單行此時都顯得有些蒼白,有些無力。就像富貴他爹説的“先養雞,雞大廠變鵝,鵝大了變成羊,羊大了又變成牛。到我手裏,徐家牛變成羊,羊又變成鵝,傳到你這裏,鵝又變成了雞,現在是雞都沒有了。,’ 或許你覺得這是一個悲劇,那我再給你講一段,福貴被俘,解放軍説可以讓他回家,“我就站起來,—‘直走到那位長宮面前,撲通跪下後就哇哇哭起來,我原本想説我要回家,可話到嘴邊又變了,我一遍温叫着:‘連長,連長,連長‘別的什麼話也説不出來,那位長官把我扶起來,問我要説什麼。我還是叫他連長,還是哭。旁邊一個解放軍對我説:‘他是團長。”。 是不是又有些搞笑,但這絕不是喜劇,因為富貴所有的親人都死了,到晚年的時候只有一隻老黃牛陪伴着他,我想這樣的結局讓誰都不會有一絲喜悦。那這到底是篇怎樣的小説呢,聽我細細道來。

文中的故事是作者通過富貴這樣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老人的.回憶講述出來的,他經歷了許多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平靜地對待這個世界,沒喊天喊地的抱怨。小説的語言很淺顯,易懂。看起來很平淡,就像一個真實的故事,真實到沒做任何文學的渲染一樣。正如作者在前言裏寫的“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説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而作者所做的也只是敍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媚敍説着一個並不正常的故事。 《活着》是高尚的作品,它向我們表達着這樣一個道理: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看完這部高尚的作品讓我覺得有些悶。就像空氣中的氧氣不夠,呼吸有些吃力一樣。它似乎在抱怨些什麼,但沒有發泄‘似乎在批判些什麼,但又沒有控訴,似乎在訴説些什麼,但又沒揭露。好像除了敍述一個故事外,作者什麼都沒做,這也許就是當下一些作家所謂的“軍區寫作”吧。其實作者在言語之間已經暗暗向我們表露,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也很想像作者一樣寫一篇高尚的文章。可這又是一篇必須談感想、談看法的文章,任何東西一讓人改感想、談看法的話,那它就不再單純。世人總喜歡以自己的眼光去判斷黑白,也許又正是這黑白矇蔽了世人。如文中的龍二,他在富貴敗家的時候贏光了富貴所有的財產,他此時的身份就有些模糊,到底是懲罰富貴敗家的執法者?還只是出老幹的賭徒?其實世上本無黑白,談看法的人多了,便有了黑白。 寫到這裏,我把筆頓了頓,回想看書時的憤怒、憂愁、鬱悶,以及無可奈何,一直到情緒千萬,千言萬語。可現在仔細想後才覺得作者的用心良苦,他不發泄、不控訴、不揭露,讓我們讀完後心靜如水,大法回味。就像一道泉水,喝時甘甜可口,喝完後發現什麼味道都沒有,也許恰恰正是這種無法回味,才能讓人銘記於心。

讀活着有感 篇5

時間真的很殘忍,一次次無情的帶走福貴身邊的人。福貴的一生很悲慘,年少不務正業輸掉家產。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妻子家珍一直不離不棄。即使福貴被抓壯丁去充軍,家珍也沒有選擇離開福貴,而是選擇擔起這個家。家珍是這本書中我最心疼的一個人。

餘華這本書寫的太過於真實,生活對我們有剝奪卻沒説什麼時候會給予我們一些東西,活着就是活着,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

最後的最後,福貴身邊的所有人都離開了他,他只剩下一頭老牛陪着他。福貴一次次的失去親人,一次次的承受痛苦,何其可憐!

這本書然我感到沉重,生命真是一個奇怪的東西,那麼容易就會流逝。我不是書中人,卻彷彿感受到了福貴一次次的絕望和痛苦。我想我以後會更加的熱愛生活,努力的活成最好的樣子。活着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任何人和任何事。

讀活着有感 篇6

三個小時,嬉鬧間也許轉身而逝,但同樣是轉眼而逝,我卻讀完了一個人的一生,也瞭解了什麼是"活着".

