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讀《活着》有感15篇[必備]

讀《活着》有感15篇[必備]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活着》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活着》有感15篇[必備]

讀《活着》有感1

今早的陽光難得明媚温暖,在接連數週的陰霾之後,最近迷上清晨散步的我終於不必戴着口罩出門了。眼見晨空萬里,柔光萬道,路旁的樹苗初現新芽,春風輕撫臉頰,陽光灑在樹枝的縫隙,流落在瀝青的馬路上,披散在清晨的樓宇間,亮得令人目眩卻又滿懷愉悦。走在鵝聲陣陣的心海湖邊,我意識到這是冬後難得的好天氣,積聚已久的心緒驟然開朗,或許,“我也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很久沒有親手提筆長文,拿起筆的感覺似有若無地熟悉。這時的我,可以全然不顧周圍的花開花落,權且受用這難得的濃濃春光了。偶然的機會,我在大學聯考之後買來《活着》,既因為早對它的前世今生如雷貫耳,又冥冥中覺得它的故事會帶給我前所未有的觸動和震撼。不料卻將它擱置半年有餘,直到一個學期草草收場、寒假將盡之時,我才憶起對它的情結,於是取來拜讀。

那是個冷肅的晴天,我用了六個小時將它通覽一遍,讀罷多時不能忘懷,不免開始靜思。

寒假我曾去看過幾次外婆,她的房子就在我們搬家前的舊宅旁邊,每次去看她都要坐半個小時的公交,而每次下了車,我走在那些日復一日走了八年的小路上,似乎見到了那個往來穿梭求學、嬉戲的少年,不免又想起那時的寒暑假,家裏總會在下午三點準時迎來滿屋的明亮——式微的陽光射進二樓的家,又從客廳的地板反射到餐廳的天花板上,這時年幼的我或躺在沙發上,或坐在餐桌旁,盡情享受這一“奇觀”的温暖和明淨。而每到這個時候外婆都會準時淘一鍋米,再麻利地從冰箱裏拿出魚、肉、蛋、菜,開始準備晚飯,臨了,還會照例讓我打電話問父親晚上有沒有應酬,最後終於伏在北面的陽台窗户上,對我那即將下班歸來的母親望眼欲穿。

而今天,這樣的情景再不會有,有的只是我乘着一樣的陽光去不一樣的房子看她,陪她躺在牀上神聊海吹,再匆匆離開。我像趕着老牛的福貴,悠悠地向路人講述自己的故事。早年的福貴醉心賭場,落得傾家蕩產、老父歸天,悔恨之中的他與賢妻家珍頑強過活,熟料生逢亂世,一路坎坷……幾經起落,留得蒼老之軀和一頭老牛,在耕耘中安度餘生。

我曾一路順風順水,堪稱幸運,蒙父母獨寵和師友偏愛,自然,順境中的我得到了些許難得的經歷和感悟,也同樣收穫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讚美之詞。所幸近半年以來,我品到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滋味。

時代今非昔比,童子尚且年少,我自然沒有像福貴一般起落陡急。父親的關照雖然喋喋不休,但總會在關鍵時刻吐字如金。送我報到的.晚上,一句“總覺得你還沒準備好”與我彼時心境若合一契——暑假忙於與母校魚傳尺素,不免情難自抑。報到之後的一學期,我經歷了大方向的迴轉,終究邁上兩手抓的道路,但最初父親的話似乎應驗了一整學期——寒假的我自知負氣,從未有過的鎩羽而歸令我整日不知所為。末了,父親在春節前夕給了我一場狂轟濫炸,震得我大夢方醒。

冬去春來,我依然活在父母不可多得的關切之下,而福貴這個角色在大起大落間享受着有慶帶來的片刻驕傲,品味着二喜賦予的些微欣慰,卻始終經受着家破人亡的切膚之痛。痛罷多年之後,笑談風月的同時,我想他或許也已明白,世間的人生路有如一場艱苦的修行,而快樂只是驛站,但世人仍然活出異彩紛呈的絢爛。餘華説:“人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福貴在當年的選擇中押上了身家,堵了一生,輸光了家財,卻在龍二的死中僥倖,在艱苦的日子抗爭。魯迅説:“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

