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集合15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集合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集合15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

人只有在一個特定的延時時刻才知道有些重大結點的切實到來。就像畢業許久過後的某一天,偶然看到畢業照中自己青澀的臉,才發現自己真的畢業了;分手很久之後一個人回家吃泡麪,才知道那個人真的不在了;離開東京過後的一年,學生髮來目黑川繁盛、爛漫的櫻花照片,才發現自己已經看不到東京的落櫻了;抵達尼日利亞,和僱員一起用英語交談的某個清晨,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在離家千里之外的非洲了。這些身份轉換的感受,居然不是在畢業典禮,學校操場,機場大廳,面試電話中、正如總有些詞語,有些人,一定要到懷念的時候才會深深懂得它真正的意思。

記得原來看過這樣一段話:“女人一輩子想要獲得可愛之名,實屬不易,必須既要護得少女心周全,又要更繁雜的成年心緒做護城牆。在此之前,瘋瘋魔魔,哭哭笑笑,跌跌撞撞,都是築牆”。讀完後真的感歎於作者的細緻和敏感,而後這也隨即成為了我心中理想女人的雛形。事實確實如此,一個平凡女人想保有一張清淡而不失光華的臉不僅僅是每晚按時按步護膚那麼簡單,而是一顆心要修煉到日裏那麼多桎梏,到了睡前通通放下,五分鐘入眠,得是多麼深的道行。

就像《遇見未知的自己》中提到的,人的年齡越大,應越發現生活終究是和自己對話,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和圍繞着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這説法看似寥寥數筆,但卻字字珠璣。現在的我更願意拿出點時間,多問問自己,讓自己明白誰更需要我,我更需要誰;現在的我能更寬容的對待原來碎片式的承諾,儘管它們已經被時間斑駁的無法辨認出本來的面目,但回想一下當時諾言的初衷,我確實感覺自己到了自己的釋懷和成長;現在的我更願意相信不忘初心的重要,我相信它貫穿於做事的方寸和始終,就算結局有時不能遂心如意,但無愧於心始終是一個好的開始。

想來讀書確實能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吧!書中的有些文字能恰如其分的擊中你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能同你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纏繞成絲,盤踞成結,乖張的長出利刺,氤氲成一種態度,生根發芽,慢慢花開,長進你的身體,融進你的血肉。

我很慶幸父母培養和教會我的眾多愛好中有好幾個是低廉又無需他人陪伴的,比如寫字、彈琴、看書、電影和做飯。這幾樣愛好都只需單打獨鬥,就可以自娛自樂。這些獨處時光給我非常充實的心靈體驗,一種寧靜的、和諧的、與自我的時光共舞的狀態。但想來這理想中久違的寧靜,自我開始為生活奔波後,已經逐年與我漸行漸遠了-我曾一度這麼認為。這種可以直面自己的萬千情緒,愛恨情仇,貪嗔痴慢的時光和機會,想擁有實屬不易。

拋開北京的繁忙與熙攘、東京的浮躁與瑰麗,在這流金鑠石、紅土延綿的非洲,我卻感到了一絲寧靜的清涼。在這繁星皓月的寂靜深夜,合上書扉,我想對笨拙而平凡的自己説:“希望你能再多讀一些東西,再多經歷一些事情,再多審視一下自己的心,在這被幸運眷顧的非洲時光中,放慢腳步、勤佳思考、抓住機會,從一個“平凡人”變成“心中的自己”,成長為一個既堅強又有温度的女人,理想生活中的寧靜一直都在.....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2

經一個李姓朋友的介紹,我用了一下午及半個晚上讀了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她告訴我想要學會感性的認知周邊,這本書或許能幫我找到答案。於是我採納了她的建議,試着在書裏找尋答案。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將自己與內在的真我連結,同時闡明瞭一個道理:“我們是在用言語來表達言語不能表達的東西,亦老子説的道可道,非常道,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原本按作者的要求,每天只看幾章節,然後靜靜回想或者與朋友來探討彼此對於潛意識中的真我的理解。可惜鄙人時間有限,只能匆匆一覽。其中的真諦恐怕是不得要領。在這裏我就把我的讀後感與大家一起分享。

書中提到的另外一個觀點:“愛,罪惡假汝之名!”“為親人擔心,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乍讀不能理解,然則細想後覺得道理很簡單,只是我們不想承認而已。”書中舉例説明了有些事出發點一切因為“愛”,實則就是擔心自己受牽連。對沒看過這書的人,或許還沒明白我在説什麼!好,舉個例子吧!書中提到對有小孩的家庭來説,小孩的調皮是天性,但是大人就要求小孩必須按他們的意願去做事,一旦違反甚至就施以“酷刑”,口口聲聲的説為了他們好,實際就是擔心小孩貪玩造成的後果會給大人自己帶來麻煩。小孩受傷了,大人要抽時間去照顧,耽誤自己的事情。小孩惹禍了,大人還得去善後。就是説大人們怕這些事情給自己帶來麻煩,故要求小孩時都是説“我是為你好!”説到這點,為小孩還是為自己?各人去想吧!

