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合集15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合集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合集15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

去年我完整地讀了一本書:《明朝那些事兒》,它也是我一人度過晚上閒暇、度過炎熱夏季的樂事。兩個多月從電腦上讀完了電子版。其實之前就知道這書,好像火了一陣。我是無聊中打開了它,就無所謂地從頭看看,結果一看就迷進去了……

對明朝

可以説,這本書改變了我對明朝的整體印象。以前覺得明朝也就是一個平庸的封建王朝,明清處於封建社會的末尾階段嘛!讀後卻發現明朝是一個強大、輝煌的`朝代。邊疆遼闊,北境基本安寧。名人輩出,劉基等開國將才乃至鄭和,戚繼光,李時珍,徐霞客,王守仁,袁崇煥等。再則,科技先進,軍事技術發達,火器的運用廣泛,海軍威猛,戰術戰法有優勢。

現在的長城,北京城建築、南京城牆、西安城牆等基本都是明朝的文物。我們還有什麼説的。感覺它比清朝要強盛。

對民主

如果作者敍事屬實,則明朝社會比較民主。官員可以上折揭發任何不法官員,也可以直指皇帝的缺點。平民上書可以被皇帝看到(官員帶印赴京省時,普通百姓上書朱元璋)。重犯審訊有一套程序,一審,再審,會審等,司法嚴肅可略見。

對書及作者

這本書風趣幽默,語言表述個性有特色,特別是熟悉網絡語言的80後一代肯定是喜而讀之。其火爆、暢銷與此有很大關係。可以説有的精彩片段,我讀過一次就記住了。文中摻進了作者的一些觀點,看法,覺得很有見地。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

對於明朝滅亡,起初我很不理解。因為從兵力上看,清兵只有二十幾萬,李自成軍隊有一百多萬,但明朝卻擁有二百多萬大軍,而且還有關寧鐵騎、秦兵和天雄兵這樣厲害的兵種。後來我一查看地圖才發現,自從皇太極佔領遼東一帶後,明朝的很多地方已經失守了。

如果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兒子)不遷都到北京,還待在南京的話,明朝也沒戲。因為當時的河南正鬧災荒,李自成在那招了十三萬兵馬,這給明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再看兵種,皇太極的騎兵跟明朝最厲害的關寧鐵騎實力相差無幾。李自成的兵種雖然不厲害,但是崇禎時,收税太多,導致很多人都加入了李自成的'軍隊。

後來明朝的二百五十萬大軍敗退,在南京建都。(李自成在跟清軍鬥,當時沒顧得上南明)。小福王做了皇帝,統治南明。這位小福王,其實就是福王的兒子,而福王就是萬厲的兒子,為鄭貴婦所生,萬厲極為寵愛福王,但由於他不是太子,就封他個福王的稱號。福王特別愛吃,都有三百多斤了,他還是個守財奴。這位小福王跟他爸爸差不多,都十分昏庸。所以左良玉不幹了,這麼爛的主,他可不想跟着賣命。於是左良玉舉起了造反的大旗。

再説皇太極滅了李自成後,軍隊實力更加強大,在皇太極和左良玉的攻擊下,南明最終滅亡。從朱元璋1368年建立大明起到1683年南明滅亡,共計三百一十五年。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3

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揭開明朝的神祕面紗,用幽默的筆法寫有趣的歷史,還原了一個不同於電視劇的真實的明朝。

我印象中的明朝是黑暗的,暴力的,專制的,但是這不是明朝的全貌。明朝的言官有極大的發言自由,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是一個民主的'朝代。經濟上恰逢資本主義萌芽,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尤其東南一帶。然而也有很多黑暗的時代,比如嘉靖王朝,萬曆後期,天啟年間等,有奸相當權,宦官專政,黨爭互戕……但是總的勢頭是向前的,是發展的。

歷史趨勢不可違。明朝建立是歷史趨勢,由盛轉衰是歷史趨勢,氣數已盡走向滅亡也是歷史趨勢。朝代的更替,王朝的興衰,歷史的演進有一條看不見的線,就算你知道結局也無法改變。現實如斯,歷史如此。