《活着》早已被我送給一位老同學,因為我那時便已相信:冬去春來。

讀《活着》有感2

活着,是一個人的活着麼? 懷着跌宕起伏的心情,我讀完了餘華的《活着》,百感交集的我從而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和許多讀者一樣,對於破產敗家前的主人公福貴,我也是十分鄙棄和不屑的,因為那時的他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喜嫖好賭,不疼惜逆來順受、甘願為他做牛做馬的家珍,他甚至不把長輩岳父放在眼裏,對忠心耿耿的長根也只會呼來喚去,讓人十分厭惡。 然而,隨着年齡的增大,他經歷的事情也很多。他不再目中無人,他不再年少輕狂,他不再任意妄為,他懂得顧家、懂得珍惜、懂得如何成為一家之主、更懂得靠雙手為親人帶來温暖……這些都成為我後來敬佩他的原因,因為浪子回頭金不換,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不羈、任性的少年若願意走向成熟,那麼他還是值得我們原諒和支持的。

同時,我對他的一生也挺同情的,因為他從一個不愁吃穿的富家少爺,因為自己的好賭,造成家道中落、一貧如洗,也許那時的他既自責有後悔,得到的是大家的失望與嘲笑。但他並沒有因此逃避現實、一蹶不振,而是決心改過自新,過着清貧的日子。最讓我悲傷和痛心的是福貴的親人相繼離他而去,先是父母,而後是妻兒、戰友、外孫,沉重的打擊就如雷電擊中他的心,讓他幾近崩潰。然而,他依然選擇繼續活着,即使承受妻死兒亡的痛苦,他也沒有失去生存的希望,這一點值得我學習。

福貴,一個被苦難折磨了一生,終日與貧窮為伍的平凡農民,他有打不死的意志。也許在他的骨子裏有着這樣的意志:只要上天不收我,我就一直活着。文中有一個讓我淚流滿面的`畫面:年邁的富貴牽着與他一樣年邁的牛,他們惺惺相惜,相依為命。

看完了整本書,也看完了福貴的一生,我感慨萬千。福貴的活着,並不是他一個人的活着。即使最後確實只剩下他一個人,但是他是帶着所有親人對他的希望和思念去好好活着的,所以他並不孤單,也不可悲。 我敬重福貴,因為他對生命的珍惜、對活着的重視,這讓我想到了社會上某些因生活壓力或工作、學習、感情上的不順心、不如意就選擇死亡來逃避的人,他們根本不懂得活着的真正意義。 好好珍惜活着的機會,不一定要閃閃發光,即使平淡,但是幸福的生活,也值得我們追求。請記得:永不放棄生的希望!

讀《活着》有感3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餘華的小説《活着》,讓我感受很深刻。這本書講述了福貴苦難不同尋常的一生。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一是家境由富到窮的巨大落差,二是所有的親人都死去了。尤其是當他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死去時,他心底那種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讀過了《活着》這本書,想想自己以前的成長歲月,我明白了在人的一生中,總會經歷種種磨難,總會遭遇無數的.坎坷挫折,總會體驗到痛苦難當的心情。回想一下自己,當自己還幼小的時候,總認為沒有人喜歡自己,沒有人理解自己覺得很是煩惱,總認為被父母責罵,被老師冷落,被同學嘲笑的日子就是痛苦的人生。還認為學習成績不好,遭遇流言蜚語的打擊,遭遇考試失敗,就是沒有希望的的人。讀過《活着》之後,我才發覺跟福貴經歷的這一切比起來,這根本就不算什麼!我才知道福貴在經歷一種無言的痛苦,一種只能由自己柔弱的肩頭去扛的痛苦。

《活着》説了一種樂觀的精神,福貴承受了一切的苦難,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生存,這讓我受觸動最深。他不過是個普通人,他不懂生存有什麼深奧的意義,他只知道活着就是一切了,只要活着什麼都有可能。然而跟福貴承擔的痛苦比起來,有時候我們顯得很消極,遭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就開始垂頭喪氣。現在想想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活着》告訴我,讓我相信了只要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還是滄海一粟,就應該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好好的對待生命!好好活着!正是他想説的,也是我從中明白的一個道理。

讀《活着》有感4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民國時期。福貴家裏本是劉村的大户人家,但福貴生性是一副紈絝子弟的作派。他有着劉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的尊榮,可能是因為是家中的獨子,母親的寵溺,也可能是父親的遺傳,所以每當福貴做了錯事以後總能換來母親的維護,父親責罵是,總是會會將錯遷移到他父親身上,有一種兒子必定是要像老子的意味。福貴從來不畏懼家人會知道自己在外面的紙醉金迷的生活,甚至不畏懼米行的老丈人,他會讓青樓女子揹着自己在老丈人面前耀武揚威,這也驗證了在安逸中墮落,福貴一發不可收拾的,他的`父親被他氣死,妻子家珍被老丈人帶走,鑼鼓聲張的接走的還有福貴那個未出生的孩兒。