我們產生了很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思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當你對某一類的人或是他們的行為,待別有意見、特別看不順眼的時候,就是一種自我的投射行為,也是一種逃避策略,所以又一個觀點產生了:“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沒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於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來看看一個邏輯推理的公式吧: A(事件)→B(信念、想法)→C(結果),A永遠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A,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會有不同的C出現。所以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着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而已。

我也是粗枝大葉般爵嚼了這本書,不過讀了之後讓我受益頗多,以前我總是説自己的.心態有多麼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於已發生的事情不會學着接受,更別得談身心合一!在昨晚看完這本書時意猶未盡,本想趁夜寫寫感悟。無奈“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還得起早上班。不過今天上午也算好,忙裏偷閒的完成了自己的這篇讀後感。藉此機會,感謝推薦這本書給我的好朋友,感謝這些年一直在我身邊支持我的人。也請原諒我以前的理性給大家造成了傷害。我的理性讓你們覺得像“刺蝟”,越是親近的人越被我傷害的深。在此説聲對不起!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3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張德芬的小説《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人公是一位白領女性。在經歷了許多我們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種種事件後,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自己的內在世界,進而有重大發現:“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讀了這本書,讓我更加明白,物質的擁有隻能帶來短暫的滿足,內心的快樂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快樂。君不見,有些億萬富豪,出門香車寶馬,身上披金戴玉,過着花天酒地,揮金如土的日子,在外人看來,是多麼風光,但他們中的一些人,其實內心空虛,十分痛苦,導致酗酒或吸毒,甚至自殺或殺人;君不見,不少擁有很高智商的天之驕子,享受着國家優質的教育資源,頭頂耀眼的光環,內心卻充滿着焦慮和不安,變得抑鬱或瘋狂;君不見,那麼多城人裏擁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內心世界卻是異常的貧瘠,沉湎於聲色犬馬,對未來陷入迷茫;君不見,那些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兄弟卻能在繁重的體力勞動過後,喝幾口便宜的燒酒,吸一支劣質的香煙,吼着不着調的歌謠,卻能獨享着那份屬於自己的快樂。

我學會了如何覺察內心的聲音,如何享受內心的快樂,也學會了享受追求自我價值時帶來的愉悦,學會了在這個物慾橫流、充滿誘惑的世界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我開始努力感受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種迴歸自然的寧靜,超然物外的灑脱;我也更加理解張孝祥在《念奴嬌?過洞庭》中描寫的“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那種“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説”的美妙境界。

這本書也給我打開了一扇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的窗口。換個角度就能更好地看待工作和生活中曲與直,得與失,更好的檢視自己的看法,檢視自己對社會問題的態度,檢視自己與周圍人互動的模式,以及自己的人際關係狀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開心快樂起來,並用自己積極的情緒感染身邊的人,以更加積極進取的心態投入工作。

這本書也告訴了我們,我們眼中的世界,其實是我們心理的'現實。我們如果用積極的心態看待周圍的一切,周圍的一切也就可愛起來。讓我更加明白了,在人際關係中,應該更多地看一個人的長處和優點,而不是緊盯他的缺點和不足,也學會了更好的體諒對方,更好地理解他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就能更融洽地與家人和同事處理好關係,家庭會更加和諧幸福,工作也會更加舒心,工作效率也會進一步提高。

讀了這本書,也讓我明白了,家庭氛圍對一個人的成長和人格形成是多麼重要。這也提醒我,在工作之餘,一定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陪家人。一家人和和美美,孩子心理陽光,成績優異,父子親,夫婦順,這是多少錢也換不來的。當我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後,我們才可以從每天早上開始,就會有一個愉快的心情;在單位就可以愉快的與同事交往,並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工作,工作效率必然會大大提高,與同事,及上下級的關係會更加融洽,我們就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遇見未知的自己》為我打開了一扇心靈之窗。透過這扇窗,陽光時時温暖着我的心房。我希望自己今後快樂工作,快樂生活,讓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成為陽光燦爛的日子!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4

經一個李姓朋友的介紹,我用了一下午及半個晚上讀了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我》,她告訴我想要學會感性的認知周邊,這本書或許能幫我找到答案。於是我採納了她的推薦,試着在書裏找尋答案。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將自我與內在的真我連結,同時闡明瞭一個道理:“我們是在用言語來表達言語不能表達的東西,亦老子説的道可道,十分道,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原本按作者的要求,每一天只看幾章節,然後靜靜回想或者與朋友來探討彼此對於潛意識中的真我的理解。可惜鄙人時光有限,只能匆匆一覽。其中的真諦恐怕是不得要領。在那裏我就把我的讀後感與大家一齊分享。

書中提到的另外一個觀點:“愛,罪惡假汝之名!”“為親人擔心,其實是一種不負職責的加害行為!”乍讀不能理解,然則細想後覺得道理很簡單,只是我們不想承認而已。”書中舉例説明了有些事出發點一切因為“愛”,實則就是擔心自我受牽連。對沒看過這書的人,或許還沒明白我在説什麼!好,舉個例子吧!書中提到對有小孩的家庭來説,小孩的調皮是天性,但是大人就要求小孩務必按他們的意願去做事,一旦違反甚至就施以“酷刑”,口口聲聲的説為了他們好,實際就是擔心小孩貪玩造成的後果會給大人自我帶來麻煩。小孩受傷了,大人要抽時光去照顧,耽誤自我的事情。小孩惹禍了,大人還得去善後。就是説大人們怕這些事情給自我帶來麻煩,故要求小孩時都是説“我是為你好!”説到這點,為小孩還是為自我?各人去想吧!