其實對於什麼是活着,不用讀也有感,因為我們存活在這個世界上。

可是讀過它之後,我才知道什麼是"活着",什麼是最樸實的活着,什麼是最真實的活着。

《活着》講述了一個普通農民福貴的普通的一生。

小説以時間為主線,講述了福貴如何從遊混於社會的闊少爺變成一無所有的佃農,如何從剛開始無所事事的敗家子到最後持家生活的頂樑柱,如何從剛開始的淡漠親情到後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

小説中,作者對於死亡的安排更是獨具匠心。

父親的死第一次把他從生活中喚醒,使他開始謀求自己的生活;老全以及傷員們的死,使他開始瞭解到戰爭的殘酷,生活的殘酷,更體會到家的温暖;就在他與家人團聚之時,

母親的.死更是引發他對自己深深的自責,也讓他剛剛品嚐親情的心跌落谷底;就在這一切趨於平靜時,兒子有慶的死再次給這個家庭以沉重的打擊;

人近暮年,就連唯一支撐他活下去的希望——外孫苦根也離他而去……現在看來近乎荒謬的情況,也是當時人們生活中的各種遭遇,集中反映在福貴的身上;生活的疾苦,親人的離去,一次又一次體會着從天堂跌入地獄的感覺,使晚年的他能夠平靜地講述這一切。

小説通過一系列死亡來體現"活着"的價值的寫法,不得不使人拍案叫絕。

活着或許是一場遊戲,只不過它真實地連自己都分辨不出;或許真的有上帝,讓人們感受希望到失望,快樂到悲傷,理想到現實。

亦或許,萬物只是為了沖淡時間的寂寞,陪伴它的流逝。

這便是一個產生並禁錮於人類文明的思想所能想到的,其他的一切,便無從知曉了……

讀活着有感 篇7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

餘華説“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與苦難造就了活着。

看書過程中對作者文筆無比佩服,用第一人稱講述他在田間遇到的這個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卻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給我們一點點美好,一點點希望,卻更把我們推向更大的深淵。

第一次大哭是有慶突如其來的死亡,那個早上還迷迷瞪瞪就跑去給羊割草,中午放學又光腳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飯回學校的有慶就這樣,被抽血死去。怎麼能讓人接受呢?等看到鳳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卻又因為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卻又因吃豆子而死。騙我的,生活還是這樣狗屎。

我無法再像一開始那樣批判福貴,將他不幸的開始歸結於自作自受。魯迅先生説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個世界上也從未有過“感同身受”這回事。沒有經歷過,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蒼白而無力。

如果有人問我如果你是福貴,你能挺過這麼多苦難,繼續活着嗎?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貴,可能也是這樣活着。

我以前也總覺得為了活着而活着沒有意義。有一段時間心理上出現了很強的抑鬱情緒,其實什麼也沒有發生,卻感覺自己在泥潭裏。在深淵,在低谷,甚至對生活失望,對人際交往無感,其實活着就是活着沒有任何意義。我的經歷跟福貴相比不值一提。

現在我只想好好的活着,有意義的`活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讀了《活着》,很感動,為故事裏的福貴悲慘而掉下了眼淚。餘華曾感歎福貴是“這個世界上對生命最尊重的一個人。”同時餘華又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一個個親人離他而去,從一個地主少爺到敗家子,被拉去做壯丁,九死一生回到了家,女兒卻因病變得又聾又啞,時候的飢餓歲月,之後兒子,妻子,女兒,女婿相繼離世,連小孫子也死了,一個老人和一頭老牛相依為伴。他承受了太多的不幸,但他卻沒失去對生活的熱誠,和他的福貴在夕陽中為活着勞作。

餘華認為,活着,是基礎的基礎,如果生命的個體不存在,那麼,連猿猴都不會有,更不會有勞動,也不會有人,當然就不會有人類社會。從這層意義上説,餘華的《活着》,體現出了深刻哲學,能加深讀者對生命本質的感知和讀解。

一個完美的答案:生命因為存在而有意義,活着就有意義!不管發生什麼,也不為什麼,好好活着!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讀活着有感 篇8