此時的福貴啞然了,()從一個生來便在金字塔頂端的人來説,如今的窮困潦倒,內心的落差,此時的他應該是有説不盡的悔恨。男人一旦放錯就難以讓人原諒,男人一旦傾家蕩產就少了擁有時的霸氣,福貴只能看見妻子被帶走,默默地耕種着租來的五畝田地,是的,他要養活一家人,他要竭盡全力地活着。福貴學會了耕地,學會了照顧年邁的母親。好在,家珍還願意回來。帶着他們的兒子有慶,願意回來踐行他們夫妻之間的諾言。

但人生總是悲喜交加的雜劇,沒有純粹的喜,也沒有純粹的悲。

福貴為了給過度勞累導致卧病在牀的老母親請醫生,在去城裏的路上被拉去當壯丁,福貴欲逃不能,心中只有牽掛,此時的福貴只願活着,在戰火紛飛的時候,福貴更想活了,活着的渴望在他的心裏被放的越來越大了,之後遇到解放,他倖免回家,看見家中依舊,福貴落淚了,他在死亡中的掙扎是有意義的,是對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獨和痛苦的勇敢。

但是命運無情喜歡捉弄人,無情的奪走了有慶年輕的生命。福貴備受打擊,心中的希望之火招受了沉重的打擊。但他不能倒,他還有妻子,女兒鳳霞,女婿二喜,那是他最珍貴的了,可天意弄人,他們相繼離世,鳳霞因生下小外孫苦根時難產而死,家珍也撒手人寰,二喜也在一次事故中慘死。苦根也因為噎死而失去了幼小的生命。親人一個個相繼離世,只有活着的人才是最痛苦的,他要承擔歲月的洗禮,記憶的苦痛纏繞,儘管經過這些難以承受的苦痛,他依舊選擇活下來,最後,他買了一頭要被宰殺的老水牛,取名叫"福貴",就這樣安靜的活下去。他説:"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裏的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想通了,輪到我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了,不用盼着收屍的人,村裏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

讀《活着》有感5

《活着》這本書是一本讓我特別着迷的書,它是由余華寫的,平時我不太瞭解眾多作者,餘華是唯一一個讓我特別敬佩喜歡的作者。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被它的情節感動的從頭哭到尾,被這本書裏面的每一句語言所感動。

它裏面的語言非常樸實,樸實的讓我覺得就好像是我身邊的人發生的事情一樣,而且它是慢慢的、漸漸的將這個故事講述出來的。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民國時期,書中催人淚下的劇情很多。年少時,福貴敗光了家業,一步一步走向生活的陷阱,不得自拔,最終落得苟活之地。而立時的福貴,生活漸漸有了好轉,好像就是苦中作樂。中年時的福貴,白髮人送黑髮人,喪子的悲哀貫徹了整個家庭。這時的福貴必須為了支撐家庭而活着,作為唯一的男人,是家的希望。老年的福貴,終於有一點安穩的幸福,卻造化弄人,喪女,喪婿,喪妻,再喪孫,活着便是與一頭黃牛相依相隨。活着了無牽掛,活着僅僅是為了活着而活着。

無論山河如何變遷,時代以何種速度繼續更替,生存對於人的'價值卻始終如一。我們生來就為活着,為了活着而打拼,為了活着而承受生活各方面的有形與無形的壓力。在夜深人靜,愁思萬千的時候,我們何嘗沒有盤問自己,活着的意義在哪裏,生存的價值在哪裏。

形形色色的人生小則為了家庭,為了金錢,為了事業,大則為了社會,為了國家,為了和平。每個人活着都有一個目標,都有一股推動自己進步的力量。讀後感·但在某種程度上看來,與其説是目標支持着生存,不如説是為了活着而不斷地找尋目標。生活是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串聯起來的有機整體,這些目標的一個又一個地現實,則是人生的終極大目標。而這些目標的實現歸根結底是為了活着。

我想,餘華寫這本書,並不是想讓我們因此而悲傷,而是如同書名一樣活着,生命中其實並沒有幸運和不幸。在我看來,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而活着就是去忍受,忍受那些悲喜,忍受那些生命賦予我們的一切,然後堅強的活下來。我想,不論是在大學中,還是以後的社會上,我都都需要一顆堅定的的內心,支撐我們去做事,去生活,去成就自己,去靜靜地享受生命帶給我們的一切苦與樂!