我們產生了很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我,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思想的基礎,但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當你對某一類的人或是他們的行為,待別有意見、個性看不順眼的時候,就是一種自我的投射行為,也是一種逃避策略,所以又一個觀點產生了:“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沒有任何的事情能夠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於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來看看一個邏輯推理的公式吧:A(事件)→B(信念、想法)→C(結果),A永遠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A,發生在不一樣人的身上會有不一樣的`C出現。所以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着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而已。

我也是粗枝大葉般爵嚼了這本書,但是讀了之後讓我受益頗多,以前我總是説自我的心態有多麼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我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思考,對於已發生的事情不會學着理解,更別得談身心合一!在昨晚看完這本書時意猶未盡,本想趁夜寫寫感悟。無奈“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還得起早上班。但是這天上午也算好,忙裏偷閒的完成了自我的這篇讀後感。藉此機會,感謝推薦這本書給我的好朋友,感謝這些年一向在我身邊支持我的人。也請原諒我以前的理性給大家造成了傷害。我的理性讓你們覺得像“刺蝟”,越是親近的人越被我傷害的深。在此説聲對不起!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5

叢中螢火勝夜上獠牙,房中囈語敵漫夜幽寂。夭折的淚,褪去了澀味,輕督的葉影成了斑斕的手,那是不由俗物破裂的十月剪影。

十一月初,夜,依偎女孩的人悄然離去。門再次被打開,少了温馨,多了逆妄。破碎的靈魂貪婪地毀滅着無瑕疵的玉器。匕首起,血流不止,被夢籠着的倩兒,霎間驚醒,連迷茫也未曾有機會便身顫驚恐,輕撫涼透的被褥,無望的向後挪動。男子自詡瀟灑地甩下一筆錢,轉身離去。女孩蜷縮牆角,輕抿腥味,痛在催促着,現實卻抑制着淚腺。只有門外捲進地幾縷寒風,偶有理會那被遺忘的舌頭。空靈的眸摻着空洞,空洞的眸望向香氣馥郁的錢。

灰黯的燈光照在殘缺的書上。米芒在牢中看完人生中第一本連名字也不知的書。確切來説,是本不完全的手抄,不算看完,少了開頭,卻異常地刺激着米芒的神經,讓她想用短小的舌頭去濕潤乾燥的脣,只是這顯然是可笑的。興許,這書同她一樣是個別人不懂欣賞且殘缺的美。只不過書中所描述的,她大多不懂,為何要順服,為何不抗拒,不就如宰殺場的羔羊。似乎她無法將自己與書有所關聯,但又如書上所言,她從未思慮過當下,只記得過去的錯與未來的死,她早早的放棄了自己。甚至她這輩子就是在為錢而活,為別人的臉色而活,看這本手抄也只在無人的夜,怕面具被撕開,不敢嘗試,就怕換來的是她無力阻止的嘲笑。強烈的不安來自文字的彼端,她連書中的女子也比不上,從未有愛、快樂,亦或是和平,似乎那顆心從未寂靜過。直到後來才從獄友口中聽來這本書名為《遇見未知的自己》,是牢裏前一個服刑的牢犯從外面帶來的,雖然帶不走了。( )

對於米芒的服役,成了獄卒飯後話題。這個性情惡劣且多次逃獄的殺人犯也會去勞役,不免讓人感到奇蹟的跡象。九月初,炎熱褪去不多。長時間的'勞碌,米芒鼻尖多了澀汗,眼也開始蒙上水汽,卻對上了另一個勞累不堪的背影,她身板瘦弱,神態憔悴,早已白髮蒼蒼,老態龍鍾。

這夜,米芒哭了良久,抓着一邊的被褥哭睡過去。夢中的十月,她輕哼着童謠,帶我去看桂花絮絮飄落,越飄越遠後哭了。她牽着我尋覓我那飛走的爹。她做着工,買下了我的一個願。她用身軀擋風,換我一夜無夢。現今她已認不出我。時間軸拉長,夢卻破碎成裂片,遊絲在記憶中僅剩夜色。那年的十月是個美好的童話,那年的十一月是場驚悚的噩夢。米芒心裏的鏡子曾被黑布擋住,現在揭開了,如書上所説,這是她處理不了的陰影。

十月末,這是米芒決刑的一天,楓葉很紅。米芒在決刑場上又遇見了她,卻不願多看她一眼。米芒卻在白色的牆上望見了熟悉的紙,熟悉的筆跡。紅色的筆圈出了三個字“我是誰”。米芒嗯哼幾聲身體不由自主地撞開了獄卒,搶來了槍。