打小時候《活着》就經常出現在我的腦海裏,電視劇《福貴》,電視劇《活着》還包括餘華老師的原著,我都有好好品味過。每一次回想,都能讓我再一次的回味到那股茶香。

在國小二年級時,晚飯後電視上《福貴》就是我最嚮往的地方,那時候我就在想:我要也是地主的孩子多好,玩其他人不敢玩的賭搏,對父親出言不遜也豪無顧忌。那時我很羨慕他。但是,後來他被龍二爺騙花了所有財產,父親也因此氣死。我又大吃一驚。回憶也變的'斷斷續續,只是每天在想為什麼“福貴”能承受下來。到了高中,我接觸到了電影《活着》,一些破碎的記憶碎片又重新粘合在一起了。後面的福貴一下子改頭換面,從地主成了佃農,但他踏實肯幹硬是靠着五分地活了下來,反而貌似成功的龍二卻因為貪了富貴的家財被處死了。後來,我本以為福貴能擁有簡單幸福與家人享天倫之樂,他卻被拉壯丁上了戰場,又神奇般地與另一位重死掙扎的年輕戰友遇上了解放軍回了家與家人團圓。然後緊接着的就是兒子,女兒,老婆,孫子,女婿的相繼死亡,還都是他親手埋的!先後經歷了土改、人居公社化運動、文改、***,最後陪伴着的就是他身旁的那頭花牛。

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幕是福貴得知兒子有慶因為給縣長輸血卻被活活壓榨死,而新縣長卻是他隨他出生入死的戰友,兒子離奇死亡卻不能手刃仇敵只能憋在心底甚至擔心老婆接受不了又不敢告知。

他只能默默地親手葬送了至親,然後在“墳”前哭訴,可笑地害怕被發現,兒子墳前竟然沒有碑,如履平地。種種不可抗拒因素如同巍巍巨山緊緊的壓着他的肩膀,他卻總能站起來,也許他只記着要“活着”。因為“活着”就是最大的勇氣,而敢接受承受一切惡耗,讓他的精神肉體受到雙重打擊的挫折就是最好的證明。

大學聯考後,我再次打開了《活着》,瞭解到了作者也是從別人那兒打聽的故事寫的書。也許“福貴”真實存在。也許,沒有並沒有這個人。但對我來説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通過這本書我深深地明白了一個道理:活着就是最大的勇氣。

讀活着有感 篇9

人生漫漫,生活茫茫,前行之路少有時刻的清晰與明確。也怪不了這世態炎涼,波詭雲譎。苦苦擦拭着眼中的淚,可心淚卻如綠燭紅蠟般悽苦凋落……

明明不想思索的問題,卻又在冥冥中被其羈絆住,不能停滯下來想想的我,在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中被硬生生地橫了這麼一道:

“喂,為什麼成日如此渾渾噩噩的?”

“活着是為了什麼?”

“如何才能不枉人生走這麼一遭呢?”……

一個個聲音追問着我,如人面臨潮波氾濫的大海,我已無退路,只有在聲聲詰責中尋找出口。這人生的十字路口終究逃不了這麼一段。

我投奔書海,晝夜埋首,只求慌亂的心能小憩,也許這其中又是一段非凡的際遇。

當我品讀餘華的《活着》時,我感覺生活在隱隱告知着我什麼。

主人翁福貴的一生是何等慘烈啊!他並無任何豐功偉績,只是一“蟻民”,是個平凡的小人物,而在殘酷的社會和政治的變革背景下,其妻子兒女都先他而去並被他親手埋葬。如此接二連三地失去親人,到了晚年只能同一頭老牛度過,他的命運比一般人更悽楚。但讓我佩服的是他在心態上能直面困難,那個在晚年落寞的生活圖景下孤獨生活的人,並不是寂寞的人,這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也許有許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之高已超越了“偉大”一詞。今天我不想贅述,我僅是億萬讀者中的一員,如“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一樣,我感悟出的是另一層——活着的意志!