讀《活着》有感6

今天終於翻開了這本書,當打開扉頁的時候便有一種熟悉感,默默的讀下去便知道了這種感覺的源頭。那是多年之前的事情了,看過一部叫做《福貴》的電視劇,估計就是翻拍的這部小説吧。不管世人對於這本書的褒貶如何,我能夠清晰回憶起的就是那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和一條老水牛在搖搖欲墜的夕陽下獨自犁田的背影。“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天地耕得嘩嘩翻動,揉入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文中如是寫到。老人在耕田的時候吆喝着: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福貴的一生經歷了所有親人的辭世,從最初老父親離開時的驚慌、不安到最後外孫的.夭折,或許可以説他就是在與親人的不斷離別中老去,別人應該有的天倫之樂在他這裏卻成為了死別。生離就像他被抓了壯丁一樣還會有機會與家人重逢,可是死別卻是隻能看着愛的人一點一點透支盡生命的餘光。

或許我們都以為在這樣的巨大打擊和悲痛中他不會有生的念頭,可是“活着”卻讓你不隨願的死去,他安排你的生命之路充滿荊棘,岔路不斷,無數深愛的、至親之人都是陪着福貴走過一小段路,而非盡頭。讀這本書,餘華安排了最樸實平淡的文字,就像是在你我他同樣慘淡無光的生命中截取的一小節,但是又有另一番滋味。這種無言的反抗才是符合那個時代的沉默之聲。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

就像美國民歌《老黑奴》一樣,歌中的主人公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離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可能將老黑奴和福貴兩人置於同一個層面進行比較的話,可以發現很多的相似,但是他們二人又是不同真實的存在。忽然覺得,用簡單的文字組合勾勒的是漫長的命運和波瀾壯闊的場景。他們都是經歷漫長歲月折磨的老者,臉上的紋路就是最好的印證。然而命運就像最高明的魔術師,它能夠最大程度的為你設置障礙,也可以檢測出誰是人生終點的最終勝利者。

故事的結尾,老人還在慢慢的走着,彷彿要盡力把餘生的路走完。也許這時,活着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帶走和剝奪的東西了吧!

讀《活着》有感7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説他幸福”-,這句話出自餘華的短篇小説《活着》的自序。

在我讀過的所有作品中,如果要選出一部在我閲讀過程中帶給我最大的震撼,並且在讀完之後給我深刻的思索,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作品,那無疑是餘華先生的小説《活着》。

在閲讀這部小説的過程中,我幾度落淚。空氣中瀰漫着絕望的歎息。《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經歷了家庭的富裕到衰落,經歷了身邊一個個親人相繼死去。福貴是一個富家少爺,先是把家產賭光淪為一無所有的窮人,父親因他氣恨而亡;母親又因病去世;兒子有慶被抽血至死,女兒鳳霞產後敗血症而亡,摯愛他的妻子家珍得軟骨病最終病死;女婿二喜意外工傷而亡,外孫子苦根吃豆子卻被撐死了。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一個個離去。福貴幾乎時時身陷生與死的邊緣,痛苦的掙扎,忍受着至親們一個個的離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滅中堅忍不屈的依舊活着。他失去了金錢,一個又一個親人的死亡,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的老牛與他為伴。

第一遍讀完《活着》,感到特別沉重,內心的壓抑久久不能散去,作者似乎在故意考驗我們讀者的忍耐力,感到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再讀第二遍,我卻被被他的堅強所打動,面對諸多苦難和不幸,他依然堅強地面對自己的人生。生命是一個過程,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人生無常,聚散離合。福貴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多麼辛苦。作者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責任,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從福貴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活着”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忍受,是一種接納,是一種責任。

讀完《活着》,與福貴相比,工作、生活中我所遇到的一切困難原來都不算什麼。

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生活從來都不容易。我們要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好好活着,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好好活着,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

好好活着,認真面對每一天!!!

讀《活着》有感8

人終究要踏上死亡的道路,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題記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餘華的《活着》,書中講述了一位叫福貴的富家少爺,先是把家產賭光淪為一無所有的窮人,父親氣恨而之,接着他不幸被國民黨捉去當壯丁,歷經死難而倖免於世,但母親也因病去世,再接着兒子有慶被抽血至幹而死,女兒鳳霞產後的敗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軟骨病最終病死,繼而女婿二喜工傷而亡,外孫子苦根因吃豆子被撐死了,最後,只剩下老了的福貴和一頭牛的故事。這個故事跨越了中國從國民黨到毛澤東的時期,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完這個平凡的故事後,我明白了絕望的不存在。

餘華在序中這麼寫:“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來自於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與苦難,無聊與平庸。

我喜歡與年邁的老者交談,因為與他們交談總能使我對人生多一份思考。已到暮年的他們,不是痛苦地與這個世界説再見,惶恐着死亡的到來,亦不是在生活的磨練中留下哀愁的容顏,抱怨着不公的昨天。我看到的是,歲月的磨練讓心靈在塵埃中洗盡鉛華,潔白純淨。遊覽過萬千世界,經歷過生命的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卻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給似木流年增添了柔和,讓生命在落葉中安享靜美。恬靜的年華里,他們不再問花於幾許,只問是否淺笑安然。