一聲輕響,如候鳥展翅劃破天空,引起天空淡淡的褶皺,卻悄然撕裂了心,涼了眸。她倏地笑了,滲着淡然的瞭然,釋懷的絕望,倒在手掌中。

一聲重響,顛覆了方向,看風停了,陽笑了。米芒知道她從未做錯什麼。自己卻已迷失了前方的路,忘記了初衷,忘記了本性,忘記了自己。十月剪影在腦海中徘徊,終義無反顧的離開了。

十月,不再見。十月,不再見。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6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早早的沒了覺,早起,繼續讀完新買的書。

《遇見未知的自己》昨天上午到的,今天早上看完,通讀全文,覺得文字簡單而淺顯,可能正是因為不是大陸人,所以出現這樣的文字,縱是可以理解。但文字的好與壞,並不重要,用佳琳同學的話講,她並不是專業的作家。我也贊同。

一直渴求有一些文字,在跳進視野,融入心靈的瞬間,可以甩開那些桎梏,忘我的生活與飛翔。

但與之前的希望相比,這本書有那麼一點讓我覺得失望。可能是吹毛求疵吧。!

也罷,總歸也是收穫大於遺憾,那麼來看看這本書留給我的感悟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都是心靈脩行課,是一本心靈小説,作者張德芬是台灣人。在新浪開了博客,關注者頗多。他在書中提了許多觀點,但是有幾點我覺得很有感悟,這與佳林看完後的感受相同。可能是緣於我們都是同一性格所致。

比如説,我一直認為自己的任何思想是都是正確的,從來不審視自己思想的正確性。書上告訴我們,任何思想要持有一種懷疑的態度,要學會自我審視,自我反省。再比如説,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要學會臣服,不能過度的糾結,因為已經發生了,改變不了。要豁達和開朗一些。再比如,我們的生活只所以那麼累那麼痛苦,也是因為自己造成的。沒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因為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

書上還説,要學會寬容和諒解,即便一些事情發生了,你若死死糾纏,只會導致事情的惡化,並不能將其扭轉至好的方面。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性,也多一些大度,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你若是較真,最終傷害的只能是本身,或者書中所謂的真我。你的心臟、你的脾胃、你的健康等等……

這些文字,多少有些觸及到我,這是通往我想要温婉的生活的路子。我用這些字眼來形容:發生—放下—歸結—遺忘。

寫下這篇文字的衝動,其實是因為看完這本書後,書中智者的一封信,整本書,除了上述觀點,這封信,是全書的高潮或者説精華部分。那麼我摘錄下來,跟大家共享。

親愛的`孩子:

該是你展翅高飛的時候了。我看到您的茁壯成長,心中有無比的喜悦。記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為分享就跟感恩一樣,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又該我雲遊四方的時候了,臨行前我送你一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所有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射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還有哪些陰影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力量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書籍讀後感—名著讀後感—小説讀後感—教師讀後感等—中國小生讀後感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至少有的禮物包裝的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憤怒或者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的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的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祝福你,孩子。

這個清晨,光着腳丫子在地上敲字,有加濕器飄出的濕潤的空氣,有玻璃窗投射進的明亮的陽光,有釋然或者愉悦的心境。

好吧,我也要在未來的日子,時刻照顧我的本身,親吻我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7

經一個李姓兄弟姐妹的説,我用了一下午及半個晚上讀了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她告訴我想要學習並領悟感性的認知周邊,這本書或許能幫我找到答案。於是我採納了她的推薦,試着在書裏找尋答案。這本書教咱們如何將自己與內在的真我連結,同時闡明瞭一個道理:“咱們是在用言語來表達言語不能表達的東西,亦老子説的『道可道,十分道』,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原本按作者的要求,每一天只看幾章節,然後靜靜回想或者與兄弟姐妹來探討彼此對於潛意識中的真我的明白。可惜鄙人時刻有限,只能匆匆一覽。其中的真諦恐怕是不得要領。在那裏我就把我的讀後感與大家一齊分享。

書中講解咱們人類生命所追求的東西,也但是五個字就能夠表達,那就是愛!喜悦!和平!為什麼咱們這麼發奮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愉悦?真我和愛,喜悦,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聯?為什麼咱們會遠離真我呢?咱們每個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戲?扮演各種主角,然而在戲份中,有多少是咱們心甘情願演出的?為了演好這些人生大戲的不一樣主角,咱們每個人都要因地因時地戴上一些面具,難道這就是咱們看不見真我的原因之一?我想是,我也認同這樣的觀點。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好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能夠改變的部分。正因咱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咱們的東西!”愉悦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愉悦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後,你的愉悦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悦不一樣,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因此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因此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着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這大概就是書中提到的臭味相投、物以類聚的道理!