顯然,福貴慘淡的一生已超越了諸多人的不幸,甚至讓我覺得在感受的是如孩子死去般的麻木——這是一次殘忍的閲讀。命運不遺餘力地摧殘着福貴的生活,可他的意志,他對於這艱辛生活的描述與感受卻是讓人難以置信——是如此平緩啊。“我只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踏實。”正是他對自己的評價。寫到這裏,我的心已感動到木然。

是的,我的生活經歷和福貴一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就是拿他一小段人生比也“相形見絀”了。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遭受的挫折、經受的考驗是如此平常的事情,什麼朋友反目啦、成績下滑啦等等,雖然有時感到前途迷茫,但這我們都無法避免。更何況福貴一生的挫痛與煎熬,他還能坦然面對一切。我想,每當遇到這些挫折時,我就應捫心自問:我所遇到的一切,與福貴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至於嗎?

這足以震動我的整個大腦,我會想起生活意志這個問題。人的這一生,為什麼而活?其實福貴不正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思考麼——為了經受,又為了迎接;為了戰勝,又為了忍耐。相隨的苦痛,正是人生的潤滑劑。關鍵不減的是意志上的堅強。福貴留給我們的`不是豪言壯語,不是什麼深邃的思考,亦沒有斟酌的文字,可我們明顯為之動容,為之感慨,生活的點點滴滴瞬時氤氲起幸福的氣息,我們知足,我們一如福貴的平和。你會明白,生活中所謂的堅強,無非就是一種態度,一種意志——真成了你我感觸中交接碰撞的共音!受益於那般意志:不屈服,不氣餒,也坦然,也淡定。

如此,也不枉人生走一遭。

擁有這份感慨的你我,也許今後再面臨人生的抉擇時,翻閲福貴的經歷,在這個面對諸多不幸的窮人身上找到的不是安慰,而是欽佩與崇敬,並延續着這份活着的意志。

驀地,我一瞥前方,欣然一笑——那漫漫人生路,茫茫生活海,不知不覺對心中苦苦糾結着東西的已淡然——活着,真好。

讀活着有感 篇10

活在這珍貴的人世,太陽強烈,水波温柔。

——題記

馬路上人煙稀少,娛樂、公共場所都緊緊關上了大門,再無往年的喧鬧。但太陽依然強烈,人間依然值得……

手中緊握《活着》這本書 ,初入眼,深刻的黑似乎覆滿整個封面是,那般無情。其中用白色雕刻的“活着”醒目的立在深深的幾乎慘無人寰的絕望中,好像負偶抵抗……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舊日的歌謠經過夏風的過濾後清晰的傳入耳畔, 遠處,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我想,這便是人世間最美的風景了吧……

讀者餘華的《活着》,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名叫福貴的.老人只是淡然地講述着:少爺出身的福貴,在一賭之後敗掉所有家產,歷經自己父親的死亡,進城為母親找郎中後又被抓去做壯丁,回鄉時母親去卻已經去世,女兒鳳霞因一場高燒未能及時救治變得又聾又啞,兒子有慶因獻血過多而導致死亡,鳳霞也在難產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妻子家珍也在三個月後因為軟骨病去而去…老天爺似乎沒有一點人情味,命運並未從此就優待他——之後福貴又見證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的死亡。雖然滿含血淚,但我明白了活着的真諦……

或許人世間的命運就是如此悲慘,親人一次次的離開,絕望、痛苦都壓不倒福貴……就像現在,武漢新冠狀病毒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許多白衣天使紛紛簽下戰書前往一線,夜以繼日的工作在最危險的重症區,“所謂歲月能靜好,那隻不過是許多人替你負重前行!”他們同樣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為了打贏這場無硝煙戰役,捨身放棄了與家人團圓的機會,只為換取全國人民的健健康康!

