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見識》讀後感

《見識》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見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見識》讀後感

《見識》讀後感1

對於讀書,不僅要有輸入,更重要的是要有內容上的輸出。

關於寒窗苦讀,引用文章中的一句話“因為寒窗苦讀所以全世界都欠你錢的三觀,早一天毀掉比晚一天毀掉好”。寒窗苦讀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並不是炫耀的資本,也不能抱有這些付出就必須要有什麼回報,更要樹立的是終身學習的態度,實實在在的學到有本領,才能坦然面對生活和社會。所以,不能抱有讀書無用的思想,這個過程是必須要有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是改進方式和方法去提高自己。

關於家庭教育,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都比較快,而父母更多的都同時在上班,對於家庭教育中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常常被淡化,沒有真正意識到“父母在子女成長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成熟,首先是自己要不斷進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養成好的習慣,和孩子“一同學習、一同成長”,才是給孩子有了一個好的起點。有時候,我自己在倒立,結果2歲的兒子也時不時的在牀上做出這樣的動作,所以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你不經意的習慣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他。如果你常常在玩手機,而要求子女去學習,我相信不是他主動去學習的,一般都是拒絕去學習或者學得心不在焉。就像兒子對我説“不要玩手機了,我都不玩,帶我玩玩具”,説的自己都內疚的'不行,便只有行動起來。

關於“向死而生”,對於死亡,都是會產生恐懼的,不過對這個事情的態度不同,也會有着不同的結果。“每當遇到困難、挫折和失敗,我就想,沒關係,我還活着,活着就有希望”“除死無大難”等的想法,給自己的人生帶來積極的一面,而不是有輕生的念想,死亡只是人生長河中的一個點,雖然是終點,但是在人生中只佔一個過程或節點,所以要珍惜和利用好其他節點,“絕大多數人都過分看重最後的一兩週,而忽視前面的幾十年,在健康的幾十年裏,浪費的時間又何止兩週呢”。讀後感·而且,今年我對死亡這個詞語感受更深更貼近,身邊的人因為不同的原因而離開了,有不到10歲的侄兒因突發病夭折,有30多歲的親戚患病早逝,有五十多歲的熟人患癌離開,有六十多歲的身邊人不慎落水溺亡,也有80多歲的親戚安靜的離開。所以死亡的結果是一樣的,但是過程不一樣,留下的也不一樣,對於他的評價也不一樣,人生的長河中需要在過程中的每一天都要活得健康活得精彩。

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需要不斷審視自己,讀後感未完待續,寫在陽光明媚的秋季早晨。

《見識》讀後感2

最近的忙碌程度有點一覺回到解放前的感覺,要不是見客户,要不是談業務,有點空閒時間,還得打電話,玄姐安慰我説,萬事開頭難,靜下心來,自己還是蠻享受這樣的狀態,可能是愛不覺累吧。

我也一直堅信村上春樹的話:儘管眼前十分困難,但説不定日後會開花結果。

前天忽然覺得心裏發虛,每每這樣的狀態,我就知道,有時間沒看書了,轉身看後面的書架,一看就看到吳軍老師的《見識》,不知道啥原因,可能是因為覺得進入酣客後,自己又長了不少新見識的緣故吧。

這好書,一上手就放不下,這兩天忙裏抽空的粗讀一遍,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我記得原來看吳軍老師的《浪潮之巔》就有這樣的感覺,這次更加明顯,看完後就像遇到一個智慧通透的大哥,娓娓道來他的見識,這本書的內容繁雜,有點像東北亂燉,味道厚重,裏面特別多的認同感,當然也有不感興趣的東西來供我走神用。

前兩天翻看自己前十幾篇讀書筆記,難怪閲讀量低,這樣的風格也是有問題,大而全的介紹,走馬觀花的感慨,所以這次適當調整一下。

書中我比較大的感觸就談到每次演講最大的問題就是想多講,其實台下的人至多能記住我們講過的三個主要主題,多了就是少。

我聯想到這次在濟南報告的用力過猛,對比在內蒙的簡單扼要,立刻覺察到自己的問題,希望在南寧的會議上有所改善。

我從國小習一般,也不太懂學習的奧祕和關鍵在哪裏,現在慢慢明白,學習不是為了記住什麼,其實要學會忘記什麼從而真正的領悟,再實踐,不斷磨練和實戰,才能塑造更好的自己。

我最近直接參與業務開拓,再次深刻理解人都是算得過賬的,而且都是為了自己經濟利益而奮鬥,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看似是智商,情商和知識上,其實是在智慧上,而智慧的核心則是對人性的理解。

今天看完這本書最後的感覺是,好書和好知識真的有用,第一,它們能讓人真正的感到快樂,會有一種與宇宙同頻共振的顫抖感和快感;第二真正有價值的書和知識以及實用的常識,可以沿着時間的維度幫助我們看清未來。

再次感謝吳軍老師的無私奉獻,看他的書真是能感受到書裏傳遞他的生命狀態,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見識》讀後感3

求識求遠——讀《見識》有感

美籍華人吳軍寫的《見識》是一本很現實的書,青年人如果讀進去了並認真踐行可以少走不少彎路。我年少時父母常對我説:“你搞好學習就行了,其它的事不用你管。”而我竟當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樣做的後果很快就顯現了,我第一次離開父母外出求學,發現自己完全是個傻子。對此吳軍書給出的回答是:這種因為寒窗苦讀所以覺得全世界都欠你錢的三觀,早一天毀掉比晚一天毀掉好。現在的我早就知道寒窗苦讀不過是成功的因素之一,社會競爭是一種複雜且長期的系統競賽。如果我十八歲時讀了吳軍的《見識》,也許會少迷茫兩個月。

吳軍對工薪階層的投資建議也很實際:投資自己的工作和事業,而不是股票。這和連嶽的觀點不謀而合,連嶽認為:對工薪階層來説,價格劇烈波動、快速交易的股票市場是個危險的地方,結局基本是虧了錢,賠了本職工作與心態穩定,和吸毒差不多。現在鼓吹“財務自由”的書很多,可我認為財務自由是一種奢侈品,普通人是不能從股市裏打個滾就能實現的。所以不妨把目標定小一點,工作幹好、有穩定的現金流、保持健康、教育好孩子,這些事稍作努力就能做到,也更能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這本書中關於偽工作的論述對我的印象最深。吳軍認為很多我們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想通了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它們是偽工作。對於破除工作困境,吳軍給出了三種方法:一是“願景——目標——道路”,類似於《祕密》中的“要求——相信——接受”。二是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三是凡事做記錄。關於工作,我最喜歡的還是龍應台在《給河馬刷牙》一文中的説法: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我相信好的工作會讓生活質量更高,身體更健康,人生也有更多可能。

讀了一些這類管理精英寫的書,像是一稼的《美好人生運營指南》、黃徵宇的《終身學習》等,這些人在本職工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寫作、講座、培訓等其他方面也是全面開掛。這些優秀的人思想前瞻,行動力強,工作高效,言辭謙遜,善於接納不同。他們難不成有命運女神的眷顧嗎?還真不是。在提及命運時,吳軍寫道:但凡人的知識面稍微寬一點,交際圈子稍微廣一點,瞭解事情稍微全面一點,命就會好很多。

標籤: 讀後感 見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djg1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