《活着》裏面有一句話非常棒,“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生活只有一條,失去了就真的沒有了,這是無價的,是用金錢也買不了的。人生無常,聚散離合。在每個離別的路口,我們只能目送着一個又一個的背影,重重疊疊的留戀不捨載滿了無盡的牽掛祝福。在生命與靈魂融匯的瞬間,凝聚着的是美好,幸福,這瞬間所迸發出的光華值得我們用一生守候,永世珍藏。

老者的心靈都如同流水經過的鵝卵石,晶瑩透亮。年少的我們又怎能吸收全部的光芒?只因為,芸芸眾生,不免沾點人間煙火,不經歷時事滄桑的磨練又怎能得到真正的修煉,讓淡然演繹一生呢?但是,這份淡然的人生態度卻多多少少給予了我一份前行的.從容。就像一位哲人説過,其實生活到頭來不過是虛驚一場。暮然發覺,原來那麼多隨風而逝的過往都變成了歲月的逝水沉香,成長的苦痛,似乎如風中的記憶,輕描淡寫。我開始學着反青春囈語背後的寧靜,輕輕敲打着歲月的皺痕,只希望人生的光景中,我仍然可以選擇做回那個積極樂觀的自己,讓心如鏡,悠然前行。

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旖旎多姿的單程旅行,其魅力正在於它的單程,在於它的有去無回。既如此,我們就當心神清明,盛裝華服地踏上這程生命的幸福之旅,享受生命的奢華。在似水年華中譜就生命的華美樂章。

生活的路還很長很長,生命還得一路高歌,一路向前。活着,比什麼都重要。活着,這幸運。

讀《活着》有感9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因為這一句話,我認識了餘華。心想,這書究竟以一個什麼方式去度過這以笑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在合上書的剎那間,我得到了答案。

在拿到書的時候,我發現它有着與其它大部頭不一樣的黑色封面和不凡的重量。餘華説:“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説,就是《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福貴經歷了一生的疾苦,成為了餘華筆下的那個人。從他身上,也折射出老一代人的隱忍和艱苦,從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種英雄般的氣勢。

福貴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他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當他下定決心,想要從頭開始,珍惜身邊的家人,生活卻與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兒子被抽血活活抽死,女兒好不容易找到一户好人家,在醫院難產而死,女婿被水泥板活活夾死,孫子因為自己的疏忽而死,妻子因病去世,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的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敍述。

我在閲讀時,幾讀落淚,書中的情節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中的是有慶給鎮長的老婆獻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場景。我彷彿能看到有慶嘴脣發紫,臉色鐵青,我好像觸摸到他那被醫生死死摸住全是骨頭的手,我似乎處在那樣一個場景中,想要上去幫他一把,卻又被什麼阻攔着。時間無情的將我的雙手推開。有慶不就是想要拯救中國的有志青年嗎?他們一腔熱血,卻被時代活活抽乾,成為階級的美食。

故事的最後,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會兒是少年家財萬貫,揮金如土的福貴,一會兒是得了軟骨症不能幹活而哭泣的家珍,一會兒是餓的撐死的苦根。我彷彿要哭出來,但又覺得連福貴自己都從未哭泣過,我又在為誰而流淚呢?

人活着,若被賦予沉重的意義,那總有一日會被生活摧殘的破敗不堪。人能簡單的活着,做着自己該做的事,不為他人而活,因為命運能輕易地從我們身邊剝奪一切,我們亦可能會在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屬於自己。

主人公的命運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多麼辛苦。作者想告訴我們,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也許生命有些事情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我們都應該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無論意志多麼消沉,勇敢的活下去,加油!

讀《活着》有感10

原著帶給我的感覺,和電影很不同。作者的筆觸,正如“鄉下的苦茶”,讀上去似乎平淡,在平淡中卻又有令人震撼的力量。

小説的開頭,從“我”——一個鄉村民謠的收集者的視角,看到了那個活着的老人——福貴。就是這樣一個老人,如今只能與一頭老牛相伴。當“我”問起,一頭牛怎麼還有這麼多名字時,老人臉上的笑容,竟讓屏幕前讀着這段文字的我眼眶發澀。

那都是他的家人。那都是曾經陪伴着他,如今卻又都不在他身邊了的家人啊。一人,一牛,在青黃相接、四季更迭的田裏,走過一日又一日。而那些往事,溶在了風裏,和天上的雲彩一樣漫無目的的飄着。在一棵柳樹下,又吹在一起,起了一個旋,變得鮮明瞭起來,看着,卻叫人心疼。