書中提到的另外一個觀點:“愛,罪惡假汝之名!”“為親人擔心,其實是一種不負職責的加害行為!”乍讀不能明白,然則細想後覺得道理很簡單,只是咱們不想承認而已。”書中舉例説明了有些事出發點一切正因“愛”,實則就是擔心自己受牽連。對沒看過這書的人,或許還沒明白我在説什麼!好,舉個例子吧!書中提到對有小孩的家庭來説,小孩的調皮是天性,但是大人就要求小孩務必按他們的意願去做事,一旦違反甚至就施以“酷刑”,口口聲聲的説為了他們好,實際就是擔心小孩貪玩造成的後果會給大人自己帶來麻煩。小孩受傷了,大人要抽時刻去照顧,耽誤自己的事情。小孩惹禍了,大人還得去善後。就是説大人們怕這些事情給自己帶來麻煩,故要求小孩時都是説“我是為你好!”説到這點,為小孩還是為自己?各人去想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8

《遇見未知的自己》被譽為華語世界第一部影響了千萬人成長的身心靈小説,經過閲讀,我發現這確實是一本好讀、好用也好學的書,使人受益匪淺,從中學會如何成長,感受生命的變化,平衡自己的心態。

故事採取小説形式,講述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的都市女白領若菱從迷惘逐漸走入身心靈綜合體發揮的過程,她在一個老人的幫助下重新認識了人生、世界、靈性,懂得了人所追求的愛、喜悦、和平的真諦,最終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這一過程慢慢展開,而在閲讀過程中我個人也學會了一些實際有效的方法,幫助自己從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中解脱出來。

作者在自序中寫道:“我們在尋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樂時,常常找錯了方向。因為我們尋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世界中尋求解答和快樂,結果卻是徒勞無功。原因就是;我們找錯了地方。”是了,在現下浮躁的社會中,我們已經逐漸忽略這些問題,忘了去思考我是誰、為何生、為何死、如何存在、如何消失。我們中的大多人都汲汲於生活,追逐名利,盲目地去攀附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但就像老人所説,“人類追求的東西,像權力啦、財富啦、健康啦,最終目的還是在追求喜悦與內心的和平”。有一個經典定理——人類永恆的追求是真善美,而老人所説的愛、喜悦、和平,就像是人類一切追求的終極目標。

接下去探討的就是如何獲得愛、喜悦和和平了。我在相關章節的閲讀中,感受最深的是接納自己的情緒,並且要懂得調節,另外就是要學會臣服。書中有一段話:“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着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在現實生活中,無論工作方面還是社會生活方面,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大大小小的'麻煩事,而這往往會激發我們的負面情緒。當有一點不如意時,我們就容易產生抱怨情緒,內心充滿牴觸和厭惡,整個人都是滿滿的負能量,處於低氣壓。我們討厭學習工作上的壓力,討厭自己的庸庸碌碌無所作為,拿我自己來説,我總是三分鐘熱度,拿着手機無所事事刷朋友圈,毫無激情地生活着,充滿了“喪”的情緒,於是就迷失了自己。而作者在書中寫道:“負面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是驅散不走他們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帶光進來。”這就要提到我開頭所説的接納自己的情緒,並且要懂得調節了。調節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跟你的身體對話,傾聽你身體的訊息”,專心地管着自己的身體,為自己的意識帶入更多的覺知。這種負面情緒產生的根源是我們在抗拒、牴觸它,在這種模式影響下,我們就會覺得痛苦,覺得生活對我們不公。但是當我們學會接納它、臣服於它的時候,就會發現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會大大改善我們的負面情緒。

最後,想分享文章的結尾:“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我們應該把自身所經歷的一切都當作是禮物,無論好壞,都是在主動抑或被動接受禮物時獲得了成長。我們要學會從這些禮物中去體會人生,去感受它所藴含着的豐盛美好。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9

1,萬物都是空,是能量的集合,情緒也是,你的所有正面負面的情緒都能被感覺,被共鳴,並接收到相應的迴應。

比如,你以真誠熱情的笑臉迎人,他人會感覺到你的正面能量,你們會容易有較好的溝通;如果你臉上帶笑心裏卻不以為然,這種情緒的負面能量對方完全接受得到,不用假設對方是傻子。

2,當你是一個有佛性的人(即你是一個時刻準備感化別人,拯救別人,願意幫助他人更積極面對事物的人),請務必是真心關心對方,而不是害怕承擔不好的結果帶來的責任,(比如你提醒戀人要積極進取,請考慮是不是真心希望對方進步,或是怕對方落後了會給你丟臉),如果你的關心、叮囑或者幫助摻雜了半點害怕的成份,對方會感受到你的情緒你的能量。更加不能在提供幫助時設一個期望值,你的出發點只是關心幫助,對方願不願接受能不能接受又是另一回事了,不可強求,你不是救世主。你不是,你真的真的不是。

3對你愛的人要表達出支持和理解,理解對方的情緒,而不是指責或者修正,如果你告訴他他的情緒很可笑很無厘頭,他會感覺被拋棄,這一點在男女關係中,尤為如此,女生抱怨哭訴的時候,請不要告訴她她的情緒莫名其妙,請不要告訴她怎麼辦怎麼解決,你只要理解她的情緒就好了,你只需傾聽,這種時候她要的就只是你的同情你的理解,如此。。而已。