這就是活着的精神,我們相信在全國人民共同的努力下,憑藉大家各自在家堅守防控措施的力量,這場戰役一定能取得最終勝利!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好好的活着!就像在餘華的序言中所説道:人是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待春暖花開之時,走在熱鬧的大街小巷,不戴口罩,繁花與共。

合上書本,那“活着”二字在黑色的封面上,彰顯獨特的力量。

讀活着有感 篇11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記得多年前的深夜我合上《活着》那墨黑的封面,滿口盡是苦澀,眼淚汩汩而出。福貴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活着》是一本讓人沉重的小説。福貴説: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雙親的痛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最後的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孤苦伶仃的日子裏,回首曾經,追憶故人,他需要多大的勇氣?我很想知道一個人要有怎樣的信念和意志,才能支撐他在絕望的`路上繼續走下去,站在命運的對立面,不屈不撓地活着,以平淡素淨的姿態過完平凡的一生。

“以笑的方式哭 ,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便是福貴的一生了。一次次的死亡,早已讓福貴千瘡百孔的心麻木了吧?在他平靜地敍説這一次次的死亡時,內心又有多麼大的悲痛,我無從可知。他把所有洶湧的情感都潛進了平淡的敍述中,我不敢想象,若換作是我,我該怎樣活下去,怎樣笑着活下去。

經歷的越多,感悟的就越深。我想,福貴一生的悲慘不是他一個人的,而屬於那個不成熟、大病初癒的時代。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有着太多的躁動與不安,人人自危,為生存而擔憂,福貴便是那個時代不幸的代表,而他卻在那個不成熟、不理性的時代裏好好活着,懷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經歷着孤獨,他在真正而真實地活,不帶半點掩飾痛苦的虛假,帶着份別人看不懂的釋然。

“我知道黃昏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的來臨。”《活着》就像一支古老的歌,輕輕地敍説着一朵素淨的花開在絕望路上該怎麼生存。

不記得是第幾次翻開又合上《活着》烏黑又厚重的封皮了,抬頭看天,窗外藍天白雲,陽光不噪,微風正好,淚水沾了滿面,不知是為哪般?

讀活着有感 篇12

第一次接觸《活着》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看由它改編的電視劇。當時我還小,但是被這部劇吸引了,哭了很多次。再看一遍小説,和電視劇有些不同,但傳達的主要內涵並沒有改變。

最近在劍尖看到了《活着》這本書,借了又看了一遍。小説的主人公傅貴年輕時是地主的兒子。用今天的話説,他被認為是‘富二代’。他因賭博失去了所有的財產,成了一個貧窮的農民。在經歷了兒子、女兒、女婿、妻子和孫子相繼去世的悲痛之後,傅貴頑強地活了下來,並意識到活着的意義。

最讓我感動的是富婆賈珍,她有錢的時候整天在縣城吃喝玩樂,拳打腳踢懷孕的賈珍。在她的家庭衰落之後,賈珍並沒有離開財富,而是不顧父親的反對,帶着剛滿半個月的兒子回到了這個又富又窮的小屋。裏奇多次説賈珍是個好女人,嫁給他是他一生中的幸事。他後悔沒有讓她過上好日子,但我很想念我的家人,簡也很幸福,因為日子沒有以前那麼富裕了,但富裕的心落在了她身上。賈珍死前,她對傅貴説,“如果有來生,我會嫁給你。”他們很不幸。他們看似一無所有,其實什麼都有。幸福可能與金錢無關。只要一家人的心在一起,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嚐到幸福的.真諦。最重要的是人心能否依偎在一起。如果可以,反正你會幸福的。

富貴從富家公子落到中下層窮人,紛紛送走親人。先是兒子死於給縣長老婆獻血過多,然後女兒死於難產,最後老婆因病去世。最後女婿和剛滿五歲的小孫子也跟着來了。這個過程是一種富足的生活,反映了現時代農民的悲慘生活。生活是苦的,但幸福似乎不在。所以餘華老師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了第一人稱。富貴不僅告訴了一個年輕人他在暮色中的山脊上的生活。餘華説:如果用第三人稱,有可能讓這樣的人生只有苦難而沒有幸福。在夕陽斜脊上敍述他的悲慘生活,如果你覺得只有苦難,那麼你可以看到他平和的敍述,你可以想象他眼神的柔和,然後在他驅趕牛羣的時候感受到他平和的快樂。人性的光輝和温暖就體現在這裏。

標籤: 有感 活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16wy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