社會的洪流推着人往前走,前路是什麼,完全脱離了自己的掌心。時代變遷着,説快也快,説慢也慢。正如曾經的闊少爺穿不住綢衣服了,曾經熟悉的面孔一張張不見了。家也沒了,這片地早已不是自家的了。有些人風光一時,最終難逃一死;有些人失勢落敗,磕磕絆絆踉踉蹌蹌,苦日子也活了過來。

有勇氣,有堅強的'心,只要不想着自己死,就不會死。在戰場的四年,子彈從身側擦過,多少人就在身旁倒下,多少屍體埋在雪裏,一聲聲的哀叫,真是最慘的景象。便是大難不死,輾轉回家鄉,家中老母也不在了,女兒得了大病,成了聾啞人。苦難的浪頭捲過去,才剛把頭探出海面吸進半口氣,新的浪潮便襲來,重新把人壓進水裏,口鼻充斥着海的苦澀。

唯一的兒子,在獻血時被活活吸死;鳳霞死在了產牀上;生活的痛苦令家珍也活不下去,一睡不起;女婿二喜因為工地事故死去。親人接二連三的離去,最終外孫苦根也死了,只剩下福貴一個人。

活着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着,但正因為異常艱難,活着才具有意義。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便是活着的意志。在苦難一波又一波浪潮洗禮後,還能爬出水面,與一頭老牛,在晚風中唱着遼遠的歌。

“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戰勝了生活的磨難,呼吸到現在的福貴,從這一層面上來説,已經成為了一名現實的英雄。

讀《活着》有感11

春節一口氣讀完餘華先生的《活着》,一次次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動而落淚。人生本是一場繁華燦爛的喜劇,為何如此心酸和悲痛。

福貴本是地主家庭的闊少爺,卻因為自己的劣習而敗盡家產,於是一生嚐盡辛酸苦辣。在成長和經歷的過程中,他最終明白,原來活着就是幸福。

我們從小在父母的關心愛護下成長,不經歷風雨,也不用去承受苦難。回首短短的二十年,我一路平安地走來,從稚嫩到成熟,從青澀到成長,春秋冬夏,雖不説看穿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卻也懂得了恩怨得失的道理。

文章中最後福貴説了這樣一段話:"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人生中最大的痛苦或許是靜等死亡來臨的一刻,而我在讀完《活着》之後,我才明白,原來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身邊的親人朋友一個個離開自己,孤獨地去面對這個世界。

在生活中,我們總愛怨天尤人,將自己無理的脾氣發到身邊的人身上。我們覺得這是應該的,是正常不過的.事。可是,如果我們最親近的人們都漸漸離我們而去,我們到哪裏去後悔那些衝動、那些不理解和那些沒有珍惜的時光?

我們往往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出言中傷他人,為不值一提的利益爭來爭去。可是,人生短短几十年,陪伴我們的絕對不是那些到手的物質,而是相依相伴的感情。人啊!總是看不穿功過得失,總是不明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的世界永遠不會精彩,只有分享的快樂才是最珍貴的記憶。

珍惜眼前的親人和朋友,善待每一個有緣相逢的人,樂觀去面對生活,豁達的人生才是理想的。當你垂垂衰老將行遠去的時候,回首一生,沒有孤單,這才是最充實和沒有遺憾的人生。事業的成功和高高的地位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我們也帶不走那沉重的包袱。只有心中那一絲絲温暖的情懷和一幕幕快樂的回憶,才是我們永遠擁有的財富。不要等到老去才後悔,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就在短短几十年,為何不放開心胸,擁抱朋友呢?

感恩生活,珍惜眼前。現在的,才是最美好的!

謝謝那些一直陪伴我的親人和朋友,和你們在一起活着,我很幸福!

讀《活着》有感12

《活着》是一本十分沉重的小説,餘華自己也説過《活着》本身講述的就是一個,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人是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的故事;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或者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讀後感 劉志純。我用了一個上午一口氣完成了他,讀完小説,雖然有完成的如釋重負但卻像又背上了沉重的枷鎖一般的喘不過起來。我有些迷茫,難道我們所追求和趨之若鶩的生命就只是為了這樣簡簡單單的倖存,平平靜靜生活,而沒有其他更大意義的事情值得去追求而放棄與有所生存的意義。這與我們平時所接受的,或者説是所被灌輸的偉大精神背道而馳。因此,我們更迷茫了。那,活着是什麼?活着是為了什麼?為什麼活着?我們年輕,我們活力,我們快樂的活着,我們肆無忌憚的揮霍着金錢、時間、生命。就像年輕的福貴一樣。肆無忌憚,不計後果。因為我們無所謂時間,無所謂青春,我們的人生剛剛起航,我們的太陽剛剛升起。像福貴一樣,我們揮霍着,覺着家裏還有一百畝的田產,還有爹孃,老婆孩子……等到終於有一天,福貴把錢輸光了,我們把青春揮霍完了,才驀然發現,其實很多東西便如同白駒過隙,眨眼的當兒就沒了。