盛衰榮辱一場空。哪怕你權傾天下,史書的上一頁飛黃騰達,位極人臣,榮寵一時,下一頁已是牆倒人推,人走茶涼,兔死狗烹。歷史的結局很少不是悲劇,不是悲劇的可能是慘劇。世事實如白雲蒼狗。

翻開書目,在風起雲湧的戰場上,在爾虞我詐的權謀鬥爭中,在幽默的歷史故事背後,我看到的是情懷、風骨、氣節。總有一些忠義死節之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總有一羣捨身保國的志士犧牲小我換取大我。他們不為浮華所動,不貪眼前利益,不信迴天無力,甚至有些不自量力,以卵擊石。在黑暗的現實前,他們受得住考驗,耐得住苦難,守得住底線,只是因為他們堅信為國為民這四個普通的字眼,相信太平盛世總會到來。

剝開書目,那些寧折不彎的脊樑穿越歷史時空,拂開歷史風塵,主宰着歷史脈絡,感動着一代又一代人,讓千百年前的故事熠熠生輝。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4

江山如畫,歷經千年如故。昔日舞榭歌台灰飛煙滅,往日風流人物暗淡逝去。我翻開明朝的歷史,品讀臨末朝亡的心酸。

他姓朱,名由檢,廟號思宗,諡號烈皇,後世稱崇禎皇帝。他是明朝的第十六代皇帝,也是明朝的亡國之君。當年,他身穿錦衣,俯看天下人家,歎一世悲歡離合,那時的大好時光猶在,他何曾不眷戀這紛揚繁華人世間?但這畢竟也是個亂世,先兄早逝,把大明王朝這個爛攤子丟在他的手中。他無奈地接過皇帝大印,穿上哀傷流淌過的龍袍,手握狼毫點江山。當他登上皇帝大位那一刻,他就已經下定決心重振大明,恢復江山。他勤於政務,清除亂世奸臣,平反冤獄,起用良臣猛將。但只可惜,大旱不斷,數瘟疫接連爆發,外有強敵,內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縱橫千里間,白骨滿地,人煙斷絕,狀況慘不忍睹。但他不肯放棄,他知道大明不能沒有他。

但命運已經傾倒而下,等待他的只是邊關告急,將士投降。直到兵臨池下、血濺白紗那一刻,他在宮中飲酒長歎:“苦我民爾!”忍心把愛女砍傷刺死,流淚歎息道:“為何生置帝王家?”但他沒有逃,隨後便登上萬壽山,遠望京城外戰火連天不休,徘徊無語。最終吊上白綾,自縊而亡。那時,他才度過了三十三個春秋,僅此而已。但他臨死前猶記百姓性命寫道:“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黃泉之下的`崇禎,還好嗎?如果生命能夠重選,我相信,你一定不會選擇誕生於帝王家。只可惜你生來就處於勾心鬥角的繁華宮廷處,無法逃脱束縛你的幽暗空間。勢去時衰,零落如飄草,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只歎生不逢時處皇室,即便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你卻再也看不到這般繁華景象。願遠在天際的你,能安息忘卻塵世喧囂。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5

今天感覺悵悵然,很失落,一時之間還沉浸在一種歷史的感覺中,因為我終於合上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一個月來,我一腳跌落進明朝裏,再也出不來了。隨着當時明月那獨有的、千年不遇的文筆,或悲或喜,或驚或歎。不知多少次,我會搖着頭自言自語,“原來張居正是這樣的人”、“原來袁崇煥是如些的性格”、“崇禎真是生於末世運偏消啊”,不知多少次,我會為作者那幽默的文筆而莞而,“他無法逃脱,因為他的面前有一條大河,波浪寬。”;也一次次為他的獨到的見識所折服,“歷史是精彩的',但無一例外是悲劇,正常人讀歷史,只能是看故事,卻很難以之為鑑,比如岳飛,比如袁崇煥,千年後,他們依然會死去。”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篇文章,純粹原創,絕無抄襲,在書寫屬於自己的這段文字的同時,我們眼見得它高樓起,高樓塌;眼見得他牛了,又慫了;眼見得他興了,又廢了。正所謂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想起了曹雪芹的話,“當年笏滿牀,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説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卧鴛鴦。”如何做好自己這篇文章,如何寫好自己這點事兒,還真是個事兒,也不算個什麼事兒。不過,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對未來抱一分善念,一分堅持,一分希望,一分浪漫,相信這篇文章也不至於糟到哪裏去。

