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沙鄉年鑑讀後感

沙鄉年鑑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沙鄉年鑑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沙鄉年鑑讀後感

沙鄉年鑑讀後感1

初讀時感覺似曾相識,百度後才得知這本《沙鄉年鑑》常與《瓦爾登湖》相提並論,作者和梭羅更是有着相似的經歷,都在深山老林裏動手搭建過自己的小木屋。

我常常幻想林務官的日常,這個兼生物學者、生態學者、環境學者、畫家、文學家於一身的角色每天置身在什麼樣的世界中,又懷着怎樣的心情在進行探索和創作呢?

大自然已經足夠美好,奧爾多用筆墨和熱忱讓它變得更加鮮活的同時,也試圖喚醒我們內心深處原始的天性和良知。

一想到這棵橡樹沒有遭遇厄運,反而活了80年、吸收了80年6月的陽光,我的心裏就感到非常欣慰。如今,我用斧頭和鋸條從80歲的櫟樹身上索取櫟木柴,櫟木柴在壁爐裏熊熊燃燒,好像要把八十年的陽光全部釋放出來一樣,温暖了我的小屋,更温暖了我的心靈。在每一次大風雪中,當人們看見我家的煙囱裏飄出一縷縷輕煙時,就會知道,80年的陽光沒有白白浪費掉。

我要是能聽懂大雁們的談話就好了,因為它們每次去玉米地之前或者從玉米地回來後,都會大吵大鬧,從它們的`吵鬧中,肯定能知道為什麼要去草原玉米地的理由!可惜的是,我聽不懂它們的話語,所以我也不可能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我卻心滿意足。聽不懂大雁的話語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只有當一件事情還是祕密的時候,我們才會覺得它有趣,否則,如果我們知道了大雁的一切事情,那這個世界該是多麼無聊啊!

在五月份踩踏蒲公英的人,可能在八月份開花的豬草前觀賞一會兒。在四月份忽視榆樹紅花的人,可能在六月份陶醉在梓樹飄落的花瓣中。如果我知道某個人正關注某些植物的生日,我就能告訴你這個人所從事的職業、他有什麼愛好、他是否患有花粉熱以及他的生態知識水平如何。

阿拉斯加的熊非常獨特,將灰熊交給阿拉斯加保管,如同將快樂交給天堂保管,可是我們永遠都無法到達天堂。

割開一隻胖嘟嘟的小雞的嗉囊,你會覺得彷彿在參觀一個地下食物的標本室。

沙鄉年鑑讀後感2

沙鄉年鑑,這一部分主要講述了作者和他的家人拿起鐵鍬和斧子重建威斯康星的沙地農場時的見聞和趣事。在這個遠離現代化喧囂的世外桃源中,作者在冰雪消融的一月追逐融雪中臭鼬的足跡,看着它“一改以往深居簡出的習慣,舒展身體,拖着肚皮劃過雪地,在潮濕的世界裏試探性的前行”。

臭鼬

作者在暴風雪肆虐的二月裏,閲讀橡木年輪的歷史。“它像是一台滿載歷史記憶的留聲機,每一圈年輪都有不同的.歷史迴響。鋸子向着終點一步一步前移,10年又10年,感知着老橡樹畢生的時光。”

在三月裏,傾聽大雁歸來的長鳴。“一隻燕子的歸來不能代表春天的來臨,但是當成羣的大雁衝破三月融雪的陰鬱時,春天就真的降臨了”。

在農場度過的12個月裏,每個月都有不同的景觀,每天都能發現不同的樂趣。而我們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這些妙趣橫生的畫面主要得益於作者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深厚的文學功底以及對野生動植物深深的熱愛。在作者的筆下,每一隻田鼠、每一隻大雁、每一棵松樹都富有生命力,它們時而狡猾,時而愚蠢,時而翩翩起舞,時而憨態可掬,總之,它們是會思考的生物。

大雁

“一隻在融雪中按捺不住的紅雀,興致勃勃地唱起了春之歌,但是沒過多會兒功夫,它發現自己好像弄錯了,還好,它可以憑藉冬日裏養成的一貫的緘默來糾正這個錯誤。一隻花栗鼠本想走出洞穴沐一下久違的日光浴,不料遇上了交加的風雪,現在也只好乖乖地回到洞穴睡大覺了。”

“這條小溪是個懶散的傢伙,它蜿蜒穿過榿木林,彷彿它寧願停留在樹林裏而不是想回歸河裏似的”。

“儘管如此,我的每一棵松樹都揹負着沉重的積雪,一排排筆直矗立着,巋然不動。這讓我覺得,在薄暮的盡頭,有上百棵甚至更多的松樹站在那兒。此時此刻,我便覺得自己全身充滿了勇氣”。

沙鄉年鑑讀後感3

“不論是在三月的陸地,還是陰鬱低沉的天空,都飄滿了春雁的天籟之音”。每當我讀到課文中《大雁歸來》的這段話,我都能想象到作者利奧波德在他的“沙鄉”,在冰雪未消的三月,仰頭觀望着排着“人”字形長隊的大雁整齊飛過田壟的樣子。

《大雁歸來》便是沙鄉年鑑中的一篇文章。從一月至十二月,利奧波德或駐留在農場,或穿梭在林間,或憩息於小溪畔,觀察草木枯榮,鱗潛羽翔,用詩意的文字記錄下所思所感。“大雁們沿着奔騰不息的河流,放心大膽地舞動身子向前飛行。他們經過岬角或小島時,會與地上的一切打招呼。”若説同時代的自然散文作家普里什文的文章似一幅小品工筆畫,那麼利奧波德的筆風更像是一塊碧玉,自然原始,卻又不失端莊典雅和温潤清新。

利奧波德用雋永的文字,不僅刻畫了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而且闡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像風和日出一樣,獲取野生的東西被當作理所當然,直到社會進步,那些東西從我們身邊消失。”自然所饋贈我們的',我們卻貪婪地一再索取:我國20xx年相關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剛出台不久,野生動物保護組織便宣佈了長江白鰭豚的滅絕;我國也加大了自然保護區的巡查力度,可是偷獵者獵殺羚羊的槍聲仍在可可西里響起;我國也早已明令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可今年新冠病毒的來源不就是食用了野生動物嗎?

利奧波德用沙鄉年鑑一書,融入了眾多哲學,生態學,倫理學的知識,竭盡全力的告訴人們世界的美麗,可當今社會卻把美麗當作揮霍的資本,開發,破壞,獵殺……或許在沒有任何野生事物的情況下,有些人一樣能活得滋潤,機械可以使我們享受便利的生活。可是我們中的大多數都忽視了一點:自然所給予我們的東西正隨着社會的進步而遞減。

最求社會的進步本沒錯,但我們不能忘了我們最應該尊敬的土地,森林,山川小溪和那如詩般的大自然。

標籤: 讀後感 沙鄉 年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drev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