冷靜下來的我們開始反思活着的意義,這不像考卷上的難題一樣,丁是丁卯是卯,對了得分,錯了失分的標準答案。活着的意義幾乎不可能用簡單的語言標註出答案,甚至是近似的表達。這便是老子的《道德經》裏開篇的兩句永恆的經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為這不是個簡單的為什麼,當然也不會有簡單的什麼。這樣的答案需要人們用活着去尋求,當不用再活着的時候,或許這個答案就出現了。因為它詮釋的不僅是生命,或是人生的一種崇高而簡單的意義所在。作為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們中國人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狂傲不羈的吶喊,也不是來自於兇殘猛烈的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讀後感《《活着》讀後感 劉志純》。忍受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在絕望與痛苦的邊緣繼續活着,而且驕傲而堅強的活着。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絕望和希望,在我們的命運裏比比皆是,更如朋友那般親密無間。

正如沒有絕對的苦難,也沒有永久的幸福。無論是去,感恩幸福,抑或是感恩苦難,都是感恩生命,感恩或者。感恩這種無間的友情,感恩我們活下去的奇蹟。在不斷地感恩中,我們和幸福,和苦難產生了友情,而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我們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我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我們活着的.時候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塵沙,最後,默默然消失在海角天邊。也許,這就是活着。而這一切的前提卻是時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在這裏,時間影藏了它的身份,可是卻掌握着兩個人的命運。我們的閲讀無法撫摸它,也無法注視它,可是我們卻無時無刻的感受着它的存在。就像寒冷的來到一樣,我們不能注視也不能撫摸,只能靜靜地渾身發抖的去感受。

這種感受是脱離了,或者説是超越了五感而偉大的存在着的。這就是時間,這就是生命,而這些便組成了我們所要的活着。我們活着了,在愛與痛的交織裏和冰與火的纏綿中,我們活着了。我們站在苦難的邊緣堅強的活着,因為我們活着是為了那與痛苦相交織的——愛。物慾的縱橫捭闔迷惑了我們原本單純的心境,年少輕狂的愚蠢讓我們自命不凡的輕薄生命,當一切真的即將消散,死神讓你最後一次回眸人生,留戀的也許不是帶不進棺材的名利和財富,留戀的或許只是生病時母親的輕聲關懷,失意時朋友的鼎力支持,或許是那個大雨滂沱的雨夜裏那份相濡以沫的温馨。也許,這就是愛。活着為了愛,為了愛活着!當絕望和痛苦如狂風驟雨消失在寬廣的海岸線,温暖而和煦的陽光總會相聚在某個雲淡風輕的下午,讓我們都去到山澗,望着無垠的天邊,恬靜而從容的吶喊出心中的那一縷縷不凡和堅持——活着,只是為了活着!

讀《活着》有感13

一、“活着”的深意

“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為年輕時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為所欲為毀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終於在貧困中覺悟,也許那並不算遲。可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着他的腳步,殘暴地奪走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敗落後相繼死去,喪失女的傷痛還未平復,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離他而去。最後,連他唯一的孫也沒有逃過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個人孤獨地活着。

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着而活着。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

為了救縣長的女人,有慶可以説是被害死了。看到這裏我流淚了,儘管懷疑故事的真實性,卻始終感到沉重。因為當時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有慶送掉了年輕的生命。我一直無法釋懷,眼前總是浮現出一個瘦小的男孩舉着鞋,朝我跑來.他分明是笑着,我卻看到了他眼底的悲哀。

二、簡單的幸福

“我也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都給你做一雙新鞋。”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許這就是家珍所認定的幸福.兩年前看完《活着》,很多細節都已經模糊了,可是家珍的這句話卻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裏,直到現在依然如此清晰。只有經歷過分離之苦的人才知家人團聚的真實可貴吧。

我總是因為無法得到上天的特別眷顧而抱怨命運的`不公。從兒時眼饞玩伴手中的洋娃娃,到現在羨慕女友的美麗出眾,我一直扮演那個自卑的角色。母親説我總是把目光停留在未知的遠方,而忽略了身邊唾手可得的小幸福。我不信,我不正是因為找不到所謂的幸福,才那麼努力地追求嗎?