謝謝當時明月,謝謝您寫出這麼一本千古奇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6

鴻篇鉅著,如雷貫耳。很早時候就知道這本書,可是一直沒有拿起來看,主要是膽小,九十多萬字一本書,真的沒有勇氣翻開來看。可是終究還是沒忍住,翻開了,因為這本書鼎鼎大名、名不虛傳,因為《萬曆十五年》沒讓我看過癮。

一路看來,嘻嘻哈哈、嬉笑怒罵,這確是一本好書,喜、怒、憂、思、悲、恐、驚,眼、耳、鼻、舌、身、意,這所謂的七情六慾的生活氣息始終伴隨左右;一路看來,不得不感慨,高人呀,作者真是高人,用通俗易懂的小説手法為讀者講述了一部完整的明朝通史,有時候我就在想,如果當年我的歷史老師也用這種手法給我們解讀歷史,我會不會更加迷戀歷史呢?一路看來,在暢遊歷史長河的過程中,時不時的驚歎作者的博學多才,古今中外、古往今來、天上地下、包羅萬象的知識浸潤其中,無聲無息之間讓讀者增長知識,這,就是一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吧。

古話説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所謂的'史,就是歷史,就是過去的事。通過讀史,你會驚奇的發現,歷史是驚人相似、驚人殘酷,歷朝歷代,無論多牛的人物出現,無論他有多麼才華橫溢、勤奮努力,歷史的輪迴永遠不會因他而變。春來秋去,寒來暑往,興衰輪迴,亙古不變,變的只是演員、道具、場景、過程。

一本好書,一本值得鑽研的好書。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7

很早以前就聽説這本書了,花了兩個多月時間終於把它看完了。剛開始看時還沒有什麼寫感想的習慣,後來越讀越有感觸,於是也忍不住寫上幾句自己的想法。

整個明朝從殘忍的朱元璋開始,讓我對這個大明公司的'創始人恨得牙癢癢,同時也明白了要開創這麼大的一個公司不光得有才能,還必須得心狠手辣。後面朱棣的奮鬥史和朱元璋可以説有異曲同工之妙。後面幾個皇帝不是短命就是昏庸無能,但卻湧現出了很多不世之材。按照作者的意思,排第一的應該是王守仁,心學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無論人品還是能力都沒問題,可以稱為聖人。第二位於謙,在朱祁鎮被俘,大明王朝存亡之際,挺身而出,著名的北京保衞戰保住了大明王朝,而且於謙本人清正廉潔,最後被誣陷而死之後抄家,竟沒有多餘的家財。就人品和政績而言于謙確實讓人敬佩。

第三位是張居正,就政績而言他可以稱得上明朝第一人,在他當首輔的十餘年裏,大明王朝欣欣向榮,國力復甦,百姓安居樂業。可他私生活卻比較亂,再加上他恃才傲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爭議。所以排在王守仁和于謙之後也合情合理。當然明朝還有很多牛逼的人物,而無論如何,強盛的大明王朝也沒逃脱滅亡的命運。正如作者所説一切千秋霸業、萬古流芳都是糞土。最後讀到徐霞客,讓我覺得人在這世上各有各的活法,做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情,也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8

今天放學回家,我把作業做好了,看時間還早,便隨手拿起《明朝那些事兒(陸)》讀起來,雖然講的是歷史,但真是太有趣了。

這冊主要講了“三大案”引發的黨爭,魏忠賢興起及袁崇煥之奮戰。自張居正去世後,便無人敢管明神宗萬曆。為爭國本,萬曆與大臣們展開拉據戰,三十年不上朝。東林黨隨即興起,與齊、楚、浙三黨明爭暗鬥,借國本之爭扶持明光宗二帝即位,成功掌握朝政,可見團結是十分重要的。

記得有一次打乒乓球,我和曹安東搭配,對戰其他雙人組合。對手很強大,每次都朝我們的.弱點打,不過每次我們都贏了,這主要是我們配合得好,團結一心力量大!我們的祕訣是,短球我來挑,長球他來拉,扣球我來抽,搓球他來接,我們都讓對方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這樣就戰無不勝了!