如果你有話要説,請在表達出你的理解之後再説,你理解對方的情緒了,對方才有被認同的感覺,才有可能信任你並聽你説下去的'耐心。

4我們活在這世界上都在扮演各種角色,找各種身份認同,其實你的身份不是你,你的思想不是你你的情緒你的身體都不是真正的你。你是什麼呢?不知道。。我們都在忙着弄明白自己是什麼,或者有人相信自己是什麼了,他會努力證明自己真的是什麼給別人看,證明的好累,好賣力...... 最近看過一些我信任的人推薦的書單裏頭的幾本書,挺不錯啦!都是些關注內心變化關注成長並研究這些變化與外界環境的關係的書,我還是比較感興趣的,這些書,真是智慧的結晶啊,可是我還有很多沒看哪,怎麼辦,時間不夠確實是藉口,可是藉口往往也勉強成立,要不,我列一些書,信任我品位的朋友或者此刻正有需要的朋友不妨看一看,看完歡迎找我分享讀後感,我最好這口了@......

如果你馬上要進職場了,好奇期待又迷茫,可以看看《職場路線圖》,如果你對外企有嚮往,可以看看《米婭快跑》

如果你正戀愛ing,又總是感到力不從心,不知如何把握,可以看看《女人的成熟比成功重要》,如果你戀愛好多年,感情穩定,但小摩小擦經常弄得不知所措,可以看看《男人來自金星女人來自火星》,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性格有缺陷想改卻總髮現改不了,並且暗自下決心以後自己教育的孩子不要有這樣限制人生髮展的缺陷,可以看看《把家變哈佛》,你會看到是幼時哪些經歷導致了今日的你這般的性格,如果你大學上的很迷茫不知前方路怎麼走,或者對自己認識不是很清楚,或許看看古典老師的《拆掉思維裏的牆》能對你有所幫助,就只記得這些了,對了,如果你對神神祕祕的催眠解夢之類的東東感冒,可以參看巫昂的新浪博客,她會為你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滴......

再拜個年吧!祝好運!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

一本好書,一杯咖啡,一個週末,時光如此美好,心如止水。

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對我來説並不陌生,幾年前我還在上一家公司工作的時候,某一天Sharon來找我,正好撞上了紅着眼睛的我,Sharon是我一直非常欽佩的技術leader,在N公司那些年,我們一直是非常緊密又非常信任的合作關係。當時看着情緒激動,又很無助的我,我們在會議室裏聊了聊,我還記得她當時對我講的那些話,那天推薦給我兩本書《新家庭如何塑造人》,《遇見未知的自己》。今天回想起來,真的很感恩在我脆弱的時候,帶給了我温暖和正能量。

坦白説,這兩本書我買回來很多年,卻一直沒有完整的讀完。這個週六傍晚,像往常一樣送兒子去英語課,帶了這本書出去,一個週末愉快的讀完了它,我很好奇那些年為什麼我連一本書都讀不下去?這本書的內容卻出乎意料的讓我喜歡,就如書中自序的'最後一段:“相信很多讀者朋友看了書以後,會聯繫到自己實際生活的某些問題······”這本書也帶給了我心靈的觸動。

這是一本心靈小説,書中女主角若菱在人生最迷茫最無力的狀態下,遇到了老人。老人是一個智慧的引領,在小説中引領若菱走上了尋求真我的過程。而讀這本書的人,也跟着若菱的節奏去思考老人的問題,觸發了自己內心深處不曾探索到的自我認知。就比如文章的第一篇章“一場奇怪的對話—我是誰”,原來我們和若菱一樣,多數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只是一個角色扮演和身份認同,其實“我不是誰”……書中老人給若菱的提示:

“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學、讀書、結婚、做事。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裏面是一直沒有變的,儘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經驗都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仍然保有一個基本的內在真我的感覺。”也是我們的本質“愛、喜悦、和平…”

書中第7章“這個世界是什麼組成的?—能量爭奪戰”,第8章“你所招引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則”,“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着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仔細想想我們每個人本身是不是一個能量場呢?而我們對待人、事、物的反應是不是可以決定我們吸引什麼樣的能量過來?

老人是這本書的靈魂!除了啟發,有很多我以前沒有了解過的內容,“當我們在身體層面或是大腦層面產生某種情緒感受時,我們的下丘腦會馬上組裝一種化學物質,叫做“胜肽”,隨着血液跑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被細胞周邊的上千個感受器所接受。讀後感久而久之,感受器對某種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會產生飢餓感。”比如經常愛生氣的人,如果你很久不生氣的話,你的細胞會讓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發脾氣……這個是不是有點意思?想想我們日常生活中會不會有些情緒反應是這個“胜肽”在作祟?另外書中有提到關於意識和潛意識,我覺得這是一個有趣而又深奧的問題,到底我們的行為有多少是受潛意識的影響?所以讀完這本書後我買了書中提到的書《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還想再進一步探索一下。

與這本書還有一個不謀而合的共鳴,“重新和身體聯結—瑜伽與呼吸”,以及老人建議若菱撿起小時候的愛好,比如跳舞。其實做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做一個運動或者愛好的時候,當下的專注帶給我們內心的平靜……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1