直到看到家珍的話,我突然感到茫然,曾經執着着的夢想也開始變得模糊。難道真的是我錯了嗎?我開始回憶過去的點滴:每天早晨母親比鬧鐘還準時的morningcall,在自修課上和同桌狂吃零食,傍晚一家人圍在桌前吃飯,熱氣給父親的眼鏡片蒙上一層白霧??我發現自己擁有的太多,也正因為自己擁有,才覺得它們似乎是可有可無的。

前些天,一個好友打電話來説她父親車禍被送進了醫院,好在並不是很嚴重,只要留院觀察幾天。我一邊安慰她,一邊想,此刻父親可能也正開着車穿梭在這擁擠城市的某個角落吧,不禁有些擔心。突然發覺,我可以什麼都不要,只希望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的,晚上可以吃到父親的拿手好菜,聽到母親越來越親切的嘮叨??

幾天後,好友一臉喜悦地告訴我,她父親出院了。看着她臉上洋溢着的笑容,我更堅定了:原來這就是我所追求的幸福。

讀《活着》有感14

這段時間通過對《活着》的閲讀,這本書給我的感觸非常深。活着這本書主要是通過描寫福貴悲慘的一生來告訴讀者–我們在生活中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堅強的活下去,要時刻珍惜與家人一起生活的日子。

書中有很多故事情節讓我記憶深刻,尤其是家珍對福貴説的一段話給我印象最深:“我也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能給你做一雙鞋。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這段話是福貴被抓壯丁回來後家珍對福貴説的,充分體現了家珍對福貴的深切思念以及對安安穩穩地生活嚮往。從家珍的話中我能感受到她最大的期望就是一家人能夠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這就是她所盼望的幸福生活。

想想以往在家的日子,每天都陪在家人身邊,那時的生活是多麼地幸福。然而隨着我不斷的成長,現在我已經是一名解放軍軍人,能陪在家人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每每與家人視頻時,我的父母總是不自覺得流露出對我的深深思念。同時,我也未曾想到,那個不懂事的少年如今會無比懷念陪在父母身邊時的日子。

現在很多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和人生目標都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打拼,一年甚至幾年都沒有時間回家去看望父母。我覺得,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並不高,哪怕你只是回家在他們眼前轉幾圈,他們都能高興很久。我們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也要多抽些時間陪陪父母,我們的.父母不希望我們有多麼的成功,只希望我們在外邊能夠踏踏實實地工作,平平安安地生活,有時間了能夠回家看看他們。

父母的生活重心永遠在我們身上,他們在我們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們也希望一家人能夠一直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所以我們在部隊時要多給家人打電話報個平安,説説自己的成長體會,關心關心他們的身體,瞭解瞭解他們的近期生活;休假探親時要多用一點時間陪伴在他們身邊,而不是用大把的時間去與朋友吃吃喝喝。父母用他們一輩子時間來養育我們,我們為什麼不能在他們的晚年時光中,給予他們充足的關心與陪伴呢?這才是我們能給他們的最珍貴最温暖的禮物。

讀《活着》有感15

暑假裏,無意間看見書櫃裏一本並不起眼的書,當時的朋友對我説這樣的書的催淚性很強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這樣的書一般都是為了騙取不太理智的讀者的眼淚而使得他們浪費自己的感情和金錢的,因此,我也就一直沒有心情看這本書,直到這個暑假,終於有點屬於自己的空餘時間來閲讀這本本該早已閲讀的書。確實,此書的文學魅力很足,把我給感染了,不時見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的時候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的時候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作者利用一個地主少爺富貴一生的故事,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裏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着,痛苦着。

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為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説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在描述苦難時代的背景下,“福貴”老人也經歷了人生所有的痛苦,當他看着一個個親人離自己而去的時候,心底實際是在滴血,是在哭泣,但他仍然挺過來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着人生,在年近古稀之時,以一頭耕牛為伴,卻沒有一絲的沮喪,在他的臉上,你看不見生活有多麼的不好,看不到對世道的厭倦,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滄桑,有的只是他帶給你的人生取向。

其實餘華《活着》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一個人即使生活再困苦,我們還是可以像“福貴”一樣,很好地活着,可以無遺憾地對別人説,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自己周圍每一個對我關心的人,對得起自己曾經為了某個目標所做的努力,就可以了。於是,這樣的人生,我無悔,我想,這就足夠了。

這就是我讀了本書的一點點感受,也是我成年的一次洗禮,它讓我變得更加成熟,讓我能更清晰地瞭解這個社會,瞭解人生的意義,不虛度人生。

標籤: 有感 活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7105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