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中華歷史讀後感

中華歷史讀後感

讀後感也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中華歷史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

中華歷史讀後感

  中華歷史讀後感篇一: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是<<中國歷史上>>,共777頁,這本書講了華夏文明的起源與傳説,帶我們去暢遊西周封建時代的確立…最終在大漢朝的守成與衰落的門口停下來.這本書給我們帶來喜怒哀樂,喜是歡喜姬發把紂王打敗,怒是憤怒紂王竟那樣驕奢淫逸,哀是哀悼英雄項羽之死,樂是樂得公子小白終於得到了王位.

但給我真正留下印象的是紂王時代,那時百姓的生活生不如死,可是紂王竟毫不憐惜,反而愈加放肆地做壞事,還好有姬發在,那些挺到最後的百姓終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的快樂,勇敢,智慧全都印在我的腦海裏,讓我終生難忘,當我把這本書看完後,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心想:“為什麼不能讓戰爭停止,讓兩國握手言和,成立一個大國讓世界和平呢?為什麼總有些像費仲雷開那些卑鄙無恥的小人呢?如果沒有他們,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這些都一定會在這本書裏呈現出來,所以我一定要快點去<<中國歷史中>>.

你們想知道古代的祕密和傳説嗎?那就趕快來讀<<中國歷史>>吧!

  中華歷史讀後感篇二:

秦始皇是歷史上爭議較多的一位人物,在“偉大領袖”讚揚他以前説他好的不多,伴隨他的幾乎都是“焚書坑儒”、修長城、建阿房宮等負面評價。但無論有多少爭議,有一點是應該肯定的,即:他統一了文字等,促生了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國。

秦以前,我們理論上是個整體的中央大國,實際上是分散、半獨立的聯合體,各諸侯國之間不一樣的東西太多了。用許慎的話説,當時是“諸侯力政,不統於王,……田疇異晦,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也就是説,法令各異,語不同聲,字不同書,衣不同飾,車不同軌,而且還幣不同形,尺不同長,稱不同重。一句話,幾乎沒有一樣是一樣的'。這頗有些像歐洲,人長得都差不多,但各國有各國語言、文字、文化、貨幣等等。而且,那時的我們甚至比歐洲還亂,起碼人家的度量衡、汽車的標準是一樣的(現在貨幣也統一了)。

具有如此之多的不一樣“獨聯體”是非常容易解散的,時間一久,難免就會分裂成完全獨立的小國。所以説,如果沒有秦始皇的大一統下的諸多統一,恐怕就沒有我們今天這個具有960萬平方公里,13億人口的大國了。正是秦始皇的諸多統一(特別是文字統一),避免了“中央之國”的分崩離析,他的這個功績是應該充分肯定的。

  中華歷史讀後感篇二:

這是一本站在學術的角度寫給大眾看的科普書籍

原始時期的人類,沒有直接的文字記載的史實,全憑後代的人的隻言片語、神話傳説和考古發掘的實物資料。面對這些不辨真偽的猜測和推測更加考驗一個人對歷史的態度和把握。易中天先生本來就對歷史有着很深刻的認識,在本書中又運用了王國維先生推薦的實物史實並重的治史之法。語言平實卻絲毫不見一般史書的枯燥。很推薦。

在本書中難能可貴的是,不僅僅是事實的堆砌,更有作者對原始人類精神的思考。從懵懂的混沌到漸漸有知,因何母系,緣何父系,整段石器時代的脈絡被這樣輕鬆畫出。讀者理解的更加容易,卻也反映了作者的學術高度。與此同時,在本書中提出了諸多與大眾認知相悖的一些想法。雖然歷史已然塵封,真相不見天日。但是卻不妨礙好奇的後人追逐真相的腳步。研究沒有對錯,在於它給後人的啟示,其意義的價值遠遠大於結論。

總之,本書粗粗一讀是一本可愛的歷史科普小文,細品卻大有乾坤。看您挖到哪一層了,無論深淺,總有收穫。

標籤: 讀後感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5426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