幾經折騰,終於在網絡上找到了小君老師推薦的心靈雞湯——《遇見未知的自己》。夜深人靜之際,靠在牀上,抱着枕頭,一口氣把它讀完,心靈彷彿經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旅程。然後,驀地眼界開闊,茅塞頓開。

這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説,作者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它以小説的形式,講述女主人公經過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點,從煩惱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樂,並取得生活事業雙豐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純心理學書籍的深奧枯燥,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

誠然,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煩惱,對某人的討厭、對工作的煩惱、對待遇的不滿、對伴侶的抱怨,凡人凡事,我們自己都人為地放大。於是,生活中,愁眉苦臉、呻吟抱怨,結果,碰得滿身傷痕,痛苦不堪。其實,現在回首細想,人生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為什麼不快樂?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

我們所揹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別人是無法強壓給我們的,因為我們可以不接受。總是認為自己的苦惱時因誰或其他什麼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於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

我們多少人是因為與別人攀比而疲於奔波,為財富為地位,可一旦擁有了所追求的財富地位卻並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懷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為那不是真正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那是外在的東西。就象作者在書中所談到的快樂和喜悦的區別,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悦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所以因與別人攀比去追求財富地位過程會帶來快樂,但一旦實現了快樂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擁有財富和地位且明確擁有了財富和地位就會造福社會讓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樣了,那就達到了喜悦的境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頂端,不要為虛榮追求那遙遠的不現實,自己會被自己活活壓垮。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你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得到了也會失去至少失去原有的光澤。那麼你得到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外在環境影響着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認識真我,從自身做起。因為外面沒有別人。這本書讀了之後讓人受益頗深,要試着學會放下,當我們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種結局,要試着看開看淡一切,學着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人生若都能不忘初心,人生若只願歲月靜好,真實地活着,真誠地活着,不論榮辱得失,不談貧富貴賤,那就是最大的幸福與快樂!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2

這兩天利用上班的空閒時間看了張德芬的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寫的序——你想要的人生。平時挺喜歡看這類有關心靈脩行的書籍,所以看到書名的時候就有馬上讀下去的衝動。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領階級的女性為主角,經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種種事件,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我們內在的世界,然後發現我們大多數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思想和情緒的奴隸。一個不經遇的機會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內在的狀態,進而改變了外在的世界。最終尋得內心的平和。

從書中受到很多啟發,告訴我們什麼是小我,什麼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麼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説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身邊發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小我會被身體裏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説有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地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受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裏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着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於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回不會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的人我想是沒有吧。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愛;喜悦;和平。我們每個人經過了多年對外界信息的過濾,我們留下的思想都是我們自己想要的,從來沒有考慮過他的真實性,我們被自己的意識欺騙,認為這就是自己了,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本心,所以有些事遲早會按照我們自己的思路發生,只因為我們需要那種感受,我們也就創造了我們自己的世界。誰都希望自己的世界是美好的,快樂的,富足的。那麼怎樣能得到呢?這本書讓我們明白了愛,喜悦,和平是從內心,由內至外的散發,而不是靠外物來獲得。

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所以,如果現在我們正在低谷,請你開始感恩,因為我們已經開始拆開那個禮物了。

還有一句話説得很好“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雖然這本書我看了兩遍,但有些地方還沒能完全融會貫通,也沒進行什麼具體的實踐,但我真的體會到了他能淨化心靈,安撫浮躁,悲觀和慾望,他將深奧的人生哲理簡單敍述,將修行理念溶於其中,比起禪宗佛學等等思想顯得有些粗淺,但更好讓人感悟理解。他教會我,當我在面對生活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時,唯有抱持觀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的真相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以前我總認為自己的心態很好,其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有些事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我要學會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3

睇完哩兩本書,然後根據自己既情況,我諗左好多。我忽然覺得好迷茫,我好似入左一個迷宮一樣,我唔知道自己想點,唔知道點行出黎。我有時候好似好開心,無煩惱一般,有時候睇到一D電視劇或者電影既時候,卻會變得好低落,好容易流眼淚。一時好堅強,一時好脆弱;一時好清晰知道諗咩,一時模糊不清;一時清醒,一時沉迷。

點解會系咁?工作,我未上班之前,總系會同自己講,我今日要努力完成我自己既工作,可惜到左辦公室卻唔知道由邊度做起,做下做下甚至會想掉低手頭既工作,想行出外邊透下氣。我點解會變到咁無衝勁?我以前唔系咁噶,我以前好鐘意上班,好享受我份工作。點解依家會系咁既狀態?

愛情,好似成為我一種嚴重既心病,我好清楚我鐘意拒,身邊既人一直問我鐘意拒咩?我答唔出,我亦搞唔清點解我會放唔低拒,我明知道好多嘢都無可能令我可以同拒一齊。對拒,我已經分唔清係一種咩感覺,拒好似成為我左我生活上既一部分,無左拒,我覺得生活變得有D怪,不過有時候我又會覺得其實有無拒,我生活咪一樣無變過,。好矛盾既感覺,有時候偏偏會自己唔準穩拒啦!要杜絕曬拒既一切,但系唔過幾日又會忍唔住穩拒。哩種感受,我好想去改變,有無人可以教我點做啊?