這冊中,我最喜歡袁崇煥。他考上了蔗吉士,並拜朝師孫承宗,訓練出一支所向披靡的大軍。在錦州,努爾哈赤以絕對的優勢攻城,袁崇煥率領軍隊奮勇殺敵,並用炮火、火筒攻擊,將士們團結一致,齊心殺敵,致使對方傷亡慘重。最後,努爾哈赤發動所有兵力拼死一搏,袁崇煥則講究策略,擺出“三環陣”抵擋,誘敵深入,努爾哈赤中了連環計,全軍覆沒,自己也中箭身亡。

這就如同打乒乓球,要講究戰術和策略,除了要了解對方的弱點,還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壓着對方打,牽着對方的鼻子走,讓對方不能發揮,這樣自己就會越打越順手,直至勝利!

學習也是一樣,也要講究方法,對自己不好的功課要多花時間看,多練習多鞏固,成績總會有提高的。另外要勞逸結合,保持精力,學習的效率才會高!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9

《明朝那些事兒》20xx年以前在我家書架上是灰塵覆蓋,髒的彷彿是一本本古書,可自從20xx年2月至今,這本書已經被我讀了不下10遍了。

説句老實話,我是很佩服當年明月的。翻遍全書,除了短短几句話簡介,便全都是內容了。作者並沒有像某些作家藉助任何名譽、頭銜、聲望所帶來的光環效應,倚老賣老,胡亂幾筆完事,當年明月這是真本事,不然為何會有上千萬的“明礬”?這部作品的幽默風趣,衝破了“史學作品都浮躁無味”的牢籠,讓人感覺耳目一新,自然受人歡迎。

整部作品不僅讓人發笑,而且不失嚴謹,結構緊湊,不知不覺中便會融入書中。看到朱元璋衝擊着腐朽的元王朝,一步步走向成功時,我在心裏暗暗為他叫好;看到方孝孺寧死不為朱棣寫登基詔書,最終被滅十族時,我為他的所作所為而感動;看到楊繼盛死劾嚴嵩、嚴世蕃父子,為徐階的勝利作鋪墊時,我佩服他的品格;看到楊漣冒死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敬佩之餘更多是對他命運深深的擔憂---我在當年明月筆下的海洋暢遊,每暢遊一次,對他的佩服就加深一分。

這本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楊漣勇鬥魏忠賢一事了。當時,朝中的勢力已經呈現出一邊倒的.狀況,朝局動盪,而朱木匠------天啟皇帝的天平又在向魏忠賢傾斜。魏忠賢不可一世,控制了整個朝廷,而大臣們卻只敢唯唯諾諾,做隨風倒的牆頭草,只求自己平安,不顧別人。只有楊漣,他雖然孤獨,卻依然強大,依然堅持道統,在知道必死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去做,真可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如今,這本書已經成為了我最重要的藏書之一。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

上文説到讀書,結果第一本要讀得《平凡的世界》沒借到,索性讀了熱門的《明朝那些事兒》,早就知道新浪網上炒的火熱的這本書卻一直不屑一讀,今天發現目光太短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説羣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由於只借到了2,所以我只好從朱棣開始瞭解明朝的那些事兒,原來對明朝的概念只停留在宦官當道,現在倒是有些立體感了,原來諾大的'北京城就是從朱棣開始興建的,明朝的產物“東廠”是因為辦公地點設在東華門而改稱“東廠”,就是現在的王府井大街附近,而且那裏現在還有一個東廠衚衕,嘿嘿,歷史真的就在腳下,誰想到當年一個特務 機構的辦公地點現在遍地是黃金啊。

另外書中還提到了鄭和七下西洋的歷史,猛的發現奧運開幕式上也呈現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不是吹噓咱歷史上曾多麼輝煌,是説咱中國人多麼厚道,當年那麼強都沒搶鄰居地盤,舉着“探訪好朋友、問候好鄰居、結識好夥伴”的大旗和這些小國友好交流、和平相處,順帶做點生意,最終是要與那個“和”字呼應,好厲害的導演,咋那麼深邃呢?

書中還提到一人讓我很欽佩的一人---楊溥,不是因為他的才高八斗而是一種精神。當皇帝以勾結太子為名將它關入大牢,面對做不穿的牢底以及隨時砍頭的危險他卻用不停讀書的方式度過這牢中難熬的日日夜夜,十年後皇上得知他在牢中不停地讀書後重用此人,後成為一代名臣。我曾想若是我們在圖書館不停地看它十年書,是不是我們一定會功成名就?沒準,只是有誰能做到呢?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1

爸爸媽媽常説:“那些歷史片子在電視上放出來雖有趣,卻體現不出它的奧妙,但是在書中描寫出來,每一個精煉的動作,每一處優美的景色,都美輪美奐,生動具體。”

這幾天,我看了《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部——洪武大帝,初次見識到如此的智慧。他講述了一個朱元璋怎樣從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農村小孩,坐上龍椅與他的子孫爭奪皇位的故事。

作者自己也説最討厭那種故作高深的文章,他用非常樸素的方法來描述,而最開始心理描寫最多,讀到好句時,我會把它劃下來。

朱重八已經沒有了家,他所有的只是那麼一點可憐的尊嚴,然而討飯的生活使他失去了最後的保護。要討飯就不能有尊嚴。

生命的尊嚴和生存的壓力,那個更重要?

是的,朱重八,只有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力量和偉大。

……

是的,即使你擁有人人羨慕的容貌、博覽書羣的才學,揮霍不盡的財富,也不能證明你的`強大。因為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這文字不能算高談闊論,但它擁有無窮的魅力,它是何等的精煉而又樸素我甚至很驚訝,這些文字怎麼給他寫出來的?

作者的文字有時讓人開懷大笑,有是讓人緊皺眉頭;它讓人一下子就進入他的文字裏,讓我們全神貫注。我一看就是一個多鐘頭,我看他的文字有一種讓人立刻忘我的特殊功能。也許是我對

作者太崇拜了,但他就是用幽默的網絡紅詞來逗我們讀者笑,有事媽媽會用異樣的眼神來看我,還説:“真是越大越像瘋婆子!”

歷史很精彩,精彩不精彩不光是由歷史決定的,更重要的是由:描述歷史的人,和他(她)的寫作水平來衡量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2

這學期,我買了《明朝那些事》這本書,讀過之後,我深受感動。官場內鬥,真是太可怕了。

嚴嵩鬥倒了夏言,徐階鬥倒了嚴嵩,高拱鬥倒了徐階,張居正鬥倒了高拱。但今天我説的不是這些人,而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將領——戚繼光。

戚繼光,他的前輩——戚祥,曾經和開國皇帝朱元璋一起奮戰沙場,立下了許多戰功。從那時起,戚繼光的家族就沒有出現過人才,直到戚繼光出現。

當戚繼光剛剛接掌父親的職位時,他所接收的士兵都混成了兵油子。這些士兵素質差,他棄用,要求重新分派士兵。他和士兵們一起去訓練,他以不同的方式訓練,總是讓士兵們互相戰鬥贏了的賞錢,輸了的賞軍棍。

他這種訓練方法很好,士兵們飽受戚繼光的訓練折磨,他們把不滿都發泄到敵人的身上,但後來還是差點被擊敗,於是他想到孫子兵法: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他發現自己的士兵不行,於是在烏義地區招募了一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新軍,並進行了演練,最終使這支新軍所向披靡。

讀了戚繼光的.故事,我覺得,只有堅持,才能成功。就像戚繼光,如果他看到他的士兵都是那種士兵就放棄,他就不會完成他所做的事情。此外,他的訓練或教育也很好,首先讓士兵們互相搏鬥,然後讓士兵們向敵人發泄自己的憤怒。就像我們的戴老師一樣,她在課堂上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所有的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她的教育方法行之有效。