我仲記得拒同我分手既果日,我響部公交車度聽住拒響電話同我講:"你唔信我,咁你同我一齊都無意思啦!"幾簡單既一句説話,就可以講一切都改變,我響文化公園落左車,行過人民橋,行過江邊,望住條珠江,我忽然覺得條珠江好深好深,D風吹落我身度,我覺得好重好重,壓到我個心完全透唔到氣。直到今日我寫哩篇讀後感,我諗翻起我都系流眼淚。

睇曬哩兩本書,我知道寬恕係一種解脱,有時候當身邊既人問起拒,拒就好似我心裏面既一個缺口,我經常同自己講,無打開果道門,等拒做我永遠既祕密,仲記得拒離開我果陣,我有幾次上班既時候,我過馬路果陣,D車經過我身邊,我有一瞬間我真繫好想等部車撞過黎,我就可以咩都唔使諗,或者撞到我失憶,忘記拒同我之間既一切。

以前我以為自己好堅強,咩都可以解決到,唔需要依靠任何人,但系今次我輸左,輸左俾拒啦!我無諗過拒離開我,我會咁生不如人,琴晚我又俾我老豆鬧啦!我唔想去相信拒系我老豆口中所講既果種人,但系連我自己手上都無任何籌碼去同我老豆抗爭,我只可以等時間慢慢淡忘一切,等傷口慢慢埋口,可能拒從來都無覺得我有幾愛拒,可能拒從來都無真心鐘意過我,可能。好多可能,今年年七年級我拜神,我同神仙講:"麻煩你保佑我用一年時間重新振作,重新生活,忘記過去。"

最後我要同拒講:"李英傑,我唔想去相信你係我老豆所講既果種人,但系我仍然要感激你教我既一切,或者你係上天俾我既磨練,等我渡過左,或者我可以更加成熟,更加識珍惜我身邊擁有既一切,更加明白我所得到既嘢唔系理所當然,系需要去經營,去關心。我亦已經盡曬我既一切能力愛過你,雖則唔可以講做得好好,只求無愧於心。"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4

最近,朋友介紹我去看一位台灣暢銷書作家——張德芬女士的書,並極力推薦其身心靈三部曲(《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趁這幾天有空,就閲讀了一下她的那本《遇見未知的自己》。

這是一本關於都市身,心,靈脩行的書。它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小我,什麼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麼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説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切身邊發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小我會被身體裏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説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裏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着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於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沒有吧!

該書告訴了我們一個明確的觀點,那就是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哪五個字呢?那就是“愛”,“喜悦”與“和平”。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悦,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為什麼我們會遠離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擋我們原來的面目嗎?

其實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用五個同心圓來解釋。在最中間的圓裏寫上真我,愛,喜悦,和平!然後在最外面的一個圓上寫着角分扮演,身份認認同,裏面第二個寫着思想,第三個寫着情緒,第四個寫着身體!上面還寫到身份認同--覺察,思想---檢視,情緒----臣服,身體---聯結。

什麼是身份認同----覺察呢?我自己以為書中説的就是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思想---檢視,也就是説當你對什麼事情產生思想的時候,不要就想着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慮,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情緒---臣服,也就是説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管有多麼的讓人難以接受,發生了就是發生了,無法改變的,所以要學會臣服,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接受!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一種結局!身體---聯結,我們要學着和自己的身體聯結,當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和身體聯結了,那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幾點了,也許會活出真我吧!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只想説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5

最近看了本書名字叫〈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關於都市身,心,靈脩行的書。看後很受啟發。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小我,什麼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麼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説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切身邊發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小我會被身體裏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説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裏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着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於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沒有吧!

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哪五個字呢?那就是愛!喜悦!和平!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悦,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這什麼我們會遠離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擋我們原來的面目嗎 ?

其實書中就是用五個同心圓來解釋的,在最中間的圓裏寫上真我,愛,喜悦,和平!然後在最外面的一個圓上寫着角分扮演,身份認認同,裏面第二個寫着思想,第三個寫着情緒,第四個寫着身體!上面還寫到身份認同覺察!思想檢視,情緒臣服,身體聯結。

什麼是身份認同覺察呢?我自己以為書中説的就是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思想檢視!也就是説當你對什麼事情產生思想的時候,不要就想着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慮,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情緒臣服,也就是説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管有多麼的讓人難以接受,發生了就是發生了,無法改變的,所以要學會臣服,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接受!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一種結局!身體聯結,我們要學着和自己的身體聯結,當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和身體聯結了,那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幾點了,也許會活出真我吧!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只想説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這本書讀了之後讓我受益頗深,以前我總是説自己的心態有多麼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於以發生的事情不會學着接受,更別得什麼與身體聯結了!我要試着看開看淡一切,學着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標籤: 讀後感 遇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ggmjog.html