戚繼光在明朝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希望大家都能瞭解他。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3

《明朝那些事兒》是媽媽給我從網上買的新書,我一讀,就一發不可收了,太好看了。一看到《明朝那些事兒》那古色古香的封面,就彷彿進入了大明王朝的歷史之中了,翻開眼前浸着墨香的書,就被這幽默風趣的筆觸吸引了,完全是以小説的形式來寫歷史的,其中又感人的情節,有壯闊的場面,作者用幽默搞笑的`筆調把歷史寫的生動有趣,全本一氣呵成,讓我不能自拔。

此書寫了明朝300來年風雨飄搖、又蕩氣迴腸的歷史,從朱元璋起義,到崇禎帝在煤山上吊自殺,從朱棣北京起義到萬曆亂綱滅紀,從王守仁到張居正,一位位傑出的人才,一次次轟轟烈烈的大事,充分顯現了大明王朝從強盛到腐敗衰落的整個過程。朱棣同學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他英武善戰,謀略過人,在朝廷之中獨攬大權,事無鉅細,一概自己親力親為,他招才納賢,所以身邊湧現出了一大批人才,如朱能、張玉、張輔、解縉等,於是在這位永樂大帝的統治下,搖擺不定的大明王朝漸漸顯示出盛世的景象。

朱棣之所以成功,除了他過人的軍事指揮才能和超凡的智慧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大臣姚廣孝,這個和尚,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燕王朱棣的成功,他功不可沒。朱棣生於戰火,死於戰火,金戈鐵馬是他所向往的,他的性格雖冷酷,但卻嚴格按照紀法辦事,並多多采納下屬的意見,他不是好人,一生殺戮無數,但他是一位開明的皇帝,因為他一手開創了大明王朝的新篇章。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4

為什麼會正兒八經的開始看這部書,我也不太清楚,或許,是因為厭倦了所謂的正統,所謂的學究吧。

歷史本身的事情是很有趣的,就像史記裏面的很多故事,百讀不厭,很有趣味。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傳統的.涉入歷史的角度,有人選擇搞學究,有人選擇戲説,要麼太正經,要麼瞎胡説。

喜歡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有史實,也有自己的理解,既進行了研究,又不要讀者也跟着闆闆正正,將歷史像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有血有肉,很真實。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感覺,就是這樣一本書。

看似調侃一般的語言,卻呈現真實的歷史事件,讓人輕鬆的就能進入那些曾經或輝煌或暗淡或榮耀或恥辱的歲月,去了解去認識那些曾活躍在歷史歲月中的人。

當然,也可能是鄙人才疏學淺,看不懂太學究的東西,所以覺得這種文體比較好接受。但是,我記得白居易先生寫文章有個習慣,寫完之後會拿給街上的老太太看,他的用意很明顯:爭取讓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看得懂。正所謂:通俗易懂。

再有就是今天很流行的大家上講台———百家講壇,也是在普及歷史,讓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輕鬆的瞭解歷史。

所以我覺得,今天有人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歷史,很難得。

不過,客觀的講,不會不朽。

但是,不簡單。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

這個暑假裏,我讀了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部洪武大帝》,他讓我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朱元璋從一個不起眼的小混混變成了一位一言九鼎的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揹負着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台,沒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

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掌握,從死人堆裏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繼續前進,繼續戰鬥。朱元璋的那個時代有着無數的厲害角色,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朱元璋用他驚人的軍事天賦戰勝了這些敵人,可以説,在那個時代,最優秀統帥的稱號非朱元璋莫屬。他幾乎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憑藉着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朱元璋的這種精神是很難能可貴的,他讓我看到了朱元璋的'勇敢、堅強、百折不撓的精神,不然他怎麼能推翻元朝的統治,怎麼能創造龐大的帝國呢?因此,我覺得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不應該總是靠着自己的父母、家庭,做一朵生活在温室裏的小花,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學會堅強,面對困難,向朱元璋這位優秀統帥學習,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也可以很好看!他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不息、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精神!它讓我受益匪淺。

標籤: 讀後感 明朝 事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jjdp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